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家鄉的什么節作文800字

時間:2023-02-07 16:18:39 800字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家鄉的什么節作文800字

  對于我國的傳統節日,每一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習俗,接下來小編搜集了家鄉的什么節作文800字,歡迎查看。

家鄉的什么節作文800字

  篇一: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往常都是特別隆重的。在大人們的忙碌中,在小孩子們的期待中,春節悄悄臨近了。

  臘月的下旬開始,大人們開始在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開始在賣魚糕、魚、豆腐、丸子等的`店鋪中停留挑選了。經常拎著大包小包回家,剛放下就又想起什么忘記買了,匆匆忙忙就又出了門。

  過了臘月二十四這天,大人們便更加忙了。女人們在屋里好好收拾一番,把床單、被子什么的洗凈晾曬。好在過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男人們殺雞剁魚,洗臘肉和香腸,把年夜飯的菜都準備好,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一轉眼,除夕便到了。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穿起新衣,男人們在門前忙著貼對聯,掛燈籠,還要貼倒著的福字,寓意為“福到”。女人們在廚房準備著年飯。這頓飯照例是特別豐盛的。必有年糕,意為“步步高升”,必有豆腐,稱為“年豆腐”,象征長大了一歲,還一定要有魚,喻為“年年有余”,而且魚一定不能吃完,這樣才有“余”嘛!按照家鄉的習俗,吃團圓飯前,要先盛飯,擺上筷子,倒上酒,給祖宗敬酒。家里的長輩念叨著:請列祖列宗老少亡人,回來一起過年。敬完祖宗,一家人才能圍在桌邊吃團年飯。下午的時候,后人們要去祖先墳前燒紙巾、磕頭,放一串鞭炮,點一支蠟燭,這稱為“送亮”,后人們以此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希望先人們能過個好年。

  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圍坐在火爐邊收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又成為春節新的習俗。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四處都想起鞭炮聲,“噼里啪啦——”經久不斷,人們點燃了煙花,花骨朵似的煙花沖上夜空,綻放出絢麗的花瓣,給夜幕增添了幾分光彩。

  年初一的早晨,大人們會暗示小孩子抱一些柴禾放在屋里,“柴”與“財”同音,寓意為“抱財”,這包含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憧憬,希望能夠發財,孩子們一早要向長輩拜年,多說吉利話。長輩還要給晚輩紅包,這稱為“壓歲錢”。據說,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習俗。壓歲錢又稱“押歲錢”或“壓祟錢”,“歲”與“祟”諧音,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子可以平平安安過年。

  從初一開始,人們都要在各個親友家拜年,直至初五、初六拜年活動才漸漸地結束。

  篇二:家鄉的中秋節

  又是一年團圓的時候,在外的游子們大多都回到了故鄉,真是人月兩團圓。

  對于我們這里的村民來說,中秋節不但是人團圓的時刻,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尤其是像我媽媽這個年紀的人,要做的事情很多,在中秋的前兩天就已經要動手準備過節的東西了。

  必不可少的一樣就是糖餅,這是中秋節的口糧,糖餅越遠越好,也有團圓的意思,早上媽媽就動手了,面是昨天晚上和好的,發了一晚上,芝麻是好幾年前人家送的,媽媽一直留著等到一年的一次的中秋節才舍得拿出來吃,平時是不舍的的,今天拿出來一看,好好的芝麻已經生滿了蟲子,媽媽可惜的連連搖頭,說應該早點拿出來晾一晾,現在只好擇了又擇,箔了又箔,我打笑道不如留著蟲子一起吃了算了,還有點葷腥,媽媽直拿眼瞟我。蟲子都弄干凈了就要下鍋炒芝麻了,炒熟了在和紅糖攪拌在一起便可以和面了,我們這里的人蒸的餅層數越多越好,要是一個餅能蒸上十層,那就表示今年的中秋節和和滿滿,團團圓圓;這種鄉俗的直接后果就是讓蒸糖餅變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家里的餅就要三層,那么就要搟出三個薄餅,底下鋪一層,然后撒上剛才準備的芝麻紅糖,然后在一層,這樣把三層弄好后還沒有完事,糖餅的四周要卷上花邊,然后再拿出一些模具印上好看的花紋才算一個完整的中秋糖餅;出了自己家里吃外,糖餅還是饋贈的食品,中秋節時上了年紀的人就能收到小輩們送來的月餅,你不能收了月餅讓人家空手而回,要給人家兩個糖餅再配上幾個蘋果,這才是大家的`團圓節。

  另一個就是中秋的前一天要吃餃子,“好吃不過餃子”北方人對餃子的喜愛不用細說,逢年過節都要吃餃子,東北人吃餃子餡花哨多,什么都可以做餡,豆角、茄子、辣椒、韭菜、白菜,肉餡也很多,雞肉鴨肉鵝肉牛羊豬肉甚至鹿肉都可以包餃子,我們這里的人就吃的比較單一了,通常是茴香豬肉餡,早早的將茴香洗好,晾起來,豬肉繳成餡,開水和面,也要晾一晾才可以包,否則煮的時候餃子容易破,待一切都準備好后,搟皮,和餡,就可以動手包了,這個餃子吃的時候好吃,做起來可是麻煩的很,沒辦法,誰讓它好吃呢。

  今年是我上了高中后第一年在家過中秋,以往都是在學校里面和同學們在一起,雖然吃吃喝喝也很快樂,但團圓節要是不在家里過心里就是空落落的,在家里雖然忙活的事情很多,但是心里卻充溢著一種滿足,若是能永遠陪在父母身邊該多好,只是我們都在長大,都要離家遠行,如果遠在他鄉的游子不能回家過節,就在十五的夜晚對著明月暢飲一杯來疏解鄉愁吧。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篇三: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在我的記憶里,家鄉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為熱鬧了。聞著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時光,感覺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就發生在昨天。

  端午吃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端午前一天,媽媽就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里備著。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她的樣子,左手拿著粽葉彎過來,做成圓錐形,然后右手向漏斗里放米,把米壓緊抹平后把棕葉反饋過來蓋好,握住后再用絲線捆緊系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記住纏繞的絲線千萬不能松散,否則煮粽子的時候就容易散開了。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花生、紅豆、大棗、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媽媽喜歡在米里摻紅棗以圖吉利,據說,小孩子吃棗粽多,將來讀書就會早中狀元,我還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后來狀元倒沒有中上,學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還算靈驗吧!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香而不膩,現在回想起來還特別嘴饞呢!

  家里人在煮粽子的鍋里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粽鍋里的煮雞蛋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里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么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征。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此刻我在想,倘若屈原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

  篇四:家鄉的重陽節作文

  九月初九兩陽相會,俗稱“重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到這個節日,都會讓我想起家鄉的親人和朋友。

  我最喜歡在家鄉過重陽節了。重陽節前一天,孩子們都會鬧著父母親或奶奶做桐葉粑吃。從山上摘來新鮮的梧桐樹葉,洗凈備用,把花生米、臘肉、香腸等各種配料炒得香噴噴的,搗碎后和上一點野菜、紅糖,裹上面粉,捏成糍粑形狀,放入桐葉中包好,捆實,或蒸或煮,即可使用,滋味甜糯綿軟,香氣撲鼻,叫人難忘。

  過去我的家鄉很窮,桐葉粑要在過節過年時才能吃上一回兩回。而且多用野菜做成,很少有包肉的。如果哪個小孩運氣好吃到了包肉的桐葉粑,別的小孩準得羨慕死。記得有一次過重陽節,奶奶用野菜活著一點面粉做了些桐葉粑,特意把其中唯一一個裹有雞蛋的桐葉粑留給了我。我捧在手中,盡管心里饞得要命,卻舍不得一口吃完,生怕這次吃完了,下次就沒有了,想留著慢慢品嘗。誰知就在這時,家里的狗竄出來一口就把桐葉粑叼了去。我又氣又急,追著狗打,奶奶看見了,也一邊罵狗一邊想把桐葉粑搶回來。可人哪有狗快,一會兒狗就叼著桐葉粑無影無蹤了。我傷心地大哭起來。奶奶安慰我說再給我包一個有雞蛋的桐葉粑,可翻遍了家里的角角落落,也沒能再找出一個雞蛋來。那一年的重陽節,我眼淚汪汪地坐在桌邊,和大人們一起吃著粗糙而難以下咽的野菜粑,心里說不出是什么滋味。

  可現如今不同了。短短十幾年,家鄉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電了,山村的黑夜亮如白晝;修路了,家鄉不再貧窮閉塞。為通電通路這事,鄉親們可樂壞了!專門在寬敞的柏油馬路上敲鑼打鼓地慶賀了一天。現在過重陽節,桌上不但有雞鴨魚肉,連“百事可樂”等時髦的飲料也上了桌。桐葉粑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只不過現在的.桐葉粑不再只有難嚼的野菜,而是各種里餡,各種樣子應有盡有,味道好的不得了。

  “獨在異鄉為異客”,為了讀書求學,我已離開家鄉來到了吉首。可每當我吟到王維寫的這首詩,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家鄉的重陽節,想到重陽節那令人回味的桐葉粑。


  篇五:家鄉的中元節

  閩南地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我們這美麗的家鄉——閩南同樣也具有別具一格的民俗民風:有跑王的端午節、看煙花的元宵節…但我還是喜歡最有閩南特色的走火炬中元節。

  盼啊,盼啊,盼……終于盼來了家鄉熱鬧的中元節了。這一天,在我的家鄉可熱鬧了……

  中元節,俗稱“鬼節”。傳說掌管地府的是地藏菩薩。他的母親被關在了地府里。地藏是個孝順兒子,不忍母親被折磨得不成樣,在七月十五這一天晚上,徇私把母親放了出來。沒想到牢房里的小鬼蜂擁而出,成了各個地方的“游鬼”。所以,人們在七月十五這天晚上,都要“盛情款待”各地的游鬼以保平安。我覺得地藏菩薩真的好勇敢,好有型啊,覺得連傳說中的鬼怪似乎也不那么可怕了。

  到了中元節,家家戶戶都擺出各種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發粿、水粿、雞蛋糕,特別是我最愛吃的松粿,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聽說做的.大米要放到井里浸泡幾天呢。蒸熟的松粿雪白雪白的,松、糯、軟、冰,夏日里能吃出一片冰涼,比冰淇淋還好吃,且更綠色。現在因為商場多了起來,購物比做這些小吃簡單多了,所以在七月十五的前幾天,大人們則會次數繁多地帶我們去逛商店,讓我們“大開殺戒”。但我還是很懷念松粿的味道,回味和大人們制作中的樂趣。

  說說中元節這天晚上吧。這天晚上,不等太陽公公說再見,大家就開始準備上香了。六點多時,剛開始還只是一兩戶人家,可過了一會,就陸陸續續的愈發多了起來。香煙繚繞,燭火搖曳,煞是熱鬧。絡繹不絕的香客摩肩接踵,鄉音中熱情地相邀,于是乎甩開膀子的酒客吆五呼六,微醺中大笑開懷,圍坐一群的茶客茵茵水汽中娓娓莞爾。夜色漸漸的來了,孩子們喜上眉梢,因為屬于我們時光到了,小伙伴們紛紛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火炬——青青的竹竿灌上煤油,塞了毛巾,點燃了,呼朋喚友,蜂擁著游走于阡陌、田間,嘻嚷著誰家的火光明亮,哪家的火炬持久,宛如一條夜行的火龍映照著燦爛的童顏,徹夜不眠。于是,大人們品味著鄉俗,放松著盛夏下的身心,孩子們追逐著鄉俗,娛悅著無憂無慮的童年……

  故鄉的文化底蘊深厚,“鬼節”的傳說中也洋溢著濃濃的鄉情!我希望我們的故鄉——閩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篇六:家鄉的元宵節

  我的家鄉是一個極為偏僻的小村落,家鄉正月十王并不叫元宵節,而叫小年,意思是過了正月十五,年就過完了,十五是最后的狂歡,過了十五,就該下地干農活,緊張地春播春種了。正月十五是最大的祭禮祖先的日子,要比清明節更隆重。一直感覺,家鄉正月十五小年要遠比春節熱鬧。

  過了小年是從黃昏開始的,家家戶戶都用面蒸好了燈碗,就是把面做成燈的形狀,有時候還蒸成小雞、小鴨、小狗的形狀,在燈碗中間放入香油,插一根燈捻,點燃了。小雞燈確定放在雞窩上面,保佑小雞平安多產蛋。雞可是困難時期人們改善生活,換零錢最重要的家禽, 絕對不能怠慢。媽媽蒸的雞燈確實是最漂亮的,一個大公雞旁邊兩個小母雞,后面還有幾個小雞蛋。鴨燈碗擺放在碗里,把碗擺在水缸的水面上,狗燈碗押運在大門口,任務當然是看家護院,其他很多重要的地方都要擺上燈碗,祈求吉祥,正月十五放燈碗成了孩子們最高興的`事情。

  當媽媽把家里的燈碗擺好后,姨父、爸爸還有舅舅就帶著孩子們上墳點燈了,家鄉都是土葬,死去的親人墓地都在一塊,老人歲數大了就會設計好自己的埋葬地。我們在爺爺奶奶以及死去的親人墳上挖個小坑,放上點燃的燈碗,舅舅和爸爸總會在爺爺奶奶的墳前跪上很大的一段時間,成家的哥哥們也會到爺爺奶奶的墳前單獨為他們放燈碗。燒紙時就會點燃爆竹和煙花,好讓地下的親人不寂寞,感受到活著的親人的思念。

  祖墳燃放煙花爆竹是最后的高潮,家鄉位于一條江邊,江水經常泛濫,家鄉的先輩們搬到這里安定下來的時間并不長,所以,第一代人的后輩大多都出5代,所以無論張家或是李家祖,都清晰存在,祖墳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燃放煙花爆竹的規格就會特別高,一家祖墳的爆竹要連續燃放幾個小時。每到此時,幾個村子就會爆竹聲連成一片,煙花把夜晚裝點得五光十色,分外絢爛。此時,老人就會教導孩子們鄰里為善,都是一個祖先,同一個根。

  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忘祖是對人最大的辱罵,而正月十五的小年祭祖活動,是中華民族血濃于水、認祖歸宗的民族向心力的一種體現。你可以一無所有,但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就是親人,就會得鄰居力所能及的幫助,這就是我家鄉正月十五的小年夜。

  篇七:家鄉的清明節

  四月,清明,幾分陰冷,像是儲蓄了好久,一瞬間,涌了上來。

  家鄉的清明,是淡淡的綠,不似洛陽城的金紅一片。門前,有點發蔫的墨綠色柳枝散發著輕輕的香氣,枕邊的艾草露出了嫩綠的臉頰,蔚藍的天空里,游離于白云之間的風箏,似乎也是那樣的綠。

  于是,在這淡淡的飄動著的,亦或是搖曳著的綠里,和著細細的雨絲,清明,悄然而至,一切都靜了下來。

  吃過午飯,家里人開始收拾。奶奶不知從何處提出一袋又一袋的紙祭品,佝僂著身子,不停地往返。待所有的紙祭品搬出后,又站在神臺前,拉開一個個抽屜,香,蠟燭,打火機……一樣一樣地拿出。而后,她站在那里,看著,嘴里念念叨叨地分類,偶爾略微思索,對于這些,奶奶總是很謹慎,怕一會兒燃燒時放錯了地方。過了一會兒,又走到廚房里收拾一些飯菜,如:燒豬肉,韭菜,白米飯,餅,酒,茶水。當然,最少不了的還是供板和餐具。

  雨,剛剛下過,泥土變得濕潤而有些粘稠。一家人,一前一后,在這泥濘的小丘上走著,終于來到了墳頭。爺爺拿出兩張又白又長的紙條,用磚壓在墳頭上。接著,奶奶把紙祭品拆開,分給她的三個兒子,還叮囑著哪些東西應該放在哪里燒。然后,把香遞給小孩子和幾個兒媳。香一枝接著一枝被點著,頓時,小山丘上煙霧繚繞。灰色的煙游絲般彎彎曲曲地飄上了天空。有些煙緊貼著皮膚,咳嗽聲連續不斷,熏得眼睛里流出了淚水。緊接著,奶奶開始請求祖先保佑大家一年里順順利利,大家都閉上眼睛,手里緊緊地握著一捆香,或是蠟燭。那些平時調皮的小孩,也分外安靜,學著大家的樣子。奶奶嘴里說了一串話后,大家把香整整齊齊地插在墳前,密密麻麻,沒有了立足之地。香灰掉落在泥土上,一堆一堆的'。不一會兒,墳前就插滿了香和蠟燭,燃燒著,蠟一點點地順著滑下,供板上,也撒滿了香灰。

  上過香,燒過紙,請祖宗吃過飯,放過鞭炮后,就結束了。山上,縈繞著無盡的思念。

  回到家,奶奶把燒豬,切成一塊一塊的分給大家,曰:“太公分豬肉。”原本死氣沉沉,大家都靜默著,沒有一絲聲響。現在,又回歸熱鬧。小孩子們推推拉拉,爭先恐后地搶燒豬肉,大人們則在一邊拉拉家常。清明,一家人又聚在了一起。

  柳枝還像以往一樣,緊緊地貼著門,艾草的香氣溢滿了整間屋子。屋外,不知何時又下起了雨,一切景物,又變得模糊。

  四月,春,雨,柳,家鄉的清明。

  篇八:家鄉的臘八節

  走進臘月,年的味兒漸漸地濃了起來。這味兒是從家鄉噴香的臘八面里溢出來的。提起臘八面,現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記憶的塵埃,往事便會清晰地浮現眼前……

  在我家鄉,臘月里最重大的節日就是臘月初八,也叫臘日。每年臘八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上一大鍋香噴噴的臘八面。家鄉有句俗語叫“紅白蘿卜似疙瘩,母親叫你吃臘八”,“疙瘩”是家鄉的土話,意思是說吃臘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臘八臊子”,這是展示姑娘、媳婦心靈手巧、烹調手藝高低的平臺。家鄉的“臘八臊子”做起來非常有講究,是將豬肉、紅蘿卜、白蘿卜、白菜幫子、豆腐等八種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后佐以大蔥、蒜苗、茴香等調料,用文火燴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別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臘八臊子”還要搟好臘八面。在家鄉,新媳婦或小姑娘不會搟面是要被人笑話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勻,軟硬適中,搟時要拿穩放平,用力要勻,先松后緊,先慢后快,富有韻律地一推一壓,將面團搟成一張薄薄的面片。然后在攤開的面頁上撒少許面粉,一層一層均勻地折疊。用刀切時,刀尖不離案,刀把緩緩抬,伴著“咯噔、咯噔”的節奏,面可以被切成長條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后,水開下鍋,撈出面來,盛在碗里,再澆上提前炒好的“臘八臊子”,這樣,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著白生生熱氣的臘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里滴上幾滴紅艷艷的油潑辣子,更會讓你垂涎三尺,吃起來酣暢淋漓,吃完后意猶未盡。

  “母親叫你吃臘八”說的是臘八這天,嫁出去的`姑娘無論是十里八里、無論是忙還是閑,都要趕回娘家吃上一頓母親做的臘八面。這天,在鄉間的道路上,你會不時地看見穿著一新的姑娘、媳婦們高高興興地回娘家。臘月天寒地凍,為了迎接女兒回來,往往是做一大鍋臘八面,初八一整天都吃它。這天全家人端著一大碗臘八面邊吃邊嘮著閑話,圍坐在熱炕頭或是灶火前,溫暖而愜意。

  吃完面后,母親還叮嚀兒女們給豬兒、貓兒、狗兒留下一碗,給樹上、糧倉等地方掛上面,據說,這樣會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樹木快長,人的身體也會更健康,這也寄托了家鄉人追求平安、向往幸福的情愫。

  多想再吃上一碗家鄉的臘八面啊!

【家鄉的什么節作文800字】相關文章:

我愛家鄉的什么作文09-07

家鄉的節作文09-05

家鄉的節作文04-13

家鄉的什么作文400字(精選63篇)07-11

關于家鄉的節作文08-29

有關家鄉的節作文08-29

我愛家鄉的什么作文(精選32篇)06-16

我愛家鄉的什么作文范文通用05-08

我愛家鄉的什么作文14篇09-07

我愛家鄉的什么作文13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