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作文800字(精選3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作文800字(精選3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作文 篇1
清明。琴
鞠一杯香茗,奏一曲箏曲,望向遠方如黛的青山,隱約念起意女子的琴聲,悠然婉淡,暢懷中透出一縷淡愁,又至清明,她撫琴低吟,清秀的臉龐上凝住了兩行淚,一曲《相思》用古箏特有的風韻奏出了她對亡夫的想念,淺唱婉婉,溫潤的泉從她的指間悄然滑出,帶去她心底最真是的牽掛。琴韻,當清明時分聽到一支黯然卻也動人的箏曲,何以不勾起對過世親人的懷思?忍不住低頭落淚,魂牽夢繞中不知多少次在琴邊懷念,逝去的親人若能聽見這幽幽的琴聲,難道不會增一份安然?清明——琴,秀逸中略帶傷感,寄托中不失惆悵。
清明。淚
灑淚何需理由?只為了清明的一份感懷。靜坐于池邊,寒風浸骨而入,這只是身體上的冰冷,何以抵心中的寒意?月兒皎潔映水,一彎弧度顯得凄楚而絕美,當想起自己的至親離去,唯有淚可以展現出美的光輝,滴淚入池,漣漪漫漫,散開的是滿池的沉哀。清明,家家皆在懷想,不知為何,濺淚竟感分外寂寞,寂寞,含帶一生一世的牽系,懷思,在慘燈無端的感動,不失心中愛的永恒,落淚,感傷哀愁,賦予了清明一絲別致的秀氣。
清明。嘆
一座孤墳邊,遠遠便望見一位老人獨坐于墳旁,手持一把素花,神情似迷離非迷離,似哀傷非哀傷,只聽他喃喃自語道:“哎,又是一年啦,兒子,你還好吧!”問問才知那是一位兒子過早離世的孤苦老人,借清明來給兒子談談心中的念想,說了不久,竟不禁老淚縱橫,但也帶寬慰地嘆道:“不用擔心我和你媽,我們一切都還好。”清明至,魂飄然,悲!又嘆清明,苦思親,怨!雨意清明,慘淡笑,傷!
綿綿的雨揉打著我的心扉,淡淡的霧搖曳著我的懷念,淚眼朦朧,依稀望見黛山傷燈火闌珊處,思想有些迷蒙,心有些顫動……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無邊的絲雨像簾子一樣掛在屋檐上,路上的行人很少,都在形色匆匆的趕路中。
這天是清明節,你可以看見,在一個寧靜的小鎮上,一條十字路口的右邊有一座兩層樓的小房子,從屋頂上的煙囪里冒出淡淡的青煙,其中還夾雜著一種特殊的野菜的香味。我喜歡這種香氣,那是清明團子的味道。清明我們都會去爸爸的老家——仙居,那是一個青山秀水的地方,仙居的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可想而知這里的風景多么好。我們在姨婆家,看著大人們把肉餡、春筍做成餡,包進一層綠色的面團里,這是大家在包清明團子呢,吃清明團子是清明節的一大習俗。“這綠色的面團是用什么做的?”我問到。“是用糯米粉、粳米粉和加上艾蒿葉一起揉成的”奶奶邊說邊把包好的清明團放在闊大的綠色葉片上,放進蒸籠。過了不久,就聽見大人們喊道:“清明團好啦!”我在廚房里跑來跑去,兩個大盤子里裝著滿滿的清明團子,有菜餡的還有豆沙餡的。坐在桌前,我咬了一大口清明團,外面的皮糯糯的,里面的餡很香,可好吃了!
清明節還有一個風俗是掃墓,紀念自己過世的親人,不過,在我看來,這并不是一個悲傷的節日,是跟另外一個世界的親人相聚的溫馨日子。我們打著雨傘,沿著滑溜溜、長著青苔的石階一步步爬上山,路兩邊是齊整的柏樹,高大挺拔,在細雨中越發的郁郁蔥蔥。不遠處有一座墳墓,那是我已經離開的爺爺的墳墓,周邊串生著許多綠草、藤蔓。掃墓,第一是要把墳墓邊上雜草清理干凈,讓去世親人的“家”變的整潔干凈。爸爸拿出帶來的鋤頭,開始清理雜草藤蔓。第二是要放上祭品,比如鮮花,食品。奶奶擺上花籃,從袋子里面開始拿吃的,有酒、紅燒肉、小螺螄,都是爺爺生前愛吃的。第三是要點香和蠟燭祭拜,我跟媽媽點好幾根香和蠟燭,然后大家輪流在墳前祭拜,希望爺爺在九泉之下安好。清明節,可以讓去世的親人見到他們掛念的家人,也許這是他們最喜歡的節日吧!雨還是下著,風在耳邊輕唱,小樹在風雨中搖曳,仿佛我聽到了爺爺慈祥的叮嚀聲。
這就是清明節,它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它代表著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
清明節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像去年一樣和媽媽一同去為外公掃墓。在路上,我不停地追問著媽媽:“媽媽媽媽,爺爺是長得什么樣子呢?”媽媽總是和藹可親地說:“就和媽媽一樣啊!”我的外公在媽媽讀四年級的時候就去世了,也沒留下一張照片。每當其他同學提起外公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到了外婆家,向我們迎來的便是年過六旬的外婆。我來到房間里,折起了紙花,也把一個個思念折進了紙里。下午,太陽當頭照,我、媽媽、大姨和外婆頂著烈日到山上給外公掃墓。一到山下抬頭仰望,就看見滿山一派翠綠的景象。大姨扛著鋤頭一會把這叢草給除了,一會又把那根刺藤給割了。不一會,一條小路就被我們給“開辟”出來。
來到外公的墳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滿青苔的陶罐,封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地面一小截,那里面裝著外公的骨灰。大姨和奶奶開始除雜草,她們一會把墳墓上的小山竹給鋤了,一會又把雜草給割了,不一會,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干干凈凈的墳墓。
我麻利地從袋子里取出紙花紙帶,灑在了外公的墳墓上,最后把一束美麗的菊花擺在陶罐,聽媽媽說,菊花代表對去世親人的思念。這時,墳墓像變魔術似的變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墳墓前擺上圓鼓鼓的鴨蛋、香噴噴的肉、紅通通的蘋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餞……
我們把香點著,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隨后,我們燒起了紙錢,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聲好像是外公在我們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哇哇大哭了起來:“外公,外公,我要外公!”媽媽對我說:“孩子,你別哭!人死了不可能復活。你外公雖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孫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會很欣慰的。只要你認真學習,取得好成績,就是對外公最好的思念。”我懂事地點點頭。隨后,媽媽拉著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外公,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清明節作文 篇4
今天是清明節,人們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可今天卻沒有見到雨點的影子,反而是陽光明媚,晴空萬里!
為了避免堵車,我們一大早就開車出發了。過了一個小時左右,我們來到了老家,爸爸打開車子的后備箱。我一看車子里面東西真多,有青紙、鞭炮、香、紙錢……
媽媽和爸爸從老家里面拿出了一些“老古董”——鋤頭和鐮刀。咦,這些東西用來干什么呢?我一上山才知道,山上的草,因為長年沒有人來去除,長得比我還高,我都看不到前面的路了。這時鋤頭和鐮刀就派上了用場,為我們開出了一條路,也為了避免等會掃墓時不要引起火災。
我們來到了太婆太公的墳墓前,大家先把墳墓上面的草全部清掉,爸爸把紙錢拿了出來分成三疊,我偷偷拿紙錢看了一下,上面有些花紋,還被機器壓了好多小洞。爸爸準備好全部東西后,便拿出打火機,把紙錢點燃了,冒起了一縷縷的青煙,飄飄然然的升上天空,我蹲在地上的時候就已經被熏得流眼淚了,站起來更加是躲不過,風一會兒把煙吹向左邊,一會兒吹向右邊,好像和我有仇一樣,一直追著我不放。這時候也依稀地回憶起太婆在的時候的點點滴滴,眼淚更是忍不住地流!
正當我眼淚止不住往外流的時候,爸爸把一個五彩繽紛,像花一樣的東西掛在旁邊,我問爸爸:“這是什么東西呀?”爸爸說:“這個是青紙,傳說這個是給土里面的親人遮風擋雨的,以前都是他們為晚輩遮風擋雨,現在我們長大了也要為他們遮風擋雨。”原來是這樣,當我們沉浸在傳說里面時,爸爸對我們大家說:“準備上香了,要站好一排。”我被爸爸嚴肅的語氣嚇到了,趕緊和妹妹站好了。我們一人拿了三根香并拜了三拜,我把好幾個愿望都告訴了我的太公太婆,希望他們保佑我早日實現愿望!爸爸是我們家的大勇士,他拿出一個大鞭炮,擺好后,點燃了引火線,我們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跑到了安全區域,我一邊捂著耳朵,一邊和爸爸說:“鞭炮點燃了,我們快走吧。”爸爸說:“現在還不可以走,要等鞭炮全部燃完,還要檢查紙錢和香,不能留下一點火種,以免發生火災!”過了一會兒,我們檢查完沒有火種了之后就離開了。
今天雖然沒有看到“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情景,但我感受到了“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滋味!
清明節作文 篇5
清明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大都在農歷三月,故古時又稱“三月節”。清明節始于周朝,但它成為掃墓祭祀的節日,據說與介子推有關。清明節前一天,古時要禁火,只能吃冷食,故稱“寒食節”。
古往今來的清明節,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指節氣,二指節日。在我國二十四節氣中,以節氣兼節日的民俗大節只有清明。據考證,清明源于“清明風”。早在春秋時《國語》中載,一年中共有“八風”,其中“清明風”屬巽,即“陽氣上升,萬物齊巽”。《歲時百問》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另一說,清明,表示天清地明的意思。史載,商朝末年,紂王亂國,周武王起兵伐紂,牧野一戰,大敗商師,平治天下。為此,周朝在制定歷律,確定二十四節氣時,將“三月節”命名為“清明”,標志天地清朗明凈,既明氣候,又揚政績。
清明時節,勞動人民常用它來安排農事活動。每年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的農諺。
古代清明節文人踏青的風氣也極盛行。歷代文人墨客都有關于清明盛況的描寫。最著名的當推唐代大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不用典故,也沒有濃艷華麗的辭藻,而是運用白描的手法,樸素的語言,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淳樸的鄉村風俗畫,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讀后令人神往。
清明節,也是祭祀先人的節日。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云:“丘墟郭門外,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離別處。冥寞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描寫了人們在清明節掃墓祭祀、緬懷先人、追悼亡靈的情景。時至今日,祭祖仍為民俗生活中的大事。每年清明時節,不僅環居祖墓的親人要上墳祭掃,大批旅居海外的華人,港、澳、臺同胞同樣紛紛趕回祖籍,祭奠祖靈。陜西橋山黃帝陵、軒轅廟是中華民族的祭祀地,每當清明時節,民族親情都在這里匯集、凝聚,從虔誠拜叩的肢體語言中,我們能讀出血濃于水的民族情緣。
清明節作文 篇6
前些年時,我不大懂清明,只覺得它與正月彌漫的氣氛不同。而它所有的習俗和更深一層的意思,卻也算不上一無所知,對此我說不大懂,卻也說不出哪點不解。
清明的氣氛是凄涼哀婉的,古詩有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短短幾字,勾勒出一副憂愁悲涼的畫面。你看,清明的愁,總是不同的,它總是淡淡的,卻又哀婉,似乎是因人們的“愁”久久不散,便都融于這天之中了……
四月的清明,卻不禁感覺有正月般的徹骨寒意,興許是天公也寄思念與淚于此,不愿作美。黑夜破曉之際,灰暗的云層和煙雨代之,雨里的遠景,呈現一片朦朧的美,一大片一大片連結的,偶有幾座高聳的青山映入眼里,待細雨過后,微涼的風伴著輕淡的霧,顯得更為清寒。
會有一行人徒步走到山下,路程挺遠,說是踏青。雨后的葉,特別青,泥土的氣息被風翻起,在空氣里與青草香一同釀著。山依舊那般,與從前相比,路上的荊棘少了許多。再晚些,便陸陸續續來了些人,小孩兒跟在大人身后亦趨亦步地走著,而大人們則有兩個在前頭除了荊棘,為“后者”開出一條路來。汗珠從面頰滑落,滴進土里……
掃完墓后,歸途的涼風令人舒爽許多。在別處,你可以聞到淡淡苦澀,那是艾草的氣味,若還有未焚完的,你可以聞出它自身的氣味,與氣候較干燥時相比,有一絲潮潮的味與艾香一同浸進心里。
這天的雨下得不大,也不長,但總斷斷續續的,難免使人心生煩躁。飯,是涼的,但絕不是生的,我記得有一種墨綠色的小點心,在清明時分幾個小攤上有賣著的,一般攤主是近中年的婦女,說話挺和氣。點心有些油,泛艾草香,淡得很并不驚艷,卻需在攤邊買上幾個,一是不常見得(至少島外沒見著,覺得稀罕得很),二則是不怕沒有人吃下。它,挺甜的,似乎像要沖走清明的凄苦,帶著甜味兒到心頭最苦的地方。
清明雨來攜愁思,看著清明的雨,心底會不由自主地掀起層層漣漪,印象里它的天就沒晴過。前有故人訴清明氣氛之凄楚,后便有許多人應和著,我還是不全懂,但現在也大抵明白了,或許,我不懂的,可能永遠不會懂,有些時候,也不用太執著罷。
清明節作文 篇7
今天是傳統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我的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么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么樂呵。小心翼翼地跟著爸媽后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傳統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了: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傳統清明節即起始于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后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傳統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傳統清明節)。久而久之,傳統清明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說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里。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著春風輕舞,偶爾有幾只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著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爸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爸爸念書,自己有病了也舍不得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說“路上行人欲斷魂”,爸爸跟我的媽媽不聲不響地拔著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著。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干凈了,爸爸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爸爸的臉,爸爸凝視著一張張寄托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卷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清明節作文 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正如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每到清明節,人們那些不盡的憂愁總伴隨著饗贛暌黃鶩行。
在每個清明節,人們都要對去世的親人寄托哀思、掃墓悼念,仿佛是不變的主題。近些年,文明悼念成了一種新時尚。今年我和爸爸媽媽在網上給去世的親人獻花祭掃后,為了讓我更了解清明節,爸爸媽媽給我報了“清明。暮春”訓練營,這讓我不光看到了清明節帶來的憂傷,還看到憂傷之外那些獨特而別致的事物與知識。
清明節這天到來了,我跟著訓練營的小伙伴在老師的帶領下早早地來到了好雨農場,那里周圍都是郁郁蔥蔥的樹林,樹木在春天里努力地伸展著枝丫,嫩綠的樹葉仿佛在向我們招手。樹林旁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水流嘩嘩地,仿佛在唱著一首歡快的歌曲。農場里還有許多小動物,有可愛的小山羊,有毛茸茸的小白兔,還有一群活潑的小鴨子……
活動正式開始了,老師先帶領我們了解清明節的起源、發展和意義。原來清明節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是重耳用來紀念介子推的節日,清明節的習俗有掃墓、踏青、吃青團等。但清明節還有另一層意義,就是在暮春時節,人們除了紀念逝去的親友,也會走進大自然,踏青訪友,去感受生命的美好與珍貴。接著,老師就帶著我們制作清明節的特色美食—青團。老師先教我們辨認和采集清明草,它的特點是:葉子又長又扁,上面還布滿了細細的白絨毛。學會辨認后,我們馬上興奮地在草地上尋找起了清明草,我蹲下身子仔細搜尋,突然發現不遠處有一簇簇生著白絨毛的小草,我開心地跑過去摘下來認真觀察,發現真的是清明草,急忙不停地摘采摘,不一會兒大家都采到了一大把清明草。接下來,我們將清明草清洗干凈,然后切碎,再倒進面糊里加入調味料攪拌均勻,最后用煎鍋把面糊煎成面餅,美味的青團就做好了!這是我第一次吃到自己親手制作的美食,別提有多香了。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又學習了攀爬,結繩等野外技能,還細致地觀察記錄了大自然里的各種小動物,這一天過得充實極了!
這次活動不但加深了我對清明節的印象,還擴充了許多新的知識,它讓我不僅體會到這個節日哀傷的味道,還體會到了生命充滿希望的味道。
清明節作文 篇9
一枝很瘦的往事,有幽香,來自淡淡故人,輕奏起一曲緣,一闔團聚。——題記
清明,雨有些兒大……淚水和雨水交雜著,無數人上山掃墓時的抽泣亦或是痛哭,只因回想起那時往事,卻是道如今黃土一杯的無奈與凄涼。他曾給我過,我亦曾擁有過一個久遠的地方,然而現在時光,那里確實屬于夢境了。其中雨攸的下起。篤定與明亮,當初贈與的,不再理所當然,因為失掉了,失掉了過往事件的回首。
千江有水,曉風拂揚。“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清明節因此得名。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生死輪回,還是終究要走一遭。
曾與他一同眼看船筏各載白雪,涪江而下,燦爛煙火蕩開天邊,兩岸高山直矗而上,似對立巨魔,在雪之中,顏色淡白,無雪處皆做一片墨綠,不可形容的瑰麗。那時年少,方不知大河的感人,江水與江風的蒼茫與有力。一紙薄影的遠山,稀釋在了落日的茫茫燦輝之中。于是在于其中搬入伴入幾縷煙霞,幾簇的紅染遍半面桃花,卻殊不知一同領略的是江南最盈盈的光影。那里顯得清新而溫暖,明艷而壯麗,是他所抓定的調和風度。
他為世界抹上清晨微云,沾上四月橘香,但卻會在他消失后,從此失去了原有的意義,讓人覺著短促了,讓人產生其不過是一時間的幻覺罷了。凡形狀,一旦消退,黯淡,便是失去了,失卻了意識的能力。往事不同,隱匿了,即使人亡物毀,久遠的往事了無陳述,缺一更加脆弱而又生命力的軀體,從無以辨從的蛛絲馬跡中,堅強不屈地撐起會議的巨廈。只帶小品一口,脫穎而出。
頭全以與雨淋濕了,站在墳前回憶著,眼中些許淚旖旎,流不出,也道不盡其思其念與其愁。一唱與三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魂斷,理還亂,念已逝故人。雨嘆息風輕嘆,人兒亦輕聲吟唱。伴著一聲輕嘆,攜起瘦瘦的往事,嗅著幽香,聞著雨中草木之氣,拭著碑上雨水。
清明一日,雨霖鈴。你我像是散了;再不見你,之間冰冷的墳,此刻團聚,你,還好嗎?
清明節作文 篇10
夜里雨聲,閑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里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00多年歷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后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現代人眼里,“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系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于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面,人們干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的時候,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中國成立之后,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歷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后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接著叩頭行禮祭拜,最后,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好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夠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凈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發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于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于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背負一團心冷在風里哀號盤旋。
清明節作文 篇11
又是一年清明,我們家鄉的風俗是在清明那天準備好紙錢,和封裝紙錢的紙包,寫上文字,在拿到墳前燒掉。往年這樣的事情是輪不到我身上的,都是爺爺將這些東西準備充足,自己上山用鐮刀砍出一條路來,但是今年不同,我到現在還難以置信的一件事情發生了,我的爸爸就在去年去世了,就是這樣一個音訊讓我的家庭陷入悲傷之中,我想逃避都無法逃避。
媽媽和我說,你已經長大了,也要開始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了,不能再像之前一樣在我們的庇護之中做自己的事情,也要為媽媽和爺爺分擔一些,以后這些東西都是要交給你的。我其實不想這么早長大,我還想像小時候一樣,賴在爸爸媽媽的懷里,但是事情總是我所預料不及的,沉默著拿上買好的用具,跟隨者爺爺上了后山。
在上山途中,爺爺一邊在前面為我開路,一邊和我說起姥姥的墓在哪里,伯伯的墓在哪里,還有……爸爸的墓在哪里,以后他永遠陪著我上山了,要靠我在清明時節去拜祭他們。到了最后就是他在自言自語,說其他人都是兒子給老子上墳,而他卻要給兩個兒子上墳,白發人送黑發人。我不知道要說些什么,任何安慰的話語在現在都是蒼白無力的,只能沉默不語,跟著爺爺。
按照遠近我們先去了姥姥的墓,走到墳前因為之前下過雨,濕漉漉的泥土和沾著水滴的樹葉讓我不能直接的跪在地上,拿出準備好的塑料袋墊在地上,爺爺在一旁點燃鞭炮,將綁在竹竿上的紅紙做的繡球插在墳上,我就在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磕完了三個頭。在伯伯和爸爸的墓前也是一樣,只不過我更加的傷心,臨走時也舍不得離開。山間的小路泥濘不堪,偶爾還有樹枝從旁邊伸出來,讓下山的路更加的不好走,看見這樣的路爺爺說等到下一年這路上雜草叢生,樹也會長出來,今年要不是我在之前幾天天天砍樹拔草,今天還不定來的了呢,等到明年我身體就更不好了,你們該怎么辦?爺爺的話像是在隱喻著什么,也像是什么也沒有說,只是單單對這路上的樹木和雜草長得快的一種感嘆而已,我無從得知他的想法。
回到家,妹妹稚嫩的話語打破了沉悶的氣氛,但是我的心里就像是堵著一口氣,上不來,也下不去,回到房間里,埋在枕頭中,狠狠地哭了一場才將心緒平復下來,清明節……
清明節作文 篇12
又是一個放假的星期六,也正好是一個清明節的前幾天,為了讓大家也能祭拜祖先,所以全家便提前了幾天來掃墓。但這次掃墓并不像以前那么單純,這次掃墓也許會帶給大家許多快樂的事情。
一路上,大家再次聞到了農村獨有的風味——“空氣清新”。在繁華的城市里什么都好,唯獨空氣受著工業的影響而變得到處是一層煙霧,讓這天空慢慢地變成了灰色,那清新的味道從此在城市里消失了。回到了這里,感到在大家頭上的天空是那么的藍,白云是那么的白,我真想永遠的生活在這片天空下,享受在城市聞不到的味道。看完天空,再看看在我身旁的山,真是不能聯想。山上,一棵棵野松挺拔的生在懸崖陡壁的土里;一簌簌映山紅向大家吐出它的新枝,在春天的陪同下,花蕾漸漸的長出來,仿佛在向大家報到春的來臨;梨樹的枝頭上長滿了白梨花,在春風的呼喚下把它小小的花瓣灑入人間,在路上鋪上了一條白色大道,好像正歡迎著大家在它這里通行。春天的氣息注入到我的腦海間,讓我心曠神怡。
觀賞完美好春光后,大家開始自己的安排——做竹筒飯。心靈手巧的姑父早就把應該帶的工具給帶來了。“噠噠噠”傳來了姑父砍竹子的聲音,隨后又開始鋸,經過了一番周折后,終于可以把竹筒飯放在火上烤了,大家耐心的等待了好一會兒,竹筒飯終于烤好了,肚子已經哇哇叫的大家,迫不及待地吃了,因為大家都沒有經驗,所以,有的竹筒飯還是半生半熟的。這可害死我了,不能過癮的嘗到竹筒飯的香味,但這總給大家吸取了一點教訓,讓大家下一次做竹筒飯更好了。
吃完飯,大家上山了,大家帶著沉重的心情,爬上很高的山,來到墳墓前,向老祖宗祭拜,求著老祖宗的保佑,讓世界太平,讓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讓公平來結果這場無必要的戰爭。也讓大家這些小荷才入尖尖角的孩子能取得好成績,不辜負你們這些長輩對大家的期望;也讓全家健健康康,開開心心……按著次序辦完后,大家向著太公太婆說著再見,便又下山了。
一天的路程在這里結束了,大家也又得回去吃晚飯了。“哎!”時間過得真快呀!一眨眼,一天又這么結束了。
清明節作文 篇13
細雨蒙蒙,透過細膩的雨絲,仿佛能看透街上的行人,就好像“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是的,街上的人不多,嘆,又是一個清明。
回了老家,在未開桌前,看天未暗又下著幾滴小雨,伴隨著這種天氣走了出去。
眼前是一排整齊的綠,鋪滿老房子前面這塊地,聽爺爺說這是米麥,他還笑我沒見過這東西。下地后一股清晰的味道撲鼻,似乎是從天空飄下的余地濺落在大地上,順便還吧藏在土里的香味帶了出來。是的,這的的確確是大地是味道。上前折下一支米麥,整支米麥里都沾著春雨,一有什么動靜,水珠就滴溜溜地滾進葉子于桿的縫里去。細看這支米麥,有六股,它們還沒成熟,青幽幽的。一粒粒一顆顆,都有以根常常的須沖天向上。爺爺告訴我它們是先長殼再長肉的,成熟后可比現在大多了。
其實剛進老家的小道,我先注意到的并非這片麥綠,而是遠處寧go頭(方言,院子)里兩棵高達的梨樹以及這漫樹白花。看完這片綠,我就迫不及待地跑是看這片白了,哦不,是雪白。真的很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站在這片雪下,滿地都是春風帶下來的花瓣,零零散散,灑灑落落。又回到老房子轉了轉,欣喜發現14年前這棵枇杷樹結果了。有好幾棵枇杷樹在支小小的土地里孕育,生長。這是14年前媽媽懷我的時候所吃的枇杷,隨便一扔,誰知所扔之處必有發芽,它們與我同歲,與我一起成長。
時間還早,又與哥哥去了后山,這個小小的村莊依山而建,后山不是一座兒是一片。找了最近的地方上了山。這是一條經常走的路,小時候把整座山都翻遍了,走遍了,玩遍了卻找不到什么寶藏,今日卻感覺整座山都是寶藏,它正堅守著小時候與伙伴們冒險留下的快樂與回憶。上山依舊做著這同樣的事,走同樣的路,吹一樣的風,卻又不一樣的感受。整座山都沐浴在微寒的春風中,都沉浸在有趣的回憶中。依舊做著看似幼稚的事,采了一大把紅杜鵑,小時候也如此,仿佛上山就是為這片春風春雨滋潤過的紅色似的,時間怎么過還是如此風塵不變。
這些植物以及這些山,完好地保留著我的回憶,觸摸著空氣,觸摸著風,看到它們仿佛打開了記憶,這扇陳舊的門。
清明節作文 篇14
清明節,天空飄起雨點。仿佛一個個調皮的孩子,大的小的在空中斜斜地密織著,朦朧了視野,也朦朧了人心。
清明節也是個朦朧的時節吧?掃墓、踏青,落淚或欣喜,其實我們緬懷失去的,又追求新的是否矛盾呢?冒著雨,坐上車出發去掃墓。車窗也成了一片朦朧,透過它向外望去,一片綠的,一片紅的,一片黃的,模糊的顏色上加了一層灰。看到形狀卻看不到輪廓,景物正如心情一樣淡雅。隨著一點點事物地逝去,目的地也越來越近。堵車了,是的,這一天所有人都不由自主不約而同地奔向一個目標,一種思念。下車步行,道路是泥濘的,鞋子被迎面而來的雨滴弄得潮濕,望著遠方的小土堆,土黃色的泥土,高低不平,有一個巨大的洼地,蓄積了一大潭清水,呈現著淡青色。人頭攢動,各種雨傘像是花朵,是這個朦朧的夢中唯一的鮮艷。也有沒打傘的人,頂著雨,潮濕得溶進了景物之中。走進墓園,一塊塊墓碑林立,大理石莊嚴肅穆,鴨子在清水中雨中成群地游動,拔動人們的心弦,是不是一種前奏?打著傘,鞠躬三次,心中卻是一片空白,并不是對離去的人不想念,只是想更加堅強,因為人不能活在過去。老人落淚了,抽泣或默默地哭著,他們的追逐即將停止,可以解下那些偽裝,赤裸地表達自己的想念。我望著他們的皺紋,蒼白的臉上紅腫的雙眼,蒼老的背影,那些還沒有刻完的墓碑,等待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人,死后再去長相廝守,也許恍惚之間明白了清明節的諦。
現實如此殘酷,它一次次擊打我們的心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倍受傷害,被迫戴上一副副假面,越來越虛偽,記不清自己原來的方向,清明一如既往不變的追尋。離去的人找到了最安靜的歸宿,緬懷他們就是回憶過去,尋找自己原來的方向與目標,也許是一種停歇整理心情后再決絕地走下去。那么還是為了更好的明天,還是為了追尋未來。在眼淚凝聚的那一瞬間忍住并停止傷痛,過去和懷念并不是為了沉溺,還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
讓這場雨撫慰你并清洗你,因為明天還有更加漫長的路要走下去。我們的目標仍舊在心中從未丟失。清明,是休息而不是停止。總有一天要比現在更加努力地走下去。
清明節作文 篇15
又是清明時節,又是雨紛飛日。
回老家,上墳,吃飯,清明三部曲。這季節是個懷舊的好季節,這日子也是個團聚的好日子。不像過年,只有高興,只有吃飯,只有笑,高興的是為了什么,為了過去的一年?還是為了新的一年?我發現,我喜歡這樣冷靜的團聚,我喜歡在屋里靜坐喝茶的叔伯,他們不似平日那般,總是教訓人的樣子。他們在懷念自己的父親,或著是自己的青春少年,亦或者是在想著自己幾十年之后。
明天是清明。今天我就在老家。天氣真好,陽光真好。奶奶又可以抱著自己的老貓坐在院子里的搖椅上了。姐姐說過,奶奶的安詳讓她羨慕,可她的老暮也讓她害怕。年輕時候想象老了以后的樣子,是件特別可怕的事情。那種能夠恐懼可以吞噬你的勇氣。
我一直總見到那只老貓,從我記事起就有它。奶奶說,一只貓能活十五年,可我覺得它比奶奶還老,它懂得比奶奶還多。更多的時候,它總是在睡覺,它太老了。房前屋后,奶奶懷里,有太陽的地方。奶奶和她的貓像極了,只吃一點東西,只睡一會就醒,只醒一會又睡,走路慢吞吞,我覺得奶奶和她的貓不像是主人和寵物,倒像是天生就該在一塊。更多時候,總是奶奶找她的貓,她做飯做得好好的就找,她剛睡起來就找,她想抱著它曬太陽的時候就找,人總是比動物更忍受不了孤獨。她也不怎么跟她的貓說話,有時候象哄孩子一樣拍著老貓,有時候還踢它罵它,老貓不動也不叫,奶奶被這只貓寵壞了。
就像現在,我蹲在奶奶的搖椅跟前,看著那只老貓,跟奶奶有一句沒一句的說話。我想,奶奶真是老糊涂了,她隔一會就問我餓不餓。我說,奶奶,老貓又睡著了。我說,奶奶你的老貓快死了吧。奶奶就說,它早就死了。我一會又問,奶奶,你的老貓死了,你會哭嗎?奶奶就說,它怎么會死呢。我覺得,奶奶真的老了,真可憐。
我知道,明天爸爸他們又會帶一堆營養品回來,又說要接奶奶回家,奶奶又會拒絕,吃完飯我們又會回去,奶奶又和它的老貓呆在一起曬太陽,第二天我又要回學校。我知道,也許馬上,那只老貓就死了,也許馬上,奶奶也會沒了,我以后會變成爸爸大那樣的大人,也會變成奶奶那樣老的老人,如果我是只貓,也會成為那只老貓吧。
日子還是要繼續著。
清明節作文 篇16
“清明時節雨水多,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甫心中的清明。"燕子到春都,梨花在晴空背后。"這是宋代作家顏姝心中的清明;"千樹綠相似,舞煙眠雨清。"這就是顏心中的清明。
清明、雨季、燒香、掃墓、追悼會有多少次。雨季有多少次不清楚?清明有多少次不是雨季?清明不燒香不掃墓不祭奠多少次?今年清明節,不熱鬧嗎?
周六早上,我和媽媽去爺爺奶奶的山上掃墓。我從來沒有見過我所謂的爺爺,甚至我的奶奶也只有兩歲。開了一個小時的車,終于到了熟悉的家鄉,見到了熟悉的叔叔阿姨,但陌生的是爺爺奶奶埋葬的那座山。
農村的空氣格外清新;農村的天空格外美麗;這個國家的每一棵樹都讓人在早上感到精神煥發。我走到一條小河邊,看見表哥盈盈。她在河邊抓魚。萬一她掉下去了,我不得不去袖手旁觀,怕她不小心掉進河里。雖然水不太深,但是比她表姐高幾厘米,她的水也不好游。出事不好。一個小時過去了,我承認我真的太擔心了。
一個上午就這么匆匆過去了,終于到了期待已久的下午。我希望是因為我想看看這個陌生而又深情的地方。陡峭的山坡就像通往天堂的唯一道路,布滿荊棘。阻礙你的事情很多。有時候會被一棵參天大樹阻礙;有時候會被一根小竹筍擋住;有時候,你會被一塊長滿苔蘚的石頭擋住去路。但是對于經常爬山的我來說,我不知道該說什么。
在山上,根本沒有路。只有一步一步的踩上去,一點一點的開,才有路。歷經千辛萬苦,我們終于到了爺爺奶奶的墳前。我們去山上花了幾個小時,禮拜用了不到二十分鐘。當我們下山時,我們可以慢慢地走,不用擔心時間。一路上,我和表哥挖了幾棵大竹筍,但因為太礙事,我們沒有帶它們下山。我記得我媽之前說過,外婆生前喜歡吃竹筍,我們離外婆的墳不遠,我就抱著幾根竹筍跑到外婆的墳前,把它們放下了。
下山時,我氣喘吁吁地來到我家門口。雖然我以前爬山,但是這座山幾乎是一條直線。上山難,下山更難。
清明悲涼熱鬧。我要帶著興奮和希望迎接清明節的到來,而這一次的清明節會讓我刻骨銘心。
清明節作文 篇17
“萬事清清清明,建時清明清明”,清明如此。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千年的傳統節日。我想這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意義。
窗外的雨聲淅淅瀝瀝,仿佛有了這場雨,清明更能表達出它淡淡的憂傷和淡淡的思念味道。正是清明成就了這場雨,也正是雨掀起了清明。看著毛毛細雨,更能喚起人們心中淡淡的憂傷和思念。 “清明節雨下得很大,路上的行人都想斷魂。”杜牧的善行表達了這種朦朧的悲傷。這雨或刮風或猛烈,或輕柔細雨。從清晨到黃昏,點綴著憂傷而孤獨的掃墓者。煙雨蒙蒙的山間,泥濘難行的路上,或三五成群,扶老幼,或一二孤影,獨自踉踉蹌蹌。
這大概就是清明節帶給大多數人的感受吧。
然而,誰說清明只能充滿這樣的悲傷。在我眼中,“幾只早鶯爭樹溫,誰新燕啄春泥。野花漸嫵媚,淺草可無馬蹄。”是對清明節最好的描述。而那份無名的惆悵,雖然不該輕易丟棄,卻也該留在我們心中
窗外的雨淅淅瀝瀝,仿佛有了這雨,萬物都可以展現生機與氣勢。要發送的狀態來了。看著滋潤萬物的春雨,勾起了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清明放假了!”這句振奮人心的話,乍一看,似乎成了今天清明節學生的流行語。與杜牧的詩相比,這確實有點膚淺,但我認為它包含了對清明節的新理解
人員被代謝,過去與現在交流。生者終將變成死者。有人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別人的想法會變得越來越淡薄。我想也許我心愛的親戚的想法恰恰相反。即使過了很久,每每想起他們的聲音和笑容,心里總會有些酸酸的感覺。
正因為如此,清明節將成為流傳千百年的日子;清明節的細雨將繼續一個接一個地降臨。這大概是人們心中的一種悲哀。又清楚了。 “男人如果你有眼淚,不要輕彈”,我流不出眼淚。但是當我想念我的親人并流下所有的眼淚時,回憶不再只是生活的負擔。我們再次體驗世間的愛與溫暖,將破碎的心凝聚在一起,再次微笑揚起生命的風帆。我們感嘆世間無常,人生苦短。一旦真正愛過,人生就沒有遺憾。在危難中助人,在挫折中保持樂觀,只要心中有愛,愛就無悔,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
清明節作文 篇1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于清明節的詩。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清明節是一個重大的節日,人們為了紀念死去的人,會在這天去為他們的墳前掃墓。并會緬懷這些去世的革命先輩們,繼承他們的光榮傳統,將優良的品質發揚起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全國是統一放假的。家里的大人不允許我和他們一起去南山為家里死去的祖先掃墓,因此我們只能提前在家里過上一個“小清明節”啦!
清明的前一天晚上,我家這兒有一個規定,就是要擺桌香,為的是提前紀念死去的人們。我家的桌臺是放在后面的老房子里的,在暗暗的燈光下,年邁的奶奶和祖母會將豐盛的菜肴一一擺放在桌子上,有年糕、烤雞、烤鴨、八寶菜、粽子……讓人看了就直流口水,可這時不允許吃。奶奶要在桌前插上兩支蠟燭,放好桌凳,桌邊還要分別放上一只只的碗和一對對筷子,里面要倒上均勻的酒,似是要家里請客一樣。這樣還不夠,奶奶在桌子的正前方擺上一個墊子,是專門為祭拜用的。傳說是要請地府的神仙吃飯,為的是給家里死去的人能順利投胎,并為全家人討一個吉祥。而且,擺好的桌子和凳子不能隨意的碰,聽說是不能打擾神仙們吃飯的。晚上6點時候便可以跪在墊子上祭拜“神仙”,取下自己的愿望。
這還不是重點呢。在家里人紛紛祭拜好后,我們還要蹲在離桌子不遠的地方燒“金元寶”和“佛紙”,這是祖母和奶奶利用了一年的時間疊好的。爸爸拿來一個大鍋子,里面點燃火。之后,我們將“金元寶”和“佛紙”扔進火里,邊扔邊祈禱。聽奶奶說,燒“金元寶”和“佛紙”是為了給地府的神仙送“錢”,也是為了給自己討一個平安。
燒完了“金元寶”和“佛紙”后才可以收拾桌子上的東西,家里人一起團圓吃飯。
吃完了飯后,我們要揍在一起,坐在一張大的方桌旁,剪“票兒紙”。在掃墓的時候是必須把“票兒紙”插在祖先墓上的。
雖然這個清明節我沒有同家人一起去南山掃墓,可在家里過的“小清明節”卻依然寄托了我對去世的人們的懷念。我被這樂融融的歡樂氣氛感染了……
清明節作文 篇1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陽春三月,一晃便過去了,接著便迎來了清明。
今年的清明可真合了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那天,一大早便下起了蒙蒙細雨,給青山環繞的小山村穿上一件薄紗,讓小山村變得朦朧。既然是清明,當然少不了掃墓。一大早我便跟著爸爸媽媽去掃墓。拿著鋤頭鐮刀向爺爺的墓走去,一路上山上的美景可讓我大飽眼福,清一色的小黃花零星地分布著,零亂中又透著整齊,仿佛組成了一副畫卷。不遠處,一排整齊的小樹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向他們走去,映入眼簾的是一抹耀眼的青,可能是因為正在下雨的緣故,使它們的青更深、更亮,也愈發美麗。我不禁向前湊了湊鼻子,進入我的鼻腔的是一股很清新的味道。沁人心脾。繼續向前走,我看到了記住長勢甚好的茶樹,上面有正在萌發的新茶,一個個小小的葉芽,活像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娃娃。經過雨的洗禮,它們散發出的是一股自然的茶香,讓人心情舒暢。漸漸地,雨停了,太陽公公從厚重的云層里鉆了出來,散出一縷縷耀的光輝。
走著走著,便到了爺爺的墓前,爸爸拿起鋤頭在墓前清理雜草,而我在采摘映山紅,在清明期間,山上開得最好的便是映山紅了吧,那一簇簇映山紅在陽光的照耀下,鍍上了一層金色,顯得更加迷人。我拿著一束映山紅來到爺爺墓前,為他獻上這束花,讓他也同我一起欣賞這份自然的美麗。對于爺爺,我從未與他謀過面,在我未出生前他便去世了,這對于我來說至今都是一個遺憾。我常常幻想他的樣子,他應該是個慈祥和藹的老人吧。爸爸點上香燭,對著爺爺祭拜,然后對爺爺緩緩訴說著我們這一家子人。要走了,在這一切都處理好了之后,我們要走了。在臨走前,我向爺爺的墓看了一眼,對爺爺說;“爺爺,我明年清明再來看你哦。”
走下石階,太陽已經很大了,照得讓人睜不開眼。下山時,我又看到了那一幅幅美景。繼續感受那份自然的美好。在城市,應該永遠也感受不到那份清新吧。
清明,給我帶來了一份清新美景和對親人的懷想。
清明節作文 篇20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記得有首詩中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前后,天空總是煙雨蒙蒙的,雨絲隨風漫天飛揚,這“天街小雨潤如酥”的景色,更為清明節增添了幾分憂傷與惆悵。
提到清明,我不禁想起了舍生忘死,曾經歷下赫赫戰功的革命烈士。“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毛主席慷慨激昂的詩詞是對他們的熱情謳歌。“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清明節這天,人們對烈士充滿了濃濃的思念和暖暖的懷念。目光里會更等多的映進對它們的崇拜和敬仰,腦海里也會浮現出他們高尚的愛國情懷和永垂不朽的豐功偉績。“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在中國這方熱土上,有無數名人志士,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人民的安康。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用豪情和壯志,譜寫了一段段壯麗的詩篇;用鮮血和生命,付出和奉獻,歌頌了一篇篇悲壯激越的歷史篇章。是他們,托起了整個民族的希望,染紅了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燃起了一代代熱血青年的奮斗情懷。“今日神州看奮起,陵園千古慰忠魂!”
啊!烈士啊!是你們,給我們這一代帶來了幸福,帶來了永恒的目標,帶來了不朽的榜樣!是你們,為我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讓我們以你們為驕傲,以你們自豪!
烈士啊!我們深深地,深深地,懷念您們……
我們是幸福的一代。當我們端坐窗明幾凈的教室里讀書學習時;當我們坐在餐桌前享受美味時,腦海中就會閃現出無私奉獻的革命烈士們。所以,更應該珍惜時間;不能明日復明日,萬事成蹉跎;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積極進取,為祖國的美好而奮斗!
夏日給人以浪漫,秋日給人以高遠,冬日給人以凝重。春天則帶給人無限的憧憬,而清明節正處春季。清明,使人們盤點過去,追思前人,展望未來的時節;清明,有幸福也有關愛,有回顧也有暢想;清明,帶給人以感恩,遐想,帶給人生命的意義和感悟。
民諺云“種樹造林,莫過清明”“谷雨清明兩相連,慢種耕田莫遲延。”讓我們播下綠色的希望,期待著收獲的季節。
清明節作文 篇21
一夜的狂風肆虐,大雨暴擊,天公終于累了,微微地喘息著。
清晨六點,天尚未透亮,我和爸爸媽媽開著車在蒙蒙細雨中向目的地——廣安,一路疾馳……
經過了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鄧小平故里。
一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高聳立的石牌坊,上書“德政坊”。它巍峨肅立,寓意偉人的高尚品德和豐功偉績。園內道路兩側的景觀樹高大粗壯,枝繁葉茂,一片蔥蔥蘢蘢,透露著無限的生機和活力。經歷了一夜狂風暴雨的洗禮,地上滿是殘枝斷葉,凌亂的遮擋著林間的小路。幾位保潔阿姨在蒙蒙細雨中正忙不迭的清掃落葉……
路邊是一潭明汪汪的湖水,清澈見底,在林間若隱若現,仿佛一塊碧綠的翡翠。細細的雨絲敲打著它的面頰,湖面上泛起一圈圈大大小小的漣漪……
跟隨指示牌的指引,我們來到了“鄧小平故居”,這里是鄧爺爺幼年生活過的居所,房屋非常簡陋,陳設也很簡單,墻角的位置擺放著一張陳舊的書桌,看著書桌上的筆墨,我的眼前不禁浮現出年少的鄧爺爺在此埋頭苦讀的學習場景……
隨后,我們又來到了“鄧小平紀念館”。懷著無比敬仰的心情瞻仰了鄧爺爺的巨型人物雕像。墻上的每一幀照片都記錄著鄧爺爺南征北戰的光輝歷程。鄧爺爺胸懷韜略,工作嚴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無怨無悔。生活中,他又是一位很有生活品味的普通老爺爺——他,每天都堅持散步三十分鐘,風雨無阻。他,每逢春暖花開都會攜帶兒孫踏青賞花,任由調皮的孫兒把鮮艷的花朵插進他的衣襟也毫不在意,滿面笑容的四處游逛,多么慈祥可愛的鄧爺爺呀!
在參觀過程中,我接受了電視臺記者叔叔的采訪,記者叔叔問到:“小朋友,觀看了展覽,你有什么感想”?我回答:“通過觀看展覽,我收獲多多,讓我了解了鄧爺爺少年離家時的躊躇滿志,和他戎馬一生的光輝歷程,以后我會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將來做一個對國家有所奉獻的人”!
最后,我在紀念館的游客留言處鄭重寫下了“不虛此行”四個字。緬懷敬愛的鄧爺爺,鞭策自己!
清明節作文 篇2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題記
又是一度清明,沒有雨紛紛的早晨,而斷腸之痛無處不在。這個清明,沒有了爺爺的笑聲,沒有了爺爺的慈愛,我四處找尋,除了寂寞和哀傷,快樂只留在爺爺的疼愛里。
屋檐下的燕子回來了,小河邊的楊柳也青了,前門那株桃樹緋紅如霞……可是,爺爺,您卻永遠去了,您知道坐在門坎上想您的孫女早已淚眼婆娑了嗎?多少次夢里相見,卻如同陌路,這是我一直想不通的地方,那個慈愛的爺爺哪去了?
想爺爺您的日子很長、很慢,畫面在眼前一幅幅重現……
爺爺,您也許不記得那個寒冷的日子了,可我依然記得。那天,外面下著很大的雪,家里只有您和我。也不知什么原因,躺在床上睡覺的我感覺頭痛如裂,額頭燙得厲害,我痛苦地哭著、喊著。看著我的樣子,您急得顧上不收拾東西,匆忙把我從床上抱起來,背上就往醫院奔。那時的風多大啊,爺爺您幾次差點被風刮倒了;雪,不斷地飄舞,冰涼涼的雪花落進了你的脖子里。我靠在您的背上,看到您凍得通紅的臉龐,那一道道的皺紋是那樣清晰。為了讓我不受到寒風的侵襲,您把外套脫下來披在我的身上,頂著風雪繼續前行。我知道,雪地里一定有一行充滿愛的艱難腳印……
這樣的畫面在我的記憶里很多,今天,站在你的墳前,它們模糊了,又清晰了;清晰了,又模糊了……
春天來了,爺爺,我很想去抓魚。以前我們常去的那個地方,水非常清了,魚兒很多,游來游去的,真可愛!魚依然自由自在,可是,爺爺您已經不在了,想您的時候,我很想去跟魚兒說話,可我怕淚水嚇跑了它們的快樂。
爺爺,我知道您在那邊一定很寂寞。在那個冷冰冰的地方,沒有人陪您說話,沒有人給您快樂,也沒有人給您可愛的笑臉。可憐的爺爺!怕您孤單,我們種下了一棵青松,就讓它陪您說說話吧,它一定能把人世間最美麗的景和事告訴您的。爺爺,我想您,可我不能天天來看您,只有等到清明時,孫女才能站在青松的旁邊,跟您訴說她的心事。
爺爺,明年的清明——當杜鵑紅遍山野的時候,爺爺您一定能看到最美的春天,而我,就是春天里最燦爛的那張笑臉……
清明節作文 篇23
第二年的這里,顯得格外冷清,風吹得樹葉,如同經過深沉的銅鈴,沙沙作響如同回到了昨日。也許只是因為離清明節還差足足一個星期,來南山公墓的人寥寥無幾,只能望見門口賣花賣冥幣賣螺獅的,幾乎無所不賣,更隨大人的步伐提著比我想象中略小的鐵鍬,等待他們和攤主“互濺唾沫”地討價還價之后,頂著孤燥乏味的太陽,一步步踏上那一層層并不是很高卻又似無法用數字表達的距離,只能邊走邊喘氣,舌頭干了,喉嚨啞了,咸咸的仿佛要吐出紅色來,時不時向著山腰上的綠茵望去,仿佛就在那一刻,才能得以安寧。
呼哧趴倒在樹蔭下的石桌上,等待大人們“封建式”恭恭敬敬地擺盤,燒香,隨即我自己也拜兩下,許個愿,也只不過是大人們在一邊嘮叨而已,學習好健康好,其實他們不貪心,只不過總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著罷了。之后便是一年一度的“吃螺獅祭奠”。
她有許多兒女,這也不算是虛構的吧,的的確確。不然她的墳前,也不會有堆積如一座小山般的“冥幣”了,只見得一支頂著星火的香,有氣無力地摔在五顏六色之中,隨即是一條青灰色的煙霧,徐徐而升,看見一張冥幣的角落被燒黑了,還泛著點點紅光,接二連三地又來了幾支香伴隨第一位“烈士”同歸于盡,于是火就燃起來了,噼噼啪啪,如憤怒的狂獅,左右搖擺它發亮的鬃毛,無比威嚴而可怕,在它的上方,只能望見一片的油膩,扭曲的世界,倒影著虛幻而純潔的綠色。
捧著手機亂點一通,只能看見同學們肆無忌憚地聊天刷屏聊扣扣,坐下,抬頭升息一口氣,風又來了,地上的光斑還在不由自主的搖動著,一切都些許濕潤了,但卻未見,那層干股的快掉皮的天空有何起色。
不久之后春雷響了。
堵著耳朵,看新的一串春雷是什么顏色。
有人的時候況且這樣,沒人呢。
也許它的名字叫做墓園,其實也不過相當于死人住的“小區”罷了,一塊塊石牌,看起來那么沉靜哲理,如快樂放蕩詩人,其實石碑里還說不準已經有了裂縫,他們只不過是水泥,像城市一樣。周遭只剩下風與樹,墓碑的一生也不過望著樹木們生老病死嗎。
我想,人死了況且還住在干巴巴的水泥地里,那么它們還會正正擁有最終的歸宿嗎,侃侃而談罷了。
清明節作文 篇24
我的太爺是在今年清明節前四天去世的。
那天,我的心情變得莫名的沉重,怎么也笑不起來。星期四晚上,我來到了太爺的靈堂前,坐在椅子上,給他燒紙。我希望我能燒好多好多紙,讓太爺能在天堂用個舒服。我邊燒紙,邊看著太爺的照片和骨灰盒。照片上的太爺滿臉的滄桑,臉上還留著以前的傷疤。他努力睜大眼睛,使自己看起來精神些,嘴巴向下彎著,似乎想要告訴活著的人,他舍不得離開這個世界,舍不得離開我們。我感到非常后悔,在太爺死的時候沒能見上最后一面。想到太爺生前對我的愛,淚水不由地奪眶而出。
記得太爺住在市區的時候,總愛到樓下曬曬太陽。那時,我便一邊陪太爺散步,一邊遛狗。我扶著太爺,偎依在太爺的身邊,在初春溫暖的陽光的照射下,全身感到無比的舒適和愜意。我和小狗“樂樂”一起看身邊的花兒,它們開得正歡呢。而太爺總是用慈愛的目光看著我們,開心地笑著。太爺一邊用手指點著花兒,一邊用他那蒼老沙啞的聲音告訴我們各種花兒的名字,“這是郁金香”“那是牡丹花”……我們就這樣一起漫步在明媚的陽光下,沉浸在無限的幸福中。
太爺還有個“壞”習慣,就是每天都要“欺負”我。有一次,我們剛吃完飯,太爺閉著眼睛坐在沙發上休息,我過去倒杯水喝。走到茶幾那兒時,太爺突然伸出手來,捏了一下我的臉蛋。這時,我的好奇心開始“工作”了,太爺怎么閉著眼睛也能捏到我?難道太爺在私底下練了氣功之類的?我不服氣,就偷偷地走近太爺想撓他癢癢,可還沒湊近就被太爺一把抓住了,我沒招了,只好乖乖地服輸。太爺不只愛“欺負”我,連“樂樂”也不放過。一次,它經過太爺面前,太爺竟用拐杖輕輕敲了幾下樂樂的腿。太爺雖然已經八十多歲了,但是他那“敲法”還是準確無誤,百發百中。“樂樂” “汪汪”大叫,圍著太爺跑了好幾圈,逗得太爺哈哈大笑。
太爺的笑聲還在我耳邊回蕩,太爺的目光還是那么慈祥,我不敢再去想了,因為我怕我越想會越傷心、痛苦。現在,什么也挽回不了了,我只希望太爺能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清明節作文 篇25
那年清明,又豈是小雨紛紛,幽靜的山林里,耳畔只剩下雨珠滾落的聲音,上天將思念混為雨,寄給大地下的“人們”,雨,只會越下越大。
按照這邊的習俗,小時從未去掃過墳,只能聽親戚朋友講講故事,雖只是聽聽故事,但規矩也漸漸懂了,也會了,心里時常也會念叨著。講個幾年,就熟悉了,人也大了,是個小伙子了。
開春的那幾個星期,天很冷,時不時刮來幾股強風,那冷的是會讓人發抖,讓人心顫。那是四月,我夾在親人當中。
那次上墳比往常要早的多,剛從床上坐起便有一股涼意從后脊卷來,心里不禁哆嗦一下,但再冷又能怎么樣呢?擺著僵硬的手硬生生將衣服掛在了身上,隨手去拿了放在桌上的艾草球,自以為可以幫我辟邪。
街上其實也沒什么人了,只有小販日復一日的吆喝著,我在一家店,一家賣著紙錢和紙花的店——家里人都喊著叫“賣界”,我自然便是去找這個所謂“賣界”的店,城里面不給賣,想買只有去鄉下,但總有不要命的小販偷偷賣著,顯然,我已經找到他了!
對于錢我不是很排斥,我總是認為這是對故去之人的慰籍,雖然當時我也不確定自己可不可以這么理解。
后山上有很多小土坡,看久了人,不免有些可怕,去的時候還覺得自己家挺有錢的,至少在那時候是的,因為這一整片后山都是家里的。這些土包里自然會有兩個是我的祖父祖母的,碑上刻的落款是兒孫輩的名字,當時還沒了解過,當我看到我的名字時,心里顫了一下,現在回想過來,是挺可笑的。碑前是埋了東西的,是家里祖譜和家訓祖訓,留下來的規矩讓我們跪著讀完再磕頭,我接過那家訓的時候,我跪下的時候,我拜下的時候,心中都很沉重,即使前一秒笑得再歡,現在臉上也必須十分嚴肅了。我跪下來,跪在祖輩前,小雨滴滴答答打在了石碑上,很安靜,聽不出有一點雜音,那雨順著石碑落下,拍在地上,化成一灘小水坑,口袋里艾球被水泡開了,散發著艾草的清香,伴著大自然,伴著目光,我磕下了人生中第一個頭。
雨落在了地上,打在頭上、臉上、身上,將思念化雨,寄給了大地下的“人們”!
清明節作文 篇26
與春分谷雨之際,清明佳節來臨。清明節不僅僅是紀念祖先緬懷故人的節日,更是踏春尋芳,欣賞無邊春光的最好時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好像每年清明的時候,天空中都會應景似得飄著點小雨,但是今年卻不一樣。早早的,清明節的第一縷陽光便越過天際,灑下春日下的大地,今年的清明節也似乎不那么沉郁。
清明佳節最主要的事情便是緬懷祖先,紀念逝去的先人。這天我隨著爺爺奶奶給逝去的故人掃墓點香,清明節每個地方也有沒有個地方的習俗,我們這邊的習俗當地人稱之為“掛山”,買好紙錢、香燭和相應“掛山”的用具,一大清早我便隨著爺爺奶奶來到墓園,開始每年清明必做的事情,面對這些事情,我也已經比較熟悉。“清明佳節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看到爺爺奶奶掃墓時那沉重又透露這傷心的表情,一定是想起了與故人生前的種種深刻的往事,也一定會伴隨著相應的遺憾吧。看到這里我也會想到我也會有這么一天,爺爺奶奶也不會一直在我身邊,總有一天清明,我也會像他們一樣在墓碑前細細訴說往事。
祭拜完祖先后,我們便會回家吃媽媽每年用特殊野菜煮的雞蛋,這是每年清明我家的習俗。解釋是吃了后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便會身體健康,快樂無憂。拋開這個來說雞蛋還是很美味的,雞蛋的嫩滑混著野菜的清香,一口咬下去,仿佛將春天吞進口中,幸福四溢,滿口鮮香。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顧名思義在清明節這天我們也會在這初春的時候到郊外游玩散步,欣賞初春時節的魅力,又恰逢天公作美,天氣晴朗正是踏春的好時節。這個時候我便會把自己保存了很久的風箏拿出來,在明媚的陽光和徐徐的春風下將它放飛,看到它越飄越遠,越飛越遠,就像自己的心情一樣開心的仿佛要飛到天際。清明除了可以多放一天假,踏青便是我最喜歡的活動了,因為和家人出來的時間并不是很多,所以對于這一天我也是格外珍視的。
我想清明節不僅僅是要我們緬懷先人,感恩故人,更多的事讓我們讓珍愛自然,熱愛生命,珍愛愛惜身邊的人,享受現在的時光。
清明節作文 篇27
春風十里,梨花風起,蕎麥青青——這是清明節氣的物候。
對阡陌縱橫的中華民族來說,清明是刀耕火種的一個節氣;對忠義文明的道德中國來說,清明是緬懷先烈的一種祭拜;對許多上班族而言,清明是外出踏青游玩的節假日;對于商家來說,清明是一個“巧立名目”的噱頭……
舊時,人們掃墓要攜帶酒食果品,還要燒紙錢,有的還要放鞭炮,為墳墓培上新土,并插上柳枝。
如今,掃墓還是照樣掃墓,祭祀品卻越來越新鮮了。記者在云夢山莊門口看到,店鋪最新上架了一批清明節用品,各種紙質冥品無所不有:男式唐裝、男士襯衫、麻將、香煙,甚至手機、筆記本電腦、家用電器套裝等。就連紙質iPad也加入冥品陣容,10元/臺。
同時,為了綠色祭掃,以菊花為主題的絹花、鮮花的樣式也豐富多彩。
與此同時,“清明經濟”正成為商家眼中的香餑餑。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飯店已順勢推出“追憶家宴”,專門針對趁清明團聚的家庭。價格400元~800元不等,主打馬蘭頭、春筍等時令山蔬。
清明節還催生了一種新的職業——代理掃墓人。目前,有人在網上開設網店,基本業務包括清理墓地、擺放祭品、燒香等,還可以根據顧客要求量身定做服務。
“各地的清明風俗習慣林林總總,但概括起來就是三個方面:祭祀、游樂、飲食。這三方面其實就揭示了清明節的演變軌跡。”文學博士、河南大學教師郭燦金表示。
他認為,最初清明只是一個提醒農民進行春耕春種的節氣,后來逐漸與寒食節和上巳節融為一體。在唐宋時期形成了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囊括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諸多內容的傳統節日。
面對越來越豐富的“清明內涵”,郭燦金認為,國人的節慶習俗,婚喪嫁娶、祭祀掃墓,有個共同的特點:面向活人的.感恩教育。
“對先人的慎終追遠,為的是讓后人明德歸厚;在踏青和與大自然的接觸過程中,是為了讓生者領受生生不息的生機與歡愉。”郭燦金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明節的內涵也在逐漸豐富,但是不變的,是對“人”和“生活”的感悟。
清明節作文 篇2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從傳唱已久的一首《清明》,可以看出清明節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由于傳統的上巳節和寒食節都在清明前后,后來逐漸三節合一,并最終確定了法定假期的地位。在我的心目中,清明節連接著過去、現在和未來,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清明節連接著過去。在清明節,我們要去掃墓。掃墓就是把去世的家人的墓清掃干凈,并祭拜。我們掃墓時不能大吵大鬧,因為這是對去世先人的不尊重。掃墓時還要認真,必須把墓的四周都清理干凈,并鞠躬三次表示對祖先的敬重。有時候,學校還會組織紀念英烈活動,那種莊嚴肅穆的氣氛,讓我深感震撼。活動結束以后,還讓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仿佛自己長大了幾歲。我們背誦過的《論語里》曾說過:“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我一開始的時候不明白,明明去世的先人和英烈們并不能感受到后人的哀思,為什么我們還要這么莊重地舉行儀式來紀念?現在我明白了它更大的作用是讓我們的民風變得純良、厚重啊。
清明節也著眼現在。我們偉大的先賢—孔子,就在上巳這一天描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古人如此,今人也是這樣。在清明節,我們要吃清明團—營養豐富,美味可口的傳統食材,讓我們保持我們還要洗個澡—沐浴更衣,清潔身體,在保持健康的同時,還讓我們神清氣爽;最后還有放風箏—手搖目送,心曠神怡,放走了疾病、晦氣,留下的是陽光、活力和希望。所以,清明節讓我們身心健康,活在當下。
清明節更通向未來。正因為清明節代表的追思精神,這才讓我們擁有了幾千年不斷的民族和文化,讓我們擁有了世界上不曾中斷的歷史傳統。而清明節代表的重視身心,活在當下的精神,也讓我們中華民族具有了極強的適應能力和勃勃生機。正因為如此,我們這個民族也擁有了一個光明和美好的未來!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千年之前的歐陽修,已經寫出了他眼中的盛景。千年之后,在西湖之濱,在運河之畔,在錢塘江邊,又是清明佳節,今景更勝往昔!
清明節作文 篇29
4月4號是清明節,那天,我沒有去掃墓,這讓我想起了三年前的事,三年前的那個夢。
那次,我并不明白父母為什么要掃墓,我越想越暈,便到頭大睡。
我突然發現,我身處一片草地上,旁邊是河,還有一簇簇野花摘迎風搖擺,多美啊!我似乎知道這是夢,便跳入水中,隨著水流奔跑。
一路上,我時不時嚇嚇小魚,玩玩小烏龜,小魚也回應我,騰出大片水花。突然,來了一個老人和一個小孩,小孩問大人:“清明節為什么要掃墓?”我也很想知道,就繼續聽她們講,老人望了望天空,想了想說:“不,我不知道,不過,明天去問老師吧。”“好的,小孩回答道。”她們說完,場景瞬間就變了,不再是那晴朗的天氣,沒有那清澈見底的小溪,也不會傳來那陣陣芳香,只有一幢幢高樓。忽然,我又看見了那個小孩,拉著那位老人,問老師,:“靜老師,清明節為什么要掃墓呢?”老師回答道:“安甜池,我們之所以要掃墓,是因為要紀念祖先啊,我們要尊重長輩呀。”安甜池正想繼續問時,突然從教室里走出來一個女孩,她大聲說:“靜老師,你又幫助安甜池!”老師還是剛才的表情,笑瞇瞇地問那個女孩:“蘭顏嬌婷,你知道我們偏偏要選清明節來紀念祖先嗎?”蘭顏嬌婷的臉紅了,她搖搖頭,跑開了。安甜池正想說話,靜老師又問:“安甜池,你想問的是我剛問蘭顏嬌婷的吧?”安甜池點點頭,說:“老師,我真的很想問這個,求求您告訴我吧!”老師點點頭,說:“我和你說吧,清明節也叫寒食節,你知道吧?就在古代,有個叫重耳的人,有一次餓暈了,一個叫介子推的人,就從大腿上割了一塊肉,煮熟了給重耳吃,后來,重耳做回了君王,卻把介子推給忘了,后聽人說起介子推,他才想起了介子推,可介子推不愿意出來,重耳只好三面燒山,留下一面,希望介子推能出來,可他偏偏不出來,被火燒死了,重耳就把這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的這天不能有煙火,只能吃寒食。第二年,重耳登山哀悼,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從此,我們就要去紀念祖先。安甜池,你懂了嗎?回家吧。我也明白了。突然我醒了,感覺全身沒力氣,似乎我就是重耳,對不起介子推的樣子。
我從那以后,不敢輕易在清明節不掃墓,不知道為什么,就像就像對不起介子推。
清明節作文 篇30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這天是祭掃的日子,但我家要到三月三才掃墓。于是媽媽、爸爸和我利用空閑時間,一起來學習有關清明節的習俗、忌諱等。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清明節前后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以寄托對先人的懷念。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正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游玩,回家時順手折幾枝葉芽出綻的柳枝戴在頭上,其樂融融!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媽媽還給我講了一個清明節的傳說故事。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人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現背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不。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寒食,清明成為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
這天我的收獲多多,不僅知道了清明的由來,而且懂得要尊敬先人,懂得感恩和懷念。
清明節作文 篇31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重要的是認識先輩,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帶動后人。感悟人生的價值,去除先輩遺留的干枝枯葉,保留可借鑒的新芽。弘揚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4月4—5日。
清明時節,正是四月,氣候轉暖,萬物復蘇,正是耕種的最佳時間,田里到處都可以看到農民忙碌的身影,春天的時候,天氣很難把握,剛剛還是晴天,一會兒就下起了雨來。所以農民下田的時候,經常被雨淋濕。于是就有了在清明那日吃一種用艾草拌和制成的食品,如糕、餃等可保一年不被雨淋壞這樣的說法。
雨,輕輕飄在空中,朦朦朧朧,忽停忽大。雨后空氣清新,有些凄涼,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清晨,天湛藍,像是一枚藍寶石,剛剛被清水洗透一般。空氣中混雜著點青草的味道,我們已站在門口待發。因為不遠,我們徒步上山。滿地都是春風帶下來的花瓣,零零散散,灑灑落落。路旁,雜草叢生,再是一片田,稻谷挺直腰桿,豆子垂在大片葉子上,金黃色的油菜花散發著自己獨特的氣息,周邊的山是那樣青,小草也是剛剛蘇醒過來的,總覺得剛剛渲染的綠似乎綠得出奇,青翠剔透,宛如翡翠一般。如詩如夢的境界,一切都是那樣誘人,一切都令人感到十分愜意!一時間,清明的節奏不再沉重,變得歡快起來,雨停,陽光閃耀在天空中,溫暖著我的心靈。天氣晴朗又溫暖,春景明朗絢麗,生機盎然,念著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詩句,我來看你們了———我親愛的先祖們。
一座座墳墓已坐落在這片土地上,想必這就是那些長眠于地下的親人吧,愿你們在那邊一切都好。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或許對于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
雨紛紛,欲斷魂。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聲笑語,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讓中國這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清明,永不停歇,永垂不朽!
清明節作文 篇32
每一個清明節都讓我期待,又覺得難過。
從很小的時候,我就跟著奶奶去南山上掃墓。我奶奶指著一個土堆,說是姑姑姑父的墳。燒香,燒紙,磕頭,我一絲不茍的跟著,不像姐姐總覺得好笑,忍不住笑,我心里有一種恐懼和悲傷,笑不出來。后來爺爺奶奶相繼去世,我每年跟著爸爸阿姨去給爺爺奶奶掃墓四次,清明,七月十五,十月一,年前。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給他們一個墳墓,只能讓我想起更多的回憶,讓我的悲傷倍增。之后就是媽媽的離開,我突然覺得很空虛,沒有支撐。所以每年的拜神儀式都讓我覺得不真實,總覺得像做夢一樣,第一天夢見媽媽的時候,真的出現在我面前,就像每一個平凡的日子一樣。
清明的氣溫也很冷,似乎在努力拖住冬天的尾巴,似乎也在符合這悲傷的日子。等車的時候,風冷冷地直吹進我的心里,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已經暖和起來了,但一下車,我又體驗到了它的力量。清明節不允許燒紙。我和爸爸、阿姨、哥哥買了些花和三洋供品,一路打車到山腳。山上的雪雖然已經化掉了,但是綠葉還沒有出現,到處都是一些有干草的洼地。但是墓地因為上墳的人帶來的鮮花,顯得有些溫暖。今天是第三天。我以為我們是最早的,沒想到還有更早的。許多墳墓上散落著新鮮的泥土,周圍的雜草也被清除了。想著這些死去的人,每年都有親人來祭奠他們。一代又一代,他們延續著,懷念著世間的一切,也只有人類能做到。
以上似乎都是悲哀的。其實心里是有希望的。這種心情我不太清楚。我每年都期待這四天。這幾天,我很期待見到他們。可以和爸爸,阿姨,兄弟姐妹聊聊這幾年來在公交車上來回發生的趣事或者感情事。那些逝去的歲月,總會在回憶中變得那么美好,那么值得留戀。很多道理和感悟在這些敘述和回憶中慢慢體會和記憶,爺爺奶奶和媽媽的形象會更清晰的浮現在我的腦海里。我從來不知道,了解一個人需要很長時間,包括他們去世前后;也需要很多人的補充,以及自己的理解速度慢。
每當想到這一點,我都非常希望能和他們重新生活在一起,去欣賞他們的善良、善良、勤儉,而且不容易;或者如巴金在文章《懷念蕭珊》中所想,這個世界上有鬼,有鬼的世界。然后,有一天,親戚又可以見面了。
清明節作文 篇33
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來到了墓前,祭奠長眠在這里的先烈的英靈。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后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斗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面對你們,我們怎么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
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她增光,為她添彩。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清明節作文 篇34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祭祖,我和父母回了老家。陽光明媚,春風一路溫暖,但我父親似乎不太高興,所以我不會太高興。我小心翼翼的跟著父母,突然爸爸問我:“聰聰,你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父親對我說:
在古代,人們認為清明節始于節氣。漢朝時,劉安寫了《淮南子》,說:“春分過后,加十五天,意為b晴刮風。”今年清明節在三月的春天,所以它被稱為“三月節”。后來書《歲時百問》解釋說:“萬物生長之時,清凈清明,故稱清明。”顯然,清明節是以它的季節條件命名的,比如光照好,溫度高,雨量多。后來,為了紀念忠臣介子,皇帝把這一天稱為寒食節(即今天的清明節)。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明節已經成為祭祖的日子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說話間,不知不覺來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位于一片油菜花盛開的田野里。背面是一個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的河。河岸上的一排垂柳與春風翩翩起舞。偶爾有幾只鳥飛走了,飛走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生機。
來到墓前,只見整個墓園雜草叢生。一塊石碑上刻著祖父母的名字,他們的出生和死亡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奶奶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我聽父親說,爺爺奶奶都是非常勤勞善良的農民,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攢的錢是給爸爸讀書用的,生病的時候不愿意看。當我父親剛開始工作時,他的日子剛剛好起來,他應該很享受。不幸的是,我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心情變得平淡。難怪杜牧在詩里說“路上行人欲斷魂”,我爸我媽悄悄拔了墓上的雜草,我也默默拔了。雖然沒見過爺爺奶奶,兩行傷心的眼淚還是不爭氣的流了出來。
雜草被清理干凈,父親點燃紙錢,紅色的火焰映著父親的臉。父親盯著那張正在服喪的紙幣,紙幣在火中變黃,卷起,變成灰色。不知道是臉頰上的淚水還是汗水。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向爺爺奶奶三鞠躬,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一個機會,不能讓他們的辛苦白費。
雖然今年清明節沒有下雨,但路上的行人都想打破自己的靈魂。
清明節作文 篇35
今天是清明節的4月5日。奶奶對父母說:“今天去上墳吧!”爸爸媽媽同意了,說午飯后去。
午飯后,奶奶準備了一些東西用。看到的時候我真的是準備的很充分:除了天地銀行的錢和金銀財寶,連衣服褲子襪子鞋子都算進去了。我開著舅舅的面包車,和父母奶奶阿姨一起出發了。在車上,奶奶告訴我,“清明節,又叫清明節、鬼節、鬼節,和7月15日的中元節、10月15日的下一個元節,也叫三鬼節,都和祭祀鬼神有關。據說,清明節的起源始于古代皇帝和將軍們的“掃墓”儀式,后來人們也紛紛效仿,在這一天祭祖掃墓,這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固定習俗。說起清明節,一定要從一個很有名的古代節日說起,就是現在已經失傳的——寒食節。”奶奶給我講了寒食節的故事。
來到郊區的一座山上,那里樹木眾多,山路彎彎曲曲。偶爾能聽到幾只清脆的鳥鳴。因為今天早上剛下過雨,你也可以出力,所以地上的土有些變得泥濘了。
我們找到了太公和大埔的墓,我開始幫忙。奶奶把準備好的食物放在墓前,獻上酒,點燃蠟燭。然后,我讓我爸媽給清明紙做標記。我媽跟我說:“用清明紙插一插,或者放在上面,用石頭壓一壓,說明這個家已經來了。”做好記號后,奶奶讓小姑姑給她12支香。奶奶點了香,沖上去,火就滅了。奶奶給我們四個人發了12支香,每人三支,讓大家拜。當時我心里默默說:“太公、太保,我們今天來看你們,給你們帶來了好吃的,穿的好,用的好。你也應該祝福我們!希望全家健康平安,家家生意興隆,讓家里的孩子都能好好讀書,考上好學校。你能答應我嗎?太公和大埔?我相信你會答應我的。你想用什么就用什么!”之后奶奶收了香,放在一邊,讓我拜一次酒,叫爸爸把鞭炮收起來。爸爸聽了奶奶的話,乖乖地放起了鞭炮。放完鞭炮,我媽也敬了一杯。除了爸爸,我們把帶的東西都燒了,差不多燒了一半。奶奶嘴里說:“東西太多了。拿個膠帶給他們裝!”說罷,把手里的塑料帶放進火里。之后奶奶拿回來一個托盤,剩下的留在那里。臨行時,我對太公和太保說:“再見,太公和太保。明年清明節我們再來看你。”
說完,我們就走了,回去的路上,我還在想著太公,大埔。“太公,大埔,安息吧!”
【清明節作文800字(精選35篇)】相關文章:
清明節作文(精選20篇)03-20
清明節英語作文(精選12篇)12-24
清明節祭祖作文(精選15篇)03-12
清明節初中生精選作文03-08
清明節掃墓英語作文(精選7篇)03-15
清明節祭奠英語作文(精選11篇)03-25
紀念清明節主題作文(精選10篇)03-22
最新清明節優秀作文(精選24篇)03-22
2022清明節掃墓作文(精選27篇)03-22
高一學生清明節作文范文精選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