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觀后感700字
文物修復不僅是技術,也是藝術。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觀后感的內容,歡迎大家查看。
篇一:
如果有時間,可以在看各種美劇、英劇、日劇的間歇,或者少看兩集手撕鬼子、嬪妃宮斗、婆媳撕逼、老公出軌的國內劇,花兩個小時看看這部三集紀錄片,然后,你會被一群人打動,你會感到熱血往上涌,你還會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所謂最牛x的愛國主義教育片,當仁不讓。
這片讓我看得熱血,可又讓我特別特別的難過。因為我看到了師傅們工作地方的狹小局促、工作環境的雜亂、工具隨手堆放而沒有規范的區域、工作臺的擁擠有的甚至在灶臺旁、修繕古畫桌子放不下只好把長卷的一段放到一旁的材料堆上、徒手搬挪文物、運輸文物時的簡陋粗糙。不是崇洋媚外,對比鄰國日本的文物修復,他們有現代的工作室、寬敞的工作間、搬挪一定戴手套,運輸時以搬運木質佛像為例,必須先將佛像全身包覆,然后進行綁縛,再然后放到量身大小的木質框架結構中,再把所有和框架的接觸點都墊上緩沖輔料,最后用合適的工具運輸,而片里的佛像運輸完全裸露、直接綁縛、用還不及佛像一半長度大小的簡易小推車。。。
這可是故宮文物修復、CCTV,應該是代表了現在中國的頂級文物修復生態啊。。。
希望可以把修復工藝、材料、及流程的科學化標準化體系和大數據庫建立起來,然后和師傅的手藝相輔相成,這樣就是一個完整的牢固的體系了,把經驗、手做和科技完美的有機結合,這樣的'修復技藝,千年不倒。
希望故宮博物院盡早北遷,把辦公室、電線電纜電話線、鍋爐房、食堂全都挪走,把古跡之外的人為破壞還原,也給師傅們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和配套硬件 (很可惜,片子里展示的北區中還是普通辦公樓式的房間,我沒看到在其他國家文物修復片里見到過的那種現代文物修復工作室)。
和故宮一樣,今日的北京城已經完全驗證了當年梁先生的預言,如果當年能走了他那條路,那么今日的北京將會是百倍精彩的京都,而那些精彩,我們再也看不到了。
篇二:
曾在故宮的神武門展廳,參觀過故宮文物修復展覽。這次通過紀錄片,更詳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認識諸位身懷絕技的文物修復專家,倍感親切。正是有了這些樣貌普通,猶如掃地僧那般深藏不露,甘于寂寞,苦心技藝,才能使千年的中國燦爛文明,重新呈現在世人面前,才能讓后世子孫,有幸能瞻仰古人的杰作。
文物修復,惠及萬代;殘破腐壞,改頭換面;巧奪天工,舊貌新顏;精絕技藝,代代相傳。
文物修復不僅是技術,也是藝術。除了技藝之外,此紀錄片重點是讓我們看到的是,這些身處深宮的文物修復工作者,日復一日枯燥而又有趣的工作和生活,寬松的工作氛圍,以及故宮修復技藝傳承有序的堅守。整個紀錄片,生動有趣不枯燥。
你既能看到修復技術人員們沿襲師徒傳承制度,工作上嚴謹認真,也可以看到他們閑暇時,種花植樹,養鳥斗貓,歡鬧地打杏接杏,收獲果實。
這群人似乎一進宮,就與一墻之隔的浮躁塵世格格不入,但每個人各有性格,卻又各有包容。
很喜歡古畫修復的組長楊澤華,工作休息時,彈著吉他,貌似和故宮、古畫以及他的工作性質并不協調,但卻感到了他的特立獨行和個性。當古畫修復完成之后,他操著地道北京腔,給人介紹畫中人物,那個像趙本山,那處曾經被一個技術拙劣的前人修補過,發現了畫中的小秘密……那份得色和驕傲,溢于言表,個性分明而可愛;喜歡第三集的'一段真實記錄,裱畫的老專家,在裝裱完工后,對不完美處的遺憾;喜歡木器組屈峰組長有關格物的那段話,喜歡他在遼金代觀音木雕像修復完成后,讓旁人尋找修復痕跡時,那份可愛的炫耀;當觀音像被搬走時,全體木器組的人們站在門口,依依不舍送別的眼神,也令人感同身受;感動漆器組的年輕的小閔組長和伙伴們,忍受大漆的味道和過敏,堅守著最傳統的技法。贊嘆之前殘破不堪的古瑟,舊貌換了新顏之后的驚艷;絲織品組的陳楊組長,為了職業使命,忍受枯燥,自己親手緙絲,令人稱道。
因為故宮禁煙,有煙癮的王有亮老師傅,坐在乾隆生母寢宮壽康宮的炕上,審視、檢查剛就位的紫檀大柜,然后畫風一變,忙騎著車,跑到故宮院外抽煙過癮。
還有鐘表修復組、鑲嵌組、青銅組、瓷器組等等,普通、默默無聞而又身懷絕技的專家們,他們擔當著承上啟下的重任,每天觸摸歷史,是一群令人羨慕而又令人敬重的人們。
當然,在紀錄片中也暴露出故宮管理的嚴重不足。看到修復辦公室里工作場地的雜亂,就體現了中國人的粗糙和不講究,和管理的落后。工作室里沒有專業的修復臺,真擔心誰走路不小心,掛到或者碰到文物,造成文物的損壞。辦公室里沒有恒溫恒濕裝備,沒有專業冷光照明,這些溫度濕度自然光對紙張、絲織物都是嚴重損害;尤其看到歷經千年的遼金木雕觀音像,在精心修復完工后,放在一個鐵架子推車上,沒遮沒擋,由一幫非專業的搬運工,送去慈寧宮的雕塑館。當時真想穿過屏幕,來到現場,最起碼,在捆扎繩帶底下墊塊海綿,哪怕一疊厚紙呢,也不能繩子直接就和文物生碰啊,真擔心在故宮坑洼的路上,一個顛簸或不小心,把文物硌壞,或者,綁扎的繩子、帶子,把所剩不多的金漆磨掉。另外,同在故宮里面,文物的運送,不應該有修復組專業人員隨行嗎?
還有,織物組的美女們在清理珍貴屏風時,邊干邊笑,其樂融融。但你們是不是應該戴上口罩呀,飛沫里的蛋白質和有機物,落到絲繡品上,容易滋生霉斑,也容易產生蟲蝕吧。
看來,故宮的技術管理還是遠遠不夠。真希望他們夠吸取損壞宋代哥窯盤子的教訓,制定科學嚴謹有效的流程和5S管理,避免歷經千年幸存下來的文物,在我們這代損壞。
【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觀后感700字】相關文章:
故宮題材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后感12-19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后感12-19
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觀后感10-29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后感12-19
2016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后感12-19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后感「最新」12-20
電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后感12-20
我在故宮修文物電視紀錄片觀后感12-20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后感【最新】12-08
2016《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觀后感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