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身邊的傳統文化作文600字
導語: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努力使傳統文化重新綻放光彩。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我身邊的傳統文化作文一
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邊吃著香甜的湯圓,一邊看著精彩的電視節目呢?
我們家鄉,每年的元宵節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街上看花燈。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里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著自己的歡喜。游行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群里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著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于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吃完湯圓,我們又來到廣場觀看禮花。只見深藍色的天空布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彩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舍得離開了。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我相信,隨著祖國的日益發達,今后的元宵節一定會更好、更令人們期盼!
這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
我身邊的傳統文化作文二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節日,這一天中國人民同歡喜共度過,雖然各地的習俗不同,但歡樂仍在每個人的心中蕩漾。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的開端大約是在臘月二十幾吧,一過臘月二十,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過年的物品,孩子們也陸續放了假。歡天喜地的和伙伴們一起玩耍,大人們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榮景象。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時候。媽媽的廚藝在我們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嘗她為我們準備的豐盛晚餐啦!面對著一桌子香噴噴的飯菜,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桌邊,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們一群小朋友,手里拿著鞭炮,在大人們的帶領下放鞭炮,在天上炸開時,一朵朵七色花朵出來,像彩虹一樣,五彩繽紛;又像仙女撒花,送給人們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媽媽去看春節晚會。家家燈火通明,熱鬧極了。
在第二天,天沒亮,媽媽就催促我快點起床,我起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起了。媽媽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盤子里,我們有說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會,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親訪友給長輩拜年去了。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媽媽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顯得更英俊瀟灑,媽媽變得更年輕美麗!“噼噼叭叭”,陣陣清脆的鞭炮聲迎來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給親戚們拜年。走著走著,我們來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見老奶奶就像跪下給老奶奶磕頭,可是被老奶奶攔住了!“唉,你說你磕什么頭呀!來快吃點瓜子,抽根煙!”“不用不用,我不抽煙!”。拜完老奶奶家,我們又去給大媽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們終于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節就結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上,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去上學了。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紛紛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標進發、努力了。
我身邊的傳統文化作文三
風箏是一種中華傳統文化,下面聽聽我的介紹吧!
風箏源于春秋時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相傳“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就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于用木頭制成了一只木鳥,但這只木鳥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制造的這只“木鳶”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后,民間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最早的風箏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軍事、通訊上。唐代晚期,因為有人在風箏上加入了琴弦,風一吹,就發出像古箏那樣的聲音,于是就有了 “風箏”的叫法。
山東濰坊是我國著名的風箏之都,那里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國際風箏節,可熱鬧了。
我還知道風箏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準備好工具:漿糊, 紙、刀 ,用的材料是:竹篾,紗紙條,馬拉紙。
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刀將竹篾破開,約三份之一粗度,然后修半形,因為稍后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吋,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
此時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住,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后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最后一步就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后,就可起放。風箏的尾巴是平衡風箏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而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有一個重量令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了斜的一方。 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扎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看了上面的介紹,你是否對風箏有了許多了解呢?你也去做一做吧,非常有趣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