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秋節的作文500字錦集6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500字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秋節的作文500字 篇1
人們常說“秦嶺山脈一條線,南吃大米北吃面。”意思就是說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同,正如江南水鄉的人們喜歡吃大米,性格也比較溫柔、細膩,而北方人則恰恰相反,他們的性格則比較粗獷、大方。這過起節日來,自然也是有所不同。
我的家鄉在安徽,那里群山環繞,溪河縱流,是名副其實的“詩情畫意”。我們那所有的人對節日都非常重視,小到重陽、清明,大到春節、國慶,一家老少都會歡聚一堂,其樂融融。尤其是中秋節,那過節的情景總是令我難以忘懷。
清晨,我在一陣喧鬧聲中驚醒。迷迷糊糊的睜眼一看,噢,原來是我那心靈手巧的姥姥正在做月餅,一聞到那令人垂涎三尺的月餅的香味,我哪還有睡意?走近一看,我不禁吃驚地叫了起來,只見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動物便出現在我的面前。老鼠、牛、老虎、兔子……一個個鮮活的月餅活靈活現。只見色、香俱全,不知味道如何,我拿起一塊熱騰騰的月餅,咬了一口,頓時讓我滿口余香,真可謂是“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難有幾回嘗呀!”
中秋節的經典,自然是全家老少歡聚一堂,一起賞月、吃月餅的過程。七、八點鐘,當月色漸漸籠罩了大地的時候,人們也吃罷了晚飯。長輩們在門前端出桌椅,放好形態各異而又令人垂涎三尺的月餅等待著子孫們的到來。夜幕中玉兔東入,人們歡坐在一起,談天說地,不時傳來人們的歡笑聲;耳旁是蟲語蛙鳴,如同一個個出色的演奏家在那兒演奏,伴奏的是寶石般亮晶晶的星星,稀稀疏蔬地散布于遼闊無垠的夜空。乳白色的銀河從西北天際橫貫中西,斜斜地瀉向那東南大地。可今夜的主角月亮那兒去哪了呢?這時月亮像個害羞的姑娘,羞答答地從后山露出半個臉。漸漸地,它升上了天,頓時使旁邊的群星黯然失色,正應了“月明星稀”這個成語。它晶瑩純凈,像個水晶球,美極了;它清輝四射,像一盞明燈,美極了。
家鄉的中秋,一個充滿了喜悅、溫馨的中秋。
中秋節的作文500字 篇2
今天是九月三十日,也是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本應該是一個合家團圓的日子,可是爸爸此時此刻卻在外地出差。我不禁長吁一口氣,抬頭望向天空,一輪明月高懸在夜空里,那么美好,那么皎潔,怪不得唐代詩人王建在他的千古名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寫道:“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在這樣晶瑩明徹的皎潔月光下,該有多少不能與家人相聚的人悠悠而生出無限的思念之情啊!我默默地想到:爸爸,你出差在外,此刻是不是也在賞月呢?是不是也像我思念您一樣思念著我和媽媽呢?
我突然想起了那個日日忍受寂寞的嫦娥,想起再熟悉不過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的丈夫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以后,西王母給了后羿兩顆仙丹,說是吃一顆可以長生不老,吃兩顆則能飛上天成為仙人。嫦娥為了成仙,就把這兩顆仙丹偷吃了。可她因為慚愧和內疚,只敢飛到寂寞冷清的月宮,孤單地與玉兔作伴。正如李商隱在詩中寫的那樣: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在我看來,嫦娥雖然成了仙,但失去了寶貴的人間親情,在無比寒冷凄清的月宮中顧影自憐、黯然神傷,真的很傻呀!
明月千里寄相思。從古至今,人們在中秋月夜盡情賞月,思念遠游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自古以來,我國許多騷人墨客留下了不少千古佳句,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正是這樣一種美好的祝愿。
中秋節,特別想爸爸,想爸爸的感覺,是一種想哭的感覺……
中秋節的作文500字 篇3
金秋時節,桂花飄香,香氣縷縷,沁人心脾。嫦娥奔月,玉兔高升,如詩如畫。老早我就急盼中秋節的到來,好不容易盼來了中秋佳節,可惜天公不作美,秋雨陣陣把天空洗刷得碧藍碧藍,透著絲絲寒意。玉兔姐姐被寒氣逼得悄悄躲進了云層。
盡管如此,我們全家還是有團圓之心,心里熱乎乎的,可謂:天上無月圓,人間有團圓。
中秋節這天,我和爸爸媽媽買了月餅回老家看奶奶,陪奶奶一起過中秋。回老家時,雨下得小多了,天氣依然寒冷,不過,我心里很暖和,因為家人又可以快快樂樂團圓,幸福的吃月餅了。
奶奶看我凍得臉通紅,心疼的問道:“貝貝,凍壞了吧?”我強撐著說不冷,但還是跑到床邊,用被子包著雙腿,。坐在床邊我就想怎么把這個中秋過得有意義一些,我終于想出一個“鬼點子”。在家人吃月餅前我把“中秋快樂”這幾個字寫在盒子底部,要求吃月餅的人必須當場作詩一首,或者猜個謎語。姐姐看我在弄月餅就問道:“你在干什么呢?想偷吃月餅啊?”我詭秘的一笑答道:“沒,沒吃呢。”姐姐故意走了,其實在窗戶那里偷看,我心里暗喜,幸虧我早有防備,我悄悄在內盒上寫了幾句話,這其實是我幾天來想出來的一首詩。我小心翼翼地把月餅盒蓋好,然后假裝出去上廁所,看姐姐發現我的秘密沒有。
果然不出我所料,姐姐悄悄打開了月餅盒,她“哇”的一聲叫了出來:“快來看啊,小貝子還寫詩呢,哈哈!”我追過去打她,沒想到,伯伯,大媽,奶奶,爸爸,媽媽聞聲都走過來了,都想看看我寫的詩,姐姐念出來了:快樂中秋
中秋月未圓,
秋雨洗青天。
只惜玉盤云中藏,
何時笑臉能再現?
天公無情人有情,
全家歡樂笑盈盈。
我感到很不好意思,因為我怕寫得不好。沒想到爸爸說:“不錯不錯”,大家都夸我寫得好,我心里比喝了蜂蜜還甜,我以后還要多寫。
今年的中秋少了往年觀月的樂趣,但多了親人團聚的喜氣,更重要的是我用詩歌表達了我對家人的心意,我覺得過得意義非凡,快樂無比。
中秋節的作文500字 篇4
"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人們思念什么?思念的是遠方的親人。雖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無論怎樣,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人們總希望能和遠方的親人團圓。這是中國的古老傳統,也是東方文化的深刻內涵,這種親情是什么力量也無法阻擋的。所以中秋便成"全家團圓"的象征節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們一大家子又圍坐在大圓桌旁一塊兒吃飯,滿桌子的菜各式各樣的,我夾起一片熱騰騰的'肥肉慢慢咀嚼著,味道鮮嫩極了!真是好久都沒有吃到過這么美味可口的飯菜了。大家都吃得很起勁,漸漸興高采烈起來,都相互祝福著干杯。"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飯后,我們一起坐在院子里賞月。面前放著許多月餅,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覺就好像今兒個和家人聚在一起高高興興的感覺一樣。"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日里的確實不一樣,那圓圓的樣子不就像我們這圍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嗎。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竟放花燈”,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熱鬧的景象更勝往日,處處都洋溢著全家團聚所帶來的幸福氣氛。
然而我又想起王建的一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絲落誰家"。是啊,就在人們與家人團圓時,一定也有人身在他鄉而沒能與家人團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圓月托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單的你不要傷悲,抬頭看看那侖明月吧,說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著它呢。
中秋節的作文500字 篇5
中秋幾天涼風颯颯,細雨下個不停,于是這個八月十五就這樣過去安安靜靜地過去了,即沒看到花好,也沒看到月圓。
早上。晚上。一樣的點點滴滴。“過節”這個概念不知何時開始淡忘,很多人都已學會在任何時候都變得忙碌匆匆。我的身邊,人來人往,仿佛在做全然沒有知覺的穿行。無聲無息,靜寂中,雨珠圓而玉潤。
人往往在這個時候,便不自覺地回憶起了過去,就像在遲暮中搜尋那些逝去的色彩。其實去的色彩。其實以往的中秋也是這樣過的,只不過是有明月當空,可以讓小孩子仰望他們眼中色、香、味俱全的“大月餅”而已。
有云伴月,靜影也混亂起來,可是那既不是云動,也不是月動,而是人的心在動。心靜即聲淡,心向所移,便在沉寂中生出許多疑僻。我曾經有個朋友十分注重精神自我,她不在乎外物陰晴圓缺,努力追求內心的“圓”。對于她來說,每天都可能是中秋,中秋也有可能不是中秋。
所謂物換星移,幾度悲歡,花自開而江自流。也許世上所存之物即使不會盡善盡美,也總會有可取之處,就像莫里老人曾說的“與生活講和”一樣,人總覺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實終究不過是自然的一部分罷了。既然如此,還不如在自然的懷抱里講和。
正如月雖不以人的操縱而圓缺,但人卻把她最圓滿的一天賦予了一個美麗的名字,中秋,從而這種講和變成了一種美好的愿望與信念。
月是一種物。月是一種境。在這樣的境界里,無論是高掛天空的奪目,還是不事張揚的月光,都可以化解成幾煦和風,便是“我欲乘風歸去”的胸襟和羽化而登仙的風度了。
我閑坐在窗邊,外面是淡墨雨幕下的萬家燈火。看著遼闊的空間和漫漫時間將一切打磨得如此和諧,不由收去所有的感嘆,因安寧而微笑……
中秋節的作文500字 篇6
中秋節美食首推月餅,其起源說法多種。一說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月餅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于這天夜里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韃子”(元兵),過后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并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在后來很長歷史時期,甚至在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還貼有一方小紙片!只可惜,近年所產月餅已不見小紙片蹤影,月餅所含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蕩然無存。
另有一說為,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殘余勢力盤踞的元大都北京,捷報傳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傳諭中秋節普天同慶,并將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信息的月餅賞賜臣民。月餅從此成為中秋節“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靠月餅隱蔽的傳話得勝,八月十五日凱旋而歸,此后,吃月餅成為每年的習俗。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進獻士兵床戰用的天元益健和大批美女以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于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制作也越來越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