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涉臺教育征文2000字
知識,讓學生在學好外貿專業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涉臺教育。在中小學校,主要是針對中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點,把涉臺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初中《思想品德》課和高中《思想政治》課進行涉臺教育;并且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通過在地理、歷史課擴充涉臺部分知識、舉辦各種涉臺講座、聯系兩岸關系形勢開展討論、組織觀看涉臺電教片、開辟宣傳專欄、開展各種涉臺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舉行涉臺教育文藝匯演、臺灣校園歌曲歌唱比賽、評選出版涉臺詩歌、征文、板報、手抄報等多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對臺灣的歷史、現狀和黨的對臺方針政策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社區是開展群眾涉臺教育工作的主陣地。2005年開始,市委臺辦與有關縣區、鎮、街道等進行溝通協調,擬定涉臺教育進社區的初步意見,并提出了在社區開辟涉臺教育宣傳欄、設置對臺宣傳品擺設點、舉辦臺灣形勢報告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活動等具體工作要求。首批在龍湖區金霞街道碧霞社區進行試點,成為全省第一個開展涉臺教育進社區的城市,力爭使社區成為對臺方針政策教育的有效基地,為促進祖國完全統一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
2、充分發揮各類涉臺單位、臺資企業等的作用,突出涉臺教育的針對性。
市委臺辦通過將上級臺辦的指示精神、工作部署、宣傳口徑,兩岸關系出現的新情況、新形勢以及本單位的主要工作等及時向有關領導匯報;經常性邀請市領導和有關部門參加全市重要涉臺活動,如:對臺工作會議、臺商座談會、政策法規咨詢會、臺灣重要團組來汕等活動;訂購一批權威性對臺宣傳雜志,供市領導和有關部門學習參考等多種形式,使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了解、關心、重視、支持對臺工作。 2005年3月中旬開始,市委臺辦在全社會范圍內大力推動學習貫徹胡錦濤《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的四點意見》、《反分裂國家法》等涉臺宣傳教育工作。通過深入基層進行形勢教育及法律宣傳、走訪臺資企業了解臺商反應、召開臺商代表座談會、舉行專題學習、組織新聞媒體宣傳報道等多種形式,動員、組織全社會深入學習該法;市人大僑工委、市政協三胞委、各區縣、市有關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黨校、高校、科研單位、中小學校等都結合實際組織了多種形式的學習宣傳活動,使新時期黨的對臺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深入人心。市委臺辦還以此為契機,與市教育局聯合,在全市中學生開展“愛我臺灣、心系統一”主題征文活動;與汕頭特區報社聯合舉辦“愛祖國、盼統一”小記者夏令營活動,推動涉臺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臺盟、臺聯、臺商協會等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以經濟文化考察活動、座談會、餐敘會、文藝聯誼活動等形式和積極做好排憂解難等工作,加強對臺胞、臺屬的宣傳教育工作,與他們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增強臺商在汕投資的信心和“以臺引臺”的積極性,使臺胞、臺屬自覺地做好在臺親屬的工作,堅定廣大臺灣同胞“一個中國”的原則和立場。
在日常工作中,各級臺辦認真做好出境赴臺人員的行前、歸后教育工作。對赴臺人員的行前教育做到堅持原則、一個不漏。對因公赴臺人員還要求歸后及時進行總結,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據統計,1998年以來,全市赴臺考察、交流、探親等約3300多人次,由于各級臺辦認真抓好赴臺人員的行前、歸后教育,至今未出現任何問題。
3、運用各種新聞宣傳渠道,營造涉臺教育的良好氛圍。
宣傳部門把涉臺宣傳教育列為經常性的宣傳任務。汕頭廣播電視局、汕頭經濟特區報社等新聞媒體多次組織拍攝、采寫在汕臺商生活、創業等內容的專集、專題報道,通過臺商現身說法等具有感染力的形式,展現祖國、家鄉良好的發展環境、大陸與臺灣無法割舍的歷史淵源、現實聯系等,以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積極宣傳黨的對臺方針政策。
宣傳部門、臺務部門、新聞媒體等還積極推動兩岸三地及海外媒體的新聞交流與合作,積極開拓對臺宣傳工作新渠道。各有關單位多次邀請相關媒體深入汕頭采訪,相繼推出了一系列介紹汕臺兩地的歷史淵源與現實聯系、展現汕臺之間經貿合作良好前景等的專題報道,喚動廣大臺灣同胞的尋根意識,進一步加深了廣大臺灣同胞對祖國、對家鄉的認同感。市委臺辦依托汕頭經濟特區報社“大華網”,于2003年1月開辟了全省第一個對臺網絡宣傳平臺——《汕臺之間》涉臺宣傳網站,該網站目前已成為汕頭市開展涉臺宣傳和涉臺教育的重要渠道。汕頭經濟特區報社利用其主辦的美國《國際日報》、泰國《京華中原》潮汕版等外宣渠道,以多種形式開展涉臺外宣工作,并實現了迂回入島宣傳,收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4、依托各類文化交流活動,擴大涉臺教育的影響力。
潮汕文化和臺灣文化是兩個具有親緣性的地域文化。在涉臺宣傳教育中,汕頭市充分挖掘潮汕文化的獨特魅力,以民間文化藝術交流、鄉情聯誼、學術交流等活動為平臺,發揮中華傳統文化、潮汕文化在增強凝聚力,增進兩地人民的民族情感的重要作用。
一是打造對臺交流品牌,構筑涉臺宣傳教育的有效載體。(1)打造“南澳對臺品牌”,充分挖掘南澳縣與臺灣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密切的現實聯系。目前,全縣已建成了以鄭成功歷史遺跡為主軸的涉臺教育基地,形成以總兵府、清戍臺澎故兵墓等涉臺古跡為主體的瞻仰景區等15處涉臺文物古跡;相繼建設了廣東省第一個臺灣漁民事務工作站、第一個臺灣漁民俱樂部、海峽兩岸青少年活動中心、對臺宣傳網絡窗口等工作平臺。先后邀請了臺灣各有關潮汕同鄉會、南澳同鄉會、臺灣各地專家學者等前來參加各種學術論壇、鄉情聯系等活動。近幾年,平均每年前來南澳涉臺教育瞻仰基地覽勝、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臺灣同胞近2000人次。(2)打造“潮汕旅游美食文化品牌”,1988年至今,汕頭市已成功舉辦了多次汕頭旅游文化節、七屆國際食品博覽會、十一屆潮汕美食節等,多次邀請臺灣業界前來參加;2003年10月上旬,汕頭還專門組成美食交流團赴臺舉辦“汕頭(臺灣)美食節”,加強汕臺兩地的旅游文化界的雙向互動,以美食文化為載體喚動廣大臺灣同胞的尋根意識。(3)打造“潮汕民間藝術品牌”,以潮劇、潮州音樂等潮汕民間藝術作為溝通汕臺兩地民間交流的重要紐帶。(4)打造“蘭花品牌”,充分利用汕臺兩地蘭花交流初具規模的有利條件,多次在汕舉行兩岸蘭花交流研討會、展覽會等,使蘭花交流成為聯絡和帶動臺灣蘭界及其他行業來汕考察及投資興業,密切兩地同胞感情的橋梁和紐帶。
二是借助鄉情聯誼、民俗文化交流活動,潛移默化地開展涉臺教育。近年來,臺灣各地潮汕同鄉會每年都有組團返鄉考察交流、尋根祭祖;汕頭市赴臺考察團隊也多次拜會島內各潮汕同鄉會,共述鄉情鄉誼,加強兩地聯系。兩地民俗文化交流也相當活躍,汕臺兩地同胞共同信奉“三山國王”和“媽祖”,島內“三山國王”信眾多次返鄉進香,強烈地表現出與祖國大陸加強聯系,盡快實現海上直航的迫切愿望。
三是依托學術交流活動,擴大涉臺教育的廣度和深度。近年來,在汕頭舉辦的大規模的學術交流活動十分活躍,如,“海峽兩岸高新技術和產業交流與合作研討會”、第三屆“一國兩制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四屆“兩岸傳播媒體邁向21世紀學術研討會”、“信用與中國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理論座談會”、“兩岸四地名家書畫展”、“海峽兩岸生物技術促進研討會”、“汕臺農業合作與發展論壇”等大型學術文化交流活動先后在汕舉行;臺灣知名學者也多次來汕進行學術文化交流。通過交流,兩岸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論證了海峽兩岸歷史同根、文化同源的淵源關系,以事實批駁臺灣當局企圖分裂偉大祖國的謬論,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涉臺教育征文】相關文章:
2015關于涉臺教育征文300字08-21
征文:紀律教育在身邊08-21
紀律教育在身邊征文最新08-21
2022軍魂教育的征文(精選14篇)10-08
禁毒教育征文(通用21篇)09-18
小學生禁毒教育征文08-21
國防安全教育征文(精選34篇)04-17
小學生國防教育的征文08-21
紀律教育在身邊征文500字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