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節的作文1500字集錦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的作文1500字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春節快到了,人們都忙碌起來。去集市上轉轉,就會發現市場上的年貨很多,購置年貨的人們摩肩接踵,甚是擁擠。偶爾注目各色各式的花炮,便有了一種沖動,似乎快過年了應該高興起來,然而我卻很少有喜慶的感覺和釋然的心情。
想想孩提時代,我對過年是多么的向往啊!那時候家里經濟狀況很是困窘,所以每年只有在過年時,父母才想方設法給我們兄弟幾個縫制一套新衣服,這一套衣服就要穿一年。而我又很不安分,上樹、爬山、滑冰、和別的孩子摔跤,因而我穿的衣服就容易破舊,到年底的時候我的衣服就打上了很多補丁,很像現在流行的丐幫服裝,學校里的老師和同學看我時(在我看來)都有鄙夷的神色。正因為如此,每年的中秋節一過,我就扳著指頭等待過年了。當然,盼望過年除了等待一身新衣服以外,還有其它的收獲:過年可吃到平時很少吃到的飯菜,跟著大人去拜年,去“賺”別人幾毛錢的壓歲錢,大年初一敲鑼打鼓去給烈軍屬拜年,扭秧歌、唱大戲,正月十五鬧花燈-------
現在每每想起童年時光、每當看到花炮,就有種幸福的感覺,心里就會想著,如果不要長大、變老,時光永遠停留在兒時該有多好啊,或者總是希望人們發明時光穿梭機的夢想能變為現實,讓我們回到孩提時代,那個時候的我們,沒有煩惱,那樣單純,有一些夢想,有一些希望,哪怕是非常幼稚的而又不值一提的希望,也能給人帶來滿足和享受,在貧窮的縫隙中呼吸到了家庭的溫暖和關愛,留給了我許多美好的回憶。
長大了,成年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孩子,便不再那么熱衷于過年了。因為有了太多的負擔,經歷了人情世故的冷暖炎涼,也因為有了些許危難和挫折,所以心倦了,身累了,曾經渴望飛翔的翅膀結滿了冰霜,只能選擇棲息、選擇放棄。盡管身上穿的衣服沒有了補丁,盡管平時的飯菜和過年過節沒有明顯的差別,盡管沒有了差錢的煩惱,但現在的日子除了忙碌就是煩躁,紛雜的規則條文束縛了思想,超負荷的勞作扭曲了身軀,除了領到那么幾個銅板的辛苦費外,剩下的就是一幅幅冷冰冰的面孔。。沒有了關愛,沒有了期盼和希望,生活就像一潭波瀾不驚的死水,新年與舊年,今年與昨年有什么兩樣呢?只不過是走向另一個世界的路在不斷縮短罷了,有什么值得欣喜的呢?
曾幾何時,過年留給了我很多遐想和回憶。我相信和理解,今天的孩子們也會和我當時一樣,感受到這一喜慶而隆重的節日。但是,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體驗,或許是自己的性格和興趣使然,即使電視上的春節節目花樣繁多、熱火朝天,即使很多人們給自己的臉上掛上了笑容,然而我的實際感受總是不盡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許多無奈,多了些煩累與沉重。在這時候,總是忙著拜年,走親串友,有時候還得戴著面具,強作歡顏,與和自己貌合神離的人在一起猛吃豪飲。無論走到哪兒、無論見到新朋還是故友,都要像祥林嫂那樣重復“過年好”之類的的陳詞濫調,雖然感覺心里別扭卻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復念叨。攜妻帶子趕廟會、呼朋引伴看社火、一年又一年重重復復無休無止。人就像一只陀螺,被它抽打著旋轉不止,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里。如此不堪重負的節日,我們還要強作兒時的歡顏,觀看每年重復讓明星發光的晚會節目,聽聽屬于別人的笑聲,感受的卻是自己困乏的雙眼、失望的情緒、無欲的胃。我寧肯像往常一樣,按自己的生物節律生活,粗茶淡飯,十點鐘睡覺,臨時看一會書,或者跟朋友們聊天閑談。總之,在這個的日子,我絲毫的興致都沒有,甚至沒了一向良好的食欲。
幾千年以來,我們的民族在這樣的節日中經歷了王朝的更替,經歷了文化的繁榮與衰敗,經歷了狂熱與冷靜,我們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把這個節日拷貝翻版,演化發揮使其淋漓精致,再加上網絡的打扮和美化更是錦上添花。但這一切最終制約了我們自己,違背了人類起碼的一點本性--人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的,更何況在我們的周圍,君不見春節期間交通事故、煙花爆竹安全事故、搶劫、兇殺等暴力事件頻繁發生,、受賄、色情利用春節找到了滋生的溫床,犯罪有了更為適宜的土壤。如果說春節說是一面最為清晰的鏡子,那么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疲憊消極的臉孔,這是你兒時的樣子嗎?哪怕能找到一絲歡樂的影子。
真的,我們(中年人)是在不斷老去,不斷經歷世事滄桑。今年的春節又被明年的春節復制,今天的不快明天就可能煙消云散,記憶過濾了每個人心底的陰影和悲傷,剩下的或許就是可以稱之為美麗的東西吧,但是春節的歡笑里有沒有我們呢?那里沒有我們的位置,我們的歡笑是虛無的、飄渺的,真正的歡笑屬于孩子們。
就讓我們因孩子們的歡笑而歡笑吧!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在位于北緯30.36°、東經117.28°的秋浦仙境大王洞的西南面,有一個神奇的小鎮,叫牌樓鎮;這個神奇的小鎮,孕育了一個靈秀的村莊——濟公村。每到春節,這里都會上演一幕幕舌尖上的好戲。
好戲一:山粉圓子
大年三十慶團圓。這第一道菜,必得圓圓滿滿。所以,農家主婦們喜歡將年 夜 飯的第一道菜定為山粉圓子。這不僅是因為它圓滿,還因為它美味。這道菜說簡單也簡單,制作起來,總共只有那么幾道工序;說難也難,新手做山粉圓子,不是做成了一鍋糊,就是做成了一個硬邦邦的球,球里面滿是白色的山粉粒子。
我的大姨是山粉圓子制作的高手。首先,她會做出一碗紅燒肉,燒紅燒肉的時候她將肥肉里面的油盡量熬出,然后,加入瘦肉、醬瓣和姜蒜。這時,鍋里的肉油汪汪的,亮晶晶的,還不時做出“呼吸運動”,鼓出一些小泡泡,散發出豬肉的濃香,讓人垂涎欲滴。大姨利用燒肉的間隙,和起了山粉。她把山粉倒在盆子里,邊倒入現開的水,邊用筷子攪拌,讓水和山粉充分融合。這可是一道技術含量非常高的工序。如果開水多了,山粉少了,做出來的山粉圓子就會像一鍋粥,夾不起,吃不上;如果開水少了,山粉多了,做出來的山粉圓子就會像個硬硬的石頭,嚼不爛,咽不下。但是,我的大姨總是恰到好處地掌握了水和粉的比例,做出的山粉軟硬適中,呈現一種半透明的琥珀色,讓人心曠神怡。這時,合成工序開始了。大姨用湯匙將和好的山粉舀入“咕嘟嘟”冒著氣泡的紅燒肉中,用大火煮開,再用小火慢煮上十分鐘,好讓山粉圓子入味,起鍋時,會再撒些小蔥蒜,味道便更上一層樓了。等一大盤子紅燒山粉圓子上桌,吃一口,嚼勁綿軟,滑爽異常;咂咂嘴,豬肉的濃香和山粉的清香匯合成的鮮香,充溢了你的口腔和鼻腔。這時,
你就會感受到做一個牌樓人是多么的幸福。
好戲二:薺菜
薺菜,俗名地兒菜,長在鄉間的小路邊、菜地旁,每到春節,我們家都會去挖些薺菜。迎著并不寒冷的風兒,頭頂和煦的冬陽,踏著輕快的腳步,哼著也許不成調的小曲,我們出發了。大家先去尋找一塊長有薺菜的地塊。爸爸用他的火眼金睛尋找著薺菜,妹妹負責提籃子,我和媽媽手拿菜刀、剪刀挖薺菜。薺菜的莖和葉一般緊緊地貼在地面,我掀起它的莖和葉,找到它的根,輕輕地一剪,一棵完整的薺菜便收入到了妹妹的籃子里。一棵,兩棵,一把,兩把,籃子里的薺菜不斷地增多,而我的手也開始發酸,腿也開始發麻。爸爸說:“你確實需要這樣的‘勞動改造’,要不然,你就不知道勞動的滋味。”終于,小籃子滿了。妹妹拎著籃子驕傲地走在前面,我們拎著工具暢快地走在后面,渾身輕松。
回到家,外婆把薺菜仔細地洗凈。這時的薺菜早已不像剛才那樣灰頭土臉,變得青絲秀美。然后,大家迫不及待地備好一鍋肉湯,把一大把薺菜丟入鍋中,讓它們在鍋中愜意地翻滾。這時,你會驚訝地發現:原先褐色的菜葉變成了碧綠色,原先碧綠的菜葉變成了翠綠色。這是一種多么神奇的變化呀!夾起一筷子燙熟的薺菜放入嘴巴,嘴里立刻好像有一支名為“清香”的爆竹被點燃了,薺菜的鮮香在口中游走,齒縫、上顎、舌根,無處不留下了它走過的痕跡。再輕輕地咬一口,薺菜的汁水盡數地噴涌出來,讓人感到口舌生津。把薺菜咽到肚子里,從舌尖到喉嚨以至腸胃,全都唱著響亮的歌。
用薺菜包餃子吃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咬一口,薺菜汁水馬上流到你的嘴里,那是何等的美味啊。如果再佐以老醋和蒜泥,那更是錦上添花,妙不可言了。
好戲三:風味腌菜
說起腌菜,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飯店里上米飯的時候,就會附送上一點腌蘿卜什么的`。可是一碟小小的腌蘿卜也是有學問的。大姨說:“腌腌菜的人,手上的汗毛不能太多,汗毛太多,說明汗腺發達,腌出來的菜會發酸。”看來,“萬事皆學問”這句話真是不錯啊!
腌菜的種類很多,有腌豆角、腌黃瓜、腌蒜子、腌刀豆、腌蘿卜、腌辣椒、腌白菜、腌洋生姜,還有腌雪里蕻,甚至還有腌蒜苗,各有風味,各有特色。白嫩嫩的腌蘿卜清脆可口,非常下飯;褐色的腌蒜子酸中帶甜,清熱下火;火紅的腌辣椒,刺激味蕾,提神醒腦。每次過年,大姨都會做出一瓶瓶的腌菜送給我們品嘗。吃下的是小菜,感受的是風味,收獲的是快感,品味的是生活!
有網友說,過年就是胡吃海睡。可我不同意,品嘗人們通過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來的美味能叫胡吃嗎?辛勤勞動后的小憩又怎么叫海睡呢?
在皖南的池州貴池區牌樓鎮的濟公村,有著一群勤勞的人,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演繹出了一幕幕舌尖上的好戲。對此,我銘記在心,終身不忘。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一年一年很快來了又去,轉眼又是一個年來到了。除夕是年的重頭戲。我在除夕的夜里,看著紅紅的燈籠從各家的窗戶里透出一節一節的喜氣,看著樓下的院子里,大家興高采烈地壘起來的火籠,看著年的氣息和在孩子們臉上燃起的興奮,我覺得很安慰。年就是一個聚集歡樂的日子啊。過去的一切和未來的一切,因為年這樣的字眼,變得遙遠而珍貴,或變得更加清晰和珍貴,一切都可以回憶,一切都可以開始,因為過年了!年三十就在眼前了。
年夜飯
今年的年夜飯,忽然想喝小米粥。
年年的年夜飯,好像都在變著法子吃得精美鮮香,連一貫的餃子都要吃出別具一格來。可今年,忽然只想喝一碗小米粥。問了家人,都贊成。于是,特意取了朋友送的本地產的小米,頗細心地淘好了,熬一碗小米粥給自己和家人。然后,就著先生做的豬肉燉山里的小蘑菇,一盤三姨自己家生的綠豆芽,一小碟榨菜,過年的小花饅頭,在酒肉飄香的夜里,我們一家三口,喝著小米粥,清淡爽口,溫軟馨香,淡淡的香甜,淡淡的適意,一派小戶人家家常的幸福。
有人說,有小米粥喝就是一種幸福。這話,好多北方的朋友都會聽得懂。北方孩子的生命歷程,大多是從小米粥開始的。北方的媽媽生了孩子,第一頓飯就是從小米粥起頭的,金燦燦的小米粥給了北方媽媽充足的乳汁、營養、精力和健康,也給了媽媽的孩子一個富足的開端。
在后來的日子里,我們也許會見識到山珍海味,見識到精細巧工,見識到滿漢全席。可是,就像一些朋友,天天喝著阿爾卑斯雪山上流下來的純凈水又有什么用呢?那仍然不是留在我們心底最初的味覺啊。我們后來經歷過的所有榮華和瑰麗,都像一件華麗的袍子,包裹著我們的身軀,卻無法掩蓋住我們心靈里涌出來的渴求。在華爾街上行走著的精英和在某一僻遠山路上走著的行人,他們也許籠罩著不同的身價,但他們一樣會有自己的需求和滿足,有一樣本能的喜怒哀樂。這就意味著,他們都會在心里,有著一些最初的向往,比如生命開始時那份小米粥一樣清醇而簡單的充足。
像這樣的年夜里,所以我們會想起一碗小米粥,香醇可口的一碗地道的小米粥,會帶來很多安慰。這樣的小米粥,不僅可以滋養我們的胃口,也可以滋潤我們的精神。在這樣富麗的夜里,那種最初的味覺會喚起生命里好多的東西。喚起我們的真實與自然,還有回歸。像在這樣的夜里,你也會想起來,也會忽然想著喝一碗小米粥,你也會為一碗家常的小米粥在感覺到幸福嗎?
短信與問候
除夕夜里,最忙的不是春節聯歡晚會的演員,而是短信吧!在忙著翻閱,忙著發送和的時候,我深深體會到了親情、友誼和思念,感受到了遠遠近近的牽掛與祝福!
在沒有短信的日子里,我們來得及給朋友親人寫一封簡短或冗長的信,寄一張賀年卡來表達我們的惦念和情意。但那樣的問候因為經歷的時間而顯得寶貴的時候,也因為長時間的等待帶給我們焦慮和不安。信件的雙方會在一個不同的時空里感受彼此的心境,那份感受也許偶爾會偏離原始的本意。
短信比較起來要快得多了。我們幾乎可以在同一時間來感受到彼此的脈搏,如果對方愿意讓我們感受的話。就像今天,相隔幾秒之間,我們彼此的祝福就送達到對方的面前。我們無須說話,就可以知曉對方的心情,可以體會到對方的心意,可以聽到我們的心跳,可以明白一切美好的祝愿。那些收到的話語,雖然有些是批量生產的祝福,卻一樣帶著不同名字的體溫和選擇有個性地送達到我們眼前,讓我們在會心的微笑中連接通彼此的心意。還有那些帶著獨特含義的專門寫給我們的話語,一點禮儀,一點祝愿,一點關心,一點想念。每一點每一滴,都似三月的小雨一般,貴重地滋潤到我們的心田。
有人不屑于短信的瞬間和淺顯,說它是快餐文化。但在許多的時候,尤其像今天,還有比分秒可待的短信和電話更能夠迅速而精確地表達我們的祝福的工具嗎?午夜鐘聲敲響的時候,我知道你在做什么,知道你在思念誰,知道你在呼喚著我的名字,傾聽著我的氣息,感應著我的想念,這就是一種年三十兒的幸福,短信帶來的幸福!
鞭炮與旺火
除夕夜里,最熱鬧的當數圍著旺旺的火籠噼里啪啦地放鞭炮,點花炮。不僅躍躍欲試的孩子們,連我們大人都會在那樣熱鬧喧嚷的時刻激情澎湃。每年的除夕,領著兒子跑前跑后地歡鬧著放鞭炮也是我的樂趣。
前些年,我們國家好多地方禁放炮竹了。雖然少了很多安全隱患,清凈了,安全了,干凈了,可也少了很多過大年的樂趣。春節不像春節了,歡樂不完整了,大家不習慣了。后來,國家又開始定時定點準許燃放煙花炮竹,那些摩拳擦掌幾年無用武之地的朋友終于又有了一個釋放歡樂的地方,好些朋友都說自己在趕著點趕著地兒去響炮。
幸虧我們是小城市,一直可以有響。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4
春節,是我國最古老的節日,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也是我最喜愛的節日,沒有什么能比它更讓我覺得快樂的了。
今年的除夕,人們還在最后的忙碌,有的剖魚、有的殺雞,有的宰羊。大街小巷早已披上了紅色節日的盛裝,樹上掛滿了紅燈籠、中國結;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了大大的福字,對聯、窗花,把房子打扮得像一個個俏姑娘,祖國各地,沉浸在一遍喜慶之中。
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天蒙蒙亮,奶奶就開始忙著大掃除了,聽奶奶說,除夕的“除”字,原意是除去,家家都要在今天大掃除,把所有的窮運、晦氣統統掃出家門。我急忙搶過奶奶手里的抹布,把家里所有家具門窗抹得油光發亮,就像新的一樣,地也被我掃得干干凈凈,祈福明年有個好運氣。
吃過中飯要準備年夜飯了,我的老家是南通,年夜飯一定要吃團圓,寓意著團團圓圓。爺爺做團圓餡兒,爸爸揉米粉,我、媽媽、奶奶搓團圓。媽媽提議,我們三個來個搓團圓比賽,看誰搓得團圓又好又快,結果奶奶手藝最佳,圓子個個精神抖擻,而我做的團圓,就像泄了氣的皮球,扁扁的,我只好甘拜下風,媽媽說:“團圓里包個棗子吧,誰吃到今年就是最幸運的人,”說完她往團圓里包了個棗子,我心想希望吃到那一個的人是我。
到了晚上吃年夜飯了,爺爺這個特級大廚師早就做好了菜,一桌香噴噴的菜呈現在我們眼前,每個菜名都帶著吉祥的名字“年年有魚”“長壽粉絲”“步步糕”等可以說是山珍海味無所不有。吃團圓了,突然,我嘴里嘗到一股甜棗味兒,我驚喜地叫了起來,“我吃到棗團圓了”,大家都用羨慕的目光望著我,媽媽說:“祝賀你,你是我們家幸運的人。”甭提我有多高興了。
對于小孩子來說,最好玩的就是放炮仗,吃過年夜飯,南京城早已淹沒在鞭炮聲中,炮竹聲,煙花聲不絕于耳,密密麻麻的火光和一盞盞絢麗多姿霓虹燈,把南京城打扮成一副妖艷的畫卷,照亮著夜空,我早已安耐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趕緊拉著爸爸媽媽到我家旁邊的空地上放焰火,爸爸從紙箱里拿出一個“飛毛腿導彈”放在離我們七八米遠的地方,找出導火線,用煙頭往上一點,只聽“哧哧”2秒導火線就把火引入“飛毛腿導彈”,突然“嘣”一響,驚天動地,一發炮火射出了十幾米高的空中,緊接著又是一聲巨響,“啪”一朵朵金燦燦的“大金花”像一張張笑臉羞答答的盛開了,只見銀白色的花瓣慢慢地向四周伸展,如同萬條瀑布散下天邊,漸漸地,花瓣由粗變細,魔幻般的變成了一支支垂落下來的柳條,好一個“萬樹垂下綠絲絳”的優美畫面。我只覺得絲線離我越來越近,似乎伸手可及,我忍不住伸手想抓住它,可是它們就像狡猾的精靈,一轉眼,變成俏皮的“金雨點”從半空中消失了。接著我們放了鞭炮、轟天雷、大雷公、開門炮等等,望著天上五顏六色的火樹銀花,心中不由得想起我學過的一首宋朝大詩人王安石的詩—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多美的一首詩啊!
要說過年,春節聯歡晚會也是不可缺少的視覺盛宴,放過煙花,我們全家一邊吃瓜子一邊喝紅棗茶,一邊欣賞春節聯歡晚會,一邊享受春節的快樂,郭冬臨和牛莉的小品《一句話的事兒》,讓晚會進入了高潮,現場觀眾雷鳴般的掌聲彼此起伏,全場沸騰了,劉謙的的魔術又一次讓晚會進入高潮,太神奇了,接著王非美妙的歌聲《傳奇》在我心里蕩漾,我陶醉了,心里流淌著濃濃的甜蜜。
大年初一,一次又一次的炮竹聲喚醒了我,推開門,外面白茫茫的,仿佛一片雪海,“下雪啦!下雪啦!”我驚呼,雪下得很大,整個大地銀裝素裹,個個神采奕奕,粉妝玉砌,樹枝蓋滿了一層毛茸茸軟綿綿的雪末兒,像一根根彎曲的銀條,而那些冬青樹上的積雪像似掛滿了一粒粒綠白相間的寶石,一棵棵樹木,在潔白的雪花襯托下,好像一個個仙女下凡,風一吹,輕輕搖晃的枝條,猶如仙女舞動著的玉手,散下了顆顆珍珠,我不自主想起唐朝詩人岑參的一首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場大雪更增添春節的氣氛,我從地上抓起一把雪向爸爸砸去,爸爸躲閃不及,“啪”正好打在背上,“哈哈”我頓時興奮起來,又從地上抓起一把雪,扔了出去,擊中媽媽的頭上,滿頭都是雪花,我們三個打起了雪仗,雖然手被凍得通紅,但心里很開心,
不知不覺七天很快過去了,春節的快樂讓我久久不能平靜,伴隨著新年的漸漸遠去,我又憧憬著新的希望,期盼著新的一年的到來。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5
福清春節的民俗活動就從“筅堂”(拂塵)開始。在農歷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間擇吉選一單日,捆扎新砍的竹枝為帚,拂去房子內頂棚的灰塵,灑掃庭院,洗滌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掃得干干凈凈。筅堂日全家吃一餐豬血“調”薯粉,據說豬血有去穢除塵作用,把筅堂時吸入體內的塵污也清除干凈。
福清民間還有祭灶的民俗。臘月廿四日民間定為祭灶日,這天家里備好灶糖灶餅果品蜜餞供祭家庭保護神灶君,送灶君回天庭述職,叫做送神。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飯后,再備上香燭果品接灶君回來就任,叫接神。現在雖然不在廚房帖灶君圖,改貼春牛圖,它表達了人們祈求平安順利的良好愿望。
送完灶君后,開始了“送年”活動。福清素來把女婿當作“半子”。每年臘月廿五起,女婿要備好年貨送到岳父母家,這叫做“送年”,新婚的頭年,女婿必須備豬蹄一雙,線面五斤,五素五葷十件禮儀,用食盒裝好,貼上紅紙,親自送到岳父岳母家。第二年以后,禮儀件數可不拘,但必須避開“四”的忌諱。
十二月廿八以后,家家戶戶都要巾春聯。福清的春聯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它在紅聯身上加了一段白聯頭。這種習俗據說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時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剛貼完春聯來不及吃年夜飯便逃命而去,等戚繼光率軍擊潰倭寇才回來,有些人不幸蒙難,喪家就改貼綠色素聯,親戚朋友為了表示哀悼,就在經聯上加巾白聯頭致哀。這白聯頭紅聯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二則反映福清自古就有鄉里敦睦,和衷共濟的純樸民風。
分年是福清春節期間的重要民俗活動,家家戶戶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后舉行發年儀式。分年是人們在一年取得收成后祭拜天地神,祭拜祖宗的宗教儀式,沿襲下來便成了風俗。先備八果三牲祭天地,接著加上二葷祭保護神,最后備十素十葷祭祖宗。分年要焚香放鞭炮,意即上達天庭,下告地府。這些儀式雖有迷信色彩,但卻表達了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現在福清仍流行分年習俗,多數家庭都備些果品香燭祭供祖宗,以表子孫敬祖的孝心。
除夕夜,福清有守歲的風俗。除夕夜一家老少圍坐著吃團圓飯。年夜飯都湊成十碗十盤,取名十全十美之意。飯后長輩向未成家的晚輩送壓歲錢,家庭主婦“裝歲飯”,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魚肉,全家人在家長率領下,灑掃庭院,添滿水缸。以前民間還有“煨火母”的風俗,表示灶火延續、家庭興旺的意思。最后家長添油點燈,帶領全家圍坐一起,促膝談心,直到天明,這便是守歲。
正月初一親朋好友間相互拜年,這是全國都有的風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許多不同的風俗。福清人自古勤勞,初一都爭先恐后起早,取“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早家家戶戶煮線面,人人都吃線面,還配上太平蛋一雙,祈求“福壽綿長,太平如意”。民間還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湯的風俗,說是第一口喝湯出門便逢雨。吃完蛋后便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婦須留一人在家接待來拜年的客人。拜年時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萬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賀,請客人進門,向客人敬煙請糖。路上遇到熟人,無論友善與否,一律點頭致意,或作揖互賀。
初一這天禁忌多,如忌掃地,怕掃掉財運;忌操九,怕不慎傷了皮肉不吉利;忌講晦氣話,怕言語相左傷了和氣;忌打小孩,怕哭聲不祥,這天小孩最高興不過,有什么要求,大人多滿足他們;忌討債認為喜慶日子不難為別人,體現福清人寬懷仁愛的美德。
拜初二是寶清獨有的風俗,也稱拜新座。凡上一年有成年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這天設靈座讓親友吊唁。拜初二這一習俗也與倭患有關,據說明末倭寇入侵,人們逃難而去。待戚繼光率兵擊潰倭寇,逃難的人們回來過年,初一見面互道平安,第二天便到死難者家中吊唁,沿襲下來,成了風俗。因此福清民間初二是不能上人家的門,以為晦氣,當然拜新座不在此限。
福清南部操莆仙方言的地區還有初五做“大歲”的風俗。據說當年人們逃倭患時,無法回鄉過春節,直到戚繼光擊潰倭寇后,人們才返回家園,初過除夕,凡有幸生返者都趕在正月初五回家做“大歲”。
福清的元宵節自有特色。這天晚上,工農商學各界人士都參加過利橋活動,利橋就是瑞云塔附近的龍首橋,人們過元宵到瑞云塔登高觀賞融城夜景,多半要到利橋上憑欄觀賞龍江上的游船,這種過利橋習俗被當作吉利之舉。正月十五夜之前二三天,人們還集中在社址前燃放煙花,觀看彩燈游村,當年添了男丁的人家還要給“游燈”的人分燭,以示吉慶。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6
福清春節的民俗活動就從“筅堂”(拂塵)開始。在農歷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間擇吉選一單日,捆扎新砍的竹枝為帚,拂去房子內頂棚的灰塵,灑掃庭院,洗滌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掃得干干凈凈。筅堂日全家吃一餐豬血“調”……
福清春節的民俗活動就從“筅堂”(拂塵)開始。在農歷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間擇吉選一單日,捆扎新砍的竹枝為帚,拂去房子內頂棚的灰塵,灑掃庭院,洗滌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掃得干干凈凈。筅堂日全家吃一餐豬血“調”薯粉,據說豬血有去穢除塵作用,把筅堂時吸入體內的塵污也清除干凈。
福清民間還有祭灶的民俗。臘月廿四日民間定為祭灶日,這天家里備好灶糖灶餅果品蜜餞供祭家庭保護神灶君,送灶君回天庭述職,叫做送神。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飯后,再備上香燭果品接灶君回來就任,叫接神。現在雖然不在廚房帖灶君圖,改貼春牛圖,它表達了人們祈求平安順利的良好愿望。
送完灶君后,開始了“送年”活動。福清素來把女婿當作“半子”。每年臘月廿五起,女婿要備好年貨送到岳父母家,這叫做“送年”,新婚的頭年,女婿必須備豬蹄一雙,線面五斤,五素五葷十件禮儀,用食盒裝好,貼上紅紙,親自送到岳父岳母家。第二年以后,禮儀件數可不拘,但必須避開“四”的忌諱。
十二月廿八以后,家家戶戶都要巾春聯。福清的春聯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它在紅聯身上加了一段白聯頭。這種習俗據說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時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剛貼完春聯來不及吃年夜飯便逃命而去,等戚繼光率軍擊潰倭寇才回來,有些人不幸蒙難,喪家就改貼綠色素聯,親戚朋友為了表示哀悼,就在經聯上加巾白聯頭致哀。這白聯頭紅聯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二則反映福清自古就有鄉里敦睦,和衷共濟的純樸民風。
分年是福清春節期間的重要民俗活動,家家戶戶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后舉行發年儀式。分年是人們在一年取得收成后祭拜天地神,祭拜祖宗的宗教儀式,沿襲下來便成了風俗。先備八果三牲祭天地,接著加上二葷祭保護神,最后備十素十葷祭祖宗。分年要焚香放鞭炮,意即上達天庭,下告地府。這些儀式雖有迷信色彩,但卻表達了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現在福清仍流行分年習俗,多數家庭都備些果品香燭祭供祖宗,以表子孫敬祖的孝心。
除夕夜,福清有守歲的風俗。除夕夜一家老少圍坐著吃團圓飯。年夜飯都湊成十碗十盤,取名十全十美之意。飯后長輩向未成家的晚輩送壓歲錢,家庭主婦“裝歲飯”,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魚肉,全家人在家長率領下,灑掃庭院,添滿水缸。以前民間還有“煨火母”的風俗,表示灶火延續、家庭興旺的意思。最后家長添油點燈,帶領全家圍坐一起,促膝談心,直到天明,這便是守歲。
正月初一親朋好友間相互拜年,這是全國都有的風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許多不同的風俗。福清人自古勤勞,初一都爭先恐后起早,取“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早家家戶戶煮線面,人人都吃線面,還配上太平蛋一雙,祈求“福壽綿長,太平如意”。民間還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湯的風俗,說是第一口喝湯出門便逢雨。吃完蛋后便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婦須留一人在家接待來拜年的客人。拜年時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萬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賀,請客人進門,向客人敬煙請糖。路上遇到熟人,無論友善與否,一律點頭致意,或作揖互賀。
初一這天禁忌多,如忌掃地,怕掃掉財運;忌操九,怕不慎傷了皮肉不吉利;忌講晦氣話,怕言語相左傷了和氣;忌打小孩,怕哭聲不祥,這天小孩最高興不過,有什么要求,大人多滿足他們;忌討債認為喜慶日子不難為別人,體現福清人寬懷仁愛的美德。
拜初二是寶清獨有的風俗,也稱拜新座。凡上一年有成年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這天設靈座讓親友吊唁。拜初二這一習俗也與倭患有關,據說明末倭寇入侵,人們逃難而去。待戚繼光率兵擊潰倭寇,逃難的人們回來過年,初一見面互道平安,第二天便到死難者家中吊唁,沿襲下來,成了風俗。因此福清民間初二是不能上人家的門,以為晦氣,當然拜新座不在此限。
福清南部操莆仙方言的地區還有初五做“大歲”的風俗。據說當年人們逃倭患時,無法回鄉過春節,直到戚繼光擊潰倭寇后,人們才返回家園,初過除夕,凡有幸生返者都趕在正月初五回家做“大歲”。
福清的元宵節自有特色。這天晚上,工農商學各界人士都參加過利橋活動,利橋就是瑞云塔附近的龍首橋,人們過元宵到瑞云塔登高觀賞融城夜景,多半要到利橋上憑欄觀賞龍江上的游船,這種過利橋習俗被當作吉利之舉。正月十五夜之前二三天,人們還集中在社址前燃放煙花,觀看彩燈游村,當年添了男丁的人家還要給“游燈”的人分燭,以示吉慶。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7
過春節點旺火,是以內蒙古、山西、河北等地為主的一種歷史悠久的風俗習慣,雖然近些年因為污染問題不少地方開始適當限制或嚴禁點旺火,但城市周邊源于祖祖輩輩的旺火情結,大的是不壘了,小的或純劈柴的,總得在大年三十晚上點一個,以圖日子過得紅火安康、吉利旺順。
與內蒙古醫院毗鄰的橋靠村沒有城市化以前,83號我們高家大院從1979年把后院的舊房子翻蓋一新,到村子被拆成平地的20xx年,院子里一年不落,年年都要壘個大旺火。我們家的旺火一開始也和別人家一樣,是大年三十下午壘起來,夜里十二點點著,等著旺了,就開始響炮接神。可從我姐結婚后第二年開始,我們家年年要點兩個旺火,三十晚上一個,初一晚上一個,真可謂旺上加旺。
初一晚上的旺火是專門給外孫女和閨女女婿們準備的;同樣要在點旺火的時候放禮花和鞭炮,烤旺火更是不能少。也因此,我們養成了初一下午就回娘家的習慣。孩子們更是迫不及待,天一擦黑就盼著快點兒吃飯,快點兒到夜里十二點,盼著姥爺領她們到院兒里點旺火、放鞭炮。
從前的旺火,是大年三十下午后院的三大爺過來給壘,但所用的劈柴和炭,是我爸一入冬就開始一點兒一點兒選拔好的。劈柴是把結實的圓木或木板鋸成一尺來長的段,然后劈得粗細一致,捆成碗口粗的捆就行了。炭要打成一頭大一頭小的扁狀,大的那頭最好還是平面。這些炭塊兒得有大有小,因為旺火是圓的,得由下而上一層一層往回收,直到收成個圓錐形。
不知從哪年開始,三大爺把壘旺火的重任交給了他的兒子,也就是我們的三哥。
三哥和三大爺一樣,都是慢工出細活。他先用磚在已經被土填平的大鐵鍋上擺出風口,把劈柴捆立在鍋中央,把引火的軟柴擺到每一個風口里,再掂量著給每一塊兒炭找到合適的位置。每一層都是炭塊兒平的、大的那頭朝外,小的那頭朝里,緊緊圍著劈柴捆,錯落有致,由下而上,壘到封頂。這時候,我爸把黃紙剪成的網子往上一蓋,用炭塊兒壓住,或用柴火棍兒插住,然后跟三哥回屋抽煙喝茶去了。
我家的旺火架子,是個周身糊了黃紙的大鐵爐子,迎街門的那一面,要貼上大紅豎聯“旺氣沖天”。這樣,黃架,紅聯,黑炭,黃網,再加上屋檐下的彩旗和燈籠,就珠聯璧合出一種春節特有的鄉村年俗氣息。
寫到這里,我還想起個故事。那年臘月,有人早早送來一卷裁好的紅紙,請我爸有工夫時給寫寫對子。寫對子那天,我們替我爸鋪平那些紅紙條時,發現有一條上用鉛筆寫了幾個字。細看,前兩個是“王氣”,然后一個頓號,最后是個“天”字。原來是提醒我爸記得寫“旺氣沖天”。那以后,我們總愛把“旺氣沖天”說成“王氣一點兒天”,笑話那人不會寫字。
點旺火可不比點爐子,當軟柴引著旺火心兒里的劈柴,為了讓炭快點兒燃燒,我們就用三合板、硬紙片或者鐵簸箕,一起對著那幾個風口使勁扇。除了扇風,適當的時候,還得給炭上澆點機油或柴油助燃,但萬萬不能澆汽油。
和接神響炮時不能說“嗆”一樣,點旺火被煙熏的咳嗽流眼淚也不能說“嗆”,因為大人告訴我們,說“嗆”,就等于是說財神爺把你給“嗆著啦”,那他老人家還能接到家?除此,點旺火時也不能說“點不著”“著得不旺”等不吉利的話。等旺火著旺著紅,一家人就圍著旺火烤,烤身體的健康,烤日子的興旺,烤事業的發達。
大年三十晚上接過神,大人因為一臘月的忙碌,此時感覺累了,便都和衣而臥。孩子們可不,精神著呢,一大幫圍著旺火邊玩兒邊撿瞎捻兒鞭炮,如果大門不鎖,還去評論各家旺火的好賴。我家大門開始也不鎖,但后來村里流動人口多了,為了安全,接過神休息時就得鎖大門。我媽和我爸休息前,年年不忘囑咐我們,說天亮前不能洗手,也不能掃地,因為那是對所接之神的大不敬。
我爺爺和我大爺都在世的時候,初一早上,天不亮就得把大門打開,一來住在橋靠兔場的大爺要回來吃餃子,二來給爺爺拜年的人也來得早。有時,煮餃子水還沒燒開,拜年的人已經坐在桌邊喝上茶了。
年一個接一個如期而至,我們一個接一個成家,一個接一個有了孩子。高家大院里的又一代小女孩兒圍著旺火撿瞎捻兒鞭炮的勁頭,一點兒也不比我弟弟當年差。她們也有過自己做禮花的想法,但被我們大人嚴厲制止了。
如今小侄女也長大了,雖然小區不允許點旺火,但她們自有辦法。仍舊是初一晚上,姐妹幾個邊放鞭炮邊跑到樓前樓后去搜集那些大禮花筒子。把搜集到的炮筒子拆散,把里邊兒的黃泥踩碎倒出去,就成了壘旺火的好材料。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8
在我看來,年味是凝結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們就在這樣的年味中,慢慢長大了。
“進了臘月門,就是過年”老話雖是這么說,但在現在,過年的熱鬧喧騰,似乎是從小年開始的。在小年這個春節的盛大開始中,餃子第一次揭開了她的面紗。
餃子永遠是過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餃子寓意著更歲交子,無論這一年過得怎樣,春節的餃子永遠是一家人的年終盛宴。“舒服不過躺著,好吃不過餃子。”餃子美味,餃子餡更是變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厭。
在我的老家,餃子餡總是經典的韭菜豬肉餡。韭菜是新下的,鮮嫩多汁,剛買來摘來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地上鋪著幾張報紙,一起摘韭菜,年味與家的味道就在這里,慢慢升華。豬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豬肉的肥而不膩與韭菜的鮮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對年味的最完美詮釋。
韭菜豬肉餃子本是最佳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時要吃的餃子卻是素餡。老一輩人說這象征著來年樸素平淡、平平安安。我對這種說法不太相信,但素餡餃子的確也別有一番風味。
把胡蘿卜、粉條、豆腐切碎,攤一個蛋餅切成小塊,有時加些木耳,素餃子餡基本上脫不了“這一套”,但就是這幾味簡單的食材,卻能調出美味的餡兒。素餡沒有了肉餡的那種濃烈的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覺,也可以對春節期間的大魚大肉起到一個很好的調節作用。不過令我疑惑的是,有時素餡里也加些海米蝦仁,這還叫素餡嗎——也許素餡只是人們的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寄托與嘗鮮的滿足罷了。
餃子皮也頗有講究。必須要用死面的那是一定的,放了酵母就變成煮包子了。這幾年新出了一種“餃子粉”,據說是專門用來做面皮用的,其實味道嚼勁與一般的餃子皮沒什么差異。搟面皮真是門手藝,搟面皮講究中間厚,邊上薄。要想搟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現在,肉店里有賣機器壓的餃子皮,兩片皮之間撲上點面粉,顯得死氣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當吃完餃子,總要喝上一碗煮餃子的清湯,說是“原湯化原食”。其實拋開營養不講,清湯的味道品相還是不錯的:清湯的色澤是有著谷物氣息的淡黃色,味道既有一種餃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餡餃子肉餡的鮮美——所以煮餃子時,露餡餃子還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湯,感到周身熱乎乎的,寒冷驅散殆盡,也沖淡了剛才吃餃子的咸味。
在吃餃子時,總少不了幾個翠綠色的身影,那就是臘八蒜。吃一口餃子咬一口臘八蒜,感覺那種辣味在鮮味里散開的感覺,緩解了肉餃子的油膩以及臘八蒜的辛辣,可謂是兩全其美!米醋、綿白糖、大粒蒜,把它們種在玻璃瓶子里(原來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時便可收獲一瓶翠綠臘八蒜。今年我家的臘八蒜是翠綠色的,可醋卻成了草綠色,沒達到老舍先生“色味雙美”的標準啊。
說到小年,似乎還有一種沉寂已久的習俗:祭灶、吃關東糖。在濟南城區里,祭灶的習俗早已無影無蹤,關東糖、糖瓜也越來越少。不過我今年有幸尋覓到了桿狀的關東糖。關東糖很脆、很酥,有時咬一口還會迸濺出許多渣渣,不過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與廚房里柔弱無骨的綿白糖是沒法比的,多了一層過年的香氣,讓人很是舒暢。
我在福建吃過一回白年糕:味道雖不錯,可口感是單一至極,好像在咬糯米團子。山東的黃米年糕就不一樣了。原材料是黃糯米面,與面時直接把洗凈的大棗整顆放進去,正好隨著與面被絞碎一部分,進到黃米面里面,捏成窩窩頭狀,上鍋蒸熟。吃黃米年糕時,離大棗越近,棗味越濃,還要時刻提防著,別被棗核咯了牙,多么有趣!
說到年糕,就不能不說豆包了。豆包講究心里美,其實也是餡料的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紅棗以及紅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燜。第二天上午餡料已燜得差不多,甜糯軟香,直接吃更是美味無比,即刻用發面包了放進蒸籠里,還要一同做些饅頭。蒸出來的豆包外表普通,里面卻是紅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后要介紹的,也是我最為喜愛的,就是酥鍋了。酥鍋這手藝,我的親人里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卻不會。酥鍋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把喜歡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種香料燉吧。最后收了汁,放涼以后,每種食物既保存了些許原味,也有一種互相聯通的不可名狀的香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酥鍋涼了才好吃,可地凍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適意,也是春節美食中的特色一員了。我們小區來了個賣酥鍋的,掀開鍋蓋,冒出的竟是陣陣熱氣,這算什么酥鍋!他那酥鍋還有哩啦的湯水,味道一般,竟然還有人買!于是我便決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
酥鍋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魚酥雞酥豆角酥海帶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么都可以往里放,我最愛的是酥海帶。
過年,其實不僅是一個盛大節日,也是億萬中國人的心靈寄托。我衷心希望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傳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