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時間:2021-05-24 18:39:09 1500字 我要投稿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匯編10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匯編10篇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在,牧童遙指杏花村。”這短短的幾句膾炙人口的詩道出了清明時節的天氣,也道出了人們悲戚的心情。盡管天氣不好,但春天這特有的讓人萌動的季節,總讓人抑制不住有親近大自然、擁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沖動。就在這沖動的驅使下,與朋友一家商量來商量去,最終決定不管刮風下雨、哪怕下鐵都要組織家里的成員們出去踏一回青,把春天的氣息帶回家,放松一下因懷念親人而日益沉重的心。

  出去踏青的事情定下來后,圍繞著踏青地點的選擇又各持己見了一番,憑著我的三寸不爛之舌、憑著我十多年前對九峰山的印象,最終大家尊重了我的建議——向金華的九峰山進發。據資料記載九峰山因層巒疊嶂,奇峰挺九,故名九峰。古稱婦人巖,又稱龍邱山,芙蓉山。為丹霞地貌結構,峰石林立,山水相依。坐落在湯溪鎮境內,距金華市區28公里,屬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區。

  我們一行7人(5大2小)在先生方向盤的轉動中、在一路的嬉笑打罵中經過40多分鐘的行程,抵達了目的地——九峰山。一進入景區,清新的山風挾著點潮潮的感覺迎面吹來,路邊的山坡上種滿了楊梅樹,楊梅樹上都已經開滿了星星點點的小花,那小花太嬌羞了以至于你不走到樹邊,根本無法感覺到她的怒放。就在我們大人還在研究楊梅小花的時候兩個孩子早就撒開腳丫子跑上了那入口處長長的坡,到了山腳下那相對開闊的休閑勝地。還沒等我們走到那,兒子和朋友小孩的歡快叫聲已經從那秋千上傳過來,歡聲笑語如那綿綿的細雨隨風飄灑進我們的耳膜了,強烈的刺激著我們加快步伐融入到那嬉鬧的人群。我們這些大人也不閑著,秋千、蹺蹺板、平衡木一個項目也不拉下,好好的熱了一回身,過了一把癮。

  當汗水在不知不覺中濕了衣裳時,我們大家伙意識到了該留點精力爬山越嶺欣賞大自然風光啊,帶著眷戀的步伐,我們開始了登山。山上的臺階都修得非常齊整,臺階邊上就是那觸手可及的蒼翠的毛竹,筍芽兒在自由的生長著,甚至連修得齊整的臺階上也不放過生長機會,破石而出。讓我不得不感嘆“春風吹又生”的生命力的頑強、感嘆于生命萌動的美好……風一吹過,竹林里居然傳來陣陣的“呼呼”風嘯聲,原本還是冷著臉的老天在山風的呼嘯聲中,居然透出了幾縷陽光。透過竹林的陽光灑下了一地的斑駁,因了這忽現的陽光,我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漾滿了笑容,不知不覺中就已經來到了九峰禪寺。寺依山而建,歷史悠久,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寺前有珠簾從達摩峰頂紛紛揚揚散落,“一泉飛自半山間,如瀉珠鞏見雨天;不比轟雷強作勢,晴春灑漫裊蒼煙。”一見這猶如天上飛降而至的水,朋友的母親直呼是“圣水”,遍尋礦泉水瓶取之,準備帶仙水回人間。

  過了禪寺,經過一翻攀登就到了九峰的最高峰達摩峰,站在峰頂極目遠眺,其余八峰齊聳立,壁立千仞、各展雄偉。遠處阡陌縱橫的長田,星羅棋布的湖水,炊煙裊裊的村莊房舍盡收眼底,好一派雄奇偉峻、寬曠絕奇的景色。我們在山頂上忘情的高聲呼喊著,盡情的宣泄著,欣賞自己的聲音在山谷中回蕩,在那一刻快樂如風相隨。站在那高高的山頂,目光所及之處都是春的旖旎,那點綴在青山綠樹中的映山紅,我想應該是春姑娘派來的天使吧,要不然那么巍峨、崢嶸的山怎么會因了她而變得那么嬌俏了呢?

  人們都說山如果沒有了水,就少了一份靈動,那么這樣一個絕佳勝處怎么可以沒有水呢?那幽靜如精靈般的水又會在哪呢?是不是那絕美處必定要歷經一翻驚險才能享受呢?抱著這樣的一個謎團,我們開始踏上了九峰山的棧道。棧道修在山脖子間,彎彎曲曲的,異常兇險,僅容一人通過。如果沒有護欄,我這個恐高癥者是萬萬不敢過的,因為俯首就是懸崖峭壁,萬丈深淵。這棧道從達摩峰上眺望就像一條細致的圍巾牽住了峰與峰之間的情。兒子到了這里,原本已經疲倦的他一下子來了精神,直喊夠驚險、夠刺激、夠過癮……當走完棧道時,手心已經被緊張的汗水所包圍了。終于看到了刻在石壁上的旅游介紹,繼續向前就可以到達龍潭了,這是古代陶淵明攜家人隱居過的地方。終于可以看到水了!龍潭總共分為三個,3個龍潭串在一個峽谷之中,潭水碧綠、清澈見底、潭底那幾棵隨波搖動的水草清晰可見。微風吹過之處,泛起陣陣漣漪,波光粼粼,飄葉入水,猶如大海載舟。真是一個人間仙地,潭水之靜,讓我這充滿人間恩怨情仇的心,片刻間土崩瓦解。想象著潭之“晝與青山花鳥為朋,夜與皓月繁星為友”的超凡脫俗。在這空朦的山谷中,心就象那花瓣遇到了雨滴完全變得晶亮起來。

  風景的跌宕起伏、興奮了大家的心,就在這心情的波蕩起伏中,就在這一路汗水一路歡聲笑語中、一個難忘的清明踏青之旅劃上了句號。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這個節日,主要是祭奠祖先,追念古人而設置的一個節日。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這些各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形成那各種不同的鮮明對比,讓這清明節更加充滿神秘的色彩。趁著清明節小長假,爸爸媽媽把我帶回了老家,讓我領略了一番老家的清明掃墓的活動,家鄉的清明節,讓我滿懷深情,難以忘懷。

  在回老家的路上,我的內心都是洋溢著激動飛揚的心情,心跳總是按耐不住,猶如跳出來的兔子一樣,難以控制它跳動的頻率。在走過了很久的一段時間后,我們終于來到了家鄉。那一天,下著蒙蒙細雨,真是應了〞清明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前人留下來的偉大詩句。看著滿天的烏云,我不盡感到了有一番別有的風味,仿佛覺得這毛毛細雨是為死去的烈士們而下的,這是對他們所貢獻的力量而作出的肯定。這雨感覺有點涼,盡情地揮灑到了我的身上,和我來了一次親密的接觸,再看看周圍的景物,這些景物好像活了起來一樣,竟然和人的心情變得沉重、嚴肅起來。

  當我們走到屋子里的時候,門口早已戰出來了全家的人,奶奶,爺爺,大伯,大舅,嬸嬸,阿姨,還有表哥,他們早已等待我們的歸來,一大早在這門口里等待著我們。這樣的場面,讓我感到十分欣慰。因為,這在平時,只有那歡慶的春節,我們才可以聚在一起,才可以在一起共度美好的天倫之樂,因此,我十分珍惜這一令人難忘的一刻。

  臨近中午的時候,爺爺奶奶都準備好了清明節的飯菜,這飯菜可不像春節的那么豐盛多彩,而是像平時一樣的清淡,只見飯桌上放著一點魚,還有一些果子,還有一窩香碰碰、熱滕滕的青菜豆腐湯。用餐的時候,爸爸給我說了,這是我們家鄉里清明節時候的風俗習慣,準備清明節的祭品,就必須有清明果,還有一些魚肉,最重要的是要青菜豆腐湯,會站在我們的一帶,流傳著在清明節里喝青菜豆腐湯便可以讓自己的一生一清二白。

  吃過午飯過后,稍作休息了一會,我們便向山里走去,來到清明節最重要的戲玉部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清明節拜祀儀式。爸爸認真地告訴我,我們家鄉的清明節,一定要到下午才能進行,上午是不可以到山里拜祭,一定要遵循我們當地的這一風俗習慣,因為這樣做,才能體現出我們對先輩的尊敬和愛戴。

  在去山里的路上,我們路過了綠葉蔥蔥的竹林,穿過了茂盛的樹林,一路上是那么的幽靜,還時不時傳來鳥兒的鳴叫聲,好像這鳥兒也感受到了清明節的到來,紛紛趕來和我們一起拜祭祖先,以表示對祖先的尊敬。我們經過了一段路程之后,終于來到了拜祭的地方,這是一處十分寬暢的位置,矗立在半山腰之中,奶奶告訴我,這是要先們在半山腰中能夠觀看山里的情況,守護著整個山頭,同時也是在保護著我們這些人。

  來到之后,我們便各自忙了起來,我們忙里忙外的,干起活來十分有勁,完全沒有半點勞累的意思。爸爸媽在墳墓清理環境,清理著一些大大小小的雜草,讓祖先們有一個好的環境,更加舒服的享受地下的生活,你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尊敬與愛戴。爺爺奶奶就十分認真地擺擺放著拜祭的東西,他們從竹籃子里拿出來了碗和筷子,還有酒杯,這是5個碗,5雙筷子,5個酒杯。我見了,便來到爺爺奶奶身邊,蹲了下來,在認認真真地幫著他們。我把魚、肉、豆腐等各種祭品,小心翼翼地放到了碗上,還在酒杯上倒滿了酒,等這一切準備完畢之后,就等著爺爺奶奶做接下來的事情。這時,爸爸媽媽也把雜草給清理完了,我們就站在了一旁,看爺爺奶奶如何拜祭祖先。我們站在一旁看著,只見爺爺和奶奶提著燈籠,向四面八方遙湃,他們嘴上還忙著唸道:神秘的祖先們齊聚共飲,祝祖先們如意自在,在這之后,爺爺奶奶就把我倒好了的酒,瀟灑地揮灑在了墳墓前邊,這是在保佑我們這些后人生活順利,日子平安。最后,爺爺還把一大瓶的酒倒了出來,這是在希望祖先祝愿我們的國家福安康,國家昌盛。在行酒之后,我們便燒起了錢紙,點上了香爐和油燭,一起拜祭我們偉大的新人們,以此來紀念他們。在這之后,我們就放了鞭炮,以一種轟烈的方式結束了這次的拜祭活動。

  臨走之時,爸爸媽媽還檢查了墳墓前的煙火情況,認認真真地把這些煙火給撲滅之后,你們才圓滿地離開了這里,才開開心心地往家里的方向奔去。

  家鄉的清明節,真是讓我了解到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讓我清楚地知道了各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這是一種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把這種優良傳統給蔓延下去,讓中華民族傳統一代又一代的留給我們的后人們,使之發揚光大。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昨晚我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夢境真實得如同現實,我似乎又回到了孩堤時代那段艱苦的歲月,母親慈祥地愛著我們。馬上就是清明節,我想念母親了。

  小時候我不講道理,也很搗蛋,經常惹母親生氣,那些過往至今仍然記憶猶新。有一次,母親要去出工掙工分,那時土地還沒有承包到戶,還是集體生產隊,因一件什么事情記得不是清楚了,我抱著她的腿硬是不讓她去出工,當然為這事挨了狠狠的一頓打。還有一次,天下大雨,漲水了,我和幾個小朋友便把山水引到路上,把整條路都全部沖壞了,父親和母親費了三天才把那小路給修好。記憶最深的是放牛,農村孩子三歲就開始放牛,一直放到初中畢業,初三畢業那年暑假,一直在家等縣一中的錄取通知書,那天幾個放牛的伙伴一起,把牛放到了人家的花生地里,最關鍵的還偷人家花生炒著吃,后來那花生地的主人追到家里告狀,我知道做錯了事,三天沒敢回家。其實當時想,扯幾棵花生吃算不了什么,后來母親很生氣地對我說,哪怕只是拿別人一點東西也算是“偷”,這是原則問題。

  母親沒有文化,她只能夠歪歪斜斜地寫出自己的名字,沒有一套一套的大道理,她只會用最簡單最樸實的語言給我們說一些做人之道。她是一個性格溫和的人,和生產隊里的人都處得非常融洽,大家都比較尊重她,我的`記憶中母親從來沒有和任何人吵過架,甚至沒有和大家紅過臉。那時候還是集體生活,老家前面的土地全部種白菜和蓮花白用來喂豬,母親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能回家,但她很少怨言,不是特別生氣的話,她一般是不會發脾氣的,當然也有發脾氣的時候,那就是我們確實不聽話的時候。

  母親的一生非常辛苦,可以說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在集體的時候,物質非常貧乏,每年分的糧食一般情況過完年就沒有了,靠挖野菜和蕨根渡過剩下的幾個月,那可真叫“神仙難過二三月”,一到二三月就青黃不接了。在大集體時代,填飽肚子是大事,至于營養,那是一年都吃不上幾回肉。說起吃肉,過年過節集體殺豬的場景至今仍然歷歷在目。一到過年,生產隊里就殺一兩頭豬,用抓閹的方式,分給大家過年,運氣好的抓到寶脅,運氣不好的就會抓到豬頭、豬頸圈等,一個生產隊幾十戶人家,每家能夠分到的也就一兩斤。那時候吃豬肉,根本不用放什么佐料,只要有鹽和辣椒就行,那才叫香。其實在那個年代,由于物質極度貧乏,吃什么都香,還記得有一年,應該是80年,母親到醫院做計劃生育手術,我到醫院去的時候,母親將醫院供應給她補身體的豆芽湯飯讓我吃,那是我至今為止感覺最香的一頓飯。現在怎么也找不到那種感覺了。

  土地承包到戶后,為了讓我們上學,母親和父親一起歷盡艱辛。我們的承包地比較偏,但面積很寬,為了能夠多種些莊稼,他們一年四季都在土地里勞動,很少好好地休息,哪怕是過年。特別是那幾年種烤煙,一到夏天烘煙的時候,白天頂著炎炎烈日剮煙葉,晚上披星戴月綁桿上烘房,上烘后要隨時觀察烘房的火,那兩三個月根本就休息不好。對農村而言,那金黃的烤煙葉就是錢,就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他們都不敢大意。為了確保烤煙在烘烤上不出問題,有時候父親一個通霄一個通霄的不睡覺,他們的艱辛程度真的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最懷念的是母親做的黃粑。小時候過年,沒有什么好吃的。一到過年,母親就會做三樣小吃,一是炒包谷花,二是黃粑,三是甜酒湯圓,這是農村過年的標準三大件,有客人來了,只要有這三樣吃的,就算是很不錯的了。黃粑的制作工序比較麻煩,要提前準備好玉米粒、黃豆、大米等,用水泡至一定程度,然后用石磨磨成糊狀,加入已蒸熟的糯米飯、黃糖等,攪勻并揉顧團,用南竹葉包起來捆好,然后用一個很大的木甄子(蒸飯用的工具)用猛火蒸上一個通霄,第二天早上,那黃耙就黃黃的了。取一個出來切成塊,那糯米粒亮晶晶的鑲嵌在中間,既好看又極香。那種感覺只有在記憶中才能找到。

  母親離世已有十七年之久,她去世時我剛參加工作,我最遺憾的就是自己沒有能夠讓母親過上一天好日子,沒有能夠對母親盡到自己的孝心,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內疚,但世事無常,我們誰也無法控制,只能順其自然。母親不在了,我們只能把對她的那份想念深深地銘刻在心底。

  “長夜空虛使我懷舊事,明月朗相對念母親,父母親愛心,柔善像碧月,懷念怎不悲莫禁;長夜空虛枕冷夜半泣;遙路遠碧海示我心,父母親愛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問何日報……”夜已經很深了,我只能默默地為在天堂的母親祝福,希望她不再孤單、不再牽掛……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4

  唐朝清明節 在唐朝,上墳掃墓、改火、治蠶室、斗雞、打馬球、蹴鞠、拔河、蕩秋千、宴飲、踏青、插柳等,都已成了清明的習俗活動。

  踏青

  踏青活動在唐朝尤為盛行,清明踏青之盛況, 唐朝詩人杜甫就曾記載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千百年來,踏青漸成一種儀式,“逢春不游樂,但恐是癡人。”白居易的《春游》詩正是這種心境的寫照。

  拔河

  唐朝以前,拔河從軍營傳到民間,到唐朝又從民間進入宮廷,致使這一運動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極為提倡,并在朝野、民間盛行。《封氏聞見記》中記載:

  拔河,古謂之牽鉤,襄、漢風俗以正月望日為之。相傳楚將伐吳,以為教戰。

  《封氏聞見記》還記載,唐朝拔河采用的是木麻制繩,繩長約為40丈到50丈。典籍里還詳細描述了唐朝拔河運動的盛況。唐中宗與唐玄宗時期,朝廷對拔河運動十分推崇,該運動因此在皇宮內外非常盛行。

  710年清明,唐中宗李顯移駕梨園球場,在這里舉行宮女、大臣的拔河比賽。韋皇后以及愛女安樂公主也前來觀看。

  唐中宗下令文武三品以上分朋拔河,以預祝今年豐收。據載,韋皇后當場指定:中書門下省蕭至忠、韋巨源、唐休璟三位大臣和五位將軍為西隊,尚書省七位大臣以及兩位駙馬為東隊。中書令蕭至忠眼見西隊多是六七十歲的老頭,還少一人,急忙奏請重新分定。

  安樂公主護夫心切,因為夫婿駙馬武延秀在參賽東隊,便搶先表態,死活不肯變動。皇上見愛女堅持,也就沒有更改,蕭至忠只好遵旨比賽。

  一聲鼓響,參賽雙方齊力拉繩。僵持不一會,西隊輸慘,可憐六七十歲的唐休璟、韋巨源二人,隨著繩子仆倒在地,久久爬不起來。唐中宗、韋后、公主以及宮女們無不大笑起來。

  唐玄宗李隆基也喜歡拔河比賽。唐人封演《封氏聞見記》載,在長安京城,唐玄宗舉辦了一次千人拔河賽事。千人聚集,“喧呼動地,蕃客士庶觀者,莫不震駭”。

  當時李隆基賦詩《觀拔河俗戲》描摹了這次千人拔河的盛況:

  壯徒恒賈勇,拔拒抵長河。

  欲練英雄志,須明勝負多。

  噪齊山岌嶪,氣作水騰波。

  預期年歲稔,先此樂時和。

  進士河東薛勝在《拔河賦》中言:

  皇帝大夸胡人,以八方平泰,百戲繁會,令壯士千人分為兩隊,名曰拔河于內,實耀武于外。

  斗雞

  除了拔河,唐朝的寒食節更盛行斗雞游戲。我國斗雞習俗可謂是歷史悠久,在《戰國策》 《史記》 《漢書》等史籍中提到的斗雞典故甚多。

  之后又有《鄴都故事》記載:“魏明帝太和中筑斗雞臺。”曹植觀斗雞后作了樂府雜曲辭《斗雞篇》。到了唐朝,寒食節斗雞已成為皇宮中不能缺少的娛樂項目之一。

  斗雞是一種觀賞兩只或數只雞相斗的游戲項目。斗雞由清明那天開始,一直斗到夏至為止。斗雞游戲起源于隋代,到了唐朝更加盛行。

  據隋代杜臺卿著《玉燭寶典》記載:

  寒食節城市尤多斗雞斗卵之戲。

  人們不惜重資購買健斗之雞,調習既嫻,至期登場。斗雞時,人們把五色幔蓋在籠上,背場開籠,有敢臨陣爭斗的雞,任它們飲啄自如。如果多至三四百只雞且不懼怕的雞,這只雞就穩操勝券了。

  斗勝的雞用彩線結成小球,分別纏在頸部和膀部,入籠迎歸。雞的主人所獲得的珠翠羅綺不下于百兩黃金。由此可見,當時斗雞場面是何其壯觀。

  斗雞之戲在歷史上可以說是經久不衰。據劉肅所撰的《大唐新語》記載:太守戡內難作為御史大夫,有《詠雞》詩,可謂是一幅繪影繪聲的斗雞圖。

  寒食東郊道,陽溝競草籠。

  花冠偏照日,芥羽正生風,

  顧敵知心勇,先鳴覺氣雄。

  長翹頻掃陣,利距屢通中。

  飛毛遍綠野,灑血漬芳叢。

  雖云百戰勝,會自不論功。

  另據唐朝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威遠有個叫臧平的人,愛好斗雞。他有一只高于普通雞數寸的無敵公雞。威遠監軍強行買了下來,讓它參加寒食節斗雞。此雞威猛異常,無雞可敵。唐穆宗龍顏大悅,賜給威遠監軍百匹帛。

  關于寒食清明節斗雞,斗最有趣味的是唐玄宗與賈昌的故事。據說,賈昌的父親賈忠是皇帝近身侍衛,力大無比,可以拽起一頭公牛摔它個肚朝天。后來在誅滅韋氏家族的變亂中,賈忠立下了大功,深受皇帝的寵信。

  賈昌在子承父業習武的同時,7歲就學會了各種鳥語。唐玄宗愛好廣泛,除了詩歌音樂,舞蹈美色,還有斗雞。居然搜羅了上千只公雞,選派了500名御林軍專門馴雞。

  每年清明舉行斗雞賽事。如此一來,竟成時尚。

  賈昌憑借精通鳥語的天賦,馴養斗雞,很有章法,恰好被唐玄宗發現,就把他召進宮里,當了500名馴雞御林軍的總頭領兼總教練,授予“神雞童”的稱號。

  據《東城老父傳》中記載:每當到了斗雞的的日子,唐玄宗都會讓宮廷樂隊集體出動,后宮的佳麗也紛紛出場。賈昌則頭戴雕翠金華冠,身穿錦繡襦褲,手執鐸拂,引導群雞氣宇軒昂地走到場地中間。在賈昌的指揮下,群雞進退有度,顧盼神飛,勇往直前,不啄得對手雞血長流不罷休。

  戰斗結束后,賈昌命令群雞按勝負關系列隊,接受玄宗檢閱,然后再整齊劃一地回到雞坊之中。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5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回河南老家去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高速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臘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清明節可隆重了,我們家的祖墳分布在風景秀麗的清源上,清明時節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著,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后跟著,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處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干凈了許多,接著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并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

  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后輩的孝心。最后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有的口中還念念有詞呢,瞧,表哥念著:“祖先保佑,讓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還有更有趣的事呢,祖先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筆就描,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原來這行字是留著給奶奶逝世后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了禍,趕緊在祖先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大人們樂得呵呵大笑……

  掃完了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

  清明節作文8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家家門前都要插柳條,吃雞蛋。下午爸爸帶我和媽媽去尋找柳枝。

  在我們家前面是一個鄉村,那里小溪清澈見底,高大的柳樹一排排的,像堅守大門的士兵。爸爸抱住一棵柳樹就往上爬,由于柳樹的枝太高了,而且樹干上也沒有鼓出的地方,所以很難爬上去,眼看著爸爸就要掉下來,我靈機一動,連忙上前托住他,媽媽見了也來幫忙,爸爸就勢一腳登了上去,手抓住了一根又粗又大的柳枝,扔了下來,在他跳下的時候差點掉進河里。

  回家的路上,爸爸說:“兒子,給你做個笛子”,我很納悶,用什么做?怎么做?只見爸爸折了一根柳枝,用手使勁的擰了擰,直到柳皮脫離柳樹,然后把弄松的一段截下來,再用手把最頭的皮弄掉,爸爸說:“好了,你用嘴吹吹吧”。我深吸了一口氣,把笛子放入嘴中,使勁一吹,沒想到笛子非但沒沒我吹響,還差一點吹飛,爸爸給我示范了一下,并對我說了決竅,我再一次嘗試,嘿!還真行。我把媽媽也教會了。

  回到家爸爸又做了兩個,我們一人一個,坐在沙發上,蹺著二郎腿,吹著笛子,好像在感受著當上音樂家的感覺。

  清明節作文9

  “清明時間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轉眼間,時光飛逝又來到了清明的時候,看到這一天,大伙兒都會燒祭品,上山掃墓,緬懷先烈。出游踏青,制作清明團子,這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來到山腳下,一步一步往上爬,我們冒著40度的斜坡頂著巨大的壓力,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當年紅軍遠征時的場景,敵機四伏的瀘定橋,空無人的草地,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經歷千難萬險,終于將國民派趕出了大陸,而我們卻在這個小小的斜坡上掙扎,真是沒用!正值中午,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我的身體,沒有水喝,沒有食物,這或許是當年紅軍遭遇的最大的困難吧?想到這些,我就一鼓作氣,沖鋒在前。

  終于爬上山坡,一種放下壓力的舒適感爬上我的心頭,望著腳下黑壓壓的人群,仿佛螻蟻般的往上,一股優越感也油然而生。清風吹過,漸漸地與萬物融為一體……

  清明——讓我們緬懷先烈!

  清明節作文10

  轉眼又到了清明,又要掃墓了。應了大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我們正是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乘車前往陵園的。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終于到了山腳下。陵園位于一大片毛竹林中,遠遠望去就像一片竹海。一陣風吹過,竹葉發出“沙沙沙”的聲音,就像海浪拍打的聲音。小爺爺在墓前的空地上擺好桌布,放上祭品,開始祭祖。等小爺爺祭完祖后,我和叔叔拿著工具準備去挖筍了。

  我拿著竹棍輕輕撥開地上厚厚的竹葉,細心地尋找著毛筍?突然,我發現一個小小的筍尖從土里探出了腦袋,我興奮地大叫起來。叔叔拿起鋤頭奮力地挖著,不一會兒穿著黃色外衣的筍寶寶就被挖了出來。我把毛筍放進袋子里,又開始尋找下一個目標。一棵、二棵、三棵……越來越多的筍寶寶被我們挖了出來,竹林里到處都是我們歡快的笑聲。

  雨漸漸地下大了,我們帶著我們的“戰利品”踏上了回家的路!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6

  清明節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另外兩個鬼節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節即是悼念亡人之節,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節日相對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參與者是全體國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從唐朝開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便于歸鄉掃墓。據宋《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參加掃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數,往往傾家出動。這樣清明前后的掃墓活動常成為社會全體親身參與的事,數日內郊野間人群往來不絕,規模極盛。祭祀的對象。作為鬼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親人,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節屬于鬼節而通常不被冠以鬼節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親近者的亡魂,重在表達孝思親情。另外兩個鬼節則連惡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撫鬼魂,不讓它們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地方也有清明節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舊俗就有在清明節舉行的專祭厲鬼的祭臺會儀式,祭祀那些餓鬼、幽鬼孤魂,防止它們成為惡鬼作亂。這種祭臺叫祭厲臺。舊上海還有清明節的前一天迎請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節這天,城隍神要坐大轎出巡祭厲臺,以賑濟安撫孤魂野鬼,其場面十分盛大熱鬧。祭祀的時間。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異。舊時,北京人祭掃墳墓不在清明當天,而在臨近清明的單日進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墓。浙江麗水一帶則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圍內掃墓,稱為前三后四。在山東,舊時,多數地區在清明當天掃墓,少數地區如諸城,在寒食這天掃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內掃墓;現在,一般都在清明這天去掃墓。晉南人則將掃墓的時間分為兩次。一次在清明前幾天,是各家分頭去掃墓。

  第二次是在清明當天,一個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掃墓時間,新墳舊墳有別。凡是新近過世的,過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沒做過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節這天請僧道誦經做法事或道場。如果是老墳并已做過法事或道場,掃墓不一定在清明當天,可以前后放寬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圍,俗謂:前七后八,陰司放假。意思是過早或過遲都會失靈。祭祀的場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離祭祀對象最近,容易引起親近的感覺,使生者對死者的孝思親情得到更好的表達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種形式是祠堂祭,又稱廟祭,是一個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開會聚餐等,這種祭祀是團聚族人的一種方式。還有一種情況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趕回家鄉掃墓,就在山上或高處面對家鄉的方向遙祭。祭祀的方式或項目。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項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掃墓時首先整修墳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這種行為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亡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后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的關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輕忽的一項祭奠內容。《清通禮》把修整墳墓解釋為掃墓名稱的來由: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過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響,紙錢不焚燒,而是掛在墓地的小樹上、竹竿上,或用石塊、坷垃壓在墳墓邊。宋莊季裕《雞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于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謂之掰錢。這樣,凡是祭掃過的墳墓就有紙幡飄飄,構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觀。沒有紙錢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墳了。后來,一般不再講究禁火,就把紙錢燒掉。舊時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燒包袱。所謂包袱,被祭祀者當作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的包袱皮,即用白紙糊的一個大口袋。

  這口袋有兩種樣式:一種是有圖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蓮座牌位,寫上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云山老大人字樣。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張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包袱里裝有各種冥錢。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種各地不同,都是當地人認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經濟能力能拿得出來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時令的特色食品。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7

  很久你已經不曾入我夢里了,昨夜,我又夢見了你,夢見我還在是個孩子,你歡天喜地地給我包包子吃,我吃完,轉身去尋你就再也尋不到了,猛然醒來,看見窗外點點的繁星,整個天空都像是你灼灼的目光在凝視我。

  轉眼你離開我們已經有五年了,五年中我對你的思念由濃到淡,由淡到慢慢忘卻。期間的辛苦只有我自己知曉。

  那年的正月初二我回去看你,你躺在床上,骨瘦如柴,猶如風中的油燈,隨時可能熄滅,我卻固執的喂你水餃吃,喂你牛奶喝,給你打點滴補充能量,并決絕的以為你還是很會像以往一樣慢慢就好起來了。正月初八我要上班了,到你的床頭和你道別,我無語,你卻安慰我說回去吧,我沒事,會好的,但說著說著就有淚滴落在你的被褥上,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多年后當我再次想起你的眼淚和臨別的不舍,禁不住潸然淚下。其實你心里很清楚自己撐不了多久了,只是你不想讓我帶著牽掛上路,所以你選擇了帶著遺憾離去。

  正月十八,早上起來心口沒有由來的痛,下午父親打來電話說你剛剛落氣了,突然我就明白心口痛是因為你的離去,急急的趕回家中,望著躺在大紅棺木中的你,慈祥、安寧,就像剛剛睡著,讓人不忍打擾,只是你再也不能起來叫著我的乳名,再也不會給我做我喜歡的臘肉燉粉條,再也不會在夕陽的余輝中等著我的歸去,再也不會為我的愛女烘干打濕的衣褲…輕撫著你冰冷的面頰,為你整理好凌亂的白發,一如每次回家我都會給你做的常規課,仿佛你不曾離去。

  之后是悲傷,守靈,是追悼,是送葬,你的葬禮龐大而又氣派,在方圓十里首屈一指,只是你靜靜的躺在

  棺木中,默默接受者每個前來吊唁的人的膜拜,再也感受不到那份熱烈與尊重,再也不會和我們親卻的打招呼,再也不會為兒孫們的相聚忙前忙后,當你的棺木重重合上,由專業的人閉棺,然后由八大金剛抬到事先選好的墓地,當你大紅的棺木緩緩落入大地,當你的棺木被厚厚的塵土覆蓋的哪一剎那,我才明白你是真的離我而去了,一去不回,背后再也沒有了你殷殷的目光,再也沒有了那個被我叫著奶奶的人。于是我遠離了熱鬧的送葬的隊伍,任憑淚水奪眶而出。

  參加完你的葬禮回到宜昌,獨自坐在電腦前,很想為你寫點什么,只是手指在鍵盤上起起落落,心中卻被淚水淹沒,寫不出半個文字,聽著一曲《離別》,歌曲如排山倒海將我掩埋,在隨后的無聲的夜里,我淚流滿面,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回想起和你相處的點點滴滴,回想起夏夜的星空下你的蒲扇為我送涼驅蚊,回想起你85歲到宜昌一口氣爬上8樓沒有絲毫的喘息,回想起你這一生,回想起自己一直為了所謂的理想泊在他鄉,為了所謂名利掙扎生存,卻不曾想過多在你健在時抽空回去多陪陪你。黑暗中我任憑淚水縱橫,卻不曾抬手一擷。

  因了曾祖父的開明,加之家道殷實,你有過一段頗為快樂的童年時光,你7歲被送去讀私塾,學堂里就你們姐妹三是女孩子,兒時在夏夜的星空下,你時常給我講述那段光輝歲月,你一襲旗袍,一匹白馬闖學堂,令很多紈绔子弟都刮目相看,曾祖父特別反對女孩裹腳,所以只要曾祖父一到家,就幫你把腳上纏著的里三層外三層的白布給謝了,當然背后傳來的是曾祖母的一片責罵聲,所以你雖是舊時女子,但有一雙不大不小的腳,就是這雙不大不小的腳領著一群孩子,在那個兵慌馬亂的年代東躲西藏,躲了日本鬼子又躲國民軍,就是這雙不大不小的腳忙了田間地頭又忙鍋碗瓢盆,硬是把一家老小的生活打理得豐衣足食,就是這雙不大不小的腳讓你邁過舊社會步入新社會。享受你們那代人不曾享受過的幸福時光。你像一個小女人一樣洗衣做飯、喂豬把狗,轉頭又像一個莊稼漢一樣插秧割谷、耕田犁地,你永不停歇,你永不疲倦,仿佛永遠有用不完的力,使不完的勁。

  16歲的你已經出落得娉娉婷婷,高挑的個子,白皙的皮膚,江南女子的典雅俊美在你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招了做裁縫的爺爺為上門女婿,爺爺個子矮小,家中兄弟眾多,但有著極好的心腸和一身好手藝,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爺爺用一雙巧手給東家縫給西家補,養活了7個兒女,沒讓你受一點委屈,如果單純從身高的角度你們是極不般配的一對,女人高大男人矮小,上大學時讀到一篇文章叫《高個子女人和她的矮個子丈夫》,我仿佛覺得那就是專門寫給你看的,我拿回家去給你看,那時爺爺已經離世多年了,你拿了老花鏡一字一句的讀著,讀后是長久的沉默,仿佛又回到了你和爺爺相濡以沫的那些年輕的歲月。

  你一生共生育了12個兒女,由于疾病和戰亂的原因,最后只有兩男5女養大成人,其他5個大多長到2、3歲便夭折了,很多次你獨自掩埋了兒女的尸骨,等著在外做工的爺爺回家告訴他孩子沒了,那份凄涼與無奈是生長在新時代的我們無法讀懂。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8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由于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后,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征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后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干后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于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背著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于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愿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后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鉆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鉆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可見當時是搖著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后,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系,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游、斗雞子、蕩秋千、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后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云:“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于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游。”

  《荊楚歲時記》:“(寒食)斗雞,鏤雞子(雞蛋),斗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斗雞與斗雞蛋之戲了。斗雞今多見,斗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游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斗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1ou,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寒食打秋干,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這恐怕只是傳說而已。劉向《別錄》記打秋千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鉤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于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蕩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并保存于清明節中。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9

  早晨起來,和平日一樣打開窗子,濃重的濕氣撲面而來。我趕忙關上窗戶,說真的寧可不透氣,我也不想讓干燥的屋子變得濕唧唧的。居住南方的那些日子,受夠了肆虐的潮濕,那種生活經驗,會使你感恩北方的疏朗和寒冷。南方的冬天是濕冷的,夏天是濕熱的。春和秋在你還沒回過神的時候就倏忽而逝。

  我知道自己是個頑固堅守的人。但是,橘生北方則為枳是誰都明白的道理。下樓走進細雨里,院子近處綠樹和紅的白的花,全都濕重在枝頭上,稍遠的地方竟是煙雨迷蒙,模糊一片。沒有鳥鳴,只有遠處不知道因為喜或悲燃放的爆竹在悶悶的響起。忽而想起還有兩天就是清明了。清明的雨不可能是從唐朝一直下到現在吧。

  關于清明,似乎也有上墳的記憶,但那應該不是清明節的掃墓,因為記得很清楚,那是要扯哭聲的。清明節只是灑掃,不要求扯哭聲的。

  那是與父親還有弟弟一起去的爺爺墳地。爺爺一直很孤單,活著的時候,一個人鉆在深溝里給隊上放羊,一放放了好些年。死了,也是一個人被按要求埋在了遠離村莊的地方。

  父親帶著我們跪在爺爺的墳前,紙點著了之后,父親就哭起來。在鄉下,哭亡者的時候,得一聲大或是一聲娘的叫著哭,女的還會絮叨點別的內容,比如:我可憐的大呀,我再也看不到你了,以后誰再管你的女呀什么的。男的一大半就只是干巴巴的喊大叫娘的,很少哭訴別的,標準句式是:大,我大,大喲大。也許是爺爺去世的時間已經足夠長,父親哭是哭著,眼里卻分明沒有眼淚。爺爺的墳墓在一個稍有點傾斜的坡地上,我們跪的地方地勢低,風一吹,那火苗就向我們燎過來,燃著了周圍的枯草,父親嘴里哭著,手撲打著,身體躲閃著,一時就聽見弟弟也跟著喊著大的哭起來。我抬起頭,父親也停止了撲打,我們看著弟弟像模像樣的大呀大呀的哭他的大。父親忍不住笑了,他對著弟弟說別嚎了,你老子我還沒有死。然后我們三個人都笑了,站起來,拍拍膝蓋上的土,墳也就上完了。弟弟告訴母親說他本來是叫著爺哭的,誰知父親的聲音太大,就把他給繞進去了。

  我也應該是叫著爺哭的,不哭是不像話的。但無緣無故,毫無端倪的忽然這么哭,似乎是哭不出來。就象父親去世之后,我的傷心是一定的,哭不哭都不怕旁人閑話。但我的公公去世之后,事情就有了變化。其實對于公公的離開,我的心里也是非常難受的,我一直覺得那老人活得不容易,活得可憐。想起來也動不動地落淚。但是要我按時按點的哭,我還是一直不適應。我很佩服那些親戚中的女眷,她們隨時隨地就可以哭將起來。而我的不適應就不能象對父親那樣,不被人閑話,因為我終究只是個兒媳婦,會有不孝的嫌疑。然而在我給公公熬排骨湯,端洗腳水,穿衣服,洗腳剪指甲的時候,那些親眷們她們在哪里?可我就是沒有辦法適應那種應儀式要求而進行的哭訴。在我看來,盡孝的喪事幾乎就成了一種悲傷的表演。

  現在想來,父親也應該是一樣的。父親不可能對爺爺沒有感情,只是那會哭不出來而已。或許當他疲憊的時候,當他端起碗來的時候,當他睡不著覺的時候,還應該有許許多多能勾起他對爺爺回憶的時候,他都會黯然傷神的。一個人,非要等到足夠年齡的時候,才可能去了解到別人。鑒于此,面對玩性正足說話不知輕重的兒子,我常常安慰自己,沒有必要去煩悶傷感,會有他了解我的那么一天的。那會不管我是活著還是已經死了,都不重要。

  父親離開我已經十多個清明了,可我一直還是沒有去給他掃過一次墓,不在家鄉只是個借口而已。骨子里是一直以來,老是覺著懷念并不需要如此表達。但今年,我卻非常的想回家去給他老人家掃墓,這個想法很是強烈,然而面對臨近高三的兒子,我遲疑了。清明節還有許多次,而兒子的高三生涯只有一次,我給自己找了一個非常有力的借口,實質是離開的人爭不過活著的人。這樣想過之后,我對別人說,等我兒子上了大學,我一定要在清明節回家給父親掃墓。說真的,我很清楚的知道這只是我現在的想法,不知道,兒子考完之后,我的想法會不會變,我沒有信心,因為心是最難把握的東西。可人這一輩子辜負了的,只有父母,這應該是世人累世的悲涼。

  清明將臨的此刻,當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只希望我的父親,那躺在故土上的老父親,陪著那曾經讓他耗完心血,已經將要荒蕪的家園,不要感到孤單和凄涼,你的女兒,她,不論走到海角天涯,她的心將永遠是你久居的家,這是我一定可以保證的。

清明節的作文1500字 篇10

  他和她都老了,很老很老。老到那只他娶她時送的銀鐲子,已經被磨損的看不清花紋;老到他為她戴上銀鐲的手,已經變得顫抖。清明時節雨紛紛,讓人想起那時的他和她。

  他年輕時,也是個皮相極好的小伙;她年輕時,也是隔壁村里愛漂亮又樸實的農家女。或許是一天,她背著背簍在清明的小雨中,偷采了爛在山中的白茶,在溫泉邊奢侈地用茶泡腳,遇見了他;或許是那年清明早起,本想拜隔壁的阿婆的墳,卻迷迷糊糊地拜成了他家的。總之,好像是緣,兩個人拉拉扯扯,走到了一起。

  菱葉縈波荷s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簪頭落水中。

  他替她戴上了銀鐲子,穩穩地。

  親戚鄰里們說,她嫁得好。她是農家女,卻真不會做菜做飯。每天早晨,他揉好面,真好饅頭,煮好豆漿,她便起來了。每年清明,她準會吃到她做的清明饃饃。聽她講晉文公,介什么推。他是文化人,也是愛讀書的農村人。他是說過怎樣做清明饃饃的,酒米,棉花草……她不在意的聽著,因為她知道,他會做給他吃。

  后來他們有了一雙孩子,他是嚴父,她是慈母。他做父親可做得真好,孩子們還未入學,他便把他們抱在腿上,講講氣壯山河的歷史人物,長長的中華歷史。那會兒農村,有哪家孩子受這般教育,他是前瞻遠見式人物。每每過節,他也會應時節講講玉兔嫦娥,年獸,晉文公,介什么推的。他講這些時一向嚴肅,板著臉,唔,他說敬畏文化和歷史。她在孩子面前,不怒自威。但對村里的其他鄉親,他卻熱心到不行。哪家有困難,他手一揮,便把他們的小半積蓄借了出去,再借,再借。可她很少制止他,因她深知他內心的善良、熱忱以及執著。她是慈母,也是良妻。在全家人都得緊肋褲腰帶時,他再借錢出去,她也只能一抿嘴里的苦澀。在他心里,四周的鄰里,均是骨肉至親,村子里的每個人,都與他有著同一個姓氏。慈母和良妻,她扮演得并不完美。那時無油無鹽的飯菜,她也會做,卻無法像他做的那般,美味可口。良妻只能在夜晚,坐在燈下,等她的丈夫從大隊下班回來。

  再后來他們的孩子長大了。

  他們給她買了電飯煲,她終于可以煮香白的米飯,雖然有時夾生。他們可以供養他們了,田里的農活在逐漸減少。她經常在午后,同他踱到后面的竹林打麻將,口中哼著老舊的歌。竹林里的鄰里都是和他們差不多年歲的。一群老人顛三倒四地打牌,稀里糊涂地開心,一元兩元的不謂輸贏。

  更后來他們有了孫子,他和她在慢慢變老,他的執拗勁更厲害了。他接孫子放學,孫子今天的拼音還沒掌握牢。那會兒教育開始現代化了,漢語拼音可重要了。他犯起了倔,把孫子往路中間一放,直到孫子把拼音念得滾瓜爛熟,他才用自行車把孫子載回家。她只是在聽到糟老頭的倔脾氣后,想起了當年那些借走的錢。轉眼間利息已經回來,黃二娘的雞蛋,王五的魚,張小子的桑葚……這次他所堅持的,說不定也是這因果的鏈吧,她笑了。再是清明,他又講起清明寒食的來源,是為紀念叫介子推的,介、子、推。她想起他給孩子孫兒們講的語句,年年都講,連她這個農村老婦都記得了。

  后來他們更老了。他開始經常傷風咳嗽,她倒還健康,時時照顧他。

  有一次他不知從哪里聽來醫生給他用的藥不對,犟脾氣一犯,竟然咳嗽了也不吃藥。于是她便偷偷跑去告訴醫生。醫生趕至,責怪他生病還那么武斷,居然不遵醫囑。他臉色鐵青,知道是有人告了密。她呢,就當他是一時犯倔脾氣了,管他呢。

  但她突然生了病。突然,忘記了怎樣喝水,怎樣咽飯,怎樣穿衣。好像一剎那,她把什么都忘了。她果真是老了,老得認不得經常玩的麻將,甚至,有時,連他們的孩子也不認得了。但她唯一記得的,依然是他,他的模樣、聲音,熟悉而清楚。自從生了病,她變得有些小孩子了。去城里最好的醫院住院,她定要他陪伴,子女守著是不行的。他也老了,在醫院守了幾天,竟傷了風,但仍不忍離去。

  冥冥之中,他們都感受到了什么。她在孩子的勸說下,縱心里不舍,也急急忙忙地遣他回家休息養病。他說,好,明天來看你。

  在醫院住了一段時間,她要回家了。他早早出發,站在村口最醒目的地方,等她。她慢慢下車,他慢慢走近。夕陽很暖,他牽著他的手,慢慢回家。

  她想起了介子推,在很久很久以前,寧愿被火燒死,也抱著樹不放,不離開母親,不下山的人。她不懂介子推的深意,只知道,她也想的,不離開他們,不離開安謐的村莊,他們的家。

  又是清明,門口開花的的玉蘭樹因小雨變得疏落。空氣里泥土開出芬芳的小花,一如那年清明雨中的茶香。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人,漸漸遠行。孫女要向他學做清明饃饃,她知道,或許明年,他就老到做不動了。酒米,棉花草……她依然沒學會呢。她,他和他們的子孫去給祖先上墳。雨一直不停,落在葉面,落在泥土上,匯成細流,和他們的光陰一同逝去。或許有一天,他們也要這么,長眠地下。她想,誰也免不了呢。

  那一天來臨之前,她想和他,慢慢共老:那一天來臨之后,他愿同她,靜靜靠在一起,躺在土堆一隅,看清明,煙雨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