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3篇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那時每到中秋,不管生活如何拮據,父親都會去集市買三五斤手工制作的月餅。青紅絲,五仁,棗泥,形狀各異,手工制作雖然粗糙,卻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童年時,我是喜歡吃月餅的,每次都是姐妹里分到最多的那個。每年的中秋,我都會依偎在二姐的懷里,揚起小小的頭,伸出瘦弱的小手指著天上的月亮,纏著二姐給我講中秋的故事。其實,二姐也是懵懂的,家中條件有限,讀書很少,她只告訴我,中秋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是久別的親人相聚的日子。每到十五的晚上,嫦娥都會出現在月亮里,細心地梳妝,眺望,期盼和心上人團圓。這個時候,我都會不停地追問二姐,既然是團圓的日子,那母親去了哪里?她今晚可以回家嗎?我也想和其他小伙伴一樣,躺在母親溫暖的懷抱里,吃著月餅,撒嬌,該有多幸福?每每提及,二姐總是神情晦暗,借口岔開我的話題,眼里卻閃爍著淚花。她還會帶著我躲在豆角架下,藏在草垛后面,或者坐在院子外的場院里,靜靜地望著夜空,輕輕地哼著歌,哄著讓我在月色下沉沉睡去。
還記得嫂子嫁過來的時候,那年我才八歲。和嫂子在一起過的第一個中秋,雖時隔多少個年頭,可記憶猶新。中秋的夜晚,嫂子會按照她們滿族的風俗,或者是她母親遺留的傳統,烙上一盤黃澄澄的油餅,小心翼翼地端上飯桌,她說那是預示了人間的團圓,讓嫦娥少了哀怨。
記得,父親去世后,姐姐們出嫁的出嫁,打工的遠走他鄉,還不會照顧自己的我,一直對嫂子心存感激。頭發亂了,嫂子幫我梳馬尾巴,編好看的麻花辮兒,給我洗衣服,對于姑嫂之間的情意,我就像她的孩子,她更像是我的又一個母親。
每到中秋,月亮圓的夜晚,喜歡看書的哥哥依靠在窗前,打開他的《三俠五義》看得津津有味。不識字的嫂子還會酸溜溜地嘲笑哥哥,裝老學究,窮書生,哥哥總會憨厚地笑笑,似乎很享受嫂子的諷刺。如今,當心智逐步沉淀,細細回想,緣份真的很奇妙,人與人之間的緣份真的是天注定,不然怎么會有嫦娥和后弈凄美的愛情故事,喜歡讀書的哥哥和目不識丁的嫂子這樣的姻緣呢?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故鄉的風景逐漸變化。出去打工的人多了,房子好了,生活富裕了,村口的水井,換成了自來水,孩子們搬進了新學校,可村子空了,人越來越少了,好多人走出去,不曾再回來,守在家里,等待團圓的只有老人和孩子,故鄉中秋少了歡聲笑語,更多的是守望和凄涼。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無數漂泊在外的游子共同的心聲。猶記得,十七歲的我,背起空空的行囊,踏上了漂泊之旅,早已和故鄉的中秋無緣,那些嘴里說著有空回家,聚會團圓的話語,早已在一次次失約的結局里成了空頭支票。我的鄉愁,注定是無法用語言來彌補,無法用眼淚來述說的。離別故園,四十載春秋寒暑,故鄉的一草一木,中秋明月的皎潔高懸,那個坐在草垛上手里拿著月餅數星星的孩子,跟月亮要母親的稚嫩的我,早已在時光的流逝中,滿面滄桑,客在異鄉。
其實,我能感覺到,每一個游子都有自己的鄉愁,都會用特有的方式懷念故鄉。那淳樸的鄉音,鄉情,還有故鄉的昔日和今朝,在心里悄無聲息地生根發芽,并深深懷念?途赢愢l的游子,不論漂泊多遠,走的再久都不會遺忘故園的模樣,而那種渴望團圓的念想總會在一個又一個流逝的日子里無限瘋漲……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靈魂的原鄉,都有數不盡的鄉愁吧。故土難離,漂泊在外的日子,每到佳節便會心生離愁,數不清的思念,遙寄明月捎去相思。就像今夜的南國中秋夜,月色清澈,一縷月光悄悄爬上了窗臺,小區里紅燈高高掛起,猶如跳動著思念的火焰,在夜里燃燒著我無盡的鄉愁。深深知曉,這個中秋團圓依舊是個完美的奢望,那些老去的日子里,回憶還在腦海里回放。月光下,對面的客家人早已擺好了桌子,各式的供品,一家人團團圍坐,賞月,不時傳來一陣陣笑聲,在高高的樓宇間回蕩。
獨自站在陽臺,透過這薄涼的夜色,遙望深邃的夜空,仿佛看到故鄉的田埂上,父親汗水浸透了衣服,揮舞的鐮刀收獲著希望;二姐的懷抱依舊溫暖如昨,卻遙不可及;嫂子的額頭多了皺紋,手里拿著梳子面帶笑容;窗臺邊,手捧書本的哥哥鬢角早已添了斑駁的白發,老了的光陰里,我卻被隔在了天涯,眼里閃動著亮晶晶的淚花。
中秋來了,物是人非,我已經老去,那故園的秋天里,銀色的月光下,明月一定圓了又缺,闕了又圓,而相聚的日子還有多遠,卻只能交給時間……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圓極是中秋!边@詩句中說的“中秋”,指的就是婦孺皆知的中秋節。
在我國,一年之中與歲時有關的節日非常多,而中秋節是人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也是最富有詩意的節日。中秋節還有八月半、團圓節、月夕待一些別名。因為中秋節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稱“八月半”。因為中秋節人們有邀請親朋好友夜飲玩月的習俗,又有媳婦歸省至此日必還家的俗規,且以圓月為象征,稱中秋為團圓節。又因為傳說唐明皇在這一天夜游月宮,便稱中秋為月夕。至于什么時候才開始有中秋節,文獻上找不出答案。古時專門記述歲時節令的專著《荊楚歲時記》中唯獨沒有關于中秋的記事。就連唐代成書的《初學記》中也不見關于“中秋節”的文字。
關于中秋節的來由,前人大致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中秋與秋社有關。周云錦、何湘妃合撰的《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中說:“或許是因為我國是個農業國家,家事和季節有很大的關系,古人在播種的時候,就祀土地神祈求豐收,而在收成時也祀土地神報告豐收,答謝神祗的護佑。前者叫做'春祈',后者叫做'秋報'。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節,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節,就是'秋報'的遺俗,經過后人踵事增華而漸漸盛大起來。”另一種說法認為中秋與古代的.祭月風俗有關。今人徐杰舜、陳順宣合著的《中國的風俗》一書中說:“中秋節的起源可能與古代對月的原始信仰有聯系。我國古代神話中有女媧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禮記·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記述。秦漢之前的禮儀中,就已經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國都西郊月壇祭月的規定,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場所。從唐詩寫中秋的詩中,已看到當時已經把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與中秋賞月聯系在一起了。到宋朝,節日活動已很盛大,南宋時杭州因為中秋賞月,'此夜天街買賣,直到五鼓,玩月游人, 婆娑于市,至曉不絕。'”
吃月餅
閑秦再思《洛中記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他聽到新科進士的曲江設開喜宴,便命御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于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贊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后粘貼在餅面上,后業干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這無疑是漢民族的一種民族心理的反映。傳說,元朝初年,元蒙統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里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浙江溫州一帶稱這種月餅為"三錦",按當地方言的諧音就是"殺緊"。這大概就是今天月餅外常貼上一張紙的由來。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說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后的巔峰。
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并未滿足,于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樹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盡管離中秋節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廣州的月餅大戰早已硝煙彌漫。廣州酒家、蓮香樓、陶陶居等紛紛舉辦了月餅訂貨會,各自亮出了最新鮮、最亮麗的牌張。
縱觀今年月餅市場,除了花式品種更多樣化、包裝更精美外,最令人矚目的莫過于打“文化牌”了。月餅,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特色食品,具有很濃的中國文化特點,如何體現月餅這一中國色彩呢?商家可謂想盡辦法:首先是廣州酒家的“西關第月餅”將廣州西關最傳統的民居風情“趟籠門”運用到包裝上,讓消費者在品嘗月餅的同時了解西關文化,提升了月餅的品位;再就是蓮香樓115周年個性化紀念郵票的發行,體現了其悠久歷史和文化特色,增加了月餅的附加值;還有陶陶居則在傳統月餅品種寶庫中挖掘文化內涵加以發展……無不體現了今年月餅最突出的共同點———“文化”。
讓月餅留下文化的烙印
作為廣州西關飲食文化縮影之一的蓮香樓在開鋪115周年來臨之際,國家郵政局特批準發行了蓮香樓115周年個性化紀念郵票。據了解,這是全國第一家飲食行業百年老字號發行的郵票。
日前,蓮香樓舉行了郵票首發式,本次發行的個性化郵票設計精美,一套共有4枚。郵票的主票以“同心結”為主圖,附票的設計和構思則以蓮香樓115年的悠久歷史和特色文化為主題。
據了解,此次個性化郵票發行1500版,每版4套,共6000套。郵票不單獨公開發售,只會裝入周年紀念的月餅禮盒,日前首發儀式另外加送一枚貼有郵票并蓋上郵戳的首日封,共1150個。
據廣州市郵政局市場部,推出蓮香樓的個性化郵票,主要是因為蓮香樓有悠久的歷史,其在國內甚至海外華僑中都有一定的知名度。“經歷了115年風雨,蓮香樓依舊飄香,這十分難得。”廣州的百年老店現在已所剩無幾,市郵政局正是因為蓮香樓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底蘊,才聯合推出個性化郵票。
據蓮香樓的張雪清書記介紹,郵票與月餅搭配并不多見,中秋是親人朋友團聚的節日,但許多家庭可能沒能團聚,朋友難以見面。月餅蘊涵著親情友情,而郵票包含著將這份親情友情郵遞到遠方的意義;另外,月餅是中華民族的特色食品,具有很濃的中國文化特色。此次用主票為“同心結”,附票為百年蓮香樓文化的特色郵票搭配月餅,體現月餅的文化品位和中國色彩。張書記表示,今年蓮香樓月餅的所有組合都會與“文化”兩字分不開。中國烘焙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秘書長周廣軍也說,蓮香樓以這種郵票與月餅相結合的方式推出其產品,不僅在廣東是首次,據知,在全國也是第一次。
此次蓮香樓將個性化郵票放入月餅禮盒受到月餅客商的歡迎,月餅禮盒還未推出時已經有各地客戶大量訂購,其中不乏來自西藏與新疆的客戶。而新疆的客戶因為宗教信仰需要,還特別要求蓮香樓制作了清真月餅來與這次的個性化郵票搭配。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
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制作也日趨精致,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后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為熱鬧。
老師點評:不會描寫,詳略不當
昨天是中秋節。中午,三姑奶奶和楊森叔叔來我們家了,他們還帶了禮物呢,有葡萄、梨子、獼猴桃和石榴。奶奶做了許多好菜待客,有大蝦呀、紅燒魚呀、雞翅呀……姑父買回了燒雞和幾樣涼菜。奶奶又做了農家樂:南瓜、紅苕、嫩玉米棒。吃的東西擺了滿滿一桌子。吃飯的時候,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哥哥還在玩電腦游戲“植物大戰僵尸”,哥哥玩游戲不肯吃飯,他肯定有點給迷住了,大人叫了好幾遍才把他叫到飯桌跟前。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相關文章:
中秋節的作文_中秋節作文03-05
關于中秋節的作文:中秋節有感_中秋節作文04-02
中秋節記事作文_中秋節作文03-05
快樂中秋節作文_中秋節作文03-05
中秋節作文《溫馨的中秋節》11-15
中秋節的作文:中秋節的夜晚11-01
中秋節作文精選:中秋節的記憶08-03
中秋節的生活中秋節作文07-05
中秋節作文:中秋節詩詞精選10-24
中秋節的作文:快樂的中秋節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