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經典)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并改正,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那么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1
一、研究進度:
針對課題研究,在完成了開題報告后,我們就展開了第一階段的研究。現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已經完成。第三階段關于學生英語閱讀興趣的培養以及英語閱讀的有效教學正在展開。
二、主要研究內容:
第一階段的研究內容是探討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深入課堂觀察、走訪教師和學生,了解學生閱讀學習的現狀。然后對調查情況進行分析,對影響閱讀速度及閱讀效果的原因加以總結。
三、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1、首先我對七、八年級的部分學生做了一項學情調查。同時,針對這一學情調查,進行總結分析。此次調查主題:影響初中生閱讀速度及閱讀效果的原因調查。對象:七年級、八年級的部分學生。調查內容:圍繞英語學習興趣、英語閱讀學習能力進行分析,進而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這次調查采用問卷的形式,圍繞問卷調查設計如下:
1.你喜歡英語學科嗎?
1)喜歡
2)一般
3)不喜歡
2.你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嗎?
1)經常感受到
2)偶爾感受到
3)從未感受到
3.你喜歡閱讀英語文章嗎?
1)喜歡
2)一般
3)不喜歡
4.在考試中,閱讀理解題丟分多嗎?
1)很多
2)較多
3)一般
5.你了解一些閱讀技巧嗎?
1)了解一些
2)了解很少
3)不了解
結果統計:選擇
1)選項的人數占23%,為A類。選擇
2)選項的人數占53%,為B類。選擇
3)選項的人數占24%,為C類。從直觀數字上看,B類學生的存在之多,說明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還是一般,越往高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越低。
分析:學生學習英語缺乏學習興趣,認為費時、費力,成績不能很快有大的提高。在學習中缺乏高效率,需要改善有效學習途徑,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這一分析為此次課題研究找到好的切入點。
2.課題展開研究:結合課堂英語教學實際,充分研討英語閱讀教學的規律,提出并實施“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及閱讀效率”的具體策略,并有效指導于學生。我首先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找出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中的困惑或不足,然后利用英語閱讀課逐步指導學生,有效地改善學生英語閱讀的學習效果。
3.在本課題研究期間,為了更好充實課題研究的內容,我利用資料室、網絡信息以及閱讀理論書籍等方式加強了理論學習。
四、研究結果概述:
本階段研究意在結合課堂教學,對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加以指導。為此經過本階段的研究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我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應對策略。即擴大詞匯量,訓練閱讀速度,克服不良閱讀習慣,教給學生
一些閱讀技巧,如略讀、跳讀。
鼓勵學生多做一些閱讀練習。課堂教學與課外練習相結合。
五、主要收獲及階段性成果:
指導學生學會利用一些閱讀技巧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及閱讀速度。本階段形成研究成果論文2篇,名稱《初中生英語閱讀現狀及成因》《有關初中生英語閱讀的學習與策略》,讀書筆記幾篇。
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理論研究上升不到新的高度,在研究中新教學理念與課題的結合體現落實不夠。
七、下階段研究的設想與建議
1、加強理論學習,了解有關課題研究方面的新動態、新成果,結合本課題實際多做借鑒,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學生對閱讀學習的的興趣。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2、結合研究內容,指導課堂實踐,有效改變英語閱讀教學。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2
一、課題提出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學過程中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以此為指導,我校歷史科組于20xx年3月開始進行網絡環境下歷史課堂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的有機整合課題研究。
二、課題解讀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習整合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學習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與學方式。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我國面向未來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著密切聯系和繼承性,又具有相對獨立性特點,對它的研究與實施將對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國外將這種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方式稱為數字化學習。
信息技術作為工具手段,它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發展方向。未來的課堂教學方式發展趨勢將由目前的“以教為主”變為“以教為輔”,以學生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獲取知識和能力為主的“人本主義”教學方式。陳至立部長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的報告中提出:“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它學科的學習中,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每一間教室。”
三、課題心得
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科研是學校騰飛的兩翼。我們要把握時機,認準方向,確立了教育科研和現代教育技術振興教育的思想認識,走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科研相結合之路。我們的行動綱領是:站在現代教育理論的制高點,以研究帶動應用,在應用中促進新教與學模式的構建、促進教育信息化環境的建設,形成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科研相結合的.特色,實現學校教育跨越式發展。
1、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有利于學生認知結構形成
由于多媒體計算機能夠提供友好界面、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能提供圖、文、聲并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還能按超文本組織與管理各種教學信息和學科知識,這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都非常有利。我們在實驗研究中充分注意這些優勢,制作成CAI課件來上歷史課,教學中可以顯示全屏幕的錄像,感情激越,音樂優美動聽,畫面精美絕倫,給人身臨其境的感受。課件充分運用各種信息傳媒通道的作用,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充分受到刺激,調動了各種非智力因素,強化了各種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對學生發展的整體性帶來良好的影響。
2、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和模式的建構
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是知識意義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信息技術為學習教學理論提供了有力的物質支柱,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和參與熱情。
3、建立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網絡平臺,促進校園網的應用
在網上建立研究性學習的平臺,是我們提高校園網應用的措施之一。研究性學習是學習的革命,是與傳統方式完全不同的學習。它以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為目標,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關鍵是提高學生對信息的獲取能力、處理能力。而信息技術是信息處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信息的獲取、傳輸、存儲和處理等方面有著無可取代的優勢,網絡技術與研究性學習課程整合,將是珠聯璧合,大大提高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質量。
四、課題研究成效
1、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的改變。通過學科教學整合試驗研究,教師的教學觀發生重大變化,傳統的把學習者看作是對外部刺激出被動反應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逐漸被強調認知主體的內部心理過程,把學習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體的認知學習理論所代替。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整合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重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深受師生歡迎。很多教師在教學上已離不開計算機與網絡環境。
2、形成濃厚的教育科研氣氛。通過學科教學整合試驗研究,在學校內營造了一種人人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上課,人人參與課題研究的氛圍,教師隊伍中個體綜合素質顯著提高。
3、培養教育科研骨干。通過學科教學整合試驗研究,實驗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精心設計試驗課,精心制作CAI課件,積累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經驗的寶貴信息資料。科研人員、教學人員、計算機制作人員相互融為一體,形成一支能指導、能制作、能帶動全市教師開展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整合的骨干隊伍。
五、課題研究反思
1、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教學整合是個系統工程,不僅要求教師掌握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會用教學軟件,還要求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思想、現代教育理論和方法,同時要求學生也要掌握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以及會應用相應的計算機輔助學習軟件。除此,還要有一個專門管理的機構,機構中的人員組成,應是教育的行家,科研的帶頭人,信息技術的專家。
2、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整合的新教學模式,各校都在探索研究中。一般有三種方式:以知識講授式為中心的整合;以信息資源提供為中心的整合;以研究性學習為中心的整合。第一種方式在多媒體教室中進行,極易產生“人灌加機灌”的模式;第二種方式在計算機網絡教室中進行,易出現網絡堵塞,打亂教學計劃;第三種方式是學生自由利用網絡學習,易造成失控,學生網上聊天,荒廢學業。
總之,信息技術在與學科教學整合時,是一把“雙刃劍”,使用得當會給你帶來許多驚喜,反之將給你帶來無比煩惱。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一個漫長的、艱辛的過程,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懈追求。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3
一、課題進展情況
本課題自進入實施階段以來,我們全組教師按計劃全面開展研究工作,通過課堂教學實踐,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在學科教學模式中,已初具規模。各位教師能結合學科模式,自身教學風格,開展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取得較好效果。課題組教師堅持每學期每人講一節研討課,一節示范課。組內教師隨時推門聽課,及時交流、共同研究。通過廣泛的聽評課,吸取他人之長,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我們認真準備,積極參加校本培訓活動,例如每學期的教師論壇,大家把自己工作中的心得體會進行交流,取長補短、受益匪淺。通過學校業務理論培訓,自學新課改理論知識,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使我們課堂教學即生動又有實效,較好地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面,我們制定了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評價方案,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極大調動學生積極向上學習精神,使學生能以此為動力,嚴格要求自己,不斷進步,并且在實施中,我們能不斷修改其中不完善的評價細則,并制成冊。
二、本階段研究的目標、具體內容。
在前期研究準備的基礎上,在本階段我們重點做好以下研究工作。
1、培養學生自主預習、自主質疑的習慣。
2、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3、完善自主閱讀學習課堂教學模式。
4、繼續研究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把他與課堂教學改革目標統一起來。
三、本階段實驗做法、解決的問題、取得的成果。
在本階段研究過程中,我們根據本階段研究工作的任務,通過相關的理論學習、培訓,課堂教學實踐研究,教學研討活動,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經驗交流等,及時地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個別調整了實驗計劃,提高了課題研究工作的實效。
1、組織參與實驗的教師進行相關教科研理論的學習、培訓。
為使參與研究的老師明確實驗的目標和任務,對教師相關的教科研理論的學習、課題研究方法等進行了培訓。由課題組負責人為參與課題的老師舉辦了專題講座。明確了本階段研究的方向和主要內容。課題組成員在課題實驗研究以來這段時間內撰寫了多篇教學設計、教學論文,發表在地市兩級刊物上。
2、召開課題組研討會,及時交流課題的研究進展情況。
在實驗中我們采用點面結合的形式,先后舉行了6場研討活動。還組織了常規性的研討課近20多節,進行多次的.不定期的研討交流活動。在研討會上,上課的老師說構思與感想,聽課的老師談看法與建議,總結成功之點,找出不足之處。有時,一堂課試上幾次,反復修改,反復推敲,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上傾全力。值得可喜的是,非課題組的教師,也紛紛要求參加本課題的研究,全校掀起了一股積極投身教科研的熱潮。
本階段我們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課題組成員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以"校本教研"為主要形式和基本途徑,吸收有關的教學人員參與研究實驗工作。在行動研究中,除采用傳統的"調查研究"、"實驗研究"外,還大力提倡進行"敘事研究",加強研究者的課題意識,以提高實驗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例如在閱讀課堂中,我們常常會感嘆我們的學生只會讀書,不會思考。課堂上常常是沉悶無比,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那是因為在很大程度上學生沒有具備必須的閱讀能力。在借鑒了有關專家的理論基礎之上,我們的嘗試的合作教學課堂活動操作的主要環節是:引、讀、議。
(1)引:教師圍繞教學內容,認真研究每節課的引入,創設情境。采用問題提出、設問引思、復舊引新等手法,為新課的導入鋪路搭橋。“引”的目的是使學生明確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2)讀:教師給出閱讀提綱,為學生自學定標定向,讓學生根據提綱閱讀教材或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閱讀教材的重點、難點,或者由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新知識后,再由學生閱讀教材,從而使學生對本節課的新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對自學中碰到的疑難問題,小組同學可以小聲議論,互相啟發,取長補短。教師必須來回巡視,指導學生閱讀,了解閱讀效果,掌握學生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和不足之處。
(3)議:對各小組自學存在困惑不解的問題以及新知識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教師不要急于作講解、回答,要針對疑惑的實質給以必要的“點撥”,讓學生調整自己的認識思路,讓全班學生合作議論,各抒己見,集思廣益,互相探究,取長補短,通過再思、再議達到“通”的境地,解惑釋疑。對積極發言的學生予以表揚,對有獨到見解的給予肯定、鼓勵。這樣,即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又培養了學生表達問題、展開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在課題進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在課題進展中遇到的問題:
1、時間調控難度較大,有時可能會影響到教學進度。
2、在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時,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教學實施者。如何將二者結合起來有效進行閱讀指導,還有待提高。
3、怎樣把握學生個體的差異與參與小組合作的方式之間的聯系點。
針對以上問題在今后的研究我們力求做到:
1、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一些需要合作解決的問題,其問題既能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又能充分發揮小組功能。問題設計太簡單了,沒有合作的必要,太難了學生解決不了。
2、注重培養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主動查找資料的習慣、主動質疑的習慣、主動質疑解惑的習慣等等一系列好習慣。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維進入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3、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時,教育學生學會尊重別人,認真聆聽別人的發言;每個學生都要談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育學生成功的合作學習既要有統一的學習目標,又要心中有他人,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多為他人著想;教育學生要對自己的表現有信心,不自卑,要主動參與學習。
4、自主探究學習的教學要做到“三個結合”。教師的精講與學生的讀書、操作等實踐活動相結合,對學生在活動中得出的答案,教師要進行概括和升華;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自學相結合,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教師要善于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收集信息,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并重視信息反饋;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質疑相結合,改變傳統的問答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來發現問題。只有這樣,學生的知識才能得到發展,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本階段課題組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不少的問題。我們一定會堅定信心、團結協作,使今后的課題研究更加規范化,合理化,更加充分地調動參與課題研究教師的積極性,推動教研課題研究逐步深化。我們也誠懇地希望得到各級領導、專家的大力支持,爭取能夠取得較大的成果,順利完成這項研究工作。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4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課題在我班開展研究一年多來,我以課堂教學改革為載體,嚴格按照制定的課題研究階段性計劃開展各項工作,立足課堂,深入學習,統一思想,大膽探索,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為了讓研究工作更加有效地開展、實施,現對前期工作做如下小結:
一、開展調查研究,明確課題研究方向
從課題立項起,我就著手對我班的閱讀教學狀況展開調查。首先,我對0607學年度期末考試我班的語文卷的閱讀題進行了分析,目的是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情感、態度方面,39%的學生書寫馬虎潦草,審題能力差,不能正確理解題意或沒看清題目就隨便做,閱讀不能進入狀態,對閱讀題懷有恐懼感,許多學生認為遇到閱讀題不知道從何做起。在技能技巧方面,41%的學生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不理想。在和學生座談中了解到:喜歡讀書的學生較少,許多學生家有書卻不讀,不喜歡積累和背誦,許多學生不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感受課文人物、事件、美好的環境和優美的語言并樂于與人交流。
為了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量和課外閱讀時間,我們設計了調查問卷。(問卷如下)
你喜歡看課外書嗎?
很喜歡一般不喜歡25%50%25%
你每天看電視花多少時間?
超過1小時超過半小時41%28%
你看課外書時會做些什么?摘抄圈點
看看而以31%26%43%
以上數據表明,更多的學生對課外閱讀興趣不濃,閱讀量少,在電視與課外書之間更喜歡前者。
通過分析研究,我決定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擴大課外閱讀量,培養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科研素質
課題研究需要科學的教育理論支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收集了許多有關個性化閱讀的文章資料定期學習,并做好專題記錄收集存檔。此外,在內容上看,我還學習了有關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章,對《語文課程標準》進行解讀的指導性文章和切合課題研究的專題性理論。通過學習,為全面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
三、勇于實踐探索,尋求教學途徑規律。
根據調查得到的材料和收集的資料,我制定了《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實施方案,并在全校范圍內進行了初步的有效的探索和實驗。我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1、立足課堂,探索研究策略
課堂是課題研究的主陣地,離開教學實踐,課題研究就會失去生命力。因此,我始終把課題研究工作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課題研究牢牢扎根在課堂這塊肥沃的土壤之中。一方面,我在日常的教學中自覺地、有意識地圍繞研究目標和研究重點進行實踐探索,研究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行之有效的`途徑、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每學期,堅持圍繞該課題開展1-2次課題研究開放日活動,并做好以備課、聽課、評課為中心的過程管理,請教研組成員人人參與備課、聽課、評課的研究全過程。使自己在研究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反思、提高。
2、反思小結,提升研究成果
現代教育不僅要求教師勇于實踐,還要求教師成為善于思考、善于總結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課題階段性小結》這篇教育教學文章來自[淘教案網]收集與整理,感謝原作者。的研究型教師。在課題研究中,能否自覺積極地進行反思總結,其重要性更是不可低估的。一年多的研究試驗中,我把自己的教育教學中的點滴感觸,通過案例、反思、論文等方式記錄下來,在反思中進步,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3、注重實踐,張揚學生個性
一個多學期來,圍繞我的研究重點,就如何有效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我作了初步探索和思考,也提高了我的認識。
(1)、要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興趣。尤其第一學段,表現更為突出。教學過程中應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期待,通過課始的啟發談話、生動的情景創設等引起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激發其閱讀動機。通過畫一畫、說一說、議一議、做一做、演一演、寫一寫等形式促使學生保持對文本的閱讀興趣,調動其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不斷積累,不斷創新,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在積累中運用、創新、提高;
(2)、要加強學生自主感悟、樂于交流能力的培養。“閱讀是一個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建構意義的動態過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學生是閱讀過程的主體,是對話的中心。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建構起來的。因此,首先必須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主動權,還給學生讀書感悟的時間,讓學生走進文本,潛心會文,涵泳體味,獲得帶有個性化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其次要組織好關于對文本感悟的交流,通過師與生、生與生關于文本的對話,完善對文本的解讀,達成閱讀主體對文本意義的自我建構。
(3)、要充分發揮教師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富有個性的閱讀教學呼喚創新型的教師。一方面,教師在課前研讀文本時,既要“居高臨下”,又要“蹲下身來”。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以新理念為指導,能創造性的處理材料、設計教法和學法,實際必須要有一定的彈性;另一方面,在指導學生對文本的閱讀中,要正確把握自我角色,在尊重學生個體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基礎上,應該發揮好教師組織、鼓勵、指導、引領的作用。
(4)、要在學科活動中發展學生能力,拓展學習空間。
生動的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無限的創作熱情和表演欲望,因此,我將這一活動向課外延伸,與校園活動這一大課堂有機結合。我們針對學生知識水平和年齡特點,開展了“朗誦比賽”、“日記大賽”“課文續寫”比賽等活動。同時,我們盡可能的為學生開辟更廣闊的展示空間,學生可以自薦自己作品,學校利用廣播站,對優秀作品進行展播,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表演能力及學習興趣都大大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穩步上升。
(5)、要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氣氛。教師要嘗試改變以往教學中冷淡的師生教和學的關系,要加強師生雙方感情與信息的交流與溝通,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敢于發言,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教師要放下架子,融自己與于學生當中;教師就必須仔細鉆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可操控內容,創設激勵學生的情境。另外,從課型上也做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改革,如表演型,競賽型,實踐活動型。這樣的課型,給學生創設了上進的,富有挑戰性,激勵性的氛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能夠,也可以自覺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現階段課題研究成果的呈現
通過實踐,我們發現學生在語文個性化閱讀中,學習內容、方式、策略等方面都得到整體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也得到提高,學生學習不再僅僅局限于書本的知識,而是將語文學習滲透到了生活的每個角落,學生的創造性得到發展和提高;在實驗中鼓勵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學習,通過小組學習,促使學生在與他人共同學習、分享經驗的過程中形成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如:學生在學習中展開討論、辯論、表演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之間有競爭也有合作,他們除了分享別人的成果外,也為別人提供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在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學習空間更加開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高。在實驗中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都得到提高,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見解,并且闡述原因,保護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同時通過大量課外知識的積累,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開拓了眼界,能夠發現問題并且通過自己的實踐解決問題,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和實踐,充分開發學習潛力,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生的多篇富有個性化的作文、日記均獲不同獎次。我的聯系課題上的公開匯報課《小露珠》、《金子》都受到聽課專家及領導的好評。撰寫的論文《試論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獲市三等獎。
五、存在的二點不足:
1、對于優等和有潛力的學生,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仍舊有待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要再進一步挖掘培養,整體的語文成績還需再上臺階。
2、《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的模式與學生個體個性的差異的矛盾無法平衡。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里讓學生個性充分發展,還末能突破。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5
有效教學研究開展以來,我們全體課題小組成員同心協力,克服各種困難,在摸索中前進,在借鑒中提高,在不斷的修正中逐步完善。雖然失敗在所難免,但我們堅信成功就在前方。經過前一階段的艱苦探索,我們取得的成績令人歡欣鼓舞。現在我將前一階段的研究情況簡單匯總如下:
一、課題進展
根據課題計劃,我們采取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文獻資料法、個案分析法。進行研究,目前已經進行了前兩個階段的工作。
(一)準備階段:在此階段我們完成了課題方案的設計,并請專家論證可行性;制定了課題研究計劃,申報、確定了課題;利用網絡、非網絡收集了各種實驗資料,為課題研究做好前期工作。
(二)實施階段:在此階段我們進一步學習理論,開展各項課題培訓工作;調查探索階段:開題、啟動課題實驗,設定試驗班或實驗個體,操作變量、跟蹤觀察、調查、收集階段實驗報告,撰寫相關論文。做好個案分析,進行階段論證,撰寫階段實驗報告,形成化學有效性課堂教學的雛形。通過活動,我們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獲獎的論文:毛紅衛、宋偉強《化學教學中如何創設情景》省三等獎
獲獎的案例:毛紅衛、宋偉強《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市一等獎正在評審的論文:宋偉強毛紅衛的《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評價》、《如何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如何有效的利用網絡資源》,駱訓闊、陳名漢的《如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如何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
二、課題研究遇到的問題和困惑
有效教學雖然是一個老話題,但真正走進高中課堂卻是在新課改、特別是省素質教育會議勝利召開以后。鑒于此,我們對“有效”充滿著一種陌生,對如何做到“有效教學”的實踐知之甚少。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問題和困惑。
1、應試教育的陰影始終籠罩課堂,使得“理想”如海市蜃樓。由于高考還是依照分數來錄取,以分數為衡量標準,所以家長、學生都分數的看重程度不得不讓教師在有效教學的嘗試上充滿顧慮。因為因循守舊難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與素質教育格格不入,但是它的“實用性”,對很多教師依然有著巨大的誘惑力。
2、被“灌”出來的學生自主性差,給“高效”帶來阻撓。經過小學、初中近十年的教條式、馴化式教育,學生滋生了很強的依賴心理,沒有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強制措施,他們往往無所適從。自主探究變味成自由渙散,合作探究歪曲成烏合嬉鬧。監督與懲罰往往成為對某些學生必須時時采取的措施。
3、眉毛胡子一把抓,研究內容雜亂無章。有效教學看似簡單,但它是一個系統的、龐雜的工程,需要有有效導學、有效學案、有效教學方法、有效教學評價等方面組成。因此在研究之初,課題小組成員如蛤蟆啃天般,問題太多,導致無處下手,主次不明、重難點不清。
4、標新立異,追求新穎化、前衛化傾向脫離學生實際。我校是一所農村普通高中,教學設施、生源質量等與重點中學難以企及。而教學是一個雙向活動,是教與學的有效統一,脫離了學生這個主體、脫離了學校教育實際,有效教學注定是鏡中花、水中月,空得繡花枕頭的虛名。
三、采取的措施
1、克服畏難心理,樹立科研信心
思想通則百事通。課題研究工作能否順利實施,首先要看課題研究人員的思想認識,使他們能夠從心里贊成課題研究,愿意課題研究,這是做好課改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做好這項工作的最為關鍵的一環。為此,學校組織教師集中進行了理論學習和座談,通過學習和座談,使教師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課改的深遠意義以及課改的緊迫性,同時也明確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從內心接受了課題研究,認同了課題研究。這樣,就為我校能夠順利地實施課題研究打下了比較堅實的思想基礎。
2、加強“學案導學”模式探索
學案是教學的重要手段,在提高有效課堂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充分發揮學案導學、促學、領學的作用,我們課題組精心編制學案,反復嘗試各種“有效學案”編寫模式,最終達到促進課堂高效的目的。
課題組利用每周集體備課時間,共同研究上個模塊所編寫的學案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再根據教學需要提出改進建議。在安排下一模塊的編寫時,教師就要注意相關問題,并將自己的設想供組員討論決定,以此編寫新的學案。學案導學離不開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的指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合力。
專題訓練部分的學案,由課代表公布答案,統計并填寫“問題反饋卡”顯示重難點問題,然后交給任課教師備課,準備下節課或自習時間講評,必要時加一節課完成。這樣做可以使教學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法指導”部分的學案,由教師講述清楚,再由學生根據學案,自行理解,必要時教師點撥。習題訓練部分的學案,我們按照限時限量的原則進行有效設計,學案上的習題均當堂訓練,學生自我批改,教師當堂講評。
3、定期開展講評課活動。
按照課題組的安排,我們要求每位課題組成員每周至少聽兩節相關學科的課,對每一位參加公開課、展示課、觀摩課的教師所講的課都要進行反思、總結,然后共同研究和策劃,就授課教師教材處理策略、教學方法選用、相應的學案及教案設計等提出改進性意見。在評課過程中,課題組成員人人發言,做從現象到本質的深度評價,以此來加強教師們的課堂教學藝術。本學期我們先后舉行了三次大規模的集中聽課活動,一方面督促授課教師、備課組精心研究“高效課堂”的有益做法,另一方面激勵聽課教師學習有效教學的.成功做法并為我所用。
4、進行理論學習與論文交流
根據安排,課題小組成員每人都要在一個學期內要發表一篇論文或一個案例。在寫作的過程我們可以群策群力,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取長補短,讓這些論文或案例成為課題延伸的足跡,并供大家共同學習和交流。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沒有先進理論為指導,我們的課題研究會誤入歧途。因此我們鼓勵小組成員必須利用課余、閑暇時間認真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搜集有效教學的信息,并將之融會貫通,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以此提高我們的執教水平和科研能力。
教研活動時,要求每一位教師必須認真聽講,全身心投入教研過程,做好教研記錄和理論學習筆記。在每次教研活動后,我們都要求課題小組成員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中找差距、在反思中找問題、在反思中找出路,教師的靈感往往存在于反思的過程當中。一個個好的做法在教師的反思中涌現并成功進入操作層面。
5、問卷調查,及時改進并完善有效教學措施。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有效教學的效果如何學生最有發言權和感受最深,為掌握有效教學的進展情況,我們精心設計問卷調查表,讓學生談問題、進建議。同時學校將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及時反饋給課題小組,敦促小組成員對有效教學的研究情況進行關注,激發做好本課題的信心和決心。課題小組成員可以對學生反映的問題進行認真反思,對學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議進行梳理整合,使教學效果優質化、高效化
四、下一步研究計劃
通過上一階段的事實,我們在理論上有了豐富,實踐經驗上有了積累,對探究性學習的情景和分寸有了把握,對今后深入進行研究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下一步我們主要是對預期目標進行評估,做好課題總結;整理深化結果;撰寫研究報告等。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6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件小事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和洗腳,鞋帶松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傘,平時自己背書包上學,自己整理書包,會保管自己的學習用品,天氣熱了知道脫衣服,天氣冷了知道自己加衣服,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等等。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而我接手的一年級學生他們的年齡比較小,只不過是一群6或7歲的娃娃,他們有的不會系鞋帶兒,有的不會整理書包,有的不會幫媽媽做家務,甚至有的同學連大衣的拉鏈都不會拉因此,我在這學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確定了《小學低年級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這一課題進行研究。
二、課題理論依據: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高速發展,這就需要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它要求人的獨立性。但如今我們的下一代生活自理能力極度缺乏,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爸爸媽媽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智力教育,望子成龍心切,卻往往忽視了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的培養。我國目前獨生子女較多,對孩子溺愛的家庭又占大多數,因而使得小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有的低年級的小學生不會自己穿衣服,鞋帶松了也不會自己系。由于孩子缺乏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阻礙了孩子學習和行為習慣的`形成,也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長此以往,這些孩子長大以后連自己照顧自己都將成為問題,又怎能指望他們去照顧別人,更談不上為祖國、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如此現狀,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確實是迫在眉睫。然而小學低年級是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加強低年級學生生活自理教育,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以正確的心態去認識和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是任重道遠的。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研究目標:
1、我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出一條新課程背景下,適合培養低年級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徑和策略,最終讓低年級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會做的事情經常做,培養低年級段學生的自我規范和生活自理能力,使他們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全面地發展。
2、讓教師在實驗研究過程中,體現素質教育,推進新課程改革,在對學生的關注中提高自身教學素質,適應新課程改革。
研究內容:
1、當前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狀況的調查研究。
2、兒童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目標的研究。
3、培養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四、具體的做法:
在這學期的實踐與研究中,有收獲也有困惑,現在談一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一)言傳身教,讓師范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
學生受教育不光在課堂之中,其實,老師的言行也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學校統一的大掃除和日常的值日時,我都以身作則做好表率,臟活累活搶著干,因為班內孩子小,整個教室的玻璃從來沒讓孩子擦,我自己利用課余時間把玻璃擦干凈。其它活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指導學生去做,交給學生方法,如:撿廢紙、掃地、擦桌子等等。老師帶著干這樣能讓學生覺得勞動并不可恥,勞動是光榮的;能讓學生覺得勞動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飯、睡覺一樣的自然和必要。讓學生覺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使學生逐漸養成生活自理能力。
(二)創設環境,讓興趣去激發學生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
興趣在每個人的學習過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需要培養學生的興趣。許多家長曾說,孩子剛會走路,就想拿著掃把掃地,就要洗菜,就要幫奶奶洗衣服。這說明孩子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應正確引導,培養他們的興趣。如在操場拔草時我帶著孩子排成一行,齊頭并進,一起往前拔,這樣拔得既快又干凈。在這個實踐性活動中,我讓每位學生參與活動,他們的興趣油然而生。又如,我利用學生學過的平面圖形來拼圖,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帶領學生一起制作,發現學生的想象力都很豐富,他們拼出了各式各樣的圖案,可漂亮了。學生感受到圖形的奇妙。學生看著自己親手制作圖案被老師選種并展出,他們甭提有多高興呀!老師給學生搭建了這樣的平臺,不僅讓他們嘗到了自己親自動手勞動的成功和喜悅,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三)及時鼓勵,讓表揚來鞏固學生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
對學生每天做的值日和全校性的大掃除,我及時給予肯定和指導,對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表揚,尤其是每次大掃除結束,當我們全體師生頂著一身灰塵和汗水,欣賞著潔凈的班級,每個人心里都有一種成就感,都能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在每次的大掃除中,我在組內都評選出表現最好的作為本周的“生活自理小明星”,并設計精美的圖案讓學生寫上自己的名字貼在評比欄中。這樣,被評為“生活自理小明星”的學生在下次活動中會更積極認真,沒被評到的學生也有了學習的榜樣、比拼的目標。人都有一種要獲得別人肯定和贊許的心理,及時鼓勵學生,并對他們的能力進行肯定,這對他們的成長有一定的好處。
(四)家校配合,讓家庭成為學生良好生活自理習慣的培養基地
家務勞動是從小培養孩子良好勞動習慣的基礎,此事不容忽視。據我們了解現在的小學生每日家務勞動時間非常少,這與家長們的心態大有關系,他們認為“現在孩子小,等他們長大了自己就會做了”等等。今年,我教一年級,剛開學發現班里很多非常機靈的孩子不會系鞋帶、不會整理書包、值日時不會拿掃帚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為教師,要教給孩子學會自己穿脫衣服,穿鞋系帶,自己鋪床疊被,自己吃飯,自己洗臉洗手,自己收拾整理書包學具每教一樣技能,教師都要與家長聯系,然后讓孩子在家長指導下練習,直到孩子學會自己做,逐步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觀念和生活自理能力。
(五)搭建展現平臺,讓活動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
為了讓學生堅持做下去,我就開展各種競賽活動,進行操作表演,讓他們來顯示一下自己的本領,激發愛勞動的熱情,一次一次的活動,掀起一次一次的高潮,一步一步地提高學生的勞動積極性,從而增強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在前幾天我班開展了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題班隊會,在這次班隊會中我們進行了四次比賽,分別是:第一項:系紅領巾比賽;第二項:系鞋帶比賽;第三項:整理書包;第四項:摘菜比賽。在這次比賽中,學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學生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集體的事情搶著做。從小養成自強、自立的好品質,為將來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總之讓孩子多參加些力所能及的輕微勞動,給學生創建展示的平臺,久而久之能使孩子懂得勞動對人生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的艱辛,得到意志的磨煉,使他們從小萌發靠自己的勞動自立的思想,并逐步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時孩子們對家長的依賴少了,他們的獨立意識變強了,自理能力提高了。學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時,懂得了尊敬長輩,關愛父母,同時也體會到了父母的辛苦,促進了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學生自理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還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煉的機會,只有
這樣,小學生自理能力才能提高。
五、今后的設想:
我班的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剛入校時,吃飯、系鞋帶、整理書包等樣樣都要家長老師幫忙。可現在他們都能夠很快地自己吃早餐、洗碗,還會自己整理學習用品,自理能力明顯的提高了,但學生缺乏耐性,不能堅持長久。今后在班級工作中還要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學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臺。同時教師還要捕捉學生隨機做的事情,隨機搜集資料,多留一些影象資料等。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7
轉眼間,一學期以經過去了。在小課題研究中我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收獲,現總結如下:
一.樹立信心,彈好“前奏”。
學困生往往自我評價較低,自卑感嚴重,總以為自己低人一等,他們常常遭受到好學生的歧視、家長的打罵,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加上知識比較抽象、枯燥,從而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致越學越差。要想轉化學困生,首先要樹立他們自強的信心。作為教師,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對學困生用心要精、要細,不可打擊、挫傷,要像慈母一樣,把全身心用在他們身上,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從而間接喜歡你任教的學科,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在學習上,教師要耐心幫助他們,要善于抓住他們身上一個個小小的閃光點進行鼓勵、表揚,切忌訓斥、恐嚇、體罰。還可安排他們做教師的小助手,幫助教師收、發作業本,也可安排他們跟優秀學生交朋友,使他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生活上,教師要關心、體貼他們,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
二.激趣、指導,彈好“主題”。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模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特別是學困生,對學知識毫無興趣,有一種消極情態,低觸、厭倦,這種消極情態阻礙了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因此,要想轉化學困生,培養其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我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找準聯系,以舊引新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調動起“學困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改變他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提高聽課效率,教師應善于結合課堂教學,講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或他們比較感興趣的事情,讓他們感到知識在生活中很有用處,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由原來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學習對他們來說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快的體驗,他們越學越想學,越愛學。因此,教師在鉆研教材時,要善于找準知識間的銜接點,運用遷移規律,以舊知引出新知,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求知的興趣。
2.明確責任,督促學生生趣。并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能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間接興趣,培養他們學習的責任感。即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知道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從而產生興趣。如:統計圖表的知識就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通過這一知識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學好了數學,生活的本領也就增強了。這樣,也會對這些數學知識產生興趣。
3.體驗成功,引發興趣。
學習成功帶來的愉快感,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使他們產生新的需要和更濃的學習興趣。教師對那些學困生要低目標、小起點,讓他們也能體會到成功的歡樂。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用目標來激勵他們的學習,在實現這些學習目標時,讓他們自己去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教師與他們一起共同制訂一些切實可行的小目標,用這些目標來激勵他們的學習,在實現這些學習目標時,讓他們自己去體驗成功的喜悅。例如,簡單的問題讓學困生回答,答對了,老師向他表示祝賀;對學困生的作業,老師先讓他們只做一題,做對了再獎勵做第二題這樣,就會使學困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感,就會逐漸對學習產生興趣。
4.開展活動,鞏固興趣。
學生受其年齡特征的影響,對知識產生的興趣往往不穩定,因此,教師要組織開展各項活動來鞏固興趣,特別注意為學困生設計特長比賽,分成小組,根據他們本身的能力特點開展活動,發揮他們的優勢,促使興趣的鞏固。
三.持之以恒,彈好“尾聲”。
造成“學困生”學困的原因有多種,如家庭環境的影響、社會環境的影響、教學方法不妥等,加上受年齡、知識、性格的影響,他們的思想與行動往往具有很大的反復性。今天認識的東西,明天又會忘記,剛剛得到表揚,轉身又做錯事,教師必須正視這一點,不怕麻煩地耐心疏導,要允許學生多次反復,事情的發展往往會有曲折,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也一樣,我們在做學困生轉化工作時,不能企圖通過幾次談話、補課、家訪就立竿見影,對他們轉化過程中出現的反復,應客觀地加以分析,明確“反復”是學困生轉化過程中的一個特點,作為教師,應一而再,再而三、持之以恒地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彈出意猶未盡的“尾聲”。
總之,轉化“學困生”,使他們由厭學變為樂學,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時刻面臨的艱巨任務,真正做到這一點,要求我們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下,具有淵博的知識、無私的愛心、奉獻的精神,更要求我們掌握精湛的教學藝術,三者完美地結合起來,才能不辱沒我們教師的神圣使命。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8
觀摩語文特級教師唐江澎老師的《白發的期盼學會傾聽》教學錄像二、暢談“新型語文課堂”
(一)馮培印老師
我發現錄像中學生并沒有自覺記筆記的習慣,對背景音樂的作曲者也惘然不知,窺一斑而見全豹,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語文素養的提高才是語文日常教學的恒智慧。
(二)馬立劍老師
我認為新型語文課堂可通過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實現:
1、獲得知識和技能。一節課最基本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和技能,學生能夠完成唐老師出的題,得到一個準確的答案就證明了這一點。
2、體驗過程與方法。學生不僅獲得知識,而且通過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途徑和方法,形成經驗,在以后的學習中加以運用,這里包括楊飛老師所說的學習習慣的培養。3、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情感的體驗,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也就是教育的最大價值所在。
(三)王老師
我想課堂的新穎主要表現在問題的設計和解決上。思維發展是通過對問題的探討與解決來實現的,問題設計的質量決定了學生思維發展的水平、課堂參與的程度和文本體驗的效果。問題設計包括教師預設的部分和課堂生成的部分。預設的問題要引起學生的興趣,具有一定的難度、層次性、延展性。
(四)徐風偉老師
我也以為智慧地設問是新型課堂的前提。知識的傳授、師生的對話、學生的體驗和感悟,都從問題開始。設問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思維程度的深淺與智慧碰撞的強弱,決定著教學過程的流暢與教學的生動與否,也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與教學成功與否。語文學科的設問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語言入手
抓住語言進行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根本。正因為如此,語文學科的設問,只有從語言入手,透過文本語言,去穿透文本內容,從而進行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才能充分體現語文教學的智慧。2、與具體的課型緊密相聯
語文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可設計成不同課型,如:朗讀型、鑒賞型、評點型、聽說性、練習型、分析講解型等。問題的設計,應與具體的課型緊密結合。如情文并茂的詩文,可采用朗讀型課。教師可從音的強弱、長短、緩急以及感情的把握等方面設計問題,在指導朗讀中,進行內容分析與思想教育。
3、找準切入口
好的“切入口”是智慧的閃現,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激活劑”,是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苦苦追求的。例如,王劍鋒老師在上《可以預約的雪》時,從文題切入設問,陳青老師在上歐亨利的小說《最后的常春藤葉》時,從小說的結尾切入設問。選擇“切入口”,除文題與結尾之外,還可從詩眼、文眼切入,從重點詞句切入,從過渡段切入等等,教師應運用足夠的功力自行把握。
4、注意層次性
設問的層次性,包含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問題的連貫性,它是授課流暢性的保證;
二是問題的遞進性,它能較好地將授課內容不斷引向深入。
(五)侯海靜老師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一個個富有生命活力而又與眾不同的“人”,具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生成的特點,每一堂課都應是不可重復的師生情感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如何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智慧?要有:
1、知識
新型課堂的第一步是老師能靜下心來多讀一些書,多一些積淀,多一些底蘊。教師智慧了,才可能讓課堂充滿智慧。老師要多讀書,還要鼓勵學生多讀書。一個知識貧乏的課堂,又怎么能閃現智慧的光芒?
2、寬容
寬容的課堂才能點燃智慧的火花。教師要具有人文情懷,關注孩子的關注,驚奇孩子的驚奇,思考孩子的思考,營造民主融洽的教育情境和自由活潑的精神氛圍,促進學生情感的積極參與,從而投入到充滿靈性的心靈感悟、溝通與對話等極具人文性的創造學習之中,才能啟迪智慧,點化生命。
3、對話
語文活動是人的生命運動,語文學習是一種生命與生命的精神對話。言語只有真正融化在個性生命之中,才具有生命力和表現力,才會適時迸發出來,成為智慧的言語。課堂如果沒有對話,就不會有碰撞,就不會有交流,更不可能迸發智慧。如何對話?
(1)平等
進行對話的師生,應是彎下腰來的老師和站直身子的學生。
教師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從講臺前走到學生中間去,充分地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并尊重學生的意見,耐心地真誠地聽取學生的意見,哪怕它是錯誤的。
站直了的學生應當是生機蓬勃的,應當是敢于提出疑問的.人,應當是有獨立人格的,應當是有自尊、有自愛的人。
(2)從容
學生的思維活躍了,什么樣的情況都會出現,什么樣的問題都會產生,教師上課固然要精心備課,但開放的課堂常有一些意外,教師要能從容的應對,而不是打壓和否定。一個充滿智慧的老師,能夠從尷尬中捕捉契機,化平庸為精彩,化腐朽為神奇,奏出和諧的育人旋律。
(3)質疑
“磨刀不誤砍柴工”,質疑使語文課堂迸發智慧火花,教師的教學智慧與學生的學習智慧得到了和諧的統一。
(4)碰撞
語文的魅力在于其內涵的豐富多彩,我們要尊重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否則,語文教學只能培養出“只有知識,沒有思想的學生。”很多的課堂智慧是在各抒已見中的撞擊中產生的。
(六)姬長倉老師
我以為,學校提出的“智慧課堂”三個緯度里,“問題”是前提,“體驗”是目的,“參與”則是關鍵。離開學生課堂的主動參與,問題的意義和價值將大打折扣,體驗的目的也無從談起。怎樣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問題和學習呢?
1、教師的積極引導和激勵。
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學生都有一定的語文學習的底子和認知能力,而語文學習的范圍廣、內容多、重積累、見效慢等特點使得不少學生語文課上關注度、興奮度不高,這就更需要語文教師擅引導、多激勵。
2、對學生的回答科學、藝術地進行隨機評價。
隨機評價要適時、適當,要中肯、有分寸,以表揚、鼓勵等肯定性評價為主,即使學生反饋了錯誤的不完整的信息,教師也應先“藝術”地予以某種肯定,再婉轉地指出問題,使學生樂意接受有關他失誤的信息,幫助他和別的學生減輕迷亂。
隨機評價還要盡可能體現教學民主。教師不是真理的化身,學生卻是求知的主人,隨機評價作為教學過程中師生信息交換的通訊活動,往往帶有同時性和雙向性。
(七)孫書甫老師
我對智慧課堂的課堂教學有三點粗淺的認識:
1、目標
老師認真備課,計劃每節課,才能有效每節課,精彩每節課。備課組認真加強集體備課,認真研討交流,集思廣益,也能產生出“智慧”。學生同步進行預習,與教師的思維撞出智慧的火花,
2、對話
滿堂灌產生不了“智慧”,對話才行。民主、平等,只有落實到實處,學生才會有興趣,才會積極參與,才會有智慧課堂。
3、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養成習慣。熊老師說,“智”,就是每天要積累一點知識。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比什么都重要。
(八)張同國老師
如何消除學生對語文文本潛在的抵觸情緒,讓學生輕松自在、滿心期待地走進語文課堂,這是我想提醒在座的每位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九)張志峰老師
我認為“智慧課堂”有幾大需要:
1、深入鉆研文本。智慧在于真實。唐老師讓生活之水流進課堂,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生命化與真實化。
2、精心設計教案。教案需要廣度和深度。教師要讀書學習,有“一桶水”,靠教參設計教案(或別人的基礎教案)是產生不了教學智慧的。
3、目標意識。教師要明確教什么?怎么教?學生怎樣學?這樣的課堂價值在于通過師生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努力讓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化。
4、導之有方。我以為教師越是導之有方,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越能充分發揮。此致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9
本學期我們數學教研組把“計算教學中算理和算法的體驗”來作為這一學期教研課題研究的重點,經過一段時間的集體研究和個人分散研究,我在這一課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獲,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自己從思想上開始重視計算課的教學。
以前,在我總認為計算對于學生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而對于計算課的教學沒有足夠的重視,對于學生作業中存在的計算問題也沒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對于計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么就簡簡單單歸結為馬虎,要么就是老師反復對學生說:“做題一定要仔細,做完認真檢查”這樣的話語,其結果是收效甚微。自從我們把“計算教學中算理和算法的體驗”來作為這一學期教研課題研究之后,我對于計算課的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從思想上有了足夠的重視,計算課的教學有了新的起色。
二、把研討工作落實到平時的教學工作中。
這個學期我們教研組教師集體研修共組織的兩大活動,首先是全組教師的聽評課活動,在10月份完成了,此次活動展示了每位教師計算課的教學情況;其次是集體備課活動,在11月份中旬開始,12月初結束,通過這一輪的集體備課,既優化了每位教師的教學,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研討能力。
在為期將近三個多月的分散研修過程中,我通過讀書,認真做好學習筆記,提升了自己的理論水平;自己也不斷探尋提高計算能力的方法,現在我平時計算教學形成了這樣的模式:上好計算課反思調整日常口算練習計算練習綜合課階段性總結改進再調整
三、教研效果
通過一段時間的研討和個人研修,自己的計算課教學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學生的計算問題有了明顯的好轉,數學成績有了一定提高。
總之,對于這一課題的研究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會不斷認真研究,爭取有更多新的突破。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10
1、加強教師相關理論培訓,促教師理論水平提升。
首先,對教師進行師德培訓,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其次,組織教師進行相關理論的學習,了解幼兒德育教育的相關知識,明確我園開展德育課題的背景及目的,提升我園教師的理論水平。
2、確定子課題進行下一階段的行動研究
召開課題研討會,針對課題研究內容進行討論,最后確定了小中大班研究的內容:
小班:《幼兒社會行為規范的研究》
主要內容有:熱愛祖國,尊敬國旗,升國旗時立正行注目禮;尊敬長輩,愛父母,愛老師,關心他人;禮貌待人,能使用禮貌用語,傾聽別人講話,公共場所不大聲喊叫;愛集體,愛同伴,遵守集體規則,和同伴友好相處,樂意幫助有困難的同伴,為集體做好事;愛護公物,不攀摘花草書木,不涂畫墻壁,不損壞公共設施。
中班:《幼兒人際交往技能和能力的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是讓中班幼兒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逐漸熟悉、認識周圍的。人與事,了解別人,學會處理與小朋友、教師、父母和其他人的關系等。
大班:《幼兒個性品質的研究》
主要內容有:主動性、自信心、獨立性,誠實、勇敢、堅強意志的培養等。另外,還要適當增添和補充一些適合21世紀人才要求的德育內容:如:培養幼兒的科學精神、環境意識、人道主義、全球意識、和平與發展的.意識、法律和道德、合作意識等。同時,開放意識、競爭意識、主體意識以及無私奉獻精神和艱苦奮斗的教育乃至社會責任感、受挫折能力教育、心理承受能力教育,也應成為本次課題研究不可或缺的內容。
3、向幼兒園家長發放問卷調查并進行分析
20xx年3月我園課題負責人王娟設計了家長問卷調查表,并于本月向全園家長發放了問卷調查表,4月,有何淑霞老師通過收集整理完成了一份家長問卷調查分析報告,為下一步課題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利依據。
4、召開課題論證會,明確課題組成員職責,開展工作。
在課題開題前期,課題負責人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課題開題報告,按照開題報告中的安排,明確了分工,責任到人。4月23日,我園舉行了課題開題論證會,保證了課題順利實施。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11
1、樹立“一日活動皆德育”的思想
將德育教育滲透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要求教師要樹立“一日活動皆德育”的思想,抓住幼兒一日活動的每一環節,及時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如幼兒盥洗時要提醒排隊等候、幼兒和別人掙強玩具時要教育他懂得與別人分享、看到同伴摔倒要提醒幼兒主動幫助等等這些隨機的教育非常重要。同時結合學科滲透教學,幫助幼兒強化、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
2、強化師德,以德育人
為了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9月我園在教師中開展了“以德育人,凝聚師魂”演講比賽。演講活動中教職工們精神飽滿,語言流暢,有些教師能結合自身的教育故事,真實反映我們教師在師德方面的高尚情操,具有感染力和號召力,通過這次的活動強化了教師師德,實現以德育人。
3、開展德育主題系列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五月是“孝敬父母”月,本園結合課題,在各年齡班開展了“感恩父母,快樂親情”的主題教育活動,各班級針對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被家人寵愛,只知受人之愛,而不知感恩這一普遍現象,結合本班的年齡特點,開展了“我愛爸爸媽媽”、“我是爸媽的小幫手”、“小烏鴉愛媽媽”等教育活動。通過這次活動使孩子們了解父母養育自己很辛苦,從中體會父母的`愛心,從而激發了她們對父母的愛,教育他們從小學會感恩,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珍惜親情。在國慶節前夕,z區幼兒園結合德育課題開展“我愛祖國媽媽”的主題系列活動,通過主題墻、歌詠活動等形式讓幼兒知道五星紅旗是中國的國旗,天安門是中國首都的象征,知道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要以我們是中國人而自豪、驕傲,從而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從小培養幼兒愛祖國的良好品質
4、通過環境創設影響幼兒,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德育品質。
在課題實施過程中,我們非常注重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教育,在課題實施期間,各班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創設了德育角,并通過主題墻的布置體現各班德育課題教育目標。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12
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指導,學校領導的重視下,我校積極地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在各學科中的應用教學改革實驗,師生充分發揮計算機操作技術熟練的優勢,側重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工作進行了實踐探索。工作進程中,我們體會到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改變師生間教與學的關系,而且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都有十分顯著作用。多媒體網絡教學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科學結合的一種新的教學形態,不僅從手段和形式上改變了傳統教學,更從觀念、過程、方法以及師生角色諸多深層面都有著不同層度的改進。
一立題背景
今天,信息技術已經滲透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各方面。計算機網絡提供的信息和傳播技術,極大地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人們以極大的速度跨入信息時代。在教育領域里,人們借助于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孩子們成長在21世紀這個人類的信息時代,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應初步認識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學習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對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學各學科教學中的運用的研究,是時代的需要,關系到祖國的前途和命運。
1.《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各地要逐步實施“校校通”工程,實現學校與互聯網的連接,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與中學其他課程相比較,具有較強的整合性。整合性的根本在于它的學科交叉性和它支持知識聯系的整合性。
2.我國現代遠程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實現了衛星電視系統、因特網系統和通訊系統的合一。現代遠程教育的實施為擴大教育規模,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構建終身教育與學習體系奠定了基礎。西部大開發的實施,為邊遠地區帶來契機,將對西部地區的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
3.傳統的教學手段、方式效率低,嚴重阻礙教育的發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日益被人們所接受,優化課程結構,調整課程門類,更新課程內容,加強小學綜合課程,注重各學科之間的整合,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趨勢。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強調要加強現代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探究新形勢下的教學模式和策略成為迫切需要。
4.現代教育技術具有豐富的表現能力,可以沖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對象,再現各種事物的細節和變化,有效地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提高教學效果。
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在教學中進行時空變換、大小變換、速度變換、虛實變換,把許多宏觀和微觀的、瞬間的和漫長的、簡單和復雜的事物展現在學生面前,揭示事物現象的本質和發展變化的規律,促進學生的認知活動從感性向理性飛躍。
6.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習興趣。由于現代教育技術能將文字、畫面、聲音有效地融為一體,將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直接轉化為學習動機,成為激勵學生的動力。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僅需要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還需要教學手段激發興趣。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陷,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從上個世紀以來,教育界對網絡在教育發展中的應用給了更大的關注。面對信息社會帶來的沖擊,我校領導提出了“建網就是建學校,誰領先了一步就是領先了一個時代,也就搶占了教育發展的至高點”等觀念,為此,全校形成共識。要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以網上培訓為載體,以提高教師素質和辦學能力為目標,以新的課程標準為中心,探索出一條課堂教學新途徑。近年,我校在教學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學校重視現代教育技術,大力投入資金,加快硬件、軟件建設。現代教育技術初具規模,因此將“現代教育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作為我校實驗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及主要內容在現代教育思想理論指導下:
現代教育技術(電化教育)實驗,就是在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用三種技術做兩件事情,實現一個目標。即是(1)現代媒體技術,即教育教學中應用的現代技術手段,也就是現代教育媒體,是一種物化形態的技術;(2)現代媒傳技術,即運用現代教育媒體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工作方法,也就是媒傳教學法,是一種智能形態的技術;(3)教學系統設計技術,即優化教學過程的系統方法,也就是教學設計,是一種應用廣泛的智能形態的技術。三種技術合起來,就是現代教育技術。現代教育媒體、媒傳教學法、教學設計是組成現代教育技術的三個基本要素。所以用三種技術,也就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兩件事情:1.開發、利用教學資源。教學資源包括教學信息、教學媒體、教學人員、教學環境等等。我們的實驗中、需要積極開發、充分利用的教學資源,最主要的是現代教材資源和現代教學技術環境資源,也就是現代教材體系和電化教育系統工程的建設和利用。就是使教學過程各組成要素(教學任務、內容、手段、方法、效果等)及其相互關系,都處于良好的狀態,做到整體優化。
實現一個目標:就是建立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以教學模式為核心的現代教學體系。
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重點和難點
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1、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論;2、網絡環境下的教育設計的理論與實踐;3、現代教育技術對普通學校各學科教育教學的影響;4、應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5、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學與教過程的評價。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1、在新的教學環境(技術支持的環境)下,教育技術在中學各學科教學的應用中,需要采用何種新的教學模式和策略;2、學校如何發揮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本課題研究的難點:1、通過研究、總結教育技術在中學各學科教學的應用中,所采用何種新的教學模式和策略;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并總結在信息時代如何改革傳統教育思
三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方法以實驗法為主,以文獻法、調研法為輔。四本階段實施過程中心工作
1.軟、硬件建設,師生信息技術培訓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基礎與關鍵(1)硬件建設是基礎,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條件,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我們自20xx年建校開始重視現代教育設施的投入,五年來,有計劃的對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軟、硬件建設方面設立專項資投入金,至今已經投入一百多萬元。建設了一個以主控室為控制中心的綜合應用型校園網。到目前為止,學校有兩個教學微機室、一個教師電子備課室即網絡中心、一個多媒體教室和20個辦公室都配備微機,所有微機全部連入校園局域網。利用交互式多媒體電視教學系統和校園局域網建立了一個通暢、高速、性能強,能同時傳輸資料、音頻、視頻等多媒體信號的傳輸系統。校園網將全校21個信息點的100余臺的物質基礎微機聯結起來。這個校園寬帶網絡環境為我校的個性化教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師生的信息素養建設是關鍵
在師資隊伍信息技術培訓過程中,我們把握的原則是觀念先行,硬件建設和師資隊伍信息技術培訓同步開展,隊伍建設適當超前,促進硬件投入進度,加大軟件的開發。
通過學習、研討,教師們認識到,現代化教育要求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和能力,要有現代的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并能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全面能力。在教師計算機技術水平普遍有所提高的基礎上,我們通過樹典型,抓示范、在校內開展了多媒體教學研究課、網絡教學示范課、兩項全能基本功競賽、優秀CAI能手等活動,將原以為很高深的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活動,進一步增強了每位教師學習信息技術的緊迫感,使教師們深刻認識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認識到學校現有條件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完全可行的。
在技術培訓過程中,我們向教師提出了"自我加壓、潛心研究、廣泛交流、注重應用"的學習與實踐要求,自20xx年以來先后開設了windows入門、課件制作、網絡基礎、網頁制作等培訓班,設立了校本培訓班和校外培訓班,共開設了5期培訓班約20課時的技術培訓。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模式的整合
網絡信息以其豐富的知識量,快捷的傳輸為多個學習者提供了同一問題的多樣化的、不同的觀點,提供了進行觀察、分析、比較和綜合判斷的機會,我們在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時,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發現問題、主動探求、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極積性。強調以教學內容的問題化、教學過程的探究化、教學活動的網絡化的教學模式開展研究性學習,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五明確實施目的、制定實施方案。
依據課題總體要求,以教研組為核心,召開參加課題人員會議,明確本階段實驗目標,統一思想、明確認識,在總結上一段實驗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本階段的實施方案,在高一、二、三年段全面探索現代教育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問題的一般教學模式。任務落實到每位實驗教師,明確分工,每月進行一次課題調研課,課后組織教師認真討論,總結經驗,找出不足。每學期寫出與課題相聯系的結段性總結,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模式構建的實際情況,結合現代教育技術學習的要求,在不斷總結、完善的基礎上,確定出與學生實際相符合的教學模式。確保把教研活動落到期實處。
四實施的階段性效果和存在
問題1效果:(1)提高了教師的素質和專業知識能力。通過實驗使課題組教師進一步明確了改革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加強了自身能力的提高,使我校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力迅速提高,明江、閆春哲在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匯報課中均獲一等獎,受到學校領導的認可和好評。(2)全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經過本階段的實驗,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通過對多媒體圖片、動畫分析、比較、概括、歸納使方面能力有顯著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習的主動意識得到了加強。其解讀、運用各種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整理資料的能力、學習成績獲得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2存在問題:(1)在教學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平時教學與課題構建脫節的現象,沒有真正做到課題構建實施中的連續操作。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缺乏持久性。(2)實驗教師對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理解不夠,在實施中多數情況下憑經驗進行,使實踐缺乏強有力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支持,實際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五本模式下一階段實施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必須符合學生的現有認識實際,把握住兩考考綱。
2.優化教學過程,創建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激活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熱情和積極性。實現師生教學活動的雙向交流,并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地位。
3.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積極討論、闡述觀點和回答問題,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點,幫助學生形成相互交流學習成果的良好習慣。
4.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課教學中時要有針對性、層次性和梯度性,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六今后的設想
1.在實踐中不斷加深對現代教學理論的理解,從理念上更新提高認識,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2.增加相互間學習,不斷苦練內功,提高三種技術的應用能力,做到得心應手。
農墾北安分局第二高中課題組
20xx年12月21日
現代教育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階段性實驗報告
農墾北安分局第二高中課題組
20xx年12月21日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13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理化生組在實施“三環式”課堂教學模式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本階段中注重全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主動探究的能力。通過半學期的時間活動。我們理化生組已經初有成效,現在就本學期得到的新的總結如下:
一、學生主動探究教材
發現新知學生在根據自學提綱的要求下,能主動的認真閱讀教材內容,對一些簡單的定義公式單位原理等能夠從教科書中查找出來應企鵝及時做好筆記。在學習課本中的新知識的同時發現很多新的問題。如:物理課,根據生活用電一節,學生知道在家庭電路中火線帶電,零線不帶電,可是小鳥落在上邊為什么安然無恙?這是教材中沒有的。但是很多學生提出了這個問題。這說明學生在閱讀教材的時候,并不是一味的朗讀,而是真正參與到新知識的拓展中,并嘗試去獨立解決這些問題,體會了成功的感覺。
二、讓學生參與課堂提問、討論
合作探究最關鍵的是學生的合作過程,我們理化生組的各位老師,在時間過程中采用一種國通的方法,就是學生完成自學提綱的`問題后并不是學生提問,而是讓學生提問,并且在提問時可以吧問題展開。如在化學課上學習電解水知識時,有雪同學就問道為什么是在電極的正極是氧氣,負極是氫氣?這個問題學生都沒有解答出來,學生也沒有急著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進行探究討論,在這期間老師只做了一點點撥讓學生考慮試著結合物理知識解決,這樣一來,學生在很短時間用最簡單語言得到了正確答案。這樣一來不僅能讓學生動腦提出問題,小徐討論解決問題,而且能把理化生知識有機結合,綜合應用。
三、充分發揮實驗功能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實驗是學好理化生的基礎,只依靠老師憑空講解及空洞又沒有說服力,也不便于學生的理解。所以我們理化生組的老師充分發展我校一起裝備齊全的優勢,大量使用實驗教學。教學中,簡單安全的演示實驗盡量讓學生到講臺上講解。分組實驗中全部安排學生進入實驗室,在教師講解指導下自由實驗,進行一些探究實驗。通過實驗解決了很多在做題時難于理解的問題。如物理習題中有這樣一樣,在測量小燈泡電阻的實驗中發現電壓表有示數并且很大,燈泡不亮,電壓表有示數,并且比較大,電流表無實數。故障在哪里呢?這道題過去都是靠老師分析講解,學生理解不好。可是在學生通過進入實驗室親手操作后非常輕松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實驗的合作探究還提高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實驗能力。如在一次測量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學生們都在認真的做著實驗,突然有個學生發現電壓表小量程損壞,不能使用。組長要求更換新的電壓表,我沒有同意,并要求學生動腦設法解決這個問題,并且告訴他我們前面學習的知識能夠解決,我相信你們能夠解決。這樣在小組內部討論交流后順利解決了這個難題,這樣每個同學都露出了笑顏。體驗了合作探究成功的感覺。
總之,在教學中的合作探究我們取得了一些經驗,但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有的老師還不太敢大膽放手,怕學生不會學習,把我不住重點的知識,耽誤時間,這些都是我們下一個階段有待解決的問題。我們理化生組有能力找到合適的方案和對策,使“三環式”教學有效的應用在每一節課上,使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個飛躍。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14
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教育中的難題,長期以來困擾著小學語文教師,并制約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學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假話連篇,缺乏個性化體驗,沒有了自己的思想,寫出的東西毫無童真、童趣。從20xx年課題立項后,我校師生積極實踐,努力提高實驗效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加強理論學習:
課題組成員都是有一定教學經驗和指導作文的功底的教師,為提高研究水平,大家訂閱了大量的作文指導書籍,積淀文學功底,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全組老師還利用業余時間認真學習教育理論,研討新課標,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實踐,學習了《走進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等一些書籍和雜志,并作了適量的摘抄記錄和學習筆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課題研究小組成員經常聚在一起,討論作文教學,討論課題的進行,大家交流經驗,群策群力,使課題研究沿著健康的軌道順利發展。對學校的讀書、征文等活動,大家認真組織學生參加,爭取讓學生在不斷的鍛煉中得到提高。
由于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加上選擇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大都有較好的信息技術素養,因此大家參與本課題研究的熱情較高,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識較強,日常的課題研究資料得到了及時的收集和整理。注重課題的研究過程,在研究過程中教師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反思,不斷把感性的認識、平時的做法上升為理性的認識。教師之間還相互聽作文教學的研究課,課下進行討論,不斷提高。
二、加強過程管理,豐富研究活動
嚴格課題管理,規范課題操作是課題研究能否得到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為了使本課題得以順利實施,我們首先是嚴格落實課題實施計劃。為了使課題計劃落到實處,我們定期開展課題研究活動,認真上好專題研究課,作好課題研究記錄,及時總結經驗。堅持寫好教學反思,并積極撰寫相關的故事和論文。
三、重視課堂教學的實踐語文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語言材料的積累和反復多次的語言實踐活動為前提的,我們既注重課堂教學,又僅僅抓住課外的閱讀和寫作。
教師充分利用各種有限的時空去訓練學生的的作文能力。在個性表達中展現自我。文章源于真實的生活但又不是生活的簡單照抄,我們注意重視兒童的主觀感受,尊重兒童獨特的審美體驗和兒童化的語言,注意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表達生活,并且大膽表達有自己的有特點、有個性、有創意、有獨特的感受和見解,不盲目從眾,不人云亦云,用個性化的話語,使用個性化的表現手法,去反映個性化的生活經歷,暢談個性化的認識感悟,抒發個性化的'審美情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抒發真情、真體驗、真感受。比如馬瀟瀟就喜歡很細膩,很哲理的描寫;張皓喜歡玩點小幽默;梅若晨總是寫得情感交融;宋雨晴的文字則是優美的散文。事實證明,有不少學生的文筆很有特色,看事物的視角也很獨特,具有了很好的作文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引導學生說真話,追求學生個性能力的發展,藝術地引導學生從敢于參與到樂于參與,再到善于參與,把作文寫好。
四、寫作、講評、修改有機結合。
要想寫出好文章,唯有多讀、多寫。當然習作練習要注意方法,要以課文為依托,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連,走從仿到創的路子,讓學生少走彎路。同時把寫作與修改、講評有機結合。在精心指導學生進行寫作后,總有一些佳作,所以在每一篇作文收上來后,我們就選幾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讀給大家聽,然后分成小組評、改。評改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幫助了別人,同時也學會了如何改文章。同時,我們挑選一些好的作品,打印出來,編在校刊里,讓大家傳看學習。當孩子們看到自己優秀的作品變成鉛字、漂亮工整地打印出來,再配上美麗的插圖,心里非常高興。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五、注重行之有效的閱讀。
在每個班上,都比較注重讀書、積累,各班成立圖書角,這樣不僅為學生提供想象的資料,還培養了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閱讀是作文的基礎,沒有豐富的閱讀,缺乏開闊的思路,是很難把自己的心意在作文和日記中表達出來的。我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興趣去選擇閱讀的書籍,鼓勵學生相互借閱、推薦好的書。在作文課,中午休息時,讓學生相互推薦一些美文讀給大家聽,既增加了大家閱讀的興趣,還積累了更多的文章。結合著語文課本的教學,我們還常推薦、組織學生讀書通過閱讀,給寫作帶來很多的好處。通過這樣潛移默化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積累沉淀語言。并且我們還努力讓學生學會做讀書摘錄,把閱讀中遇到的好詞、好句、好段摘抄下來,并在課余多加吟誦,是積累語言的一種好方法。
六、在活動中張揚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易于表達。從組織活動入手引導寫作,讓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寫出了自己在活動中印象最深的一幕,并說出了自己最想說的話,避免了人云亦云,更不會無病呻吟。
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加強作文與語文課外活動的結合,開辟作文活動的第二渠道,給學生創造自由作文的條件,創設發表作文的園地。在這一年里,我們堅持每天的經典閱讀,讓學生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利用綜合實踐活動、午間、早會課開展了很多學生喜愛的活動,從簡單的體育游戲到有趣的語文智力活動,以及系列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積累了很多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材料,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大多有很深刻的印象,敘述起來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剪紙、書法表演、包水餃、用廢品做手工制作學生有親自的操作,就有對操作的細致描述。老鷹捉小雞游戲、貓捉老鼠、貼餅、瞎子摸人、揪尾巴、吹泡泡游戲充滿歡笑,文字也充滿情趣。學當小記者、辯論會、創編校園童謠、書信集錦、成語接龍、古詩誦讀比賽既有活動的樂趣,又讓活動充滿了語文的味道。
七、及時總結,積累成果
1、編輯學校“個性化”作文集錦。讀書與作文是學語文的一劍兩刃。我們將平時的精彩習作打印整理成集,這就是我們的學校文集,并配好插圖,文集是各班級思想精華的結晶。它的誕生是全體同學努力的結果,同時極大調動了同學們的寫作積極性。
2、撰寫個人“個性化”作文集。集子中收錄著自己成長的足跡,配好插圖,所畫的插圖與所抄文字互相呼應,互為說明,體現了學生對文字的個人理解,并彰顯了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從手寫稿到打印稿,從版面設計到裝訂成集,每一本作文集就是每一個學生似燕子銜巢般構筑的心靈空間。
3、讀書會進行推薦交流。每個學生輪流走到臺前,向大家介紹自己新近又讀了什么書,又什么收獲,并說明推薦給大家的原因。這樣給我們提供了閱讀的多個維度的交流。4、成立小荷尖角文學社,創辦校刊。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寫作能力,讓一批批才思敏捷的小作者脫穎而出,繁榮校園文化,創建良好校風,我校成立了小荷尖角文學社文學社并創辦校刊。每學期出一期報刊,校刊中所選文章,都是在輔導老師指導下由同學們自己投稿,學校設計編排的,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
八、研究中的保障措施:
1、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喜歡這門課程。實驗教師經常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接觸溝通,不斷強化在學生心目中的指導者、促進者、幫助者及知心好友的形象,提升學生對教師的認同感,繼而使學生逐步喜歡上作文課。
2、逐步提高要求,讓學生樂于表達。對習作的要求注意序列性,要讓學生能像爬樓梯一樣逐步上升,不要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提出過高要求,嚇怕了學生。也不要讓練習停留在原來的起點。要注意周密進行計劃。
3、充分運用榜樣,讓學生激起斗志。學生同學中的優秀作文,既可以在內容上引起大家的共鳴,又可以讓學生近距離地學習,減少陌生感。常常閱讀同伴的文章,或通過板報、小報、學習園地張貼、展版等形式展示優秀作文,可以帶動大家認真寫好文章。
4、強化過程指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因為很多學生的寫作處在自由狀態,他們對謀局布篇、選擇材料、語言表達都需要教師適時的指點,才能更快地成長。所以,教師要經常利用時間進行作文的指導,從而使學生更好地作文。
5、堅持激勵為主,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對于學生觀察、積累、表達等環節的點滴進步給予即時、充分肯定。習作批語以激勵為主,在確立學生習作自信的基礎上,委婉地提出修改建議。對于進步較大或寫作水平突出的學生,充分利用頒發獎狀、獎品,在校、班、隊刊及紅領巾廣播站上刊登、播發其習作等方式給予公開肯定。
九、研究的初步成效:
本課題以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作為課題的研究成果。
通過活動,學生的寫作興趣得到有效提高。實驗后,學生寫的日記有明顯進步,大部分學生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做過的寫得有血有肉,而且文筆也十分流暢,情節也生動。不少學生喜歡看書,喜歡寫作,實驗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其次,作文質量有明顯的提升,學生常常有立意新穎,文筆優美的文章寫出,寫作水平一般的學生也都能寫結構正確,語句通順,有內容的文章。
通過實驗,教師的研究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研究過程中,教師隨時注意觀察作文中的情況,記錄下活動過程中的得失成敗,更好地進行了作文教學的改進。教師的日常反思有幾十篇。同時,教師把日常反思進行提升,撰寫了教學論文,在評比中多次獲獎。
從學生來說,寫個性化作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帶來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另類作文、創新作文多了,充分展現了他們的個性。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上學期學校組織的《心系奧運,放飛夢想》體育征文中,同學們積極參與,共有20多名同學獲獎。在學校組織的《讓文明之花為和諧綻放》演講活動中趙珊、馬曉菲獲一等獎,趙珊同學代表一小參加全區比賽,榮獲二等獎。在學校組織的讀書小報比賽中,有十多名學生獲獎。劉偉強、魏來、楊銘等同學榮獲全國“新人杯”作文大賽希望之星獎。紀瑤琦等9名同學榮獲小靈通杯”第二屆大興安嶺“母親節”書信大賽地三等、優秀獎。張吉等3名同學榮獲全國僑聯作文大賽一、二等獎。董云飛、高睿同學作文榮獲特等獎在作文評點報上出版。
十、問題與展望
實驗工作中,我們苦樂參半。我們苦苦追尋個性作文途徑,我們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境界。
有許多問題擺在我們面前:需進一步提高教育思想,樹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評價上更民主、更自由,個性化閱讀應緊緊跟上,在教學的成效上要下功夫,要能讓學生把習得的語言內化,要讓學生真正學會觀察、感受,并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對一些寫起文章來總是淡如水的學生,還需要做好及時的輔導。同時,作文教學的計劃性也不夠,這給取得良好的成效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以后,諸多的方面,都還需要努力。成果形式:
《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研究》教學設計《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研究》課堂實錄《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研究》論文集《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研究》專題講座《校刊》
《小學生作文“個性化”集錦》等各種集錦個人《作文集》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15
一、課題基本情況
在20xx年9月我們課題組成員參加了課題“初中生物研究性學習方法的實踐與探索”。從課題立項到實施已有一年多的時間,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中學生物學科創新教學模式,在實施中認真學習創新教育理論,用課改理念指導實踐。實踐中堅持遵循課題研究原則,公開教學研究,用課改理念反思教學。用課改理念尋找策略,吸引學生自覺、自愿地投入到創新的學習活動中去。我們對課題任務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各成員深入教學一線積極開展研究,到目前,已初見成效,現將階段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考察及網上研討結合法: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搜集、考察等理論學習,獲得強有力的理論支持;通過理論培訓、網上研討等形式溝通認識,分析提高。
2、調查分析法: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情,確定實施進度,及時調整實施方法或步驟。
完成了青銅峽市初中學生學習方法問卷調查情況與匯總,為本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3、資源歸納法:在實驗或調查中要詳細紀錄,做好對照實驗,要詳細收集撰寫論文時所要引用的數據和證據等,如原始資料和照片等,有什么發現,最好在當時就進行初步分析、歸納、整理。課題負責人應有意識地收集和保存好這些原始記錄和資料。
4、經驗總結法:堅持邊探索、邊研究、邊總結、邊修正、邊引導等過程性研究,及時形成階段性小結。
5、整合法:課題組全體成員,分工協作,集體匯總。
三、立項以來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強理論學習,促教師教學理念的提升。
學習國內外創新教育理論以及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堅持記讀書筆記,寫讀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實。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中學生物學科各年級學生學業質量監控與評價指導意見》,結合《生物課程標準(新修訂稿)》及蘇教版生物七、八年級教材解讀培訓活動,加強教師教學理念的提升。
2、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明確分工,責任到人,開展工作。
一年來,課題組共召開2次會議,即于20xx年3月召開全體課題組成員第一次會議,學習本課題開題報告,明確課題研究內容,按照開題報告中安排,明確分工,責任到人;5月召開第二次課題組會議,此次是由課題組負責人下到實驗學校,分別與實驗學校承擔課題任務教師碰頭,安排問卷調查工作,了解課題進展情況。
3、在實驗學校進行中學生學習方法問卷調查及分析。
20xx年3月,問卷調查負責人胡曉晨設計出“中學生學習方法問卷調查表”,于5月下旬,分別在二中、四中、五中及六中對七年級學生進行調查,于7-8月,由王玉梅老師匯總并完成了一份初中生學習方法調查及分析報告,為下一步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依據。
4、確定子課題進行下一階段的行動研究。在調查問卷分析報告的基礎上,課題組確定子課題安排下一階段的行動研究。經過課題組成員集體研究,確定以下課題為本研究課題的子課題:
1、以創設問題情景開展有效教學為主題。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出有效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過程性學習方法、增加學生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
4、以學生有效學習,教師有效教學為主題
5、以探索有效教學模式或方式為主題。
6、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或成長為主題。
7、如何培養學生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
四、初步取得的成績:
1、積極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方法的前提。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因此在教學中應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始終被這種氣氛陶醉、感染、激勵,由此而產生興趣,主動積極的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對初中生,創設質疑式情境并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時刻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處在積極的活躍狀態,樂于參與,積極開動腦筋,創造的靈感和頓悟不斷產生,探索出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還提高了能力,促進教師對“研究性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訓練。
2、采用多種手段,增強生物教學的趣味性,在趣味盎然的氣氛中,更能促進教師落實教學設想。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學生的評判最有權威性,而靈活的教法則是成功與否的重要保證。老師在課堂里起著主導的作用,要設計好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法等。采取靈活多變的教法,如啟發式、誘導式、交流合作等方法,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手段和學生實驗,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上完一節課后,還興趣盎然,并積極地去回味和反思。
在生物學發展史上,有許多趣聞軼事。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內容的需要,適當穿插介紹一些生物學趣事,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加深了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通過講解這些趣事,使學生對生物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更加激發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設想的落實更加有效。
3、挖掘教材中適合“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開展課題研究。
教學過程中,必須貫徹“量力而行”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用”好教材,發揮好教材的特殊作用。開展本課題研究的`前提必須要先研究教材,從中挖掘適合“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這樣才能保證課題有目的的開展。為此,實驗學校的課題組教師在教學中邊學習研究邊實驗邊總結,采取“小步子”式的探索實驗。
4、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有了明顯的增加,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有效的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快樂,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有了明顯的變化,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自主性合作學習。
5、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課題組教師撰寫了一些感悟、體會以及論文等。如胡曉晨、王菊蓮、張正橋等老師的階段性論文或感悟現已上交課題組,作為資料保留。目前,李自霞老師的教學設計已榮獲地全國生物學會教學設計評選二等獎。
五、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課題組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論上進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們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論素養還有待提高,本課題研究的內容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要進一步借助于遠程培訓、網絡教研、自學等途徑努力提高教師們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更需要專家的專業引領,對我們的研究作出適時評價,為我們研究指明方向。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存在著以下幾個更為突出問題:
1、過程性資料保留的不夠完善。一年來,大家重課堂教學,做了很多工作,但對過程性資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時。如對挖掘出來的“研究性學習”內容沒有進行整理;錄像課及圖片等是個空白。
2、課題研究的進展不是很順利。由于課題組教師工作任務重,參與研究的積極性未被充分調動;對本課題研究研究不夠深入。致使課題研究只是蜻蜓點水式,有“動靜”,無“漣漪”。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在今后的課題研究中,我們針對以上課題研究的一些現狀,提出了今后課題研究的大致設想:
1、積極發展教師的素質,推進課題研究的深度
在今后的課題研究中,我們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課題研究氛圍,做課時,不妨可以把自己所帶平行班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一師兩法的“同課異構式”教學,然后進行及時的測評,用此方法進行多次反復后,再進行階段性考評;平時做到多思考、多聽課,多積累、多交流、多總結。促進教師思想深層次的轉變,變被動為主動,讓課題研究處于蓬勃向上的局面。
在原有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不斷深入進行課題研究,對課題研究狀況進行回顧和反思,對在過去的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適當調整研究方向,使課題的研究目的逐步更加明朗,充分認識自己課題研究的意圖,從而為課題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實的基礎。
2、加強各校子課題研究管理力度。下一階段研究中實行各子課題小組負責制,建立課題組成員獎勵機制,提高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使研究工作扎實開展下去。
3、進一步加強直觀教學,培養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單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直觀上下功夫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內在規律和表象的矛盾,使學生學會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學習能力。還應
充分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增加教學容量,設計實際問題情景,重新組織教材知識結構網絡,提高學生的應用知識能力。探索有效生物學課堂教學策略,一定要增加問題情景設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強化實踐研究。充分學習和自我研修,上好課題實驗研究課,初步形成可操作的范例,完善操作要點。于20xx年4月,各子課題組報送一節優秀錄像課,課題組組織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同課異構”觀摩與研討。
5、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時
實驗報告、論文、教學案例、教學故事、學生作品和經驗總結等。通過探究,撰寫一些有價值的關于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的論文和實驗報告,并探索出適應新課程理念下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同時通過探究,能初步使實驗學校里的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認真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6、整理和歸納階段性課題資料,建立課題分項檔案。活動場景設計、活動記錄、活動照片、調查表、評價表和活動小結等的保存和整理。將選出的優秀錄像課、教學論文、教學設計分類管理,并推薦參加區市級評選。
以上是課題組第一階段所做工作的簡述,我們雖盡力而為之,但還有不盡人意之處,懇請各位專家對我們的階段性成果分析報告指導和批評。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05-26
課題研究階段性工作總結03-11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15篇06-30
課題階段性研究計劃范文10-06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通用13篇)11-11
數學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范文08-28
課題研究階段性工作總結(精選12篇)06-04
課題階段性總結11-04
課題研究階段性工作總結(通用15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