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月二龍抬頭的活動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了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月二龍抬頭的活動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月二龍抬頭的活動總結 1
“噼里啪……”隨著近40分鐘的鞭炮聲在綠色的田野里鳴響,從四面八方涌來數千人圍觀。3月13日(農歷二月二),是南寧市邕寧區中和鄉中和社區孫頭坡舉行“龍抬頭”活動的傳統節日。當天下午,來自該鄉的龍獅隊、壯家八音隊和全鄉數千名居民,集中在此舉行“二月二龍抬頭”祭祀活動。活動不僅有舞獅表演,還有舞龍賽、競放鞭炮、搶花炮以及鄉村美食文化活動等,引來了八方賓客前來觀賞。
龍抬頭,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漢族有,其他民族也有。龍抬頭是每年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人民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故“龍頭節”流傳至今。
恭祭華胥氏過“龍頭節”,充滿了崇拜龍的'思想觀念,以為龍治水行雨,決定莊稼豐歉,萬萬得罪不得。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抬頭”。大人小孩多在這天剃頭理發,意思是剃“龍頭”,以顯尊貴、圖吉利。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二月二這天大多數農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條),俗稱“頂門棍”。為什么吃“鼓撅”?有人說,吃了“頂門棍”,把門頂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說,過春節大家都吃悶了、玩昏了,吃一頓“鼓撅”頂靈性,就開始干活過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這天吃攪團的,說是給龍糊鱗整甲,使龍抖擻精神升天降雨。有幾句諷刺懶婆娘的民謠說:“過了正月二十三,懶婆娘愁得沒處鉆。又想上了天,沒鞋穿;又想鉆了地,沒鏵尖;又想上了吊,丟不下二月二那頓油攪團。”當地還有在這天炒豆子的習俗,民謠曰:“二月二,龍抬頭,家家鍋里嘣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云降雨保豐收。”有人還在附近的藥王廟里燒香叩頭,祈保平安。
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明人劉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余餅,熏床炕,曰,熏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春雨貴如油”,人們祈望龍抬頭興云作雨,滋潤萬物。同時,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后,百蟲蠢動,疫病易生,人們還祈望龍抬頭出來鎮住毒蟲。清潘龍陛《帝京歲時記勝》:“二日為龍抬頭日,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都人用棗糕、麥米等油煎為食,曰薰蟲。”
二月二龍抬頭的活動總結 2
今天是二月二。
今天已過,年就算是過完了。
二月二,是個濃重的節日。記得在小時候,家家戶戶都要炒豌豆吃。先幾天,母親就要泡好蠶豆,在早上炒好了,并用拈好的細棉線串起來,給我們掛在脖子上,如同佛珠一般。我們戴著它,出門夸耀,可是一粒也舍不得吃。這一天,也是傳說中龍抬頭的日子,大大小小的男人,都要理發。小的時候老家沒有理發店,都是老人拿著剃須刀,在剃頭。也不講究發型,刮個光頭,明光閃電,大人孩子都一樣的。不同的是,大人可以拿我們小孩子的光頭開心,他們會出其不意地猛彈我們的光頭,并說:“試一試,西瓜熟了沒有?”我們痛的嘴直咧咧,眼含淚花,但只能陪著大人笑。誰要是哭出聲來,那就不是男人了。為了掙一個男人的`名聲,只能忍耐。這一天已過,農民就要正常上地干活了,我們家鄉人叫做動農了,一年的辛苦就開始了。
好久沒有把二月二當作節日過了。
長大了,孩提時候的那些快樂,再也找不到了。現在偶爾想起來,覺得很開心。真想回到那個時代,過幾天窮開心的日子。
唉,回去是不可能的了。
我想買幾斤蠶豆,泡好了,自己炒,并和媽媽做的一樣,用細線穿起來,掛在墻頭。也許看著它,童年就會在心里,永不丟失。
我正這樣想這著,門衛打來電話,讓我取郵包。雖有點掃興,但我還是去了。
打開郵包一看,是一串蠶豆,和我小時候媽媽做的一模一樣。
我小心奕奕地掛在客廳的墻上。
我不再寂寞孤獨。我知道,一個人正在遠處陪著我!
我要去理發了,并決定理個光頭。
明天上班的時候,我的光頭,就會成為同事們的談資。
可誰能彈一下呢?讓我再次感受到那淚花漣漣的痛。
二月二龍抬頭的活動總結 3
在家鄉農村,農歷的二月二是個節日。鄉親們說,這是龍抬頭的日子。
晚上,老人們會帶你出去看星星。他們指著東方地平線那里的繁星讓你看:快看快看,那里有七顆星星組成了一條龍。你看,那是龍的角。你看你看,多像!懂得天象星宿的老人還會為你解釋,說,二十八宿中,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農歷二月二這天晚間,這條金色的"黃龍"星座便會完整地現身于東方地平線,所以叫"龍抬頭"。
地上也會出現龍。地上的龍也抬頭了。龍卷風一陣接一陣,將黃土卷起來,形成一條條巨大的黃龍,高速旋轉著,升騰著,龍頭高昂,直上九重天,把天地涂抹得一片昏暗。
冬去春來河水泛,龍王抬頭把岸看。桃紅柳綠麥返青,女人棉襖換布衫。立春了,驚蟄了,雪花變成雨水了,河道冰釋了,河水漲潮了,河床上的龍王一爺抬頭了。
二月二是給孩子們剃頭理發的日子。二月二剃頭也叫龍抬頭。春節前,他們勸孩子們,有錢沒錢,剃個光頭過年。孩子們剃了光頭,整整一個正月就再沒有理過發,單等著龍抬頭的這一天再剃個光頭,好取個吉利,將來成龍成鳳。
母親是剃頭的好手。每到這一天,她總會燒一大鍋的水,先給我們弟兄挨個兒剃了頭,然后在鍋下煨了火,等著村里的孩子們來剃。五子哥的頭最難剃。那頭發很密,很粗,粗得像豬鬃一樣,得把剃刀磨得非常非常鋒利,得費好大的勁兒。五子哥是干爸的孩子,他的頭一直由母親給剃。每次剃頭都由干媽生拉硬拽著來。干媽拉著他的手,他總是斜躺著身一子,倒蹲著屁一股,哭天喊地的叫,我不剃頭,我不剃頭!直到干媽壓著他的頭,母親用開水給湯洗過,開始剃了,恐嚇他說,剃頭的時候不敢哭,一哭就把耳朵削丟一了。他還是哭。直到一頭頭發被剃得只留下個茶壺蓋兒,完工了,他還在哭。五子哥后來當了煤礦工人,再后來退休了,現在已經有了孫子,每次見到母親,還會笑說他當時剃頭的情形。
天氣熱了,不僅女人們脫掉了棉襖換上了單衫,男一女老少們都換了。換季的時候易感冒,感冒了就頭疼。可是鄉親們不這樣認識。他們說,肚子疼,屎憋的;頭疼是鬼捏的。他們認為,冬天過去了,天氣暖和了,神神鬼鬼們也都開始活躍了。神神鬼鬼們活躍起來就會捏人,捏得人頭疼。對付這些討厭的鬼神,他們有的是辦法,那是從法師那兒學來的。他們在剛發芽的桃樹柳樹上折下一截枝條,刮掉上面的紅皮綠皮,再截成段兒,用小刀削出桃木的棒槌和柳木的刀,拴了系兒,掛在孩子們的脖子或者衣服上,這一下,神神鬼鬼們就再也不敢接近他們的孩子了。他們說,桃木棒槌柳木刀,辟邪護身鎮妖魔。現在,鄉親們再也不信什么神鬼了,可是,二月二給孩子身上帶桃木棒槌柳木刀的習俗卻被流傳了下來。神鬼是沒有了,可是對孩子們平安健康吉祥的愿望永遠都會有。每到這一天,像端午節戴香包,大家仍然要削出各種花樣的棒槌和刀,配了鮮艷的絲線穗子,用彩帶系了,掛在孩子們的`胸前,成為一種特殊節日的特殊裝飾,讓孩子們靚麗一回,漂亮一回,高興一回。
二月二,有專門的餐飯,那就是攪一團一。冬九寒天過去了,年過完了,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了,好多家庭除了缺菜,更主要的是缺糧。九九八十一,窮漢家娃順墻立;天氣不凍了,只怕肚肚饑。這個時節的節日沒了什么好吃的,只好吃攪一團一。其實不是的。對于吃攪一團一,鄉親們有他們的解釋:二月二,油攪一團一,吃過一年夠攪纏。過去的一年過去了,新的春天到來了,家里家外的一切工作都要從新開始了。春種夏耪,秋收冬藏,機耕、農藥、化肥、種子,稱鹽倒油、穿衣吃飯、兒女上學……鄉親們最最擔心的就是一年的收成、一年的收入夠不夠一年攪纏。他們最怕的就是收不敷支,不夠攪纏。諺語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他們不敢奢望;諺語說,"二月二,龍抬頭;地生金,天下油",他們覺得那是神話,是天方夜譚。夠攪纏——糧夠吃,衣夠穿,錢夠花是他們最大也最奢侈的愿望。所以他們吃攪一團一,想借著那點諧音討回點吉祥。那時候,用來做攪一團一的只有高粱面、玉米面,可是,他們懷著一年夠攪纏這樣個美好的理想,倒也吃得滿情滿意津津有味。現在,盡管老百姓不愁吃穿不愁花銷,不擔心夠不夠攪纏的事了,可是吃攪一團一的習俗卻一直保留到了現在。不過,現在做攪一團一的材料變了,用的是麥面、蕎面,還有大油大一肉做佐料,真正成了節日美餐。
在城里,二月二是沒有節日的。可是在家鄉農村,這一天特喜慶。家家給孩子們剃光頭,給兒女們戴桃木棒槌柳木刀,家家吃攪一團一,節日的氣氛特濃特濃。鄉親們這樣做,也許仍然寄托著他們什么新的希望與冀求。
【二月二龍抬頭的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二月二龍抬頭的文案02-23
二月二龍抬頭寄語09-16
二月二龍抬頭文案02-18
二月二龍抬頭經典文案02-19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07-19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02-20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02-21
二月二龍抬頭祝福03-18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