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科技先進單位工作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技先進單位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科技先進單位工作總結1
20xx年,xx市圍繞我市“三大目標規劃”,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舉全市之力創建國家高新區,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逐漸凸顯,全市域創新的格局逐步形成,現將科技創新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進展情況
(一)圍繞國家高新區中心,逐步打造創新高地、創業福地
一是合力做好高新區迎檢工作。4月份,迎接了安徽省科技廳廳長宛曉春一行對我市科技創新工作的調研,宛廳長對國家高新區創建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為國家高新區創建提振了信心。為貫徹宛廳長調研精神,加快落實國家高新區創建任務,召開了專題任務分解會議,充分調動相關部門積極性。圍繞我市市委全會明確的“三大目標規劃”,對高新區戰略規劃、產業規劃和匯報材料進行了數次修改。編制了《高新區資料匯編》,完善了高新區規劃展示廳的內容,在北京順利組織召開了國家高新區規劃論證會。目前,正在全力做好國家高新區迎檢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以順利迎接10月份科技部專家組的現場考察。
二是聚力完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舉辦高端活動造氛圍。20xx年以來,我市先后舉辦了紡織產業創新發展高端論壇和鋁產業創新發展高端會議、硒與健康產業創新發展高峰會議,成立了華信藥業為牽頭單位的全國富硒產業聯盟并設立富硒產業聯盟基金,加快形成產業發展的乘數效應。舉辦了xx市首屆科技政策知識大賽和在校學生知識產權創新創意大賽,提高全社會科技創新積極性。強化創新平臺建設促研發。獲批xx首家“功能性復合調味品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組織三寶與東華大學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籌建xx市級產業技術研究院,加大對xx市新型研發機構的協調與管理。申報了安徽省第二家企業專業化國家級眾創空間,將要迎來科技部現場考察。我市注重平臺的績效管理,全省34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省考核中被評為優秀,我市占3家;全省27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參與省評估,通過9家,我市占2家;全省19家院士工作站績效評價為優秀,我市天能名列其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強基礎。今年以來,我市加快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新成立1家生產力促進中心,2家專利代理機構,目前正在籌建科技大市場和技術轉移中心,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奠定基礎。
三是全力做好產業轉型升級文章。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開展了高企調研及研發統計培訓工作,上半年認定高企11家,高企預計全年達到76家,獲批阜陽市優秀高企3家。組織企業申報進入國家科技型企業庫,目前已入庫企業76家。加大項目申報力度,申報獲批安徽省重點研究與開發計劃項目4個,4家企業項目進入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行業賽,已經獲得省、阜陽市項目資金及獎補資金3207萬元。目前正在組織申報20xx年省科技進步獎4個,均已通過形式審查,組織申報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6個,研發設備補助項目39家,申請省級項目和獎補資金6000萬元。促進產業快速發展。高新區成立了高新投,籌備設立5億元產業引導基金,為產業發展提供充足資金支持。不斷加快提升創新能級,新獲批了國家火炬阜陽xx高新區糧食機械特色產業基地,至此,高新區已形成1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2個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
(二)圍繞國家創新型縣(市)目標,突出打造“雙創高地、產業新城”
一是發揮科技金融支撐作用。我市設立了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科技創新引導資金各1億元,充分發揮科技金融的引導作用。20xx年,深入推進國家專利質押融資試點城市創建工作,先后組織12家企業與擔保機構對接,為企業進行專利質押融資貸款8100萬元。爭取阜陽市科技創新券87萬元。
二是加快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與安徽建筑大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開展深度合作,共建科研基地建設和學生實習就業平臺建設等。20xx年上半年,組織帶領50多家企業與中科大、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50余份,共同開展技術攻關,搭建科技成果轉化橋梁。
三是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20xx年1-7月份,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均位居全省縣市第5位,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0.35件,僅次于合肥、蕪湖、馬鞍山。組織申報獲批了國家知識產權規范化培育市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先進集體、安徽省勞動競賽先進集體。目前,我市正在加快推進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市的申報工作。
四是做好人才引進培養。我市成立了人才局,修訂了人才發展政策,著力營造起人才發展的良好氛圍。東錦、銀河、京安醫院均已簽訂院士工作站建站框架協議,即將申報省院士工作站。引進高層次人才3家,獲得我市高層次人才資金支持2900萬元,一鳴新材料的聶剛獲批科技部創新人才。
五是申報國家創新型縣(市)。4月份,xx市作為安徽省試點縣進行了創新數據采集和填報,9月份,進行了縣域創新數據正式采集。目前,我市國家創新型縣(市)申報材料已通過省專家評審,已由省科技廳推薦至科技部待評。我市將加強與科技部溝通,繼續做好國家創新型縣(市)跟進工作。
(三)圍繞全市域創新愿景,重點打造區市聯動、區市合一范式
一是以高新區理念引領全市域創新。以國家高新區的理念引領國家創新型縣(市)的創建,以國家創新型縣(市)的創建引領國家高新區建設,將園區創新提升為全市域創新,用創新、創先、創優的理念引領全市各項工作,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發展,開闊視野,提升站位,增強核心競爭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新氛圍已在全市蔚然成風。
二是發揮xx科創委的統領作用。20xx年1月,我市成立了xx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統籌推進國家高新區、國家創新型縣市創建等重點創新工作,截止目前,我市已召開xx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全體會議3次,安排部署了國家高新區和國家創新型縣(市)工作,為創建提供合力和動力。
三是加大民生及社會領域科技投入。農業農村領域,組織30位省三區人才、科技特派員深入鄉鎮,開展科技實地幫扶。組織申報省科技特派員工作站2家,申報中央引導地方發展(扶貧)項目4個,獲得精準脫貧科技示范項目資金34萬元,推薦邴集三和村參加科技部組織的科技示范村評選,展現農業與科技的互融。教育領域,組織xx四中申報獲批安徽省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校,正在協助京安骨科醫院申報省院士工作站。
二、存在的問題
(一)科技創新層次仍然不高。我市科技創新雖然在皖北領先,但是與皖南及沿海先進地區相比,差距明顯,仍需奮力尋得突破。
(二)創新要素仍需進一步集聚。我市技術、知識密集型企業仍較少,高端創新平臺有限,公共服務平臺有待進一步強化,需要進一步激活創新要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三)一二三產業融合速度有待加快。現階段的三產融合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融合度較低、融合層次較淺。通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紐帶有待形成,一、二、三產業中的企業主體聯盟有待建立。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
統籌推進國家高新區創建和國家創新型縣(市)創建工作,打造區市合一的xx樣板。
(一)順利迎接國家高新區現場考察。近期科技部專家組將到高新區正式現場考察,我市將做好高新產業戰略規劃、發展規劃、匯報材料、匯報PPT的修改定稿工作,規劃展示廳、科技孵化器內設施等完善工作,做好國家高新區迎檢的'其他準備工作,確保順利迎接科技部專家的現場考察。
(二)做好國家創新型縣(市)申報對接。目前,國家創新型縣(市)申報材料已由省科技廳推薦至科技部,我市將做好溝通匯報工作,力爭年底順利獲批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正式開始為期3年的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
(三)舉辦各類高端論壇及活動。依托院士工作站舉辦以再生資源等為主題的高端產業峰會,打響xx院士經濟品牌,著力營造創新創業生態。對進入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決賽的4家企業加強指導,力爭有2家以上企業獲得優秀獎,打響xx創新創業品牌。
(四)統籌推進金融、人才、平臺工作。一是推進科技金融融合發展。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真正發揮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力度,強力助推產業高端發展。二是加快高端人才的引進。組織我市東錦資源、銀河皮革、京安骨科醫院申報組建院士工作站,力爭新增院士工作站1-2家。做好我市新申報的3家高層次人才團隊項目的跟進工作,力爭有2-3家獲得省高層次人才團隊項目立項。三是加快創新平臺的建設。組織申報國家級科技孵化器,做好國家級專業化眾創空間的現場迎檢工作,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五)著力打造要素集聚的創新高地。一是抓好企業主體培育。做好第二批高企的申報認定工作及高企培育工作,力爭全年高企數量達到76家,組織企業做好科技型企業入庫工作,力爭全年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90家,做好3個省科技進步獎、6個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的跟進工作,爭取實現省科技進步獎新突破。二是打造知識產權強市。加快爭創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市,做好國家專利質押融資、專利保險試點市、國家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化培育市場等7個試點的實施工作。三是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加強與昆明理工大學、安徽建筑大學等高校合作,按照協議內容,盡快推進人才基地、科研基地等落地,為企業與高校合作搭建好橋梁。引導更多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對接,簽訂產學研協議,全年產學研合作協議超過70個。
科技先進單位工作總結2
xx區為xx市三大主城區之一,目前全區下轄4鎮6街道,人口42.1萬,流動人口20多萬。xx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71.49億元,比上年增14.6%,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財政總收入18.1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79億元,分別增17.9%、13.0%;農民人均純收入8433元,增12.2%。xx-xx年臺州市對9個縣(市、區)經濟社會目標責任制考核中,均名列全市第一。與此同時,該區的科技工作緊緊抓住技術創新、高新技術產業化這條主線,深化科技交流與合作,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積極構建區域科技創新體系,也取得了顯著成績。目前,共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7家,總量均居全市第一,省級16家,市級32家;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8家,市級24家;國家級專利示范企業1家,全市唯一,省級專利示范企業2家,市級6家。獲得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4項,其中國家重點火炬2項,省級火炬項目2項;國家星火項目2項,省級星火項目2項。近年來,該區的科技工作也得到了盛市科技部門的充分肯定,在xx年和xx年全市經濟社會目標責任制考核中,該區的科技工作連續兩年加滿分,被評為xx年度市科技工作先進集體、xx年度市引進大院名校聯合共建創新載體先進單位和市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先進單位;被評為xx年度浙江省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優秀單位,xx年度省專利工作先進集體,xx年度和xx年度省科技工作先進集體。繼1998年和xx年先后被授予國家級和浙江省科技進步先進區稱號后,xx年該區又并評為xx-xx年度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區。更令人欣喜的是,xx年8月該區成功創建浙江省首批科技強區,成為全省20個科技強縣(市、區)之一。
一、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創新合力
區委區政府把發展科技事業列入每年的黨代會、人代會、政協大會的重要內容。每年召開全區科技工作會議,對全區科技工作進行動員和部署。區長辦公會議專門討論和研究有關科技發展重大事項,如科技工作中領導干部配備、科技經費預算、科技政策的制定、技術人才的引進、重大技術交流以及大院大所的引進等等。同時,經常召開科技工作座談會、外籍人才座談會,通報xx區科技工作發展情況,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征詢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為加快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四套班子的主要領導親自參加了“高新技術企業行”活動,實地了解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情況,現場辦公解決企業在科技創新過程中的困難,極大地提高了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二、弘揚創新精神、營造創新環境
一方面通過學習和培訓來提升企業家的發展理念。根據xx區企業的發展現狀,成立了全市首家企業家俱樂部,采取交流研討、考察調研、專題講座等形式開展活動。開辦與復旦大學合作ceo(總裁)高級研修班、已連續3年每年投入40萬元與國務院國資委合辦中外名家系列講座等,進一步加大各類人才的培訓力度。同時,積極舉辦和參加各類人才交流會,落實人才工作各項措施。通過對企業家的學習培訓,使廣大企業家樹立了企業要發展壯大必須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等進步之路的發展理念,并在企業家中形成了走創新之路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我們通過政策引導樹立科技創新理念。相繼出臺和完善了一系列科技政策,積極鼓勵引導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幾年來共制定出臺科技發展政策18個,其內容涉及科技宏觀管理、高新技術產業培植、知識產權保護、創新資金扶持、創新體系建設、制造業信息化建設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力度較大,成效顯著。
三、加大科技投入,確保財力支撐
科技要發展,財力需保障。幾年來,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科技投入,每年財政預算優先保證科技經費的安排。財政科技經費從xx年的1021萬元到xx年的1480萬元、xx年的2132萬元、xx年的2500萬元,其中三項經費均占財政科技投入經費的50%以上。每年安排500萬科技創新資金,專門用于扶持、獎勵民營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很好地發揮了政府科技投入“四兩拔千斤”的作用。區政府每年投入近100萬的資金舉辦全國性的科技展覽會,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了7屆全國性的科技成果展覽會,共簽訂技術合作項目1466個,技術成交額達10.3億元,其中xx區共簽訂技術合同45項,成交額達6300萬元,展覽會的舉辦加強了全市的科技對外交流與合作,促進的科技成果的引進和轉化。此外,在政府的鼓勵和市場競爭的驅動下,企業對科技投入的力度越來越大,xx年全區科技經費總投入為3.05億元,比上年增長49.5%。
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構建人才支撐體系
人才是實現科技進步、經濟騰飛的決定性因素。推進科技進步,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企業家和技術、管理人才隊伍。xx區始終把科技人才工作放在首位,堅持培養、引進兩手抓。在政策上創造優勢、環境上營造優勢、機制上運用優勢,充分營造“栓心留人”的環境,堅持多方聯動,把引才、育才、用才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構筑人才高地。一是加強調研,摸清底細。全面開展了科技人員普查,詳細掌握科技人才的`數量結構和分布等情況,并建立區人才信息庫。二是撥出專項經費,為科技人才工作提供資金支持。區里每年安排500萬元用于人才引進工作。三是抓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工作。在引進人才的同時,把培養人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經常性舉辦研修班、學術講座、科技報告會等,對廣大科技人員進行“充電”,以保證科技人員知識更新的需要。四是建立良好科技人才工作環境。設立xx區高新技術創新協會,為企業家和科技人才提供一個學習提高的場所,滿足科技人才高層次的文化需求;開展“xx區十佳外籍科技人才”評比活動,每年召開科技人才座談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五、堅持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兩個輪子”一起轉
切實加強對科普工作的領導,定期召集科普聯席會議,聽取科普工作匯報,分析和解決科普工作中碰到的問題,以科普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努力抓好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和農民素質培訓,每年培訓黨員干部達2500余人,近兩年培訓農民學員5000多人
(一年期)。積極開展科技周和科普宣傳月活動。近3年來,每年開展科技活動周和科普宣傳月等大型的科普宣傳活動。組建了600人的科普志愿者隊伍,成立了科普講師團,常年活躍在基層開展科技知識普及和宣傳教育活動。定期開展科技“三下鄉”活動,無償贈送科普書籍5萬余冊,科普資料10萬余份,有1.2萬人次接受培訓。積極開展科技扶貧工作,安排科技扶貧經費6.77萬元。不斷完善科普宣傳設施,城區14個社區全部建有標準科技畫廊,城區繁華地段樹立大型電子屏幕,各鎮(街道)建立了科普長廊、科普圖書室和活動室。
科技先進單位工作總結3
安徽國星生物化學有限公司是以研發、制造、市場為一體的以生產新型“三藥”(醫藥、農藥、獸藥)及“三藥”中間體為主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成立于20xx年1月,坐落在省級當涂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占地面積約610畝,擁有員工700余名。
一、發展概況
自20xx年4月動工建設以來,國星生化已完成總投資21。60億元。首期于20xx年建設了年產2。5萬噸吡啶堿項目及年產2萬噸雙甘膦項目;20xx年又逆勢而上,
在金融危機尚未見底的情況下追加投資建設了年產2。5萬噸吡啶堿項目(擴建)、年產1萬噸百草枯項目、年產2萬噸草甘膦項目及年產3300噸2—氯—5—甲基吡啶項目。今年1—6月份,完成銷售收入5。1億元,同比上年增長37。57%;上交稅收3826萬元,同比增長129。42%;完成凈利潤8823。03萬元。
在投產僅兩年半時間里,我們在馬鞍山市委、政府和當涂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部門一如既往的關心下,成為了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環保農藥定點企業,安徽省千強培育企業,馬鞍山市創新性試點企業,馬鞍山市重點工業企業,當涂縣十強工業企業及當涂縣納稅大戶,通過了國家質量、環境體系認證,3A良好行為標準化體系認證等,社會效益明顯。
我們致力于打造完全擁有“自主創新、自主品牌、自主市場、自主人才”的世界唯一、規模最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雜環類三藥中間體和環保農藥全產業鏈的國際化高新科技企業。為此,著力培養自主創新能力:公司工程技術中心被評為了安徽省省級技術中心、安徽雜環化學省級實驗室、安徽省多相反應與分離技術工程實
驗室,馬鞍山市多相反應與分離實驗室;完成的“用于生產吡啶堿的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等22項優質成果申請了國家專利,完成的“年產2。5萬噸吡啶堿關鍵技術集成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同時,打造了富有競爭力的吡啶堿產業產品鏈。集中體現在:
1)吡啶堿項目總產能占據全球40%以上的份額;
2)吡啶產品質量世界領先,達到99。99%以上,被安徽省科技廳批準為20xx年第一批高新技術產品,產品3—甲基吡啶、3,5—二甲基吡啶也分別被批準為20xx年20xx年高新技術產品;
3)公司先后參與了《工業用吡啶》、《工業用3—甲基吡啶》等國家標準的制定,在全國乃至全球吡啶堿產業鏈中具有較強的話語權。
“十一五”以來,根據“堅持科技創新,促進成果轉化、打造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產業發展規劃,國星生化不斷強化技術創新的硬、軟環境建設,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同時科技成果產業化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公司自20xx年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以來,不斷吸收高素質人才加入,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直接從事研究與實驗發展人員10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人,碩士研究生22人,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52人。
二、科技創新總結
1、管理創新,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產業化
按照現代科技企業管理要求,公司組建了適應科技開發和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生產經營要求的技術中心,職能界定清楚,責任明確,管理有序。科研項目的選題立項堅持突出主業,發揮優勢,看準世界先進水平,以市場為導向;加強了與外部技術資源的整合,實現自主開發與“借力”開發相結合。一方面積極開
展學術交流,走出去,請進來,另一方面加大了與外部的技術合作,科研項目聯合開發、引進轉化和自主開發相結合,不斷在管理上推陳出新。企業每年均花費數百萬元資金,用于外部“借腦”工程,通過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加快技術創新工作步伐。
技術中心內部設立管理委員會、專家學術委員會,外部依托外部專家,并建立了專家信息庫和網絡交流系統平臺。專門開展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的研究、應用、設計、實施等工作,承擔并完成了國家和省級的多項科技任務。同時積極探索合作開展自主創新新形式,大力推進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產學研的交流與合作,
2、以人為本,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軟環境,加快人才培養
科技創新軟環境建設是創新體系建設的靈魂,是構建創新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公司給科技人員提供盡可能適合其發展的空間,給他們一個充分表現自己、能夠施展才華的舞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其次,營造重才、惜才、愛才的氛圍,在讓科技人員感受市場競爭壓力的同時,給他們一個比較寬松的輿論和政策環境,做到尊重科學、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制定了《安徽國星生物化學有限公司科研項目管理規定》、《安徽國星生物化學有限公司研發人員績效考核制度》,以此來激勵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
此外,公司還實行開放的用人機制,隨時吸收和接納國內外相關研究人員攜帶科研成果來實現成果轉化。應聘客座人員在工程中心工作期間,享受與其正式人員同等的待遇。實行工資總額與效益按一定比例提成,對做出重大貢獻、創造明顯效益者可給予重獎。
3、承擔的省、市各類項目情況
近年來,國星生化所承擔的省、市科技攻關項目取得了很大
的突破。其中,與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開發的“醛氨法合成吡啶成套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不僅打破了我國該技術領域的落后局面,開創了我國綠色環保精細化工、三藥替代進口產品的新局面。使我國在吡啶類產業領域的技術水平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為我國環保型綠色精細化工產品的升級換代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為雜環類三藥及三藥中間體參與國際競爭提供核心支撐。與浙江大學聯合開發的“IDA法草甘膦生產工藝的綠色關鍵技術及其在節能減排中的推廣應用”項目,使我國草甘膦生產技術取得了變革性的突破,采用管道化反應技術和脈沖萃取技術不僅使草甘膦生產由間歇式生產改為連續化生產,而且對推進我國農藥制造技術升級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與南京工業大學、安徽大學聯合開發的“應用于化工工業廢水檢測的重金屬離子傳感器開發”項目,不僅能夠快速、簡便地實現識別和在線檢測化學工業廢水中重金屬離子,為化學工業廢水檢測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同時,該項目被列入20xx年長三角科技攻關項目。
4、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包括鑒定或驗收的科技成果、制定的各類標準等等情況
公司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引進與消化吸收相結合,加大對關鍵生產工藝的攻關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技術優勢,降低科研成本,提高技術資源的利用效率。結合公司實際,立足自主創新,在“科技創新”力量的推動下,共實現科技成果轉化13項,包括吡啶、3—甲基吡啶、2,3—二甲基吡啶、3,5—二甲基吡啶、2,3,5—三甲基吡啶、雙甘膦、草甘膦、3—氰基吡啶、百草枯、2—氯—3—甲基吡啶,2—氯—5—甲基吡啶,其中國際國內未來環保型高科技產品7項,填補國內空白產品3項。同時,承擔的省、市級技術創新、科技攻關、高技術產業化等計劃項目6項;其中吡啶、3—甲基吡啶、3,5—二甲基吡啶被認定為高新技術產
品產品;制定國家標準2項;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鑒定2項。
5、產學研合作情況
公司從創立伊始就確立了高起點、高定位,生產高技術產品的發展思路,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公司發展的首要位臵,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產學研合作,注重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開發,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公司利用與市場接近、對市場比較了解的優勢,和高等院所對前沿科技學術方向了解的科技優勢;結合行業的發展特點趨勢,積極查找相關產業領域的發展趨勢、最新成果、科技資源,通過與國內知名高校、科技院所的溝通、聯系與合作,尋求到一系列有合作前景的產業化項目。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專家信息庫,目前已整理入庫專家80余名,通過專家信息庫,并根據每名專家的研究領域、研究方向等信息,分別與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安徽大學、安徽工業大學等18所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的56名專家教授進行有針對性地技術合作,保證了企業科研實力始終走在行業前端。
6、開展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國星生化所從事的雜環類三藥中間體產業是國家鼓勵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也是高度競爭性行業,對人才和技術的依存度都很高。由于地處內陸,原料、市場均在東南沿海及國外,相比國內其它同行企業,無形中已增加大量物流成本。同時內地相對落后的物質文化生活不利于留住優秀技術人才。
雖然公司主導產品吡啶、3—甲基吡啶等依靠質量優勢彌補了成本上劣勢,在國內外市場均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但國內同行近幾年通過各種努力,產品質量大幅提升,競爭日趨激烈。為此,國星生化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力度,但由于每年企業利潤的大部分均用于發展項目建設,用于科研開發
科技先進單位工作總結4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區科技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建設為契機,抓住濱湖新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積極開展各項工作,現匯報
一、xx年工作情況
(一)認真做好申報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區工作
自1998年以來,我區已連續了4次獲得“全國科技先進城區”稱號。今年是-xx年度全國縣、市、區科技進步情況考核年,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認真部署。區科技局全力以赴,積極尋求省科技廳、市科技局支持,同時主動與區有關單位協調,就全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城鄉面貌明顯變化、社會事業穩步推進、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口素質日益提高、群眾生活不斷改善、城市承載能力顯著提高、全民可持續發展意識普遍增強等方面進行了認真總結,共填寫基本情況、科技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科技發展相關數據50多組,形成了一套較為全面的申報材料。目前已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組評審,在全省城區中得分排名第二,已上報國家科技部,立爭為我區再添榮譽。
(二)積極開展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申報工作
包河區的前身合肥市郊區于1993年7月被省科委、省體改委、省計委等部門批準為省級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1995年7月被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協調領導小組批準為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1997年12月更名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xx年合肥市行政區劃,原郊區整建制劃為包河區,xx年,區政府重新制定《包河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總體規劃》,xx年6月科技部批準包河區繼續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xx年10月包河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專家組驗收。今年7月,科技部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辦公室召開緊急會議,正式啟動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的申報工作。經過認真分析,我們認為過去包河區存在著發展綜合實力不強、城市承載能力較低、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及城鄉二元結構突出等制約因素,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區域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快速進步,城市承載能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實現了經濟、社會、環境、人口的協調發展,在全國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我們在區委、區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全局人員全力以赴,加班加點,用兩個月時間,編寫了《包河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建設規劃》,并征求了省科技廳、市科技局及區32個相關部門的意見,最終于10月29日完成了所有申報材料,及時送到了科技部,完成了申報工作。
(三)主動接受對科技三項經費的審計監督
根據區政府有關文件精神,我局積極配合區審計局對xx年科技三項經費的管理、使用和效益情況進行了審計,主動提供相關材料,協助做好延伸審計工作。結合這次審計,我局就科技項目評審方式、科技經費使用觀念、項目安排重點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10月份,我局受區政府委托,向區人大常委會匯報了我區貫徹執行《合肥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的情況。針對區人大的審議意見,我們就增強全社會的科技意識、加強科技三項費管理、逐步改革科技項目評審方式、促進產學研結合、發揮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的“孵化”作用等五個方面進行了認真答復,主動接受人大的監督。
(四)切實發揮科技部門的管理服務職能
今年我區科技三項經費為300萬元,共安排13個科技項目。在項目安排上對可持續發展、科技創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項目有所側重,如科技創業園建設、科技強警、新農村建設中的“一村一品”等,減少了許多一般性的扶持項目。
區科技局加大服務力度,積極協助民營企業申報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如安達數控公司的汽車智能門鎖、汽車門窗自動檢測項目,徽王公司的藍莓種植等,對于申報成功的項目將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注重引導各鎮村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融入科技因素,重點扶持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使用。經過努力,大圩鎮已被命名為安徽省科技創新試點鎮,沈福村成為合肥市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村。目前,我們正協助這兩個鎮村落實農業科技項目。同時,我們還協助市科技局、市創新辦,開展了全區科技創新資源調查和產學研結合調研工作,不僅順利完成了上級部門布置的任務,而且也是我們初步了解了轄區內大型企業的科技能力和需求,為下一步建立我區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打下了基礎。
(五)全面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
組織開展了2場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1場科技文化衛生法律“四進社區”活動,在科技活動周、科普日舉辦大型科普宣傳活動,共發放各類宣傳材料約10000余份。制作了100塊內容為“身邊容易被誤解的`科學”和“環保與健康”科普展板,在區行政中心大廳和各街道社區巡展。為各個社區發放4000張科普掛圖。邀請專家為老干部舉辦老年慢性疾病防治講座;為機關干部舉辦室內環境與飲食安全講座;為駱崗街道群眾舉辦“科學用藥、合理用藥、常見病防治”科普講座。結合文明創建工作,多次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科普陣地建設檢查、督查工作。同時有針對性地、有重點地開展市科普示范單位創建工作,對照《合肥市科普示范單位標準》,指導蕪湖路街道蘭亭社區、常青街道竹西社區、望湖街道王大郢社區完成了申報工作,并已通過了市科協的驗收。
為更好地促進我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工作,今年我局與教育局聯合舉辦了包河區第二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聘請專家對科技創新作品進行評選,并將優秀作品報送省市參賽。今年是我區在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中收獲最大的一年,共有18件作品在省市獲獎,其中獲省三等獎一件,市一等獎二件,市二等獎七件,三等獎九件。46中張至誠同學獲得市長獎,還有1名教師獲得了“合肥市科技輔導員”稱號。
(六)認真細致開展防震減災相關工作
區政府十分重視防震減災工作,4月份區政府常務會議上,決定專門撥款10萬元,用于防震減災工作。今年重點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1、建立健全組織和制度網絡。我們根據區直機關、街、鎮人員變動情況,及時調整了各級地震工作領導小組。修訂、完善了《包河區防震減災工作預案》,督促各街、鎮、工業區和33所學校制訂了相應的《地震應急預案》。
2、多形式開展地震知識宣傳。我們利用科普畫廊、科普趕集等宣傳防震科普知識,訂購15萬冊《地震小常識》,分發到各家各戶。加大了對中小學生防震減災宣傳力度,邀請專家在包河苑小學利用多媒體,為1300多名師生講解了地震基本知識和自身防護小常識;復制了80份防震科普教育光盤,集中一個月時間在轄區范圍內的75個中小學播放;制作了主題為“地震發生時你該這樣做”的科普展板在中小學巡展;有的學校還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舉辦學生自制地震科普知識畫冊展覽,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太湖路小學在加強宣傳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緊急疏散演練,加強學生的自救意識。
3、重點抓好“三位一體”(地震前兆監測、地震災情速報、地震科普宣傳為一體)地震群測群防信息點建設工作。今年10月份我區正式成立了地震應急指揮中心,同時選擇有利于觀測地震前兆的大圩鎮養鴨場漁場、深井等建立地震群測群防信息觀察點,配備了專用電腦和兼職信息員。目前,已建立觀察項目4個,聯系學校1個。
二、xx年工作打算
新的一年即將來臨之際,區科技局將積極圍繞科教興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推動科技進步,為構建和諧包河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在今年的機構改革過程中,區政府十分重視科技工作,為科技局增加了信息、專家兩項職能。區科技局將積極落實新增職能,將原有的“包河區農業科技綜合信息中心”,更名為“包河區科技資源信息管理服務中心”,負責整合管理轄區內科技資源和信息。同時,要將科技局原有的“包河農業科技示范網”改版為“包河科技網”,以期充分發揮信息平臺的作用。為進一步了解我區范圍內的科技專家資源,區科技局將開展專題調研,為建立專家咨詢委員會和專家庫,做好前期準備。
(二)為進一步規范科技三項經費的使用,區科技局將制定有關使用管理辦法,明確科技、財政和審計部門的管理監督職責,以及項目選擇的引導方向,使項目申報更加科學、合理。同時也將在相關規定中明確科技三項經費的傾斜支持方向,盡可能適度集中科技經費。
(三)區科技局將借鑒兄弟縣區的先進經驗,結合包河區的實際情況,著手改革現行的科技項目確定方式和程序,積極探索建立適合我區實際的科技項目評審方式,并逐步過渡到專家評審決定的形式。項目評定后,通過調查、督查等形式,加強對項目的全程管理和服務工作。
(四)為充分利用我區高等學府、科研院所的研究能力,發揮他們在打造“安徽浦東”、建設“江淮車谷”中的積極作用,區科技局將主動加強與院校的聯系,開展“企業家院校行”和“專家包河行”等活動,為校企、院企聯誼提供服務平臺,力爭在產學研合作上有所突破。
(五)召開全區首屆科協代表大會,聘請區域內知名專家學者擔任領導職務,邀請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科技人員參與其中,提升包河區科普隊伍的廣度和深度。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的科技意識。加強科普陣地建設,不定期深入各街道、社區指導科普工作,通過科普進社區、科普下鄉、聘請科普宣傳員等多種形式,廣為宣傳《科技進步條例》和科普知識。
(六)繼續完善我區防震減災預案,加強應急隊伍建設。主動邀請市地震專家對我區新建重點工程場址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切實將防震減災工作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科技先進單位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創建先進單位工作總結01-19
先進單位職員工作總結范文02-05
創建市級衛生先進單位工作總結11-26
創建先進單位工作總結5篇01-20
中學建設先進單位工作總結范文11-10
創建衛生先進單位工作總結范文12-11
基層計劃生育先進單位工作總結03-14
學校創建衛生先進單位的工作總結范文11-26
衛生先進單位創建工作總結范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