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那么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識點總結 1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力和力的圖示
2、力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
3、力能力物體發生形變
4、力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體
(2)受力物體
(3)力產生一對力
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均勻分布、形狀規則物體:幾何對稱中心質量分布不均勻,由質量分布決定重心質量分部均勻,由形狀決定重心
7、四種基本作用
(1)萬有引力
(2)電磁相互作用
(3)強相互作用
(4)弱相互作用
二、彈力
1、性質:接觸力
2、彈性形變:當外力撤去后物體恢復原來的`形狀
3、彈力產生條件
(1)擠壓
(2)發生彈性形變
4、方向:與形變方向相反
5、常見彈力
(1)壓力垂直于接觸面,指向被壓物體
(2)支持力垂直于接觸面,指向被支持物體
(3)拉力:沿繩子收縮方向
(4)彈簧彈力方向:可短可長沿彈簧方向與形變方向相反
6、彈力大小計算(胡克定律)F=kx k=勁度系數N/mx伸長量
三、摩擦力產生條件:
1、兩個物體接觸且粗糙
2、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靜摩擦力產生條件:
1、接觸面粗糙
2、相對運動趨勢
靜摩擦力方向:沿著接觸面與運動趨勢方向相反大小:0≤f≤Fmax
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
1、接觸面粗糙
2、有相對滑動大小:f=μN
N相互接觸時產生的彈力N可能等于G
μ動摩擦因系數沒有單位
四、力的合成與分解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與兩個力或多個力效果相同的一個力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邊形定則(合力是以兩分力為鄰邊的平行四邊形對角線,對角線長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
合力與分力的關系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夾角θ一定,θ為銳角,兩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當兩個分力大小一定,夾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夾角增大,合力就減小(0<θ<π)
4、合力最大值F=F1+F2 最小值F=|F1—F2|
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兩個力
原則:分力與合力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本質:力的合成的逆運算
找分力的方法:
1、確定合力的作用效果
2、形變效果
3、由分力,合力用平行四邊形定則連接
4、作圖或計算(計算方法:余弦定理)
五、受力分析步驟和方法
1、步驟
(1)研究對象:受力物體
(2)隔離開受力物體
(3)順序:
①場力(重力,電磁力)
②彈力:
繩子拉力沿繩子方向,輕彈簧壓縮或伸長與形變方向相反輕桿可能沿桿,也可能不沿桿面與面接觸優先垂直于面的
③摩擦力
靜摩擦力方向
2、假設
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相對滑動方向相反或與相對速度相反
④其它力(題中已知力)
(4)檢驗是否有施力物體
六、摩擦力分析靜摩擦力分析
1、條件:①接觸且粗糙②相對運動趨勢
2、大小0≤f≤Fmax
3、方法:①假設法②平衡法
滑動摩擦力分析
1、接觸時粗糙
2、相對滑動
七、補充結論
1、斜面傾角θ
動摩擦因系數μ=tanθ物體在斜面上勻速下滑
μ>tanθ物體保持靜止μ<tanθ物體在斜面上加速下滑
2、三力合力最小值
若構成一個三角形則合力為0若不能則F=Fmax—(F1+F2)三力最大值三個力相加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識點總結 2
一、三種常見的力
1、重力: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點)
2、彈力
(1)形變、彈性形變、定義等。
(2)產生條件:接觸彈性形變方向:彈性形變恢復的方向
(3)拉力、支持力、壓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來命名的)
(4)彈簧的彈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
(5)可用假設法來判斷是否存在彈力。
3、摩擦力
(1)靜摩擦力:
①產生條件:粗糙接觸面接觸面間彈力相對運動趨勢
②方向判斷: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頓運動定律”來解。
(2)滑動摩擦力:
①產生條件:粗糙接觸面接觸面間彈力相對運動
②方向判斷: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③大小:f=u 。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頓運動定律”來解。
(3)可用假設法來判斷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
1、定義;由分力求合力的過程。
2、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3、求合力的方法
①、作圖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 ②、計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
三、力的分解
1、分解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2、分解原則:按照實際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兩分力的方向)
3、把一個已知力分解為兩個分力
①、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求兩個分力的大小。(解是唯一的)
②、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 (注意:通過作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判斷)
4、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關系。
三、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學好物理有哪些竅門
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系。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常見的力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量(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 (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9、洛侖茲力f=qVBsinθ (θ為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f=0)
注:
(1)勁度系數k由彈簧自身決定;
(2)摩擦因數μ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積大小無關,由接觸面材料特性與表面狀況等決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視為fm≈μFN;
(4)其它相關內容:靜摩擦力(大小、方向)〔見第一冊P8〕;
(5)物理量符號及單位B:磁感強度(T),L:有效長度(m),I:電流強度(A),V:帶電粒子速度(m/s),q:帶電粒子(帶電體)電量(C);
(6)安培力與洛侖茲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則判定。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識點總結 3
考點一:關于彈力的問題
1。彈力的產出
條件:(1)物體間是否直接接觸
(2)接觸處是否有相互擠壓或拉伸
2。彈力方向的判斷
彈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形變方向相反,指向物體恢復原狀的方向。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并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1)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壓的物體(受力物體)。
(2)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受力物體)。
(3)繩的拉力是繩對所拉物體的彈力,方向總是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沿繩背離受力物體)。
補充:物體間點面接觸時其彈力方向過點垂直于面,點線接觸時其彈力方向過點垂直于線,兩物體球面接觸時其彈力的方向沿兩球心的連線指向受力物體。
3。彈力的大小
(1)彈簧的彈力滿足胡克定律:。其中k代表彈簧的勁度系數,僅與彈簧的材料有關,x代表形變量。
(2)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在彈性限度內,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考點二:關于摩擦力的`問題
1。對摩擦力認識的四個不一定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靜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動摩擦力小
(3)靜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與運動方向共線,但一定沿接觸面的切線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動力
2。靜摩擦力用二力平衡來求解,滑動摩擦力用公式來求解
3。靜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斷
存在判斷:假設接觸面光滑,看物體是否發生相當運動,若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物體間有相對運動趨勢,物體間存在靜摩擦力;若不發生相對運動,則不存在靜摩擦力。
方向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考點三:物體的受力分析
1。物體受力分析的方法
(1)方法
(2)選擇
2。受力分析的順序
先重力,再接觸力,最后分析其他外力
3。受力分析時應注意的問題
(1)分析物體受力時,只分析周圍物體對研究對象所施加的力
(2)受力分析時,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確定每個力的實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實際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當做是物體受到的力
(3)如果一個力的方向難以確定,可用假設法分析
(4)物體的受力情況會隨運動狀態的改變而改變,必要時根據學過的知識通過計算確定
(5)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體,互相作用要隔離
考點四:正交分解法在力的合成與分解中的應用
1。正交分解時建立坐標軸的原則
(1)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為原則,一般情況下應使盡可能多的力分布在坐標軸上
(2)一般使所要求的力落在坐標軸上
力的相互作用高中物理知識點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識點總結 4
理解要點:
(1) 力具有物質性: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
說明:
①對某一物體而言,可能有一個或多個施力物體。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體,后有受力物體
(2)力具有相互性:一個力總是關聯著兩個物體,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說明:
①相互作用的物體可以直接接觸,也可以不接觸。
②力的大小用測力計測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
(5)力的種類:
①根據力的性質命名: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核力等。
②根據效果命名:如壓力、拉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復力等。
說明:根據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稱的力,性質可以相同;同一名稱的力,性質可以不同。
重力
定義: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
說明:
①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④在兩極時重力等于物體所受的萬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時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說明:
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體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緯度越高,同一物體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體在兩極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個物體的重力不受運動狀態的影響,與是否還受其它力也無關系。
③在處理物理問題時,一般認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變。
(2) 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說明:
①在兩極與在赤道上的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響,與運動狀態也沒有關系。
(3)重心: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
重心的確定:
①質量分布均勻。物體的重心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形狀規則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就在幾何中心上。
②質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的重心與物體的形狀、質量分布有關。
③薄板形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說明:
①物體的重心可在物體上,也可在物體外。
②重心的位置與物體所處的位置及放置狀態和運動狀態無關。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體物體時,就可以把整個物體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個力來表示,于是原來的物體就可以用一個有質量的點來代替。
彈力
(1) 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說明:
①任何物體都能發生形變,不過有的形變比較明顯,有的形變及其微小。
②彈性形變:撤去外力后能恢復原狀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簡稱形變。
(2)彈力: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說明:
①彈力產生的條件:接觸;彈性形變。
②彈力是一種接觸力,必存在于接觸的物體間,作用點為接觸點。
③彈力必須產生在同時形變的兩物體間。
④彈力與彈性形變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3)彈力的方向:與作用在物體上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
幾種典型的產生彈力的理想模型:
① 輕繩的拉力(張力)方向沿繩收縮的方向。注意桿的不同。
② 點與平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于平面;點與曲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觸點所在切面。
③ 平面與平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體;球面與球面接觸,彈力方向沿兩球球心連線方向,且指向受力物體。
(4)大小:彈簧在彈性限度內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勁度系數,表示彈簧本身的一種屬性,k僅與彈簧的材料、粗細、長度有關,而與運動狀態、所處位置無關。其他物體的彈力應根據運動情況,利用平衡條件或運動學規律計算。
摩擦力
(1)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當于另一個物體滑動的時候,要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說明:
①摩擦力的產生是由于物體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A、兩個物體相互接觸;B、兩物體發生形變;C、兩物體發生了相對滑動;D、接觸面不光滑。
ⅱ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
①“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與運動方向相反”
②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說明:
①FN兩物體表面間的壓力,性質上屬于彈力,不是重力。應具體分析。
②μ與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無單位。
③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
ⅳ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但并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
ⅴ滾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要小得多。
(2)靜摩擦力:兩相對靜止的相接觸的物體間,由于存在相對運動的趨勢而產生的摩擦力。 說明:靜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A、兩物體相接觸;B、相接觸面不光滑;C、兩物體有形變;D、兩物體有相對運動趨勢。
ⅱ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總跟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說明:
①運動的物體可以受到靜摩擦力的作用。
②靜摩擦力的方向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可以相反,還可以成任一夾角θ。
③靜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ⅲ靜摩擦力的大小:兩物體間的靜摩擦力的取值范圍0<F≤Fm,其中Fm為兩個物體間的最大靜摩擦力。靜摩擦力的大小應根據實際運動情況,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運動定律進行計算。
說明:
①靜摩擦力是被動力,其作用是與使物體產生運動趨勢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圍內是根據物體的“需要”取值,所以與正壓力無關。
②最大靜摩擦力大小決定于正壓力與最大靜摩擦因數(選學)Fm=μsFN。
ⅳ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的趨勢。
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是研究力學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根據題意選取適當的研究對象,選取研究對象的原則是要使對物體的研究處理盡量簡便,研究對象可以是單個物體,也可以是幾個物體組成的系統。
2、 把研究對象從周圍的環境中隔離出來,按照先場力,再接觸力的順序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并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這種方法常稱為隔離法。
3、 對物體受力分析時,應注意一下幾點:
(1)不要把研究對象所受的力與它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相混淆。
(2)對于作用在物體上的每一個力都必須明確它的來源,不能無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體受哪些“性質力”,不要把“效果力”與“性質力”重復分析。 力的合成
求幾個共點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 力是矢量,其合成與分解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一條直線上兩力合成,在規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數運算。
(3) 互成角度共點力互成的分析
①兩個力合力的取值范圍是|F1-F2|≤F≤F1+F2
②共點的三個力,如果任意兩個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個力,那么這三個共點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時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共點力才能合成(同時性和同體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個分力。
力的分解
求一個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同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已知兩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個力的兩個分力,如不限制條件有無數組解。 要得到唯一確定的解應附加一些條件:
①已知合力和兩分力的方向,可求得兩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個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個分力F1的大小與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 若F1=Fsinθ或F1≥F有一組解
若F>F1>Fsinθ有兩組解
若F<Fsinθ無解
(3) 在實際問題中,一般根據力的作用效果或處理問題的方便需要進行分解。
(4) 力分解的解題思路
力分解問題的關鍵是根據力的作用效果畫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接著就轉化為一個根據已知邊角關系求解的幾何問題。因此其解題思路可表示為: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08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1-25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7-28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識點總結12-02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02-23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8-03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4-20
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知識點總結07-27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識點總結3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