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階段總結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那么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階段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階段總結1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掌握較好的讀書方法,是人生發展的源泉!我校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為豐富學生的精神,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人生品位,提高學生閱讀效益。讓孩子們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長。
從學期初開始,課外閱讀活動在我校,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自活動開展以來,我校學生品讀課外讀物已蔚然成風。我們結合區鎮的精神,立足于本校實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如今,我校課外閱讀活動開展將近一外學期了,現將本校課外閱讀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外閱讀開展的活動
1、依據不同階段學生的不同認知結構與心理特點;分年級制定課外閱讀目標,一二年級重在了解故事情節,受到思想教育,三四年級重在積累妙詞佳句,并學以致用,五六年級中在理解領悟。結合本校語文特色作業,一二年級寫日記,三四年寫讀書筆記(心得)高年級寫讀后感,讓學生學以致用。
2、根據順德區小學分級閱讀參考書目的精神,對圖書室進行科學分類,為底、中、高年級推薦應讀書和可讀書。
3、學校建立班級圖書角,和好書交換站,為學生閱讀提供資源不盡的素材.班級圖書角由教師每周到圖書室借閱一次
使學生人手一冊;好書交換站由學生自備書,學生之間開展“好書換換看”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4、改進課程計劃,讓學生有讀書的時間。
要想讓學生參與到讀書活動中來,必須有時間上的保證。為此們學校專門規定課外閱讀時間安排在午休,每周周末,和有時雨天的大課間時間
并提昌每個班級每周抽出一節課的時間做為課外閱讀課時間,在這一節課上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閱讀,也可以進行學生間的讀書交流
還可以對學生的讀書進行指導。總之要充分利用好這一節課外閱讀課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與人類的精神大師對話。
5、強化閱讀指導。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也為了給廣教師提供一個指導學生閱讀的平臺,我們組織教師圍繞怎樣開展課外閱讀進行交流、討論,互相學習,推進活動的深入開展。
學期中舉行了一次班級讀書演講比賽、11月份"我愛我的祖國"讀書征文活動和“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經驗交流活動。
讓教師以自己的行動帶動學生的閱讀,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
二、取得的成效
短短幾個月實踐,我們已看到了課外閱讀帶給學生的無限魅力,積極地閱讀課外健康讀物能使學生文化修養更為深厚,生活視野開闊促進了個性心理的健康發展,課外閱讀在我校已經生了根、發了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下個學期,我們準備繼續開展各種活動,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激發和引導學生讀好書的興趣,相信他們會真正愛上閱讀,迷上經典。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讓學生課外閱讀,就一定能濃厚讀書氛圍,讓校園書香四溢。
三、幾點反思
在我們工作開展順利的同時,也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1、由于平時工作忙忙碌碌,老師給予學生閱讀的引導做得不夠。
2、由于學生的家庭情況存在差異,因而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也疏于指導和督促。
針對以上情況,在以后力求能將工作做得更細致、更完善些,使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階段總結2
我國自古就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之說。可見,課外閱讀益處多多。只有大量閱讀,廣采博取,才能出口成章。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倡讓學生多讀、有效地閱讀,增加積累,讀寫結合,使閱讀有效地服務于學生的寫作、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這是廣大語文教師早已達成的共識。我的閱讀教學在摸索與實驗中進行著,現將近段閱讀收獲總結如下:
一、激發閱讀興趣
課外閱讀要想積極有效地進行,首要的任務就是激發興趣。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會自發地形成,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培養學生的興趣我從以下幾方入手:
1、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出發,根據不同學生興趣,合理地選擇不同類型的課外讀物,發揮“好書”天然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無意”興趣,讓他們一見生趣,樂不釋手。像一些情節性強的故事書、知識性強的書、趣味性強的科技書、文筆優美的精品書、經典性的文學書都很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讀書有用論”要利用板報、班會以及課堂等陣地經常向學生進行灌輸,使他們明白多讀書,讀好書的作用,從而自覺地培養課外閱讀的興趣。
3、因地制宜地開展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我們舉行讀書故事會、美文欣賞會、心得交流會;評選“讀書大王”、“記誦能手”、“朗讀高手”;頒發“課外閱讀獎章”、“全能小博士”等稱號;開展朗誦會、辯論會、知識賽等等。
4、推介激趣。以課堂教學為“支撐點”,適時推薦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讀物,引導學生“刨根問底”;另一方面推薦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引導學生擴大視野。組織同學間互相推介,促使學生“奇文共欣賞”;鼓勵學生家長推介,拉動學生彰顯特長。
二、做好閱讀筆記
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要“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結合讀物特點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閱讀方法,如可以根據文章特點教給學生運用泛讀法、瀏覽法,加快閱讀速度,加大閱讀信息量;也可以將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動腦與動手相結合;同時指導學生閱讀時做好閱讀筆記、摘抄、批注等。
因此,可通過具體課例的學習,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規律逐步訓練,重點掌握三種文字類型(評文字、評寫法、存疑問)的批注。批注一般寫在書的頁眉頁腳頁側,進行多種類型相結合的綜合性批注的訓練,在自主閱讀中逐步滲透,逐步運用,逐步掌握。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作批注,使學生掌握做批注的方法。這樣,由課文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引導,逐步滲透、逐步運用、逐步掌握。
學生在批注的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根據自身需要與伙伴交換意見,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他人的見解,達到批注的內容更加完善具體。很多批注出來不懂的問題在交流過程可以得到解決,做到感悟共享。對于共同的疑惑,我適時的點撥與誘導,對每個學生的批注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學生再次閱讀的信心。
定期組織課外批注交流與比賽,通過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給予學生充分的批注時間,充分的交流時間,讓學生在讀中感,在思中悟,在辨中明。鼓勵學生將“批注式閱讀”由課文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增強學生閱讀的深度,擴大學生閱讀的廣度。
三、掌握閱讀策略
課外閱讀是教學在課外的延伸。搞好課外閱讀,關鍵在于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使學生會讀。
1、精讀與略讀相結合。我指導學生讀書先讀前言,目錄,讀報先看標題,欄目,在瀏覽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選擇圖書,尋找資料。同時,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要有重點地選擇一些與學習密切相關或自己最感興趣的章節進行精讀,讀的時候邊讀邊想,在文章緊要處,感觸最深處圈點勾畫。
2、摘錄與隨感相結合。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我要求學生隨時把精彩優美的詞句,片斷摘錄下來,廣擷博采并內化吸收,學以致用。新課標注重學生個性化閱讀,讓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要求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要做好這一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寫讀后感,我將學生的讀書筆記設計為篇目、作者介紹、文筆精華、閱讀感悟等欄目。
3、交流與討論相結合。閱讀后,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閱讀情況,討論解決疑難問題,交流心得,這一內容可安排在課前五分鐘活動中,或舉行課外知識競賽。這樣,學生不僅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四、養成良好習慣
好的習慣讓人終身受益。新生剛開始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就對他們作了以下幾方面的指導。
1、指導學生養成利用零碎時間閱讀的習慣
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利用零碎時間閱讀的習慣,要養成隨時翻閱書籍的習題,堅持每天擠一點時間,讀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一種閱讀氛圍,促進學生自覺閱讀。
2、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在指導學生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文中或作勾劃、或作批注、或寫提綱、或抄錄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較深的可寫讀書筆記、或寫讀后感,定期交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3、指導學生養成“讀說結合”的習慣
讓學生把所閱讀的內容、心得體會在同學們中進行交流,也可以進行師與生、生與生的多向交流。如鼓勵學生利用閑聊時間進行討論和交流,我一直堅持課前五分鐘讓一位同學介紹一篇他最近閱讀的(或是他喜愛的)文章,讓學生滿腔熱情地投入,各抒己見,這不僅能培養認真細致的讀書習慣,還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指導學生養成用“心”讀書的習慣
只讀書而不作思考等于吃飯而不消化,讀得再多也不會有所得,反而成為書的奴隸。
五、檢查督促閱讀
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主動性和閱讀能力各有差異,加之閱讀內容豐富,要使每個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提高語文能力,擴大視野,增加積累。教師除作閱讀指導外還需要加強檢查督促,使課外閱讀落實到位。
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階段總結3
劉金婷《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并且在“總目標”中對課外閱讀的總量有了具體而明確的量化規定:其中小學一至六年級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以上的這些文字無非是為了說明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我針對《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方法的研究》這一課題,經過一年的實踐與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俗話講得好:你能把馬牽到河邊,卻并不能強迫它喝水。確實是這樣,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學生一旦有了閱讀的興趣,就會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點燃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渴望,變“被動讀”為“主動讀”,“要我讀”為“我要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開發學生的課余生活,激發閱讀興趣。
我校是寄宿制學校,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在校住宿,他們的學習、生活環境相對較封閉,除了教室、食堂、寢室三點一線外,課外讀物是他們最好的課余生活休閑、娛樂的途徑,同時使學生的課余生活向著素質化方向,因此課外讀書可以成為學生們課余生活的一部分,為他們帶來莫大的樂趣。
二、創設濃郁的書香班級文化氛圍,促進學生閱讀。
讓閱讀成為伴隨孩子終生的生活方式,我們要積極創設條件讓學生廣泛地“讀”,大量地“讀”,經常性地“讀”。
1.保證讀物。“巧婦難做無米之炊。”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首先要供給學生讀物。
(1)在開家長會的時候為學生家長講解閱讀的好處與重要性,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提議家長定期為學生購買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并倡導親子閱讀
(2)借助班級圖書角積極開展了圖書漂流活動,中年級段的學生已經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已開始形成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他們的閱讀動機開始由低年級段的被動型逐漸轉成一種向自身興趣愛好過渡的主動型,對于小時候看過的一些拼音讀物被他們視為“太幼稚了”,他們除對中外童話感興趣外,還偏愛一些短小精悍的中外幽默故事、探險故事、IQ益智類書籍等,而且需要量越來越大。為此積極倡導學生積極為班級捐書(當然指導學生要捐一些好書,經典書),在班里選出負責任的學生進行管理、借閱的登記,同時隨時可以增添調換借閱,營造了濃郁的班級讀書氛圍。為學生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讓孩子們在輕松自然的閱讀環境中對讀書產生興趣,促使學生養成主動、有效閱讀的習慣。
(3)作為班主任,根據學生的需要定期以班級為單位到圖書館借閱一定數量的圖書,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及時歸還,這樣既能充分發揮學校圖書館的作用,也可以充實班級圖書角,使圖書角靈活增容,有了源源活水。
2.保證時間。“君子不可一日無書。”建立閱讀制度,固定課外閱讀時間,是保證課外閱讀質量的一個重要條件。
(1)首先我們學校每周有一節課外經典閱讀課和每周日的晚間閱讀大比拼活動課,有共同的閱讀書目,為我們的課外閱讀課提供了有利的保障,這樣我就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指導。另外可以借助我校的讀書節,開展一些讀書活動,評比讀書明星等。
(2)其次,要有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盡量減少機械重復的作業,把課外閱讀作為回家作業,并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規定閱讀的量和要求。即使我們的教學任務非常緊張,也要保證學生有課外閱讀的時間,課外閱讀交流活動也不能因教學任務緊張而受排擠。
(3)平時,學生隨時可以到圖書角借書,保證每天手中都有一本課外讀物,隨時可以閱讀,另外還特別規定:凡是課堂作業做好了,允許學生取出自己喜愛的圖書閱讀;
每天放學讓學生帶一本課外書出校門,布置30分鐘閱讀等作業。班內閱讀熱情會空前高漲。
3.推薦讀物,學會選擇閱讀。學生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但辨別力有限,需要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以實現閱讀的有效性,為此根據學生的能力、思想、年齡和興趣的不同,以及課堂教學需要的不同,認真幫助他們選擇適當的讀物。選擇時應注意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內容的廣泛性。小學生大都偏好閱讀故事性強的戰斗故事書,教師除了要幫助學生選擇這類書外,還應有計劃有目的的介紹和鼓勵學生閱讀歷史、地理、科幻等方面的讀物,擴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他們的廣泛的閱讀興趣。高爾基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可見,課外閱讀對孩子的精神世界有極大的影響。在指導時,要注意對學生優良品格的形成產生不同影響的書籍進行搭配,促使學生能從中獲得品格發展的健康與完善。
第二,主體的層次性。作為閱讀主體的學生,因個性方面的差異,指導時,我常根據情況分層次指導,低層次的學生著重看以圖為主的書籍,初步培養起愛書愛讀書的習慣,中等層次的學生著重看以文為主,輔之以圖的童話、神話、寓言等書籍,對高層次的學生,則開始指導其閱讀中外著名的童話集、短篇小說集,并引導其進行探究性學習。這樣注重層次的指導,能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提高。
第三,閱讀的相關性。課內閱讀是學生的主戰場,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必要擴展與補充,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協調好課內外閱讀的關系。為此,我常結合課文學習,以課內帶動課外。
三、指導課外閱讀的有效閱讀。
指導閱讀必須做到質和量相統一:既要讓他們完成量的規定,更要讓他們在閱讀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閱讀都成為豐富語言和精神的有效閱讀。
內容選定后,科學的閱讀方法是閱讀效果的保證。有了科學的方法,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閱讀時一般根據篇幅長短與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以利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效仿。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幾種方法:
(1)瀏覽法。當今社會處于知識爆炸的時期,信息含量大、變化快,決不可能對所有篇目詳加研究。對于那些篇幅較長或內容不是很重要,但學生又必須了解的文章,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內容概況、文章主題、主要的寫作方法等。
(2)篩選法。這是一種快速查閱資料、選取所需信息的讀書方法,可按照“目的—檢索—瀏覽—精讀—摘記”的程序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分步篩選,獲取所需知識。讓學生學會抉擇自己最需要的東西為自己的學習服務。
(3)精讀法。對于那些文質兼美、篇幅又不長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這類文章可以通過對語言的品味,構思的揣摩,進而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情感、寫作的特點,從而獲得知識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4)讀思結合法。托爾斯泰說過:"知識只有靠積極思維得來而不靠記憶得來時,才是真正知識。"閱讀并不是僅僅把書看一遍,還必須要求學生對書中或文中的內容有整體把握,對文章的遣詞用句、中心思想、寫作方法、人生啟迪等有比較細致的思考。因此,教師還注意引導學生邊看書邊質疑,并能通過自己查詢資料分析解答,從而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5)讀記結合法:古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每個學生準備一本摘記本,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及時摘錄優美的詞句或新問題、新知識,新感受,以便以后查閱,養成邊讀邊記的好習慣。
(6)讀寫結合法。這是一種深化閱讀,是讓讀直接為寫服務,讓寫提高閱讀的效果。把讀與寫結合起來的一種閱讀方法。可以采用此法。可以在運用上述二種方法之后來進行,也可以通過閱讀專門研討寫作方法之后,指導學生寫出讀書筆記。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展示。
一池清水,只要擊拍,就會產生陣陣漣漪,孩子的課外閱讀,也只有不斷地尋找一個個激活點,才能產生一次次新的激勵,形成一個個新的臺階。定期組織各項平實而豐富的活動作為孩子們課外閱讀的“激活點”,給予學生展示課外閱讀的舞臺,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讓學生發展自我,實現自我,讓其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歡悅,在活動中形成新的激勵。
1.開展筆記展評——讀書筆記
學生踏實認真的讀書習慣的養成是很不容易的,要形成習慣,提高效果,我們的做法就是:定期進行展評。這既是一個鑒定又是自我成果的一個展示,更是互相學習,互相督促的好機會。它起到互為欣賞,互為鞭策,互為激勵的好作用,對階段性學習起到承上啟下作用。
2.進行閱讀交流——讀書報告會
閱讀交流是同學間互相交流讀書心得、介紹讀書方法、推介新書的重要途徑。交流活動中,同學們在推薦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見,滔滔不絕。或講或演、或出手抄報或故事會,或讀一文說感想,這類活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過程活躍,孩子們樂于參與。
3.組織各項競賽——演講比賽
以各種生動有趣的競賽方式開展各類閱讀展示活動可產生強烈的讀書刺激。可采用講故事、朗誦比賽、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形式激勵孩子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課外書的閱讀活動中。這樣一來,鞏固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激活了孩子的內心原動力,使孩子深深感受到課外書的用處真多。
4.舉行多項表演或游戲
孩子是最喜歡游戲和表演的,我們可以借助相聲、小品、童話表演或成語接龍等這些生動的載體加快課外閱讀進程的推進。以寓教于樂的方式,鞏固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學生書讀得越多,就越會讀書,越喜歡讀書,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最終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問渠清得哪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激趣——促讀——指導——展示”。課外閱讀指導四部曲已經淺顯了它的效應,孩子們已經自覺不自覺地跨進了書香世界,愛上了課外書,養成了課外閱讀的好習慣。
課外閱讀的有效開展,不僅拓寬了孩子的視野,豐富了孩子的知識,對提高孩子的閱讀、寫作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達到了潤澤孩子心靈的效能。
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階段總結4
安陽鄉五一中心小學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學,學校現有教學班6個,在校學生202人,教職工12人。自20xx年6月參與由區教育局教研室宋玉紅主任主持的《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活動的探索與實踐》課題研究工作以來,學校以貫徹落實區教育局“師生讀書成長工程”為契機,以“營造書香校園,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為切入點,根據學校和學生實際情況,開展了一系列課外閱讀的探索研究活動,現將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統一思想,更新觀念,讓書香彌漫校園
1、加大讀書宣傳力度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及家長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及認識,學校組織召開由全校師生及家長參加的課外閱讀動員大會,宣講課外閱讀及終生學習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并對學生及家長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讓家長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從行動上大力支持。其次,在“紅領巾廣播站”中設置“書香心語”、“明星檔案”等欄目,將古今中外名人明星的讀書事跡、讀書體會、好書推薦等相關文章通過廣播展示出來。
2、制訂了學校課外讀書活動安排意見
為了推進課題研究工作,學校根據自身實際,制訂了《五一中心小學課外讀書活動安排意見》,明確了師生課外閱讀的目標,并分年級分段對學生生的讀書工程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提出了符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的實施措施,教導處牽頭成立了由語文教師組成的課外閱讀實施小組,各班也制定了相應的學生讀書計劃。
3、建設教室小環境和校園大環境
圍繞書香校園建設,各班都設計了自己的讀書口號,“讀一流書,做一流人”、“讀一本好書,交一個好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聲朗朗,伴我成長”每個書架都設計了自己響亮而動人的名字,“智慧泉”、“墨海”、“金鑰匙”、“品味”每個書架的名字都意蘊深刻,飽含著
濃濃的書香,充分顯示了小書架的大作用。同時,利用學校墻壁、走廊、宣傳版等資源,懸掛催人奮進的讀書名言,書寫賞心悅目的書畫作品,讓無聲的墻壁也開始與學生有心靈的交流。在校園的走廊我們讓師生自行設計了一些讀書標語與圖案,在宣傳櫥窗里開設“讀書明星”展示臺,展示評選的“讀書明星”的個人檔案和讀書心得,還利用校報等宣傳媒體及時將學生的讀書體會文章刊登出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二、拓寬渠道,多方籌書,提供良好書源
加強課外閱讀,書源是關鍵問題。良好的書源是師生獲取精神食糧的基礎,為了我們把好書源關,我們在現有條件下,做了以下工作。
1、開放學校圖書室。
我們不斷加強圖書室建設,想方設法有針對性地添置圖書,豐富了圖書門類,同時積極與宋慶齡基金會張掖市流動圖書館協調,加大圖書館對我校的圖書流動量,并及時做好整理上架工作。學校圖書室由專人負責,全天開放。學生可以隨時以班級或個人為單位到圖書室借閱圖書,發揮了圖書室在學生課外中的作用。
2、建設班級圖書角。
為每個班級配備一個圖書柜,每班圖書柜內有文學、歷史、天文、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圖書一百多冊,供學生在學習各科課本內容時參考閱讀。班級圖書架的籌書由兩部分組成:一小部分是學校圖書室定期提供給各班;大部分是各自班級的學生將自己的圖書捐出來,收交班級統一管理。在班里選出負責任的學生進行管理、借閱的登記,各班建立了圖書登記冊、圖書借閱登記冊和圖書管理制度,保證圖書角的全天開放。
3、開展圖書集體交流活動
開展校園“圖書集體交流”活動,以“知識因傳播而美麗”為主題,根據各班圖書資源有限的實際,在不同階段各個年級之間開展圖書集體傳閱活動,同學們都踴躍將自己的課外書包上書皮,貼上標簽,參與到集體交流活動中來,增加了學生課外書籍的擁有量,使圖書角靈活增容,如有源活水。
三、創新形式,保證時間,開創閱讀天地
1、創設“三讀”,保證時間。
①晨間交流讀。農村孩子早晨到校時間一般都較早,而學校組織正式上課要到8:00才開始,除了必要的打掃和鍛煉外,我校積極倡導學生在晨間相互自由地交流讀書體會,暢談讀書感受。交流可以是兩人,也可以是多人;可以是幾人“同讀一本書”后的專題討論,也可以是“各讀各的書”后的大雜談;內容可以是說說書中的主要內容、印象最深的情節等,也可以講講自己讀書的收獲。同時每個星期至少兩天,教師到班級對學生進行晨誦指導。
②午間休閑讀。每天午飯過后是學生們最開心的午間休閑時間,此時,我們將所有的讀書陣地全都向學生開放,學生喜歡到哪兒就到哪兒,喜歡讀什么就讀什么,喜歡怎么讀就怎么讀,讀書已成為孩子們午間最好的休閑方式。同時每個星期至少兩天,教師到班級對學生進行午讀指導。
③睡前放松讀。我們建議每個孩子都在家中的床頭放一本自己喜愛的書。每晚睡覺之前輕輕打開書本,慢慢品嘗一番,這既是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又能放松一天緊張的心情,讓書香伴著孩子入眠。
2、必讀、選讀,注重個性
首先要在教師和學生中進行調查,摸清閱讀意向,圖書室再根據藏書情況作出書源報告。班級讀書會在圖書室提供的書源報告中確定集體閱讀的書本。一般一學期重點讀34本書為宜。其余時間的讀本可由學生自由選擇。
3、三個“共讀”,豐富形式。
①同伴共讀。這是最重要的讀書方式,同伴閱讀的經驗對孩子很重要,可以產生良性競爭的作用,專家指出,因與朋友處于平等位置,是朋友,故想提出自己意見及想法的欲望會較強,孩子會變得比更有批判性。
②師生共讀。強化閱讀氛圍,營造書香班級。為此,開展了師生共讀活動。我們提出每個教師人人都是學生讀書的指導者,如各科教師能結合自己所教學科教學指導學生讀好書,好讀書,共讀一本書。
③親子共讀。親子共讀,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對于我們農村小學來說,開展卻是非常困難的。我校積極倡導親子共讀,內容包括父母與孩子一起讀書、與孩子交流讀書心得、與孩子一起玩讀書游戲等。為了讓家長更好的配合,為了更好的促進孩子“精神糧食的”成長,我們學校多次傳發“致家長的一封信”,定期召開家長會,多次不定期的組織教師家訪的途徑,來促進親子共讀的開展。
四、寓教于樂,注重效果,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1、加強常規閱讀活動,讓閱讀成為習慣
(1)每天“兩個一”常規。
①每天“放羊吃草”一小時。除了老師推薦的文章或書籍之外,規定每天一小時的閱讀時間。早操前、午飯后以及回家以后的自由閱讀,老師稱其為“放羊吃草”,我們可以從書架上獲取自己喜歡的書進行自由的閱讀,任意徜徉。
②每天“自讀自寫”一記錄。除了讀書,老師還給我們建立讀書筆記的常規,在自由閱讀的同時記錄下自己喜歡的字、詞、句,摘下一些名家或寫作的知識,還有留下自己讀書的感受。
(2)每周“三個一”任務
①每周一張“讀書交流卡”。學生在周末的時候寫下一張“讀書交流卡”,介紹書的內容,寫下讀書的感言,以便在周一的時候交到同學手里相互進行交流和賞析,并能產生一周最佳的圖書推薦。
②每周誦讀一篇經典美文。無論古詩文還是精短現代美文,每周我們都會自覺到規定的同學那里進行一次背誦,美文背誦也成為我們每節課前特別喜歡的事情。
③每周必讀一本推薦書。每周,語文老師都會根據大家的推薦,給每個組安排一本推薦書,讓大家一起去看,去評析和交流,甚至有時給同學測試卷,以更好的理解內容,看懂書的寫作意圖。
(3)每月“四個一”評比。即每月進行一次讀書小報的評比、一次讀書筆記的評比、一次“讀書交流卡”的評比、一次讀后感言的評比。
2、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交流活動。在班級中利用語文課的時間,每月開展一次讀書交流活動。低年級開展“我喜愛的詩歌朗誦會”、“我喜愛的故事”,評選班級“故事大王”等。三四年級開展普通話演講比賽、成語接龍和“好書伴我成長”主題中隊會。高年級開展“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最打動我的一個人物”“新書推介會”等活動。
3、開展班級“讀書明星”評比活動,每月評出“閱讀之星”,加星獎勵。對獲得“讀書星”和“閱讀之星”的學生進行綜合評定,選出班級和學校的“讀書明星”。
4、創辦了以展示讀書成果為主題的校刊。選編三至六年級優秀作文、優秀讀書筆記、經典名人名言等收集成冊,共全校同學在校內傳閱,供全校同學學習交流。
5、每學期舉行一次作文競賽和全校優秀讀書筆記展評活動,并將活動中的優秀作品向《張掖日報》等報刊雜志投稿,為學生創建展示自已的平臺。
6、每學期創辦一期以“美文欣賞”“優秀作文”為主要內容的文化長廊專刊和兩期黑板報。
7、每周開展一次班級讀書交流會
班級讀書會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導下,全班共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而后由教師提供一定的時間、空間與學生共同交流、分享讀書體驗的一種讀書方式。雖然說班級讀書會讀書的數量不是太多,但是整個過程班級師生共同、全程、全部參與,便于師生在閱讀中對話和溝通,促進了思維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
五、取得的成效
1、學生的閱讀綜合素養顯著進步,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課題研究激發了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與潛能,提高了學生群體的人文綜合素養,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不斷地查找數據,接觸一些新知識,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展了知識領域,培養了廣泛涉獵知識的興趣,豐富了親自參與的實踐體驗和直接經驗,創造力也有了發展和表現的機會,學習潛能也能得以開發。學生的閱讀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都有很大的發展,讓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倍增,真正開始自主閱讀,閱讀量明顯增加。使學生的閱讀具有真實性和實效性,真正為學生的人生打上亮麗的精神底色。
2、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有了較大的提高。課外閱讀是農村學校語文教學的薄弱環節,學生經常因為課外閱讀水平差而影響語文成績。自開展該課題研究以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明顯增強,語文考試中的閱讀分析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優秀率由原來的15%提高到40%。
3、改變了教師的行走方式,形成了教師專業自主成長文化。課題研究改變了教學觀念與行動之間的距離,使新的理念真正化為教師的自覺行動,使教師的專業成長變成可實現的現實,具有本校特點“自覺、自主、自創”的教師專業發展文化已經形成。不僅讓教師找到了自我的價值認同,也豐厚了教師的文化底蘊,更是豐富了教師的思想,真正轉變教師的觀念與文化背景,促進教師精神面貌的改變。徐杰老師《探究式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在《甘肅教育》20xx年第六期上發表,《學校管理現代化之我見》在《張掖教研》20xx年第2期上發表,韋雪梅老師《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方法探討》在《張掖教研》20xx年第5期上發表,楊海燕老師《農村低年級識字教學析談》在《張掖教研》20xx年第3期發表,楊麗紅老師《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幾點做法》在《張掖教研》20xx年第4期上發表。
4、改變了學校的發展模式,形成了學校的發展文化。通過創建書香班級,營造書香校園,構建自己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踐行文化,積淀了文化底蘊,提升學校的品牌和品位,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
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階段總結5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我充分認識課外閱讀對語文學習重要性的基礎上開展學習,集中學習有關課外閱讀指導性資料,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的自學,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對課題的認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意識,并按照自己的研究計劃開展研究。
二、加強教研確保實施
我在確定各小課題之后,便開始進入課題研究工作。主要以個人開展分課題研究與集體研究討論方式相結合進行的。匯報自己各階段研究成果;相互傾訴在研究課題中的困惑,在交流中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請有經驗的教師介紹自己的具體做法,相互學習、借鑒。
三、多彩活動學生受益
我在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和學生一起讀書,指導學生讀書,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寫富有特色的讀書筆記。學生們在讀書活動中開拓了閱讀視野。與此同時,重視朗讀、默讀、背誦,重視指導朗讀和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方法,用培養語感和感悟力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學生學會一邊讀,一邊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許多經典的文章里面的好詞好句,都可以要學生有目的的識記,甚至熟讀成誦。在此基礎上,通過朗讀、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同時培養對好詞佳句的敏感,養成積累詞句的習慣。需還有不少同學將習得的方法、好詞佳句能在運用時脫口而出或涌流于筆下。平時老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優點,在我的鼓勵表揚下學生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我的教學活動,愛上讀書。
在學期前以《致家長的一封信》的形式與家長溝通,請家長為孩子準備書籍,并要求一邊讀一邊想,在書中勾畫語段,并批注(揣摩順序、領悟表達、體會情感、發表觀點)。期間多次召開讀書交流活動,好書推薦會,孩子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和作者主人公進行親密接觸。學生讀書后寫讀后感,在班中進行賞析。翻閱了讀后感后,針對不足之處進行講評,使學生的理解、寫作能力都得到提升。活動中期,發現部分學生的.讀書熱情有所減退,發現問題及時教育學生:只有將愛好持之以恒的堅持下來才能成為特長,好的習慣要堅持就能形成能力。采取有力措施,將同學閱讀的書籍進行翻查分為三等評價,分別是:真棒、加油、要努力。在動結束時采用五星評定,表彰在我班開展“好書伴我成長”讀書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并頒發班級“讀書之星”獎狀,并完成好書推薦卡的填寫,使更多的同學分享讀書的快樂。
學期初,低年級我結合本班的具體的情況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班級的讀書計劃。積極發動學生參與到“我讀書,我快樂”的活動中來。還動員學生向班級捐獻自己平時的愛看的各種圖書,并能主動地借閱給其他同學。引領每一位學生在書的海洋里遨游,以書為友,努力增長學生的知識水平,并且,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四、家校合力收效顯著
尋求家長的支持,加強督促,讓更多的孩子在閱讀中享受快樂為了確保良好的效果利用短信平臺告知家長,家長的做法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如果家長不聞不問,孩子一定有空可鉆!只有從細節抓起,好習慣養成了,孩子的學習越來越輕松!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希望家長予以督促。
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階段總結6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開闊視野,提高寫作能力。
(一)激發讀書興趣
興趣是需求的內驅力,只有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但我們的學生缺乏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他們學習以外的時間或者看電視,或者玩電腦游戲,或者在野外玩耍,卻不愿意每天看看有益的課外書,而要改變這一現象,需要我們教師去點燃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渴望,變“要我讀”為“我要讀”。課外閱讀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進行的,所以,更需要家長的密切協助。每天學生讀得什么書,讀了多長時間,由家長簽字。(規定每天必讀半小時)
(二)教會學生讀書方法
課內外結合,教會讀書方法。教師要以課內帶課外,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用課外閱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促進課上的學習,以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1)讀。讀內容,知其概要。
(2)查。碰到不懂的字詞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3)劃。給優美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加點劃線。
(4)摘。摘抄好詞佳句。
(5)想。讀后思考所得所感。
(6)記。背誦精彩片斷、優美范文。
同時又歸納了以下幾種主要的課外閱讀方法:
(1)精讀法。在一段時間內,選擇幾篇從思想內容到藝術表現都比較完美的作品,運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把它們讀熟讀透。從字詞句、篇章結構、思想內容、表現手法,到讀音、標點符號,都要弄懂弄通弄透。精讀,重在質量,汲取知識的精髓。
(2)瀏覽法。我們需要讀的書很多,可是時間和精力又很有限,為了盡可能地擴大知識面,廣開眼界,必須采取走馬觀花的瀏覽方法。有的文章,是屬資料性的,只翻一翻,知道大概內容就行;有的文章,雖然重要,但目前對于自己還不急需,或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只看一看,記下一個綱目和出處即可。瀏覽,重在廣博,拓寬知識面。
(3)跳讀法。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時,有選擇地讀,與自己需要有關的重點讀,無關的則跳過去不讀。跳讀,重在“為我所用”,又保證讀的數量。此外,還有快速讀法、做卡片讀法等。課外閱讀,做到精讀和博覽相結合,學生就會獲得廣博的知識和技能,為寫作奠定扎實的基礎。
讀寫結合,提高讀書效益。寫讀書筆記具有明顯的積累功能和表達功能,是提高課外閱讀質量的有效措施,為此,要培養小學生尤其是中高年級學生隨讀隨記、“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促進學生讀書效果的提高。
(三)為讀書創條件
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學校和家庭,積極創設條件讓學生廣泛地“讀”,大量地“讀”,經常性地“讀”。
1、確保有書可讀。
“巧婦難做無米之炊。”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首先要供給學生讀物。作為家長,要定期為學生購買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每學期應把圖書館內的圖書輪流借到班級,讓自班級的學生將自己的圖書捐出來設置班級圖書角,同時可以各班級之間調換借閱,這樣就使圖書角靈活增容,有源源活水。另外還由班長到學校圖書室借書,統一借閱、統一歸還。
2、保證了學生的讀書時間。
“君子不可一日無書。”固定課外閱讀的時間,是保證課外閱讀質量的一個重要條件。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每周安排一節課(周四下午最后一節),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指導。平時,讓學生每天帶一本課外書進校門,利用早晨、中午自主閱讀,同學間互換圖書。還特別規定:凡是課堂作業做好了,允許學生取出自己喜愛的圖書閱讀;每天放學讓學生帶一本課外書出校門,布置30分鐘至2小時閱讀等作業。學生有了充足的讀書時間,才能提高讀書效果。
3、推薦閱讀書目。
書籍浩如煙海,如果不加選擇去讀,效果一定不理想。由于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自制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農村學生家長教育觀念淡薄,知識面狹窄,往往對課外讀物的選擇無所適從,僅僅依靠自己的讀書興趣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教師,有必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做好讀物的推薦工作。
(1)、平時多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作為語文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另外,小學課本中選入的名家名作多是節選,所以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去閱讀作品的全部,甚至增讀該作家的同風格的其它文章。
(2)、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和《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推薦優秀古詩文和名家名著。
(3)、在語文課上,不時向學生推薦一些班級圖書角里的好書。鼓勵學生多讀名著,增加自己的閱讀量,與書交朋友。
(4)、每逢假期,介紹一些好的書刊雜志,指導家長和學生自愿選訂、購買。如果條件允許,家長最好和孩子一起讀書,共同成長。
(四)檢查讀書效果
為了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總結閱讀收獲,促進學生認真二自覺的進行課外閱讀,必須重視閱讀效果的檢查,如:檢查學習筆記,舉辦讀書展覽,讀書心得交流,課外閱讀知識競賽等活動。促使課外閱讀的有效進行。
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階段總結7
本學期,根據課外閱讀教學計劃,我經過一學期的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了解了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趨勢
學生的課外閱讀大多數是以個體的形式來進行的,因此,我們允許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開展課外閱讀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要,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讀物。
二、激發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我在班里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講故事比賽,參賽同學講得滔滔不絕,觀眾聽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所以大力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信心和熱情。
三、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法,這樣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讀書亦是如此。然而,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閱讀時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這樣就不能提高閱讀的質量。因此,指導學生讀書的方法也很重要。我采取如下做法;
1、在班上建立"圖書角",為同學提供閱讀資料。
2、每周利用一節課到學校圖書管閱覽。
3、每星期訂立一個閱讀的專題。
4、每個月舉行讀書會,交流讀書的體會,介紹讀書的方法等。
5、每半學期舉辦一期讀書競賽,讀書手抄、剪貼報、寫讀后感等評比活動。
6、每個月評一次讀書積極分子,以點帶面。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只有培養了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學生才會將老師的"要我讀"轉化為自主尋求的"我要讀"。學生有了課外閱讀機會,從中獲得信息,得到閱讀滿足,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得到知識和愉快的體驗又會增加閱讀興趣。
許多作家、名人都說:"多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局限在課堂上的語文學習是狹隘的、封閉的。
從小熱愛閱讀的孩子一般都來自有比較好的閱讀環境。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幼兒時,詞語積累多,閱讀興趣大;非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這方面的能力相對較低。校園環境和班級環境對孩子的閱讀影響比較大,學校、班級重視了孩子閱讀,那么,孩子就會更加熱愛閱讀。
但由于條件限制,我們手中的圖書,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大量的、多元化的閱讀需求。為營造讀書氛圍,我班級建立了一個較為完善的圖書角。
“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我們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其讀書興趣。
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階段總結8
為了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推進我校課外閱讀活動的效果,發揮語文老師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教給學生正確而有效的閱讀方法,本學期語文組的公開課教學以課外閱讀教學為內容,通過向學生推薦優秀課外讀物,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滲透了具體的讀書方法。
一、活動內容
本學期的第七周至第九周為公開課教學活動周,我們從高年級開始,每個年級由一名老師承擔公開課的教學任務,一共有六名老師進行了展示,分別是牟亮老師的《青銅葵花》,劉煥妮老師的《今天我是升旗手》,閆曉玲老師的《裝在口袋里的爸爸》,尋香萍老師的《名人故事》,寇曉偉老師的《逃家小兔》,以及張靜老師的《兔子坡》。這幾位老師根據本學期制定的班級讀書計劃,精心挑選了適合本學段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高年級老師向學生介紹作者,教會學生看目錄,提取信息,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情節,培養做筆記的習慣。低年級老師充分利用繪本圖文并茂的優勢,創設具體情境,帶領學生走進故事之中,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展開想象,合理表達,挖掘了圖畫中潛藏的豐富內容,鍛煉了學生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豐富了情感體驗。
二、取得的成效
1、點燃了老師們的讀書和鉆研熱情,大家將讀書作為自己的日常所需。平時繁忙的工作讓老師無暇去認真閱讀課外書,現在為了上好閱讀課,老師們紛紛給自己制定了可行的讀書計劃,利用工作之余尤其是晚上臨睡前的時間翻開課外書去閱讀,陶醉在書香中,浸潤在人間最美好的情感里,對書的感情更濃了,心更靜了,工作的熱情更高了,閱讀的感悟更深了。
2、將課外閱讀納入正常的教學之中,改變了以往老師只布置閱讀任務,不進行閱讀指導,學生只盲目去讀,不注意方法的閱讀模式。以前沒有閱讀指導課,老師們只是倡導學生去閱讀課外書,至于讀什么,怎么讀都沒有明確的說明,學生拿到書也是只憑興趣、囫圇吞棗地完成,讀完也不會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上完閱讀指導課之后,學生明確了自己的閱讀目標和閱讀順序,擺脫了以往的盲目和尷尬。
3、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了良好的閱讀氛圍。之前閱讀的總是班里的一小部分學生,很多學生對閱讀沒有興趣,尤其是看到厚厚的一本書就望而生畏,通過閱讀指導課老師的精彩推薦,學生讀書熱情高漲,類似的書籍也成為炙手可熱、大家爭相傳誦的好東西。
4、形成了一套清晰可操作的讀前指導方法,使學生閱讀時有章可循。低年級的繪本閱讀,老師在通過對繪本的形象講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聽故事和說故事。在教學設計中透過感受教師在說故事時候的投入與專注態度,學生會了解到說故事本身也是一種很有趣,很有價值的活動。如此一來,學生也會變得愿意與人分享他們自己創作的故事和融入在故事當中的真實生活經驗。中高年級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主,教給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方法,在閱讀中隨時摘抄優美語句,積累文字,記寫心得,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三、不足之處
1、閱讀教學選擇推薦的課外書比較單一,都是故事性很強的作品,沒有涉及科普類、人文類、歷史類等內容。
2、課堂上只提到了整本書的閱讀,方法是廣泛而概括的,沒有針對某一段落指導學生理解和感悟,缺少精讀和略讀方法的指導。
3、課外閱讀指導沒有成為一項長期堅持的教學活動,上完一節閱讀課之后老師們就將學生放任自流了,對學生的閱讀情況缺乏追蹤調查,閱讀效果不佳。
四、改進措施
1、將課外閱讀指導課作為常規的教學工作,每個月的月初向學生推薦一本課外書,每學期進行四次。
2、老師要堅持進行閱讀,和學生一起讀書,向學生推薦不同文體的課外書,定期檢查學生的讀書進展情況。
3、在閱讀中教給學生具體的方法,如略讀了解大意,精讀體會情感、積累語言等。
課外閱讀教學活動是我們整個閱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從自己做起,熱愛讀書,以書為友,做學生的表率,將閱讀活動持久而深入地進行下去。
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階段總結9
課外閱讀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他們了解廣闊世界的眼睛,是他們識字學文的法寶,更是他們展開想象力的小翅膀。為了更好的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讓我們班的孩子們能夠學會課外閱讀、愛上課外閱讀,并從中有所收獲,我是從以下幾方面來做的:
一、滲透課外閱讀的好處,讓孩子對課文閱讀產生興趣。
因為家庭條件所限,我們班很多孩子并沒有課外閱讀的習慣,所以在課堂上我經常在講課中間讓孩子了解課外閱讀的好處,如學習了有意思的童話課文,就問學生:“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有意思嗎?如果你們還想知道更有意思的故事,就得自己去看書了,希望你們看到有意思的故事也能夠講給老師和同學聽,好嗎?”由此激發孩子們去看書閱讀的積極性。在課堂提問的時候,對于那些課外知識豐富,回答問題有想象力的孩子給予充分的肯定,表揚他們愛讀書,知識豐富。
二、給孩子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
有了興趣,還要有書可以讀,有時間可以讀才行。為了讓孩子有書可讀,我先在學校的閱覽室里借了很多適合一年級小孩讀的拼音讀物、繪本和科普讀物,特別是迷宮游戲,非常受孩子歡迎,只要是先寫完了作業的孩子都可以去自由選擇圖書閱讀,并專門安排了三名班級圖書管理員來進行圖書管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光這些書是遠遠不夠的,我鼓勵孩子們把自己家的書帶到班里來跟其他的同學分享,并在期中家長會的時候向家長介紹了課外閱讀的好處,鼓勵家長朋友們根據孩子的愛好給孩子買一些簡單的拼音讀物,并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進行親子閱讀。這樣一來,孩子們不僅在學校有書可看,在家里也有書可看了。
三、及時了解孩子閱讀情況,教給孩子閱讀的方法。
課外閱讀不像作業一樣每天必查,但我還是會及時了解孩子的閱讀情況,每個禮拜會抽一些時間問問他們最近都看的是什么書,看到多少頁了,又認識了哪些新字,如果有兩個孩子看一樣的書,還會建議他們一起討論一下。針對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告訴他們不認識的字可以拼拼音也可以問爸爸媽媽或者請教其他人,讀過小故事后最好講給你的小弟弟小妹妹聽一下,如果他們聽懂了說明你講的特別好。
四、給孩子展示閱讀成果的舞臺。
為了讓孩子能夠展示自己閱讀的成果,激發繼續閱讀,養成課外閱讀好習慣的動力,我從學期一開始就在語文課上堅持開展課前一分鐘活動,每節課給一個孩子一分鐘的時間,背誦、說話、講故事等都可以,這一分鐘的時間是展示孩子課文閱讀的最佳舞臺,很多孩子把在課后看到的故事講給了我們聽。除此之外,我們班的小報里也有很多孩子把課文閱讀的知識或者通過閱讀認識的字寫或者畫在了上面。
一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少,課外閱讀的選擇范圍也較小,孩子獨立閱讀時間持續不長,雖然如此,他們卻是好奇心最強,對新鮮事物最容易感興趣的,一旦對閱讀產生了興趣,并能夠持續下去,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那將對以后的語文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關注孩子的課外閱讀,盡自己所能,爭取讓每個孩子都學會閱讀、愛上閱讀。
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階段總結10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綜合實踐能力,激發學生課外讀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校園內形成熱愛讀書的良好風氣,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新課程理念。
要想要學生愛讀書,我們的老師就必須先愛讀書。因此,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加強學習,至少每人讀完一本教育專著,并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為我們的學生樹立了榜樣。
學校也積極充實學生讀物,規范學校圖書室、閱覽室的管理,充分利用、積極開發學校現有閱讀資源,為學生創造良好閱讀環境,學校圖書、閱覽室全天向學生、教師開放;班級建立圖書角,學生互相交流個人圖書,實現班級圖書資源共享;向學生推薦優秀書、報、刊,鼓勵學生積極購書讀書,指導學生進行網上閱讀。
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積極開展評選。
通過開展開展讀書活動,初步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閱讀習慣、提升了修養,促進了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校風、學風進一步轉變,在學生中形成了愛讀書、讀好書的濃厚氛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寫作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極大改善,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凈化,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學風、班風、校風。
與書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質量,有生機;書香飄溢的校園,一定有內涵,有發展。讀書活動的開展,將對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深遠的意義。今后,我們要在全校進一步深入開展讀書學習活動,倡導讀書明理、讀書求知、讀書成才的新風尚。
一、以興趣為基點,樂于讀書
俗話說“興趣是的老師”。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活動計劃,我們先通過學校宣傳、班級報送、師生互動等方式進行宣傳及篩選,讓學生在外界環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對讀書的興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認識讀書的重要性,為后面活動的開展鋪好路。通過前期強勢宣傳和營造讀書氛圍,提高了廣大師生的思想認識,為深入落實課外閱讀計劃的各項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活動伊始,我們便組織學生參觀圖書室、了解圖書分類、介紹較為典型的文學名著,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以一種溫馨的人文氛圍、美麗生動的語言來“熏”他們。
通過創設讀書情景,營造讀書氛圍,使每一位學生提高了對讀書的認識,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到無限的樂趣,拓展了視野,提高了生活的品味,從而使書籍成為師生精神與智慧的海洋,讓閱讀成為師生連接的紐帶和溝通的橋梁。
二、以品讀為支柱,勤于閱讀
授之以漁,指導閱讀。葉圣陶說:“一篇好作品,只讀一遍未必能理解透徹。要理解透徹,必須揣摩。讀過一遍再讀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答,是有效方法之一。”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分析能力、比較能力仍比較薄弱,他們對書的好壞還不能很好把握,對好詞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別,甚至疏于辨別。有些學生對文字類的經典不感興趣,有些學生則對圖畫十分喜愛。
因此,在活動中,我們要始終關注學生的閱讀動態。抓關鍵詞品評語言。教會學生多元解讀,發展個性,品評語言。教師反復引領學生通過對文本的細細品味,多元個性化的解讀,品讀出語言的深度,體驗到語言的溫度。鼓勵質疑,發展思維,品評語言。引導學生質疑,在質疑中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再走進文本,去解決問題,這是品味語言文字的一個很不錯的方法。學生學會了品讀,走進了書中,讀書的盡頭就更足了。
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階段總結11
為了總結經驗,摒棄不足,更好的完成新階段的實驗任務,現將這一階段的課題研究活動工作總結如下:
一、調查閱讀現狀。
我們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調查,調查中不但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數量進行分析,還對學生的閱讀質量進行分析,為后期的研究工作做準備。
二、制訂課題實施計劃。
為了使本次課題實驗活動能有條不紊地進行,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有關課程資源開發的資料及相關理論后,通過集體討論制訂出一份課題實施計劃。
三、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
1、指導學生選擇健康的、有益的課外讀物。
課外閱讀好處多,但開卷未必有益。別林斯基說的好:“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所以指導學生正確選擇課外讀物非常重要。
(1)、統一指導的讀物。一是要充分利用好與我們現行教材相匹配的自讀課本。在課堂教學中,我相機滲透,點撥學生閱讀書中與課文相關的文章。
(2)、支持學生自由選擇讀物。對于學生自由選擇的讀物,給予宏觀上的指導,教會學生選擇內容積極的讀物閱讀。通過問卷調查、查閱資料、親臨書店、網上瀏覽等方式搜集了大量適合學生的課外閱讀書目,推薦給每個學生。
2、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
在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時,老師們還注重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1)、運用遷移,指導學生把從課堂學到的理解詞句、概括內容、歸納中心的方法,遷移到課外閱讀中去,培養自己運用知識、獨立思考和理解、歸納、概括的能力。
(2)、教給學生“三讀法”
①、瀏覽性的泛讀法
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可采取瀏覽法,即“隨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
②、進行速讀訓練。方法有二:一是“遮蓋速讀法”。準備好一張白紙和書頁差不多大小,放在書的上端,讀完一行就把紙往下拉,蓋住讀過的一行,使眼睛不能來回重復,同時減少眼睛的左右移動,增強眼的視覺廣度。隨著訓練,把遮蓋擋用的紙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漸提高速度;二是“限量速讀法”,在閱讀前確定閱讀的數量,限定時間讀完。
③、品味性的精讀。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好詞佳句,像人吃東西那樣,經過細嚼慢咽,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復地讀幾遍,甚至熟讀成誦。
(3)、教給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
①、圈點勾畫。即用相關的符號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自己閱讀時的見解、感受,如用“”“?”符號分別表示重點詞句、疑難困惑等。
②、作批注。即在文章旁邊寫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可以品評譴詞造句的精妙,寫出自己的理解、體會和感想,可以談談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見解或由此引發的聯想,還可以指評原文的紕漏等。
③、寫讀書筆記。可作摘抄、編提綱、寫體會。
④、做卡片為了便于記憶和積累,鼓勵學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斷、佳詞妙句等寫在卡片上,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閱、背誦。
⑤、進行再創作,包括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形式。
(4)、指導學生學會積累
即教會學生做筆記。俗話說:好腦袋不如個爛筆頭。一是眉批筆記。在閱讀時隨手進行,把讀書時產生的心得、評語、疑問等隨時寫在書頁的空白處。二是摘錄筆記,把讀書時發現的好詞語、句子、片斷摘錄下來。三是提綱筆記,將原來較長較深的書或文章用提綱形式摘錄下來。四是寫心得體會,也就是讀后感,把讀書時的心得體會寫成短小文章保存下來。
四、積極開展與課題有關的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系列活動,為學生搭建一個個讀書成果展示平臺,不但檢驗了學生讀書的效果,還讓學生在交流中分享閱讀的樂趣,進而提高他們閱讀課外書的興趣。如:
1、設計手抄報。讓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的時候,將自己感興趣的文章摘抄下來,并進行裝飾,設計成一張整潔、美觀、有創意的手抄報,展覽給同學們看。
2、寫讀書筆記。引導學生把書本上精彩的字、詞、句、段、篇,記在筆記本上,以豐富寫作素材。
3、開展讀書交流會。利用班會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讓學生交流讀完推薦書目后的感受,講講近期所看的書,說說自己的閱讀收獲等。
4、鼓勵學生多寫日記、寫讀書心得,多記課外閱讀中所獲得的小知識,并利用假期把自己的文章整理成冊,孩子們看到自己寫的文章也成了一冊書籍,更加強了他們看書、寫作的熱情。
五、存在的問題
1、有少部分同學沒有養成每天讀書的好習慣
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家庭環境的不同,有少數學生到現在為止都是老師、家長逼著讀,沒有養成好的讀書習慣。我們想這是學生還沒有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在班內多開展一些讀書活動,讓孩子知道開卷有益,爭取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愛讀書的孩子。
2、部分學生閱讀面狹窄。
魯迅先生說,讀書就猶如蜜蜂采蜜,必須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部分學生在選擇書籍時,喜歡故事類書籍,在閱讀中注重追求情節,而很少細細品味,這樣從書中所得也就非常有限,往往造成書讀了很多,但肚里沒貨,而寫作水平也得不到提高的現象。以致于有的家長也很困惑:自己的孩子讀的書不少,但作文為什么總寫不好呢?
3、絕大多數的同學經常寫讀書筆記,并愿意與他人交流分享讀書心得。但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我們發現有部分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還是有些力不從心,只在其中做個陪讀角色,給老師帶來新的思考。
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我們還要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完善、不斷發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階段總結12
時光荏苒,一學期即將逝去。回顧這一期,我從來沒有匆匆忙忙的懈怠過課外閱讀課題組活動。這項工作將使學生終身受益。在本期中,除了督促老師學習外,學校主要開展了以下活動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開展各種實踐活動,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經典閱讀大賽。9月,學校推出經典閱讀大賽,班級評選出7個一等獎和12個二等獎,讓經典讀物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扎根,傳承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2)古詩詞朗誦比賽。12月份舉辦了古詩詞朗誦比賽,以選調生號的形式對每個學生進行古詩詞朗誦的積累。
(3)講故事和演講比賽。11月,故事大賽和演講大賽交替舉行,讓同學們說出自己最想和同學分享的故事,讓好書在更多的伙伴中傳播。讓學生用書本給的啟示感染同齡人,激發學生更高的閱讀熱情。
(4)看手抄報展。看手書報紙,內容豐富多彩,孩子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推薦好書,介紹自己喜歡的主角,在書上畫插畫。
(5)讀卡展示。孩子們用自己的卡片摘抄精彩的段落,寫下最深刻的感受。每個孩子手里都有厚厚的一疊卡片,記錄著讀書的痕跡。
(6)閱讀體驗評價。本學期初,學校開展了閱讀體驗評價活動,交流學生假期課外閱讀情況,也是了解新書、開發來源的機會。
(7)好書推介會。每個班利用班會開好的書籍推薦會,引導學生的閱讀方向轉向優秀的兒童書籍和經典的兒童書籍,讓書籍凈化孩子的心靈。
(8)作家大會。11月,著名兒童作家秦文君來到學校與學生們進行討論。這次作家見面會再次掀起了閱讀浪潮,讓學生們認識了更多精彩的兒童文學作品,引導了他們的閱讀。隨著這些活動的開展,學生可以及時與老師、家長和同學分享他們的閱讀感受。老師、學生、家長、孩子有共同話題,加強溝通。在各種比賽中展示自己的閱讀成績,品嘗閱讀帶來的成就感,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是在班級、學校、家庭中渲染良好的閱讀氛圍,使閱讀成為學生周圍環境的主流氛圍,為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提供保障。
1.保證書源
學校投入專項資金為學校圖書館更新藏書,并定期向學生開放;班級配備書柜,師生共同捐書,形成借閱體系。
2.提供閱讀課程
閱讀課列入課表,每節課每周一節閱讀課。教師針對不同類型的書籍指導閱讀方法;每節課每半個月安排半天,老師組織學生在學校閱覽室看各種書和報紙。
3.在學術校園環境中教育人們
校園的每一面墻、每一個游廊,都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本經典的書,涉及到科學、藝術、古詩詞、建筑、人物、古諺等各個方面,引導學生去尋找相關書籍的根源和源頭,引導閱讀更深入。
4、班級讀書會
(1)書友小隊共讀一本書。實驗班成立書友小隊,5人一隊,選出小隊長,利用下午到校至上課前的20分鐘時間,組織隊員共讀一本書。讀完以后,交流感受,寫讀書心得,貼在班級宣傳欄。
(2)親子共讀。要求家長每月與孩子共讀一本好書,共同做讀書筆記,寫心得感受。每個學生家里都設立了小書架,逐年增加家庭藏書。開學初,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發給學生一張書目,推薦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好書。期末評選“書香家庭”,促進家庭閱讀活動的積極開展。
(3)師生共讀。教師通過閱讀指導課向學生推薦好書,學生也可向老師推薦好書,教師閱讀學生推薦的書籍,與學生一同評書,更能激發學生讀書興趣。
(4)實驗班每個星期的班會課都有固定的10分鐘時間是“新書快報”的環節,學生用簡短的語句把自己最近喜歡讀的課外書內容介紹給全班同學,因為同齡人的讀書興趣相似,有時候,推薦人眉飛色舞的講述勾起了學生的濃濃興趣,常常出現許多同學共讀一本書的情況,然后把他們寫的讀后感貼在班級的讀書園地里,引發更大范圍的討論。
課外閱讀在學校、家庭、社會蔚然成風,孩子們以讀書為榮,以讀書為樂,一日不讀書,就感覺似乎缺少了什么。讀書漸漸成為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而習慣的事情,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一種高尚的心靈需求。
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好習慣:
1、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
有人打過一個不恰當的比喻:課內閱讀是“圈養”,課外自主閱讀就是“放養”。放養不是放任自流,我們的教師就如同牧羊人,把羊兒帶到水草肥美的地方,還要看著他們吃飽吃好。在幫助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我們的教師發現,既要選擇經典的名著,又要選擇重要的時文,還要兼顧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學生喜愛讀的書籍。一味的要求學生讀經典、讀名著,而學生卻很不情愿。他們的興趣更多在于那些與他們生活聯系緊密的作品上,讀這樣的書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體驗生活的快樂,實際地消除他們的煩惱,教會他們處事方法。于是,在學校開展的一次次作家見面會上,一批優秀的兒童作家帶著他們的作品走進校園,為孩子們帶來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兒童讀物。我們的教師,將這些作品的閱讀,與語文教學實踐相結合,如教學《生命的壯歌》一課,同學們認識了令人仰慕的動物小說家沈石溪,閱讀了他的一整套作品。孩子們被深深吸引,從沈石溪的作品中他們了解到許多關于動物的鮮為人知的情感故事,心靈受到了震撼。閱讀推薦課上,老師推薦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笑貓日記》系列,更是猶如香氣撲鼻的心靈雞湯,給孩子們幼小的心田帶來慰藉。還有學習完《裝滿昆蟲的衣袋》一課,孩子們不僅對法布爾充滿敬意,更對他的《昆蟲記》充滿了好奇,喜愛動物是小學生共有的特性,他們很快就迷上了《昆蟲記》,在昆蟲世界里獲取知識和樂趣。品嘗到課外閱讀的樂趣,你不讓他讀都難,幾天不讀課外書,他就會覺得心里空蕩蕩的。讀書成了一種需求,自然也就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
2、“定時定量”進行課外閱讀。
自制能力差、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讀書是一種肢體相對靜止而思維活躍的腦力活動,天生自抑能力強、愛動腦讀書的學生畢竟是少數,故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體差異性,采用“鼓勵+布置”的方法,引導學生多讀書。我們的教師鼓勵并布置學生每天自我閱讀不少于20—30分鐘,閱讀內容以新課標推薦的小學生必讀的優秀兒童圖書為主,在完成每天規定的保底閱讀任務后,可以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報刊、雜志、電子書也可以作為信息補充。每周親子共讀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鐘。教師每日讀書不低于30分鐘,并做讀書摘抄;教師導讀、引讀,在情感上成為學生堅持閱讀的強有力支持。久而久之,無論是師生還是家長,品嘗到了閱讀的甘甜,習慣成自然,讀書漸漸成為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而習慣的事情,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一種高尚的心靈需要。
成績和收獲成為過去,今后,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讓一屆又一屆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階段總結】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設計有效性研究》階段總結08-09
課題研究階段的總結02-10
研究生階段的總結02-08
小學生英語興趣的培養研究中期階段總結11-09
數學課題研究階段總結02-13
課題研究階段總結(精選23篇)10-26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