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通用16篇)
辛苦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了,回顧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收獲頗豐,是時候認真地做好工作總結了。那么一般工作總結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態振興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 1
按照通知要求,匯報我縣20xx年上半年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一、工作推進情況
我們先后召開3次縣委常委會議、3次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鄉村振興工作,召開2次全縣領導干部大會,安排部署相關工作,制發全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實施方案和五年規劃,明確了鄉村振興戰略總體思路。
(一)產業振興方面
一是發展特色富民產業,促進群眾穩定增收。全縣雜糧種植面積達100萬畝,調減玉米種植面積4.57萬畝;新增設施農業440畝;新(改、擴)建畜禽養殖小區48個;新建標準化示范果園15個。
二是積極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引導農產品向精深加工轉移。鞏固和完善1個農產品加工園區、4個現代農業產業園、20個現代農業創業基地建設成果。目前園區內標房建設總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新增投資額達3.63億元。
三是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組建注冊并正常運營土地股份合作社248個,成員總數達11900戶,入股土地18萬畝。新建農業綜合服務超市3家。
四是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助力鄉村振興。已爭取項目資金2.6億元。包括耕地輪作、農作物秸桿綜合利用等十幾個項目。
(二)人才振興方面
一是把“大學進園區進企業”工程緊緊抓在手上,突出抓好34個校企、院企項目對接與深度合作。已完成科技成果轉化8項;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1950萬元;引進高科技項目4項,新增注冊科技型中小企業5家,雙創基地入孵科技型小微企業4家,大學與企業新增簽約項目3個;正在開展老企業轉型升級和對外合資合作項目7個,已完成投資1.06億元。
二是緊盯已經開展合作的重點項目,積極推動高校與園區、企業實現深度融合。南京農業大學研究的'“秸稈炭化與炭基肥生產”技術,已完成與xxx興沃生物制新材料有限公司實質性對接。省農科院8名博士正在進行土壤改良、玉米種耐旱機理研究、作物超高產群體創建等實驗。
三是加強農村本土人才的培育,優化農業從業人員結構。穩步開展設施農業、果樹、農機、畜牧等相關技能培訓,按計劃完成了階段性任務。
(三)文化振興方面
一是突出文化引領,豐富百姓生活。在全縣260個行政村建設“大喇叭”工程,實現縣域全覆蓋。建設和完善文化廣場280個、文化墻6萬延長米、農家書屋245個、文化活動室289個。
二是突出以德育人,培育文明民風。開設農村道德講堂,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學雷鋒先進個人、xxx好人等一系列評選活動,評選出道德模范70人,有1萬余戶家庭被評為“文明家庭”和“十星級文明戶”。
(四)生態振興方面
圍繞“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鎮村組街(巷)戶”同步推進,新硬化村屯路面1200多公里,安裝路燈6200多盞,栽植樹木500萬株,栽植花草60萬平方米,建農村飲水工程1227處,建成特色示范村35個、推進村150個。
(五)組織振興方面
一是選優配強村級組織帶頭人。通過清理退出一批、調整退出一批、選拔進入一批,將8名受過刑事處罰的村干部全部清理;對32名年齡在60周歲以上的村黨組織書記,調整21人;選拔26名選派干部、致富能手擔任村書記職務。
二是發展黨組織引領鄉村產業。新發展村黨組織領辦創辦經濟實體26個,黨員領辦創辦經濟實體5個。
三是發揮選派干部在鄉村一線作用。在向上爭取扶持、招商引資、發展“飛地經濟”、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促進鄉鎮財政增收、抓班子帶隊伍、壯大集體經濟、創新社會治理等工作上,今年省市縣選派干部共幫助派駐鄉村協調項目294個,協調資金1.73億元。
二、存在問題
“一村一品”產業沒有亮點,產業附加值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是指合作社)運行不規范;農村人居環境較差;鄉村人才資源匱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新亮點。依托本地有實力的企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訂單農業,發展商貿物流、雜糧種植加工、蔬菜種植銷售、生豬和肉驢養殖加工、生態觀光旅游等產業。
(二)穩步構建農業共營制體系,著力促進農民增收。抓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整合涉農資金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傾斜,力爭到20xx年底實現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全覆蓋,規范達標土地股份合作社150個。
(三)不斷加強鄉村生態環境治理。積極推進農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綠色化、生態化。發展綠色產業,培育觀光休閑、農耕體驗、健康養生等“美麗經濟”。深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和農村污染治理,深入推進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完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度。
(四)加大科技培訓和人才引進力度,持續提升農民農技水平。穩步開展設施農業、果樹、農機、畜牧等相關技能培訓,努力提高農民的職業技能,到20xx年底完成職業經理人90名、新型職業農民450名培訓培養任務。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 2
xx村屬高縣xx鎮,離xx鎮中心城鎮10公里,總面積3.5平方公里,主東鄰xx鎮麻柳村;西鄰xx鎮陳正村(龍茶花海);南xx縣xx鎮金沙村;北鄰麻柳村。現有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34人,234戶,有勞動力人口565人,有黨員34名,積極分子3名。xx村現有貧困戶51戶,共計161人,貧困發生率為17.24%。低保戶17戶,34人,xx村地形以山地為主,耕地面積少,全村田地面積956畝;其中田534畝,地422畝。
近年來,xx村以黨建為統領,按照綠色生態、因地制宜的發展思路,全村以可持續的產業基礎、便利的生活基礎和xx特色的鄉村旅游基礎為抓手,努力打造鄉村旅游“種、養、加、游、采、娛”民宿產業集群,不斷提升xx村的品質、顏值、氣質,奮力把xx村建設成為“川南第一民宿村”,全面做好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
努力解決好農民的錢袋子問題。大力培育支柱產業,充分利用地理環境優勢大力發展油茶、黃桃種植和林下養殖,全村現已種植油茶1000畝,黃桃520畝,林下養雞20000只,實現了支柱產業的從無到有。成立高縣xx山油茶種植合作社和高縣怡龍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了全村全部貧困戶和部分邊緣戶入社,為農副產品的生產、銷售提供了強有有力的保障。依托與珙縣3A級景區“龍茶花海”接壤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成功引進了宜賓上辰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到村投資發展。公司計劃5年內投資4.5億元,現已完成投資3000萬元,一期工程將于20xx年5月完工投入運營。在產業發展和鄉村旅游開發中,村支部充分發揮黨的基層戰斗堡壘作用,領導村集體經濟公司和宜賓上辰旅游發展公司緊密結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村集體經濟公司以為旅游公司提供勞動力中介、自然資源入股分紅、后勤承包管理等方式,每年能夠為村集體創造效益10萬元以上。xx景區能吸納本地勞動力就業100名以上,村民們通過土地流轉和勞動收入,戶均增收10000元以上。20xx年底,經過上級驗收,全村已脫貧45戶151人,貧困發生率已下降到1.02%。
全力建設好全村基礎設施。全村現已修建4.5米寬水泥產業路9.3公里,戶戶通自來水,村級醫療服務點站2個,新建網絡基站1處,寬帶和4G信號覆蓋全村90%的地區。隨著各項工程的建成,村容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現象不見了。
盡力完善好鄉村發展體制機制。加強全村基層治理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以創建市級“四好村”為抓手,積極開展“農民夜校”、“農民道德講堂”、“星級文明戶”評選等活動,讓農民們了解黨的政策、當前的形勢,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使他們真正認識到沒有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沒有黨的惠民政策,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發自內心感恩黨的恩情。各路資本和技術人才向鄉村流動的體制機制基本形成,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20xx年全村無人上訪,無人吸毒,無重大刑事案件發生。
致力改善鄉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就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所以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是應有的題中之意。xx村為了改善鄉村居民生活環境不斷加大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投資100萬元新建村民文化廣場一個,文化長廊800米,星級旅游公廁2個,村容風貌整治35戶,垃圾箱30個,導游牌3處。全村風貌大改善,得到了xx村黨員群眾一致好評。
在黨中央鄉村振興的政策指引下,xx村干部群眾團結一致,砥礪前行,必定能在20xx年底按期實現貧困村脫貧摘帽,必定會建設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經濟繁榮,人民安居的美好鄉村。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 3
一、20xx年任務目標
以“三園一區一體一鎮”建設為重點,立足城關資源稟賦和區域特征,強化科技支撐,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推動農業生產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切實提升城關農業的核心競爭力。
具體目標:新發展大櫻桃等果品種植2000畝以上,其中大棚櫻桃種植1500畝以上;新建標準示范區3個、市級以上示范專業合作社5家,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示范村16個,帶動農民就業2萬人以上,實現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二、具體措施
(一)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一是抓好3個示范園區建設。以月莊大櫻桃基地為龍頭,以月華、櫻冠、福潤源等大櫻桃專業合作社為依托,規劃建設千畝大櫻桃生態示范園區,實現農業經濟與旅游觀光的協同并行發展;依托高效節水項目區建設,加快推進衡里爐周邊3500畝的櫻桃示范園區建設,普及智能微噴灌技術,提高櫻桃的產量和品質;立足西山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建設1000余畝的大櫻桃、山楂、蘋果等果品采摘園。積極與濟南果品研究所合作,建設200畝的優質果品示范園,推廣和引進國內外優良果樹品種,進行新品種苗木培育和豐產栽培技術咨詢服務。二是抓好生態旅游區建設。在抓好中華文化雕塑園和石門坊改造提升的'同時,加快千畝櫻花谷項目建設,完善水系配套,栽植櫻花上萬株,形成春夏花海、秋季紅葉的景區新特色,提升全域旅游的規模和檔次。積極推進鳳凰萬畝小流域治理項目,提升水利、道路等農業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水平;加快付家峪流域土地整理項目的推進,栽植桃樹上萬株,與桃花峪連為一體,把農業生產和休閑旅游有機融合。三是抓好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投資6800萬元,規劃建設150畝的西朱封丹朱田園綜合體,打造集餐飲住宿、種植采摘、娛樂垂釣、健康養生等于一體的現代農家莊園。
(二)抓好農貿市場建設。加快北江·魯中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建設。通過精準對接種植戶和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實現農業生產的期貨化、訂單化,提升農產品品質,拉動全縣農副產業發展;規范月莊、篦子莊2處大櫻桃市場的管理,建設1.3萬平米的電子商務樓,與阿里巴巴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解決好網貨下鄉、農產品進城“最后一公里”問題,實現特色農產品銷售的專業化和信息化。
(三)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充分發揮伊利乳業的龍頭帶動作用,有效拉動周邊地區奶牛養殖、物流、包裝和服務業的發展。依托巖頭、紙坊、柳家圈工業園,打造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園區,助力小微企業發展,釋放企業活力,持續增加村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
(四)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立足產業特色,結合景區建設開發,連片打造付家峪、寨子崮、譚馬等高品質美麗鄉村,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以“特而強,小而美,新而活”為特質,高標準規劃建設面積4平方公里,具有特色文化、特色功能的紅葉小鎮,集約土地資源,優化產業布局,更好引領西部村莊發展。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持續開展“清河行動”,積極推進黃龍溝流域綜合治理,營造生態宜居的良好環境。
三、五年發展規劃
(一)致力于打造農業特色園區,培強做大優勢支柱產業,推進“互聯網+”發展模式,實現品牌農業新突破,進一步夯實農村經濟發展基礎。
(二)集中要素資源,全力推進紅葉小鎮建設,加快西部新城建設步伐。
(三)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方面作用,積極引導更多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向農村流動,引進大櫻桃、柿子等深加工項目,拉長產業鏈,增加經濟效益。培育發展新興業態,促進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不斷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
鄉村振興,事關發展全局。城關街道將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優勢,培育產業支撐,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富強城關、美麗城關、創業城關、宜居城關建設再上新臺階。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 4
一、找準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的契合點,在把握“不變與嬗變”中戰略突圍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xx區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當頭炮”“先手棋”,著力推動農業由單一產業向復合產業轉變,由短鏈發展向全鏈發展轉變,由低端供給向中高端供給轉變。壯大主導產業思路不變,在推動提質增效上求變。圍繞做強“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深入實施“兩鏈一服”工程,加快現代農業擴能升級。延伸農業產業鏈,生成拓展玉米、雜糧、果蔬、中草藥、肉制品、乳制品等6個重點產業鏈,辟建食品工業園區,關聯引進產業化龍頭企業,同舟、笨嘴、金開元等“產加銷”一體化項目竣工投產,全區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7家。提升農產品價值鏈,從調結構、優品質、樹品牌入手,大力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發展高值高效作物,棚室果蔬、中草藥等“三品一標”達到19個,一大批農產品步入“名特優”行列。健全服務體系,投資1000萬元建成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開辟農業大數據平臺、質檢中心、信息發布等10個功能單元,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服務機制,通過向第三方企業購買服務方式為農業生產提供專業化保障。構筑戰略優勢目標不變,在產業培育生成上求變。適應奶業產品市場供需變化,經過深入調研、多方論證,把全鏈發展奶山羊產業作為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突破口,堅持“先筑巢、后引鳳”,從今年開始布局建設奶山羊養殖基地,力爭用兩年左右時間形成在東北地區有影響力的規模;關聯引進鮮羊奶和羊奶粉加工企業,力爭用3—5年時間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立區產業,形成繁榮鄉村和致富一方的集體經濟。
目前,正以“眾籌”模式在林源、高臺子、太陽升、老山頭4個鄉鎮建立標準化奶山羊養殖基地,預計年底前種群存欄達到9000只;同時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將“基地建設投資總額的5%”作為村集體收入、平均分給村民,將貧困戶小額扶貧貸款入股“按投資額5%”固定年收益、實行按戶分紅,有效助力脫貧攻堅。深化產業融合方向不變,在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上求變。加快推進一產“接二連三”,圍繞農業與商貿物流、鄉村旅游等業態互聯互動,開辟北菜南銷、商超直采、訂單銷售、會員制銷售、套餐配送等新模式,與x江橋、x新天地等專業批發市場訂單對接,簽訂常年供需合同22萬噸;與大潤發、新瑪特等連鎖超市發展農超對接,建設原料供應基地和商超直采基地12萬畝,越來越多棚室果蔬貼上“xx牌”走向全國。八井子果蔬批發市場在銷售旺季,僅香瓜一項日均交易量就達到50萬斤、交易額突破300萬元,成為全市乃至全省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果菜物流集散地。上倉濟嘉農業公司在高臺子鎮建設的果蔬生產基地種植品種70多個、獲得有機認證12個,以“會員制”和“私人訂制”方式將有機健康高端果蔬送到1000多個會員家庭餐桌。同時,依托林源生態小鎮72公里環線自駕游、八井子鄉棚室采摘等景區景點,有效組合生態觀光、農事體驗、休閑度假等特色元素,積極謀劃開發全域旅游線路,年初以來接待游客30余萬人、實現收入1.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89%和209%,鄉村旅游日益成為市民消費新熱點、農村經濟增長極。
二、挖掘資源稟賦和生產要素的潛力點,在提升“含量與質量”中釋放動能
長期以來,資金、人才等要素大量由農村流入城市,造成一些農村嚴重“失血”“貧血”,成為制約農村地區發展的最現實問題。xx區深刻認識到“資源有限、創意無限”,實現鄉村振興必須統籌好“人地錢”等關鍵要素,以工作含量的提高推動發展質量的提升。解決好“人”的問題,調動主體作用。實現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針對大量農民外出務工、勞動力相對缺乏的實際,多措并舉調動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共建共享美好家園。雙榆樹鄉調動農民自覺參與巷道硬化、安全飲水、村屯綠化、衛生治理“四項工程”,以政府出資買磚、村民出工出力的方式鋪設紅磚路150公里,每平方米鋪設成本由75元降至40元,累計節約資金1000多萬元;以開展“衛生文明戶”評選為載體,通過精神與物質雙重激勵,促進農戶主動清理生活垃圾、凈化美化居住環境,既激發了村民主人翁意識,也提高了資金投入效益。解決好“地”的問題,破除瓶頸制約。
xx區有耕地120萬畝、人均不足7畝,草原44萬畝、但80%以上為“三化”草原,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資源是必須破解的現實問題。各鄉鎮通過發展水稻、食用菌、林下經濟等多元業態,揚長避短做強區域特色。祝三鄉在原鹽堿地上養魚養鴨改良土壤、試驗種植水稻獲得成功,今年推廣種植面積3000畝,畝收入可實現2000元、凈收益1100元;積極扶持發展食用菌產業,建設生產棚室56棟,年可產出食用菌22噸,畝收益超過3萬元。解決好“錢”的問題,強化多元支撐。緊緊抓住高臺子、林源2個鄉鎮納入全市鄉村振興試點的政策機遇,高效合理利用市區兩級財政專項資金,整合使用各類涉農資金,扎實推進廁所革命、秸稈綜合利用等基礎振興工程。注重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吸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為927戶貧困戶爭取貸款1733萬元、戶貨比達到59%。發揮地企合作優勢,老山頭鄉與采油七廠合力推進農村綠化、亮化工程,實現了美麗礦區、美麗鄉村一體建設發展。
三、聚焦超常推進和效率提高的關鍵點,在突出“時效與實效”中集中攻堅
作為市轄區鄉村振興的“主戰場”,xx區抓住戰略機遇期和重要窗口期,自覺強化站排頭、爭一流意識,自我加壓、主動作為,確定了“爭當全市鄉村振興排頭兵”的奮斗目標。自今年4月份開始,在全區集中開展“百日會戰”專項行動,力爭短期有突破、全年見成效、長遠打基礎。推進舉措“實”。各鄉鎮結合全區20xx年鄉村振興意見,有針對性地明確突破口和發力點,提前梳理和申報項目計劃,確定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鄉風文明、基層黨建四大類100個實施項目,每個鄉鎮都承擔10個以上推進任務,全部實行清單管理、掛圖作戰,每個項目都有抓手、可操作、能推進。在奶山羊養殖基地建設中,不過分追求外部形象,以科學、實用為根本原則,少花錢、多干事,發揚“干打壘”精神、采取“泥扠”方式建造羊舍,單棟造價由120萬元壓縮至25.8萬元,把更多資金用在擴大種群規模上。工作節奏“快”。
全區上下拿出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干事創業勁頭,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的方法和節奏,加大油門、開足馬力攻堅突破。列入市級重點扶持2個鄉鎮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其他6個鄉鎮也不等不靠、追趕跟進,目前已有70%以上的項目提前完成攻堅目標。老山頭鄉實施“先攻堅、后調休”工作機制,調動干部搶時間、搶進度落實會戰任務,11個鄉村振興項目已完成9個,跑出了“百日會戰”加速度。責任跟蹤“緊”。建立“區領導包扶、鄉鎮領導主抓、具體項目具體人落實”的責任機制,層層傳導壓力、落實責任,“百日會戰”期間區領導一半以上時間下基層實地調研、現場辦公,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建立常態化督辦機制,定期深入鄉村督任務、督進度、督成效,每10天通報一次項目進展情況,推動工作高效落實。
四、緊扣工作導向和群眾需求的連接點,在創新“管理與治理”中持續發力
滿足農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是鄉村振興的最終落腳點,也是檢驗實際成效的“試金石”。xx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全力抓好農村急需、農民關心的大事實事。優先發展教育決心大。針對長期以來農村地區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深入實施“優質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按照小學向鄉鎮政府和廠礦集中、中學向城區集中的原則,逐步撤并農村零散中小學,去年投入財政資金8000萬元、爭取扶持資金3000萬元,新建標準化鄉鎮中心校4所、改擴建7所,全區57所中小學合并為19所,實現了教育資源優化整合。塑造宜居環境力度大。堅持一手抓生態修復涵養綠色生存空間,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現代宜居家園,實施“河湖田水林”系統治理工程,扎實推進村屯綠化、基礎設施、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提標,打造美麗鄉村“xx樣板”。
林源鎮長林村通過爭取一部分、自籌一部分、村集體出一部分,累計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加強水電路氣訊等設施建設,鋪修農村水泥路11.2公里、安裝路燈69盞,成立物業公司和志愿者服務隊、定期清運處理垃圾,大力實施植樹造林工程、綠化覆蓋率達到69%,去年長林村入選全省“美麗鄉村示范村”、獲評市級文明村。深化改革創新步子大。自主謀劃實施農村經濟管理體制改革,改變過去“村財鄉理”固有模式,探索經管系統“垂直管理”,規范村級財務收支、土地征收和集體資產資源使用,建立村自定、鄉監管、區備案的.制度辦法,由農民“說事、議事、主事”,加速村民自治進程。選樹鄉賢示范作用大。從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入手,廣泛開展“黨員先進戶”“星級文明戶”“脫貧光榮戶”等系列評選活動,選樹一批可親、可敬、可學的“鄉賢”,通過典型帶動提升農村文明程度。老山頭鄉以“抓宣傳、抓示范、抓自治”為切入點,開展“家風家訓家規”征集活動,張貼“鄉賢榜、道德榜、孝悌榜”,帶動形成“知家鄉、愛家鄉、建家鄉”的濃厚氛圍。
五、激發干事創業和攻堅克難的興奮點,在強化“作用與作為”中體現擔當
xx區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著力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為區域發展提供堅強保障。突出基層黨組織引領。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振興發展的戰斗堡壘作用,深入開展“補短板、強基礎,提素質、正形象”主題黨建活動,全面加強鄉(鎮)村兩級班子建設。xx鎮把優化基層組織體系作為提升基層組織力的突破口,著眼外來流動黨員“兩頭不管”、外來產業能人“融不進來”等實際問題,組建全省第一家“新村民”黨支部,將外來農民特別是“種養能手”集聚起來、聯手建立英亮果蔬合作社,以“北菜南銷”番茄種植為依托,帶領農民發展產業、增收致富。注重黨員干部帶動。
實施百名村級后備干部選任計劃,從農村致富帶頭人、返鄉畢業生等優秀人才中,選拔有意愿投身家鄉建設的村級后備干部73名,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助理,提升村干部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程度。林源鎮新村后備干部牽頭建設9579平方米的黨員教育基地,協助鎮黨委舉辦第一屆“健康x—舞動林源”廣場舞大賽;祝三鄉群眾村后備干部牽頭建立專業種植合作社,引進白瓜(倭瓜)種植項目,帶動30余戶村民共同發展。強化長效機制保障。突出正向激勵和監督問效相結合,將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鄉鎮考核的主要內容,推行績效管理,縱向看發展變化、橫向看落實力度、綜合看行政效能,區財政每年列支“以獎代投”資金1000萬元、對工作業績突出的鄉鎮予以獎勵,同時對行動遲緩、落實不力的鄉鎮和不作為、慢作為的干部進行通報批評和嚴肅問責。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 5
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鄉村振興工作的決策部署,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做到“五個堅持”,全力推進鄉村五大振興,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
(一)成立工作專班,統籌五大振興。根據《中共縣委農業農村委員會關于成立鄉村振興五個專班抓好工作推進落實的通知》文件要求,我縣成立了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工作專班,各專班由2-3名縣級領導同志任組長,2-3個部門為牽頭推進單位。各工作專班對照省、市、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xx-20xx年)》《鄉村振興五個專班重點任務清單》部署要求,明確重點任務,建立工作臺賬,制定落實方案,加強工作調度,全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實。目前,五個工作專班都召開了調度會議,制定了工作規則,健全了工作機制,確保了鄉村“五大振興”工作有序推進。
(二)堅持農業奠基,推進產業振興。
一是持續壯大現代農業。大力培育發展特色產業,目前全縣培育“一鄉一業”專業鎮7個、“一村一品”專業村196個,初步形成五大特色種植板塊;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達2516家,家庭農場總數達3639家,種植大戶總數達406戶;全縣規模以上農副產品加工企業165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6家,市級龍頭企業37家;95個農產品獲得“三品一標”認證,注冊涉農類商標108個,羅漢參、青山羊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羊肉湯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香瓜”、“蜜桃”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圍繞做大做強“單養千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制定出臺《單養千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三年實施意見》、《羊肉湯產業發展三年實施方案》,同時與x省農科院簽訂合作協議,成立青山羊產業研究院,把肉羊產業作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舉措。
二是積極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積極發展終端型、體驗型、循環型、智慧型、觀光型農業新業態,建設了方乘田園、君信農業、立源菌業、綠禾莊園等現代農業示范園區20余處;獲評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打造省旅游強鄉鎮3個、鄉村旅游特色村11個;21個村被認證為中國“淘寶村”,46個村獲評市級電子商務專業村,全縣農村電商企業達到356家,今年實現電商交易額305億元,同比增長9.6%。
三是全面推進農村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六位一體”土地流轉保障措施,目前全縣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到64.84萬畝。其中,50畝以上成方連片土地流轉面積達23.7萬畝,20xx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為20.3萬畝;今年在完成清產核資、成員資格認定、股權量化、股權設置和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基礎上,探索創新機制,農業農村局、中國人民銀行支行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銀農互動”助推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發展的意見》和《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抵押擔保貸款實施辦法(試行)》文件,積極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抵押擔保貸款試點工作,有效盤活農村資源、資金、資產。
(三)堅持引育并重,推進人才振興。一是突出人才支撐,壯大鄉村人才隊伍。組織開展了“技能培訓田間課堂”、“新型職業農民”等“短平快”式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農民致富本領。截至目前,共開展培訓26期、6200人/次,為穩定和擴大就業、促進農民奔康致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加大農業農村人才選派力度,聘任江南大學焦愛權教授為第五批省派科技副縣長;目前第四批269名縣派第一書記、13名下派村支部書記已對接入駐包幫單位。今年招募的36名“三支一扶”人員,通過筆試、面試、體檢等程序,已全部派到18個鄉鎮,每個鄉鎮2人。二是突出政策引導,全面掀起返鄉創業高潮。在全市率先出臺《關于加強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的若干政策》,充分利用在外能人多、“人口紅利”大的優勢,在去年成功舉辦“綠葉對根的深情”——我縣游子對話家鄉暨全縣返鄉創業簽約活動的基礎上,今年舉辦了“君心歸處是吾鄉”——第二屆返鄉創業大會,簽約返鄉創業項目239個,合同總投資額184億元。截止目前,共設立在外返鄉創業服務站24個,簽約項目295個、總投資324億元,返鄉創業人員領辦、創辦經濟實體1529家,帶動就業8975人。
(四)堅持鑄魂塑形,推進文化振興。一是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打造獨具特色的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四心”主題文明實踐活動。創新開展“農村垃圾分類”、“鄉村夜話”、“孝善敬老餃子宴”、“新時代文明實踐銀行”四個品牌工作,被《人民日報》、《大眾日報》、衛視等媒體相繼進行典型報道和刊發評論文章,在社會上引起積極反響。目前,全縣建有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22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89處,市級以上文明村鎮達到18個,力爭今年全縣90%的`村莊創建為縣級以上文明村。二是豐富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基本實現了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全縣502個行政村鄉村文體廣場、文藝隊伍實現全覆蓋。建設歷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點(村史館)22個,培育鄉土民間文化能人、文化活動帶頭人1000多人,20xx年初全縣62個村舉辦了鄉村春晚。
(五)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振興。
一是突出連片打造,高標準建設美麗鄉村。堅持規劃先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對全縣22處美麗鄉村示范片區(每個片區含4-6個村莊)進行重點打造,建設美麗鄉村示范村80余個,其中A級示范村達到50個,A級示范村覆蓋率12.8%;緊緊抓住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高標準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目前全縣已建成新型農村社區55個,合并村莊269個,涉及人口8.2萬人,復墾土地約1.8萬畝,節余掛鉤指標1.4萬畝。今年正在實施的增減掛鉤項目43個,合并村莊196個,涉及人口8.4萬人,可復墾土地2.3萬畝,節余掛鉤指標1.7萬畝。同時對具有文化特色的村因地制宜打造,聘請了x綠十字規劃公司,進行高標準規劃建設,以舊修舊,把農村建設的更像農村,以不同風格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二是突出問題導向,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以“清潔村莊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著力解決村莊環境臟亂差問題,全面推行城鄉環衛一體化和垃圾分類工作。目前,全縣22個鄉鎮(街道)配建保潔隊伍,城鄉全天候不間斷保潔、生活垃圾隨產隨清,垃圾日產日清,衛生保潔實現城鄉全覆蓋。鎮駐地已建成污水處理站9個,新型農村社區建成污水處理站18個。全部完成20xx年全縣4500戶改廁任務。
三是突出統防統治,大力開展污染源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化肥使用量連續三年負增長,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畜禽糞便處理利用率達到88%,污水處理利用率達到60%,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達到90%。大力推進“綠色革命”,完成植樹造林5.1萬畝,新增省級森林鄉鎮1個、森林村居4個,全市創建森林城市現場會在我縣召開。大力推進水源地綜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長制,三級河長定期開展巡河行動,水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全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我縣召開。
(六)堅持黨建引領,推進組織振興。
一是突出激勵保障,促進干部群眾干事創業。大力實施“頭雁工程”,對全縣502個村黨支部進行了評星定級,評定出五星級黨支部92個,四星級黨支部240個,三星級黨支部141個,二星級黨支部25個,一星級黨支部4個,評選二星級“頭雁”書記7名、一星級“頭雁”書記37名,參照試用期公務員落實經濟待遇,7名二星級“頭雁”書記月增資915元,37名一星級“頭雁”書記月增資300元,激發村級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
二是多舉并措,持續壯大經營性村集體經濟。大力發展經營性村集體經濟,鼓勵引導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帶頭創業興業,通過發展村級合作經濟組織、利用招商引資政策、優化配置生產要素、依托龍頭企業和主導產業、發展二、三產業實現、對接市場需求、利用“互聯網+”等方式實現集體經濟增收。目前全縣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3萬元,60個村突破10萬元。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 6
我鎮作為農業大鎮、正宗x蘋果源產地,生態資源豐富,特色產業突出,文化底蘊深厚,先后獲得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中國果菜無公害高科技示范鎮、x省旅游強鄉鎮、x首批宜居小鎮、x市特色小鎮等一系列榮譽稱號。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我鎮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把準優勢、高標定位,著力打好鄉村生態振興“三大仗”。
一、著力打好“整治仗”
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聚集聚力農村“七改”,全力補齊短板。加快農村“三大堆”清理進度,分片負責、統籌推進,堅持日調度、周評比,發現亮點和問題隨時觀摩學習、觸動,爭取早日達標完工。大力推進改廁工程,堅持再宣傳、再動員、再部署,實現愿改早改、能改盡改。積極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努力讓廣大農村群眾早日享受美好生活。積極實施綠化美化工程,推進農村道路、河渠、房前屋后、村莊周圍閑置土地綠化。積極激發內生動力,組織開展“美麗鄉村紅旗村”創建活動,對紅旗村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引導各村積極爭創省級美麗鄉村;號召各村莊組織開展以“五凈一規范”為主要標準的家庭衛生評比活動,引導群眾積極爭創“美麗庭院”、“精品庭院”。
二、著力打好“保護仗”
我鎮境內古樹、老房子等較多,本著保護、利用、開發的目的,組織開展對鎮域內古民居、古井、古樹、古橋、匾額、古塔、遺跡等歷史文化要素的查找、梳理,以穿點成鏈,注入旅游元素,發展鄉村旅游。學習借鑒x、x等特色民居經驗做法,主動尋求名建筑師,對農房設計進行指導,打造特色鄉村風貌。加強對鎮域內現有棗林、核桃林、蘋果基地等的保護和壯大,保證鄉村生態特色。重點加大對x蘋果的保護力度,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穩定,深入挖掘x蘋果的自然屬性、公共屬性、價值屬性、文化屬性,以延長x蘋果產業鏈條,深化x蘋果內涵,提升x蘋果品牌,擴大有效供給。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按照要求實施退耕還果還林工程,通過退耕還果還林工程,研究建設打造高標準名特優新林果生產加工基地,提高名優林果產品的`生產供給能力,帶動農民就業增收。
三、著力打好“發展仗”
結合鎮域內優勢資源、優勢產業、特色生態產品,進一步提高自然資源的科學利用水平,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增強生態產品服務供給,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最大程度實現生態資源價值。依托梨花古鎮項目,進一步突出本地特色,提升蘋果園景區檔次,打造好“x首個體驗式輕度假小鎮”品牌,放大“x蘋果經濟”效應,發揮x蘋果文化節的帶動效應,不斷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立足x蘋果、綠色有機蔬菜和千畝核桃林、百畝藥材基地、千畝蘋果園等特色資源稟賦,按照“結構優、質量優、生態優、效益優”的現代農業體系要求和“一村一品”戰略,培育富有特色的鄉村生態產業,著力打造特色旅游生態示范村,串起綠色環保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鏈。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 7
鄉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生態辦的大力扶持下,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和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指導,以穩定區域環境質量、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為宗旨,進一步統一思想,緊緊圍繞縣生態辦生態縣建設目標任務,立足實際,鞏固國家生態鄉成果,堅持項目帶動搞建設、多形式宣傳發動、大投入整治提高、硬措施保障實施,有力地推進了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使生態環保各項工作任務達到預期目標。
一、嚴格落實加強監管
鄉黨委、政府將生態環保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經常性研究部署和檢查落實生態環保工作,及時協調解決生態環保工作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建立和完善環境與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將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和長期計劃,使生態環保工作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軌道。鄉黨委、政府堅持把生態環保工作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做到生態力量、環保經費、依法實施三保證,并且將生態環保工作納入干部考核和評優的重要內容,凡認識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造成后果的嚴肅追究責任人的責任。從而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創建工作有條不紊地扎實推進。
二、高度重視,精心組織
xx鄉有著非常良好的生態系統,自古以來,這個地方的居民就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習慣,對古木山水有著崇敬之心,到處都是原始森林和參天古木。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環保力度的加強,野生動物被捕獵的現象逐漸減少,植被也得到了更好的保護,的生態系統非常好的保持了其原有的完整性和豐富性。鄉和景區是“景政合一”、“村景合一”,鄉黨委、政府對生態鄉創建高度重視,結合實際,提出了“生態立鄉、特色興鄉、旅游活鄉”的發展思路,把生態鄉創建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分別召開鄉班子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建立鄉、村兩級領導小組,并簽定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形成鄉黨政“一把手”親自部署,村級主要負責人具體抓落實,形成鄉、村上下互動的工作機制,制定和完善了《鄉環境集中整治實施方案》、《鄉生態鄉建設規劃》等工作方案,切實加強領導,確保生態環保工作的順利實施。同時,進一步整合資源,充分發揮各個協會的作用,積極倡導養魚養竹,引導村民勤勞致富、整治衛生環境、樹立社會新風,并成立護林小組和衛生監督組,保護生態公益林,督促森林保護公約和文明衛生公約等的.實施,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三、積極引導,廣泛宣傳
生態環保工作要搞好,宣傳教育很重要。我鄉始終把強化宣傳,增強全民創建熱情,作為搞好全民創建鞏固國家級生態鄉鎮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切實有效地促進了干部群眾環境意識的提高。一是發揮鄉村陣地作用。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鄉村電影宣傳主渠道作用,組織觀看環保專題影片、領導專題講話。并利用村公布欄、學校畫廊刊登環保政策法規,普及環保知識。二是開展環保知識培訓。要求黨員干部開展環保政策法規培訓,增強他們搞好環保工作的責任心和事業心。三是結合創建綠色學校等工作,在學校不定期舉行環保知識講座、讓學生學習掌握環保理論,參與環保宣傳教育,在學生中樹立環境保護,從我做起、從小做起意識。四是抓好“6?5”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以一年一度的“6?5”世界環境日為契機,精心組織全鄉開展一系列的宣傳教育活動,形成人人珍愛生活之園,珍惜生命之水,珍視生存之土,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
四、項目帶動,優化環境。
以西一、西二村的xx溪兩岸及景區公路兩側為主線向外輻射,集中精力在全鄉范圍內以村莊整治為切入點,通過美化、亮化、潔化、綠化等項目的實施,全面落實日常管理和維護、健全保潔隊伍工作機制、加強群眾參與和監督。開展了以潔凈鄉鎮、潔凈村莊、潔凈家庭為目標的“三潔”行動,對環境衛生和農村面源污染集中整治活動,徹底改變“臟、亂、差”現象,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對外形象。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村居環境和生活條件。著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項目資金之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之大已經為歷史之最。切實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建設與旅游、文化名村相匹配的村容村貌,提高了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
五、突出重點,發展產業。
按照省委提出的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的先進理念,緊緊圍繞縣政府確立的綠色生態立縣的生態戰略方針,立足實際,合理地利用現有的優勢,發揮自己的特色,建設生態農業,生態林業以及生態旅游等產業,鄉黨委、政府提出了“生態立鄉、旅游活鄉、特色興鄉”的總體思路,突出重點領域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旅游建設,實施“135”工程,即人均發展1畝冷水茭白,每戶發展3畝厚樸、5畝毛竹等,為該村農民增收開辟新思路,使全鄉的各項經濟指標更上一層樓,走上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利用的良好局面。此外,借景發揮,努力做好生態環境和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等旅游資源的保護工作,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把的景觀、歷史、民俗、生態文化和生態文明有機結合,加大投入,建設以觀光、休閑、度假、養生、科教為主要功能的風景名勝區,大力發展“生態休閑旅游農家樂”,做強做大生態旅游經濟。
六、工作打算
生態環保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績,對照考核標準,我們還有一定的差距。為此,在下步工作中,我們將全面進行查漏補缺,鞏固上一年來取得的成果,進一步深化生態環保工作,努力爭取生態環保工作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1、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大力開展森林集鎮、綠化村、中國美麗鄉村、市級生態文明集鎮、生態文明村、鄉村旅游點等六大創建活動,深入實施危舊房改造工程、河道清水整治工程、生態公益林保護工程、高山濕地保護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大徑材培育工程、珍惜樹種保護等七大工程,努力把建成全國環境最好的鄉之一。
2、進一步發展生態產業。按照“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的要求,大力開發利用生態資源,促進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產,生態資產轉化為可增值的生態資本,把生態旅游業發展作為建設生態強鄉的長期戰略來抓,通過開發鄉村旅游、生態觀光農業示范區、影視拍攝和美術攝影創作基地等項目,把建成一個綜合大景區。
3、進一步繁榮生態文化。大力弘揚發展傳承生態文化、文化、農耕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廊橋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以影視拍攝和美術攝影創作基地為主抓手,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加強鄉文化中心和各村文化活動室建設,并做到大村有鄉土文化藝術團,小村有傳統文藝表演隊。以廣場文藝、斗雞比賽、咸菜展示和“大地飛歌”等民間文化活動為主載體,不斷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為構建天人合一的和諧社會注入靈魂。
4、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根據“邊探索、邊積累、邊總結、邊固定、邊提升”的創建程序,大力推進建設生態文明的體制機制建設,重點在生態保護機制、生產產業發展機制和生態交易機制等方面形成突出,以進一步深化生態鄉的創建,進一步提升生態鄉創建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要立足于建設鄉、村生態班子,大力培養生態建設的各方面人才,讓生態鄉創建成為一個持續深入的活動。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 8
20xx年,我鄉生態環保工作在上級環保部門支持和指導下,在鄉黨委政府的精心組織下,各部門單位高度重視,建立了“黨委領導、政府組織、部門協調、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通過艱苦努力,我鄉環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回顧上半年的環保工作,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認識,強化宣傳
一是召開會議進行宣傳,鄉黨委召開了黨政聯席會議,在分析我鄉環境保護工作現狀的同時,認真學習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增強大家的環保認識,在此基礎上,召開了全鄉各村委會負責人,鄉屬各企業事業單位企業負責人會議。二是利用標語、廣播、書畫展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三是通過印發宣傳資料進行宣傳。
二、領導重視,機制健全
為確保全鄉生態環保工作扎實有效開展,鄉黨委政府十分重視,一是結合本鄉實際,制定了《20xx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計劃》,對今年環保工作的任務和要求進行明確。二是健全班子。鄉成立由鄉長為組長,紀委書記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各村以村主任、組長為主成立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小組,從上到下形成了較健全的管理網絡。三是明確職責,根據上級要求和今年全鄉環保工作任務,在明確分工的同時,堅持實行目標管理,狠抓落實,分別與有關負責人簽訂了目標責任狀,并嚴格考核,使環保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三、注重實效,狠抓落實
橋邊村是鄉政府所在地,由于無專人清掃街道垃圾,無定點存放和處置垃圾的場地,整個街道衛生處于臟亂差的狀態,嚴重影響鄉容鄉貌和居民生產生活。為了整治好街道及居民生活區環境衛生,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由鄉黨委、政府牽頭,鄉人居環境綜合治理辦具體負責,首次在橋邊村成立了環衛工作站,縣政府出資1臺流動垃圾車,并聘請了3人專門負責打掃、清運垃圾。至此橋邊村街道臟亂差現象徹底改觀。
四、夯實基礎,把好關口
半年來,我們確立了從源頭抓起,從基礎抓起的指導思想,在對全鄉環保工作進行調查的'基礎上,堅持把好“關”,一是把好項目審批關。近年來,我鄉突出項目建設,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個體私營工業得到了迅猛發展,但是也有個別項目存在污染問題。對此,我們在今年招商引資工作中,在將引進項目時,堅持深入調研,嚴格審批程序,對此環境有污染的企業和項目堅決不引進、不辦理,從源頭把好環境保護的審批關。合龍磚廠是我鄉的一排污企業,我們督促該企業重視加強對廢氣處理的投入,修建了符合標準排放的煙倉,保證了達標排放,通過以上措施的落實,真正從源頭有效控制了企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半年來,雖然我鄉在環境保護工作方面作出了較大的努力,并取得一定的實效,但是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的工作正處在起步階段,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有待今后工作中加以解決。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 9
20xx年,xx鄉緊緊圍繞年初鄉黨委、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上級相關文件及會議精神,努力提高為農服務素質,提升生態農業整體水平,加強各項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建設“高效、生態、服務性”現代農業。著重做好農業新農藝、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以迎接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的食用農產品源頭監管、動物防檢疫、作物病蟲害防治、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建設、河道整治等重點工作,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促進農村協調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現就20xx年生態農業工作自查如下:
20xx年,鄉黨委、政府十分重視農業工作,各村協調配合,圍繞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目標,各項工作推進扎實,成效顯著。20xx年農業生產計劃目標完成良好,糧食及各種農作物又取得豐產豐收,農民增收明顯。全年畜禽無重特大疫情,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層次提高。全鄉全鄉優質玉米達到6865畝,優質油菜面積達到1285畝,優質小麥面積達到5000畝,優質茶葉面積達到7049畝,優質核桃面積達到609畝。栽植銀杏410畝,管護銀杏950畝,栽植核桃1500畝,建科技示范片600畝,低產改造茶園1800畝,全鄉家禽養殖6.6萬只以上,循環出欄生豬8000頭以上。具體主要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快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科技示范片建設,提升農業生產水平
高效生態農業科技示范片建設年初在康壩村開始規劃實施,現初具規模,發展良好,一是加強油菜管理,發展強勢產業。油菜板塊是我鄉特色產業,也是我鄉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目前,我鄉1285畝優質油菜下在施播和育苗,稍有閃失,群眾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失,為了確保人民群眾利益不受傷害,我們努力做到一是清理四溝,做到溝溝相通,保證明水能排、暗水能濾;二是防病治蟲,以為主,采取三統一(統一時間、統一藥劑、統一防治)的模式進行統防統治;三是抗旱保苗,積極抗旱,確保油菜的正常生長。二是及早運作,規劃了小麥板塊建設和20xx年玉米地膜覆蓋工作。小麥是我鄉的主導產業,也是當前農業工作中的重頭戲。20xx年秋播生產我們全力做到:一是宣傳發動,在全鄉營造大種小麥、種優質良種小麥的濃厚氛圍;二是統一品種,確保我鄉主推品種覆蓋率達95%以上。三是落實面積,確保全鄉20xx年播5000畝優質良種小麥面積不動搖并做好對小麥實施“一噴三防”工作;規劃并落實20xx年1200畝玉米地膜覆蓋面積。為了提升高效生態農業科技示范片的整體水平,在鄉政府的領導下,正在規劃設計農業休閑旅游功能,加強項目間的協調發展,突出都市型農業特色。
二、以食品安全示范鄉建設為契機,確保食用農產品的'安全
“食品安全示范鄉建設”活動以來,各部門、村以此為契機抓落實,抓推進,全鄉現有蔬菜面積800余畝,種植戶300戶,設立了11名責任心強的聯戶組長,向農戶發放宣傳告知書,安全用藥宣傳畫1000余份,落實了鄉、村聯戶組長,栽培戶安全用藥承諾書、監管責任書,簽約率達100%,達到了全覆蓋,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相互督促,鄉、村監管的體系。畜禽防檢隊伍得到了加強,防檢制度更加健全完善。一是加強了基礎免疫工作,嚴格按照“五統一”、“五不漏”的原則,開展了春、夏、秋季動物防疫,加強了基礎免疫工作。全鄉免疫豬瘟活疫苗9000頭份,占應免數的100%;豬口蹄疫疫苗9000頭份,占應免數的100%;豬藍耳疫苗7000頭份,占應免數的100%;牛、羊口蹄疫疫苗500頭份,占應免數的100%;仔豬大腸桿菌疫苗1000頭份,豬細小病毒疫苗100頭份,狂犬疫苗400頭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6萬羽,新城疫苗6萬羽。二是加強了消毒滅源工作,發放了消毒藥2.6噸,對畜禽圈舍、場地、畜禽交易市場、交通要道、運輸工具等進行了徹底消毒,共計消毒面積達10多萬平方米。三是加強了抗體監測工作,完成了牲畜口蹄疫53份的抗體送檢監測任務。確保了全鄉無重大動物疫病爆發、流行。
今年以來,鄉級層面及配合片區工商部門監管檢查7次,特別是農資市場檢查密度加大,達12次。鄉開展示范鄉建設期間,農業服務站會同有關村增加了2次農產品、農資市場的大檢查,增加食品安全知識培訓3次,有效地起到宣傳監管作用。xx鄉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工作得到片區監管部門的好評。
三、以銀杏富民為抓手,林業產業增質增效
一是合理規劃實施,促林產業繁榮。林產業主要以種植核桃、栽植銀杏,發展茶葉生產為主。在康壩村新栽核桃1500畝,全鄉新栽植銀杏410畝,標準化管護銀杏950畝,新栽植茶葉400畝。做好“林”的文章。
二是加大管護,提升標準。進一步搞好大坪村楊柳子和寺背后400畝優質茶園和去年冬天新點播的500畝茶葉的管護工作,重點是解決好茶園觀光路兩旁茶葉缺窩和茶園修枝及鋤草工作;其次完成康壩村大木林500畝核桃的高接換優任務和全鄉銀杏的管護工作。
四、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工作扎實有效,深得民心
一是對全鄉灌溉設施進行了調查摸底,編制了應急改造計劃。20xx年新建河堤1處217米,維修改造3處2234米,有效的保護基本農田。
二是新建氣沼池136口,完成了任務的136%。
三是硬化了古城漫水橋至趙家村通村路3.5公里,長坪村長灘河至仁家溝通村公路4.5公里。
五、認真開展各類農民專業培訓,增強為農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效率
農民培訓增強了農民技能,種養水平,是推廣新技術的重要方式,也是貫徹農產品食用安全監管的有效措施。20xx年,農民各類培訓場次,主要是栽培技術培訓,水稻高產群體栽培技術培訓,畜禽養殖技術培訓,食用農產品安全知識培訓,信息技術培訓等。在技術培訓服務的同時,積極貫徹各項支農惠農工作。向茶農分發有機肥噸,薄膜900公斤。從根本上轉變服務觀念,主動深入村、戶,形成了技術推廣、服務咨詢、技術指導培訓的服務新格局。
20xx年生態農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小城鎮建設步伐跟不上;二是農業科學技術推廣經費欠缺,種養業科技含量不高,制約了農業生產和經濟的發展。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在今后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 10
20xx年以來,鎮黨委、政府根據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總體要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積極轉方式、調結構,凸顯地域特色、深挖旅游潛力,以生態旅游工作為重點,推動了全鎮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目前全鎮共有在建旅游項目x個,已形成規模的旅游項目x個,基本形成了以歷史民俗文化游和特色農業生態游為主的發展格局,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完善發展思路,打造生態旅游亮點
全鎮按照《青州市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的總體要求,突出生態和文化特色,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優勢,優先發展歷史民俗文化旅游項目。投資xx萬元對南張樓特色旅游村項目進行了改造提升,目前南張樓民俗博物館已改造完成,補種銀杏樹xxx余棵,xxxx平方米的特色民宿項目正在規劃中,項目完成后年接待游客可達x萬人次。對臧臺、鳳凰臺等歷史遺跡的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栽種樹木xxx余棵,拆除違規建筑x處,修補完善了景點基礎設施。下一步計劃配套建設龍山文化、商周文化歷史文物博物館和展覽館,配合南張樓民俗博物館,打造文化xx旅游名片。
二、發揮產業優勢,拓寬發展空間
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全鎮的`農業優勢,加快田園綜合體建設,以農業“新六產”帶動農業生態旅游發展。全鎮目前共有在談在建“新六產”項目x個,其中占地xx萬畝的南小王田園綜合體項目的標準化種養和觀光園區已開工建設,計劃新建標準化蔬菜種植園xxxx畝、特色果品觀賞園xxx畝,20xx年全部完成,年接待游客可達xx萬人次;占地xxxx畝的南張樓沐霖農業生態綜合體項目,計劃投資x億元發展特色蔬菜種植及觀光旅游,目前正在積極洽談,爭取年內開工;占地xxx畝的“農立方”生態種植園已完成草莓、櫻桃采摘園的建設,年接待游客達xx萬人次,投資xxxx萬的草莓文化博物館和有機水果采摘園區正在進行土地調整;占地xxx畝的的洪福家庭農場項目葡萄采摘園已完工,xxxx平米的生態餐廳正在建設,該項目突出發展親子活動和學生科普的特色旅游。
三、增強服務意識,促進產業融合
堅持市場導向和資源導向并重,不斷增強服務意識,進一步加強對旅游產業的宣傳,提升群眾的好客意識,打造xx旅游服務品牌,目前已開展各類旅游宣傳講座x次,懸掛、張貼宣傳標語xxx多幅,全鎮上下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按照特色化、規模化和標準化要求,積極引導和推動旅游與其他服務行業的融合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結合“江家金秋文化藝術節”、“龍泉河之春”等民間文藝活動,大力發展文藝旅游,持續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旅游景點活動,xx鎮旅游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
下一步,xx鎮將發揮高鐵片區建設帶來的交通區位優勢,利用好青州文化旅游名市這一名片,抓好高鐵北站周邊餐飲、住宿等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游客承接力,積極發展高鐵北站到全市知名景區一站式配套服務,助力全市旅游業態發展,也為鎮村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增長點。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 11
今年以來,蕭縣生態環境分局黨組認真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鄉村振興工作部署,統籌推進生態振興各項工作,農村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政治站位
分局黨組堅持定期召開黨組成員會議和下屬單位、各股室負責人會議,研究解決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安排部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具體工作。切實解決了一批農民群眾關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河流水質逐步改善,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逐步深入,耕地安全利用得到保障,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扎實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整體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綠色發展成效顯著。
二、堅持問題導向,多措并舉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近年來,我縣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及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堅持在振興中落實保護,在保護中促進振興,切實履行環境監督管理職能,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鐵腕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大力實施實施“碧水、藍天、綠地”三大工程,各類資源環境指標監測體系日趨完善,城鄉生態環境質量實現同步提升。環保機制不斷健全,綠色發展成效顯著。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和省市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按照時限要求全面完成整改任務。“散亂污”企業、燃煤鍋爐到有效治理,光大垃圾發電項目,實現秸稈綜合利用率進一步提高。23個鄉鎮(園區)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運行。國家和省市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啟動實施飲用水源保護和周邊環境質量提升工程,主要地表水均達到Ⅴ類水標準。不斷健全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機制,強化基層監管,鄉鎮環保工作站職能日益凸顯,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能力全面提升。
三、大力開展農村水環境問題排查整治
20xx年3月,縣環委辦下發了《農村區域河流溝渠清理整治專項行動方案》,組織十個排查小組,對全縣范圍內水環境問題進行地毯式排查,共發現問題122個,針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形成問題清單,并已縣環委辦文件形式反饋至各有關鄉鎮,要求能立行立改的問題立即落實整改,不能立行立改的.制訂整改方案,并按時上報整改進度。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累計出動人員2000余人次、巡查河道490公里。各鄉鎮及有關單位積極開展整治行動,出去打撈船100余艘(次)、各類機械設備300余臺(次),打撈漂浮物1.6萬立方米、清理河坡種植5.7萬平方米,拆除養殖場3家、攔網養魚10處。整治工作成效顯著。
20xx年5月和20xx年4月,縣河長辦、水領辦連續開展清河行動,制定了“清河行動”工作方案,在全縣范圍內全面開展以“清潔水質、清除違建、清理違法”為重點的“清河行動”。通過清理整治河段及大中溝中的污染底泥,水庫、溝塘范圍內及河道兩側堤防、棄土區內的農作物秸稈、枯草落葉、水中枯死植物及垃圾,河湖管理范圍內的“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水管理,防治水污染。清河行動開展以來,共清理河304,24km,大溝336.77km,中溝196km,村塘1233處,動用機械1216臺(次),清理生活垃圾、河道雜草126.3噸。清河行動開展過程中,縣河長辦、縣水領辦聯合有關單位組織開展檢查督導,確保清河行動取得實效。
四、穩步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一是開展排查,摸清底數。相對城市黑臭水體集中、連片分布,農村黑臭水體點多面廣,情況較復雜,治理難度大,且目前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體制機制不完善,技術支撐力量薄弱,鎮村兩級重視程度不夠。為此,我縣按照上級下達的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年度目標任務,進一步加大排查力度,掌握底數,同時強化組織領導及監督考核,確保治理工作有序推進。目前,第一階段大排查工作已經完成,全縣確認黑臭水體67處。下一步還將按照搖感衛星反饋信息繼續開展排查,嚴格按照黑臭水體認定標準,做到應查盡查,為下一步全面治理打下良好基礎。
二是分解任務,實施治理。在排查的基礎上,將任務按年度分解到相關鄉鎮,明確治理時限、治理目標、治理成效。政府進一上不加大投資,同時通過多渠道爭取國家或省市專項資金,保障治理工程的順利實施,確保完成省下達的“十四五”末全面消除農村黑臭水體的工作目標。
五、全面加強畜禽養殖企業管理
一是嚴把審批關,嚴格畜禽養殖業準入管理。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對符合規模要求的新建養殖企業嚴格把好環評審批關,特別關注生態環境保護備案登記項目。同時按照有關文件要求,禁養區、人口密集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范圍內,禁止新建畜禽養殖場,從源頭遏制畜禽養殖污染。
二是嚴格排污許可管理。按照《排污許可管理名錄》要求,指導和督促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嚴格履行排污許可登記備案或排污許可證申請,做到持證排污、按證排污。
三是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對環保“三同時”落實不到位、群眾反映強烈的、存在養殖畜禽糞污直排、造成環境污染的養殖場責令其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按照有關法規要求立案查處,切實維護群眾環境權益。
四是制定規劃,長效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我局與農業農村局共同研究制訂了《蕭縣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及《蕭縣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正在編制)。方案通過對我縣養殖企業現狀和特點、土地承載能力等等情況的科學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工作目標、措施等,對我縣有效防治畜養殖業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人民群眾健康,促進我縣畜牧業可持續良性發展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全面提升
23個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廠全面建成投運,處理能力3.22萬噸/日,其中8個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廠完成了省下達的提質增效工作。完成11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并通過省、市考核驗收。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 12
為更好、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我局出臺《關于成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南環〔20xx〕21號),成立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強化措施,落實主要領導總負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具體股室具體負責,職能股室共同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更好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從20xx以來,我局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擺上黨組會議事日程,多次專題研究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牽頭部門污控股及時匯報工作進展情況,職能股室分工積極配合,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一是土壤污染防治。開展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根據省、市部署要求,制定《阜南縣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全面排查轄區內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建立阜南縣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清單,安徽鑫皖制革有限公司、安徽宏遠電鍍表面處理有限公司和安徽輝翔鋁制品有限公司三家企業已被納入排查清單。定期開展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工作,并按時向市生態環境局報送第一季度排查表,目前三家企業均未發現環保違法違規問題。
二是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為加強我縣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我局委托南京國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編制《阜南縣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報告》和《阜南縣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報告》,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提供技術支持。目前,技術報告已征求各相關單位意見,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報告已報送市生態環境局進行技術審查。
三是扎實推進20xx年度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四項工作。為確保任務落實落細,阜南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召開專題會議,就農村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鄉鎮政府駐地生活污水提質增效和農村黑臭水體等四項工作進行商討研究推進方案。采取因地制宜的生活污水治理方式,統籌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廁的銜接,繼續推進實施20xx年田集鎮任廟村等5個行政村農村污水治理任務和田集鎮任廟村等4個行政村農村環境整治任務;20xx年我縣應完成龍王鄉、洪河橋鎮、趙集鎮、田集鎮、柳溝鎮、許堂鄉、地城鎮、張寨鎮、于集鎮9個鄉鎮的提質增效工作。堅持“一廠一策”原則,圍繞“水量小、濃度低、接戶難”等問題,以管網覆蓋率和進水濃度兩個重點、難點為抓手,圍繞污水主管網問題整改和提升接戶開展提質增效工作,保證主管網貫通,無堵、漏等問題,由簡到難逐步推進,指導鄉鎮政府做好摸清查實已接戶和常住戶清單,每周調度《管網排查及接戶情況統計表》,確保按時完成提質增效目標。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 13
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我局主動發揮自身職能,以生態建設為核心,以產業建設為重點,扎實推進林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根據通知要求,現將20xx年度林業脫貧攻堅工作總結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科學謀劃林業扶貧工作。我局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成立了以局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指定專人負責脫貧攻堅工作,同時把脫貧攻堅工作放在優先位置,今年先后召開林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專項工作會議6次,對全區的生態扶貧和產業扶貧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并與合肥市包河區農林水務局對接,準備開戰技術培訓,提高林農生產技術水平,使之掌握脫貧致富技能,具體培訓時間正在商榷中。同時與聯系點獨山鎮黃荊灘村溝通,召開扶貧攻堅專題會議,現場研究具體問題,積極推進我局扶貧工作。
(二)立足精準扶貧,認真做好林業扶貧工作。主動與環保局、氣象局聯系,制定出臺了《xx區生態保護脫貧工程實施方案》,從全區的實際情況出發,編制了《xx區林業產業扶貧技術手冊》,同時翻印了《安徽省林業增綠增效行動技術導則匯編》,把林業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發展同全區扶貧攻堅工作結合起來,整合項目資金,建設林業產業基地,通過發展經濟林基地、花卉苗木、林產品加工、森林旅游等產業,提升貧困村的經濟實力,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具體如下:
1.林業政策與精準扶貧對接。出臺《關于做好大地增綠貧困戶增收的實施辦法》,鼓勵建檔立卡貧困戶將“四旁”植樹納入林業“雙增”工程,給予每畝不少于500元的補助。同時,指導貧困戶與專業公司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采取“訂單林業+示范帶動”模式,由專業公司提供苗木、技術支持,并負責產品保底價回收。春季我局籌集資金16.8萬元購買水梔子苗木83700株提供給5個鄉鎮245戶貧困戶,并指導貧困戶完成栽植,由于今年天氣干旱,個別貧困戶管理不到位,目前驗收合格水梔子造林面積102.6畝,涉及52戶,兌現資金5.13萬元,分戶造冊已經完成,9月28日前打卡到戶,對水梔子造林不合格的貧困戶待補植到位,驗收合格后再補助,我局這種扶貧辦法得到省林業廳領導的認可并將在全省推廣。
2.項目工程建設帶動增收。20xx年實施人工造林9362畝、封山育林9000畝、退化林修復55000畝、森林撫育56000畝;新建森林城鎮1個,森林村莊15個,計劃投資補助資金1392.5萬元,同時利用市級財政獎補資金84.76萬元支持大戶和貧困村發展,參與獨山鎮、西河口鄉、石婆店鎮等15個貧困村發展特色產業扶貧項目規劃,爭取項目發展資金750萬元;20xx年已經申報的項目有:木本油料林基地造林3000畝,計劃投資150萬元;70萬元的森林防火及跨區域生物防火林建設補助項目;100萬元的大別山青山濕地保護補助項目;110萬元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項目等,通過實施林業生態項目帶動貧困戶增收。
3.生態效益補償增收。實施國家級、省級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面積312461畝,補助資金450.38萬元,使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3834戶11783人直接增收73.57萬元,并積極建議爭取提高補償標準。
4.企業扶貧,助力貧困農戶增收。通過實施退化林修復、森林撫育、示范園區建設。據統計20xx年,有26家林業龍頭企業和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通過就業、訂單、小額信貸分紅、服務指導等多種方式帶動634個貧困戶,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直接受益。
5.提升林業科技支撐力度。組織區林業技術人員采取巡回宣講、集中培訓、現場操作示范、邀請專家講解、設立服務咨詢臺和發放科技資料等形式,主動深入到貧困村開展培訓到戶的林業技術服務工作。各鄉鎮的林業技術人員實行分片包干、定點幫扶,為貧困戶提供板栗嫁接、油茶整形修剪,造林整地、撫育管理等各種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已先后發放各類特色經濟林培育手冊2300多冊,有力地發揮了林業科技的支撐作用。
6.積極承擔江淮果嶺規劃編制,與南京林業大學、綠維創景、嶺南、省林科院等設計單位對接,現場勘查,同時投入資金80萬元打造桃花仙谷和宮平油茶脫貧示范基地。
(三)認真落實生態護林員扶貧項目,積極爭取新增生態護林員指標。
1.認真落實生態護林員扶貧項目。20xx年10月,省林業廳下達我區新增生態護林員230人,財政撥款140萬元,生態護林員森林管護項目的實施,實現了230戶826人脫貧摘帽。今年在中央財政資金還未下撥的情況下,我局積極和區財政局對接溝通,決定先從政府預支140萬元提前兌付生態護林員工資,20xx年生態護林員清冊已經上報,爭取9月29日打卡到位,目前生態護林員扶貧項目成為我區開展“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當中最重要、最直接的一個扶貧項目,在我區生態保護和扶貧攻堅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積極爭取新增生態護林員指標。20xx年,根據省關于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和濕地保護員選聘工作的相關規定,針對我區貧困人口數量多、底子薄,增收渠道單一的實際情況,在原來230名生態護林員每人每年6086元工資性收入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擴大覆蓋面,使生態護林員政策惠及更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我局通過摸底調查,又向市林業局、省林業廳積極爭取,新申報生態護林員870名,濕地保護員480名,目前數據已經上報國家林業局,有望獲得批準。
(四)開展駐村扶貧、結對幫扶工作。
為進一步將干部幫扶措施落到實處,針對貧困村實際情況,我局今年共安排幫扶責任人28人,與獨山鎮黃荊灘村80個重點貧困戶開展結對幫扶,每月開展走訪慰問。同時安排3位同志駐村指導,其中兩名同志為黨組成員,幫助扶貧村制定發展規劃、編制發展項目,因戶制宜確定增收項目、幫扶措施,在理思路、定項目、傳技術、送信息、幫資金等方面,今年通過招商引進大戶,成立xx市xx區通水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1億元,在黃荊灘村從事大規模種養業和生態旅游為一體的專業合作社,實實在在為貧困戶做實事。
20xx年,申報到戶產業扶貧項目主要有4個,申請資金84.64萬元。自20xx年以來,我局拿出資金20余萬元為幫扶村建設黨群活動中心,購買辦公設備,慰問貧困戶;引進伊甸園油茶專業合作社到黃荊灘村流轉林地800畝發展油茶,介紹貧困戶到伊甸園油茶專業合作社務工5人,我局在政策、資金方面給予支持;今年還免費為貧困戶發放14000顆水梔子樹苗,66戶貧困戶種植面積70余畝,在通水沖河兩岸打造水梔子致富林;安排生態護林員2人,積極鼓勵和介紹貧困戶中有勞動力人員外出務工。此外,積極發動村級黨員能人(大戶)幫聯貧困戶活動,通過簽訂協議,確定5個能人(大戶)為15戶貧困戶開展幫聯。全村安排19戶貧困戶中開展危房改造,目前第一批已安排重建5戶,修繕2戶,第二批安排重建8戶,修繕4戶。
申報到村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工程項目共有10個,其中新建道路5條4.7公里,水渠改造3條4.6公里,水塘改造1口,新建自來水管網1條,計劃總投資365.5萬元,目前工程建設已經完成。運用農業大戶帶動貧困戶脫貧模式,先后以30個貧困戶名義為農業大戶貸款150萬元,每個貧困戶將受益3000元。流轉土地近900畝,為部分貧困戶創收4萬余元。落實貧困戶子女在校生95人,對符合條件的子女全部享受“兩免一補”及“雨露計劃”。
二、突出的亮點
年初,我局和區扶貧辦聯合出臺“關于做好大地增綠貧困戶增收的實施辦法”,針對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鼓勵其參與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將貧困戶四旁植樹納入精準扶貧范圍,技術依托xx市天緣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推薦群眾栽種水梔子,有條件的貧困戶原則上每戶每年在自家四旁空閑地栽植不少于20棵,并納入林業“雙增”工程,給予每畝不少于500元的補助。同時協助貧困戶與專業合作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采取‘訂單林業+示范帶動’,由專業合作社提供苗木、技術,并負責產品回收。
此項扶貧舉措獲得省林業廳的認可,省廳已經先后安排有關處室來我區調研,準備出臺政策鼓勵支持貧困戶利用房前屋后空閑地種植油茶,每株油茶(三年生以上)補助不少于100元,即將在全省適合的縣區推廣。
三、存在問題
今年,我區林業扶貧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總體來看,林業部門在生態建設、森林資源保護和林業產業發展工作中,能夠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來全力推進工作,并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給予傾斜,但客觀上存在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具備可實施國家、省、市項目的條件(如沒有土地、林地資源和勞動力等),導致項目直接覆蓋受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面不夠廣的情況,特別是在營造林項目上,項目補助資金用于建檔立卡貧困戶所占的比例極小,在扶貧攻堅上沒有充分發揮精準脫貧的作用。
在生態補償脫貧攻堅工作中,大部份生態補償脫貧攻堅項目建設都能圍繞貧困地區來實施,但是由于生態補償脫貧攻堅項目從受益的方面主要是整個鄉鎮的生態環境修復和人居環境的改善,項目不能精準到戶到人,有時難以達到區扶貧指揮部提出的精準到戶到人的要求。
貧困村的路、橋、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都需要資金,相對來說,林業特色產業發展項目資金占整個扶貧項目資金的比例偏少,缺少大的帶動性強的項目。
林業項目針對性的扶貧政策補助資金偏少,如公益林和退耕還林工程長期都保持在同一個標準上,建議財政是否可以針對貧困戶出臺特定的政策,適當提高特定項目的補助標準。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切實增強生態補償脫貧的精準度。一是實施生態工程建設。在建設任務和資金安排上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根據下達的計劃,優先安排給貧困村和貧困戶。二是可以推廣建立以貧困人口為主體的造林專業合作社模式。在原有造林組織管理工作的基礎上,大力推廣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等新模式,吸納更多貧困人口參與造林、營林、撫育管理等工作,按人定任務、按任務定報酬,幫助貧困戶通過生態勞務實現就地增收脫貧。三是本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向貧困林農進一步做好宣傳林業惠民政策,鼓勵農戶積極響應好、利用好國家政策開展林業生產,對已經發展林業特色種養的貧困戶,積極組織安排林業技術人員到貧困戶當好技術指導,確保貧困戶發展的產業能夠得到有效的生產,不因技術方面的.原因而遭受損失,促進其提質增效。
(二)著力提升產業發展的質量效益。把發展生產扶貧作為林業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培育帶動貧困人口直接脫貧的綠色富民產業,提高群眾的獲得感,穩定脫貧成果。一是積極打造特色優勢產業。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適應市場需求,結合江淮果嶺規劃和貧困村自然條件,優化林業特色產業產品結構,積極發展木本油料、特色林果、森林旅游、林下經濟等產業,推進長中短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提高產業組織化規模化程度。加快建立一批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的生產示范基地,培育壯大帶動貧困人口脫貧的經濟實體,提升龍頭企業的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能力,延長產業發展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三是進一步加強科技推廣的信息服務和培訓指導,提高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的科技能力水平。
(三)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作用。會同農委等部門,開展對企業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情況進行進一步核實認定,簽訂好協議等方面的工作,積極發揮帶動主體作用,發揮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作用,通過一定的政策支持,激勵和引導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到脫貧攻堅中來,借助他們的力量來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 14
近年來,潛江市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按照全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統籌城鄉綠色發展,著力推進鄉村生態振興。
一、統籌城鄉綠色發展實踐
(一)全面融貫綠色理念,切實轉變發展觀念。
一是發展目標向綠。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強化生態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堅持“不欠新賬、快還老賬”,出臺環保“一票否決”實施辦法,發揮生態環保考核“指揮棒”作用,生態環保類考核指標數量由5個增加到8個,指標權重由14.16%提升至16.67%。堅持從經濟活動源頭抓起,在項目引進、招商引資等方面優先考慮生態指標,突出“環保第一審批權”,引入專家、部門雙會審制度,執行最嚴行業標準,20xx年依法否決可能帶來環境污染的大型招商項目2個。
二是系統規劃引綠。堅持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發展全過程,繪就了“1+3+5+N”的城市建設綠色發展規劃體系。精心編制《潛江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20xx)》,突出生態本底的保護與管控,重新劃定“三區四線”,以水為脈,構建“四軸多網·三核多點”生態安全格局。按照“水鄉園林精致城市”要求,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系統編制東荊新區、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漢江興隆河生態綠道三大亮點片區規劃。突出“建筑即景觀、新區成景區”理念,充分體現園林風貌,統籌編制中心醫院、市民之家、奧林匹克中心、紫月湖公園、文化中心等五大民生工程規劃。科學編制生態市建設規劃、綠地系統規劃、水生態文明城市、城市綠線藍線規劃、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等N個生態建設規劃,基本實現了覆蓋全域、把握全城、謀劃全局。
三是整體推進護綠。加強領導高位推進,把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各級黨委會研究重點內容,加強督辦協調,統籌解決問題。優先環保人員配置,增加市環保局領導職數,實化生態環委會辦公室職能,明確為常設機構,設置正科級專職副主任,劃轉專用辦公場所,實現全方位保障。強化環保執法力量,新增環境監察支隊領導職數1人,監察支隊執法編制由6人增加至25人,全力支持環境監管執法。強化常態執法,實行“一人一企”包保監管責任制,建立“日查夜巡+假期暗訪”“在線監測+視頻監控”機制,實現24小時不間斷執法。強化專人執法,開展環保大檢查、“十小”企業清理整治、危險廢物專項檢查等執法行動,20xx年先后責令停產限產改正42家,查封扣押2起,移送行政拘留4起4人,全面關停粘土磚瓦廠,嚴厲打擊非法采砂,查封采砂船只10艘、切割抽砂沉管3000多米,依法傳喚18人、刑事拘留4人、網上追逃2人。
(二)強力實施污染防治,構建宜居人居環境。
一是打好藍天保衛戰。強力推進燃煤鍋爐淘汰,按時完成了全部103臺(450.45蒸噸)鍋爐淘汰改造;實施油氣回收治理,督促全部79座加油站完成油氣回收治理改造;督導加強城市揚塵管控力度,落實建筑揚塵防治措施,加大城區主次干道灑水頻次,有效抑制了城區揚塵污染;督促黃標車淘汰1383輛,督促推進餐飲油煙整治,完成油煙凈化設備安裝73家及潛陽路小餐飲公共煙道建設;加強秸稈禁燒巡查,推進了秸稈綜合利用。20xx年全市空氣優良天數320天,優良率88.2%,排名全省第二,同比增幅15.2%,居全省第一。20xx年1-8月,全市空氣環境優良率90.6%,同比增幅3.4%;PM10、PM2.5平均濃度濃度同比分別下降24.1%、27.3%。
二是打好碧水保衛戰。印發《潛江市地表水跨界斷面考核辦法(試行)》,開展市內跨區鎮流域考核。全力實施跨界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以及黑臭水體整治,打造河湖長制升級版,實現了漢江、東荊河及市級32條河道、17座境內湖泊、市域198條鎮級主河道、664條村級干渠河湖長制全覆蓋。統籌城鄉污水處理,完成4座工業污水處理廠、6座集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啟動2座生活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及6座集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啟動了重點流域沿線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裝置建設。重拳整治畜禽養殖污染,關停拆除禁養區養殖場899戶,整治禁養區外養殖場完成整治259家。加強地下水污染防治,全面清查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滲處理設施,督促完成42個加油站的153個地下油罐實施雙層罐更換或采取防滲池設置。強力推進“廁所革命”,目前共完成18817戶農戶無害化廁所、31座農村公廁、13座集鎮公廁、49座城區公廁、2座交通廁所、7座旅游廁所的建改任務。狠抓水源地環境整治。市政府成立漢江澤口、紅旗碼頭兩個飲用水源地整治指揮部,加強水源地整治調度,取得了明顯進展,可以如期完成整治任務。澤口飲用水源地整治方面,已全部取締一級保護區內一切與取水和保護水源無關的人類活動,完成保護區地理界標、警示標志的設置。20xx年1-8月,3個地表水考核斷面達標率100%,3個跨界斷面達標率分別為100%、100%、87.5%,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三是打好凈土保衛戰。大力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加大生態村鎮創建力度,全市已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1個、省級生態鄉鎮6個、省級生態村52個。有序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出臺《潛江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組織開展了土壤污染現狀調查采樣,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強化未污染土壤保護,開展“清廢行動”,出動人員2200多人次、機械設備370余臺套,清運固體廢物堆存點113處,清運生活垃圾7200余噸、建筑垃圾19000余噸、其他固廢2300余噸,有力促進了固體廢物的規范化處置、貯存。我市制定出臺《潛江市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達標三年行動方案》和《潛江市農村垃圾精準治理工作方案》,按“每村均配1.5輛電動垃圾收集車、每村配2.5名保潔員”的辦法,為保潔員配備240余輛電動垃圾收運車和勞動工具,選址建設村級垃圾集并點680個。推行市場化作業。將全市403個行政村及公共區域內環衛保潔實行市場化外包,由市場化公司實行統一收集、統一運輸、統一處理,各區鎮處對作業情況考核,市城管局統一監管,建立了“戶分類、點分項、站處理、鎮考核、市監督”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新模式。
(三)厚植綠色生態基底,力促生態經濟發展。
一是拓展生態功能,推進轉型升級。深入實施決戰工業3000億行動,突出綠色招商,培育光信息電子、新能源新材料、家居制造、綠色食品等產業集群。發展減排型循環產業,推進化工循環化改造,實施工業污水處理廠、化工管廊、氣體島、固廢處理中心、集中供熱五大功能項目,建立企業內部、企業之間、產業配套、區域外循環的“四維循環模式”,促成化工與光纖兩大產業因“氣”結緣,實現跨界循環綠色革命,金澳科技進入中國企業500強,光信息電子產業蓬勃發展、產值增長53倍。發展少排型高新產業,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0家,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同期增長74.35%,占GDP比重為15.03%,全省排名第四,成功創建國家高新區。發展零排型綠色產業,促進工業與服務業、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江漢油田由賣產品向賣服務轉變,破解了長期困擾潛江鹵水消納問題,建設江漢戰略儲氣庫,項目總投資160億元、庫容50億方,一期項目已經啟動建設,力爭再干五十年,再造一個環保型江漢油田。
二是釋放生態效益,發展生態農業。牢固樹立“只有守住農業凈土,才能守住最大生態”的理念,深入實施決戰蝦-稻產業800億行動,大力推廣被譽為“小肥料廠、小糧倉、小水庫、小銀行”的“蝦稻共作”種養模式,讓蝦-稻產業成為綠色產業、生態產業。加強市場監管,開展蝦稻農資市場專項整治,嚴厲打擊農資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凈化農資市場。注重品牌引導,利用“潛江龍蝦”入選中國百強農產品公共品牌,成為中歐互認地標產品的基礎,搶抓打造“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納入省級戰略的機遇,加快“六大中心”建設,加快品牌整合力度,讓“潛江龍蝦”“潛江蝦稻”代言湖北、引領全國,成為生態農產品的典范。當前,“蝦稻共作”種養模式減藥減肥達50%以上,生產的清水蝦、有機稻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畝平收入是單一種植水稻的.近6倍,純獲利4000元以上,全市“蝦稻共作”面積已超過65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60%,蝦-稻產業總產值突破230億元。
三是打造宜居空間,構建生態優勢。立足資源稟賦和生態優勢,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突出“水鄉園林”特色優勢,打造三大亮點片區,不斷拓展生態空間。深入推進國家“城市雙修”試點工作,實施城市亮化綠化美化工程,建成園林青廣場、頤景園、荷花仙女等街頭游園景點38處,改造提升潛澤巷、輝煌社區、城南社區等背街小巷141條,一座座城市“盆景”繪就了“點上成景、線上成蔭”的靚麗風景線。積極爭創國家森林城市,深入開展“綠滿水鄉·美麗潛江”國土全域綠化行動,打造沿江、沿河、沿渠、沿路、沿湖百里綠色景觀走廊,構建覆蓋城鄉的一體化生態網絡,超額完成綠滿潛江三年計劃,實現人工造林13.5萬畝,城區500米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8%。東荊新區突出“生態系統”定位,統籌布局建筑工程、道路、水系和景觀,規劃建設800畝紫月湖生態公園,致力打造“城水相融、生態宜居”的城市綠色客廳。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突出“生態濕地”定位,實施生態修復,拆遷611戶退池還湖4000畝,面積增長50%,這里成為“夢澤縮影、鳥類天堂”,現有植物347種、野生脊椎動物188種,每年吸引超過2萬只鳥類在此棲息繁衍,國際極度瀕危鳥類青頭潛鴨和中華秋沙鴨現身潛江。
二、推進鄉村生態振興思考
雖然我市在鄉村生態振興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鄉村環境問題仍然存在,農村小溝小渠環境問題、農業面源污染問題、農村生活污水等問題仍不容忽視,需要常抓不,亟待進一步推進齊抓共管、強力實施整治。下一步,要深入扎實落實鄉村生態振興措施,全力推進鄉村振興,不斷改善人居生態環境,切實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態需求。
(一)堅定不移,全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把生態環保的理念融入到城市綠色發展的各個方面,把生態環保的理念貫穿于全民素質教育的各個環節,把生態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落實到履職盡責的各項工作,落實到各區鎮辦事處以及各村、各組,成為鄉村居民日常行為習慣,形成綠色的農村生活方式。
(二)統籌兼顧,全面發展綠色生態經濟。嚴把項目準入關,強力推進產業升級,不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從根本上改變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大力促進生態農業發展,以蝦-稻產業、特色種植養殖等鄉村生態產業為依托,既增進農村經濟發展、擴大農村就業,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形成綠色增長方式。
(三)城鄉聯動,全面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堅持城鄉統籌、工作聯動,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上來,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持久戰,繼續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面推進“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全面落實長江大保護“九大行動”和十大標志性戰役,把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城市延伸到農村,全面提升我市生態文明水平。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 15
根據《中共安徽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20xx年度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皖農工辦〔20xx〕36號)中重點任務涉及我局“秸稈禁燒”“土壤污染防治”兩項指標,現將我局“秸稈禁燒、土壤污染防治”兩項工作完成情況總結如下:
一、秸稈禁燒工作
一是及時編制方案,提前部署落實。20xx年5月20日,亳州市秸稈禁燒綜合利用領導小組印發了《20xx年亳州市秸稈禁燒工作方案》,各縣區和各鄉鎮分別編制轄區秸稈禁燒工作方案并及時部署。6月3日、6月5日,市政府兩次對午收和秸稈禁燒工作進行調研和部署;9月20日市禁燒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20xx年秋冬季秸稈禁燒工作的通知》,10月5日,鄧真曉市長召開了秋冬季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推進會議,對秋冬季禁燒工作進行了部署要求。
二是強化組織領導,壓實屬地責任。我市成立由市委書記和市長為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各縣區也成立相應組織。充分發揮“鄰長制”作用,建立“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權責一致”的`責任體系,確保每個地塊禁燒責任包干到人。
三是推行農機托管,加大綜合利用。我市印發了《20xx年亳州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和《亳州市20xx年農作物秸稈產業化利用實施方案》,積極組織各縣區開展午收工作,大力推行農機托管。20xx年全市660萬畝秸稈綜合利用率預計93.5%,比去年提高0.5個百分點,高出全省目標任務2.5個百分點;秸稈產業化率預計50%,比去年提高3.9個百分點,高出全省目標任務5個百分點。
四是充分借力科技,加強實時監控。借力高分遙感衛星研判預警。通過接收GF、葵花8、FY等高分衛星遙感監測對全市域全時段秸稈焚燒情況進行監測。對熱異常點和秸稈焚燒疑似預警火點推送交辦處置,有效實現秸稈焚燒管理數字化和預警智能化。通過高塔視頻進行實時監控。利用云計算+AI智能分析等技術,對秸稈焚燒等事件場景監控、識別、定位、預警、抓拍取證。實現強震懾、早預防、早發現、早處置。午季禁燒期間存在熱異常火點1處,位于蒙城縣129鄉道籬笆鎮境內(東經116.50233988,北緯33.06445031),其余縣區均未發現熱異常點。
二、土壤污染防治
一是持續開展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2020年我局組織開展了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工作,建立了全口徑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清單。經全口徑排查,我市僅有利辛縣汝集鎮制革有限責任公司一家涉鎘企業,已于20xx年關閉退出。20xx年我局印發了《關于持續開展涉鎘等重金屬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在“十三五”全口徑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清單為基礎,結合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成果、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成果和糧食質量安全監測等最新數據,會同農業農村、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進一步查缺補漏,對近兩年我市新收獲糧食質量安全監測相關超標數據的具體坐標點位進行農產品和土壤檢測,并對點位周邊5公里范圍內工業企業進行排查,經排查無涉鎘等行業企業,農產品及土壤檢測結果重金屬不超標。
二是按要求推進排查整治工作并按時報送工作進展,定期將亳州市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清單報送省生態環境廳。
三是依據日常檢查、督查、舉報、媒體曝光等,我市暫未發現存在遺漏的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未發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導致農產品重金屬超標且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 16
今年以來,蕭縣生態環境分局黨組認真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鄉村振興工作部署,統籌推進生態振興各項工作,農村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政治站位
分局黨組堅持定期召開黨組成員會議和下屬單位、各股室負責人會議,研究解決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安排部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具體工作。切實解決了一批農民群眾關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河流水質逐步改善,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逐步深入,耕地安全利用得到保障,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扎實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整體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綠色發展成效顯著。
二、堅持問題導向,多措并舉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近年來,我縣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及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堅持在振興中落實保護,在保護中促進振興,切實履行環境監督管理職能,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鐵腕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大力實施實施“碧水、藍天、綠地”三大工程,各類資源環境指標監測體系日趨完善,城鄉生態環境質量實現同步提升。環保機制不斷健全,綠色發展成效顯著。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和省市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按照時限要求全面完成整改任務。“散亂污”企業、燃煤鍋爐到有效治理,光大垃圾發電項目,實現秸稈綜合利用率進一步提高。23個鄉鎮(園區)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運行。國家和省市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啟動實施飲用水源保護和周邊環境質量提升工程,主要地表水均達到Ⅴ類水標準。不斷健全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機制,強化基層監管,鄉鎮環保工作站職能日益凸顯,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能力全面提升。
三、大力開展農村水環境問題排查整治
20xx年3月,縣環委辦下發了《農村區域河流溝渠清理整治專項行動方案》,組織十個排查小組,對全縣范圍內水環境問題進行地毯式排查,共發現問題122個,針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形成問題清單,并已縣環委辦文件形式反饋至各有關鄉鎮,要求能立行立改的問題立即落實整改,不能立行立改的制訂整改方案,并按時上報整改進度。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累計出動人員2000余人次、巡查河道490公里。各鄉鎮及有關單位積極開展整治行動,出去打撈船100余艘(次)、各類機械設備300余臺(次),打撈漂浮物1.6萬立方米、清理河坡種植5.7萬平方米,拆除養殖場3家、攔網養魚10處。整治工作成效顯著。
20xx年5月和20xx年4月,縣河長辦、水領辦連續開展清河行動,制定了“清河行動”工作方案,在全縣范圍內全面開展以“清潔水質、清除違建、清理違法”為重點的“清河行動”。通過清理整治河段及大中溝中的污染底泥,水庫、溝塘范圍內及河道兩側堤防、棄土區內的農作物秸稈、枯草落葉、水中枯死植物及垃圾,河湖管理范圍內的“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水管理,防治水污染。清河行動開展以來,共清理河304,24km,大溝336.77km,中溝196km,村塘1233處,動用機械1216臺(次),清理生活垃圾、河道雜草126.3噸。清河行動開展過程中,縣河長辦、縣水領辦聯合有關單位組織開展檢查督導,確保清河行動取得實效。
四、穩步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一是開展排查,摸清底數。相對城市黑臭水體集中、連片分布,農村黑臭水體點多面廣,情況較復雜,治理難度大,且目前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體制機制不完善,技術支撐力量薄弱,鎮村兩級重視程度不夠。為此,我縣按照上級下達的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年度目標任務,進一步加大排查力度,掌握底數,同時強化組織領導及監督考核,確保治理工作有序推進。目前,第一階段大排查工作已經完成,全縣確認黑臭水體67處。下一步還將按照搖感衛星反饋信息繼續開展排查,嚴格按照黑臭水體認定標準,做到應查盡查,為下一步全面治理打下良好基礎。
二是分解任務,實施治理。在排查的基礎上,將任務按年度分解到相關鄉鎮,明確治理時限、治理目標、治理成效。政府進一上不加大投資,同時通過多渠道爭取國家或省市專項資金,保障治理工程的順利實施,確保完成省下達的“十四五”末全面消除農村黑臭水體的`工作目標。
五、全面加強畜禽養殖企業管理
一是嚴把審批關,嚴格畜禽養殖業準入管理。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對符合規模要求的新建養殖企業嚴格把好環評審批關,特別關注生態環境保護備案登記項目。同時按照有關文件要求,禁養區、人口密集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范圍內,禁止新建畜禽養殖場,從源頭遏制畜禽養殖污染。
二是嚴格排污許可管理。按照《排污許可管理名錄》要求,指導和督促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嚴格履行排污許可登記備案或排污許可證申請,做到持證排污、按證排污。
三是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對環保“三同時”落實不到位、群眾反映強烈的、存在養殖畜禽糞污直排、造成環境污染的養殖場責令其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按照有關法規要求立案查處,切實維護群眾環境權益。
四是制定規劃,長效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我局與農業農村局共同研究制訂了《蕭縣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及《蕭縣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正在編制)。方案通過對我縣養殖企業現狀和特點、土地承載能力等等情況的科學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工作目標、措施等,對我縣有效防治畜養殖業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人民群眾健康,促進我縣畜牧業可持續良性發展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全面提升
23個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廠全面建成投運,處理能力3.22萬噸/日,其中8個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廠完成了省下達的提質增效工作。完成11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并通過省、市考核驗收。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生態振興匯報材料11-18
生態振興匯報材料(7篇)06-07
生態振興匯報材料精選7篇11-20
生態振興匯報材料(精選7篇)11-20
村級生態振興典型匯報材料11-22
生態振興匯報材料7篇11-20
村級生態振興典型的匯報材料08-24
生態振興工作總結范文(通用6篇)06-04
生態振興匯報材料(匯編7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