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總結
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總結1
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校組織語文教師反復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于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以啟發思維、訓練方法為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
一、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探索省時高效的語文教改之路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現在我們的老師努力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扎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為此,我們針對不同的知識板塊,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循環放映”;擴大積累課外閱讀每日一段,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閱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復錘煉;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放飛思想,大膽發揮……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扎實、系統,有序、有恒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二、以詩詞教學為依托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中華詩詞博大精深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讓詩詞走進校園,旨在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首先我們拓展詩文誦讀的時空,從學校、年級、班級、個人四個層面開展系列豐富多彩的誦讀活動。每天的課前十分鐘我們定為詩文晨讀,策劃組織多樣的誦讀活動,如詩歌配樂朗誦,誦讀表演,誦讀比賽,對對聯,背《三字經》、古詩文知識競賽,詩文接龍等,學校每學期都要組織一次大規模的詩詞吟誦、賞析活動,屆時評出“詩歌背誦大王”、“校園小詩人”等,并和學校每年一屆的“快樂讀書節”有機結合,將誦讀詩歌作為讀書的重點內容之一,讓學生大量誦讀詩詞,建立每名學生古詩背誦檔案,屆時將組織一次誦讀詩詞文藝匯演。每年的“六一”兒童節,學校組織學生開展各種主題的詩詞誦讀和征集活動,在演出中,不僅展示了全校師生的藝術特色,更展示了學校詩教活動沉淀的文化底蘊和經典詩詞賦予人的靈氣。在豐富多彩的誦讀詩詞活動中,學生領略了古老大地的山川河流,體會到了文化英才的高遠志趣和報國情懷,也享受了文思泉涌、妙筆生花的快樂,更實踐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真理。誦讀詩詞已經逐漸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獨特的風景線。
詩教不單單是門課程,而是已經融合在黃小所有教學活動之中,滲透在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不斷擴大詩教的陣地,開辟詩教工作的多種渠道,將詩教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融會貫穿于思品、語文、美術、音樂、勞動等文化課教學中,并與學校的少先隊活動、課外興趣小組、綜合實踐活動及社區活動有機結合,讓詩教活動走進校園,走進家庭,走進社區,形成此吟彼和,共譜和諧詩篇的理想局面。在學校每學期的公開課中,青年教師都要出一節詩詞教學優質課;語文閱讀課增加詩歌賞析吟誦內容及古詩文知識,并和詩文畫報結合起來;音樂課引導學生練唱古今經典詩詞歌曲,例如《滿江紅》《水調歌頭》《送別》等;美術課引導學生進行詩配畫,畫配詩等。學校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中的國旗下講話大隊部也相機安排有關愛國詩詞的誦讀演講活動。學校每學期結束都要在全校教師中征集一副對聯張貼在學校大門口,這副對聯既有對過去工作的總結,也有對未來宏圖的展望,這已成了學校的一個傳統,也是學校詩教活動的一個特色。每年的寒假學校還要組織學生開展搜集背誦對聯的'活動。在對學生進行詩教活動中,我們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低中年級著重引導學生誦讀詩文有情有韻有味,并和學校的國家級科研課題“韻語教學”有機結合,韻語識字的載體我們稱之為“韻文”,就是把高頻漢字根據兒童的興趣特點,編排成包含有大密度生字的短文(韻文),這些短文(韻文)句式整齊、短小精悍、通俗有趣、合轍壓韻,便于幼兒誦讀記憶。高年級在此基礎上加入了詩文評析賞讀,并大膽的嘗試引導學生自己寫詩。我們深信,不久的將來詩教工作將會成為我校又一個亮麗的辦學特色。
三、“精讀博覽創新”為突破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精讀就是在課堂上以教材為本,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教會學生掌握有關作品的讀法,學會摘錄好詞好句,時時吟誦,學會感悟。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從整體入手,指導學生層層深入地“自讀、自悟、自得”;教材處理上改變了面面俱到的弊端,把握教材特色,聯系學生實際,突出課文重點,進行合理取舍。博覽就是放手讓學生瀏覽書報、雜志、博覽群書,開拓眼界。博覽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促進學生博覽的主要形式。我校是一所省級藝術示范學校,語文綜合性學習開展起來也格外豐富多彩。辦“報”讓學生作一名美術編輯,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品“古詩”讓學生學做一名詩人,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樂園。演“劇”讓學生作一名業余演員,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閱讀交流活動讓學生作一名演說家,律師......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不僅如此,教師還鼓勵和動員學生走出課堂、校園,走向社會、大自然,深入社會實踐,開展社會調查研究,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或進行實踐操作。假期中搞“搜集性”研究學習,開學后進行完善、充實,形成大規模的展室,并在走廊上展示學生的作品,有圖片收集、詩文畫報、作文展評等,供學生參觀、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組織興趣小組,每學期各個年級組都會涌現出“故事大王”“小小演說家”“古詩背誦大王”等,各個班的大閱讀活動開得豐富多彩,閱讀匯報課面向家長開放,“小手拉大手”讀書節活動掀起了家庭讀書熱,摘記、日記、手抄報等成了同學們的珍愛之物。好多同學自編《童話集》《個人作品集》《日記集》《詩集》等,并有多篇作文獲獎或在報刊發表。
四、以語文生活化的理論與實踐的課題研究為新的平臺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語文這一門學科是最富內蘊和思想的,是最富有靈氣與詩性的,這些特點決定了真正的語文教育決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只局限于課堂,而應該使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達到“語文生活化”和“生活語文化”的理想境界。我們就把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的連接點。通過課題的研究和實施使學生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讓語文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功效。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全面實施研究。研究改進課堂教學,壓縮語文課文的教學時數,提高教學效率;在短時、高效的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突出自學能力的培養;突出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突出寫作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突出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突出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突出情感的熏陶與感染。
(二)構建以語文活動和語文環境為雙翼的新的語文教學體系,實施,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應該強化語文課外閱讀和其他課外活動,溝通語文教學同其他各科教學,語文教育和學校其他各項教育活動的聯系,創設良好的語文環境,構建一個開放性的語文教學新體系。
(三)學生生活積累、生活實踐研究。研究如何指導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和寫作量,提高學生語文整體素質。學會在廣泛的閱讀中吸取他人對生活的體驗,并將生活的“活水”引入語文教學。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礎上,學會創造生活。這個創造性一方面要在學生的寫作方面反映出來,所有的習作是內心體驗的反映,言之有物,言為心聲,有思想,有想象,有創新;另一方面也要在學生創造性的開展語文活動中體現,自辦刊物、報紙,自辦電視臺、廣播站,成立劇社等。
我們的教學工作任重道遠,希望各位專家們的批評指導,我們將勤于思考,扎實工作,在教育教學工作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總結2
以往的閱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正確的軌道。主要表現在:沒有擺正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關系。教師是主宰,主宰著學生和文本。師生之間是一種控制與被控制、不平等的關系;沒有真正的對話。有的是在教師的牽引下,往往是為了迎合老師的、言不由衷的答問。缺乏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獨特感受;沒有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刀刃上。閱讀教學都是串講串問,是繁瑣的課文內容的分析。那么,在新課程的要求下,新的閱讀教學應該是扎扎實實抓好課堂內的閱讀教學。
1、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個人知識的獲取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方面要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樂趣;二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是否能培養起閱讀的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第一學年的教學活動。如果老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優點,那么他們就會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老師的教學活動,愛上這門課程。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培養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教學盡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才能增加興趣。
2、學會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能力。
(1)堅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學會“讀書”。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讀的次數多、內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積累,有利于廢止繁瑣分析,有利于打破沉悶呆板的課堂氣氛。
各個年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默讀、背誦。小學階段特別要加強朗讀和默讀的指導。要重視指導朗讀和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方法,用培養語感和感悟力的方法來理解課文。默讀,要指導學生學會一邊讀,一邊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學過的詩文,要提倡多背誦。背誦是語言和文化的儲存、積累,學生不僅得益于當前,而且受益于一生。那么,對于我們四年級的學生應該怎樣讀好書呢?
首先說說朗讀。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許多課文提出了朗讀的具體要求,進行閱讀教學,一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并通過朗讀的實踐,逐步提高朗讀的水平。其次是默讀。默讀的練習在不同的學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級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三四年級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五六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默讀也是閱讀教學的重點。要通過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學會默讀。教材中有多篇略讀課文明確要求通過默讀了解課文內容。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默讀的要求,但是許多練習必須在認真默讀的基礎上完成。默讀能力的提高有個訓練的過程,要求學生默讀應留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使學生能切實地默讀課文,并按要求認真思考,默讀以后要注意檢查效果,決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讀的環節流于形式。
略讀課文的教學,一是內容上,理解內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閱讀中進一步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提示語中的提示,獨立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后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2)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學會“思考”。
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在教學中,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學生的閱讀時間。尊重學生的想法注重體驗不僅是語文教育的特點,而且是語文教育的目標,是語文教育的實施方法。所謂體驗,就是人們在實踐中親身經歷的一種內在活動,體驗更多是指情感活動,是對情感的種種體會和感受。語文教學使學生、文本、教師的多邊互動、融合、提升的復雜過程,而學生主體的體驗,正是使這一過程能進入最佳狀態的重要保證。這也是語文課程標準如此強調體驗的價值所在。當然,個性化閱讀也需要價值引導,不能任由學生亂發揮。我們要及時發揮自己的作用,雖然說教師是學生共同學習的伙伴,但這個伙伴應該做到“高于學生之上,融于學生之中”的。
(3)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學會“提問”。
課標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通過參與對話,扮演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角色。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提倡獨立思考,鼓勵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發表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提倡多角度閱讀,有創意的閱讀,在閱讀中展開想象和聯想,在閱讀中不斷有所發現,讀出新意。
倡導新的學習方式,鼓勵質疑,引導發現,解放學生的頭腦和嘴巴,使他們敢想、敢說,用自己的方式解決疑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自主意味著個人獨立學習、自主探究,意味著教師要尊重學生自己的方式、獨到的思維和新穎的見解。低年級側重引導學生有提出問題的興趣、能夠發現問題和敢于提出問題。中、高年級重在引導學生善于提問,能夠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學會“積累”。
語言的學習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時,接觸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現力的語句、段篇,只有熟記在心,才能變成自己的財富,需要運用時才能脫口而出或涌流于筆下。在閱讀教學中,我經常重視引導學生隨時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斷。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同時培養對好詞佳句的敏感,養成積累詞句的習慣。在我們的課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課文,對于這些課文,我重視創設情景,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時,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教材中引導積累語言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背誦,二是抄寫。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誦的部分,有的則是由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對于教材中安排的這些背誦、抄寫的練習,應該通過交流、檢查,使之落實,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和主動積累語言的習慣。教材中比較多地采用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抄寫自己感興趣的語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確,那就是引導學生主動積累,培養興趣,使之逐步形成習慣。在這里我采用了一定方法引導學生積累,如拾貝集、書海尋珍等,進行課內外的閱讀積累,效果很不錯。
(5)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應用”。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閱讀教學中,我以引導學生通過應用鞏固學習的成果。引導學生學習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引導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在習作中運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學語文,用語文,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活動總結07-27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經驗總結05-17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經驗總結05-18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2-15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08-1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心得10-15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反思02-2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精選06-1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反思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