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閱讀課教學工作總結(精選10篇)
每一天的時間都非常珍貴,回顧過去這段教學工作,我們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先準備一份教學總結吧。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贊的教學總結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閱讀課教學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語文閱讀課教學工作總結 1
名著之所以稱之為名著,是因為這些文學素材,不僅語言精美,而且還具有很深刻的教學意義。同時,閱讀名著,有助于學生提高審美、鑒賞、感悟等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生們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能夠和作者進行一個思想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不斷地陶冶情操,提高文學修養。因此,開展名著閱讀教學,指導學生們閱讀名著非常有必要的。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正確有效地開展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提出了幾種觀點,希望能夠對廣大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幫助。
一、將名著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任何文學素材都來源于生活,名著也不例外,它是作者通過感悟,整理出來的精華,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有效的反應。教師在進行名著閱讀教學時,也要認識到這一點,將名著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閱讀名著的過程,感悟生活;在感悟生活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名著的思想內涵。比如《背影》這篇文章,就是中國現代散文的經典之作。這篇文章在敘事時,雖然沒有用一些華麗的辭藻,但是卻能夠讓讀者被那偉大的父愛所感染。在講解這一課時,我除了幫助學生分析課文的中心思想,引導學生欣賞這一篇飽含真情實感的美文外,我還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就“親情”這一主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因為我考慮到,班上有不少學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他們從小就缺乏親人的照顧,他們對于親情是極其渴望的。在這些學生的觀念里,他們的父母從小就不去照顧他們,遠離他鄉去打工,他們認為他們的父母根本就不疼愛他們。因此這些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我為了將課文名著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體現“人文關懷”的教學觀念,我開展了一個以“親情”為主題的學習活動,讓他們明白他們的父母是何其的偉大,給這些學生補上一堂重要的課,讓學生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真正地感受到父母的偉大,在我講解的過程中,很多孩子都流出了眼淚,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那一份沉甸甸的愛。由這堂課,我明白了教學的價值所在,在進行名著閱讀教學時,教師更應該將其與實際相結合,在幫助學生欣賞文章的同時,幫助學生明白更多的道理,這才是閱讀名著的意義。這樣,語文教學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價值。
二、定期開展名著閱讀交流課
蘇教版教材中有很多的文章都可以稱之為經典,比如巴金的《繁星》、《泰戈爾詩三首》,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美文,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對課文有一個比較淺顯的認識,只能對文章有一個大致的把握。這其實并沒有起到名著學習的作用。為了讓名著閱讀真正體現出它的價值,教師可以定期地開展閱讀交流課,讓學生們就自己的感悟對文章進討論。“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們的知識素養、閱讀習慣等不同,他們在閱讀后,就會有不同的感悟。學生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就可以吸收他人優秀的見解,啟發自己的思維。在綜合學習與探究的環節,我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我讓學生們下課去閱讀《老人與海》這本書,然后讓學生們就讀這本書的心得體會展開交流討論。有的學生說道:“一個悲劇性的故事里,卻折射出一個圣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人物。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難道不令我們佩服嗎?”有學生卻表示:“文中的老人,寧可被毀滅也不想被打敗。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動物,為何有勇氣面對死亡,卻沒有勇氣面對失敗呢?難道失敗真的如此可怕嗎?”也有學生說道:“在充滿悲劇色彩的全之中,仍有一絲亮點,那就是孩子。孩子帶回了老人的青春,使他找回了自我。如果每一個人都擁有一份童心,一份天真,那世界不再總是灰色,就算當時你享有的是最后的晚餐,也不回忘記飯前洗手,飯后漱口了。”總之,學生們各抒己見,對文章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學生們在自由地討論中,吸收了他人的見解,在考慮問題時也變得越來越全面了。
三、拓展學生的名著閱讀范圍
幫助學生拓展名著的閱讀范圍對于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是有很大幫助的。在拓寬學生閱讀范圍前,教師要意識到并不是“開卷就是有益的”,教師要讓學生區分名著和快餐文學,避免學生去閱讀那些毫無價值的“速成文學”和一些商業性的小說,要將教材和名著有效地進行結合,給學生們推薦合適的書籍。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去讀正確的書籍,幫助確定一個閱讀計劃,幫助學生不斷地積淀知識,提高文學素養。蘇教版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對名著的一些節選,比如《泰戈爾詩三首》《冰心詩四首》等,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可以拓寬學生的名著閱讀范圍。比如,可以讓學生們課下去閱讀《泰戈爾詩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泰戈爾詩句的優美,體會其中的哲理。在講解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知道這篇文章是選自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可以讓學生們課下去閱讀《朝花夕拾》這本書,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一步了解魯迅先生的生平,體會文章對舊社會的批判和抨擊。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高度重視這部分教學內容,認識到名著教學的重要性與價值,根據自己的教學情況設計教學,用更加創新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文學素養。
初中語文閱讀課教學工作總結 2
棗莊市嶧城區壇山中學課題組成員,于20XX年4月在臨沂參加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與文學教育課題研究”的開題活動,會上聽取了省教研室張偉忠老師和北大中文系孔慶東教授的報告,有很多的感受和收獲,回來后,我們課題組又認真研究了課題的“總體方案”、“實驗方案”,成立了課題領導小組、指導小組、研究小組,并召開了隆重的開題儀式,有序的開展了相關研究。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得到了省教研室張偉忠老師的親臨指導,其間市教研室單波主任和區教研室王錦華主任也多次指導,并初見成效,下面把課題實施的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課題的實驗過程及特色
一、正確理解“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與文學教育”課題研究的內容
個性化閱讀教學既研究個性化的教,更研究個性化的學,以及二者的相融。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最佳材料則是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特別是文學性的課文,更容易體現閱讀的個性化色彩。因此,個性化閱讀教學和文學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語文個性化教學是指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實現學生個性發展培養目標的教學結構。它強調確立新的學習觀和學生觀,提倡以自主學習為基礎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并因材施教,在繼承傳統閱讀教學優秀經驗和借鑒現代教學科學理論的基礎上,真正在實踐中實現閱讀教學的個性化,確立文學教育在語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人文素養,促使其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
二、制定計劃,確立目標,走好每一步
自從課題立項,準許實施之后,召開了全體課題組成員參加,區、校領導參加的課題研究開題大會。在會上宣布成立了以校長為課題組長,區、市教研室領導為指導和全體課題組成員為具體實施者的'課題改革領導小組和實驗小組,并明確了目標、任務和具體分工,為課改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努力學習、加強合作、解決操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老師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是改革能夠順利推行的關鍵,因此,在課題實施過程中,組織實驗教師集中學習當前先進的與語文教學相關教育思想和理念,并在學習過程中,結合自己對課改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把它們擺在桌面上,共同研究、探討,尋找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同時積極參加區、市、省及中語會組織的各項教師培訓,聽課、研討等活動。
四、了解學情、端正學生思想、使改革在學生中順利進行
在課改實驗初期,了解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看法,以及“學生心目中的語文課”調查,把它作為了解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在實驗過程中,及時向學生滲透語文課改的思想,讓他們在語文學習中從不自覺到自覺培養和鍛煉自己學習語文的能力。
五、重視課改的過程管理,使課改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實處
嚴格的過程管理是課改實驗管理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實驗成功的保證。為促進課題研究實驗的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課改實驗領導小組先后制定出臺了實驗教師理論學習制度、實驗檔案管理制度、實驗教師責任制度、實驗教師獎勵制度等各種規章制度,并定期對各種制度、要求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通報。
六、規范成果積累、存檔工作
從課改實驗之日起,就對實驗過程中的材料積累,提出了具體而嚴格的要求。嚴格按照實驗檔案管理制度執行。并且有專人分管,有專用檔案櫥柜。如實驗教師基本情況登記表、實驗方案、學案錦集、理論學習筆記、論文集、學習資料庫、聽評課、觀評課材料、學生情況調查表、家長反饋表及由該課題所延發出來的各種刊物、雜志;各種學習活動的音像資料等。確保資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實性、規范性。為實驗的繼續實施和全面推廣做好充分的準備。
七、課題研究為語文教學開辟了一片嶄新天地
通過個性化語文課堂教學,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較好的改變了課堂教學沉悶的局面。并且學生聽、說、讀、寫、交際能力得到了很快的提高。真正使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例如:課題組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開設了“大閱讀”課。并且制訂了“大閱讀”課計劃,統一給學生配備了摘抄本。還在學期中,集中學生召開閱讀方法研討會。同時為了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課題組還舉行了每學年一次的“閱讀能力大賽”和閱讀考級制度。這些做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八、具體做法及設想
(一)個性化閱讀教學
閱讀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是學生的自主實踐活動,應該讓學生親歷親為,而不應該讓教師包辦代替。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讀文本,做讀書筆記。讀書筆記的內容包括:利用工具書解決詞語;逐段概括大意、理清思路;從不同角度寫讀的收獲。在此基礎上,進行合作閱讀:學生主動參與,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這一過程是以整體感知為基礎,全面的理解、吸收、領悟文章的精粹。在學生充分地讀文本的過程中,把握文本的內容、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感情。讓學生走進文本、走近作者,與之對話,從而有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最終達到使閱讀教學真正成為學生的閱讀課,閱讀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則是學生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具體做法:
1、各班建立圖書角,人均2—3冊,每天保證30分鐘的課外閱讀的時間。
2、每個學生建立讀書筆記本,每月展評一次。
3、開設了“大閱讀”課,并且制訂了“大閱讀”課計劃,統一給學生配備了摘抄本。
4、舉行“閱讀能力大賽”和制定閱讀考級制度。
(二)個性化作文的教學
當我們準備讓學生寫作文的時候,聽到往往是一聲聲的嘆息,即使是九年級的學生,也只是應付而已。我們理解學生沒有生活,同時,又埋怨學生不能細致入微地體會生活。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及我們理解了學生個性化表達是在需要、自主、真實的基礎上完成的。為此,我們教師有以下的做法或設想。
學生佳作展示。拿那些名人名家的作品感染學生固然不錯,但很多學生會想:他們是名人,我離他們可差遠了。這樣看來,倒不如拿學生的作品來激勵學生,讓他們感覺更親切。所以,我經常把平時積累的學生佳作展示給學生,尤其是在報刊、雜志上發表過或競賽獲獎的作品。
初中語文閱讀課教學工作總結 3
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說,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發現美、感知美、對美的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批注式閱讀教學可以更好讓展現閱讀中的美好世界。批注式閱讀是指學生在自我學習的條件下,對閱讀文章以眉批、旁批、夾批、勾圈描畫等方式向外界傳達在讀過這篇文章后的最真切的感受,可以實現人與人、人與文本、文本與文本之間的交流,從閱讀的本質上來說,這樣的效果才應該是真正的閱讀所產生的。
1.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含義
批注式閱讀教學是指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相互溝通探討出的結晶,即對于教材中的閱讀題材的理解及疑問,通常是在文章周邊將自己的想法寫上去,表達對于這部分內容的獨特理解。因為涉及閱讀文章,根據語文這一學科的學科特點,在閱讀這一塊,注重的就是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批注式閱讀也不例外。所以在批注式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是輔助學生,主要靠的是學生自學的能力和思維發展能力。批注式閱讀教學突破了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學生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教師由主體轉變成輔助者,這是語文閱讀教育的一大改進。傳統的閱讀教學都是以老師為課堂的中心,學生以聽為主,這種方式著實不夠優秀,學生往往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批注式閱讀教學則在實質上提升了,學生可以盡情發揮想象力,對文章進行各方面的批注和理解,將自己的想法如實地記錄在文章周圍,不僅有利于吸收文章的知識,而且有利于日后的復習。
2.批注式閱讀教學對于中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意義
初中生是一群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自身所具有的年齡特征,導致他們的求知欲非常強烈,他們渴望了解這個世界,而閱讀無疑是最直接的辦法,所以他們的閱讀欲特別強。這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這就為批注式閱讀教學提供了先決條件。當然,實行批注式閱讀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增強。對中學生的積極意義如下:
2.1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句俗語可以說是對批注式閱讀教學積極作用的概括,對傳統閱讀教學來說,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地接收老師傳授的知識,但是,與其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如讓學生主動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批注式閱讀教學講求的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要學生主動學,主動將自己的感受寫出來,這是人與文章之間的溝通,學生所做的批注可以是對文章的理解,可以是由此產生的感悟,也可以是由此聯想到的與文章有關的內容等,這就加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時因為學習范圍更廣泛,使得學生更能開發大腦,從而真正領略閱讀之美,提高閱讀修養。
2.2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自古以來,讀和寫都是不分家的。閱歷廣了好文章自然手到擒來。寫作和閱讀可以說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兩項,只有二者兼顧好,才能提高語文水平。中學生的語文水準說高也不高,說低也不低,正處于過渡期間,因此,對于閱讀和寫作的要求更是要嚴格。而批注式閱讀可以做到二者兼顧,提高中學生的語文水平。首先,批注式閱讀本身就要求閱讀者深入閱讀。其次,動筆標注的時候鍛煉了寫作能力,無論是對文章的感悟抑或是借此聯想到的內容,日積月累,必定會增強讀者的寫作能力。例如在學習《爸爸的花兒落了》時,感受主人公的內心時,看著主人公慢慢長大,我想讀者一定會想要寫一段話,談談自己的`感受。此時寫下的感受,就是未來寫相關的作文素材。2.3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批注式閱讀教學要求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思考,同時不斷學習,從而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習慣。當今社會不斷發展,所有一切都更新得很快,因此,未來的人才也要不斷學習,以適應社會的變化。
3.中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教授的閱讀技巧
3.1創設合適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批注式閱讀。利用初中生好奇的特點,將文章內容合理地融入情景,根據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批注式閱讀,寫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在教學《孔乙己》中孔乙己寫茴香豆的“茴”時,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表演出來,其他學生根據該情景,重新體會文章內容,標注出自己的感受和不理解的地方。
3.2充分發揮多元化閱讀方式。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比較單一,這樣不利于中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不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創新,引進多元化的閱讀方式,發揮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優勢,讓學生反客為主,成為課堂的主體。當學生遇到一些問題不能解決的時候,就需要教師答疑解惑,與學生相互交流學習經驗,從而不僅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而且使得兩者之間互相學習,如學生可以學到新的閱讀技能,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改進教學方案。例如:在讀《傷仲永》這篇文章時,學生對“傷”這個字理解不了,這時老師就可以根據內容講述相關知識,為學生解決疑難問題。
4.結語
作為教育者,筆者認為應該增強學生這方面的閱讀能力。在批注式閱讀中,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應該根據自己的閱讀經歷和方法給予學生點撥,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批注式閱讀,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學生不僅學到閱讀知識,而且學到自學方法,更拓寬視野,增強自主創造性,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素養的提升。
初中語文閱讀課教學工作總結 4
一直以來,閱讀教學都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極其重要的位置。然而,與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課程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不相符合的是,語文閱讀教學成效不佳,耗時耗力,課時占用量較多,但取得的教學效果不符合預期,并且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還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為此,有必要深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探尋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對應的解決策略,使初中語文閱讀課堂得以優化,促進語文課程教學整體更加完善化。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初中語文在閱讀教學環節存在著兩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具體概括如下:
(一)閱讀教學觀念較為落后,未能與時俱進。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目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在觀念和模式上,受到的束縛和制約較多,未能與時俱進,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突出表現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本位”的局面未能得到扭轉,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仍未摒棄,同時教師授課課堂還時常出現“滿堂灌”、“一堂言”等現象,嚴重制約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這些情況表明,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觀念尚未得到有效更新,還處于較為滯后的階段,且教師在教學理念更新方面缺乏一定的自覺性、靈活性和創新性,導致閱讀教學整體效果不佳,學生主動學習和自覺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
(二)閱讀教材存在“被肢解”現象。根據實際教學經驗看,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上,教材仍然是教學最重要的材料。教師的教學活動大多是圍繞著教材的`中心和主題開展和延伸。然而,從語文教材使用現狀上看,尤其是閱讀材料方面,存在著被胡亂肢解的現象。比如教師為追求所謂的“捷徑”,將閱讀材料進行拆分,先是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進行注音、分段等。接著根據段落劃分,分段落式地生硬地進行解析,包括講解段落所蘊含的寫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最后,通過一個模式化的模擬考試,測試這段時間以來閱讀教學所取得的效果。這種肢解式的閱讀教材使用方式和僵化的閱讀教學模式,不僅與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要求背道而馳,而且高耗低效,一節課下來,教師說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興致缺缺,最終取得的效果可想而知。與此同時,還容易導致閱讀教學陷入枯燥、乏味的尷尬境地,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二、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
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優化至關重要且亟待施行。為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本。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是動機產生的源泉。為扭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目前的不良局面,勢必先從轉變和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角度出發。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之前,首先要學習和堅持正確的教學理念,將“以學生為本”這一教學理念貫徹到語文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運用其指導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方法創新等。只有當教師真正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才能真正做到“還課堂于學生”,才有可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增強責任感,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并不表示教師的作用可以被忽略。相反,教師仍然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教師要充當好教學引導者這一角色,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安排好閱讀教學課堂的具體內容、教學流程,維持好課堂秩序,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做好準備和輔助工作。
(二)注重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做好教學反饋工作。課堂交流和教學反饋是確保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取得實效的重要保障措施。教師在閱讀課上,要積極構建師生、生生間的交流與反饋機制,讓師生、生生之間及時交流心得、收獲及碰到的問題,促進閱讀教學成果得以深化。此外,教師還可以發動學生參與到教學管理當中,通過從旁引導,使他們自主選擇更感興趣、更適合的閱讀材料、方法等,進而使語文閱讀教學更加優化。
(三)注重對學生感知能力的培養。針對閱讀教材被肢解這一現象,需要從反方面入手,樹立閱讀教學大局觀、整體觀,將閱讀教材視為一個整體,實施整體教學,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整體認知和感悟。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點撥,讓他們在閱讀中感受文章的情感內涵,并實現升華,最終培養語文感知能力。
三、結語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通過閱讀教學,還能為語文教師實施人文語文教育提供途徑,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品德,塑造優秀的性格,陶冶高雅的情操。為此,有必要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對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優化,增強閱讀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初中語文閱讀課教學工作總結 5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也是一門情感學科,它離不開聽、說、讀、寫。其中,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如何才能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呢?這就需要教師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接受陶冶情操和品德的教育,把教師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口才發揮出來,讓學生掌握好閱讀技巧,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這才是初中語文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互動式教學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雙向活動,兩者要互相協調參與,這樣才能很好的完成信息傳遞與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師需要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小主人”,充分鍛煉他們勇于思考和積極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們在課堂上多動腦筋。如果教師只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思維方式進行教學,甚至直接告訴學生答案,學生就會養成依賴教師的思想,教學任務也很難落實。所以,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就不會激發出來,他們將永遠依賴教師傳授的知識與答案,成為知識的“奴隸”。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拋開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觀念,努力創建一個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地動腦思考,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可以在教學中讓學生提出好點子,好建議。例如,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對本學期的閱讀教學提出良好的建議,還可以讓學生提出怎樣閱讀的好點子,提出的'越多越好。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建議進行認真分析,并把好的建議發表在班級的板報上,同時,把這些建議運用到閱讀教學中來,這樣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并讓他們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當學生的建議被采納后,就會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也通過采納學生的建議了解到哪些內容是學生最容易接受的,哪些是學生最需要的和最受歡迎的,通過不斷地改進,教師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最后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閱讀教學的梯度化設計
閱讀就是指閱讀文章,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怎樣讀懂文章,讀懂之后文章就會顯得層次分明。簡單地說,閱讀最重要的兩個環節就是解讀與認讀。它是指對文章語言的認知,對文章中信息的整合與提取,同時對文章表達的內容進行概括與分析。對于文學類的作品,還需要進行評價與鑒賞。認讀的過程雖然比較簡單,但由于學生的選擇不同,整個過程容易受到干擾,這時候教師就需要對閱讀的內容進行歸納與引導,當學生遇到困惑的時候,有序的引出最終的問題,并解決學生的困惑。像解讀一些大眾化的問題,教師就必須把握好文章的表達內容和表達方式,就好比寫作一樣,閱讀也需要一個整體思路,這個思路由局部到整體,再由整體到局部。在這個循環之中,教師可以多考慮學生的差異,根據學生差異的不同設計出合理的教學內容。例如,評價與創新,認讀與鑒賞等等,這都是閱讀中體現出來的梯度。每一個學生都要發揮出他們的專長。例如,善于觀察就需要多觀察,善于組織就多去組織,善于思考就多表達自己的思想,善于表演就要讓他們表現出來,善于辯論就讓他們多表達。當學生們的專長發揮出來的時候,最后一定會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應。在梯度化的教學設計中,教師盡量讓學生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程度方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這樣學生才能各有所得,獲得全面的提高。
三、閱讀能力的培養
初中語文的閱讀能力必須遵循著一定的發展順序,要從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入手,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從積累開始。積累階段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其內容包括:語言、字形、字音、字義等等,這些基礎知識都要掌握牢固,還要準確地判斷出簡單句與復合句的結構并加以分析。要熟練地掌握文章中語言表達的特點,掌握文章的特征。另外,教師應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和范文,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更好地消化文章中復雜的思想感情,為學生接受新的觀念奠定基礎。與此同時,學生還要多積累生活方面的經驗,文化知識和各種寫作技巧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都有助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所以,教師應結合教材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積累知識。
(二)慢慢理解。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與思維能力,這樣才使學生們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1.培養判斷能力。讀者理解事物的本質即是判斷能力,也是明確概念的意思。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文中的判斷句進行有效的訓練。例如,“失敗往往是成功的先導”這個句子如果去掉“往往”就會變得絕對化了。而加上“往往”對現象的揭示會變得更加準確。
2.培養聯想能力。聯想能力是指,通過觀察或者感受一個事物的觀念與印象,聯想到另外一個事物觀念與印象的能力。當學生具備一定的聯想能力的時候,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有形文字的意義和空間,使人們對事物的理解更加合理與準確。因此,在閱讀文章的時候,教師應多鼓勵學生聯想。還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總而言之,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為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提高奠定了基礎,只有讓學生掌握較好的閱讀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與領會文章中的意義,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所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合理與有效的閱讀訓練,才能逐漸提升初中生的閱讀能力。
初中語文閱讀課教學工作總結 6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特點,挖掘學生的潛能,利用更加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提高對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并且教師還要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讓學生獲取更多閱讀的激情,讓他們能夠自主地進行閱讀,提高文學素養。
一、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讓學生朗讀
閱讀是一項考驗學生綜合能力的學習活動,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們不僅要“閱”,要去“讀”,更要在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感悟,在閱讀中獲取更多的滋養精神的養分。這就需要教師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讓學生真正地會讀。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首先從朗讀這一方面入手,因為朗讀也是閱讀中比較重要的一項。一個會朗讀的人,能夠將文章情感“讀”出來的人,那么他在理解文章時,對思想的把握會更加準確。因此,我采用了豐富多彩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在講解《為你打開一扇窗》時,我讓學們明白了閱讀優秀文學作品的好處,先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然后,我讓學生將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劃下來,要求他們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文章內容,感悟文學的特征、內涵和功能。除此之外,我還讓學生采用角色扮演、配樂朗讀等形式,來誘導學生學會朗讀,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如在講解《皇帝的新裝》時,我讓學生找出文中的對話部分,然后讓學生們對文章中的角色進行扮演,并有感情地進行對話,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又如在講解古詩時,我會給學生們配上一些適宜的音樂,讓學生跟著音樂進行朗讀,讓他們在音樂節奏的引導下,把握朗讀的節奏,讓他們進一步體會詩句的含義。通過采用豐富多彩的的朗讀教學形式,我讓學生們會“讀”后,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且還激發了學生進行閱讀的興趣,為以后學生自主閱讀打下了基礎。
二、交流討論,深化認識
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去讀,就會有不同的感悟,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作用,要讓學生們自己學會感悟,切不可將自己的理解強加灌輸給學生。教師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和學生們進行交流,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想法,結合自身的理解,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老師在講解一篇文章時,主要是傳授一種方法,至于對文章的一些細膩理解,應當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自己對文章進行感悟。常言道“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會尊重學生的一些經驗體會,我經常會讓學生們圍繞文章進行交流討論,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碰撞思維的火花,提高對文章的認知度,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在講解《“諾曼底”號遇難記》時,我讓學生們欣賞課文中驚心動魄、悲壯感人的場面描寫和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在他們閱讀后,讓他們自己討論哈爾威船長這一人物形象,讓他們分析船長在什么情況下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探究船長在船沉沒前的形象描寫的深刻含義。最后,讓他們通過討論,對文章主旨進行分析,歸納總結船長的崇高品質。又如在講解《幼時記趣》時,我考慮到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趣”的感悟,要比我深刻。于是,我對課文進行了必要的分析,然后讓他們自己通過學習、閱讀,感悟課文內容,并討論自己身邊的趣事,并并給予學生必要的示范和誦讀方法的指導。通過讓學生們在學習后,自由討論,我發現學生們的思維變得活躍了很多,在以后的教學中,我發現他們的閱讀能力提高了很多,語文素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三、質疑探究,自主領悟
古語有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們在閱讀后,產生了疑問是一種認真思考的體現。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質疑探究能力,幫助學生正確地把握文章思想,提高他們自主領悟的能力。通過一些恰當的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并鼓勵學生進行提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在進行《十三歲的際遇》時,我先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簡單的閱讀。然后我讓學生們思考“北大帶給作者什么樣的影響,她又想對這所享譽全國的著名高等學府說些什么呢?”讓學生們帶著問題進行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文章思想內涵。在講解過程中,我也鼓勵學生對不懂的問題進行質疑,以此來激發他們思考的熱情。最后我布置了一個課下作業:作者回憶了自己13歲時的際遇。同學們現在大約13歲,會有自己的夢想,你能寫出來嗎?我讓他們也去寫一段豐富多彩的文字。以此提高他們的自主領悟能力,提升他們的閱讀水平。
初中語文閱讀課教學工作總結 7
就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看,教師對閱讀教學不夠重視,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課堂上以本為本,照本宣科,忽視學生的作用。這種“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代教育教學的需要。新課改背景下,“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受到高度重視,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而言,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認識到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促進教學的更好發展。
1.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對閱讀教學的不重視
閱讀作為初中語文的一部分,就目前看,教育工作者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夠重視,許多教師認為沒有必要花費太多的時間放在閱讀教學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就是讓學生讀一遍課文而草草了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1.2教學觀念落后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一直占據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師沒有給學生更多的權利和時間閱讀課文,讓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在這種觀念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挫傷,影響教學質量。
1.3教學內容單一
就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看,教學內容比較單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圍繞教材內容,針對教學內容機械式地進行宣讀,束縛學生思維的拓展,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1.4專業的教師不足
教師能力職業素質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有效性。從目前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專業的教師比較匱乏,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專業水平有限,難以圍繞語文閱讀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師的責任心不強,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進行教學,只管教,不管學生的學。
2.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1提高閱讀教學的認識
作為初中語文的一部分,加強閱讀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語文閱讀教學,積極地加強語文閱讀教學,開展閱讀課程教學,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獲得成長,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促進教學的發展。
2.2觀念的轉變
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新課改要求教學重視學生的作用,讓學生成為教學主體,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將“要學生學”轉變為“學生要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課文《濟南的秋天》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后,提出一個問題,并讓其他學生回答。如一學生在閱讀完課文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課文講濟南的冬天,為什么要以冬天的濟南結尾?另一學生經過思考后回答:這是作者的一種表現手法,“冬天的濟南”把中心詞換成了“濟南”,突出了濟南的冬天特有的韻致。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2.3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往由于教學內容單一,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不斷豐富教學內容,保證教學內容能夠吸引學生,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例如教學課文《紫藤蘿瀑布》時,教師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下載與課文相關的音頻,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邊看邊聽。同時,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下載更多的信息供學生學習、閱讀。多媒體集聲音、文字、圖片、音頻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4舉辦閱讀活動
在初中語文閱讀中,通過舉辦各種閱讀活動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校要積極地開展各種閱讀活動,開放圖書館,讓學生有更多的閱讀機會;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活動,教導學生一些閱讀技巧,從而讓學生在閱讀中得心應手,提高閱讀質量,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5加強專業教師的培養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專業的.教師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有策略地閱讀,提高閱讀質量。因此,學校必須重視專業教師的培養,要加強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和水平。同時,也要強化責任,將教學責任落實下去。教師更好地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和能力,多與其他教師交流,提高閱讀教學能力,從而更好地開展閱讀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
3.結語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傳統的方法、觀念已經不符合教學的需要,不僅制約教學有效性的提高,而且影響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新課改要求下,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越來越看重,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要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同時也要不斷拓展教學內容,多舉辦閱讀活動,讓學生在不斷閱讀中培養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水平和能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語文閱讀課教學工作總結 8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發展,初中語文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主要任務,閱讀教學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重視閱讀教學的積極作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積極作用
(一)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目前,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各種思潮不斷涌動,給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等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情感教育逐漸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所以,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更新教育理念,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利用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辨別能力,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語文成績的高低有著重要的影響。閱讀是語文知識具體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在語文考試中占有很高的比重,會影響著學生語文考試成績的高低,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三)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語文閱讀素材具有很高的'欣賞性,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初中生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認知能力有限,通過閱讀教學,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可以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目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初中語文教師只重視教授過程,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使得閱讀教學的效果不明顯。而且,在教學過程中,許多初中語文教師沒有真正考慮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把教學重點放在語文教材本身,未能充分利用有利的閱讀材料來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引導熱情,進而降低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不注重文章的思想感情
目前,在初中閱讀教學活動中,許多語文教師主要讓學生歸納、總結和抄錄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主題,沒有具體講解文章的內涵,培養學生的思想感情,使得閱讀教學枯燥乏味。在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許多初中語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結合配套的教輔資料,分析文章,歸納文章的大意,沒有帶領學生去深入理解和體會文章的內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降低了閱讀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莫泊桑的《項鏈》時,許多初中語文教師直接利用教輔資料,歸納文章的大意,自主解讀教學內容,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致使課堂教學活動淪為以教師為主的“一言堂”教學活動,從而壓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忽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初中閱讀教學中,許多語文教師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沒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條件,從而降低了閱讀教學的效果。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校和家長不太鼓勵學生的課外閱讀行為,并且要求學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材中,割裂了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得學生缺乏豐富的人文知識,給學生的語文能力的提高帶來不利影響。
(四)制約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
應試教育重視傳授理論知識,輕視傳授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的情況。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許多初中語文教師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強調傳授應試技巧,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致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不高。同時,在考試過程中,主要采用給出閱讀材料,讓學生從四個選項中選出答案的考查方法,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進而降低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解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學中問題的有效措施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學習《美麗的西雙版納》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教學課件,在課堂上展示西雙版納的自然風光,讓學生觀看和欣賞西雙版納的美景,以引發學生的閱讀欲望,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增強閱讀教學的效果
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好奇心理,采用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來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分析能力,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三)積極開展個性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行為,不應該用教師的講解、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積極開展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活動,不斷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被動的聽取教師的分析,不能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而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取得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
(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
課內閱讀活動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情況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以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同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安排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定期呈交讀后感,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客觀、公正的教學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以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需求等,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肯定和鼓勵學生的課堂表現,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加快教學進度。同時,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以提高閱讀教學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另外,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利用評價機制,點評學生的閱讀行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
四、總結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重視閱讀教學的重要地位,采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
初中語文閱讀課教學工作總結 9
初中作為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高速階段,使學生漸漸養成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往的語文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味地重復課本知識,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很容易忽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這對于學生能力的發展產生很大的阻礙作用。因此,教師要不斷創新更有效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效率,這對于提高初中閱讀教學有效性有積極的作用。
一、創造積極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動力,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素質教育成為現代教育的核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通過創造更積極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快樂中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知識的積極性。
1.教師可以在閱讀課上設置一些有趣的小游戲,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還能夠使學生在玩中學到相應的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設置一些閱讀小比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活躍課堂氛圍。
2.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要使學生獨立地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問題,通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談論,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學習《變色龍》的時候,教師可以問學生題目所要表達的意義,使學生思考文章的中心,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3.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相應的視頻或是音頻,使學生學會更好的閱讀技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這一篇課文的時候,里面有很多人物的心理描寫,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大家播放相關音頻,使學生更形象地理解閱讀方式。
二、注重基礎知識的'培養,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基礎知識是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關鍵,學生只有掌握好基礎知識才有利于在語文學習上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才能扎實穩固,但是要摒棄以前不好的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教學方式。這就要求學生更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研究出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這對于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有更積極的作用。
1.教師可以注重學生的平時練習,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合適的書籍進行閱讀,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書籍,以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2.注重課堂教學,不僅體現在對知識的教授上,更要注重學生在學完一個知識點以后的記憶。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或是提問學生,使學生更積極地認真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例如:教師在講一篇新的課文之前,可以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提問,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鞏固,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比較牢固。
3.教師要不斷創新更實用與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不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想法,因此教師要重視其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使教師更清楚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好地融入學生集體中,為教師在班級中樹立威信。
三、落實因材施教,注重教學反思
要設計一個更有效的教學方案,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同時,教師為了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因材施教,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特點,有不同的教授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當然,教師要重視教學反思,這樣有利于教師及時彌補教學方式中的不足,促進教學方式的不斷創新。
1.教師可以通過在平時的測驗及學生平時的表現情況了解學生學習的側重點,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因材施教是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2.教師要注重教學之后的反思,尤其是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借鑒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以及學生對教學所產生的一些意見,促進對教學方式的不斷創新,例如:教師可以分發調查問卷,了解課程的不足之處。隨著我國社會的高速發展,素質教育成為現代教育模式的核心,因此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關注語文閱讀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為主,不斷促進教學方式的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教師也要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這樣學生在學習更難的知識的時候就會更牢固,促進每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教師要重視教學后的反思,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推動我國教學事業的前進。
初中語文閱讀課教學工作總結 10
歌德曾說過:“想要得到聰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聰明的問題。”可見智慧的提問,不僅能使教師的教學目的明確地被學生掌握,教師也能憑此有效地把握課堂的進程;而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填喂”的鴨子,而是有了自己的思考、品味、感悟的學習的主人。筆者認為達成此目的的較好方法莫過注重主問題的精心設計。
一、主問題設計提出的背景
1.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肢解文本
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以大量的講解替代學生的思考、理解;對文本進行條塊分割,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在講解中字詞句篇、語修邏面面俱到,摳挖“肢解”;忽視“人”的存在,忽視“語”之根本。重結果,輕過程;重分析,輕感悟。學生在機械的識記中何來“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的美好目標終是天粟馬角。
2.新興的自由化閱讀曲解文本
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可是有的教師為了把課堂還給學生,于是把“個性化正解”與“自由化誤讀”混淆。課堂上教師噤若寒蟬,不敢作任何引導,任由學生天馬行空地質疑,再由學生不知所云地解答,教師浮光掠影地點評一二。課堂氣氛是很熱烈,但試問課堂教學效率有多少?學生自由化的閱讀常出于天馬行空的臆斷,不入文而曲解,不知人而妄談,不論世而謬說,不察已而亂議。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這種完全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任由學生隔靴搔癢式的探究是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的。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過多、過細、過淺、過濫的“問”和“答”均會使語文課堂教學過程顯得平淡無味,一篇篇優美的課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被大量的問題“肢解”成一塊塊“零碎材料”,師生間、生生間的“問”“答”代替了本來應該有的美讀、美聽、美析,一節節本應該由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進行心靈“對話”的語文課成了師生間、生生間的“問答”課。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認為教師如能設計出可供學生深讀探究的、能夠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戰性的“主問題”,讓學生在自讀自探、合作交流中進行文本的解讀,從而真正成為課堂有序學習活動的主體,這才是高效的課堂,有效的閱讀。
二、主問題設計的特點
(一)何謂主問題
“主”據字典釋義為“最重要的、最基本的”。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即為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動學生整體性閱讀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問題。“就是閱讀教學中立意高遠的有質量的課堂教學問題,是深層次課堂活動的引爆點、牽引機和粘和劑,在教學中顯現著‘以一當十’的力量。”(余映潮《論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就是從教學內容整體的角度或學生的整體參與性上引發思考、討論、理解、探究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問題。“主問題設計”,就是用精、少、實、活的問題激活課堂,精練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直指教學目標,達到高效目的。
(二)主問題設計的特點
1.主問題的設計使課堂教學思路清晰
傳統肢解式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似概括、似解釋、似闡述、似發揮的內容講解,使“教師把全副注意力都用在芻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主問題的設計江蘇省無錫市洛社初級中學黃蔚自己的關于教材的思考上,學生感知所教的東西很費力”(蘇霍姆林斯基語)師生均無力于關注課堂教學的思路是否清晰、層次梯度是否明晰。而自由化閱讀的課堂更是由于學生提問的隨意性而使文本解析陷于一片混亂之中。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為了使少年學生能注意聽講,我們應力求使講課的思路達到最清晰的程度”。而“主問題”是經過概括、提煉的,是教師精心閱讀課文與精心思考的思想結晶,它從宏觀上著眼,從大處入手,圍繞“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這樣寫”等角度設置有梯度、有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由遠而近、由粗而細地感知文本。它對于簡約教學頭緒、提高教學效率有重要作用。同時“主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順序是經過認真考慮的,一節課中的幾個重要的“主問題”,其出現的先后是一種科學有序的安排,它們不具有一般提問的隨意性。這樣的課堂必是思路清晰,教與學有序、高效的。正所謂“提領而頓,百毛皆順”。
2.主問題的設計使閱讀教學具有整體性
主問題的設計徹底改變以往那種肢解課文、一講到底、“碎問碎答”的.弊端,是將談話式、答問式、講析式的課堂教學引向以學生課堂思維活動為主的整體性閱讀教學。它更注重的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整體理解和賞析。設計到位的充滿藝術的問題輕便有力地架構起學生活動的思維框架,牽動對全篇課文的品讀、理解和討論,建立立體雙向交流的課堂結構。同時“主問題”對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都有著內在的牽引力,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每一個問題都能結構課堂上一個教學的“板塊”。因此藝術的主問題不僅能培養學生全局性閱讀觀念,而且使課堂更具有整體性。
3.主問題的設計突顯學生的主體性
主問題的設計要求教師用精、少、實、活的提問激活課堂,創新教學。這也就革除了過多、過細、過淺、過濫的問答無謂的損耗,在精煉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余,讓學生品讀文本,思考、質疑、發現、構建文本意義等有了充裕的時間;既杜絕了對文本淺嘗輒止、浮光掠影的閱讀弊端,又突顯了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主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在激烈的思考與探討中充分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求知感、創造感、成功感。
4.主問題的設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傳統的灌注式教學模式教師把全副注意力放在自己對教材和教材內容的死記硬背上,以概念化、抽象化的結論代替個性化、人性化的發現。而自由化閱讀的課堂,教師的主導作用嚴重缺失,一味的強調“自然生成”,忽略教育的“宏觀引導”,使課堂教學陷入放任自流、茫然無序的狀態。而“主問題”是閱讀教學中立意高遠的有質量的課堂教學問題,是深層次課堂活動的引爆點、牽引機和粘合劑。因此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情境、備生活、備自己,還要備和課堂有關的一切主客觀因素。它對“教師傳授的新信息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應當準確、清晰,不應使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透徹理解和系統化時所進行的積極的腦力勞動發生紊亂”(蘇霍姆林斯基語)。教師在設計主問題時,不僅要考慮其高屋建瓴的特點,且要能夠充分實現學生主體性探究的空間,能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與樂趣。而教師在課堂上也需隨時捕捉學生的疑問、想法、創見等精彩瞬間,使課堂更有寬度、厚度、深度和廣度。
三、主問題設計的角度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基于此主問題的設計可從課文內容的把握,語言的品味,情感的熏陶感悟及質疑反思幾方面入手。
1.從內容感知的角度設計主問題
閱讀過程中只有從宏觀著眼,整體感知課文,才能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涵主旨,才能走進文本與作者對話,體會作者的匠心。因此主問題的設計不妨可從內容感知的角度入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一課時,筆者設計的主問題是“文中一共寫了幾次‘背影’?結合文本具體品析”。通過這個主問題學生不僅能清晰地梳理出四次“背影”引領下的文章思路,且必然對其精致的細節描寫和蘊藏的情感引起關注與深入思考。“牽一發而動全身”之效果就在于此。
2.從語言品味的角度設計主問題
高爾基曾說:“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劉勰則曰:“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批文以入情。”可見,教師在對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進行主問題設計時,首先想到的應是對語言的品味。語言的品味是指對語言的細心揣摩、辨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來傳情達意的。如在蕭紅的《呼蘭河傳》教學中,筆者抓住作者對后花園精心描寫的語句,設疑“后花園到底是一個如何神奇的地方,是一個什么樣的園子?請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描寫景物的語句加以朗讀、品析。(提示:作者寫了哪些景物,突出景物什么特點,怎樣來描寫?圈點關鍵詞句,從修辭、句式、表達效果、閱讀感受等方面品析)”。這個主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在深入探究中不僅體味、學習到了語言之美,更為文章主旨的挖掘奠定了有力的基石。3.從思想情感體悟的角度設計主問題對一篇文章的整體把握,不應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歸納文章的大意,更重要的是要體驗文章內在的情感和主旨,它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在教學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筆者針對該詞作者的思想情感設計了主問題:“上下闋中分別由哪個字寫出了詞人當時的心情,請結合詞句具體分析?”學生要逐層深入的理解、領悟了詩人殺敵為國的雄心壯志,為國效命的堅定決心和愛國思想,以及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就需建立在準確地梳理上下闋各層次內容的基礎之上,這就是主問題精簡的特點。
4.從質疑反思的角度設計主問題
此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有疑必問,無疑總結反思”。課堂源于質疑,我們要將“疑”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課前設疑,讀中釋疑,讀后思疑”,使學生在思維的不斷碰撞中加深對文本的領悟,讓學生逐漸養成用懷疑和批判的眼光審視問題的能力。在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過程的最后總結本文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時,大部分同學認為很簡單,作者就是要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與損害。此時不妨設計主問題:“對魯迅先生在本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你是否有不同的見解?請談談你的看法和理由。”這樣的問題設計不僅讓學生真正成為思考的主體,課堂的主角,而且擺脫了消極地接受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并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主問題的設計使課堂教學變得精約、有序、靈動而高效,真正實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目標。隨著大家對主問題設計研究的深入,相信語文課堂必將愈加精彩!
【初中語文閱讀課教學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閱讀課教學設計06-11
閱讀課教學反思03-08
英語閱讀課教學反思02-06
語文閱讀課教學反思09-01
閱讀課教學計劃03-27
閱讀課教學計劃模板08-24
初中閱讀課教學計劃10-18
語文閱讀課教學計劃03-11
閱讀課教學計劃實用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