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

時間:2022-03-25 16:49:47 總結 我要投稿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精選10篇)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說起知識點,應該沒有人不熟悉吧?知識點也可以理解為考試時會涉及到的知識,也就是大綱的分支。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識點,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精選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精選10篇)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1

  檢點:

  (1)查考符合與否;查點。

  (2)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語行為)。

  敷演:敘說并加以發揮。

  甄別:審查辨別。

  絕倫:獨一無二;沒有可以相比的。

  思忖:思量。

  商榷:商討。

  勾銷:取消;抹掉。

  巷道:采礦或探礦時在山林或地下挖掘的大致成水平方向的坑道。一般用于運輸和排水,也用于通風。

  不啻:如同。

  犄角:

  (1)角落。

  (2)動物的角。

  座右銘:寫出來放在座位旁邊的格言。

  光宗耀祖:為宗族爭光,使祖先顯耀。光,有面子;宗,宗族;耀,顯耀;祖,祖先。

  汗流浹背:汗流得滿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現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濕透了。浹,濕透。

  不毛之地: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癡心妄想:一心想著不可能實現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癡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誕的打算。

  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抱怨天、責怪別人。怨,怨恨;天,命運;尤,責怪,歸罪。

  妄自菲薄: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妄,胡亂的;菲薄:小看、輕視。

  鬼迷心竅:鬼怪迷惑住心竅。指對問題認識不清。

  恪盡職守:謹慎而盡力地做好所從事的工作。

  瞠目結舌:瞪眼翹舌說不出話來。形容窘迫或驚呆的樣子。瞠,瞪著眼睛;結舌,翹起舌頭落不下。

  茍延殘喘:勉強延續臨死前的喘息。比喻暫時勉強維持生存。茍,暫且,勉強;延,延續;殘喘,臨死前的喘息。

  高中語文記敘文答題方法

  一、標題:標題的作用、含義

  (1)是全文的線索;

  (2)題目點明中心;

  (3)引起讀者閱讀興趣;

  (4)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或季節或/天氣或/地點等;

  (5)點明主要人物及其特點;

  (6)點明主要事件;

  (7)題目有雙關義;

  (8)與結尾相互照應等。標題含義往往包含表層意思和深層意思。

  二、主題:概括主題、分析作者對人物的態度、作者表達的感情。

  三、賞析句子答題技巧:表達技巧+具體分析+表達效果(感情)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7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四、根據原文分析問題。在文中找到根據,用自己的話條理清晰的概述出來。

  五、分析人物形象

  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質,再結合具體事例分析。

  答題技巧:主要事件中表現的品質、文中對人物的評價性詞語、人物語言、心理、神態、對人物的稱呼、隱喻的事物。

  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主人公:(判定誰是主人公)答題技巧:對表現中心的作用。

  配角:對主人公起到什么作用、對情節發展起到什么作用、對表現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3、根據文章內容簡介某一人物答題技巧:基本情況、主要事件、簡評人物性格、品格或自己對人物的感情

  六、對寫法的分析:

  表達方式:

  (1)記敘

  (2)說明

  (3)議論

  (4)描寫

  (5)抒情

  描寫方法:

  (1)外貌描寫

  (2)神態描寫

  (3)動作描寫

  (4)語言描寫

  (5)心理描寫

  最常見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敘,答題格式是:

  (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況(要根據文意概括);

  (2)為下文某某故事情節發展做鋪墊。

  如果該段是最后一段,則是補敘,答題格式是:

  (1)補充交代某某情節(要根據文意概括);

  (2)照應上文,解開懸念,讓故事真相大白

  (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藝術效果。

  如果在開頭第一段,多為倒敘,答題格式是:設置懸念,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記敘順序常用三種:

  (1)順敘;

  (2)倒敘(在開頭)

  (3)插敘。

  七、對文章內容的推理和想象(人物心理描述)

  對文章內容的推理和想象的考查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揣摩人物的思想活動,想象人物的動作、語言等;

  二是對文章的情節或結局展開合理的推測。解答此類題一定要結合全文的內容來進行。對人物思想活動、語言、動作的揣摩要緊扣人物性格特點,符合情節的發展、適合語境。對文章結局的推理是開放的,答案是多元的,關鍵是正確表述。

  八、閱讀體會:緊扣文章主旨、結合具體內容分析。

  (1)感受啟示題:結合原文談認識,聯系自己的親身經歷談感受。

  答題模式:觀點+認識(道理論據)+事例(事實論據)

  (2)合理想象題:有創意但必須與語境和主旨相吻合。

  答題模式:原文含義(作者感情)+現實生活(典型事例)+自己觀點(態度)

  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公式

  語句作用、含義分析題:

  1、句中用了關聯詞“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表轉折關系;用了關聯詞“不但……而且……”之類,這類關聯詞表遞進關系,兩者用意都在于強調后者。

  3、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么觀點,給你什么感受、啟迪、教育……

  4、分析一句話的含義也可從分析關鍵詞入手,著重體會關鍵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5、說明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說明內容、說明對象的特征和說明文語言的特色(準確、生動)。

  6、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么樣的社會現實。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2

  離騷

  1、文學常識

  屈原(約公元前340—約前278),戰國時期楚國人,偉大的愛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為中國古代最長的政治抒情詩。《離騷》又常被舉作屈原全部作品的總稱。在文學,還常以“風”、“騷”并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括《楚辭》,分別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源頭。

  2、詞語讀音

  修姱、嫉妒、謇、忳郁悒、侘傺

  溘死、鷙鳥、方圜、攘詬、謠諑、延佇、芰荷、偭、蘭皋、椒丘

  岌岌、雜糅、昭質、可懲

  孔雀東南飛

  1、文學常識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秀的民間敘事詩。沈歸愚稱為“古今第一_詩”,因此它也被稱為我國古代文學最早的長篇敘事詩。原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最早見于南朝徐陵所編的《玉臺新詠》。它是繼《詩經》《楚辭》以后較早的一部古詩總集。后人把《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辭》及唐代韋莊的《秦婦吟》并稱為“樂府三絕”,并且前兩者又被稱為“樂府雙璧”。

  樂府詩是一種合樂的古詩,因傳自樂府官署而得名,樂府原為漢武帝劉徹設置的音樂機關,專事制作樂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間俗樂和歌辭,分別用于朝廷典禮和宴會時演唱。這些樂章、歌辭,后來就叫“樂府”,成為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2、詞語讀音

  箜篌、懷忿、槌床、哽咽、繡腰襦葳蕤、卑鄙、躡絲履、玳瑁、流紈

  明月珰、磐石、拊掌、郡丞、思量量體裁衣、否極泰來、白鵠、婀娜

  躑躅、金鏤鞍、赍錢、蟠龍、琉璃

  晻晻、日暝、摧藏、躡履、悵然戊戌、戍守、彷徨

  詩三首

  1、字詞

  芙蓉、慷慨、青青子衿、嘉賓、阡陌

  羈鳥、樊籠

  2、文學常識

  《古詩十九首》選自南朝梁蕭統《文選》,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并非一人所作,從內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傷,寫游子、思婦的離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養較高,又繼承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所以不但善于運用比興,而且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藝術成就很高,被稱為“五言之冠冕”。

  曹操,字孟德,東漢人。三國魏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是建安(漢獻帝年號)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其詩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他的創作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_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現了統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被稱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秋風蕭瑟,紅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曹操的《觀滄海》和《龜雖壽》中的名句。

  陶淵明,東晉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稱靖節先生,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的隱士,不滿于_的黑暗,“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農村。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后終老農村,死后世人稱他為“靖節先生”。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他亦有、“隱逸詩人”之稱。蘭亭集序

  1、字詞

  符契、修禊、癸丑、流觴、激湍、彭殤、嗟悼、會稽、感慨系之

  清流激湍、流觴曲水、靜躁、虛誕

  世殊事異

  2、成語

  崇山峻嶺: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險峻的山嶺。

  放浪形骸:放浪,放蕩;形骸,人的形體。指行動不受世俗禮節的束縛。

  游目騁懷:游目,遠眺;騁懷,放開胸懷,往遠處想。縱目四望,開闊心胸。

  情隨事遷:情況變了,思想感情也隨著起了變化。

  感慨系之:感,感觸;慨,慨嘆;系,聯結。有所感觸,慨嘆不已。

  2、文學常識: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出身士族名門,是東晉政治家王導的從子。曾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早年從衛夫人學習書法,后多鑒前代名家書法,博采眾長,備精諸體,有“書圣”之稱。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3

  一、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異義的詞,并解釋其古今意義。

  畫圖省識春風面。春風面,古義:形容王昭君的美貌;今義:得意的樣子。

  萬里悲秋常作客。萬里,古義:遠離故鄉;今義:遙遠。

  一去紫臺連朔漠。去,古義:離開;今義:到。

  百年多病獨登臺。百年,古義:年暮垂老;今義:很多年,一輩子,終生。

  艱難苦恨繁霜鬢。恨,古義:遺憾;今義:仇恨,痛恨。

  二、解釋下列句中一詞多義詞的意義。

  “語”

  千載琵琶作胡語。話,言語,名詞。

  又聞此語重唧唧。話,內容,名詞。

  琵琶聲停欲語遲。說話,動詞。

  語曰:唇亡齒寒。古話,名詞。

  亡去不義,不可不語。告訴,動詞。

  “獨”

  百年多病獨登臺。獨自,單獨。

  鰥寡孤獨。獨身。

  獨亮自以為死灰有時而復燃者。唯獨。

  “哀”

  風急天高猿嘯哀。悲哀,形容詞。

  君將哀而生之乎。哀憐,哀嘆,動詞。

  秦人不暇自哀。哀傷,悲哀,動詞。

  誰為哀者。悲傷,形容詞。

  “向”

  獨留青冢向黃昏。對著。

  回車叱牛牽向北。面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向吾不為斯役。從前。

  失向來之煙霞。剛才。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4

  第一單元

  詩歌:古代文學體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勞動。《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開創了我國詩歌現實主義的源頭。戰國時期在南方出現的楚辭體代表作《離騷》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的先河。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界,詩歌分為新體詩和舊體詩。

  “五四”以前的詩歌統稱為舊體詩,其中舊體詩又以唐代為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唐代以前的詩歌統稱為古體詩,近體詩從唐代才開始興起。古體詩和近體詩的主要區別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韻、講究平仄、對仗。近體詩又分為律詩、絕句和排律。

  律詩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詩和五言律詩;絕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五四以后興起的新體詩也有格律詩和自由詩之分,其中用舊格律填寫新內容的稱為格律詩,像《沁園春·長沙》;其它的稱為自由詩,像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詞:是詩歌的一種。詞的全名為曲子詞,又叫長短句,是與曲調相諧和的唱詞。詞起源于隋唐之際,隋代已有聲腔,曲調,但不見曲子詞。

  到了唐五代開始出現發間曲子,也就是有了樂譜后而按譜寫詞,名為曲子詞,后簡稱為詞。現存最早的民間曲子詞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經室中發現的敦煌曲子詞。現存最早的文人詞是李白的《憶秦娥》和《菩薩蠻》。因而李白被尊為“百代詞曲之祖”。

  詞發展于五代,到了宋代發展到頂峰。根據風格特點,詞有婉約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數,詞有小令、中調和長調之分。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代詩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征派的影響。

  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后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向往,詩風顯得明朗、沉摯。課本中選入了他的作品《雨巷》。

  徐志摩(1896-1931),筆名云中鶴、南湖,浙江海寧人。詩人、學者。新月社的主要發起人和主要成員之一。詩集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別康橋》《沙揚娜拉》《在病中》等。

  艾青,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詩人,有詩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單元

  1、《左傳》的作者,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為“十三經”之一。

  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

  《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以時間先后為序,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國內政外交等大小事實(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二十七年)。記事比《春秋》詳細而具體(字數近二十萬,超過《春秋》本文十倍)。

  2、《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國別體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共三十三篇。《戰國策》長于議論和敘事,文筆流暢,生動活潑,在我國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全書由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部分組成,計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余字。它不僅是一部相當完備的古代史書,同時又是我國古代史傳文學成就的代表作品。

  魯迅先生曾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正說明了《史記》在史學和文學上的偉大成就。

  第三單元

  1、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的不朽杰作。代表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雜文集《墳》、《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且介亭雜文》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本文選自《華蓋集續編》。(注意所學魯迅文章的出處)

  2、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我國現代杰出的文學巨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和散文《旅途隨筆》《隨想錄》等。1982年至1985年相繼獲得意大利但丁國際榮譽獎。

  3、梁實秋(1903-1987),現代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代表作品有《雅舍小品》《雅舍談吃》《看云集》《偏見集》,長篇散文集《槐園夢憶》等。譯有《莎士比亞全集》,主編有《遠東英漢大辭典》。

  第四單元

  1、新聞體裁有消息、通訊、特寫、專訪、評論等。消息一般報道事實比較單一,突出最新鮮、最重要的事實,文字簡潔,時效性。通訊是一種比消息更詳細和生動地報道客觀事實或典型人物的新聞體裁,它以敘述和描寫為主,兼用議論、抒情以及修辭等表達方式,及時報道現實生活中有影響的人物、事件、工作經驗和地方風情等。新聞特寫是新聞體裁中富有表現力的重要體裁,以描寫為主要手法,“再現”新聞事件、新聞人物“一瞬間”的形象化報道,它抓住新聞事件、新聞人物某些重要場面,或者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兩個片段,用描寫手法給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畫,將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現”在讀者面前,給人們留下深刻、鮮明的印象,使人們感受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新聞專訪是記者事先選定采訪對象,對特定的人物、文體、事件和風物進行專題性現場訪問之后所寫的報道,是集新聞性、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爐的一種可讀性很強的新聞體裁。新聞評論是一種對最新發生的新聞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見的文章,是就當前具有普遍意義的新聞事件和重大問題發表議論、講道理,有著鮮明的針對性和指導性的一種政論文體,是新聞媒介中各種形式評論的總稱。

  2、夏衍(1900-1995年)作家、劇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種工業學校。1919年,參與創辦并編輯《浙江新潮》,開始走上文學道路。1920年畢業后赴日本留學,接受馬克思主義,參加_X。

  1927年“四一二”政變后,在上海從事工人運動及翻譯工作,譯有高爾基的《母親》等名著。1929年,與鄭伯奇等組織上海藝術社,首先提出“普羅列塔利亞戲劇”的口號,開展無產階級戲劇活動。1930年加入“左聯”,當選為“左聯”執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員、電影組組長,為中國進步電影的開拓者、。創作有電影劇本《狂流》、《春蠶》,話劇《秋瑾傳》、《上海屋檐下》及報告文學《包身工》,對30年代進步文藝產生巨大影響。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等職。改編創作《祝福》、《林家鋪子》等電影劇本。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5

  1.小說三要素:

  A人物B情節C環境

  2.議論文三要素:

  A論點B論據C論證

  3.比喻三要素:

  A本體B喻體C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

  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過how何果what

  5.律詩四條件:

  A八句四聯(首頷頸尾)B偶尾同韻C中聯對偶D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

  A敘述B議論C抒情D說明E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

  A舉例子B列數字C打比方(喻)D作比較E分類別F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

  A總分總結構B總分結構C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

  A按時間順序B按空間順序C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

  A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B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

  A舉例法B對比法C喻證法D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方法:

  A比喻B擬人C排比D夸張

  E反問G反復F設問H對偶

  (簡記為:喻擬排夸,二反設對)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

  A外貌描寫B語言描寫C動作描寫D心理描寫

  (簡記為:外語動心)

  14.七種短語類型:

  按功能劃分為七種

  A并列短語B偏正短語

  C主謂短語D動賓短語

  E動補短語F介賓短語

  G的字短語

  按詞性分三種

  A名詞性短語

  B動詞性短語

  C形容詞性短語

  15.六種句子成分:

  A主語B謂語C賓語D補語E定語F狀語

  16.十二詞類(性):

  A名動形B數量代C副介連D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序):

  A順敘B倒敘C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

  A表引文內容省略B表列舉事項省略C表說話中斷延長

  19.四種波折號作用:

  A表解釋說明前文B表后文跳躍轉折C表聲音中斷延長D表時地數起止

  20.四種引號作用:

  A表引用實際內容B表諷刺反語C表特定稱謂D表著重強調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6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

  2.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捧著。

  6.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出現。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繞。

  8.卒起不意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

  二、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古義:禮物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古義:跑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兵古義:宮廷侍衛今義:指中醫。

  8.左右既前,斬荊軻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

  三、詞類活用現象:

  名詞作狀語

  1.進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

  4.發盡上指冠

  高一語文常用知識點

  名詞作動詞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為歌曰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九賓

  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于前

  3.自引而起,絕袖

  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購之(以)金千斤

  2.欲與(之)俱

  3.見燕使者(于)咸陽宮

  4.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

  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介賓短語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賓短語后置)

  2、嘉為先言于秦王(介賓短語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賓短語后置)

  4、使畢使于前(介賓短語后置)

  定語后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語文學習五種方法

  1.大量閱讀

  博覽群書是培養孩子語文素養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說,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

  大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孩子語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美國心理學家克拉森的心理實驗研究表明,學生充滿興趣的課外閱讀對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作用,遠遠大于機械的寫作訓練。

  語文成績好的孩子幾乎都特別讀喜歡課外書。

  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積累:語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情感的積累等。

  這樣的孩子在寫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構思、神奇的用詞,在閱讀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見地,在說話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見識等。

  總之,他們由于見多識廣而語文根底厚實。

  堅持閱讀是培養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

  特別是多讀一些文辭優美、氣魄宏大的散文,對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幫助,比如《魯迅文集》,《讀者》雜志對培養這些能力和素養都很有幫助。

  博覽群書不但是孩子語文素養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個重要條件。

  因為豐富的知識是創造力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也是見識增長,智慧來源的途徑之一。

  這里需要強調一點: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遠離名著,培養孩子閱讀經典名著要從小引導,循序漸進。

  同時要注意不但要閱讀,而且要寫讀書筆記或者書評。

  2.背誦經典

  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養孩子語言素養基本功之一。

  初中畢業生,如果能背誦150首古今詩詞,25首白話詩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現代白話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語文功底應該是不錯的。

  如果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間——16歲之前,讓孩子記誦大量的語言精華,那么,這個孩子從小就奠定了堅實的語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們閱讀背誦的“童子功”季節引導他們走向閱讀的海闊天空,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

  從而打下沉實、厚重的文學素養、人文素養的基礎,將來孩子就很難成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創造性的現代人。

  3.勤寫日記

  日記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和積累作文素材。

  寫日記的好處大大超過了教育者的想象。

  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要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寫短些,每天一、兩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長。

  內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寫,想象的,現實的,國內的,國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國家大事,小到雞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聞必記,有為必記,有見必記,有感必記。

  但一定不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哪怕一兩句也要寫上,寫得荒誕一點,不合常規也行,但必須要寫下去,目的是為了習慣的養成,終止了,就前功盡棄了。

  只要老師與家長引導得當,一定能夠大幅提升孩子的寫作水平與語文水平。

  4.開闊眼界

  要孩子懂得: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

  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只靠課堂就能學好的,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

  語文學習還要在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孩子睜開驚奇的眼睛面對世界,去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去逛書店、旅游、看展覽、做采訪、搞調查、看焦點訪談;討論下崗分流、西部開發、腐敗現象、庸俗文化……

  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世界里,懂得我們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變的信息社會中,感受人世間的愛與恨,美與丑。

  5.寫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靈性的,是需要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

  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世界各國的學校都非常重視,例如美國從小學開始,寫作就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到博士畢業都是如此。

  提高語文成績有哪些竅門

  可能有些同學會覺得,語文即使不聽課,在考試的時候,也不會有什么影響,所以上課的時候,經常不注意聽課,或者是利用語文課的時間去睡覺,這種做并不對,我們一定要利用好語文課的時間,然后在課下的時候,用少的時間去學習語文,其實有些時候,語文底子打下了,即使你課后的時候不怎么學習,課上認真聽講一點,你的成績也會很好的,所以利用好上課的時間,對你學習很重要。

  語文中,有很多知識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感悟的',有些東西可能老師講我們也聽不懂,所以學習語文,還要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7

  《蘇武傳》

  1.通假字

  ①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②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③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⑤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顯現。

  ⑥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⑦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亡:通“無”,沒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⑨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輕輕敲打

  2.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相當: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5.獨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國時期或指季節。

  7.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8.稍遷至栘中廄監。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9.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0.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2.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3.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4.臥起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3.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歸

  (8)屈節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③名詞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紡繳,檠網、檠:名詞做動詞,結網、用檠矯正。

  (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

  (6)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7)絕不飲食飲食:名詞做動詞,給他吃的、喝的。

  4.一詞多義

  ①使

  (1)數通使相窺觀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漢者第一個“使”:出使。

  (3)單于使使曉武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

  ②語

  (1)以狀語武語:告訴。

  (2)如惠語以讓匈奴語:說的話。

  ③引

  (1)虞常果引張勝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絕不飲食食:給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食:吃。

  3)廩食不至食:糧食。

  4)給其衣食食:食物。

  ⑤發

  1)方欲發使送武等發:打發。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發:發動。

  3)恐前語發發:被揭發。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為見女”

  (4)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5)何以復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8

  虛詞歸納

  ⑴之

  縱一葦之所如(助詞,取獨)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扣舷而歌之(音節助詞)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茍非吾之所有(助詞,取獨)

  ⑵于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詞,被)托遺響于悲風(介詞,給)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其聲嗚嗚然(代詞,那)

  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連詞,表轉折)侶魚蝦而友糜鹿(連詞,表并列)

  耳得之而為聲(連詞,表順承)下江陵,順流而東也(連詞,表修飾)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句)

  游于赤壁之下(狀語后置)

  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

  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介詞賓語前置)

  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介詞賓語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滄海之一粟。(謂語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判斷句)

  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后置

  固一世之雄也——“也”為標志的判斷句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非”為標志的判斷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非”標志的判斷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動的被動句

  (其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省略句

  (其聲)舞幽壑之潛蛟——省略句

  詞類活用(詞性轉換)

  歌窈窕之章(名詞用作動詞,歌詠)

  擊空明兮溯流光(形容詞用作名詞,月光下的清波)

  下江陵(名詞用作動詞,攻下)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向東)

  舞幽壑之潛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舞動)

  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伴侶,以……為朋友)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名詞作狀語,向南)

  渺滄海一粟(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渺)

  順流而東也(名詞用作動詞,譯作狀語加動詞,向東進軍)

  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名詞作動詞,打魚砍柴)

  通假字

  ①舉酒屬客屬—囑勸酒

  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憑憑借

  ③山川相繆繆—繚盤繞

  ④舉匏尊以相屬屬—囑勸酒尊—樽酒杯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9

  一、虛詞

  1.乎

  (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介詞,相當于"于",前一個是"在"的意思;后一個是"比",表比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語氣助詞,表反問,譯為"嗎")

  (3)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助詞,表揣測,譯為"嗎"或"吧")

  (4)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語氣助詞,表感嘆,與"嗟"連用,譯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連詞,表承接)

  (2)惑而不從師(連詞,表轉折)

  (3)吾從而師之(連詞,表承接)

  (4)擇師而教之(連詞,表承接)

  (5)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連詞,表并列)

  (6)小學而大遺(連詞,表轉折)

  (7)則群聚而笑之(連詞,表修飾)

  3.之

  (1)古之學者必有師(助詞,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圣人之所以為圣(代詞,指代這件事)

  (8)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助詞,的;代詞,指代童子)

  (9)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10)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這一類)

  (11)郯子之徒(代詞,這,這一類)

  (12)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代詞,這,這一類)

  (13)作師說以貽之(代詞,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指代疑難問題)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代詞,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詞,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

  (5)其可怪也歟(副詞,與"也歟"配合表反問語氣,相當于"這不是……嗎?")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詞,比)

  (2)而恥學于師(介詞,向)

  (3)于其身也(介詞,對于)

  (4)皆出于此乎(介詞,從)

  (5)不拘于時(介詞,表被動,被)

  6.也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句末語氣助詞,與"者"連用,表判斷)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4)其可怪也歟(句末語氣助詞,與"歟"連用,加強語氣)

  二.實詞

  1.通假字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受同授

  (2)或師焉,或不焉。不同否

  (3)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讀同逗

  2.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古義:求學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古義:用來……的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古義:不一定

  (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古義:無論

  (5)吾從而師之古義:兩個詞。跟隨、而且

  (6)今之眾人古義:一般人

  (7)小學而大遺古義:小的方面學習

  3.一詞多義

  (1)師

  a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求學)

  c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d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2)傳

  a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動詞,傳授)

  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c六藝經傳皆通習之(zhuàn,名詞,解釋經文的著作)

  (3)道

  a傳道受業解惑也(名詞,道理)

  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有"風尚"的意思)

  c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問)

  (4)惑

  a惑之不解(名詞,疑難問題)

  b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形容詞,糊涂)

  c惑而不從師(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4.詞類活用

  (1)吾師道也(名詞意動,以……為師)

  (2)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3)而恥學于師(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4)孔子師郯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師)

  (5)其下圣人也亦遠矣(名詞作動詞,低于)

  (6)小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見其明也(形容詞作名詞,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從師(形容詞作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詞作名詞,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2.介詞結構后置

  (1)而恥學于師

  (2)師不必賢于弟子

  3.賓語前置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4.被動句

  不拘于時(介詞"于"表被動)

  四、重點句子翻譯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譯文: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譯文: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

  3.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譯文:我學習的道理,哪里計較他生年比我早還是晚呢?

  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譯文:所以無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無論年長還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譯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師焉,惑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譯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決,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的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卻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有什么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譯文: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強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學業各有專門研究,如此而已。

  語文的答題方法有哪些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如何學好高中閱讀理解

  1.了解出題者的意圖

  考試中每一種題型的設置都是有出題者的意圖的,向他們想要通過這一類型的考題考察應試者相應的能力和素質。比如閱讀理解題,考的就是應試者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推斷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

  因此,平時練習閱讀理解的時候,就要針對這幾方面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

  2.加強日常閱讀量和閱讀速度

  在沒有其他事兒的情況下,可以多看看散文、詩集、人物傳記、短篇小說類的書籍,增加自己的閱讀能力和知識面;同時,給自己限定看書的時間,比如多長時間看完一篇小說、看完后要寫一份中心思想分析,不僅能提升閱讀速度,還能保證總結能力的培養。

  3.積極和別人溝通交流

  看上去溝通交流和閱讀理解沒有多大關系,其實溝通交流的過程就是理解對方思想,并快速做出反應的過程。多交流、多溝通,就能培養自己的語言理解能力和快速反應應答能力,這對做閱讀理解是很有幫助的!

  4.加大試題訓練強度

  平時有時間的時候,多做做閱讀理解的練習題,通過試題鍛煉自己閱讀速度、理解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在實戰中尋求突破,提升自己閱讀理解能力。

  5.上課認真聽講

  在語文課上,老師都會講一些閱讀理解的做題方法和訓練方法,而且會隨堂讓大家進行自由練習,這是學習語文閱讀理解的好時候,一定要抓住課堂的時間!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10

  一、語文基本知識

  1.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3.比喻三要素:本體、喻體、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何地、何人、何因、何過、何果

  5.律詩四條件:八句四聯、偶尾同韻、中聯對偶、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抒情、說明、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總分總結構、總分結構、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按時間順序、按空間順序、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舉例法、對比法、喻證法、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問、反復、對偶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14.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

  15.六種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16.十二詞類:名動形、數量代、副介連、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敘、倒敘、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表引文內容省略、表列舉事項省略、表說話中斷延長

  19.四種波折號作用:表解釋說明前文、表后文跳躍轉折、表聲音中斷延長、表時地數起止

  20.四種引號作用:表引用實際內容、表諷刺反語、表特定謂語

  二、語文學法歸類

  1、課文預習六步法:查注生詞,掃清三字;朗讀課文,感知內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標明段序,分清結構;畫關鍵句,體會作用;簡寫主旨,歸納特色。

  2、賞詩三步法:知人論世、譯析字面、闡明主旨。

  3、劃分文章結構四法:依據表達方式、找尋明暗線索、依據時空順序、依據邏輯順序。

  4、分析八種關鍵句作用:點明題目,引起下文;點明中心,亮出主旨;設置懸念,引發興趣;承上啟下,自然銜接;前后照應,和諧統一;側面烘托,間接映襯;后文鋪墊,埋下伏筆;增強語言,突出特征。

  5、辨別七類文章寫法:對比寫法、象征寫法、烘托寫法、以小見大寫法、先揚后抑寫法、虛實結合寫法、夾敘夾議寫法。

  三、易錯成語50例

  1、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現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還:安于本鄉本土,不愿輕易遷移。

  3、篳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作的艱苦。

  4、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于事。

  5、別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簡樸。

  6、不孚眾望:不能使群眾信服。

  7、不為已甚:指對別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別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舊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壞,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樹立起來。

  11、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含有輕視之意。

  12、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14、蠶食鯨吞:用各種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禮:現在用來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

  16、狗尾續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

  17、管窺蠡測: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19、怙惡不悛: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20、諱莫如深:隱瞞的再沒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濟濟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積少可以成多。

  23、間不容發:距離極近,中間不能放一根頭發,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

  24、見微知著:見到微小的跡象,就能察知發展的趨勢。

  25、江河日下: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26、膠柱鼓瑟: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

  27、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28、梁上君子:代稱竊賊。

  29、屢試不爽:屢次實驗沒有差錯。

  30、鱗次櫛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齊。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嚴格執行法令。

  32、披肝瀝膽: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數家珍:比喻對所講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緘其口:形容說話過分謹慎,不敢或不肯開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反復,就有使人信以為真的可能。

  37、色厲內荏:外表強硬,內心空虛。

  38、尸位素餐:空站著職位,不做事而白吃飯。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語當作自己的話。

  40、石破天驚:多用來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41、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慶賀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為人真誠,忠實,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景仰。

  43、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比喻不善于團結或籠絡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趕到敵人方面去。

  44、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

  45、五風十雨:形容風調雨順。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天黑了才吃飯。形容勤于政務。

  47、烜赫一時:在一個時期內,名聲威勢很盛。

  48、虛與委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49、一傅眾咻:一人教,眾多的人干擾。

  50、余能可賈:還有力量沒有用完。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精選10篇)】相關文章:

語文《背影》知識點總結歸納12-07

《雨巷》高一語文課本知識點歸納12-27

語文《木蘭詩》知識點歸納03-07

語文《木蘭詩》知識點歸納集錦03-11

小升初語文漢語拼音知識點歸納04-06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1-12

高一學生語文學習方法歸納12-26

小升初語文知識點歸納之漢語拼音04-06

魚我所欲也語文知識點歸納11-13

《觀潮》知識點歸納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