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煉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么樣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國學教學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國學教學工作總結1
中華文明作為唯一流傳下來的人類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蘊十足而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其影響力已經不僅僅體現在東半球,世界發達國家也在吸取中國的傳統智慧以求發展。國學,不僅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整個民族精神的象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優秀中國人偉大心靈的體現。國學不是書齋里發霉的書本,不是博物館里的古董,更不是竹簡上難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說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飲,終身受用,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為國學教師,不僅僅要教授課本知識,同時還應尋根溯源,增厚學生的人文修養,不斷汲取國學精髓。
本學期選擇《三字經》作為教材是因為它是我國古代形式眾多的啟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相傳是南宋著名學者王應麟編撰的。它的成功之處在于,雖然全書只有1140字,但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而且全書均為三字韻語,讀來瑯瑯上口,便于兒童記憶。
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解讀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于是我通過角色想象、情感體驗等形式,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
引導學生在朗讀、默讀、精讀中反復誦讀,使他們用心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文本,獲得大量的鮮活的閱讀信息,從而實現師生與文本間的對話。
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結合課下注釋、字典以及課外資料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時初步養成了做批注的好習慣,會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三字經》的學習,積累了大量的傳統文化,有利于學生們今后的學習與發展。經文誦讀恰恰把學生帶入了傳統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經文誦讀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興趣漸生,之乎者也,古訓在前,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了自己的行為,傾向于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古人尚且學為先,精忠報國,孝當頭。“香九齡,能溫習,孝于親,所當執”?現代人更應學之,在學生瑯瑯“讀經”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現,人文精神的頌揚!
濃郁的書香氣息,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詩文的陶冶。“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這是我校長期堅持發展的方向,這必會更有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揚,以“經典”為教材,以“活動”為紐帶,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學生們誦讀中華經典詩文,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
小學國學教學工作總結2
轉眼來美的學校工作已經半年,這一個學期里,我見識到了國學的無窮魅力,見識到我們美的學校推行國學教育的魄力,以及諸多優秀教師國學課堂的風采,我深深向往,現就我對的國學教學的認識及工作開展總結如下:
從這學期開始,我第一次接觸到國學教學。我對國學的認識是相當膚淺的,僅僅停留但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熏陶上。但通過這半學期的教學,我發現學校設立這門課程用意遠不止如此。通過國學的學習,還可以對學生的儒雅品行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還對祖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我校創編的《國學蒙讀》教材內容豐富多樣,古詩、古文篇篇精彩、寓意深遠,幅幅對聯更是充滿趣味、朗朗上口。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先讀通詩文,再借助注釋、詩文釋義,讓學生對詩文意思有初步了解。然后再讓學生匯報對詩文的認識,以達到加深理解。最后帶領學生深入讀詩文、并根據對詩文的理解,小組分工演一演。孩子們各具特色的表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幫助學生誦讀記憶,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在玩樂中對古文的.描繪進行再造想象,感受到詩文的意蘊。這樣學生在詩情畫意顯身手的環節中,就會有強烈的創作欲望。
實際教學中,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1、教學方法存在語文教學方法教學古詩文的痕跡。
2、朗讀方式比較單一,趣味性不強,學生在課堂上背誦詩文顯得吃力。
3、教學環節把握不準,課堂效率較低,“詩情畫意顯身手”環節有時會完不成。
4、教學中缺少“聊課”環節。
本學期,聽了很多優秀老師的國學課,我更加感到自己工作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做到一下幾點:
1、提高個人文化底蘊,為學生樹立榜樣。
2、吸收優秀教師課堂教學的經驗,提升自己課堂的活力。
3、把握國學教學的規律,以“趣”促學。
4、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國學教學工作總結3
通過國學經典教育,讓孩子在青少兒時期培養起良好的人文素養、心理品質、道德品質和人生修養,增強自我調控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為孩子的終身幸福奠定基礎。本學期,我在國學教學工作中有得有失,現將一學期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身教勝于言傳。
要求孩子們做“仁義禮智信,勇勤儉廉潔”的君子,讓每個孩子都能“積跬步,致千里”。作為教師用《國學經典》中的內容來要求自己的言行,處處為學生做表率。教師須先行一步。只有教師比學生先學一步,多讀一點、多背一點,懂鑒賞方法,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給學生正確的引導。
二、教學方面
1、多種形式進行朗讀,不求甚解。
國學本身也存在著揚棄和繼承再創新,賦予時代新內容的問題。對孩子們學習國學的要求應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國學教育的時間可采取彈性制。如老師每天早自習前10分鐘讓學生誦讀,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采用對對碰、同學接龍、師生接龍、男女對抗賽等形式進行誦讀教學,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悟其中所蘊含的道理,達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過和古代圣賢對話,在經典里遨游,學生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觸摸著文言的精彩。
2、國學教育須注入現代元素
如何擺脫枯燥、晦澀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領略國學的精華?必須給1 國學教育注入現代元素。如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伴有古樂,并輔以動畫片演繹,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國故事,讓孩子們在逼真的環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采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的方法進行輔助教學。 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故事、圖片等,來幫助學生在理解所學內容的同時,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生動性,如在教學《忠》時,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教育學生報效祖國就是忠。在教《孝》時,利用多媒體播放“漢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導同學們明白,不論你是什么樣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兒女,你必須無條件的孝敬他們。
4、課堂教學實現理論聯系實際。
在每節課教學內容的講解后,都設計一個師生自由討論的環節,讓學生聯系學生活實際進行思考,我們要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認識前人,讓學生學會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去其糟粕,用辯證的方法看待問題。與此同時,我們還將《弟子規》的內容與《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聯系起來教學,讓學生在古圣賢的身上找到今天行為準則的影子,讓學生明白與圣賢結朋友一樣可以修身正德,同時也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有效達成,與新的教育理念相適應。
5、堅持不懈的檢查誦讀背誦。
各班設立《國學經典》小助手,每組選一名代表做教師的助手。利用去食堂吃飯的20分鐘組織全體同學朗讀《國學經典》,平時檢查同學2 們學習掌握《國學經典》的情況,這幾名小助手工作認真負責,對教學效果的達成起到推動作用。
三、教學效果顯著。
《國學經典》的教學效果已經在同學們身上顯現。我們發現了學生們有了一些細微的變化:教室干凈了,無論何時學生們總是用雙手送給老師作業,主動向老師問好的學生多了……學生懂得了努力學習,許多學生家長反映孩子變得孝順了、懂事了,主動為家長鋪被子。周 六、周日幫家長干些家務活,家長看了心里也很欣慰。孩子對父母的孝順與尊重深深地影響了家長、感動了家長。家長一致贊揚學校國學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總之,國學進校園活動意義深遠。學生們受到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對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和修養起了很大作用。作為教師,也在教學中獲得人生的啟迪。
小學國學教學工作總結4
中華文明作為唯一流傳下來的人類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蘊十足而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其影響力已經不僅僅體現在東半球,世界發達國家也在吸取中國的傳統智慧以求發展。國學,不僅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整個民族精神的象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優秀中國人偉大心靈的體現。國學不是書齋里發霉的書本,不是博物館里的古董,更不是竹簡上難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說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飲,終身受用,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為語文教師,不僅僅要教授課本知識,同時還應尋根溯源,增厚學生的人文修養,不斷汲取國學精髓。
本學期選擇《三字經》作為教材是因為它是我國古代形式眾多的啟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相傳是南宋著名學者王應麟編撰的。它的成功之處在于,雖然全書只有1140字,但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而且全書均為三字韻語,讀來瑯瑯上口,便于兒童記憶。
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解讀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于是我通過角色想象、情感體驗等形式,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引導學生在朗讀、默讀、精讀中反復誦讀,使他們用心去感受、關注、
欣賞、評價文本,獲得大量的鮮活的閱讀信息,從而實現師生與文本間的對話。
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結合課下注釋、字典以及課外資料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時初步養成了做批注的好習慣,會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三字經》的學習,積累了大量的傳統文化,有利于學生們今后的學習與發展。經文誦讀恰恰把學生帶入了傳統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經文誦讀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興趣漸生,之乎者也,古訓在前,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了自己的行為,傾向于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古人尚且學為先,精忠報國,孝當頭。“香九齡,能溫習,孝于親,所當執”??現代人更應學之,在學生瑯瑯“讀經”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現,人文精神的頌揚!
濃郁的書香氣息,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詩文的陶冶。“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這是我校長期堅持發展的方向,這必會更有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揚,以“經典”為教材,以“活動”為紐帶,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學生們誦讀中華經典詩文,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
小學國學教學工作總結5
國學,不僅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所以作為語文教師,不僅僅要教授課本知識,同時還應尋根溯源,增厚學生的人文修養,不斷汲取國學精髓。彈指一揮間,我執教國學已一年了。一年間,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又甚感國學教學的艱難。回顧國學教育,總結如下:
一, 讓學生認識國學,讓他們對自己的文化產生民族自豪感
一提起傳統文化,絕大多數同學的認識是“之乎者也”之類,印象中是搖頭晃腦的讀背,感覺甚是枯燥乏味,沒什么好學。所以老師要讓他們重新認識國學,感受到國學的魅力。我跟他們談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論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訴他們中國傳統文化是其他文化體系不可比擬的。我們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們有風、騷、賦、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古典詩文,琴棋書畫,有百科書之稱的《三字經》,有為人處事的蒙學經典《弟子規》。我們有“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氣,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人生責任,有“以天下之憂而憂,以天下之樂而樂”的普世情懷,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們還有聞名于世的四大發明,有豐富的天文地理,工藝文藝,有輝煌燦爛的科學技術,古典詩文,琴棋書畫……數不勝數。同學們聽得很入神,并在我慷慨激昂的演講中,對自己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 備好課,讓學生享受國學課
學生對國學有了新的認識了,下一步我們就要備好課,上好課。上國學課,首先我們老師要懂國學。我們不可能都是博學的大儒,但是對于我們要上的那節課的內容,我們要研究透徹,盡量使我們的教學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問什么問題,我們都應該能對答如流,給學生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形象。就像有位老師說的:“我們也許只需講40分鐘,但準備這門課的時間卻是你走過的整整20年!”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啊!
三, 保障時間,落實誦讀
識記與積累是學習語言的必要方法。小學高段的國學經典都是長篇累犢的文言文,教師應給予較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放聲誦讀,達得溫故而知新的效果。我利用每天晨讀中的20分鐘時間帶領學生采用多種形式誦讀經典,如接讀,分男女生讀,開火車讀,比賽讀等。每周布置學生背誦指定的段落并落實檢查。這樣一期下來,少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做到了篇篇能背;稍遜一籌者也能背其三分之二;大部分學生能熟讀成誦。
四,不足與困惑
初涉這門學科,我也只是摸著石頭過河,在教學方法上還欠靈活,在深入淺出上還欠火候,唯愿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取長補短。
【小學國學教學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國學論語《信》教學設計12-24
國學征文:學國學 考國學作文11-24
小學生國學演講稿01-12
有關國學的作文大全-國學12-22
關于國學的作文精選-國學12-22
小學生國學知識試題附答案06-07
小學教學年終工作總結10-28
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總結-教學工作總結12-31
小學品德教學工作總結-教學工作總結12-21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總結-教學工作總結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