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律,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1
元素周期律
1、影響原子半徑大小的因素:
①電子層數:電子層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電荷數:核電荷數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徑有減小的趨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電子數:電子數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徑有增大的傾向
2、元素的化合價與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最高正價等于最外層電子數(氟氧元素無正價)
負化合價數=8—最外層電子數(金屬元素無負化合價)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結構、性質遞變規律:
同主族: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的遞增,原子半徑增大,核對外層電子吸引能力減弱,失電子能力增強,還原性(金屬性)逐漸增強,其離子的氧化性減弱。
同周期:左→右,核電荷數——→逐漸增多,最外層電子數——→逐漸增多
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
氧化性——→逐漸增強,還原性——→逐漸減弱,氣態氫化物穩定性——→逐漸增強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酸性——→逐漸增強,堿性——→逐漸減弱
常見物質的狀態
1、常溫下為氣體的單質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氣體單質除外)
2、常溫下為液體的單質:Br2、Hg
3、常溫下常見的無色液體化合物:H2O、H2O2
4、常見的氣體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
5、有機物中的氣態烴CxHy(x≤4);含氧有機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溫下是氣態,鹵代烴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為氣體。
6、常見的固體單質:I2、S、P、C、Si、金屬單質;
7、白色膠狀沉淀[Al(OH)3、H4SiO4]
常見物質的氣味
1、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H2S
2、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l2、SO2、NO2、HX、NH3
3、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濃鹽酸、濃硝酸、濃氨水、氯水、溴水
4、許多有機物都有氣味(如苯、汽油、醇、醛、羧酸、酯等)
硫和氮的氧化物
1、硫單質俗稱硫黃,易溶于CS2,所以可用于洗去試管內壁上沾的單質硫。
2、SO2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溶于水生成亞硫酸,方程式為SO2+H2OH2SO3,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可使品紅溶液褪色,所以亞硫酸溶液有酸性也有漂白性。
3、鑒定SO2氣體主要用品紅溶液,現象是品紅褪色,加熱后又恢復紅色。
4、SO2和CO2混合氣必先通過品紅溶液(褪色),再通過酸性KMnO4溶液(紫紅色變淺),最后再通過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同時證明二者都存在。
5、SO2具有氧化性的`方程為:2H2S+SO2=3S↓+2H2O,與Cl2、H2O反應失去漂白性的方程為Cl2+SO2+2H2O=2HCl+H2SO4。
6、SO3標況下為無色晶體,遇水放出大量熱,生成硫酸。
7、久置濃硝酸顯黃色是因為含有分解生成的NO2;工業濃鹽酸顯黃色是因為含有Fe3+。保存濃硝酸方法是在棕色瓶中,放在冷暗處;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濃硝酸現象是先變紅后褪色,滴入稀硝酸現象是溶液只變紅。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雷雨發莊稼”涉及反應原理:
①N2+O2放電===2N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
2、氨的工業制法:N2+3H22NH3
3、氨的實驗室制法:
①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裝置:與制O2相同
③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氣法
④檢驗方法:
(a)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試驗,會變藍色。
(b)用沾有濃鹽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煙產生。NH3+HCl=NH4Cl
⑤干燥方法:可用堿石灰或氧化鈣、氫氧化鈉,不能用濃硫酸。
4、氨與水的反應:NH3+H2O=NH3?H2ONH3?H2ONH4++OH—
5、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碳酸氫銨受熱分NH4HCO3NH3↑+H2O+CO2↑
7、銅與濃硝酸反應:Cu+4HNO3=Cu(NO3)2+2NO2↑+2H2O
8、銅與稀硝酸反應:3Cu+8HNO3=3Cu(NO3)2+2NO↑+4H2O
9、碳與濃硝酸反應:C+4HNO3=CO2↑+4NO2↑+2H2O
10、氯化銨受熱分NH4ClNH3↑+HCl↑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應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應CH4+Cl2(g)→CH3Cl+HCl
烷烴的通式:CnH2n+2n≤4為氣體、所有1—4個碳內的烴為氣體,都難溶于水,比水輕
碳原子數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互稱為同系物
同分異構體:具有同分異構現象的化合物互稱為同分異構
同素異形體:同種元素形成不同的單質
同位素:相同的質子數不同的中子數的同一類元素的原子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2
【氨氣及銨鹽知識點】
氨氣的性質:無色氣體,刺激性氣味、密度小于空氣、極易溶于水(且快)1:700體積比。
溶于水發生以下反應使水溶液呈堿性:NH3+H2ONH3?H2ONH4++OH—可作紅色噴泉實驗。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種弱堿,很不穩定,會分解,受熱更不穩定:NH3H2O===(△)NH3↑+H2O
濃氨水易揮發除氨氣,有刺激難聞的氣味。
氨氣能跟酸反應生成銨鹽:NH3+HCl==NH4Cl(晶體)
氨是重要的化工產品,氮肥工業、有機合成工業及制造硝酸、銨鹽和純堿都離不開它。氨氣容易液化為液氨,液氨氣化時吸收大量的熱,因此還可以用作制冷劑。
銨鹽的性質: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銨鹽),受熱易分解,放出氨氣:
NH4ClNH3↑+HCl↑NH4HCO3NH3↑+H2O↑+CO2↑
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氨氣:(干燥銨鹽與和堿固體混合加熱)
NH4NO3+NaOHNaNO3+H2O+NH3↑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是否收集滿。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3
一、重點聚焦
1、混合物的分離原理和分離方法。
2、混合物分離方法的操作。
3、離子的檢驗及檢驗試劑的選擇。
4、物質分離與提純過程的簡單設計。
5、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6、阿伏加德羅常數、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等概念。
7、有關物質的量、微觀粒子數、質量、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等之間轉化的計算。
8、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
二、知識網絡
本章包括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兩節內容,其知識框架可整理如下:
1、實驗安全。
嚴格按照實驗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是避免或減少實驗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實驗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災、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氣體污染空氣、防止暴沸。
2、實驗中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1)做有毒氣體的實驗時,應在通風廚中進行,并注意對尾氣進行適當處理(吸收或點燃等)。進行易燃易爆氣體的實驗時應注意驗純,尾氣應燃燒掉或作適當處理。
(2)燙傷宜找醫生處理。
(3)濃酸撒在實驗臺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沖擦干凈。濃酸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沖凈。濃酸濺在眼中應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請醫生處理。
(4)濃堿撒在實驗臺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沖擦干凈。濃堿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濃堿濺在眼中,用水洗凈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鈉、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撲蓋。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機物小面積失火,應迅速用濕抹布撲蓋。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4
一、硅元素:無機非金屬材料中的主角,在地殼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種親氧元
素,以熔點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鹽形式存在于巖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殼質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對比C
最外層有4個電子,主要形成四價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稱為硅石,包括結晶形和無定形。石英是常見的結晶形二氧化硅,其中無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環帶狀或層狀的是瑪瑙。二氧化硅晶體為立體網狀結構,基本單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被廣泛應用。(瑪瑙飾物,石英坩堝,光導纖維)
物理:熔點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潔凈的SiO2無色透光性好
化學:化學穩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與其他酸反應,可以與強堿(NaOH)反應,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條件下能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溫)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裝HF,裝堿性溶液的試劑瓶應用木塞或膠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應用可溶性硅酸鹽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強的酸反應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膠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劑,催化劑的載體。
四、硅酸鹽
硅酸鹽是由硅、氧、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總稱,分布廣,結構復雜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鈉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稱作水玻璃和泡花堿,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劑和黏膠劑。常用硅酸鹽產品:玻璃、陶瓷、水泥
五、硅單質
與碳相似,有晶體和無定形兩種。晶體硅結構類似于金剛石,有金屬光澤的灰黑色固體,熔點高(1410℃),硬度大,較脆,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是良好的半導體,應用:半導體晶體管及芯片、光電池、
六、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結構:容易得到一個電子形成
氯離子Cl—,為典型的非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存在。
七、氯氣
物理性質:黃綠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可溶于水、加壓和降溫條件下可變為液態(液氯)和固態。
制法:MnO2+4HCl(濃)=MnCl2+2H2O+Cl2
聞法: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使少量氯氣進入鼻孔。
化學性質:很活潑,有毒,有氧化性,能與大多數金屬化合生成金屬氯化物(鹽)。也能與非金屬反應:
2Na+Cl2===(點燃)2NaCl2Fe+3Cl2===(點燃)2FeCl3Cu+Cl2===(點燃)CuCl2
Cl2+H2===(點燃)2HCl現象:發出蒼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霧。
燃燒不一定有氧氣參加,物質并不是只有在氧氣中才可以燃燒。燃燒的本質是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所有發光放熱的劇烈化學反應都稱為燃燒。
Cl2的用途:
①自來水殺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
1體積的水溶解2體積的氯氣形成的溶液為氯水,為淺黃綠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強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穩定,光照或加熱分解,因此久置氯水會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穩定多,可長期存放制漂(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應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與有機物反應,是重要的化學工業物質。
④用于提純Si、Ge、Ti等半導體和鈦
⑤有機化工:合成塑料、橡膠、人造纖維、農藥、染料和藥品
八、氯離子的檢驗
使用硝酸銀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擾離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Cl—+Ag+==AgCl↓
九、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黃或含硫的燃料燃燒得到(硫俗稱硫磺,是黃色粉末)
S+O2===(點燃)SO2
物理性質:無色、刺激性氣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體積比)
化學性質:有毒,溶于水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熱會變回原來顏色。這是因為H2SO3不穩定,會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這個化合和分解的過程可以同時進行,為可逆反應。
可逆反應——在同一條件下,既可以往正反應方向發生,又可以向逆反應方向發生的化學反應稱作可逆反應,用可逆箭頭符號連接。
十、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條件為高溫或放電:N2+O2========(高溫或放電)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穩定,在常溫下遇氧氣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
一氧化氮的.介紹:無色氣體,是空氣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療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紹:紅棕色氣體、刺激性氣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與水反應
3NO2+H2O==2HNO3+NO
十一、大氣污染
SO2、N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防治措施:
①從燃料燃燒入手。
②從立法管理入手。
③從能源利用和開發入手。
④從廢氣回收利用,化害為利入手。
(2SO2+O22SO3SO3+H2O=H2SO4)
十二、硫酸
物理性質:無色粘稠油狀液體,不揮發,沸點高,密度比水大。
化學性質:具有酸的通性,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吸水性和強氧化性。是強氧化劑。
C12H22O11======(濃H2SO4)12C+11H2O放熱
2H2SO4(濃)+C==CO2↑+2H2O+SO2↑
還能氧化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但不放出氫氣。
2H2SO4(濃)+Cu==CuSO4+2H2O+SO2↑
稀硫酸:與活潑金屬反應放出H2,使酸堿指示劑紫色石蕊變紅,與某些鹽反應,與堿性氧化物反應,與堿中和
十三、硝酸
物理性質:無色液體,易揮發,沸點較低,密度比水大。
化學性質: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濃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強氧化劑。還能氧化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但不放出氫氣。
4HNO3(濃)+Cu==Cu(NO3)2+2NO2↑+4H2O
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反應條件不同,硝酸被還原得到的產物不同
硫酸和硝酸:濃硫酸和濃硝酸都能鈍化某些金屬(如鐵和鋁)使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保護膜,隔絕內層金屬與酸,阻止反應進一步發生。因此,鐵鋁容器可以盛裝冷的濃硫酸和濃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實驗室必備的重要試劑。可用于制化肥、農藥、炸藥、染料、鹽類等。硫酸還用于精煉石油、金屬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種揮發性酸。
3NO2+H2O==2HNO3+NO這是工業制硝酸的方法。
十四、氨氣及銨鹽
氨氣的性質:無色氣體,刺激性氣味、密度小于空氣、極易溶于水(且快)1:700體積比。溶于水發生以下反應使水溶液呈堿性:NH3+H2O=NH3?H2ONH4++OH—可作紅色噴泉實驗。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種弱堿,很不穩定,會分解,受熱更不穩定:NH3.H2O===(△)NH3↑+H2O
濃氨水易揮發除氨氣,有刺激難聞的氣味。
氨氣能跟酸反應生成銨鹽:NH3+HCl==NH4Cl(晶體)
氨是重要的化工產品,氮肥工業、有機合成工業及制造硝酸、銨鹽和純堿都離不開它。氨氣容易液化為液氨,液氨氣化時吸收大量的熱,因此還可以用作制冷劑。
銨鹽的性質: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銨鹽),受熱易分解,放出氨氣:
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2↑
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氨氣:(干燥銨鹽與和堿固體混合加熱)
NH4NO3+NaOH==NaNO3+H2O+NH3↑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是否收集滿。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5
氯氣
物理性質:黃綠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可溶于水、加壓和降溫條件下可變為液態(液氯)和固態。
制法:MnO2+4HCl(濃)MnCl2+2H2O+Cl2
聞法: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使少量氯氣進入鼻孔。
化學性質:很活潑,有毒,有氧化性,能與大多數金屬化合生成金屬氯化物(鹽)。
也能與非金屬反應:
2Na+Cl2===(點燃)2NaCl
2Fe+3Cl2===(點燃)2FeCl3
Cu+Cl2===(點燃)CuCl2
Cl2+H2===(點燃)2HCl
現象:發出蒼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霧。
燃燒不一定有氧氣參加,物質并不是只有在氧氣中才可以燃燒。燃燒的本質是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所有發光放熱的劇烈化學反應都稱為燃燒。
Cl2的用途:
①自來水殺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
體積的水溶解2體積的氯氣形成的溶液為氯水,為淺黃綠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強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穩定,光照或加熱分解,因此久置氯水會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穩定多,可長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應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與有機物反應,是重要的化學工業物質。
④用于提純Si、Ge、Ti等半導體和鈦
⑤有機化工:合成塑料、橡膠、人造纖維、農藥、染料和藥品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6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
1、原子的電子構型與周期的關系
(1)每周期第一種元素的最外層電子的排布式為ns1。每周期結尾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式除
226He為1s外,其余為nsnp。He核外只有2個電子,只有1個s軌道,還未出現p軌道,所以第一周期結尾元素的電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一個能級組最多所容納的電子數等于一個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種類。但一個能級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級,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級。
2、元素周期表的分區
(1)根據核外電子排布
①分區原子結構與性質
②各區元素化學性質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特點
③若已知元素的.外圍電子排布,可直接判斷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如:某元素的外圍電子排布為4s24p4,由此可知,該元素位于p區,為第四周期ⅥA族元素。即能層為其周期數,最外層電子數為其族序數,但應注意過渡元素(副族與第Ⅷ族)的能層為其周期數,外圍電子數應為其縱列數而不是其族序數(鑭系、錒系除外)。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7
原子結構
1、能級與能層
2、原子軌道
3、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
⑴構造原理:隨著核電荷數遞增,大多數元素的電中性基態原子的電子按右圖順序填入核外電子運動軌道(能級),叫做構造原理。
能級交錯:由構造原理可知,電子先進入4s軌道,后進入3d軌道,這種現象叫能級交錯。
說明:構造原理并不是說4s能級比3d能級能量低(實際上4s能級比3d能級能量高),
原子結構與性質【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3知識點總結:第一章原子結構與性質
而是指這樣順序填充電子可以使整個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說,整個原子的能量不能機械地看做是各電子所處軌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現代物質結構理論證實,原子的電子排布遵循構造原理能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于最低狀態,簡稱能量最低原理。
構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從整體角度考慮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個能級。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態多電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時存在4個量子數完全相同的電子。換言之,一個軌道里最多只能容納兩個電子,且電旋方向相反(用“↑↓”表示),這個原理稱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規則:當電子排布在同一能級的不同軌道(能量相同)時,總是優先單獨占據一個軌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這個規則叫洪特(Hund)規則。比如,p3的.軌道式為↓↑
洪特規則特例:當p、d、f軌道填充的電子數為全空、半充滿或全充滿時,原子處于較穩定的狀態。即p0、d0、f0、p3、d5、f7、p6、d10、f14時,是較穩定狀態。
前36號元素中,全空狀態的有4Be2s22p0、12Mg3s23p0、20Ca4s23d0;半充滿狀態的有:7N2s22p3、15P3s23p3、24Cr3d54s1、25Mn3d54s2、33As4s24p3;全充滿狀態的有10Ne2s22p6、18Ar3s23p6、29Cu3d104s1、30Zn3d104s2、36Kr4s24p6。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8
金屬+酸→鹽+H2↑中:
①等質量金屬跟足量酸反應,放出氫氣由多至少的順序:Al>Mg>Fe>Zn。②等質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屬反應,酸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小放出氫氣越多。③等質量的同種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屬反應,放出的氫氣一樣多。
3、物質的檢驗
(1)酸(H+)檢驗。
方法1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石蕊試液變紅,則證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藍色石蕊試紙上,如果藍色試紙變紅,則證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試紙上,然后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則證明H+的存在。
(2)銀鹽(Ag+)檢驗。
將少量鹽酸或少量可溶性的鹽酸鹽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則證明Ag+的存在。
(3)堿(OH—)的檢驗。
方法1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石蕊試液變藍,則證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紅色石蕊試紙上,如果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則證明OH—的存在。
方法3將無色的酚酞試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酚酞試液變紅,則證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試紙上,然后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則證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鹽酸鹽或鹽酸(Cl—)的'檢驗。
將少量的硝酸銀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則證明Cl—的存在。
(5)硫酸鹽或硫酸(SO42—)的檢驗。
將少量氯化鋇溶液或硝酸鋇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則證明SO42—的存在。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9
一、物質的分類
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食譜鞣稚⒅?(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起容納分散質作用的物質稱作分散劑(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溶液、膠體、濁液三種分散系的比較
分散質粒子大小/nm外觀特征能否通過濾紙有否丁達爾效應實例
溶液小于1均勻、透明、穩定能沒有NaCl、蔗糖溶液
膠體在1—100之間均勻、有的透明、較穩定能有Fe(OH)3膠體
濁液大于100不均勻、不透明、不穩定不能沒有泥水
二、物質的化學變化
1、物質之間可以發生各種各樣的化學變化,依據一定的標準可以對化學變化進行分類。
(1)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可以分為:
A、化合反應(A+B=AB)B、分解反應(AB=A+B)
C、置換反應(A+BC=AC+B)
D、復分解反應(AB+CD=AD+CB)
(2)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可將反應分為:
A、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一類反應。主要包括復分解反應和有離子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
B、分子反應(非離子反應)
(3)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可將反應分為:
A、氧化還原反應:反應中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實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有變化
B、非氧化還原反應
2、離子反應
(1)、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酸、堿、鹽都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
注意: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不同之處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狀態下能否導電。②電解質的導電是有條件的:電解質必須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才能導電。③能導電的物質并不全部是電解質:如銅、鋁、石墨等。④非金屬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它不僅表示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表示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復分解反應這類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生成沉淀、氣體或水。書寫方法:
寫: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形式
刪:將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從方程式兩端刪去
查:查方程式兩端原子個數和電荷數是否相等
(3)、離子共存問題
所謂離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離子之間不發生任何反應;若離子之間能發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
A、結合生成難溶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結合生成氣體或易揮發性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結合生成難電離物質(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水解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學)
注意:題干中的條件:如無色溶液應排除有色離子:Fe2+、Fe3+、Cu2+、MnO4—等離子,酸性(或堿性)則應考慮所給離子組外,還有大量的H+(或OH—)。
(4)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六看)
(一)看反應是否符合事實:主要看反應能否進行或反應產物是否正確
(二)看能否寫出離子方程式:純固體之間的反應不能寫離子方程式
(三)看化學用語是否正確:化學式、離子符號、沉淀、氣體符號、等號等的書寫是否符合事實
(四)看離子配比是否正確
(五)看原子個數、電荷數是否守恒
(六)看與量有關的反應表達式是否正確(過量、適量)
3、氧化還原反應中概念及其相互關系如下:
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是還原劑(有還原性)
得到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是氧化劑(有氧化性)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10
有機物的概念
1、定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為有機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碳的金屬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
①種類多
②大多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③易分解,易燃燒
④熔點低,難導電、大多是非電解質
⑤反應慢,有副反應(故反應方程式中用“→”代替“=”)
甲烷
烴—碳氫化合物:僅有碳和氫兩種元素組成(甲烷是分子組成最簡單的烴)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極難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俗名:沼氣、坑氣。
2、分子結構:CH4:以碳原子為中心,四個氫原子為頂點的正四面體(鍵角:109度28分)。
3、化學性質:
①氧化反應:(產物氣體如何檢驗?)
甲烷與KMnO4不發生反應,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應:(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種結構,說明甲烷是正四面體結構)
4、同系物: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所有的'烷烴都是同系物)
5、同分異構體: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式(結構不同導致性質不同)
烷烴的溶沸點比較:碳原子數不同時,碳原子數越多,溶沸點越高;碳原子數相同時,支鏈數越多熔沸點越低,同分異構體書寫:會寫丁烷和戊烷的同分異構體。
乙烯
1、乙烯的制法:
工業制法:石油的裂解氣(乙烯的產量是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
2、物理性質:無色、稍有氣味的氣體,比空氣略輕,難溶于水。
3、結構:不飽和烴,分子中含碳碳雙鍵,6個原子共平面,鍵角為120°。
4、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煙)。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說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學性質比烷烴活潑。
(2)加成反應: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應除乙烯。
乙烯還可以和氫氣、氯化氫、水等發生加成反應。
CH2=CH2+H2→CH3CH3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11
考點1:化學反應速率
1、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學反應速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和生成物濃度的變化來表示。表達式:___________。
其常用的單位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1)內因(主要因素)
反應物本身的性質。
2)外因(其他條件不變,只改變一個條件)
3、理論解釋——有效碰撞理論
(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
①活化分子:能夠發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圖
圖中:E1為正反應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劑時的活化能為E3,反應熱為E1—E2。(注:E2為逆反應的活化能)
③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間能夠引發化學反應的碰撞。
(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與反應速率的關系
考點2:化學平衡
1、化學平衡狀態:一定條件(恒溫、恒容或恒壓)下的可逆反應里,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率相等,反應混合物(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
2、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
3、判斷化學平衡狀態的依據
考點3:化學平衡的移動
1、概念
可逆反應中舊化學平衡的破壞、新化學平衡的.建立,由原平衡狀態向新化學平衡狀態的轉化過程,稱為化學平衡的移動。
2、化學平衡移動與化學反應速率的關系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2)v正=v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不發生平衡移動。
(3)v正
3、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
4、“惰性氣體”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①恒溫、恒容條件
原平衡體系
體系總壓強增大―→體系中各組分的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
②恒溫、恒壓條件
原平衡體系
容器容積增大,各反應氣體的分壓減小―→體系中各組分的濃度同倍數減小
5、勒夏特列原理
定義: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C、P或T等),平衡就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原理適用的范圍:已達平衡的體系、所有的平衡狀態(如溶解平衡、化學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和只限于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
勒夏特列原理中“減弱這種改變”的解釋:外界條件改變使平衡發生移動的結果,是減弱對這種條件的改變,而不是抵消這種改變,也就是說:外界因素對平衡體系的影響占主要方面。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12
氯離子的檢驗
使用硝酸銀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擾離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Cl—+Ag+==AgCl↓
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黃或含硫的`燃料燃燒得到(硫俗稱硫磺,是黃色粉末)
S+O2===(點燃)SO2
物理性質:無色、刺激性氣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體積比)
化學性質:有毒,溶于水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熱會變回原來顏色。這是因為H2SO3不穩定,會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這個化合和分解的過程可以同時進行,為可逆反應。
可逆反應——在同一條件下,既可以往正反應方向發生,又可以向逆反應方向發生的化學反應稱作可逆反應,用可逆箭頭符號連接。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條件為高溫或放電:N2+O2========(高溫或放電)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穩定,在常溫下遇氧氣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一氧化氮的介紹:無色氣體,是空氣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療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紹:紅棕色氣體、刺激性氣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與水反應:3NO2+H2O==2HNO3+NO這是工業制硝酸的方法。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13
1、原子定義
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例如少數非金屬單質(金剛石、石墨等);金屬單質(如鐵、汞等);稀有氣體等。
(2)原子也不斷地運動著;原子雖很小但也有一定質量。對于原子的認識遠在公元前5世紀提出了有關“原子”的觀念。但沒有科學實驗作依據,直到19世紀初,化學家道爾頓根據實驗事實和嚴格的邏輯推導,在1803年提出了科學的原子論。
2、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1)構成物質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不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因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等,都是宏觀現象,是該物質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現的.屬性,并不是單個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
3、分子的性質
(1)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如陽光下濕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說來,氣體的分子之間間隔距離較大,液體和固體的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氣體比液體和固體容易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二者的原體積之和,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時吃幾塊冰塊也可以解渴,這就說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因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是相同的。
4、原子的構成
質子: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原子不帶電。
電子: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5、原子與分子的異同
分子原子區別在化學反應中可再分,構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化學反應前后并沒有變成其它原子相似點:
(1)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2)質量、體積都非常小,彼此間均有一定間隔,處于永恒的運動中;
(3)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不同;
(4)都具有種類和數量的含義。
6、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規律:
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最外層不超過8個。每層最多容納電子數為2n2個(n代表電子層數),即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第三層不超過18個;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只有1個電子層時,最多可容納2個電子)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14
1、伏加德羅常數:(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
(1)科學上規定為: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
如果某物質含有與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相同的粒子數,該物質的量為1mol。
注意:不能認為6.02×10就是阿伏加德羅常數,也不能認為1mol粒子=6.02×10個-123N
(2)物質的`量、阿伏加德羅常數與粒子數間的關系n=NA
2、區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離子、原子團、取代基的概念。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氣體元素、1~20號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3、理解原子量(相對原子量)、分子量(相對分子量)、摩爾質量、質量數的涵義及關系。
4、同素異形體一定是單質,同素異形體之間的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基本相同。紅磷和白磷、O2和O3、金剛石和石墨及C60等為同素異形體,H2和D2不是同素異形體,H2O和D2O也不是同素異形體。同素異形體相互轉化為化學變化,但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5、同位素一定是同種元素,不同種原子,同位素之間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基本相同。
6、同系物、同分異構是指由分子構成的化合物之間的關系。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15
1.提煉精髓,多看多讀多背
很多同學之所以沒辦法學好化學,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知道重點在哪里。因此大面積的進行知識獲取,找不到關鍵的地方,既耽誤了時間,也沒有什么效果。
這也是化學學習的一個誤區,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是要求掌握的,很多時候都是對一種化學反應現象進行分析,因此想要學好化學的小技巧就是要懂得提煉知識點。
花少的時間去背誦,節省下來的'時間才能去看更多的內容。在這里小編要提醒同學們,上課一定要認真聽化學老師的話,因為老師常常會一兩句話就能概括所有的知識內容,這無疑為自己節省下了很多的時間。
2、分類整理,重點內容熟背
所謂的分類就是將高中化學書中的屬于一類的內容放到一起,例如化學反應方程式是一類;反應的屬性像還原反應,氧化反應等等又是一類;
各種有顏色的化學物質也是一類。因此同學們要知道如何歸類,這樣才方便自己的對一個模塊的掌握和記憶,才能在更短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的化學知識,這樣才會有效快速的提高化學分數。
3.多做題了解常考題型
做題可以幫助自己知道哪里掌握的好與不好。好的時候自然而然可以很快的想到解題思路,聯想到學過的知識點。
掌握的不好就可以利用更多的時間多這一塊進行一個課后的補充,不斷完善。當有不會的問題也不要積攢,即使詢問老師或者同學解決,以免日后忘記或者影響接下來的問題的解決,因為好多題都是相互前后有聯系的。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16
1、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巧用,解題核心思想是化學反應中質量守恒。
2、其次是掌握方程或方程組法技巧,根據質量守恒和比例關系,依據題設條件設立未知數,列方程或方程組求解,是化學計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題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計算技能。
3、保持卷面整潔書寫工整,語音表述簡潔明確、條理清晰。
4、書寫化學方程式時,分清符號再做題。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17
一、物質的分類
1、常見的物質分類法是樹狀分類法和交叉分類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三種,中間大小分散質直徑大小為1nm—100nm之間,這種分散系處于介穩狀態,膠粒帶電荷是該分散系較穩定的主要原因。
3、濁液用靜置觀察法先鑒別出來,溶液和膠體用丁達爾現象鑒別。當光束通過膠體時,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條光亮的通路,這是由于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形成的。
4、膠體粒子能通過濾紙,不能通過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離提純出膠體,這種方法叫做滲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飽和溶液,煮沸至紅褐色,即制得Fe(OH)3膠體溶液。該膠體粒子帶正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向陰極移動,從而該極顏色變深,另一極顏色變淺,這種現象叫做電泳。
二、離子反應
1、常見的電解質指酸、堿、鹽、水和金屬氧化物,它們在溶于水或熔融時都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從而可以導電。
2、非電解質指電解質以外的化合物(如非金屬氧化物,氮化物、有機物等);單質和溶液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3、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有電解質參與的反應叫離子反應。
4、強酸(HCl、H2SO4、HNO3)、強堿(NaOH、KOH、Ba(OH)2)和大多數鹽(NaCl、BaSO4、Na2CO3、NaHSO4)溶于水都完全電離,所以電離方程式中間用“==”。
5、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叫離子方程式。在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基礎上可以把強酸、強堿、可溶性鹽寫成離子方程式,其他不能寫成離子形式。
6、復分解反應進行的條件是至少有沉淀、氣體和水之一生成。
7、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主要含
①符合事實
②滿足守恒(質量守恒、電荷守恒、得失電子守恒)
③拆分正確(強酸、強堿、可溶鹽可拆)
④配比正確(量的多少比例不同)。
8、常見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
①發生復分解反應(沉淀、氣體、水或難電離的酸或堿生成)
②發生氧化還原反應(MnO4—、ClO—、H++NO3—、Fe3+與S2—、HS—、SO32—、Fe2+、I—)
③絡合反應(Fe3+、Fe2+與SCN—)
④注意隱含條件的限制(顏色、酸堿性等)。
三、氧化還原反應
1、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有電子的轉移,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有化合價的升降。
2、失去電子(偏離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是還原劑;升價后生成氧化產物。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得到電子(偏向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是氧化劑;降價后生成還原產物,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3、常見氧化劑有:Cl2、O2、濃H2SO4、HNO3、KMnO4(H+)、H2O2、ClO—、FeCl3等,常見還原劑有:Al、Zn、Fe;C、H2、CO、SO2、H2S;SO32—、S2—、I—、Fe2+等
4、氧化還原強弱判斷法
①知反應方向就知道“一組強弱”
②金屬或非金屬單質越活潑對應的離子越不活潑(即金屬離子氧化性越弱、非金屬離子還原性越弱)③濃度、溫度、氧化或還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斷(越容易氧化或還原則對應能力越強)。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2
1、阿伏加德羅常數NA
阿伏加德羅常數是一個物理量,單位是mol1,而不是純數。不能誤認為N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O2中約含有個6.02×10氧分子242molC中約含有1、204×10個碳原子231molH2SO4中約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約含有9.03×10個Na和9.03×10個OH;23nmol某微粒集合體中所含微粒數約為n×6.02×10。由以上舉例可以得知: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以及微粒數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式?由以上內容可以看出,物質的`量與微粒數之間存在正比例關系。如果用n表示物質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N表示微粒數,三者之間的關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制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體時,應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體濺至瓶外。
(2)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質,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復到室溫。
(3)容量瓶上只有一個刻度線,讀數時要使視線、容量瓶刻度線與溶液凹液面的最低點相切。
(4)如果加水定容時超過刻度線或轉移液體時溶液灑到容量瓶外,均應重新配制。
(5)定容后再蓋上容量瓶塞搖勻后出現液面低于刻度線,不能再加蒸餾水。
(6)稱量NaOH等易潮解和強腐蝕性的藥品,不能放在紙上稱量,應放在小燒杯里稱量。若稀釋濃H2SO4,需在燒杯中加少量蒸餾水再緩緩加入濃H2SO4,并用玻璃棒攪拌。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3
一、重點聚集
1、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
2、離子反應
3、氧化還原反應
4、分散系膠體
二、知識網絡
1、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
(1)物質的分類
分類是學習和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一種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關物質及其變化的知識系統化,有助于我們了解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分類要有一定的標準,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不同的分類。分類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
(2)化學變化的分類
根據不同標準可以將化學變化進行分類:
①根據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以及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可以將化學反應分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②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將化學反應分為離子反應和非離子反應。
③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2、電解質和離子反應
(1)電解質的相關概念
①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電解質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非電解質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夠導電的化合物。
②電離:電離是指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產生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過程。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09-01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12-24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10-09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05-26
高一化學的知識點總結07-21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06-08
高一化學的知識點總結03-28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經典)09-07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03-03
最全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