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的教學總結(通用5篇)
時間是看不見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它已經悄悄的和你擦肩而過,回顧這段時間的教學,收獲的不僅歲月,還有成長,先準備一份教學總結吧。但是你知道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課堂的教學總結(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課堂的教學總結1
數學來源于生活,實踐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平時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度和意識。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基于這一基本要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就必須改進教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注入式的教學方法,盡量讓學生自己去了解知識,掌握知識。基于上述認識,我在教法上進行了改革嘗試。
1、組織學生看書預習,自主學習。
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我根據有些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放手讓學生通過看書,自學實踐便可學會,這時教師的適當放手無疑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平臺,讓學生自己學,自己去發現新知識的新與舊知識的聯系,學生會感到成功的快樂。自學前,我一般出示讀書思考題。思考題的內容大體是:這部分內容包括哪些新概念?與哪些舊知識有聯系?請舉例說明你所學到的新知識等。要求學生根據讀書思考題邊看邊想,邊寫邊劃。“寫”簡單的讀書筆記;“劃”出書中的重點。
如,在自學比時,我出示如下的思考題:
(1)什么叫比?什么運算時才能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你能寫出幾個比指出他們各部分的名稱嗎?你發現比值的求法了嗎?你能求出你寫出的比的比值嗎?
(2)比、分數、除法之間有哪些聯系和區別?由此可知,比的前項還是后項不能是零?
2、組織小組討論解疑。
對于一些空間與圖形知識,比較抽象,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這時是否就一定由教師講解才好?我覺得未必如此。啟發學生思維,以小組討論解疑為主,最后得出正確的結論,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
要創造活躍思維的條件,引導學生思考。“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疑,使學生感到有問題要學。其次問題要有利于加深所學的知識。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后,提問:不用圓規怎樣畫圓?用一張紙能剪出一個圓嗎?怎樣在一張圓紙片上找出它的圓心?怎樣在一塊圓鐵板上找出它的圓心?通過討論,使學生對圓的知識有了深化的認識。
通過經常性的組織討論和質疑,我欣喜地感到:不少同學學習時已不滿足于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了。這正是新世紀教學發展所提出的要求。
3、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實踐。
動手操作是學習數學的好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因為學生對周長的意義已經了解,所以,探究圓的周長時,我進行了分組測量手中圓形紙片、圓形物體的周長,并將結果記錄好。在動手實踐中,有的組是用滾一滾的方法,有的小組是用繞一繞的方法,而且在活動中,能夠在組長的帶領下,有序活動,活動有效果。學生在動手操作活動中,發現了規律,正確地推導出圓周長的公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運用眼、耳、手等各種感覺器官,從感性,從實踐到認識,印象深刻,學了也不容易忘了。
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認識到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必須改革教法。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學、討論,動手操作,把課堂還給學生,絕不能包辦代替什么都“灌”給學生。當然,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萬萬不能削弱的,教師不僅要講清知識,而且要設計教學方案,使學生主動學會知識,發展智能,培養想象力、創造力和實踐能力。但在教學改革實踐中,我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問題一,當課標要求不同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不同的發展時,我的課堂教學中就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如果顧及優生,學困生以沖刺的速度也趕不上,而當放慢速度時,優生又顯得無所事事,如何讓優生吃飽,差生吃好是值得去思考和借鑒,
2、問題二,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師角色得到了轉變,但是我發現自己在課堂上還是放手不足,常常會出現教師的包攬情況。
改進措施:
1、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或網絡學習,或通過校本教研,提高自己在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的能力,確實做到人人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2、轉變觀念,放手讓學生去做,即使失敗也能夠看到學生探究過程的成長與進步,在失敗中更能發現新知識的新,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掌握。
數學課堂的教學總結2
選擇有效的數學活動素材是提高數學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和重要前提,因而教師必須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教材觀,正確審視教材的功能,打破"教材中心論",弱化教材的"法定文化"色彩,做教材建設的參與者、教學資源的開發者。教學實踐中,要依據教學目標和要求,結合教學實際和自身的實踐經驗,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主動地
選擇和開發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活動素材。當然,選擇活動素材一定要克服盲從性,一般應注意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1、選擇活動素材要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
2、選擇活動素材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3、選擇活動素材應有利于學生理解并初步掌握研究數學問題的一般方法。
4、選擇活動素材要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思維品質。
例如1,教學《有理數乘方》一課時,首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一張0.1毫米厚的紙對折15次后,它的厚度會超過姚明的身高嗎?問題一提出,就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些學生拿出紙開始對折起來,有些學生陷入了沉思。大多數學生在我的啟發下,得出了疊合的紙共有2×2×?×2(15個2連乘)張。從而為新課程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例如2,在《代數式》一課的學習中,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如下:
1。讓學生列代數式:
(1)a、b表示長方形的長與寬,則長方形的面積是;
(2)a表示正方形的邊長,則正方形的周長是;
(3)y表示一個數,則它的相反數是;
(4)某商場國慶七折優惠銷售,則定價n元的物品售價是。
2。讓學生說出所列代數式的意義。
3。讓學生觀察所列代數式包含哪些運算?有何運算特征?(揭示各例的共同特點是含有“乘法”運算,表示“積”。)
4。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單項式的概念。
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要求起點低,步子緩,層層落實,各個突破。通過設疑,引疑,質疑,充分暴露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疑惑和失誤,從而在學生親身體驗“失誤”的過程中化解難點,使學生產生“頓悟”的心理效應。
數學課堂的教學總結3
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5年多,已逐步走入了新課程的軌道。教師們更新理念,積極探索、勇于實驗,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如學生主動地開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一線教師作為課程的建設者、教學的研究者在課堂教學探究活動中面對學生的變化、課程變化、教學形式的變化,考試變化中有著太多的疑問、太多的困惑。這五年多我一直從事初中數學教學工作,多次參加省、全國級新課程研討活動,現將我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的`一些嘗試、實踐和與其他教師交流過程中的一些體會,產生如下一些反思:
一:新課程可喜變化
1.學生更喜歡數學了新課程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比傳統教材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經驗,更關注學生的現實世界,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自我需求”,密切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相聯系,引導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課堂呈現勃勃生機,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師生之間平等交流、共同學習的民主關系逐步形成,學生更喜歡數學了。
2.教師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每位教師來說,既是一種嚴峻的挑戰,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機遇,教師是新課程的開發者,是“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師們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體素質,重研討、重實踐、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圍蔚然成風,新課改有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新課程實驗中的困惑與思考
1.課堂變“集市”,教學過于追求“情境化”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啟動環節,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此創設教學環境,不僅可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更能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生動形象的數學問題與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生聯系。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于追求情境化,“上游樂場分組玩”、“上街買東西”,單純用“生活化”、“活動情趣化”沖淡了“數學味”,忽略了數學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設置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但教師不能簡單化機械理解新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時代氣息的情境的設置只有在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的前提下,學生才能學會從數學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真正由情感體驗激發有效的數學認知活動。
2.教師由“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角色錯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有些教師常講“我們要蹲下來與學生對話”,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來嗎?部分教師常重教案的精心設計,注重從如何教的層面考慮,照“案”宣科時,更關注的是教學進度和當堂的教學效果,忽略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做數學”的過程,置學習過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顧,只是形式上的牽著學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讓學生去體驗問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師實質上還是“解題的指導者”,走出了新課程倡導的學生是探索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的意境。
3.分組合作學習、討論“熱鬧”充當新課改“標簽”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樂于與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教學中評價一個學生的重要指標,但評價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關注學生是否真的有效參與、獨立思考,真正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部分教師刻意追求上課氣氛熱鬧,笑聲越多越好,小組討論流于形式,討論問題數學思維層次低,指向不明,為討論而討論,以問代講,“雙向交流”太多太濫,教學出現盲目性、隨意性,教學過程匆忙零亂,缺乏整體性。課堂教學貫穿新課程理念必須重視“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視教學目標多元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4.電腦代替“人腦”,鼠標代替粉筆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現代化教學手段能處理好靜與動、局部與整體、快與慢的關系,適時選取有探索意義的課件和內容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興趣,擴大知識的信息量,啟迪思維,提高效率。有的教師整天忙于制作的課件只是課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數學課應用多媒體手段,視聽圖畫晃動頻繁,學生眼花繚亂,僅僅讓五彩繽紛的圖畫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課件只是一種點綴,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和理性思考。教師應把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黑板)結合起來,優勢互補方能使教學手段整體優化。
5.“課堂教學反思”≠“反思型教師”常有教師專心課堂教學后記,把教師本人的教學實施過程與教學設計比較,描述課堂中出現的異常與教學目標的狀況差異以及今后需改善之處的一些經驗與教訓,把課后體會混同于教學反思,其實這只是教學反思的一個方面,有專家提出“反思就是行為主體對自身、對實踐活動過程及相關的主體認識的再認識”。可喜的是不少教師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中。尚需明確的是:真正反思,不僅要對我們采取的那些教育或教學行為進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對支配這些行為的潛在的教學觀念進行重新認識。本次課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啟蒙運動”,教師不再是“習題的講解者”,作為課程的建設者的教師案桌上除了數學習題集,還應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論。6.評價的多樣化與呈現形式與中考指向“短路”
新課標指出:“評價的方式應多樣化,可將考試、課題活動、撰寫論文、小組活動、自我評價及日常觀察等多種方法結合”。數學學習評價多樣化,評價形式要求通過評分+評語形式呈現,而現實的升學壓力和功利性,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基本素養的培養,“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成為課堂主旋律,更關注中考命題走向、題型分值,而對全新的中考命題新框架、新思路、新亮點,部分教師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缺泛細致深入的專業化研究。
新課改的精神、理念要轉化為實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精研、精思,方能曉其義,識其神。深入開展對新課程的研討交流,讓課堂教學與研究“共生互補”的同時,不僅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而且要從主體認識上找根源,樹立“問題意識”,積極實踐,找差距,找問題,找不足,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素質,真正走進初中數學新課程,為實現新課程的理想而努力。
數學課堂的教學總結4
數學教學工作,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圍繞“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展開教學工作,跟以往進行比較反思,具體體現在:
一、摒棄舊的教學觀念,建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中,改變了自己在以往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角角色:將要講述的內容為自己編好“劇本”,然后自己在講壇上盡情演繹,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現在是給學生編好“劇本”,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充當主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演繹,自主、合作地獲取知識。事實證明,這一教學理念的實施,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的師生各自信息無互動的枯燥學習模式,使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不言而喻。如:在“有理數加減運算法則”的教學上,常規的教法是通過“向東、向西的連續走動幾米,最終是向東或向西走了幾米并結合數軸總結出有理數加法法則,然后再學習有理數減法轉化為加法的法則,最后各自按法則計算”,而大家很清楚,課本上的有理數加法法則對于剛升上初中的學生來說是很繁、很難的:確定和的符號要分同號、異號,異號的還看絕對值誰大;確定和的絕對值又要分將兩加數的絕對值是相加還是相減。這里學生存在著幾大困難:首先,“絕對值”是新學知識,學生并不熟練,還要要求學生用“絕對值”來總結出加減法則更難。其次,法則分類復雜:類中再分類。因此,學生要運用法則計算很難,不要說理解法則,就是要記清楚法則也不是易事。因此,我們在新的教學理念及“非線性主干循環活動型單元教學模式”的啟導下,采取了用學生所熟悉的“輸贏球”的模式去讓學生學習這一主干內容:堂上讓本班學生與鄰班學生含別代表足球賽的交戰雙方,用正、負數表示上、下半場及全場的輸贏球數,通過若干有代性的案例的計算,學生很容易理解和體會到:上、下半場一贏再贏或一輸再輸,結果必然是贏或輸得越多(數字累加);有輸有贏用輸贏抵消也很容易得出結果。有理數的加減法用“輸贏球”去理解算理學生很易理解和掌握,實踐證明,基礎很差的同學也能很快掌握。
在新課標的新理念下,數學教學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去做一做從中探索規律和發現規律,通過小組討論達到學習經驗共享,培養合作意識、培養交流的能力、提高表達能力。如在《用字母表示數》一課,通過用牙簽棒搭正方形游戲引入來創設學習的情境,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搭正方形,然后討論回答:
1、按圖搭正方形。
2、找出正方形的個數與牙簽根數之間的關系。
3、寫出n個正方形需用的牙簽根數(用含n的式子表示)。
4、展示成果,組間交流總結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討論發現、交流、評議,教師鼓勵、支持、啟導,但不能占用太多時間。面對他們的研究,突出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一般性,對比用文字、用畫圖讓學生體會其優越性,并指出在學習完本章書后你們就會明你們所得出的式子4+3(n—1)、2n+(n+1)、4n—(n—1)都可以化簡成為1+3n,從而為今后的學習埋下伏筆。這種開放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活動中親身參與、獨立探索、合作交流,并逐步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發展自己的數學能力和創新意識。再如,在第四章的學習中,通過學生對圖標的收集與交流、制作長方體、正方體紙盒,然后展開去展現它們豐富多樣的展開圖,再交流總結;第五章中的游戲實驗式的教學等等,無不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新理念。
二、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要讓學生演好主角的角色就必須為學生設計好適合學生演繹的劇本。因些,本人認真鉆研教材,為集體備課和學習材料的設計做好充分的準備。由于本學期教的是新教材,所以本人特別注意新舊教材的對比,把握新教材的新要求、新動向,同時,還注意不同版本新教材之間在新知識的引入、內容及練習的編排上的區別與聯系,力求使學習材料的設計更接近學生最近的發展區,而練習的編排按梯度分層。教學內容我們強調抓住主干,如對第二章“有理數的運算”,我們級科組經過反復的研討,抓住了“訓練學生各種運算技能”這一主干,對全章的教材進行了整合,效果比課本的做法更好,事實證明學生對加減的算法掌握得較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對正負數的定義過于淡化,未突出引入負數的作用或必要性,特別沒有利用溫度計等實例突出低于0的數用負數表示且負得越多數值越小,這是導致后面有理數大小比較學生出錯較多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又如在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的教學,我們充分利用了課室的電教平臺,運用“幾何畫板”及教學光盤中的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十分形象、生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
三、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標努力提倡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差別,不挖苦、不譏諷,相反在問題情境的設置、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中,都要盡可能讓全體學生能主動參與,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或有能者有大作為,小能者有小作為的練習。如在七年級第二學期,學完“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后要求學生完成一些給出方程編寫聯系實際的應用題,并讓學生交流評議,這樣有能者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理解不深者也可以仿照例題的背景通過借鑒書本完成。
四、在課堂教學上突出了精講巧練,做到堂上批改輔導和及時的反饋。但由于人數較多,新學生的數學層次參差,有針對性的輔導還不完善。另學生學習的參與度還可以提高,體現在小組討論、新知識的舉例交流等合作學習,今后還可適當增加。七年級的學生學習方法較單一,可加強學法的指導。
五、改變單純以成績高低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的傳統評價手段,逐步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手段與形式: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又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本學期所任教的班級學生生性好動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較差,容易形成雙差生,為此,我在反復教育的基礎上,注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并給予及時的表揚與激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鏡威同學平時不太安份,但數學測評做得比較多,我及時在我所教的兩個班中表揚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驚喜,并在之后的學習較為積極。班里學生有好幾個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我反復強調會與不會只是遲與早的問題,只要你肯學。同時,我加強課外的輔導,想辦法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在新教學改革中,我深感在教學的理念上、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角色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師生的評價體系上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這都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只有在教學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
數學課堂的教學總結5
課堂教學開放不但可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推廣課堂教學策略,構建高效、自主、開放的課堂,而且能夠推動我校課程及教學改革不斷發展,促進教師隊伍和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自課堂教學開放活動開展以來,我校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活動效果顯著,總結如下。
一、思想認識高度統一
學校教學工作要在教學實踐中有效落實重點學科教學策略,要以人為本,努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形成愉悅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開放活動,為深化課程改革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成績,此次課堂教學開放活動是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有利時機,同時也為教師與教師之間創設彼此交流、學習的平臺,加強了學校、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溝通,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管理水平提高的目的。所有教師都能主動走進其他同志的課堂,打破了以前閉門造車的封閉局面,形成了互相聽課,互相評課,共同研討,共同提高的局面。
二、教師專業化發展效果明顯
在本次課堂教學開放活動中,所有領導及教師的聽課、評課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對專業化成長有極大的幫助。課堂教學開放使教師能主動聽、評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在活動中能主動獲取同行的優秀課堂教學技能和方法,能反思提升個人課堂教學理念,使同伴互助與個人反思有機結合,保證了課堂教學在聽中學,在評中學在實踐中提高的效果。
在教師間相互聽評課過程中還有利于同年段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學科整合,如物理教師在數學教師的課堂中會吸收重要的數學思想,將數學分析、理解與物理學科判斷、推理有機統一,將數學知識用于物理計算當中,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在歷史課堂中英語教師會了解更多的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能在英語課堂中有針對性的講解,能以歷史為背景,以課堂教學為平臺,以語言交流為媒介,為更好的掌握英語的學習特點提供了借鑒……
在聽課中教師間還可以對比分析同一個班的學生在不同學科教學中的不同表現,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如課堂氣氛活躍與否,學生學習狀態是否積極,師生配合是否默契……這些都為教師提供了第一手的反思材料,有利于及時調整教學思想和方法。
三、學生學習狀態進一步加強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主動走進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課堂,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原來每個教師的課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進生,他們在平時很少被教師關注,加之座位相對遠離教師,給了他們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往往交頭接耳,搞小動作甚至擾亂課堂。
自從課堂教學開放以來,聽課教師坐在教室后側對這部分同學是一個警醒,同時也是一種幫助,聽課中不少教師能主動幫助后進生,為他們講解當堂的學習知識,這既幫助了教師又幫助了學生,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
總之,課堂教學開放活動不論從教師還是從學生的角度都非常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建立,更有利于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會堅持開展下去,為學校的整體發展提供推動力量。
【數學課堂的教學總結(通用5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12-26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反思12-23
數學教學總結(通用15篇)12-13
《背影》課堂教學總結10-28
課堂教學上的個人總結01-25
數學教師教學總結(通用15篇)12-31
職高數學的教學總結03-11
關于職稱課堂教學情況總結(通用13篇)12-25
高考數學教學總結01-19
初中數學教學總結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