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語文課堂教學情況總結(精選7篇)
時光飛逝,伴隨著比較緊湊又略顯緊張的工作節奏,我們的工作又將告一段落了,相信大家在這段教學實踐中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教學感悟,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教學總結了!那么如何避免教學總結最后成為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1年語文課堂教學情況總結(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課堂教學情況總結1
進入高中,語文教材難度陡增,最明顯的特征之一就是古文篇目大幅增加。對比初中古文篇目的內容不難發現,高中教材增添了很多邏輯性較強的論說文和典故集中、篇幅較大的長詩慢詞,而學生樂于接受的趣味性和感性體驗都有所削弱,加之古文篇目多、長、難,不少學生產生了畏難情緒,甚至喪失了對古典詩詞的學習信心。在日常教學中,課堂的照單全收與課后的遺忘形成強烈的對比,反復的摸索與嘗試都收效甚微,如何改變學生對古詩詞難于接受、理解、融入的現狀,也成為困擾我的難題之一。
在近期的詩詞教學中,《柳永詞兩首》和《蘇軾詞兩首》前后相連,在婉約凄切與磅礴豪放之間徘徊良久,我總在思量如何引導學生感受詞人不同的情感世界。驀然憶起宋代俞文豹《吹劍續錄》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北宋時蘇東坡問一位善歌的幕士:“我的詞和柳永的詞相比如何?”幕士說:“柳郎中的詞,適合十七八歲的女孩子手執紅牙拍板淺唱低吟楊柳岸曉風殘月,而你的詞得請關西大漢持銅琶、鐵板高唱大江東去!边@典故是個不錯的切入點,但前提必須是讓蘇軾與柳永的迥異風格給學生們留下持久的心靈震撼。而日常詩詞教學中繁復的講解、空洞的賞析、平淡的誦讀完全不能收到這樣的效果!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經典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詮釋,不論是名家的朗誦還是學生的示范,都因各自情感處理的差異而很難在學生們心中引起共鳴,因此也更難觸動學生們情感的心弦。
課間學生們擁在鋼琴邊彈唱歌曲的身影,突然給了我靈感,詞在古代,不就是歌詞嗎?蘇軾的詞在當時就被廣為傳唱,而自嘲是“奉旨填詞”的柳永也是北宋時最知名的“流行歌曲”詞作者之一,“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便是最好的證明。褪去“北宋大詞家”的外衣,我不刻意在作者簡介時強調柳永、蘇軾在詞史上的重要地位,而是嘗試從“奉旨填詞”的失意文人談起,從“塵滿面、鬢如霜”卻功業未成的半百士子談起,當“偉大詞人”不再高高在上,學生們便消除了畏難的壓力,以善感的特質,充分感受沉溺于旖旎都市,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醉生夢死的失意靈魂,親身追隨執意明辨是非,“九死南荒吾不恨”的孤獨身影在宦海中起落沉浮。在學生們的情緒醞釀到高潮時,他們便挑剔起錄音朗誦里不夠到位的表演,紛紛表示這種綿延不盡的感傷、壯志難酬的悲慟唯有借助音樂才能表達出來。借助這個時機,我提示“詞又叫曲子詞”,為什么不能利用我們的天賦和資源,給經典譜上自己最愛的旋律呢?學生的反應很熱烈,當堂就有學生即興創作并彈唱,旋律靈動惆悵,耳目一新,詩詞也當堂成誦。我隨即將這當做一項作業布置給所有作曲專業的學生,要求每人至少為本學期所學的一首詩詞作曲,另外歡迎其他各專業的學生利用自己的樂器和專長參與其中,擬于半個月后收取曲譜、錄音小樣;谶@樣的動員,也給日后的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的題材,比如將學生們的創作進行評比、組織學生自由組合表演展示,在學生們當中推廣傳唱等等,這些不僅讓學生們重拾學習詩詞的信心,而且完全是自覺自愿的切身體會,能更深刻的回味這些難忘的經典。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經典詩詞的新創,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表演熱情,給學生們提供一個平臺,調動他們的參與性與協作性,增加學生的成就感,讓古典詩詞的學習過程成為他們珍藏一生的回憶。
當把專業和文化課的學習相連通時,學生們的參與性和主觀能動性就被完全調動起來,讓學生們利用自己所長主動學習自己所短,從前的詩詞學習、背誦就不再是難題,含英咀華的境界也就不再遙遠。經典的魅力就在于可以超越時空被反復的詮釋,每一次詮釋又會被賦予新的生命與活力。
語文課堂教學情況總結2
20xx年11月8日至9日,xx市20xx年“以學生為中心,順學而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競賽在寧洱縣直屬學舉行。鎮沅縣振太鄉中心小學行政重視此次活動,派出振太鄉中心小學教導主任師尚文、振太鄉中心小學語文教研員李其賢前往觀摩學習。活動分開幕式、課堂教學、總結頒獎三個部分。
一、領導重視,開幕典禮別具一格
許勝主任及寧洱縣教育局、寧洱縣小領導在開幕式上作了精煉的講話。從校長“感謝、歡迎、邀請、祝愿”中,我有了賓至如歸感。從五位權威評委“客觀、公正、公平”的宣言中,我有了信任感。從“羞答答的掀開了她那神秘的紅蓋頭”,我對詼諧幽默的開幕詞甚感耳目一新。
二、教師投入,課堂教學精彩紛呈
從來自全市九縣一區的11名選手對《地震中的父與子》《矛和盾的集合》《搭石》《自己養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生命,生命》《酸的和甜的》《飛向藍天的恐龍》《圓明園的毀滅》《獅子和鹿》在新課標理念下如何“以學生為中心,順學而導”,作了解讀、展示、競技,進而把素質教育下語文三維目標的達成,從定性預設、定量估計、質的提升幾個維度,作了最大限度的努力?芍^授課教師爭分奪秒,盡顯其能,或語感抑揚頓挫而傾倒聽眾,或清節跌宕起伏,或板書規范而漣漪汩汩,或應變如悟空讓人拍案叫絕,或力避遺憾滋生、蔓延而峰回路轉;聽課教師津津有味,或全神貫注的聆聽,或品味其間迸出的閃光點,或奮筆疾書下一個靈感中的閃光點。
三、總結精妙,素質教育欣欣向榮
閉幕式上,xx市教科所長夏x等關注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對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殷殷期望,為獲獎者頒發了大紅的證書。尤其是許主任精妙的點評,讓我對課堂的精華、“以學生為主題,順學而導”、評價標準、教師素養、教學設計撰寫、課件制作、小組合作、語言文字訓練、閱讀與感悟、文本閱讀與課外閱讀等一系列小學語文教師本該追求的目標有了較為明晰的思路。
受益匪淺,不虛此行。塵埃落定,花開誰家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教師要書寫一個“了不起”的足跡,抒寫一個不舍教育教學情懷,抒寫一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叮咚泉水!
語文課堂教學情況總結3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往往有這樣的現象:教師在課堂教學一開始的導語設計上很用心,很巧妙,很動人,但在課堂收束時卻草草收場,大多以重復課堂教學內容為主,以布置作業和自習直接收束。其實,在課堂教學中,總結語也很重要,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起到對課堂教學內容完善、補充、強調的作用,既是對課堂教學重點、難點的凝練收束,也對后續學習起到一定的提示、引導作用,如匠心不施,就顯得整個課堂虎頭蛇尾。其實,語文課堂教學總結語設計貴在提升延伸,即通過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總結提升,對文本學習內容的延伸解讀,進一步提醒學習的重點難點,明確下一步學習的方向思路,給學生留下回味無窮的空間。
一、總結提升凝要義
根據心理學研究,在課堂教學的最后幾分鐘,往往是學生精神力最為渙散的時候,如果這一時間段放之任之,就會造成時間浪費、課堂松散的結果。針對學生這一特定心理現象,語文教學更應該做好總結語設計,利用最后幾分鐘總結課堂學習的重難點,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回味思考。這種總結語一般是對課堂教學內容作一個提要式的歸納,突出教學的核心,幫助學生明晰學習的要點,凝練要義、加深印象。
如執教史鐵生《我與地壇》,我將“感悟我、地壇、母親三者之間的關系,我對地壇和母親的情感”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在課堂教學即將結束時,這樣總結:
同學們,對于史鐵生而言,是地壇與母親給予他第二次生命,因此,多年以后,即使他離開了地壇,久久不曾回到地壇,也始終忘不了地壇給予他的啟示,筆下文中多次寫到地壇。地壇已經成為精神憩息的家園,那里雖然頹敗卻并不荒蕪,充滿了勃勃生機;同樣,多年以后,即使母親也離開了他,他也依然不曾忘記最初寫作的初衷,為了讓母親驕傲,為了告訴母親他找到了屬于自已的路,母親已經成為其寫作的動力源。此時此刻,地壇即母親,母親即地壇,地壇與母親告訴他,你應該活下去,以自己的方式走好自己的路。這就是地壇與母親對史鐵生最好的撫慰,也是史鐵生收獲的第二次生命。希望同學們課后在文中感悟作者更深層次的情感,下節課大家共同分享。
在總結語中,我再次將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內容重申了一次,通過比照說明,將地壇母親對于作者的意義進行了重申,幫助學生理清三者之間的關系,也幫助學生明晰作者的情感,突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這樣的總結語,可以說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提煉總結和指導歸納的效果,必將引起學生的注意,自然會明確學習的重點難點。
二、延伸勾連留余味
不少教師往往很注意課堂的開始和主要教學環節,卻忽視了課堂結束語。這就像一個故事,開頭很有懸念,中間情節也非常生動,而結尾卻不了了之一般,讓人感覺不是滋味。其實,課堂教學的結尾正如精彩故事的結尾一般,也需要精心設計,豐滿課堂教學的結尾。在具體設計中,可以將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內容或者文學作品進行介紹延伸,引導學生在課后加以學習,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使得語文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更多的是生活的積累。
如在教學《報任安書》這篇文言文時,我感覺這篇文章在風格上很有特色,將太史公的那種怨氣、情緒表達得含蓄且耐人尋味,于是我設計了這樣的總結語: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看似回復任安的要求,其實直白地表達自己著作《史記》、不愿流俗世人的宏愿。在諸多不解、鄙視的眼光中正道直行,這是一種勇氣,體現在文章中就是文氣縱橫、氣勢昂揚;這樣的文章同樣出現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還有其外孫楊惲《報孫會宗書》中,同樣的不屈于淫威,不計較世俗,正道直行,為幾千年的中國文人壯了膽氣、樹了榜樣。同學們課后可以將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讀,在領略這種文氣的傳承中,蘊文膽、養文心。
相信在這樣總結語的提示下,會有學生在課后找來這兩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這就實現了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外的效果。
三、關注現實見行動
課堂結束語不同于導入語,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也不需要生動的言辭,需要的是真正讓學生在內心接納文本傳遞的人生哲理、思想情感,在共鳴之余能在行動中有所體現。
如執教《品質》一文時,懷著對老鞋匠的尊敬,設計總結語:
文中的老鞋匠為我們詮釋了什么是職業道德,什么是真正的品質;而這些看似很傻的卻可貴的品質正蘊藏在街道邊、巷弄里,正如羅蘭所說,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如果我們能利用周末等閑暇的時間,走街訪巷,帶上幾瓶礦泉水,帶上自己需要縫補的衣物鞋子,帶上尋找誠信、樸素等可貴品質的真誠內心,尋訪我們周圍被忽視的散發光芒的人們,以此來洗滌我們的內心。希望大家認真記錄下來,既作為一次社會實踐,更作為一次心靈的洗禮,發現自己眼中的美吧!
結果,到了周一語文課,不少學生爭先恐后地發言,講述自己在尋訪中發現的美,發現的可貴品質,還有對他們的幫忙,雖然是微不足道的一瓶礦泉水,但是從他們真誠的笑臉中我也發現了這些年輕的學生們最為可貴的品質,我想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的語文學習。
語文課堂教學情況總結4
為鞏固我校課堂教學改革成果,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使課堂教學改革更趨于理性,更符合我校實際,語文組在學校課堂教學改革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下,開展了“課堂教學回頭看”活動。有重點的對部分同志的課進行了聽評。現對活動作以總結。
一、課堂回顧
王德廣老師執教的《羅布泊,消失的仙湖》,學生展示十分活躍,展示內容的處理很有層次性,每一個小的環節的展示,都竭力吸引全部學生參與。展示學生與聽課學生的互動,教師的及時的評價點撥,使課堂充滿了活力。李保義老師執教的《偉大的悲劇》,引導學生從“悲劇”和“偉大”兩個層面,多角度的解讀,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逐步深入,并且受到強烈的感染,是這次活動中水平最高的一節課。劉聽會老師執教的《土地的誓言》,通過歌曲《松花江上》導入,營造恰當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由于對展示內容沒有很好的整合,頭緒較多,課堂顯得有點亂,影響了教學效果。高顯海老師執教的《登上地球之巔》,按照“字詞教學——課文復述——重點理解——語言品味”的順序,呈現出教學線條之美。學生講解時能夠使用課堂展示筆記,教師點撥能夠突出重點。
二、取得的成績
幾位老師的公開課,充分體現了他們對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解。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回頭看”活動,我們看到語文教學改革已經初見成效。
1、教師的教學觀念有了可喜的變化
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教師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態度,由開始的'觀望、懷疑、嘗試、動搖到現在贊成、試驗、堅定不移的實施,是一個反復求索,實事求是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我們通過“培養什么樣的人”的討論,認識逐步達到一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關注學生的一生幸福。讓學生快樂的學習,樂觀的生活,擁有愛心、懂得感恩,有美好的志趣和情操,應該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思想轉變后,教師關注的中心由“分數”轉到“人”上,由只重知識到能力培養上,到人文熏陶上,到健全人格的培養上。教師能夠正確處理課堂上師生角色的定位,能夠把課堂還給課堂的主人——學生。在“回頭看”的幾節課中,學生展示積極活躍,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快樂,主體作用得到很好的發揮。教師評價準確,點撥適宜,引導得法,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
2、課堂展示的質量有了明顯提高
還記得在改革初期,學生展示的情形:膽怯害羞,聲音不高,照搬資料,只顧自己,不管聽眾,形式單調,缺少互動,F在的課堂,學生展示自然大方,質疑、糾錯、補充、討論、評價,信息多向交流,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局面正在形成。在李保義老師的課堂上,我們的感受更為深刻。學生朗讀充滿感情,富有感染力,而且,學生一邊朗讀,一邊在教室里走動,讓我們想到古代詩人吟哦的情境。高廟中心學校的老師來我校聽課后,深有感觸得說:“我非常感慨自己能親眼看到杜郎口模式的展示者們展示自己的課。我先前是比較抵觸這種模式的,總想著這樣的模式是以犧牲學生為代價的,是圖表面的花哨和熱鬧。然而,當我真正坐在了教室里,聽同學們展示自己的理解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哪里是什么課堂教學,這分明是學生思維跳躍的藝術展示,是那么令人心動,令人心曠神怡!
3、文本意識正在逐步強化
本學期初,我組在九年級公開課階段總結中指出:“不可否認,現在的課堂,師生的文本意識正在逐漸淡化!薄霸鰪娢谋疽庾R,是語文教學亟需解決的問題!蓖ㄟ^聽課,我們覺得這一問題得到了初步的解決。四位老師,都在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做了自己的努力。李保義老師以“為什么說這是偉大的悲劇?悲體現在哪里?偉大體現在哪里?”為主問題,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高顯海老師設置“從哪里看出山勢險峻?”的問題,讓學生深入課文,體驗登上珠峰的困難,感受登山運動員的頑強意志及為國爭光的愛國情感,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需要改進的地方
1、課堂展示內容缺少整合
通過聽評課,我們也發現一些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課堂展示內容缺少必要的整合。一個小組展示過字詞后,下一個小組展示還有類似的內容。有些課堂上,學生以問題訓練的形式展示,組間內容交叉的很多。這樣,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影響了展示進度。整合教學內容,教師應該多做一些引導,以爭取課堂教學的高效。
2、教師的點撥應突出方法的點撥
當學生對學習內容存在疑惑,學生展示遇到困難時,就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時候。我們發現,教師大多是就問題談問題,有時甚至直接向學生出示答案。這樣的引導,學生只能做到知其然,而不能做到知其所以然。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有可能依然茫然。所以,方法的點撥至關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剛剛邁出第一步,雖然是可喜的一步,但僅僅是第一步而已。艱巨而繁重的任務,有待我們去完成。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從學生的發展著眼,努力探索,把教書和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要在范剛校長的帶領下,大膽開拓,銳意進取,為教學改革傾注智慧,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語文課堂教學情況總結5
語文學科具有基礎性,因為它包括了語言文字知識和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實踐活動,并創造語文實踐活動成果的訓練內容,是一門分支廣、范圍寬、實踐性強的綜合學科,教學中除了教給學生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外,還參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素質探索、審美、創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養,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語文是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與能力。教師這座橋就是讓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地理解教材。
。ㄒ唬┻\用研究性教學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學生學起來本應得心應手,但由于長期以來學生受到教師影響把語文當作政治課來學,一些純美的文學的東西都被冠以政治的高調,令學生越學越無味,主動學習更無從談起。
。ǘ┡囵B學生的質疑能力傳統的教學中,往往誤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教學誤區。學生在傳統的教學中往往如竹筒倒豆般地被動學習,思維往往局限于單一的形式,解惑能力往往被弱化甚至被“消化”掉。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是創新教學,有利于學生由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由局限到全方位的轉變。一是設置疑問,多問幾個為什么。
。ㄈ┎扇§`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忘記了誰是課堂的主人,而在課堂中以主人的形象自居,命令學生這樣做,那樣做,或命令他們不許這樣,不許那樣,令學生厭煩至極,主動學習更無從談起。最終的結果是學生的天性被扼殺,主動學習的能力逐漸消失。學習對他們來說只能是一種責任、一種負擔,而不是一種樂趣。要確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該做的,不是單純的傳授給他們知識,而是教會他們如何去掌握知識,在這個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就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無形中增加了學習的欲望,學習的主動性也就慢慢培養起來了。而要做到這些,就要運用一些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總之,不管采用哪種教學方式,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
體地位,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盡一切努力調動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學生的興趣也是一種資源。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的興趣結合起來,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學生的差異也是一種資源。差異普遍存在于學生中間,它會導致兩種不同的情況:沖突和共享。學生之間會因為差異而形成沖突,但是如果引導得好,學生則可以共享差異,在差異中豐富和拓展自己。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是封閉性的閱讀教學,它的缺點是淺習課文,讀得較少,背得更少;著重教,忽視學;重分析,輕領會;極少體現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對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我們必須構建新的開放型的語文閱讀教學理念,明確新時期開放型的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首先是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強化民族情感,發展學生個性,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在閱讀教學課堂上,要加大學生個人情感熏陶力度,強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樣文化所反映出來的多種民族的情感內涵,營造健康、豐富、積極、向上的情感世界,從而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感染。同時,努力開拓文學鑒賞領域,創造性地組織閱讀教學,超越“封閉性”的閱讀教學,既要繼承以提高文學鑒賞水平為目的傳統,又要開拓文學鑒賞領域,徹底摒棄“以本為本”“以資料為資料”的狹隘閱讀觀,而是以課本為主干,以資料為繁枝,以學生見解為茂葉。在教學實際中,
我們要允許并鼓勵學生努力形成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因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種課本都只能精選極少的一部分來介紹,單靠課本去體會,是很困難的。同樣,不管是哪種文化現象,資料中的見解都是因人而異的,要讓學生知道,只能拿來作為參考,拿來啟發個人思維,努力拓寬閱讀視野才是重要的。其次,我們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科學尤其是人文科學的精神,但是不能以科學為本,而是要“以人為本”。教學過程中,既要尊重定論,又不能迷信定論,要帶著批判的眼光來引導學生學習,體現教的自主性和學的自主性。這樣,主體的人文主義氣息才能體現出來。閱讀教學才能血肉豐滿。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開放型語文閱讀教學也要有相適應的氛圍才行。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應試教育的觀念逐漸被素質教育觀念所替代。其次,大膽創新考試形式。繁、難、偏、僵的考試形式只能引起劇烈的應試教育活動,不可能帶來充滿生機的素質教育活動。素質教育活動必須在考試形式的大膽創新的前提下產生,F在的語文考試已經意識到著重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包括閱讀能力、口語能力、寫作能力等,應用性的、創造性的考試形式正在逐步出現,這必將催生一個全新的語文閱讀教學觀。
“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探究解決語文學科的問題為主,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
學生參與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能夠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能夠鍛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增長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夠學會分享與合作,能夠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能夠增強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學生參加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活動,還會對自己的心理產生一系列積極的影響,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語文課堂教學情況總結6
本學年,我校為了促進教學質量提升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進行生本課堂教學模式,一學年即將過去,我根據自己所任教的學科做如下總結。
在新課堂教學中,我堅持學生先學后教、探究性學習、參與式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這幾種生本課堂學習方式,建立適合學生自主發展、發揮學生主動、互助的教學模式,對出現的問題積極應對。比如對在課堂上存在的假互動現象、如何把握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對學生質疑的處理、小組合作學習什么時候合作,什么問題需要合作,怎樣合作?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并明確對自己提出教學應注意的十點即:作業少一點,輕松多一點;作業少一點,輕松多一點;同學交流點,課后活動點;學得深一點,擴得廣一點;紀律好一點,學得多一點。在教學中熱愛每一個學生,建立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中健康成長。再就是課后積極進行反思,一是進行一節課后反思:一節課結束后,回顧教學過程,體會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成功之處,得到什么啟發,總結成功的經驗,并分析在合作互動中存在哪些假互動、假問題,什么地方遏止了學生的思維?什么地方出現低效現象; 二是對某一階段的教學工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進行反思。對于從作業、輔導、講評中反饋回來的信息,都要進行全面的分析,認真思考自學的實際效果,積累成功經驗,找出有待改進的地方。
我所教本班學生活潑好動,女多男少,貪玩,,集體觀念性強。從學習成績來看,優生占的比例少,中等生和學習困難的學生占的比數較大,課堂上能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只有幾個人,課堂氣氛不活躍,有部分學生存在思維能力較差,記憶力差,不肯動腦筋思考問題,上課不舉手回答問題。個別學生如駱聲亮、范濤、劉明芳盡管完成作業,但學習應付、自制能力差,記憶力差,有個別同學上課好動、隨便、精力不集中等。大多數同學的閱讀和習作是弱項,測驗時就這兩項失分多,其中有四名同學不會作文。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對學習報有無所謂的態度。從整體看女同學學習認真、上課聽講、做作業細心等,而男同學比不上她們?傊,要想搞好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成績還得從各方面下一番功夫。首先,指導學生把字寫好,寫對筆畫、筆順,提高寫字的速度,并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快默讀速度。在閱讀教學中揣摩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詩歌以及敘事性、說明性等不同的的閱讀。其次通過課后的思考練習題,引導學生理解內容,領會作者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平臺中總結某些規律性的東西;把握每個單元豐富的人文內涵,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落實實處。培養學生傾聽和應對的能力,在學生口語表達中隨機訓練和規范,循序漸進的提高口語表達水平。加強習作形式的指導,把練筆輻射到閱讀課上,把練筆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重視作文多元性評價。
下學期還將繼續開展好課堂教學改革活動,充分發揮各小組長的作用,互幫互學,共同探討,共同討論,使每個學生共同發展,共同提高。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起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展示自己的才能,力爭提高課題效率。我要認真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吃透教材,深入鉆研教材,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認真備課,精心批改作業,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做到課堂上有的放矢。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學過程中,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入手,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在閱讀方面下功夫,彌補以往存在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有效作用,根據教材的需要,利用農村資源網站這一教學優勢,搜集有關相應的服務于教學,使學生通過觀察,更生動有趣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效率,使教學更具有直觀慣性。在大閱讀活動中,按照要求扎扎實實的開展好背誦古詩和課外閱讀活動,利用晨誦時間,本學期內要完成五十首古詩的背誦任務,廣泛開展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更有利于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為提高語文教學成績打下基礎。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他們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努力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認清當前教育改革的形勢,虛心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授課能力,努力向課堂要質量。本學期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加強對優等生的培養和后進生的輔導,徹底改正教育觀念,從不同角度鍛煉、培養、開拓他們的視野,拓寬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各種有利的措施,力求逐步縮小后進面,努力提高本班的優秀率。對那些紀律松懈,學習松弛、課堂上精力不集中的同學,要加強教育,認真管教,讓學生學有所得,成績有很大的提高。
語文課堂教學情況總結7
上出一堂優質而高效的語文課,是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夢寐以求的愿望。要使語文課堂像磁鐵一樣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必須給學生提供一個“激情、對話、開放”的課堂。
一、精實。要求教師深鉆教材,對教學內容要有明確的、清晰的認識,并精心選擇教學突破口,設計教學過程,對學生的知識層面有準確到位的判斷。這樣,老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當的選擇,真正讓學生一課一得。杜絕那些程式化的教學模式,玩花架子的課堂。
二、民主。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高效的實施課堂教學計劃。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的權利,即要尊重他們獨立學習,思考的權利,尊重他們表達個人愿望、觀點與要求的權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要允許和鼓勵學生質疑,允許學生“插嘴”、大聲發笑。不要把學生的思想禁錮在條條框框里,不要一味地追求標準答案。
三、互動。就是要求老師與學生在課文學習中進行平等的思想情感交流。這就要求老師真正明白“教學相長”的內涵,放下架子平等的和學生一起研究學習,讓學生大膽有理的講出他們的認識、感觸。老師對分析正確的要及時肯定,對不完善的要及時補充,對那些偏激和錯誤的認識,要及時地循循善誘地給予糾正、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認知與表達,提高素養。
四、創新。首先是教師教學思想的創新,這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行為中要不斷吸收新的教學理念、教研成果,不照搬教參,不甘當知識的“二傳手”。其次是教學方法的創新,這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是千堂一式,而是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知識層面,設計不同的教學過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時時給學生以新課堂的感受。
作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新型教師必然要摒棄過去那種單一的指派幾名學生簡簡單單說說的框架式,應發展多元式。例如(1)舉辦即興演講會、正、反兩方主題辯論會;(2)談天說地。學生們總是爭先恐后上臺亮相,做廣告,搞產品推銷、說影視、談書籍、評時事、議趣聞、敘奇思妙想,就像春天的花兒,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可以稱得上是百花爭艷。(3)編排課本劇,讓學生飾演不同角色,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
五、質疑!缎W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小學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正是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因而,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造出適合學生質疑的輕松和諧的環境,讓學生敢思、敢問,樂探究。
如教學《蘋果落地》,出示課題后,學生問:蘋果為什么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飛,也不向左、右跑呢?不僅要激發學生質疑興趣,還要引導學生明白,一篇課文或一段、一句話要質疑什么。學生深入探究課文時,會不斷地產生新的認知沖突。這是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探究課文的好機會。教師在閱讀中要指導學生抓住文章中重點詞語,句子或段落質疑,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如學習《第三個小板凳》一課,愛迪生為什么連續做了三次小板凳“每一次都有什么不同?……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認知經驗產生的,對理解文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提出后,探究的興趣高漲,積極思考討論,很快就能更深入理解這些內容。
六,評價《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激勵學生學習”是評價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中的即時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建立信心,促進學生進一步去探究、發現。課堂評價主要包括:教師的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間相互評價。如在教學《我是你的朋友》一文時,有位同學讀得繪聲繪色,真正把蛇的內心感情展現了出來了,我激勵他說:“你比老師讀得還有感情!”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起來。學會自評有利于學生對自己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表現做出判斷。小學生喜歡模仿老師去評價別人,而這種互評的方式有利于學生互相學習優點,改正不足,也可鍛煉判斷和口語表達能力。在這一點上,需要教師耐心的指導,逐步培養。如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時,我把全班學生分為三組,分別以蒲公英媽媽、蒼耳媽媽、豌豆媽媽命名,各組根據自學提示自學,自學后匯報,其他組的同學進行評價。當第一組同學匯報完后,其他同學爭先恐后地評價,有的同學說:“他們沒有說明白孩子是怎么出發的”有的同學說:“朗讀沒有感情”……實踐證明,同學間的相互評價,能激活學生思維。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關注了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愛護了每個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課堂上教師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句激勵的話語,都能讓學生感到溫馨,感到信任,會使每一學生在這平等的氛圍中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喜悅。當然教師的評價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揚,這樣會使學生分不出是與非,教師的評價要表揚與批評相結合,鼓勵優秀,激勵后進,指出不足,才會使評價落到實處,恰到好處。
相信只要我們教師運用智慧,激活沉悶的語文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也會使語文教學進入一個廣闊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