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教學暑期實踐總結

時間:2022-08-22 10:50:53 總結 我要投稿

數學教學暑期實踐總結(精選11篇)

  光陰如水,忙碌而又充實的工作又將告一段落了,經過這段時間努力,我們也有了一定的收獲,將過去的時間匯集成一份優秀教學總結吧。相信寫教學總結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暑期實踐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教學暑期實踐總結(精選11篇)

  數學教學暑期實踐總結 篇1

  “興趣真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能讓人從平淡中發現瑰麗,從困難中奮然而起,它能賦人以熱情和毅力,它能增加人的勇氣和信心。”經常保持學生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就成了他們感知事物、發展思維的強大內動力。只有當學生對某種學習感興趣時,他才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甚至會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也只有滿懷興趣的學習,才能掌握快、記得牢,效果好。學習數學也是一樣,如果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一上課就嘆氣”,“一做作業就頭疼”,這怎么能學習數學?

  著名的數學家托蘭斯曾說過:“要使教學成功,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各種渠道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并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從而有效實現教學目標。下面我就如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談談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第一、關心和熱愛學生,培養學生興趣。

  關心和熱愛學生是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首要條件,一旦離開了真誠的愛,任何先進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都難以奏效。反之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時刻體現了愛,就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提高教學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和真誠的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樂于和教師交往,從而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著直接的感染作用,學生對老師是真誠尊敬的,充分信賴的。如果老師不尊重學生,不愛護學生,學生就會產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厭惡。這種情緒,也會直接影響到老師所教的學科上,從而引起他們對所學學科的反感。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于老師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教師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帶動學生,平時教師對學生的要求要嚴格,即使老師對學生的批評,也要使他們感到老師是愛護他們的,是慈母般的愛。由于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喜歡你,愿意上你的課,你教語文他們就喜歡學語文,你教數學他們就喜歡學數學,那么學習的興趣也就容易培養起來了。

  第二、注意課堂教學藝術,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勤思多練。

  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課的類型,學生的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及課堂情緒恰當地選擇和創造性地運用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使他們不斷有新鮮、新奇之感,在多種學法的交替之中,增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常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問題情景,設疑引入,好奇激趣。

  孔子曰:疑,思之始,學之始。通過創設問題情景能使學生產生認知學習的新鮮感,從而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質疑是讓學生想學的重要策略。老師善于激發質疑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學生的基礎,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最初源泉,是學生保持不斷探究的動力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根究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依靠教材的編排意圖,適時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濃烈的情景中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大膽質疑自主創新,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如:在講“圓的認識”一節時,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后,我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我有一件禮物,誰先搶到就送給誰,你認為現在這種排列合理嗎(課件顯示排成直隊)?為什么?怎么排隊最合理?我應該站在哪兒?你怎么跑?哪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最遠?這樣便能緊緊地抓住學生的心,激活學生的思維狀態,學習興趣油然而生。

  (2)多法并用,引發興趣。

  ①以直觀演示或游戲引趣。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實物直觀演示多式多樣的游戲活動,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消除學生課堂上的疲勞。可以模仿著名的央視節目如王小丫主持的開心辭典欄目的形式,由我來當主持人,再任意選擇學生來當嘉賓,讓學生自己選擇我已準備好的具有不同難度的數學題目來回答(不同難度的題目后面對應著不同的分數),若回答正確則給學生打上相應的分數,最后看那個學生分高并給與表揚。這樣,通過簡單的表演,營造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學生便不知不覺地投入到學習中。

  ②開展競賽,激活興趣。

  俗話“沒有競爭,就沒有活力。”在數學學習中,充分利用好中學生求知欲旺、好勝心強特點,適當引入競爭機制,進一步激發學生們對數學的興趣。比如,在期末復習的時候,老師們可能都對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學生不好好完成或交的慢而困惑,我采取過這樣一種方法還比較好,那就是讓學生在競爭中完成作業,我先給全班學生發一張卷子,然后告訴他們,誰做得快,并且質量高才有權利來“換卷子”,雖然只把給學生發卷子改成讓學生來換卷子,但學生的熱情卻高了好幾倍,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將知識的檢測賦予智力競賽形式,讓學生們在競爭中體會收獲的刺激與喜悅。

  ③組織合作,調動興趣。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而且能讓學生之間交流信息,溝通情感,共同發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的激情。我也嘗試過這樣一種方法,如讓學生在我規定的時間內,可以互幫互助來完成我所布置的習題,然后告訴學生我會拿出一副撲克,讓大家來摸撲克,摸到紅色為一個團隊,黑色為一個團隊。注:摸到大小王的同學就分別為紅黑團隊的隊長。隨后讓拿著撲克牌上數字相同的四個同學(其中包括兩張紅色和兩張黑色)組成小組,相互提問從而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加深,最后由隊長統計紅色團隊和黑色團隊回答情況來進行小結。

  (3) 運用豐富的語言,增強學生興趣。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強調的是語言準確,于是有很多教師認為數學課的語言呆板,沒有生氣。我不這樣認為,因為數學課上的語言同樣是豐富多變的。授課時不僅可以從語氣語調等方面變化的,還可以運用許多體態語言,如采用表情、手勢等來輔助教學。將目光掃視教室,可以使學生們聚精會神,以微笑關愛的表情可以給學生以信心,疑惑的表情可引起學生們更多更深地思考。

  (4)日教日新,讓學生不斷地學有所得,學到真本領。

  日教日新決不是玩弄花樣,關鍵在于要讓學生真正學有所得,掌握真本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有沒有學到真本領是密切相關的。學生不斷地學有所得,就能不斷地體驗到一種愉快的情感。特別是當學校、家庭、社會對學生進行學習檢查的時候,學得好,學到真本領,贏得了表揚,獎勵和榮譽,學生就會感到有了前進的動力。作為教育者,應該相信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并盡量讓每一位學生有自信心,平時要多找他們談心,為學生創造成功的表演機會,抓住學生的微小進步及時表揚。教師要注意平時考試的評分藝術,當學生(特別是待進生)成績有所提高時,應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讓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進步,從而激發起更大的學習興趣去探求新的知識。

  第三、多元評價學生,升華學習興趣。

  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中我們要用多元的評價標準和手段來激勵學生,讓他們在體驗成功的心理狀態下把對數學學習的需要升華為一種內在的需求。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嘗試、探索、體驗成功,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善于發現和鼓勵每一個學生進步。讓學生人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人人都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前提下,兼顧優等生和學困生。對學困生要特別關注、關心,對他們寄予希望和期待,學習上要對他們“多鼓勵,樹信心,低起點,教方法,快反饋,速評價”,給他們創設更多表現自我和獲取成功的機會。同時,要注意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善于發現學生思維成果的合理部分,并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給他們再努力的機會和信心,使他們經過努力達到終點,發展其數學才能,使其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逐步升華為學習數學的志趣。

  因此作為數學教師,既要認識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又要在實踐中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興趣不是先天就有的東西,它是在一定的社會生活和教育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的培養。要做一個數學老師很簡單,但要做一個能不斷培養學生興趣的數學老師卻很難。然而我相信,只要我熱愛這份工作,就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得到豐碩的果實。21:34:21

  數學教學暑期實踐總結 篇2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數學本身比較抽象、難學,甚至在某些方面體現的比較單調和枯燥。因此,有的學生對數學興趣淡薄,再加之中學學生的生理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等),單一的、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很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而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無疑能夠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新的學習窗戶,它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情相宜、感染力強的特點,并以隨機、靈活、全方位的方式把信息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使以往呆板的教學模式變得豐富多采。它所創設出的多元化、多層次的教學情境,多方位地刺激著學生的感官,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達到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例如:我在進行《三角形的中位線的性質定理》教學時,創設了這樣問題情境:在學生證明了“順次連結四邊形四邊中點所得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這一命題后,利用幾何畫板現場演示:拖著四邊形一頂點在平面內緩慢移動,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四邊形的形狀與對角線的變化的關系(利用幾何畫板的測算長度及角度的功能測出兩條對角線的長度關系、兩對角線夾角度數對于四邊形形狀的影響)。

  因此可見,借助于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創設情境,展現數學知識的發展、變化過程,體現了數學前后知識的聯系,讓學生情感上容易接受這一知識點,縮短了客觀事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猜想結論,發現規律,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更有助于學生享受到成功喜悅的同時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

  二、積極引導、思維創新

  美國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覺學習。”,多媒體作為數學教學的一種媒體,能夠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靜止的圖像動態化,從而更加具體的反映數學思維過程,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靈感、開拓學生創新思維,把教師從大量重復性的教育活動中解放出來,將創新意識的培養寓于更具挑戰性和個性化的師生交流與共同探索之中,這樣更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在進行《圓柱、圓錐、圓臺及它們的側面積》教學時,用幾何畫板制作了分別以矩形的一邊、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直角梯形垂直于底邊的腰所在的直線為旋轉軸,其余各邊旋轉一周的動態過程,讓學生觀察這一過程以及這樣旋轉一周而成的面所圍成的幾何體,從中抽象出圓柱、圓錐、圓臺的本質屬性,形成概念。另外,我還利用幾何畫板將幾何體的切割、移動、重疊、翻轉等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并輔之以必要的解說,幫助學生形成立體空間感。通過動畫模擬,既解除了傳統教學中學生憑空想象、難以理解之苦,同時對培養學生積極思維、增強了尋找圖形中的內在聯系和進行公式推導的能力。

  三、知識積累,培養創新

  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積累,激發其創新潛能,是現代教學極其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創新的潛能,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師應該積極探索的問題。認為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使學校的教學活動得到極大地延伸和擴展,大大超出課堂的時空,學校教育逐步走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 ,這有利于在數學教學中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例如:在進行《三角形內角和》教學時,先用幾何畫板畫出任意⊿ABC,再度量每一個內角的度數并求他們的和,學生發現他們的和為180°,然后讓學生任意拖動其中的一個頂點,使⊿ABC的形狀發生改變或位置發生變化,學生發現每個內角的大小雖然發生了改變,但是他們的和還是180°,并且將剛才的數據列成表格,便于進一步比較與發現規律。于是學生可以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都為180°。最后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來證明自己的猜想。同樣,用幾何畫板將三角形的其中兩個內角通過割補與另一個角構成一個平角,通過演示,再次展示定理的發現、證明過程,這樣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

  可見,要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大膽改革教學方法,積極探求創新教育。數學創新教育活動可以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的情境,使學生展開認識、分析、綜合、比較等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進而發揮其創造潛能。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技術過程中,要抓住誘導學生學習興趣、動機、思維的契機,使傳統意義上的書本知識的內涵和外延得到極大的擴展,使學生在豐富的教學信息資源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為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自由廣闊的空間。

  任何事物都不是萬能的,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亦不例外。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恰當應用多媒體:多媒體技術畢竟是一種輔助教學方法,是一種教學的工具,不能每節課都用,也不能每節課全部都用。它不可能取代教師,教師才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

  2、利用多媒體教學不能完全沒有教師的板書,優秀的板書能較完整、科學地展示知識的發生、形成過程,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等特點。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思維,同時還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有助于學生知識的建構。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在教學中,它也具備“板書”的功能,但由于它的畫面經常變動,“板書”具有短暫性與局部性,因而它無法完全取代傳統板書的功能。

  3、要控制教學節奏,防止教學開快車。借助于多媒體技術,教師可擁有十分廣泛的信息資源。由于節省了板書的時間,課堂的信息量就明顯加大。如果節奏太快,以致大多數學生未經思考消化就轉到下一內容的學習,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步伐,就會削弱學生聽課的興趣。因此教師對重點、難點知識應及時地進行重復和輔導,基礎訓練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

  實踐證明: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尤其是利用其對教學內容進行形象、生動的描述,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現知識的內在規律,突破時間、空間、抽象、宏觀、微觀的限制,讓學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這是激發學生興趣、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一種極其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數學教學暑期實踐總結 篇3

  一、實施激勵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誘導和引發,由于小學低年級教學對象一般為7周歲至10周歲的青少年,因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應該注重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的引導,善于帶動課堂的活躍性,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善于鼓勵學生、表揚學生,學生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這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一,這樣學生會信心增強,所以教師平時要多創造機會給學生,讓學生互相討論,比如課堂提問、數學小游戲、數學作業表揚、數學競賽等。當學生在學習中碰到困難,心情感到沮喪時,教師應該伸出援手幫助、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找出解決問題,堅定學生的信念,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

  小學生在學習中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通常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習起來非常努力,對不感興趣的知識不求進取甚至放棄。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善于運用生活中有情趣的現象或者問題設置有趣的數學問題,另一方面也要善于關注學生的心理動向,發現學生心情有波動時要通過與他們談心以達到調整情緒的目的。使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勇于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二、手腦并用,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數學一直被視為一門枯燥、抽象的學科,我們如何激發小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對問題感興趣又能達到拓寬思維空間的作用呢?那就要他們既動手又動腦。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時,我先讓學生拿出學具用擺面積單位的方法求得例題中長方形的面積,當學生對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有所了解時,我再慢慢的、層層的講解,這樣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能讓學生學會觀察學具,開動腦筋,總結規律。最后,通過認真的觀察思考,自己總結歸納出長方形面積= 長×寬。這樣讓學生多動手又動腦,學生大多數都能掌握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數學原理,并且能用原理解決另外一些實際問題,做到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創設情景,培養學生探索思維能力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這正是素質教育的期盼。同時,因為探索即是科學的也是數學的生命線。所以,只有在教學各個環節上善于創設情境訓練,才能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索和創新意識。例如:上課前,應用情景導入的方式,以故事的形式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如,師:今天是唐僧的生日,請來他的徒弟猴哥、豬哥及沙增。生日晚餐即將結束時,唐僧端來了一個大蛋糕,豬哥在一旁,看著蛋糕已經流口水了,伸手就要抓,猴哥連忙制止,說:“豬哥平時吃的東西最多,這次蛋糕要分下,每個人要吃一樣多。”唐僧連連點頭表示同意。此時沙增想“以前吃包子和水果時好分,現在只有一個蛋糕,如何分才能公平呢?每一份又是多少呢?”問題一出來,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出主意解決問題。在同學們的積極辯論中,不僅很自然的引入了新課,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積極探究。顯然,這種有趣的故事情境創設,激發起學生的求知心理。

  四、善于質疑,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善于質疑是推動思維不斷擴展的一種科學方法。創新的實質就是要勇于提出問題,質疑的過程就是不斷的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過程。我認為,成功的教學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只是讓學生回答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提出問題。因此,在課堂上,學生應當積極主動的一方,以主人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上,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要給學生營造寬松活躍、和諧的氛圍,敢于放手,讓學生大膽去質疑、去發現、去探索,鼓勵學生探索真理。

  五、引導學生養成閱讀習慣、筆記習慣、交流討論習慣

  閱讀對于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不僅學好語文需要加強閱讀,數學也是需要加強閱讀,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并且教會他們閱讀方法,讓學生養成預習的良好習慣并且布置好預習作業,并及時檢查預習情況。

  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小學生在課堂上保證認真聽講的同時,要做好課堂筆記,特別是要記下難點和重點,這樣能夠在課下自己體會課上聽不懂的知識點。教師要加強筆記的檢查,通過檢查筆記,促進學生對筆記的重視和質量保證。

  彼此間的交流討論有助于思維火花的碰撞。通過交流討論,能夠更好的使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同時有助于學生擴散思維空間。教師不要一上講臺就“單刀直入”講個不停,教師的工作是適時點撥,讓學生自己理清思路,最后運用數學知識點表達出來,從而培養學生交流討論的習慣,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不單單只是這五種,還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加強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涵養,博覽群書。同時,一方面要努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空間,另一方面還要對跨學科的知識有新的了解。要在實踐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改封閉式的教學為指導學生“開放式”學習。素質教育的實現任重道遠,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只有在教學思維上的更新,才能把素質教育滲透在數學教學中。

  數學教學暑期實踐總結 篇4

  作為一個普通的高中數學老師,我感到十分的榮幸,同時也感到肩上重擔的責任和壓力。下面,我就根據切身體會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及作為一名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過程中,談談自己的一點心得:

  一、認知數學教育的重要

  高中數學教育是一門基礎性自然科學,在人生的知識教育中起承前啟后的作用,也是學習物理、化學、計算機等學科基礎,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認識數學的科學和文化價值,形成理性思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依教學大綱,科學制教學目標

  高中階段,學生需要學好代數、幾何、概率統計、微積分初步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數學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數學建模能力和數學交流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

  三、實際教學中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1、教學首先要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能否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教學成敗的首要因素。因此,在教學中,首先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就是消除學生與老師的距離感,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建立友誼的師生關系,這是學生學習動力的源泉;

  第二、要真心關心學生的生活,讓他們感受親人般的溫暖,改掉老師威嚴般的面孔,讓學生更愿意接近老師,接近老師所教的學科;

  第三、對犯錯的學生絕不姑息,但方法一定要合適,讓學生感到你批評他是為他好,這樣才樂于接受你的批評,改正自己的錯誤。

  2、教學要時刻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就是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既要為所有的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學生在入學之前,因各種不同的因素,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以及數學經驗、志趣上存在很大的差異,特別是我校生源的實際問題——個性突出、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又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發揮他們的特長和潛能,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調動所有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改進教學策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發展學生的數學才能。

  數學教學暑期實踐總結 篇5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數學教學的任務已轉變為首先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發展,為每個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課堂教學從傳統的集中于數學的內容方面,轉變到數學的過程方面,其核心是給學生提供機會、創造機會,教學時,教師應善于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努力改變傳統的單一的學習方式,即從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轉變,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相應的思想與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我認為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反思。

  一、教學工作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復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社會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

  二、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于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簡言之,教師面對數學概念,應當學會數學的思考——為學生準備數學,即了解數學的產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釋概念。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并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成“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里“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課后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愿呢?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后發現,自己的講解并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并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把要講的問題設計的十分精巧,連板書都設計好了,表面上看天衣無縫,其實,任何人都會遭遇失敗,教師把自己思維過程中失敗的部分隱瞞了,最有意義,最有啟發的東西抽掉了,學生除了贊嘆我們教師的高超的解題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獲呢?所以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三、合作型的教學需要交流

  同事之間長期相處,彼此之間形成了可以討論教學問題的共同語言、溝通方式和寬松氛圍,便于展開有意義的討論。由于所處的教學環境相似、所面對的教學對象知識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展開對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設計教學活動、相互聽課、做課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話題包括:我覺得這堂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是……,我覺得這堂課比較糟糕的地方是……;這個地方的處理不知道怎么樣?如果是你會怎么處理?我本想在這里“放一放”學生,但怕收不回來,你覺得該怎么做?我最怕遇到這種“意外”情況,但今天感覺處理得還可以,你覺得怎樣?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具有豐富想象力和巨大創造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善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為他們營造創新氛圍,引導他們多角度看問題、思考解決問題,養成求異和創新的習慣,努力把他們培養成敢于探索、勇于創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的跨世紀人才。

  數學教學暑期實踐總結 篇6

  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實踐活動是對這句話最好測驗證。 針對五年級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生所學的知識,我設計了幾個與學生、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如:今天我當家、做個小糖盒、愛護水資源、生活中的電視、到超市購物去等等,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走出教室,接觸社會,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打開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的信息量,使他們看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一、活動側重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學生在整個綜合實踐活動中所需材料和知識,除了在教師幫助下獲取外,學生自己可通過進行實地考察或現場調查、綜合運用有關圖書資料、查閱電子資料等途徑獲得。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養了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同時,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可掌握一定的科學的學習方法。

  二、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再是傳授者,而是促進者,作為促進者的關鍵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學生自己去感知體驗、實驗觀察、探究研討。教師成為學生最可信賴的心理支持源。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一個充滿主動精神的探索的主體,一個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研究者。師生之間是合作的關系,共同投身于問題的研究過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悅。

  三、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花費學生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家長擔心活動會浪費孩子的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成績,對綜合實踐活動并不非常支持,由此可見,家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態度還有待改善。

  數學實踐活動課解放了學生的頭腦、眼睛、嘴巴,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個新課題,我們需要進行不斷的探索。開展好數學實踐活動,教師任重而道遠。我們應不斷學習和思考,不斷探索和嘗試,構建具有個人特色的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模式,為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

  數學教學暑期實踐總結 篇7

  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又接近尾聲,一學期來,數學教研組全組教師堅持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積極參加各項教研活動和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新的課程標準,不斷的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為提高我校的數學教學質量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以下就針對本學期數學教研的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堅持理論學習,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發展,我們深深認識到,教師如果不學習,教研活動就會成為 “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本學期我們根據實際情況,立足校本,有計劃、有步驟進行校本培訓,措施得力,目標明確,形式多樣。要求教師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 。 組織教師學習討論教學中的熱點和冷點教學問題,從而使教師更新教學觀念,認識教學新策略,并組織教師利用新方法組織好課堂教學,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教師們把新課標的理念滲透到教學中,教學中注重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為主,注重尊重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們以新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平等、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溝通中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努力建立互動的師生關系。

  二、積極參加和開展教研活動

  我們在學期初教研活動計劃中提到,為了改革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效益,開展“聽、評、說課緊緊跟蹤一節課”的教學工作。且把這項工作做為一個重要的教研活動。本學期,我們組的老師都能認真按照“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分頭做課、共同評議--反思總結、內化吸收”的步驟進行,聽課后認真評課,及時反饋,通過一學期下來我們發現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本組教師能嚴格執行課程政策,認真落實教學計劃。貫徹落實學科備課、上課、布置批改作業、檢測評價、課外輔導等各環節的具體要求,切實加強教學過程的常規本學期,教研組都要在組內開展認真的評課活動。大家本著負責的態度,暢所欲言、認真點評。組內教師之間相互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真正做到優質資源共享。本學期每位老師聽課至少10節。

  三、切實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在促進新教師快速成長(20XX年政府采購中心工作總結)的同時,提高全組教師的備課質量和教學效益。

  本教研組中,近年來的新教師有 一 名,因此,如何促進新教師快速成長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事實證明,切實有效地開展集體備課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途徑。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和前提。我們采取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的辦法。備課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集體備課主要以各年級為單位(因各年級只有一位數學教師),由組長負責,各年級教師進行討論,在集體商議的基礎上,形成統一的、系統的教案和學案。教案和學案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以師生互動的形式撰寫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最后達成共識,之后形成文字形式的教案或電子教案,并制作課件,充分發揮備課組的力量,做到了教學資源共享。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每個月教師都認真地反思教學過程,及時地把教學中點點滴滴的感受寫下來,從深層次上去考慮自己的`教學工作,寫出有質量的教學反思。同時各年級的教師在其他教師的參與下每月至少寫一個高質量的集體備課的教案。

  四、存在的問題:

  1、教師課件的制作水平有待提高,今后我們應在這方面加強檢查和督促。

  2、教師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3、加大對中青年教師的培訓力度,鼓勵中青年教師自覺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識。

  教育改革,教學研究是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永恒的主題。總之,一學期以來,數學組教師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始終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也深深知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以及學校其他學科老師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取得的。我們還知道,我們的工作還有很多需要提高改進的地方,我們將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大膽探索,不斷創新,讓我們的教研工作更上一層樓。

  數學教學暑期實踐總結 篇8

  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復習與鞏固,也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檢驗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主要形式。以下是數學實踐作業總結,歡迎閱覽!

  一年多來,本人在學校領導和有經驗的教師的指導幫助支持下以及課題組成員的通力合作下,對研究課題進行的非常順利,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己重點進行了閱讀、研討、備課、示范、總結、撰寫等活動。對學生重點進行了搜集、調查、統計、測量、繪畫、制作、設計等實踐操作活動。現將研究工作中的實施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設計多變,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一)作業設計興趣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不用老師多講,學生也會自覺認真地完成作業。要讓學生有興趣,教師設計的作業就應該形式新穎,充滿情趣,吸引學生。例如:制作物品可以與傳統的節日相結合,制作的物品除了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賞識和贊同外,最終可以寫上祝福的語言送給父母或親人,讓他們的能力得到家長的認可,讓學生的內心更興致。

  (二)作業設計層次化。

  學習能力先天有差異,為避免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對不同水平學生的要求應該有所側重。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段進行層次化作業設計。例如:根據學生個體的能力設計"階梯式"作業,讓"吃不了"的同學做簡易的,讓"吃不飽"的同學做復雜一點的。

  (三)作業設計多樣化。

  實際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善于開發活動資源,博采眾長,設計靈活多樣的作業內容。新的作業設計應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實踐,參與學習。例如:周日的調查統計與"數學周記"同時進行。

  (四)作業設計綜合化。

  1.課內外聯系。

  小學教材的內容雖然豐富,但是知識相對固定。因此,課內必須與課外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內、課外通過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理解、應用和趣化所學的知識,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2.校內外溝通。

  在布置作業時,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學生操作體驗,培養學生做生活的主人;讓學生通過廣播、電視、網洛等現代視聽手段擴展數學學習的渠道,讓他們豐富數學生活,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實踐者、設計者。當今社會各種信息發達,小學生應從這里入手,收集資料,組織材料,寫"數學周記"、"小論文",去設計有利于自我發展的"大作業",去開發應用廣泛的"大數學"。

  二、展現實踐性空間,發展學生

  1.以數學實踐性作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數學實踐性作業由于沒有基本的模式約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集體智慧自由地完成作業,為學生提供了積極參與和自主探究的實踐過程。豐富的實踐過程中,蘊藏著眾多的創新因素,學生必須創造性地進行探索實踐,這樣就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提高,創新潛能得以挖掘。

  2.以實踐性作業為學生開發自由探索的空間。

  實踐性作業因其形式的多樣、內容的廣泛和可伸縮性,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發展的空間。每位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能力與生活經驗,結合自身的條件選擇練習的內容。在靈活、自主的氛圍中,他們的潛能得到開發,個性特長得到發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培養學生勤于實踐、善于生活的能力。

  3.以數學實踐性作業發展學生綜合能力。

  傳統的作業往往只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而實踐性作業需要進行觀察、操作、制作、調查、估算、分析、歸納和整理等等,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同時,數學實踐性作業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一次數學實踐活動可能要涉及許多數學以外的知識,并需要合理地運用這些知識實現實踐活動的目標。另外,由于數學實踐性作業已經跨出了課堂,僅僅依靠思維能力是無法完成作業的,還必須通過與人交流、尋求合作等活動方式來完成,因此,能夠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實踐性作業需要學生進行觀察、操作、調查、制作…。在觀察操作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發展,在調查實踐中,學生的合作能力得以鍛煉,在作業的欣賞中,學生的評價能力得以提高,知識學習與能力發展通過實踐性作業有效的統一起來了。

  4.以實踐性作業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實踐性作業把書本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踐融為一體,為學生提供了運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為學生了解社會、改造社會創造了條件。通過實踐性作業,能培養學生有意識地去接觸周圍的事物,并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決一些生活問題。數學的應用意識增強了,他們的綜合素質也就隨之提高了。

  5.以數學實踐性作業突破傳統教法和教材內容的范圍。

  傳統的作業往往只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而實踐性作業需要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實踐活動,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形成和提高。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充裕的時間、自我發展的機會,真正實現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通過課題的研究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實驗學生得到了發展,但還存在差距,因此自己不能安于現狀,必須敢于爭先。將繼續發現課堂教學中的新問題,運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解放思想,不斷探討研究新問題,使自己成為一名研究、創新型的教師。

  數學教學暑期實踐總結 篇9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增設“實踐活動與綜合應用”的目標,其要求是: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既是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數學教育改革的必然。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我們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用心經營,激發“學趣”;用心創設,激活“學識”;用心發掘,激進“學技”,真正有效地“激”起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綜合實踐活動課強調創造性問題解決、合作學習等策略的運用,鼓勵學生建立各種聯系,從而走出封閉的個體學習行為,邁向個體間的交流與合作。使學生成長為一個學生合作與交流的社會主體,使學習既具有個人意義又具有社會意義。而《數學課程標準》也明確地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增設“實踐活動與綜合應用”的目標,其要求是: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既是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數學教育改革的必然。但數學綜合實踐課的目的不是為了實踐而實踐,更不是為了場面的熱鬧而開設的,而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活動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展、有所提高,其目的也是為了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提供機會,為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能力創造條件,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具備著個人和社會兩重意義,真正達到“活學活用”的境界。由此可見,有效性的教學正應該朝著學生們的“綜合性學習”目標而邁進。

  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是雙邊活動。數學新課程標準也較為明顯地強調課堂中的教學應轉變教師的角色,指出教師不但是綜合性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且也是活動的參與者。也強調了我們的綜合性活動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中獲得對學數學的理解。如果說我們的教學是為學生的生活,那么學科綜合性活動則是讓學生回歸生活的真正領域。所以,如何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樂趣,從而愛上了數學。這就是數學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會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著眼點。但如何讓教好學生解決問題,應用知識,真正起到學以致用呢?從多年來的綜合性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探索中,我們認為應該大膽創設出學科綜合性學習活動,讓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

  因此,教學時,我們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用心經營,有效地“激”起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真正得以發展。

  一、用心營造,激發“學趣”。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建構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真正的學習并不是由教師傳授給兒童的,而是出自學生本身,要讓學生自發的、主動的進行學習。而這一系列活動都源于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故此,作為數學綜合性學習活動課的經營者,我們更有必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學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科特點,用心營造有利的時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機。而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興趣的培養,充分地體現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中。特別是對于這些枯燥泛味的數學知識來說,我們更應創設一切實踐時機,重視所有活動情境的創設,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活動組織形式,讓每個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都能發現問題并且樂于去解決這些問題,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

  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主要是運用已有知識于活動中,沒有統一的具體要求,沒有統一的做法,其活動的過程和活動的結果都是開放的,不可預測的,因此,教師必須徹底拋棄傳授、講解等陳舊的教學方法,必須放手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設計具有意義的感興趣的問題,安排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心甘情愿地感興趣地參與實踐活動,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自主地探究,自由地選擇,獲得自己的成果。例如,二年級學生在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之后,教師可設計“拼出美麗的圖畫”操作性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動手制作一套七巧板,自主的、有選擇的選用學具,開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比比誰的圖案最美麗”的系列活動;又如,六年級比例知識講授完后,教師亦可結合內容及學生的年齡特點,開拓了“爭當小小設計師”的活動,畫出自己家的平面圖,或創設出理想的家園等實踐活動。這學期,在教學“時、分、秒的認識”后,教師用心引導學生進行收集關于時間方面的信息。他們很感興趣地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有的到客運站收集關于汽車運行的時間;有的對校園內師生的作息、工作、學習方面的時間;有的去到商店門前等地方記錄下關于時間的內容等等。然后,讓他們在班上與同學們交流和探討。最后,學生還很有興趣地制作了自己的作息時間表,從而培養了珍惜時間、合理運用時間的好習慣。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教師都不提具體要求,只提一般性要求,學生就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并感受到自我成就的喜悅,從而激起了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對數學的“學趣”,同時易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再加上教師的鼓勵,讓學生感受到實踐活動的情趣及數學知識用處之大,讓他們在創新運用中中培養審美情趣。

  二、用心創設,激活“學識”。

  數學課內容的構建是專家在理論研究、實踐基礎上,按知識的生成體系,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分年級,精心選擇優化組合的。而數學實踐活動內容則不同,它應融入現實生活中,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盡量保持日常生活的原形,注重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為學生實踐活動提供知識基礎及實踐空間。正如《大綱》中所指出:“使學生能夠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這正充分體現了數學活動課獨特的實踐性。但對于這些以具體形象為主、生活經驗匱乏的學生來說,難以達到透徹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盡可能讓抽象的數學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要善于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還原成學生看得見、摸得到、聽得到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理解透化知識。同時教師還要用心創造,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用于解釋日常生活中有關數學的現象,去解決一些數學問題,使知識、技能同步發展,相得益彰。首先,要結合不同階段的年齡和知識特點用心引導,創設切合學生實際的生活題材,要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富有創意地生活。讓學生在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知識實踐化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知識,并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巧妙地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數學實踐情景,是日常中有效地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必要前提之一。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的設計實踐活動的情景,并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關注數學問題,主動的探究解決這些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徑。創設“配菜、配衣服”等生動形象的活動環節,更讓學生體驗到知識來源于生活的真蒂┅┅,通過教師的用心創設,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之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中處處需要數學,領悟到數學的用處及樂趣,從而提高了學數學的欲望。

  三、用心發掘,激進“學技”。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誕生的一門新課程。它充分強調讓學生通過觀察、收集整理各種信息,動手實踐操作等活動,逐步培養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數學課程標準》中也強調了“從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具有初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思想,教學中應把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于小學數學的全過程。也明確了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經驗性、實踐性課程,活動中讓學生要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提出問題、理解問題,用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思考方法去研究問題。

  但由于傳統的數學課程不太注意與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相聯系,對數學應用的處理總是留有人為編造的痕跡,各類知識相互之間的聯系不多,即使有一些也比較牽強,綜合運用就更談不上了。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們的學生強于基礎、弱于應用,強于答卷、弱于動手,強于筆試、弱于創造的局面,農村小學生尤為突出。因此,作為數學綜合性活動的指導者,更應用實踐教學改變現有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關注學生的生存,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倡導有效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從而真正地體現了新形勢下的教學改革的要求。實踐證明,在開展學科綜合性活動課程中,活動的方式可以不受教學大綱和教材的限制,他們可以標新立異,可以超越常規,各種潛在的創造欲望可以盡量的發揮,各種獨具的才能可以充分的展示,這種教育環境十分有利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其綜合性更高層次上明確了學生在進行活動中應用具備的多種能力:有獲取直接知識前提的觀察力,適應信息化網絡時代的收集、處理信息的意識和能力;也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協調發展的動手操作能力,與人合作、交流思維的交流表達能力;還有大膽質疑嘗試的質疑思考能力,自主研究學習的探究能力,以及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地分析問題的創新能力等,都是數學綜合性活動課必備的能力所需。

  而數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從一定程上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更高于學生的生活,甚至其他學科,再加上學生的生活經驗、年齡特點、數學知識抽象性及教育環境等客觀原因的局限,更造成了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不知從何入手”、“不懂怎樣實踐”、“不會合作交流”等的不良現象。所以,我們用心地去發掘學生內在的潛能,在活動中,教師要擺脫傳統的束縛,讓學生大膽嘗試,允許失敗,鼓勵學生努力克服困難,不斷探究。并把增強學生的策略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落腳點。同時在活動中,教師還應努力提供機會,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更應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全方位上教給學生實踐的方法,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激進學生的“學習技能”,從而有效地綜合再現了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活學活用數學知識,發展學生各種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思考和表達的機會,有表達自己想法和展示自己才華的場所。我們相信,只有用心去經營,全面去“激起”,我們的數學綜合性學習活動才能真正實現其“活動”性——“活”而有效,“動”而有得!

  學了《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后,在教學小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的“確定起跑線”時,教師安排了一次實踐活動:冬季運動會即將來臨,體育教師正在忙著各項準備工作,教師與體育教師協調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確定田徑400米的起跑線,交接到任務后,老師在征求學生的意見時,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個個眼睛轉悠、發亮,一種被學科知識束縛、壓抑之后的大解放場景。教師把學生分成六個小組,并安排學科組長為小組長,每個小組負責一圈跑道。任務下達后,各組爭先恐后的到運動場上查看,并根據任務確定了所需工具,老師要求所需工具能小組內解決的就在小組內解決,實在沒辦法的再向老師請求。工具準備好后,各小組根據組員的個性、特長分工,有計算的、測量的、畫線的,在活動中,學科知識基礎差的同學不再是觀眾,熱情洋溢的參與其中。教師在各組的邀請下,與組員共同解決出現的問題,教室里因敬畏教師權威而不敢說、不敢做的現象消失了。在活動總結階段,教師指導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撰寫活動報告。

  這次活動課的開發與實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一是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二是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三是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這一實踐活動做到了“綜合實踐活動”四大領域之一——研究性學習的基本要求: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強調知識的聯系和綜合運用;注重過程;強調開放;重視師生互動。

  活動本身也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環境和有利條件。

  1、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有利于教師更新觀念、提高理論素養。教師由單一知識傳授者成為問題解決的合作者,學習過程的分享者;由知識權威變成“平等中的首席”:由課程“消費者”變成課程“設計者”、“開發者”;由活動主宰者成為活動指導者和組織者。

  2、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助于教師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教師具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開發、生成新的、適合學生發展需要的綜合課程體系。

  3、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助于教師形成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1)、提高教師的活動規劃、實施能力。

  (2)、增強教師的人際交往能力。

  (3)、發展了教師的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

  (4)、培養了教師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興趣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原動力,是實踐活動的基本動力之一。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教學中要盡量避免書本知識的機械傳授,要解放學生的手腦,甚至他們的行為,讓他們充分與具體事物和大自然直接接觸,培養他們興趣。如:提出疑問,創造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運用分組競賽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利用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運用巧妙的語言藝術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徹底解放學生;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等。

  總之,我通過這次實踐活動認識到:生活是知識的寶庫,四季變換,萬物興衰,日月星辰,無不蘊含于生活之中。讓綜合實踐活動面向生活,就能使活動如生活般充滿情趣。絢爛多姿的生活有形、有情、有聲、有色,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不竭之源,更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延伸與發展。

  數學教學暑期實踐總結 篇10

  《心情日歷》這個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從開發到實施,教師和學生都得到了提高,教師在實踐活動的開發實施中不僅專業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使自己更能在實際教學生活中和學生更親近,利用高效評價機制來評價指導教師教和學生學。學生在發現哪些負面情緒容易左右自己的同時,學會管理自己情緒,明白當遇見問題時,需要有技巧地和家長老師溝通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更深一步體會數學這個學習工具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為以后的數學教學打好基礎。具體如下:

  一、通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解決生活中問題

  “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本質上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和應用性的特點。“心情日歷”是貼合學生實際的實踐活動,建議活動中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發現自己和同伴心情不好的原因,反思決定心情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活動可以按照以下幾個階段開展:理解問題情境——做好記錄心情日歷的前期準備——小組合作制作心情日歷表——以一個月為期,記錄心情——獨自分類整理心情數據——小組分享心情出現原因,討論尋找對策——寫活動感受,反思改變心情的策略,特別是從根本上如何減輕來自老師和家長對學生的雙重壓力和提高學生的抗挫能力。因此,在活動設計時,要強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觀察的現象,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體驗和交流,在活動的過程中,結合所學數學知識,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積累相應的活動經驗。

  二、明確活動要求,課下實踐、課上總結相結合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以“心情日歷”為主題的實踐活動,一方面是引發學生對自己負面心情問題的思考,通過記錄自己5月心情的實際操作,促使小學上能養成堅持的良好習慣,老師布置的任務和自己必須要做的事情堅決每天執行,再者進一步引發學生對出現負面情緒的反思,從根本上減輕來自老師和家長對學生的雙重壓力的同時,更要把提高學生的抗挫能力當成教育目標中的重要方面,保障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另一方面是通過該實踐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標20xx》要求“綜合與實踐”學習活動可以以“長作業”的形式呈現,將課堂內的數學活動延伸到課堂外,經歷收集數據、查閱資料、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實踐檢驗、推理論證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心情日歷”活動意義深刻,一節課是不能承載它的全部內涵的,所以可以采用課內外相結合的形式,引導學生圍繞心情日歷開展思考與研究,為落實素質教育、關注核心素養等作出自己積極的判斷。本實踐活動的開展,也許會給小學生留下創新的契機,如我想對你們說——老師、爸媽到底應該怎么做、當面對批評和挫折時我應該怎么做等。

  數學教學暑期實踐總結 篇11

  經過前期的理論學習,我們根據現在所執教的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本階段對數學教學的客觀要求以及新課標準的要求,我們確定了一個課堂教學實踐的方向。即,借助讓學生人人動手、動腦、動口的方式,結合教師在課堂教學的精心引導,從每個學生的基礎水平和個性差異出發,把學生的注意力投入到動態的學習過程上,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擁有同等參與學習的機會,實現有差異發展。

  接下來,我們就不再贅述各位同行們都知道的一些教學理論,結合我們自己的實際課堂教學,簡單地說一說我們的做法。我主要說一說,在動手和動口方面我們的嘗試與實踐。

  首先,人人動手。通過讓學生人人動手,憑借直觀的感受獲得對數學知識的初步認識,為以后抽象知識的學習獲得支撐。我們這里提到的人人動手包括:動手操做、動手搜集和動手畫畫。

  動手操作,是大家都開始比較早的課堂教學實踐方式。這種方式的好處已經經過很多專家和一線教師的論證。我們覺得這種學習方式非常適合我們低年級段學生的數學學習。在本冊教材關于初步感受平均分的知識部分,我們就讓學生借助卡片、小棒等工具來充分的分一分,擺一擺,學生們從中不僅獲得平均分的認識,還從中找到多種平均分的方法,為后面分糖果等大數量的平均分做好方法上的過度。

  動手搜集。這種學習方式主要是用于學生對于概念類知識的學習。我們提倡學生在多方面了解的基礎上掌握概念知識,既可以提高掌握概念類知識的效率,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用更加開闊的視野認識數學這個學科。比如,這是我們的學生搜集的關于錢幣和人民幣的知識;這是學生收集的關于測量工具的知識;這是學生數學學習一定階段后,收集的關于數字的知識。還有,學生收集的他們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家的事跡、趣味數學小故事、 趣味習題等等。

  動手畫畫。這種學習方式主要是用于學生對于空間與圖形方面的學習掌握。這種方式一開始也受到大家的質疑,覺得本階段出現的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知識比較抽象,以他們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不會有更好的幫助,但是,經過嘗試效果還挺好,雖然有學生畫的不那么好,但是,從畫上我們能看到孩子自己對于圖形特點的掌握,和對于認真觀察圖形付出的努力。我們相信堅持下去,我們的孩子空間觀念的發展和觀察能力的發展上都會有相對的提高。這是,我們的學生在學習觀察物體時,畫出的觀察結果。 (這里有一張圖,明顯看出孩子有畫錯的地方,但是,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張,因為,從中我看到了他自己的對于空間圖形的理解。)

  最后,說一說,我們在人人動口方面的做法。我們主要從引導孩子完整的回答課堂問題、完整表述條件與問題兩個方面作出努力。完整回答問題的培養是貫穿每節課堂的。而完整表述條件與問題主要是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理解圖意、發現重要信息、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像前段時間我們書上出現的一道題目(課件),我們就引導孩子先觀察分析,再完整的描述題目:35只小鴨,每5只編一組,可以平均編幾組?在學生完整描述的過程中,學生找到在圖中隱藏的有用信息,最終找到有效的、正確的解決方法。

  以上就是我們在課堂教學實踐上的一些嘗試,我們在關注學生和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道路上還需要更多的努力,歡迎專家領導和同行們的指正,謝謝。

【數學教學暑期實踐總結】相關文章:

教育教學暑期實踐總結范文07-19

暑期的實踐總結03-06

暑期實踐總結02-08

暑期實踐總結01-06

暑期實踐總結07-21

暑期的實踐總結05-09

暑期實踐總結11-23

教學暑期社會實踐總結07-20

教學返崗暑期實踐總結范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