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語文總結作文七篇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律,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總結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總結作文 篇1
在教學中,我感覺到大部分學生以為作文太難寫,沒有靈感,找不到素材,絞盡腦汁也不知道該寫什么,對作文失去信心,不樂于寫作文,我覺得造成這種局面與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作為語文教師的我深感作文教學工作的艱巨與困難。那么,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聯系我的教學經歷和實踐我覺得應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
一、指導學生作文,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
指導學生作文,首先要幫助學生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假如學生想寫又沒有東西可寫,而老師硬要他寫,這樣是寫不出好作文的,幫助學生解決寫什么的問題,是重要的一環。學生開始作文寫什么呢?一般說來是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寫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自已所干、所見、所聞、所感的東西.
(一)做過什么,寫什么。學生寫自己做過的事易寫。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親自參加實踐,自覺地從中接受教育。學生有了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才能把親身經歷的有意義的事寫下來。例如平時我注意組織學生為集體,為他人多做好事,然后叫他去寫“記一次有意義的活動”或“記一件有意義的事”的文題,學生就會感到有內容可寫。
(二)看了什么,寫什么。學生寫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不會感到難。我就做有心人,引導學生關心集休,多留心周圍的事情,多觀察,多分析。需要寫的時候,手頭有東西可寫。如要學生寫某一景物或建筑物或某一現象,先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或參觀,我在觀察或參觀過程中指導,啟發思路,幫助學生構思。這樣寫出的文章就會具休充實。
(三)聽到什么,寫什么。學生寫自己親聞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寫。我經常引導學生留意日常與人交往,把所聽到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人和事記述下來,做生活的有心人。如聽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新聞、爺爺奶奶的童年等,作文時要學生寫這類題材,學生就有事可寫了。
(四)想到什么,寫什么。要學生寫自已心里所想到的東西,也是較容易的。因學生生活閱歷不深,雖對生活有觀察,注往會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因此,我在學生觀察基礎上,引導他們從現象到本質去認識,去思索問題。這樣學生對某一問題有所分析,他也就有所想,把所想的東西寫下來,也就成了文章。或寫自己的打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決心,自己的回憶等。如讓學生寫“我長大了想干什么”,“老師日夜辛勘地工作為了什么”,“你生活中有過哪些有趣的事”,“你最喜歡讀的書是什么”,一這樣寫起文章來,思想就會長上翅膀,自由飛翔,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就千姿百態。
(五)讀了什么,寫什么。要學生寫自己讀過的東西,也是較易的。學生讀了什么,組織他們寫什么,主要是指讀了什么“習作例文”,組織他們寫什么習作。當然也可以寫自己看過的課外讀物的感受。我經常指導他們進行仿寫,仿其結構寫法,也可仿其與自已生活實際相似的內容特色,還可仿其詞語句子的運用。仿寫的關鍵在一個“活,字,即要仿得“活”.不要原封不動生搬硬套,或者改頭換面。使學生寫起來就有樣可依,有事可寫,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二、精心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作文教學難,首先難在學生沒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愛它的欲望、沖動和興趣;其次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覺得沒有什么可寫。所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顯得尤為重要。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種多樣。
(一)心理學研究表明:活動是兒童的本能,好玩是兒童的天性。一個哲學家也曾經說過:“當我們順應人的天性來做事的時候,一切將變得非常簡單。”因此作文教學要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或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而我們要重視作文前的指導,極力反對那種作文前“無所作為”,而臨到“寫”時才嘮叨什么命題、中心、選材、構思之類。
(二)不要輕易規定作文命題,束縛兒童的個性。兒童是最富有個性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決定了學生會選擇不同題材、不同的表達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會形成兒童寫作能創造出他們眼中的繽紛的世界。作文是一種創造活動,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束縛太多,會產生語言貧乏,內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兒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遵循兒童的學習心理特征,創新作文形式,讓不同智力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在抒寫表達中體驗作文的快樂。
(三)緊密結合學生現實生活,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生活世界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如果把寫作活動當做是多彩生活的一個延續,那么就會煥發出寫作的無窮的動力。葉圣陶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潑地留個不停。”學生寫作的內容一定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針對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三、重視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并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當然,在對學生進行范文指導的過程中,我們應教育學生避免機械地照搬照抄。仿寫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觀察方法、思路方法)。學生經過反復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勵他們采取不同的表現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發展求異思維。如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材表現同一中心的題材內容
安排可“先分后總”或“先總后分”,還可按“順序”、“插敘”、“倒敘”去進行一題多練。先扶后放,從仿到創,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語文總結作文 篇2
先寫這次活動我們是怎么開展的,因為我們老師先是叫我們去學校的圖書閱覽室界有關詩歌的書,然后摘抄自己喜歡的詩歌,我們還舉辦了詩歌朗誦會,所以就主要寫了活動的收獲。這是我的活動總結:
為了很好地進行本次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老師特地帶領我們去圖書閱覽室借閱了有關詩歌的書回來,讓我們用心品讀。老師告訴我們:詩歌對于一個人的影響力,甚至一個世界文學界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所以說:我們務必要認真讀詩歌,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多收集詩歌,還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
通過這一次綜合性學習,我們不僅學到了很多詩歌,還學會了詩歌的分類,這樣更有助于我們學習詩歌,也收集了很多有關詩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自己寫詩歌,因為是個充滿了詩情畫意,充滿了自己的渴望,在詩歌里,我們可以放飛自己的心靈,我們的思維可以跳躍,我們的想象力得到了豐富的伸展,我們可以在詩歌里表達自己的渴望與情感。我們也還學會了如何理解詩歌,讀詩歌的方法:1.理解詞語的意思 2.聯系生活實際 3.想象畫面 4.各種詩歌做對比。所以說,這一次綜合性學習對我們的知識增長有了很大的幫助,我們也有了放飛想象的方法,那就是寫詩歌。
這是一個讓我們難忘的綜合性學習,因為它可以影響我們一生。
這段時間里,我們開展了“與詩同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我們了解了詩歌的起源,學習如何欣賞詩歌,學習在生活中運用詩歌,自己還嘗試寫了詩,從而體會到中外詩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活動中,同學們分頭搜集詩詞資料,我負責收集宋詞的資料。我一打開“google”輸入“宋詞”,馬上進入了詞的世界,屏幕上出現了很多著名的名字:蘇軾、陸游、辛棄疾、李煜、李清照……我輕快地點擊著,盡情地欣賞著這些詞人的流光溢彩的作品。我被陸游《卜算子?詠梅》中的“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所吸引。讀到李煜的《烏夜啼》時,我默默吟誦著“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往來風”。看到李清照的《如夢令》時,我又沉浸在“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美好意境中。
通過交流,我還閱讀了不少唐詩、元曲、以及現代詩等詩歌資料,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許多詩歌知識。
我知道了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它凝結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
我知道了詩歌如何分類。按題材分,有山水詩、詠物詩、邊塞詩;按形式分,可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按體裁分,分為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
我知道了從古至今詩人輩出。春秋戰國時最著名的有愛國詩人屈原;在魏晉南北朝時,曹操父子三人為詩歌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在唐朝這個詩的王朝,像詩仙李白這樣的人不勝枚舉,涌現出了詩圣杜甫、詩佛王維,詩鬼李賀……;在宋朝,豪放詞人蘇軾、辛棄疾、陸游,具有婉約詞風的柳永、李清照,他們共同造就了輝煌的宋詞;另外還有“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他們使元曲達到了高峰;現代詩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杰出作品影響深遠。
我還揣摩著如何欣賞名家詩篇,我覺得首先要明白這首詩是描寫什么的,是狀物、寫景、還是詠物記人;接下來,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后,體會詩人在詩中要抒發的情感。讀詩有些好辦法,例如,在讀李白的《古朗月行》時可以用邊想象畫面邊感受意境的方法去體會“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的美妙描寫,可以用已學過的中國地形西高東低的知識來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的句子,還可以用對比的手法來讀高適的《別董大》和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體會詩人與友人分別時的情感等等,運用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走近詩人,理解他們的思想感情,這樣,讀了李清照《如夢令》,就能體會到詩人對自己“紅顏易老”的哀嘆含蓄;讀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么叫亡國之痛了,也能想到蘇軾《赤壁懷古》的一腔豪情。
“與詩同行”活動雖暫告一段落,但我覺得徜徉在詩歌海洋里的感覺,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詩歌比作海洋,我覺得我只得到了滄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詩歌比作花園,我得到的僅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還得繼續在詩的海洋里遨游,盡情地享受詩歌無窮的魅力。
語文總結作文 篇3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中半學期過去了。其實考試前幾個星期,緊張的氣氛就一直彌漫在我們身邊包圍著我們,語文考試當天,雨淅淅瀝瀝下著,那天很冷,可是我卻緊張得手心冒汗,每考一場,走進教室的那一刻我都是這樣的緊張。考試持續了兩天,雨也一直不停的下了整整兩天。考試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我的心還是久久靜不下來,好像一塊大石頭壓著不能放下。
這次考試發揮還算正常,自從上次考試不理想后,我進行了深刻的檢討。
1、在考試前我并沒有深入復習,只不過是看了看書。
2、臨陣磨槍,突擊英語,平時不善于積累。
3、復習沒有重點。 通過以上幾點,在這次的考試中,我不但克服了上次考試的弱點,還總結了怎樣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
語文總結作文 篇4
本次語文考試的作文題目是“那一刻,我們 ”。這是教研員 武老師經過認真揣摩09年天津市中考作文趨勢后精心選擇安排的一個作文題目。眾所周知,09年天津市中考作文要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查,而武老師選擇安排的“那一刻,我們 ”這個作文題也恰恰突出了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查。
由“我”到“我們”只是多了一個字,看似變化不大,實則難度陡然增加,尤其是因為這是第一次寫這樣的題目(以前多少年來我們主要寫的是“我”)。學生寫作的難度增大了,教師閱卷的難度也增大了。我們都知道,只有教師對作文題目的把握和學生對作文題目的把握水平相當,甚至超越學生,教師才有可能相對輕松自如,坦然公正地對學生的作文做出評判。但是就這樣一個題目,如果第一次呈現給我們教師,教師如果不好好備備課,恐怕也難以全面、準確、深刻地給進行學生講解和指導。但是我們所有的老師和學生一樣在考試之前都不知道作文題目,這就出現了一個挑戰,十幾位老師的智慧能不能覆蓋、超越全區兩千八百多名初三學生的思維。在一天半的閱卷過程中我們認真聆聽武老師的指導意見,反復研討對作文的把握尺度和評分標準,不斷交流各種新出現的問題,本著“既要愛惜人才,又要為學生前途著想”的原則,艱難地完成了這一工作。不盡人意的地方也許是有的,實際上歷次作文考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它,今后還應繼續想辦法把它解決地更好。因為這一問題關系到教師作文教學和學生作文寫作的動力和導向。
考試雖然結束,但教學仍在繼續。“那一刻,我們 ”這個作文,我們絕對有必要重新指導學生認真審題,修改完善。所以,下面我先講講如何把握這個作文題,這也是全體作文閱卷老師經過思考、交流、討論達成的共識。
“我們”是題目中的第一關鍵詞。這個代詞,要求文章表現包括“我”在內的一個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組成的群體的生活的感受,文章須.取第一人稱的寫法。群體中所包括的這個“我”嚴格來說就應該是作者自己,就本次考試來說作文中所包括的這個“我”給人的感覺應該是與考生現在的身份(天津市紅橋區某中學距離20xx年中考還有不到六個月時間的一名初三學生)能得通,否則就會給人胡編亂造的感覺。像有的學生在作文中寫到初三生活的,說“課間我們走出教室跑到山上,到操場玩……”。閱卷老師就給寫了批語“操場設在山上嗎?”這是空間不通;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畢業了”,回顧初中畢業時的情景,一看就是死搬別人的東西,時間不通。這里有三點補充:一、雖說強調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要與考生現在的身份得通,但是要是在中考中也沒必要讓人把“紅橋區”這一身份因素讓人出來;二、“得通”不是說作文中包括的那個“我”一定要完全和現在的自己一樣,因為還有“那一刻”這個限定語,既然是“那一刻”,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可以還沒上初中,也可以不在天津市紅橋區(要求或倡導初中生寫真人真事,但我們都知道,沒有哪個老師在閱卷中給派出所打電話查問過有無其人其事,只要符合邏輯規律、人之常情,事之常.,看上去是真的就可以);三、有的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不是自己也沒有絕對地算不扣題,像有的學生把“我”假象成“沙塵暴”這個群體中的一員,有的學生把“我”寫成是“一片樹葉”,有的學生把“我”寫成是“一滴海水”從文學的角度還是可以的,扣不扣題主要是看寫的是“我們”還是“我”。當然有的老師會認為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如果不是自己就有點擦邊,所以個別學生喜歡這樣寫,也能寫好,不必反對,但不宜在班內提倡。
下面說說如何把握“我們”。我們可以是特指,也可以是泛指。所謂特指就是“我們”等于“我”加“你”或“我”加“他”或“我”加“你”再加“他”,即作文中不僅要記敘描寫“我”的言行表現,還要記敘描寫別人的言行表現。幾個人的言行表現要么形成一種互動,要么具有共同的特征。
先說幾個人的言行表現怎么形成一種互動。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手牽手”,在最后寫到,“我走過去,拉住他的手說:‘我們永遠都是最好的朋友’”這樣就沒有表現出互動,因而“我們”也沒得到落實。如果寫成“我走過去,拉住他的手說:‘我們永遠都是最好的朋友。’他抬起頭用閃著淚花的眼眸看了看我,緊緊地握住了我的手……”這樣就好一些了。還有像“那一刻,我們緊緊擁抱”“那一刻,我們彼此了”……這樣的作文,因為“我們”只包括兩個人,所以都格外強調互動。互動的前提一般是在同一時空下才可以進行,但是不完全具備這個條件有時也可以。如,通過打電話,發短信,網絡聊天等手段也能實現不在同一空間下的互動。互動強調的是一種“我有來言,你有去語”“我投之以桃,你報之以李”。即便連這個條件也不具備,依然能寫,因為互動除了可以為言語、行為上的呼應,還可以為心靈和思想的融合、情感體驗的分享。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在一起”,寫的是自己和汶川地震中被困在廢墟中的一個女孩。他沒寫好,因為他既沒寫出言語、行為上的呼應,也沒寫好心靈思想的融合、情感體驗的分享。但是如果他能借助電視直播這個“我”“你”聯系點用鏡頭對照的方式一面描述“你”被困在廢墟中的情景,一面描述“我”看到每一情景時的對應反應,再加以想象也能給人互動的感覺。如“你在痛苦地呻吟,我在緊張地喘息;斷落的'水泥板壓斷了你的腿,卻分明從我的心中流出血;你急切地想求得生存,我焦急地想著怎么才能救你;救援隊員到來了,你的臉上綻出了笑容,我的心情也隨之平靜下來……”最后再能從“你的遭遇就是我的遭遇,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你的希望就是我的希望,我們的心在那一刻緊連在一起,我們永遠在一起”來總結一下,也能成為一篇的作文。也有寫好的例子,像我們印的例文“那一刻,我們溝通于墨香之中”就是借助歷史書或文學作品,實現了和不在同一時空下的幾位古人的互動,這種互動就是典型的心靈思想的融合、情感體驗的分享。所以,無論如何,要寫好我們,“我”和別人之間一定要有個聯系點。
再說幾個人的言行表現怎么具有共同的特征。這樣寫相對要好操作一些,一般來說可以.用“‘我’怎樣,A怎樣,B怎樣,C怎樣”的形式,或者,“有的怎樣,有的怎樣”這樣的表達思路。看似“我們”的言行各不一樣,但卻具有共同的特征。這個共同的特征就是題目后面補充的內容,或者能被題目后邊補充的內容統攝起來。比較典型的,像我們在閱卷中讀到的一篇《那一刻,我們沸騰了》。
語文總結作文 篇5
早在大一上學期開學的的時候就已經拿到了語文課本,一直都很向往,可是,卻一直都沒有上課。終于,在大一的下學期開始了《大學語文》學習的快樂旅途。
時間猶如東流的逝水,匆匆而過,如今,轉眼之間,便已經和大學語文親密接觸快一個學期了,仍然清晰記得,在上第一堂課時,老師的熱情,老師的博聞強記的演說,都已經深深的讓我愛上了《大學語文》這堂課。仍然記得,在上第一堂課時,老師教給我們歷史上最短的詩,是記載在《吳越春秋》中的“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在老師的精妙演說下,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描述的是一場古代狩獵的情景。這些,都是《大學語文》在第一堂課上,便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也許是,第一堂課的緣故,直到如今我仍然對上課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但是,我更認為的是,是《大學語文》這本書和認真負責的老師,讓我記得了這一堂課。我記得了,小小的教室,坐滿的認真上課的同學。小小的教室,彌漫著認真學習的風氣。我記得了,同學們跟著老師的思路,認真翻看書本,思考問題的情景。
從那以后,如果,不是因為有特殊的情況,我都一定會按時的來上課。每一次的上課,都能夠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這些東西,讓我加深了對書中,一些名家的認識,我懂得了他們的故事,我懂得了他們的心酸。《大學語文》讓我學習到的更多的是對人性的認識,而不是空洞的理論以及說教。而這些是我在別的書本上學不到的。
讀書,讀書,一個人的讀書,也許能夠體會很多。但是,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唯有通過課堂上,通過老師生動的語言再加上書本上的內容,才能夠更好的吸收。在我看來,《大學語文》這本教材,設計得非常好,里面的內容,不像是高中的語文教科書,前后兩篇文章,完全沒有聯系。在這本《大學語文》中,前后文章彼此間不是孤立而存在的。而編者對詩歌、詞、散文、戲劇以及譯文進行分文別類,然后再以文章的作者為索引進行導讀。這樣一來,我們通過前后的幾篇文章,能夠更加全面以及深刻的了解文章作者當時所處在的年代,并更加了解文章作者不同的一面。例如,《大學語文》中對,李白的解析,選用了《蜀道難》、《將近酒》、《行路難》(其二)、《登金陵鳳凰臺》、《憶秦娥》,其中前三首詩我在高中便已經學過,當時的我以為已經懂李白了。而在讀了《登金陵鳳凰臺》后,卻讓我了解了李白,憂國憂民的獨特感受,他更是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情懷,意旨尤為深遠。而讀了《億秦娥》后,相對于別的詞來說,這首詞,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裊裊,不絕如縷。更是讓我體會到別的一番的意境和情趣。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內容,讓我了解到了不同時間的李白,不同地點的李白,而其實,人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結合體,所有的一切,結合起來才是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李白。如此的設計,我覺得是非常好的,能夠讓每一名讀者全面了解一位偉大詩人,了解到詩人不同的一面,不同的情緒,不同的風景。
語文總結作文 篇6
這個學期我和吳滿珍老師學習了大學語文,感受頗深。首先是吳滿珍老師每天始終保持著昂揚的精神狀態,每天都保持著甜美的微笑,每一節課都在引導我們學習博大精深的語文。在大學學習語文沒有了中學時期的厭煩,沒有了考試沒有讓我失去方向,相反,以一個更輕松的狀態學習語文。在吳滿珍老師的課堂里,你可以用自己的思維去想問題,沒有人再來評論你的對錯,因為那些呆板的標準是為了應試而制定的。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充分發揮你的思維。 下面我將我在大學語文學到的知識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首先,我更深刻的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這一觀點。 還記得吳滿珍老師放的廣告,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你瞧,大街上有著各樣商店,有了一個好店名吸引顧客,就可以多贏利。比如說那個服裝店,叫“衣拉客”,這個店名用意巧妙,使人一見就有一種好奇的心里,顧客也就不由自主地走進這個店了。生活中還有語文身影。草坪上的告示牌:“別踩我,我怕疼”;水龍頭旁的“別讓我留下傷心的淚水”;電視里的多彩廣告:“今年過年不送禮,收禮只收腦白金”;教室里的名言警句:“天才等于百分之一點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人們情感交流的快樂使者:“你好”,“打擾了”,“請”,“謝謝你”。 由此可見, 生活離不開語文,因為語文是包裝內涵的藝術。語文就像金子,不論現實多么貧窮,只要你擁有語文,并能熟練地掌握,那么在語文的世界里,你便是富有的。所以我們該讓生活充滿語文,讓語文導航著文明的船駛向前方,迎接黎明的曙光。
還有學會了賞析散文,詩歌,小說的方法。
毋庸置疑,學習這些方法不僅可以讓我們更好的閱讀名人名家的作品,更有利于我們之后的學習生活。吳滿珍老師更注重在賞析作品上,讓我從作品出發,做出自己的評價,要做到超越作品,這一點是難得可貴的。下面賞析春江花月夜來闡述我對賞析詩歌的理解。吳滿珍老師曾說過,學習詩歌一定要大聲的朗讀,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起其中的意境。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沙、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除此之外,吳老師還給了我們鍛煉表達能力的機會,讓我們面對眾多人說話,不在怯場。吳老師還要求我們自己做課件,下面我將我做課件的體會闡述出來。
首先在課件的制作上要簡潔大方構圖合理,所用顏色要與內容和諧;要設計制作必要的按鈕和提示文字,這樣不僅自己使用流暢,也為他人使用帶來方便;課件結構要完整,有片頭有片尾正文要突出。 我還體會到制作計算機課件的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做課件不但能學習到許多有關計算機的知識,還能加深我們對文本的理解,讓我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審視語文,這在以前是沒有的體驗,另外在搜集音樂和圖片資料時,還可以欣賞到一些優美的作品,在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享受。
在制作課件過程中要充滿信心不怕困難。在制作課件時可能遇到一些難辦的問題,如搜集不到理想的圖片,因為對軟件使用還不夠熟練作不出理想的動態效果等,有時困難會使人很懊喪,甚至會想到半途而廢,只要有信心克服困難,那么一時找不到理想的圖片等素材,就會去請朋友擴大范圍找,或者想辦法制作;一時作不出理想的動態效果,就會不辭辛勞地反復練習,如果用一種軟件達不到目的時,還可以想法移植其他平臺作的效果來用。總之,當花了時間克服了困難作好了課件時,就會感到無比的欣慰,滿足和幸福。
除此之外,我還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了《陳煥生上城》,了解到處于社會變革時期的農民,雖然背負著歷史因襲的重負而步履維艱,卻終于邁出了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從而形象地概括了農村現實生活發生的可喜變化,農村經濟政策的調整給廣大農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我還閱讀了《第四十一》,了解到在那個杳無人跡的小島上,兩個階級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修養不同、追求不同的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盡管沒有大場面,我們還是從那寂靜的小島上的一聲槍響中,感覺到那個時代,兩個階級搏斗的劇烈。通過看《亂世佳人》,《奧賽羅》,更是讓我開了眼界。
以上幾點就是我的大學總結。雖然語文學習的時間不如英語,但是只要你肯努力,就會進步。更何況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不好好學習語文怎樣更好的生活呢?語文的學習沒有終結,才剛剛開始。
語文總結作文 篇7
小升初作文知識點:應用文
(一)便條格式:①"請假條"三個字要寫在第一行正中。②另起一行頂格寫上稱呼,后面用冒號。③第三行空格寫正文,要寫清請假的原因和起止時間。④正文寫完后要寫上祝語。⑤署名要另起一行靠后寫。⑥日期要另起一行寫在署名的下方。另外:留言條、托事條格式與請假條相同。
(二)通知格式:①在第一行正中寫上"通知"二字,或"緊急通知"或"關于××的通知",以引起讀者注意。②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寫,寫清時間、地點、事情、請誰參加、應注意什么。但一定要簡明扼要。③正文寫完后,另起一行空格寫上"特此通知"。④在正文的右下方分兩行寫出發通知的單位和日期。⑤被通知的單位或有關人員,可以出現在正文中,也可以在第一行頂格寫上,后加冒號。
(三)日記格式:一般在第一行居右寫清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幾,也可以寫上當天的天氣情況,然后第二行開頭空兩格寫正文,有時也可以給日記加個標題,點明主要內容。注意:(日記只能是一天中發生的事)。
(四)寫讀后感或觀后感方法:一般是先引,開頭寫讀了什么(可包括書名、作者、內容梗概等),并用簡潔的語言寫出自己的總的感受;接著是議(感),這是重點,在引述有關重點內容或主要語句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聯系自己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實際談感想;最后是結,即總結全文,總談感想、體會,結束全文,簡潔有力。觀后感的寫法跟讀后感一樣。
(五)書信一般書面的內容由稱呼、問候、正文、祝頌語、署名、日期六部分組成,基本格式是:1、稱呼。稱呼要獨立成行,頂格寫,后面加冒號。2、問候。問候的話要另起一行空兩格寫,單獨成行。問候語不宜長,使收信人感到親切,禮貌即可。3、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寫,寫你對收信人說的話,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等。4、祝頌語。要單獨起一行,空兩格寫上"祝"或"此致"等,再另起一行頂格相應寫上"身體健康"或"敬禮"等。5、署名。要單獨成行寫在信的右下方。6、日期。要另起一行寫在署名下方。
(六)表揚稿 表揚稿分三部分:1、名稱。在第一行正中間寫上"表揚"二字。2、正文。要把這件事真實、完整、簡明扼要地寫清楚。3、落款。在右下角分兩行寫上寫稿人的姓名和寫稿日期。
(七)建議書格式:先寫上標題,再寫清楚建議書是給誰寫的,具體建議是什么,最后寫上提建議人的姓名和寫作日期。
【有關語文總結作文七篇】相關文章:
有關語文知識作文合集七篇01-26
有關語文知識作文匯總七篇03-03
有關語文知識作文錦集七篇02-20
有關語文知識作文匯編七篇02-17
有關語文高考滿分作文七篇02-22
有關語文高考滿分作文合集七篇02-22
語文教學總結七篇02-28
有關語文高考滿分作文匯總七篇02-23
有關語文高考滿分作文集錦七篇03-05
有關語文教學工作總結范文集合七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