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課改學習總結三篇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新課改學習總結三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新課改學習總結三篇1
在思政課改的前沿陣地在歷史教學的嘗試與實踐中,我切實感受到我們與老師都在不由自主地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從教授到教練的角色轉變;從講堂到學堂的空間轉變;從灌輸到探究的教學方法的轉變;從接受到合作的師生關系的轉變。這種變化是是微妙的,更是欣喜的。
(一)教師在課堂中做一個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
要做好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師在課前、課中要做大量工作。
1、要精心背課、背學生。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設計每一個環節,力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激情,充滿生機。要了解學生,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新的問題,既要做好可以預測的應對2、關注學生和學生學習過程
教學中,教師真正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想想學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據他們的學習情況,靈活地安排每一個教學環節,而不是機械地執行課前的課程設計。同時,還特別關注全體學生,注意學生間的學習差異,通過不斷調整教學進程,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卷入到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來。捕捉、放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3、充分開發課程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啟迪學生的智力潛能,學起來也就覺得輕松愉悅。歷史教師要充分開發課程資源,突出歷史知識的趣味性、生動性,變抽象為形象,變無趣為有趣,使課堂對學生永遠都有一種魅力,感受課堂生活的快樂。具體說來,教師是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設計引人入勝的開場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②利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式和豐富多彩的學生參與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③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思維的積極性。
④注意學科間的結合,尤其是文史不分家,正確運用詩詞、俗語、典故、成語等進行教學
⑤努力挖掘、充分發揮教材所蘊含的興趣教學因素,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愿望和動力
(二)新的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不斷探究的學習理論。那么,光憑一本書、一張嘴走進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讓學生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系統等探索活動,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這一切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在思政課改實踐中,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這一課又要忙著學習下一課的內容,有時為了一個探索性的問題的設計而絞盡腦汗,還總覺得不盡如人意,總覺得自己知識太貧乏,迫切地需要去學習、去充實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課改的知識,渴望指導,渴望交流,不斷地豐富和提高自己。
關于新課改學習總結三篇2
歷史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門必修課。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領域最為深刻的思想變革,也是歷史教育領域的重大任務。
由于在實施新課程教學之前,我們進行了集中培訓,課程改革的目的、意義和基本理念等都有了深一層的了解。雖然只有幾天的課改培訓,但我的教學思想已受到了極大的觸動。初中歷史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一門基礎課,但并不是培養史學專家的。而我們以往的教學,過分強調對知識點的學習,過分強調深入研究,過分強調歷史的系統化,卻并不重視學習過程,而當學生結束初中學習后,歷史知識忘光了,就等于白學了三年。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得到得很少。因此,新課程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倡導學生勇于質疑、敢于爭先,積極競爭,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一、歷史新課改使教學具有開放性
將歷史教學變成開放的體系,重要的是以課程標準為核心,更自由地發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為學習知識提高能力而展開教學。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將發展的空間留給學生。教師不要越俎代庖,教師的角色僅僅是引導和組織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注重三維的歷史教學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歷史課堂成為關注學生實際體驗的課堂,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應該讓學生參與學習歷史的活動。例如“大變革”這一課,教材知識要點如果讓教師講述,是用不了多少時間的。課堂教學完全可以調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體驗。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既獲取了知識,又有了對歷史的親身體驗和感受。
二、歷史新課改下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新的教學方式應該不要求有模式的東西,而只根據知識需要自主自由地安排教學,尋求多種教學方式和途徑,打破教學活動中教師"以講為主,單向授受"的傳統作法。像對話,討論,角色扮演等等都是我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教學方式,這些方法的運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角色扮演活動:就是選擇教材中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讓學生站在歷史人物的立場上,結合當時的歷史情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如以寧為戰死鬼,不為亡國奴為例,讓學生扮演29軍將士,激起學生的愛國熱忱。角色扮演活動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
三、歷史新課改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之一是學生應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合作性”,也是學生歷史學習方式變革的重要途徑。課程改革提倡學生建立主動探究式學習,在探究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團隊的合作精神。把教學的過程變成一個合作,互動,民主,開放的過程。如講授“紅軍不怕遠征難”時,我提前將學生分成小紅軍、地理專家等小組,確立不同的學習探究目標,指導他們分頭去搜集資料。然后,各小組根據自己的學習探究目標,完成相關發言。讓學生在自主探討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四、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特長和能力,鼓勵以多種形式表述歷史問題
以往的歷史課堂,總是以語言文字貫穿始終,頂多再有一副歷史地圖。而不善言辭的學生在這里只會更加沉默。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也僅限于一張大卷。學生的個性受到了禁錮,他們特有的專長無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歷史課堂,因其枯燥無趣而在歷史課上做其他科作業。
而這次的課改,恰恰要求教師要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于是,在歷史課堂上出現了許多旁人認為是“不務正業”的現象。
如,有些學生在畫房屋,這是學生根據書中文字介紹進行再創造所描繪的半坡聚落的村莊,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課上,學生們發揮想象,設計歷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紀年數軸方式的,還有的完全以圖畫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歷史。學生們在用他們擅長的方式敘述著歷史口演話劇、講故事、撰寫小論文、繪畫,等等,都是他們施展特長的渠道。在歷史課堂中,更加注重的,是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全程評價,是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新課程改革浪潮猶如一縷春風吹遍了祖國神州大地,給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嶄新的活力。通過學習和實踐我知道,新課程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著重大的創新和突破。
1、學生更愿意上歷史課了。
新的歷史教材,從外觀看,圖文并茂,色彩鮮艷,深受學生喜愛。從內容上講,降低了難度,淡化了知識體系,增加了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給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探究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在《美國經濟的發展》一課中,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講述硅谷,比爾蓋茲等故事,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在歡聲笑語中上完一堂課。還有歷史探究活動課,這可是學生們活動的天地,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將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現給大家。當得到老師的鼓勵時,別提有多高興了,常常是下了課,學生們還圍著老師問這問那,意猶未盡。他們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由原來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變為主動探究式的學習。
2、對歷史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不斷探究的學習理論。那么,光憑一本書、一張嘴走進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充分備好每一堂課,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激情,充滿生機。有時需要語言的激發;有時需要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有時需要教師知識的儲量大,總之,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在課改實踐中,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這一課又要忙著準備下一課的內容,有時為了一個探索性的問題的設計而絞盡腦汗,還總覺得不盡如人意,總覺得自己知識太貧乏,迫切地需要去學習、去充實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課改的知識,渴望指導,渴望交流,不斷地豐富和提高自己。
3、教研活動水平更高了。
在歷史課程改革過程中,面對新課標、新教材,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很多,怎樣設計好每一個教案,每一堂課?怎樣處理好教材?設計什么樣的探究問題,才能激發學生們積極的情感,有利于他們的終身發展?為什么自己的課堂效果不理想,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還有對教材的驗證及反思是否正確等等,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溝通和交流,因此教研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教研活動水平要求更高了。
關于新課改學習總結三篇3
課程的改革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培養現代化的創新人才的需要,是為國家未來發展提高國民素質的需要。學習課改這幾年來,我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有一些粗淺的體會:
一、要更新教育觀念
《歷史課程標準》指出:“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既有能力的訓練,也有對史學方法的了解和運用,更有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體驗和培養。掌握歷史知識不是歷史課程學習的惟一和最終目標,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養的基礎和載體。”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作為歷史教師應貫徹新課標的精神,要認識到歷史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客觀事實基礎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掌握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形成正確的歷史思維,從而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走上正確的道路。教師只有自覺地更新教育觀念,跟上時代要求,才可能在課改中實現創新和發展。
二、要不斷提高專業水平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共同探究的教學思維。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充分備好每一堂課,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激情,充滿生機。有時需要語言的激發;有時需要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有時需要教師知識的儲量大,總之,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在課改實踐中,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有時為了一個探索性的問題的設計而絞盡腦汗,還總覺得不盡如人意,總覺得自己知識太貧乏,迫切地需要去學習、去充實自己。
三、要加強小組合作的實用性
隨著課改的深入,小組合作學習被我越來越多地采用,它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合作精神。但有時在小組活動中,紀律差的學生渾水摸魚地說閑話、做小動作,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看似活躍實則多為無用之語,而這無疑不利于良好紀律的形成、不利于達到優質、高效的學習目的。今后為避免此問題的出現,應精心選擇小組合作的內容,加強對合作學習的指導及紀律的控制。
四、要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特長和能力
以往的歷史課堂,總是以語言文字貫穿始終,學生的個性受到了禁錮,他們特有的專長無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歷史課堂,因其枯燥無趣而在歷史課上做其他事。而這次的課改,恰恰要求教師要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于是,在歷史課堂上出現了許多以前不會有的現象:有學生在畫房屋,這是學生根據書中文字介紹描繪的半坡居民的村莊、河姆渡人的房子;有學生在唱歌,這是學生在學習澳門回歸課堂上深情演繹七子之歌;有學生在演短劇,這是學生在體驗商鞅舌戰群臣,等等。學生們在用他們擅長的方式敘述著歷史。唱歌、演短劇、講故事、猜謎語、繪畫等,都是他們施展特長的渠道。在歷史課堂中,更加注重的,是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全程評價,是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這些年以來,自己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歷史課堂也更加有趣。我會在以后不斷學習、總結、反思,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關于新課改學習總結三篇】相關文章:
新課改學習總結7篇12-23
關于工作學習總結01-04
關于跟崗學習總結01-18
關于初中學習總結06-07
關于DCS操作學習總結01-07
關于個人學習總結01-04
英語學習總結-學習總結12-21
關于師德師風的學習總結03-14
關于跟班學習個人總結通用03-24
關于教師學習總結4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