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權分置改革工作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并改正,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那么總結應該包括什么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權分置改革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中辦發〔20xx〕67號)精神,我市進一步健全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為建設美好新XX作出積極貢獻,F就我市鞏固擴大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深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改革落實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出臺《XX市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試點方案》。
20xx年6月24日出臺《XX市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試點方案》(明政辦秘【20xx】99號),成立XX市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市政府分管領導擔任組長,農委、林業局、國土房產局、公管局、財政局、審計、稅務、市場監督、婦聯、人行、改革辦、金融辦等部門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委,具體負責相關工作,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加強對“三權分置”工作的指導服務。各鄉鎮(街道)也成立相應的領導和工作機構,確保改革試點工作順利推進。各鄉鎮(街道)及相關部門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宣傳,利用各種媒體進行政策解讀,結合中央1號文件和省委1號文件宣講,在廣大農民群眾中開展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把“三權分置”內容列入當前農村基層干部的培訓重點,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層層組織開展培訓,統一思想認識,把握政策要求,推動改革的實施,共舉辦培訓班20個,培訓干群人數850人。
(二)鞏固擴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成果。
為切實做好此項工作,我市結合實際情況,及早謀劃,統一思想、明確責任,集中精力推進此項工作。20xx年已完成確權農戶12.7萬戶,確權面積158.47萬畝,按省確權辦的要求進行了數據庫匯交,完成了檔案數字化加工工作,做到“縣級檔案入館,鎮級檔案入室,村級檔案入柜”,并順利通過了省、滁州市驗收。
20xx年,根據農業部土地確權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和省確權辦驗收后反饋的問題,市確權辦以反饋的問題為導向,對號入座,制定了《XX市數據庫匯交后勘誤歸檔方案》和《XX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成果質量提升方案》,這兩項工作創新得到了滁州市確權辦的表揚并推薦其他縣市區學習借鑒。由于工作安排的早,布置的細,我市提前完成土地確權勘誤工作,勘誤證書1418本,補發證書446本,同時相關資料也進行了完善、整理和歸檔。按照省里部署要求,堅持技術標準,結合問題整改,及時對確權成果數據進行同步修正,提高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使成果數據達到了省建庫要求。9月20日提前1個多月通過省質檢,現在已提交給農業部質檢驗收。
(三)穩步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工作。
1、成立市、鄉鎮(街道)、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成立了XX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中心,負責全市農村土地流轉的指導、協調,統一規范土地流轉合同文本,并免費發放給農戶使用,制定土地流轉的管理制度和規程。建立土地流轉信息庫,運用網絡平臺開展土地流轉的信息搜集與發布、價格評估等工作,各鄉鎮均建立了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大廳,負責土地流轉的政策宣傳、咨詢、供求信息,登記發布合同審查、鑒定、備案管理和項目申報。各村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站,及時上報土地流轉的信息和土地流轉的意向。截止11月底,共流轉土地62.01萬畝,流轉承包耕地51.24萬畝。
2、 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工作。成立了XX市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調解仲裁委員會,聘用了24名仲裁員,負責調解仲裁土地經營權發生的矛盾糾紛,20xx年共調解了274例土地糾紛。17個鄉鎮都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委員會,都按要求配備了調解員,139個行政村都成立了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小組,都安排了3人以上的村級調解員。
3、統一規范土地流轉合同文本。為了規范我市土地流轉,維護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我們每年印制3萬份XX市統一的土地流轉標準合同文本,免費發放給流轉業主。每年召開全體農經工作人員參加的土地流轉工作專題會議,要求各鄉鎮農經站對土地流轉的農戶全部簽訂規范的流轉合同,明確了農經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嚴肅了我市土地流轉的工作紀律,并將該工作成效作為農經年終考核的重要指標。
4、制定《XX市土地流轉指導價》。為提高我市農村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提升新型農業主體規模經營水平,確保農民能受益、業主能盈利,實現互利雙贏的目標,保障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根據農村土地流轉指導價格采取分類指導的方法,按照科學測算、現實比較和幅度遞增相結合的要求,根據我市南北土壤性質、種植模式、農業發展水平、農民收入水平以及區位特點等實際情況,制定了《XX市土地流轉指導價》。
(三)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
1、制定扶持政策。為加快我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出臺《XX市關于鼓勵和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的工作意見》,制定認定標準,且XX市財政每年拿出100萬元的專項資金,用于鼓勵和支持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每年新評XX市級示范新型經營主體20家,對新評的XX市級示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次性獎勵3萬元。至11月底,共注冊登記了農民合作社762家,新增40家,注冊登記家庭農場951家,新增196家。
2、加強信息化建設。鼓勵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網站,每年扶持10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信息化建設,經驗收合格給予一次性獎補5000元,逐步提高合作社、家庭農場信息化水平和質量。目前,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已建立網站110個,統一配置了電腦、打印機等硬件,統一建設個性化網站,均已成功在網上發布產品及采購信息等,并能夠及時維護、變更信息。
3、開展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融資風險補償基金試點工作。制定《XX市開展設立融資風險補償基金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試點方案》。融資風險補償基金中央專項資金280萬元,XX市級財政專項資金150萬元。原則上,合作銀行按照不低于融資風險補償基金5倍規模放大信貸,貸款利率不超過國家貸款基準利率的30%。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貸款上限為80萬元。明確基金扶持范圍,主要用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引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購置農業生產資料、開展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初加工及市場營銷、農業生產輔助設施建設等,嚴禁用于非農領域。目前已對新型主體發放貸款1000多萬元。
(四)創新農業“三項補貼”發放工作。
今年滁州市共分配給我市20xx年度農業“三項補貼”資金1.28億元,在去年的改革基礎上,今年我市將按照確權面積分配發放農業補貼。根據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工作的通知》(財農〔20xx〕26號)和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農業委員會關于印發《安徽省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財農〔20xx〕857號)《關于落實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資金的緊急通知》(財農20xx)706號)精神,以及XX市人民政府專題會議紀要《關于研究農業三項補貼發放工作會議紀要》(20xx第12號)要求,研究制定《XX市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工作實施方案》。各鄉、鎮(街道)都能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及上級財政部門的要求,全部執行“五統一”、“六到戶”、“六不準”的規定,做好調查登記、匯總上報、上榜公布。截止到6月30日,我市農業“三項補貼”資金12894萬元按確權面積均通過“一卡通”的形式及時、足額發放到戶,由農戶直接從信用社領取,無挪用、占用、截留和抵扣現象,操作規范。
(五)加強職業農民培訓。
為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增強農民就業創業能力,加快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可持續發展,我市堅持“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為核心,以造就農業后繼有人為目標,以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為重點,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通過公共理論、專業技術課的'集中授課,組織學員互動、交流和專題討論,帶領學員外出學習實訓、親身感悟,邀請專家上門指導服務,與學員保持密切聯系、不斷跟蹤問效。同時,我們加強自身學習,到外地學習交流取長補短,不斷創設和完善培訓制度,努力探索培訓路徑、積累培訓成功經驗,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有效模式,推動了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有聲有色的開展。幾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共培育各類職業農民1360人,使他們真正成為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目前經過培訓的職業農民已有700多人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領辦人,900多人成為家庭農場主。
二、取得成效
(一)穩定了承包關系,促進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
通過改革解決了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空間位置不明、登記簿不健全等問題,化解了一些多年遺留的歷史矛盾,為進一步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奠定了基礎。解除了農民長期流轉土地的后顧之憂,穩定了經營權長期流轉關系,帶動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農業聚集、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加快了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步伐。
(二)實現了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
為提高農村土地承包管理智能化和社會化服務水平,最大程度發揮土地確權頒證成果效用,按照省農委技術標準要求,建立了縣級農村土地確權頒證數據庫,可以進行網上業務辦理和信息查詢,為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打下了基礎。實現 “以圖管地”,開展土地流轉、抵押擔保、落實惠農政策、發展農業產業提供信息支撐。
(三)維護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部分鄉鎮在二輪承包中形成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導致人地矛盾長期得不到解決,不僅影響到當地農業的健康發展,也影響到農村社會穩定。通過土地改革,進一步穩定和完善了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維護了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許多土地承包矛盾和糾紛得以有效化解,全市農村呈現出社會和諧穩定、黨群干群關系融洽、農村基層政權堅實穩固的良好局面。
三、幾點建議
(一)完善租賃農地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
開展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試點,確保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加強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建設,按照有機構人員、有規章制度、有固定場所、有必要設施、有工作經費“五有”標準,進一步完善市鎮村三級調解仲裁組織,健全鎮村調解、縣級仲裁、司法保障的糾紛調處機制,及時化解土地承包經營和流轉糾紛。
(二)構建新型經營主體政策扶持體系。
完善新型經營主體財政、信貸保險、用地、項目扶持等政策。進一步擴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資金規模,按照存量優化、增量傾斜的原則,增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補貼補助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單獨申報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小型農田水利開發建設等涉農項目,建立財政補助形成資產交由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持有管護新機制。建立健全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擔保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建立健全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保險支持機制,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進一步落實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用水用電、設施用地、市場拓展、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積極開展創建示范家庭農場、示范合作社、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農業示范服務組織“四創”活動,大力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生產能力和經營水平。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相互融合,加快培育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動新型經營主體由交易聯結走向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主體融合。結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實施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試點,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承包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普通農戶分享農業規模經營收益。
(三)加強農經隊伍建設
1、健全農經機構,增加人員編制 。通過考試錄用等手段,選撥一批素質高、業務強的大學生充實到農經隊伍中來,著力改變人員老化的局面,不斷更新優化人員結構。
2、適應形式發展,理順管理機制。嚴格按照有關農經管理的規定,理順現有人員的編制問題,盡快定編定崗,落實目前參公管理應有的職級并行、車改車補等待遇,逐步落實行政機構編制,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三權分置改革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教育教學改革學校教研工作總結01-20
物業使用權轉讓協議03-23
反經合權的成語解釋05-11
改革與胸懷作文12-28
論文著作權轉讓合同新02-16
尊重和維護隱私權說課稿11-08
廣播節目播出權購買合同08-07
AP考試改革方向介紹08-05
2021年醫師資格考試三大改革趨勢11-11
權健年會總結發言稿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