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二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總結范文(精選5篇)
活動已經圓滿收場了,這次活動讓你有什么啟發呢?這時候,最關鍵的活動總結怎么能落下。那么活動總結應該包括什么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二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總結范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總結1
開學初,為了美化教室,小朋友們紛紛帶綠色植物放在班級的窗臺上、書柜上、走廊。下課后,發現孩子們對自己所帶的綠色盆栽充滿了好奇,只要一下課就會圍到花盆前,議論紛紛,說說它的名字,幾天澆一次水,這兩天有什么變化……另外,雖然我們屬于城區小學,但周圍環境卻同鄉村,孩子們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家長也能指導,而且老師小時侯也是在農村長大,研究條件比較優越,為什么不能讓他們親自參與綠色種植活動呢?于是,就確立了“綠色小種植”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這樣體現了現在的教育理念——環保教育,還可以借機美化室內環境。
我們讓所有小朋友一起動手,用廢棄的酸奶盒、雪碧瓶或精美的花盆親自種植綠色植物,同時學生管理自己的種植物,給他們澆水、施肥,然后通過觀察,寫觀察日記,寫觀察記錄,最終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在種植中體驗種植的樂趣,知道勞動的不易,勞動人民最光榮,并學會珍惜勞動成果。
活動開展了近一學期了,結合學期初制定的活動計劃,現將我們的具體活動過程作一個總結。
我們首先讓學生自己準備廢棄的酸奶瓶、雪碧瓶或精美的小花盆,并裝上泥土,貼上標簽,沒有貼的老師幫忙貼上,然后整齊地排放在班級外的走廊上。下午班隊活動課上,首先讓學生們自己給泥土澆了水,然后讓一組一組的學生拿出準備的大蒜和青菜籽,最后親自指導學生如何種在盆子里。學生們小心翼翼、專心致志地種植著。在他們的臉上我們看到了驚奇,看到了歡笑。當學生們親自種下大蒜和蔥后,我又教給學生們一些護理種植角的方法,以及一些觀察記錄的方法。首先,我讓孩子們做下面的三件事:
1、每天來校后去看一看自己種的和別人的大蒜、青菜;
2、定期給自己的大蒜、蔥澆水;
3、及時觀察,及時寫觀察記錄和觀察日記。接著,我在班上給學生們演示如何記觀察記錄,如何寫觀察日記,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接下來的日子,孩子們每天早晨來校后觀察,課間觀察,放學前澆水,回去后寫觀察記錄和觀察日記。兩個月后,孩子們種植的大蒜長出了嫩綠的蒜葉。與此同時,我們的孩子也通過觀察和記錄積累了許多的資料。記錄中我們看到了孩子們可愛的一面。有的用畫畫出了蒜的,有的用簡短的幾句話寫出了蒜、青菜的生長過程,雖然只有簡短的一些話,卻可以看出孩子們的用心。孩子們人人參與種植活動,在種植中體驗到了快樂。
12月22日,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因為這一天下午第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們將把種的大蒜收割起來,一起品嘗勞動的喜悅。孩子們剪大蒜、挑揀,忙的不亦樂乎。中午,在食堂阿姨的幫助下,孩子們品嘗著自己親自種的大蒜,個個臉上笑開了花。在活動中,同學們也有了很多的困惑:“在不同的土質種出來的植物是不是不一樣呀?”“澆水有什么學問呀?”
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們不僅了解了一些綠色植物的知識,培養了自己的興趣,并且通過其親身實踐,積累了一些種植經驗,還養成了合作、分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品質,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我想,活動過后,孩子們對植物的研究熱情、對蔬菜、花草的種植熱情依然絲毫不減,這不正是我們開展此類活動的真正目的所在嗎?
小學二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總結2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增設“實踐活動與綜合應用”的目標,其要求是: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既是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數學教育改革的必然。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我們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用心經營,激發“學趣”;用心創設,激活“學識”;用心發掘,激進“學技”,真正有效地“激”起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綜合實踐活動課強調創造性問題解決、合作學習等策略的運用,鼓勵學生建立各種聯系,從而走出封閉的個體學習行為,邁向個體間的交流與合作。使學生成長為一個學生合作與交流的社會主體,使學習既具有個人意義又具有社會意義。而《數學課程標準》也明確地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增設“實踐活動與綜合應用”的目標,其要求是: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既是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數學教育改革的必然。但數學綜合實踐課的目的不是為了實踐而實踐,更不是為了場面的熱鬧而開設的,而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活動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展、有所提高,其目的也是為了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提供機會,為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能力創造條件,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具備著個人和社會兩重意義,真正達到“活學活用”的境界。由此可見,有效性的教學正應該朝著學生們的“綜合性學習”目標而邁進。
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是雙邊活動。數學新課程標準也較為明顯地強調課堂中的教學應轉變教師的角色,指出教師不但是綜合性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且也是活動的參與者。也強調了我們的綜合性活動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中獲得對學數學的理解。如果說我們的教學是為學生的生活,那么學科綜合性活動則是讓學生回歸生活的真正領域。所以,如何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樂趣,從而愛上了數學。這就是數學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會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著眼點。但如何讓教好學生解決問題,應用知識,真正起到學以致用呢?從多年來的綜合性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探索中,我們認為應該大膽創設出學科綜合性學習活動,讓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
因此,教學時,我們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用心經營,有效地“激”起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真正得以發展。
一、用心營造,激發“學趣”。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建構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真正的學習并不是由教師傳授給兒童的,而是出自學生本身,要讓學生自發的、主動的進行學習。而這一系列活動都源于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故此,作為數學綜合性學習活動課的經營者,我們更有必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學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科特點,用心營造有利的時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機。而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興趣的培養,充分地體現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中。特別是對于這些枯燥泛味的數學知識來說,我們更應創設一切實踐時機,重視所有活動情境的創設,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活動組織形式,讓每個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都能發現問題并且樂于去解決這些問題,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
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主要是運用已有知識于活動中,沒有統一的具體要求,沒有統一的做法,其活動的過程和活動的結果都是開放的,不可預測的,因此,教師必須徹底拋棄傳授、講解等陳舊的教學方法,必須放手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設計具有意義的感興趣的問題,安排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心甘情愿地感興趣地參與實踐活動,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自主地探究,自由地選擇,獲得自己的成果。例如,二年級學生在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之后,教師可設計“拼出美麗的圖畫”操作性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動手制作一套七巧板,自主的、有選擇的選用學具,開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比比誰的圖案最美麗”的系列活動;又如,六年級比例知識講授完后,教師亦可結合內容及學生的年齡特點,開拓了“爭當小小設計師”的活動,畫出自己家的平面圖,或創設出理想的家園等實踐活動。這學期,在教學“時、分、秒的認識”后,教師用心引導學生進行收集關于時間方面的信息。他們很感興趣地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有的到客運站收集關于汽車運行的時間;有的對校園內師生的作息、工作、學習方面的時間;有的去到商店門前等地方記錄下關于時間的內容等等。然后,讓他們在班上與同學們交流和探討。最后,學生還很有興趣地制作了自己的作息時間表,從而培養了珍惜時間、合理運用時間的好習慣。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教師都不提具體要求,只提一般性要求,學生就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并感受到自我成就的喜悅,從而激起了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對數學的“學趣”,同時易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再加上教師的鼓勵,讓學生感受到實踐活動的情趣及數學知識用處之大,讓他們在創新運用中中培養審美情趣。
二、用心創設,激活“學識”。
數學課內容的構建是專家在理論研究、實踐基礎上,按知識的生成體系,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分年級,精心選擇優化組合的。而數學實踐活動內容則不同,它應融入現實生活中,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盡量保持日常生活的原形,注重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為學生實踐活動提供知識基礎及實踐空間。正如《大綱》中所指出:“使學生能夠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這正充分體現了數學活動課獨特的實踐性。但對于這些以具體形象為主、生活經驗匱乏的學生來說,難以達到透徹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盡可能讓抽象的數學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要善于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還原成學生看得見、摸得到、聽得到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理解透化知識。同時教師還要用心創造,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用于解釋日常生活中有關數學的現象,去解決一些數學問題,使知識、技能同步發展,相得益彰。首先,要結合不同階段的年齡和知識特點用心引導,創設切合學生實際的生活題材,要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富有創意地生活。。讓學生在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知識實踐化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知識,并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巧妙地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數學實踐情景,是日常中有效地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必要前提之一。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的設計實踐活動的情景,并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關注數學問題,主動的探究解決這些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徑。創設“配菜、配衣服”等生動形象的活動環節,更讓學生體驗到知識來源于生活的真蒂,通過教師的用心創設,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之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中處處需要數學,領悟到數學的用處及樂趣,從而提高了學數學的欲望。
三、用心發掘,激進“學技”。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誕生的一門新課程。它充分強調讓學生通過觀察、收集整理各種信息,動手實踐操作等活動,逐步培養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數學課程標準》中也強調了“從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具有初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思想,教學中應把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于小學數學的全過程。也明確了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經驗性、實踐性課程,活動中讓學生要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提出問題、理解問題,用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思考方法去研究問題。
但由于傳統的數學課程不太注意與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相聯系,對數學應用的處理總是留有人為編造的痕跡,各類知識相互之間的聯系不多,即使有一些也比較牽強,綜合運用就更談不上了。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們的學生強于基礎、弱于應用,強于答卷、弱于動手,強于筆試、弱于創造的局面,農村小學生尤為突出。因此,作為數學綜合性活動的指導者,更應用實踐教學改變現有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關注學生的生存,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倡導有效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從而真正地體現了新形勢下的教學改革的要求。實踐證明,在開展學科綜合性活動課程中,活動的方式可以不受教學大綱和教材的限制,他們可以標新立異,可以超越常規,各種潛在的創造欲望可以盡量的發揮,各種獨具的才能可以充分的展示,這種教育環境十分有利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其綜合性更高層次上明確了學生在進行活動中應用具備的多種能力:有獲取直接知識前提的觀察力,適應信息化網絡時代的收集、處理信息的意識和能力;也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協調發展的動手操作能力,與人合作、交流思維的交流表達能力;還有大膽質疑嘗試的質疑思考能力,自主研究學習的探究能力,以及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地分析問題的創新能力等,都是數學綜合性活動課必備的能力所需。
而數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從一定程上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更高于學生的生活,甚至其他學科,再加上學生的生活經驗、年齡特點、數學知識抽象性及教育環境等客觀原因的局限,更造成了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不知從何入手”、“不懂怎樣實踐”、“不會合作交流”等的不良現象。所以,我們用心地去發掘學生內在的潛能,在活動中,教師要擺脫傳統的束縛,讓學生大膽嘗試,允許失敗,鼓勵學生努力克服困難,不斷探究。并把增強學生的策略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落腳點。同時在活動中,教師還應努力提供機會,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更應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全方位上教給學生實踐的方法,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激進學生的“學習技能”,從而有效地綜合再現了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活學活用數學知識,發展學生各種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思考和表達的機會,有表達自己想法和展示自己才華的場所。我們相信,只有用心去經營,全面去“激起”,我們的數學綜合性學習活動才能真正實現其“活動”性——“活”而有效,“動”而有得!
小學二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總結3
“實踐與綜合應用”是《數學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的四個領域之一。在傳統的教學觀念指導下,教師習慣于按照教科書的內容進行教學,習慣于上新授課、練習課和復習課。而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學生數學學習的直接經驗與感受而開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發展。與之相適應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相對于“接受性學習”而言的。探究性學習注重對生活的感受與體驗,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發現和探究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為了讓學生樂于學數學,學好數學,提高數學實踐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我們廣辟渠道,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一、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資源,探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數學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教科書是數學課堂教學資源之一,學生在校期間,主要進行的是課堂學習。例如:《小鬼當家》就充分發揮了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自己從小探索,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尋求解決辦法。我們搞教研,目的就是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進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發展。教研不能與日常教學活動割裂開來,應以教育科研促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開展教研。因此,我們以教材為依據,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陣地,把生活中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料與教材相結合,建立開放的.數學課堂教學,開展綜合性的數學實踐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真正地行動起來。
二、開展小組學習,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學習、表達,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探究活動離不開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既有明確的分工,防止出現互相推諉、被動參與或惟我獨尊的情況,又要注意小組成員之間的通力合作。如讓學生設計“我是拼圖小巧手”方案時,我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互動。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活動空間,以獲得更多的相互交流機會,以利于學生更自然、更大膽、更主動地進行交流合作,互幫互助,產生共生效應,達到共同發展提高。教師積極指導學生學會在合作中與人協調和施展自我,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動的效率。
三、在設計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趣味性。
實踐課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游戲、故事、競賽等活動中愉快輕松地學習。因此,活動要富于童趣,為學生喜聞樂見,盡可能求新、求奇。
2。實踐性。
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倡:“讓學生從做中學”。因此,數學實踐課必須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要引導學生廣泛接觸事物,盡量感知事物,從中發現問題,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3。啟發性。
數學實踐課內容的選擇要考慮能鼓勵學生通過探索發現規律,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增長才干,成為學習的主人。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有機地組織好學生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主動參與,使學生從中獲得豐富的感知材料。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思維,又能培養學生探索規律的能力和實踐活動的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素質。
小學二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總結4
本學年我擔任二年級的綜合實踐課的教學工作。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綜合考慮了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活動,效果顯著。現將我在綜合實踐課的教學中自己的感受總結如下: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課程,就是為了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做,在做中學,我在設計課程中沒有將課想得那么復雜。而是創設一種全新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學習情境,使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觀察、體驗與思考,從發現中提出問題,然后積極主動地去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一、給學生提供自由學習的空間
對教師來說,綜合實踐活動課最好不用“上課”或“教”這樣的字眼,而是用“做”“實施”或“開展”更合適。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是“上出來”的,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在這個空間里,我讓學生盡情地觀賞一切,分析一切,這一切原本對他們來說,確實是陌生的,但正因為陌生,恰恰給了他們以新奇的感覺,學生透過疑云看本質,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活動,開展廣泛的交流,并對獲得的種種信息和現象進行充分的,毫無拘束的爭辯,在爭論中認識,在爭辯中深化。這對于我們也提出了一個嚴厲的挑戰,因為綜合實踐活動可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探究性,學生帶著問題來研究,帶著準備來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這樣一來,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結構和自身素質。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一些學習并不是很好的學生,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讓人欣喜而欣慰。他們那種敏銳的洞察力,那種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種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動給了他們欣然求知的樂趣,活動教會了他們做人的道理。
二、給學生搭建主動學習的舞臺
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在具體的實施中,我將它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交流階段。對于我設計的這些主題,一節課完成是不現實的,為此我一周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讓學生有足夠時間、空間,深度參與實踐過程,獲得豐富體驗。
在準備階段,在學生對身邊的社會、自然現象有了初步觀察的.基礎上,在教室里討論,由我來指導學生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做出活動方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孩子將模糊的問題有效合理地表述出來,并幫助與指導學生準備工具與材料。
在實施階段,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去經歷與體驗。因為學生的能力有限,還有安全問題,活動是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我在實施過程中進行一些指導,對一些必要的專題講解和方法的介紹,并對學生活動的整個過程進行觀察,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點,對學生做出恰當的評價。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組織活動小組,確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題及內容,確定研究的目標體系。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我精心設計過程,并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及學習過程進行嚴格的調控。在綜合實踐中,研究方式的選擇,學習小組的組成,活動過程中的計劃、活動成果的構想,都完全在學生自己手上。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探索過程,是一種實踐過程,也是一種開放性思維過程,在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結果,而重過程,只要我們的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鍛煉,成長起來了,這就是我的成功。
小學二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總結5
在新的課改要求中,加大對學生實踐活動的要求,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通過實踐活動,將課堂所學靈活運用。結合新要求,我校初二年級在開學初,精心設計,組織實施了由數學、地理、生物、美術、計算機、綜合實踐活動六個備課組設計的以“探索新校園”為主題的跨學科實踐活動。
這次實踐活動綜合了六門學科,內容豐富,視角多樣,有效的將各科知識進行了有機融合。在年級組和學科老師的組織、指導下,全年級學生參加了實踐活動。經過班級展示初選,1月15日,初二年級舉行了題為“寓學于行促成長”展示活動,十一個優秀課題組匯報了他們的研究成果,李梅主任對這次實踐活動的效果給予好評,并結合新的中高考形式,給學生提出“生活即學習,學習為生活”的要求。
展示活動中,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校園主人的作用,為了能盡快熟悉校園建筑物的分布情況,在對活動時間進行統籌安排的基礎上,測量了校園主要建筑物的尺寸,并繪制了校園平面圖,對校園建筑設施有了整體認識,并對活動過程進行了反思。還有同學希望能為家長等其他社會人員了解校園提供幫助,他們繪制了校園平面圖并從高效率游覽校園和參觀教學設施兩個角度設計了兩條校園游覽路線。在實踐過程中,同學們利用文獻法、實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親手繪制校園平面圖,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還學會了如何辨別方向,體會到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在實踐中,有活動小組關注校園安全,他們將視角落到到面對火災等情況自救和逃生問題,他們重點研究校園安全設施并在繪制的校園平面圖突出設計了火災、賑災等情況下的自救和逃生路線。
此外,同學們還運用數學知識畫出了校園的主要建筑分布圖,設計了問卷,并從自身角度為校園改建提出建議。
同學們從自己在校園的日常生活入手進行多元化調查研究,比如關注課間操,他們發現課間操跑步后,同學們回到教室的時間總在第三節課上課鈴響了之后,影響第三節課上課,于是,他們提出對課間操跑步速度的問題進行研究。這些研究不停留在表象,而是有充分的數據支撐。他們不僅僅測量了同學們課間操跑步的'速度,還與體育中考滿分要求的跑步速度相比較,得出“同學們現在課間操跑步速度慢于中考滿分跑步速度”的結論,并進一步設計了體育老師在督促學生跑步時站位的方案,以便有效提高同學們課間操跑步的速度……
每個課題組成果展示后,學科老師都對課題組進行了點評。鼓勵、贊揚不絕于耳,同時也對學生展示中表現的問題提出了中肯的批評和建議,為同學延續性研究指出方向。
【小學二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總結12-21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總結12-15
小學綜合實踐教研活動總結06-07
綜合實踐活動總結03-08
綜合實踐的活動總結04-03
綜合實踐活動總結06-14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總結(精選19篇)05-13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案01-15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論文07-21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