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總結范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就算追也追不到,回顧這段時間的教學,收獲的不僅歲月,還有成長,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教學總結了!那么教學總結怎么寫才能體現(xiàn)你真正的價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總結1
本學期即將結束,現(xiàn)將本人語文教學工作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總結:
一、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激趣樂學
本學期識字量大,怎樣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這一直是我在探索的問題,每節(jié)課應該怎樣上,學生才會覺得很愉快,又能記住這些枯燥的字呢?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愉快的環(huán)境,使學生心情愉快,樂于思維,勇于探索是必不可少的。在課堂中,我以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課件、卡片、表演等方式幫助學生識字。并教給學生各種記憶字的方法,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拆部件,形聲字,換偏旁,同音字,自編兒歌,猜字謎等。在教學中,每出現(xiàn)一個新字,都要問問學生:“你們誰有辦法記住這個字?”“你是怎樣記這個字的?‘以此來啟發(fā)學生展開想像,用各種方法來識字。我認為識字學習是一個反復的、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創(chuàng)造多種方法和途徑,增加漢字和學生見面的機會,比如,有個學生這樣記“破”字:我摔了一跤,石頭把皮擦破了。我相信,這個孩子用這種方法,很方便地就把“破”記住了。這種記法都來自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這些記憶生字的方法離古人造字的本意可能很遠,但孩子這樣記,不僅很快把字記住了,而且發(fā)揮了創(chuàng)造性。用這樣自主創(chuàng)造的方法識字,學生會覺得識字是一件有趣的事,一點兒也不枯燥乏味。兒童的學習興趣要持久,有一個由外到內(nèi)的過程,就是從對外在的、形式的興趣走向對內(nèi)在的、實際學習內(nèi)容的興趣。學生一旦把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出來,他們便會對識字樂此不疲。這樣,抽象的字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好奇心很好地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識字,這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語文課堂主陣地,抓好學生的朗讀訓練
1、明確朗讀的要求:要他們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可急于求成,嚴格要求做到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不唱讀,不讀破句子。進一步做到——讀時,有高有低、有急有緩、有快有慢。
2、調(diào)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為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jīng)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指名讀、教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興趣;我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盡量引發(fā)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當然也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diào)、語感等方面,盡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3、抓住典型課文,逐句指導學生。
4、做好差生輔導。
三、扎實地抓好背誦
背誦能幫助小學生積累語文基礎、豐富知識,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可見,背誦是學生語文能力、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開學初,我就擬定“背誦計劃”。不論是成語的確定,還是名言、古詩,我們都力求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合,力求內(nèi)容適合一年級學生。因為學生在校的時間,學習任務比較重,因此完成背誦任務基本上用的是零碎時間(早讀、午間及其他時間)要求學生反反復復地讀。為了讓學生記得牢并在將來能夠學以致用,每個環(huán)節(jié)我都抓得特別實。為了讓學生理解成語、名言、古詩的意思,我下了很多工夫。
四、把握漢字間架結構,做到“三到”
俗話說:“寫字沒有巧,筆畫安排好。”“點、橫、豎、撇、捺”五種基本筆畫便構成了龐大的漢字體系,我想這也正是中國文字的神奇、偉大之處。可見寫好基本筆畫很重要,但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寫好筆畫并不容易。
在每一次寫字中,我都要求學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結構。明確各部分構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準確的位置。這方面的指導需要教師花一定的時間,反復的訓練,根據(jù)字形的難點,堅持訓練下去,學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終離開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結構。有了整體上的認識,就可以讓學生一筆一畫寫,也就是手到。字要寫得規(guī)范、準確,并與范字進行比較。眼到,手到的同時,還要求做到心到,就是要專心致志。在這方面也可以講一些書法家的心得體會,讓學生明白,心到就是要做到心靜氣和,內(nèi)心深處對字的結構、形體有一個大體的把握,對寫字規(guī)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這樣才能把字寫好,最終練成一手具有個人特點的漢字。
五、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雖然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學生因為年齡問題,在教學中還沒有完全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性,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應該多加以引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2、教學方法不夠新穎,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這還需要我不斷地努力,掌握更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實踐,多向其他老師學習。
3、教師機智有待提高,面對課堂上學生的不同問題,要求我們更要在備課時,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注意預設和生成。
4、注意對不同學生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縮小學生間的差異。
5、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的量不夠,學生想像力和寫話水平有待提高,語言的運用不夠準確,詞匯量的積累不足。
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fā)展思維和語言的養(yǎng)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辟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而作為一名老教師,也要緊跟課改的步伐,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方式,樹立全新的課程理念,增強實施新課程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而努力工作。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總結2
回顧本學期的工作,能根據(jù)學校的語文教學工作計劃,以新課程實驗改革為契機,以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為基點,在學校領導的領導下,在各科任教師和家長的進取配合和耐心幫忙下,圓滿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現(xiàn)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語文是一門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充滿思想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本事,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探究、交流的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爭讓學生鮮活起來,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歡樂,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于一種簡便和諧的環(huán)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設計不一樣的導入方式,能夠用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激發(fā)興趣;設計懸念……引發(fā)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
(二)培養(yǎng)進取探究習慣,發(fā)展求異思維本事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知識積累、認識本事、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已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fā)。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一樣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經(jīng)過辯論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
二、注重朗讀指導,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資料。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能夠要求學生對語言文反復誦讀,在誦讀中感悟。
三、注重課內(nèi)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趣味、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引入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課外書《童話故事》《昆蟲記》等,經(jīng)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學生積累奠定基礎。
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踐活動。如:學習《柳樹醒了》后,組織學生去學校找春天;學習《要下雨了》,引導學生觀察、收集有關天氣的自然現(xiàn)象,引導學生領略大自然的風采,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如給話配畫,給畫配話,把詩變成歌曲,讓學生從不一樣角度,采用不一樣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本事。
本學期,我雖然盡心盡力地去陪著孩子一齊學習、一齊成長,也取得了必須的成績,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我將繼續(xù)努力工作,把教育教學視為事業(yè)去做,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奮斗!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總結3
一、指導思想
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認真貫徹國務院、省、市區(qū)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抓住機遇,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并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為出發(fā)點,以提高課堂效益為突破口,認真進行教育活動。
二、學情分析
本班現(xiàn)有學生37人,女生15人,男生22人。目前,大部分學生還不適應小學生課堂常規(guī)和日常行為規(guī)范,還有個別孩子未能脫離幼兒園時的習慣,如上課坐不端正、上課不認真、小動作不斷、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等。我希望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我班的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班級中形成樂學、善學、會學的良好學風,在各個方面都能有所提高。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四個部分。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nèi)容上有一定的聯(lián)系。每個單元之后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內(nèi)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fā)展語文能力。此外,全冊設有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后面,使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教材的編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jù),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這本教材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拼音編排的多樣化,將學拼音、學漢字、讀韻文結合起來,同時進行初步的語言訓練。漢語拼音是一個輔助系統(tǒng),主要功能是在于正音和輔助識字,是學習語文的拐杖。因此,教材很明顯地把拼音的重點定在音節(jié),及早地出現(xiàn)完整的音節(jié),強化了讀。例如:把y、w提前到與i、u、v同時教學,使學生能盡早進行音節(jié)yi、wu、yu拼讀。并在學習拼音時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認識了70個最常見的漢字,聆聽、誦讀了11篇有文化品位的兒歌,體現(xiàn)了學習并鞏固漢語拼音、認字、進行初步語言訓練的整合,使初入學的兒童既學得快樂有趣,又受到比較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避免了單一學習拼音的枯燥乏味,注重兒童興趣的培養(yǎng)。在學拼音、認漢字、讀短文三者綜合學習中,都配有彩圖,視覺與聽覺相結合,使得學生容易記憶。
2、識字量增大,寫字量減少,識字方法多樣化、意蘊化。以往由于學生識字量少而影響了閱讀教學。而新編的上冊課本認識400個常用字,會寫100個字;減少了識字量,也就空出了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訓練。低年級人教版教材的識字分別編排在三個部分:一是結合漢語拼音識字,要求認70個;二是在歸類識字部分識字,要求認105個;三是隨課文識字,要求認225個。其共同點的新亮點是識字環(huán)境的文化氣息濃郁,意蘊深厚,較好的體現(xiàn)了識字與人文關懷的統(tǒng)一。
(1)看圖、象形識字。一般的看圖識字,即由圖——漢字,而這里的看圖識字又增加了象形字,即由圖——象形字——楷體字。這中間濃縮的是漢字幾千年的變遷,滲透的是漢字象形的造字規(guī)律,隱約傳遞的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既有形象,又了解了漢字的起源。
(2)會意識字。如:“日月明、魚羊鮮、小土塵、小大尖……”等。這種方法有利于理解字詞義。
(3)形聲識字及基本字識字。形聲識字及基本字識字,放在“語文園地”里“我的發(fā)現(xiàn)”中,如:“歌——哥,丁——燈,底——低,橋——轎”。然后,讓學生發(fā)現(xiàn)前者用基本字帶字(或加偏旁),后者用換偏旁的方法。
(4)在語言環(huán)境(詩歌、韻文)中識字。如《一去二三里》這首古詩作為第一課的識字教材,承載的當然不僅僅是認讀12個生字書寫3個生字這樣的任務,簡潔的字詞留給了學生無限想象的空間,優(yōu)美的意境帶給學生無窮的美的享受,而瑯瑯上口的韻語詩句傳達著漢語言特有的聲韻美。而且有利于兒童的記憶。這樣的課文還有《比一比》、《畫》、《靜夜思》等。
3、課文的童趣化和豐富的人文化。教材的選文體現(xiàn)著編者的審美品味和價值取向。第一冊教材中最引人關注的是課文的童趣化趨向,注意從兒童生活出發(fā)選文,引導兒童認識周圍社會和大自然,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新教材的每一篇課文,感覺是在和一個個聰慧天真的孩子聊天。如:“小兔小兔輕輕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們好”,這是孩子們的視野,孩子的語言,孩子的想法。“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著我,就像一條小黑狗”,這是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游戲,孩子的幽默……這么有趣的課文,孩子能不喜歡嗎?孩子喜歡課文。那是我們的教材帶給語文教學改革的最大的財富,也是教材給先進的語文教學理念所供的最寬敞著陸平臺。每篇課文大都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性,首先,從兒童的生活開始,第一課就是傳統(tǒng)的兒童詩歌《一去二三里》,認識家鄉(xiāng),認識“一-十”的數(shù)字;接著是《在家里》、《操場上》和后面的《自選商場》等,來認識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其次,課文的知識性很強。如:四季變化的知識,綠化的知識,辨別方向是知識,菜園里的知識,陽光、下雨和莊稼的關系等知識。第三,道德教育方面的內(nèi)容也很豐富。如,愛首都北京,愛五星紅旗的教育,愛家鄉(xiāng)的教育,愛護小樹和小動物的教育,長智慧的教育,禮貌教育,互相合作的教育,愛勞動的教育等。
4、練習的綜合化和學習方式的轉變。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第一冊的課后練習和“學習園地”設計很有新意,有了新的突破,傾向于綜合化。第一,體現(xiàn)出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思想。設計出方式、方法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主要是在語文活動中體現(xiàn)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如,設計了“我會寫、我會連、我會說、我會讀、我會認、我會找、我會填、我會猜”等。“我會”意味著學生對學習的自主和自信;變過去的教師要你學,為主動求知。第二,課后問題的設計開放化,開放的問題意味著答案的多元化,孩子們的回答可以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又不拘泥于課文內(nèi)容。學生需要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合理想象,多向探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例如:《雪孩子》一課的練習“想一想,孩子還會回來嗎?”《小松鼠找花生》一課的練習“想一想,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嗎?”等。第三,重視語言的積累。一是積累詞語、短語、成語、佳句等;二是讀書背誦。第四,突出語言交際。在每一個“語文園地”里都設有一項“口語交際”,口語交際內(nèi)容豐富多彩。第五,尤其在展示臺中設計了我會唱、識字擂臺、識字加油站、識字游戲等項目。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展示自己語文能力的平臺,重點展示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不難看出,課后練習和“學習園地”設計的目的,主要在于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積累性學習。
四、學期教學目標
(一)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diào)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
2、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二)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其中的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guī)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nèi)容,樂于與他人交流。
(四)口語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nèi)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五、教學措施
1、對于5、6歲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漢語拼音,顯然是困難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結合《語文課程標準》,力求做到漢語拼音的教學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掌握漢語拼音。
2、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低年級學生容易記住一些具體的、形象的、有顏色的材料,所以在識字的教學中,將加強形象化、直觀性,引導學生去學。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學,加上豐富的意象,學生就能掌握所學的漢字。
3、“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把閱讀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再把課外閱讀所得運用于課內(nèi),二者緊密結合,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閱讀能力。
4、在教學中,積極引導、鼓勵學生質(zhì)疑,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讓他們各抒己見,勤于質(zhì)疑發(fā)問,在問題、求解答的過程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低年級語文教材中,課文內(nèi)容豐富,并有一定的懸念,可以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給學生創(chuàng)造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去說。
六、后進生教學措施
1、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讓每一位后進生也能有成功的體驗,同時也參與班級中的管理工作中來,使后進生很快嘗到成功的甜頭。
2、利用課間、放學對后進生進行有針對的補差教學,要做到有備而來,切勿馬虎隨便。
3、可以根據(jù)孩子不同的情況布置作業(yè),讓他們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和愛護,從而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