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學期教學工作總結范文
時間是看不見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它已經悄悄的和你擦肩而過,這段時間里,我們有得也有失,有苦也有甜,讓我們好好捋捋,寫一份教學總結吧。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教學總結的開頭該怎么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學期教學工作總結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學期教學工作總結1
《品德與社會》這一門課程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置的一門新課程。它的設置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新課標要求:《品德與社會》的內容標準由6個主題構成,即:我在成長、我與家庭、我與學校、我的家鄉(社區)、我是中國人、走近世界。本冊教材劃分為五個單元:《我學習,我快樂》、《家庭因我更美麗》、《共享友愛陽光》、《謝謝你,家鄉的勞動者》、《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體現了“同心圓擴大”的教材設計框架。為了更好的上好本冊教材,我積極學習研究教材特點,鉆研新課標的要求,盡量做到一課一得,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讓學生學有所獲,F就本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如下:
一、明確課程性質,在教學中貫徹新課標精神,使孩子們的文明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得到較好培養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范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例如我在講授《我學習,我快樂》這一單元時,我積極開展“把各種有趣的一分鐘記錄下來,說說自己的感想”的活動。要求學生設計自己的學習時間表并總結自己好的學習方法,建立自己的學習檔案。班上60個學生都建立了自己的小檔案,這對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的養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二、讓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從身邊的人或事影響孩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例如在講授《謝謝你,家鄉的勞動者》這一單元時,我要求他們做一回小記者,采訪身邊或者親人中的打工者,寫下自己的采訪記錄。尋找身邊的做出了一定成績的'人物,了解他們的事跡,自己制作一張“狀元榜”。孩子們都做得很認真,不僅了解了身邊的勞動者,還樹立了勤勞致富的觀念,形成了熱愛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范、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如換位觀(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雙贏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觀(我離不開你,你也離不開我)、分享觀(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難同當難減少)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在教學中有機地結合《共享友愛陽光》這一單元,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學會珍惜師生之情、同學之情,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四、樹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潛能生的轉化
學期初,我制定了潛能生的轉化計劃。對于本班劉思佳和樊青嵩兩名學生,我采取多跟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從而更好地引導他們,讓他們的性情慢慢改變,學習態度端正了,學習興趣更濃厚了,并且跟他們的家長經過幾次交流,讓家長也感覺到孩子在自己的悉心引導下,一天天在成長,一天天在進步,對孩子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劉思佳和樊青嵩兩個孩子明顯進步。
五、儉以養德,創設情境,提高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保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在我的教育教學中,我隨時隨地引導孩子們做一個保護環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我通過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身邊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環保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做一個環保的好公民。
本學期由于改革了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教學,大大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聽其形”、“觀其聲”、“動其情”、“悟其理”從而強化了感知理解,豐富了想象思維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觀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學期教學工作總結2
本學期,本班在《品德與社會》科的教學中能圍繞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好學勤奮,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欲,熱愛班集體這些目標展開教學活動。通過這一學期學習生活的鍛煉,學生已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加強。
一、上課、備課是關鍵。
教學中,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提高了課堂效率,使學生明確正確的行為方式。
二、抓好訓練,學以致用。
注意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用理論指導自己的行動,并在生活中適時遵守,學生的各項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進步。
三、抓好落實,常抓不懈。
緊密聯系學校開展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自覺糾正行為錯誤,提高行為水平。
四、因材施教
對于思想品質良好的同學,再進行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對于習慣較差,思想觀念差的同學,從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導,教育,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思想品質。做到因材施導。
五、從認知上引導學生。
1、讓學生知道了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增強學生的自豪感,熱愛祖國的意識。
2、讓學生知道了一些小學生愛科學、學科學、創新發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初步樹立了創新意識。
3、增強了學生的意志力,每個人都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自覺磨練和培養自己的毅力。
4、讓學生能夠正確對待成功和失敗,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5、讓學生能分清是非,做到正確的事堅持做,錯誤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6、讓學生的心胸更加開闊,身心更健康。
7、使學生懂得了名勝古跡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人人都應愛護。
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行為穩定性不夠。道理都能明白,但言行不一。
2、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淡化,有敷衍了事的現象。
3、學生由于受家庭、社會等的影響,因此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難度。
4、學生不能把學到的道理落實到實際行動上。這一點是做得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作到理論聯系實際。
七、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的修養。不斷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更好地教育學生。
2、緊密結合班級管理和學生的實際,進一步加強養成教育。
3、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走進社會。
4、家庭與學校聯合起來,形成強大的教育勢力,共同教育學生。
5、時刻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及時糾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 總之,經過這一學期來的努力,學生的養成教育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紀律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禮貌、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學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但由于學生存在一定的自私心理,大部分學生表現出嬌慣,好吃懶做、任性、主動性差的特點。這些行為習慣的改變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向。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學期教學工作總結范文】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教學隨筆07-14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4
有關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04-09
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15篇04-07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6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5篇04-09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2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15篇04-07
品德與社會高峽出平湖教案課件教學設計04-20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通用15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