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總結范文(通用7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將告一段落了,回顧這段時間的教學,收獲的不僅歲月,還有成長,該總結這段時間的得與失,為下一階段的工作奠定基礎了。那么什么樣的教學總結才是好的教學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總結范文(通用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總結1
我認為,小學數學教學需要講究結尾的藝術,這是由兒童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的,也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兒童好動易變、有意注意時間短,所以一節課的最后幾分鐘往往是孩子們最疲勞、注意力最分散、學習效果最差的時候。這時候,若是一成不變的作業、預習等內容,學生常常無心去聽,有的甚至極為厭煩。下課了,我們經常發現有的學生悄悄地向同學打聽作業內容。如此等等,都是因為課堂結尾太單一、太枯燥乏味造成的。相反,我們如果能精心設計一個新穎有趣、耐人尋味的課堂結尾,不僅能鞏固新知識、調節疲勞、保持學習興趣,還能進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躍思維,在愉快的氣氛中把課堂教學推向新的高潮,不斷鞏固和提高教學效果。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試著采用以下幾種結尾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總結預習式。
這種結尾方式是絕大多數教育者采用率最高、最常見的一種方式。每節課結束時,為了讓學生較為系統地掌握本節課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準確簡練的語言,對該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提綱挈領的說明,并對教學重、難點和關鍵問題加以概括、歸納和總結。這樣可給學生以系統、完整的印象,在幫助學生思維、加深理解、鞏固新知的同時,還能為學生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提供基礎和動力。如在學習梯形的認識以后,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總結和幫助預習:
1.什么樣的圖形叫梯形?
2.什么是梯形的底邊(上底、下底)、腰和高?
3.梯形和長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4.我們能夠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不能計算出梯形的面積呢?如果能,又應該怎樣計算呢?
這樣設計,既幫助學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學重點,又鞏固了新知識、強化了記憶。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學生帶著問題預習,進入到下一節課梯形的面積新課之中去。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也為下一節課的學習作好了過渡和鋪墊。
二、延伸拓展式。
這種結尾方式,就是在讓學生熟練掌握已學過內容的基礎上,把所講授的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進一步啟發學生把問題想深想透,更多地領會和接觸新知識,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其舉一反三的能力。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們可以這樣設計結尾:
教師邊出示用紙板做成的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邊總結和提問:
我們通過學習和證明,已經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那么這些圖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呢?
當學生面有難色時,教師可進一步啟發學生:
計算和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們采用了拼圖法;對于這些圖形我們能不能采用類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圖法,把它們分解成幾個三角形,再計算它們的內角和呢?
這時學生猛然醒悟,很快順次把這些圖形分成2個、3個、4個三角形,從而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2,四邊形內角和是1803五邊形內角和是1804。
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設問:
照這樣看,七邊形、八邊形、九邊形的內角和又是多少呢?你能從中發現什么規律呢?
這樣,既鞏固了學生已學過的三角形的知識,又拓寬了思路,擴大了認知的領域,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還為今后進一步深入學習多邊形的知識埋下了伏筆。
三、趣味游戲式。
這種方式是根據兒童喜歡做游戲的心理特點,把游戲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通過游戲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濃厚的興趣得以保持,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結束新課。如在教學約數和倍數時,可以設計找朋友,離教室這樣的結尾:
教師出示帶有數字的卡片說:你們可以為我出示的這些數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號是卡片上數的倍數,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離開教室了。在離開以前,你要走上講臺,為你的座位號再找出兩個朋友并大聲說出來,才能走出教室。這兩個朋友,一個是它的約數、一個是它的倍數。學生頓時倍添興趣。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總結2
7月中旬,根據運教研函字[20xx]42號文件精神,我們河津市教育局組織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十年回顧——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大賽”活動。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主要特點
1、組織嚴密,層層選拔。
4月份,我們接到運城教研室關于組織首屆小學語文、數學課堂教學大賽的文件后,立即以“河教研”的文件形式轉發給我市各單位,要求自下而上按上級文件精神組織大賽。各單位制定了實施方案,并于4月—5月進行了校級初賽,5月中、下旬,每個單位選拔出2名教師準備參加市級復賽,共34名選手。
7月中旬,我們下發了補充通知,在河津第四小學舉辦市級大賽。大賽分低、中、高三段,各確定一個課題,同講一節課。(低段一年級下冊《回收廢品》;中段三年級上冊《什么是周長》;高段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并對每名選手編號,面對評委講課,當堂亮分,力求公正、公平賽出真水平。
最后,在34名講課教師中選拔出一等獎3名(其中2名并列),二等獎3名,三等獎8名(其中3名并列)。
2、選手整體素質明顯提高。
34名選手風格各異,34節課精彩異呈,人人亮特點,節節顯特色。比如趙云霞老師的《回收廢品》以情境串為主線進行教學;任水平老師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郭美玉老師神情怡然的教態與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等等。
此外,34節課也有共同的特點:首先,參賽選手都能運用新課程理念來設計和實施課堂教學。比如三維目標的結合、教師角色的轉化、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進、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等等。最為突出的是:在《回收廢品》這節中,老師們都采用了“創設情境——圖中收集信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應用已學方法解決新問題”的教學模式,體現出了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的課程改革目標。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節中,老師們注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同時,讓學生采取“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什么是周長》一節中,老師們大都以故事情境引課,激發學生的學習、思考興趣,能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講解“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其次,所有參賽選手能在沒有多媒體的情況下,將承載多種教育功能的教學情境用圖片的形式呈現出來,有打印圖片,有繪畫圖片,有自制教具,創意性強,很好地解決了僅靠教師描述情境、學生干聽的低效教學的問題。
無論我們推薦的選手在運城的比賽結果如何,我們內心都很欣慰,我們教師的整體素質上了一個臺階。這得益于近幾年的新教材培訓與課堂觀察研討活動,尤其是近兩年來,在我們局領導一班人及教研室米文革主任帶領下組織進行的“聯片教研”,當然更離不開我們基層學校與一線教師的研究學習。如果說培訓觀摩是“綠葉陪襯紅花”,以點帶面的話,那么聯片教研就為“遍地是紅花”,人人都能受益。
二、不足之處
1、教材處理不恰當。比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節,主要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索以及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有些老師設計的練習題過多過難。再比如《回收廢品》主要解決的是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重點是探索理解解決方法,有些老師卻歸成類型題: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用加法;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用減法;其次教材上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前后順序,應是通過擺小棒等實際操作理解加減法的意義,之后再列式計算,有些教師是先列式再通過擺來計算結果。
2、概念講解不透徹。比如《什么是周長》一節中,周長的概念是比較抽象的,怎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如學生熟知的通俗的說法“一圈”,而不是讓學生硬記封閉圖形有周長與不封閉圖形無周長。還有“邊線”的意思的理解,這些都將有助于學生對周長概念的理解。
3、學生探索活動的操作作品不能充分展示交流。比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節,在轉化過程中,如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學生的方法很多也都不同,而多數老師們只選擇了一種來展示。
三、幾點建議
1、加強學習,認真鉆研與教材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準確把握教材編寫意圖,充分挖掘教材思維內涵,正確處理教材內容,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2、注意細節處的教學。比如高段《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節中,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中,沿平行四邊形的高將平行四邊形剪開后通過平移的方法拼成一個長方形,老師們的演示幾乎都是挪開的,不是平移的。再比如《什么是周長》的教學中,老師演示沿邊線摸一圈時,一只手拿圖形,另一只手摸,摸著摸著就斷開了。為什么?拿圖形的手擋住了。有什么好辦法呢?可讓拿圖形的手放在確定的起點處就可避免尷尬。
3、絕不能出現知識錯誤。比如,《什么是周長》的教學中,有位老師板書:“物體表面或一周的長度叫做圖形的周長”。雖然老師疏忽了,可給學生留下了模糊甚至是錯誤的印象。
以上意見,目的只有一個,供大家參考。如果當中有合理的成分能讓大家吸收,并讓它成為促進教學實踐的因素,那就是我的最大期待。
應該說,這次活動有收獲,也有遺憾。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完美的課堂,但是我們不能放棄追求完美。因為這種追求代表著一種態度,那就是努力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的態度,是努力促進我們自己專業成長的態度,所以我們沒理由不堅持!
總之,提高數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希望我們的數學教師能以此次課堂教學大賽活動為契機,在課程改革實驗中大膽探索,摸索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總結3
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夢想,是學校、家庭、社會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課堂,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追求,為此,我在教學實踐中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做法。
一、追求高效課堂要了解學生,做到因人而教。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信,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
1、了解學生個性。大多學生的個性是在學習中他們最愛得到老師的夸獎,因此,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競賽活動,可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其競爭意識。
2、了解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比如,在講解新的數學概念時,教師應盡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應用于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3、了解學生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和有針對性的進行團體學習輔導和個別學習輔導,搞好提優補差工作。
二、良好的自學能力是高效課堂的堅強后盾。
對于小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為此,教師有必要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像數學家那樣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預習時建議教師要有預習的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特別是低中年級的學生,這樣學生在預習可以有的放矢,還可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上課時帶著這些問題聽講,而對于在預習中已弄懂的可以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解與教師講解之間的差距,還可以想一想自己看問題的角度與老師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種好些;課后復習——學生可先合上書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課堂內容在腦子里像放電影一樣“過”一遍,然后自己歸納出幾個“條條”來。同時,教師還應加強對書本例題的剖析和推敲,因為課堂內老師講的例題盡管數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師要研究每個例題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個例題的關鍵所在,思考這類例題還可以從什么角度來提問,把已知條件和求解目標稍作變化又有什么結果,解題中每一步運算的依據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識,這類題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數學教學的關鍵不在改變數學知識本身,而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觀,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與自覺鉆研數學的習慣,學生將終生受益。教師要不斷地將學習數學方法化納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讓學生明白“授人以漁”的道理。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我們知道,學生是正在發展中的人,學習新知時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學生的潛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中,沒有潛能的學生是不存在的。課堂教學的關鍵就是要拓展學生的心理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充分發揮其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就個體學習的內在的質而言的,關鍵是看自我在學習活動和學習行為中的角色地位與表現。與之相對的是“被動學習”、“他主學習”或“機械學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好問和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求知欲的表現。而隨著歲月的延續,往往有許多的兒童的這一方面的天性都被我們教育者扼殺了,那就是把許多有問題的小嘴教成了沒有問題的啞巴才是最可怕的事,因此我們教師要善于利用兒童這份天性,想方設法讓學生學會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提出來。由于學生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在發問時,學生往往不能說到關鍵之處。這時,教師應以激勵為主,消除學生的懼怕心理,激發他們發問的熱情。
如果遇到學生沒有問題或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與學生互換角色,提出關鍵問題,同時發揮小組合作精神,讓學生自由言論,嘗試解答。久而久之,學生能夠養成一種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習慣,這對學生學習新內容、研究新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如果不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只是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解題方法,雖然這樣可以比較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惰性。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思考機會,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努力發展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認識所學的知識、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智力水平也不斷提高。
四、構建媒體型學習模式,追求高效課堂。
使用多媒體與數學教學相結合,對教師來講,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學任務和目的。利用信息資源,可以節省教師的備課實踐;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加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等。對學生來講,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學到比原先更多的東西。利用網絡資源,學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教學信息,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多種感官并用,加快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隨著教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一些難點問題的突破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高層次、高效率的現代教育手段,把它運用到數學教學中,不僅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數學計算能力和拓展數學思維方法等智力素質,同時像情感因素、心理素質和精神品格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相應的發展,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以全面的發展和提高。
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為學生的空間想象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如:我在教學“射線和角的認識”時,借助多媒體技術,動態演示直線、線段、射線的形成以及它們間的關系,較為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掌握三種線各自的特點和它們之間的區別。學生的動手操作,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創造力。例如,“圓的面積公式推導”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運用傳統教具很難講清楚,并且花時較多,而利用計算機模擬剪拼,把圓等分成8份、16份……多次投映,將一個復雜的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問題在有限的時空內得到妥善解決,得到了圓面積公式,并有機的向學生滲透極限的思想。這樣,既有效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益,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從害怕、厭惡數學并樂意學數學。我們正是想通過這種努力,呼喚課堂教學的生命活力。
然而,一味地強調效率的同時,更要注重效益。并不是所有的教學都要借助于信息技術來完成;并不是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就一定是好的教學。如果僅僅是把教材內容搬上了屏幕,用投影機來代替黑板,那就是一種不講效益的整合。在使用媒體課件教學時,要根據課堂的需要合理使用課件,課件始終應服務于教學而不是教學圍繞著課件。避免一堂課只是教師不斷表演自己高超的制作技巧,把課件從頭到尾演示給學生看,學生除了欽佩,就是審美疲勞,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感覺是在電影院一樣。因此,利用多媒體教學時,要“身體力行”,要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效益為準則。整合的重點應該放在那些傳統教學不便解決或無力解決的教學問題上,放在那些切實需要運用信息技術加以解決的教學問題上。
五、形成良好的習慣,為高效的課堂保駕護航。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小學階段正處于培養習慣的關鍵時期,應在結合上進心培養的同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好習慣一旦形成,學生的上進心也就“定向”了。學生的上進心是教師組織教學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養,在培養過程中難免會有反復,但我們要善于抓反復,反復抓。如此,學生怎能不上進?
其次形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責任心的培養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認真審題,按時完成作業,計算后,要認真檢查“一步一回頭”,認真書寫等,逐漸學生養成了自覺、主動、認真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高效課堂的基礎保障。
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真正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才會落到實處,學生才會受益,才會實現師生雙贏,學生對于學習數學,才會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才會為孩子們今后能成為“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創新性人才奠定基礎。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總結4
20xx年11月7日至9日,我有幸參加了在南京金陵中學河西分校舉辦的“《七彩語文》杯”全國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五屆優秀課評比暨課堂教學觀摩會。來自全國各省的31名選手參加本次大賽的現場比賽,另有7位數學特級教師進行了教學展示,他們課堂教學特色鮮明,充滿了魔力與朝氣,詮釋了新課改的真實含義。
在聽課的過程中,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自己和他們的差距。接下來,我就本次活動談談在聽課過程中感受最深的幾點;
一、語言幽默、平和充滿愛
每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比較幽默,同學們陣陣傳來歡快的笑聲。課堂氣氛非常好,每位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例如江蘇省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的張齊華校長的《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張校長干脆利落的說話風格,揮灑自如的幽默語言,讓在場的每一位聽課老師和學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的語調比較平和,親近的聲音時刻的鼓勵和牽引著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他們用謙遜的目光和動聽的音符替代了我們的焦躁和嘮叨。
二、多媒體使用、形象生動
每位教師的多媒體使用都非常熟練,講到哪,點到哪。而且課件做的比較新,比較生動。不少教師好制作了flash,更加生動形象的展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使學生很輕松的去突破重難點,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還有的教師采用了現代電子設備完成教學,如江蘇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的武捷老師上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的認識和應用》,讓每位學生用ipad自己動手操作、實驗、親身體驗本節課的重難點。讓他們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牢固,應用起來更加靈活。
三、教學環節、層層相扣
在課堂中,每一環節問題的設置,包括新課的導入都非常自然,讓學生們通過自己身邊的實例或者經典的故事,從而引出新課的內容。每一環節設計意圖都非常清楚,講解問題比較細致。例如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的王嵐校長的`《小數的初步認識》,在導入環節的設計,由“數學課”想到了“數”,由幼兒園學習過的數到我們現在學的數,很自然的談話間就引出了本節課所要認識的小數。又如江蘇省南京市瑯琊路小學的張冬梅老師的《小數乘整數》,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的相信學生,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去思考、給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更好的融入到本節課中來。
參加這次活動,一方面開拓了我的視野,讓我學習到了新版蘇教版教學的新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讓我學習了執教老師們課上的機智和從容。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總結5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從此可以看出,數學教育教學要關注學生作為一個主體,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存在價值。20xx---20xx年是我校教學改革年,對于我來說也是促進自身改革,不斷提升自己教學素養和教學能力的一年,下面就針對教育教學改革做如下總結:
一、對教育教學改革的認識
從小學數學的角度來看,數學的教育意義不在于培養數學家,而在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念和數學思想,讓學生經歷、探索一些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開拓學生頭腦中的數學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現在提倡數學教育教學,既要體現數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課程功能,從這個層面講教育教學改革對數學教育教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它促使學生改變了舊的學習方式,促使教師改變了舊的教學模式,并不斷探索新的適應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模式。例如:在合作探究環節,引導小組合作時,我們會先指導學生產生自己的觀點,而后小組內展示匯報,交流想法,達成共識,而后班級展示,學生展示,這個環節,傾聽與質疑是我重視的兩大要素,只有讓學生認真傾聽,才能讓學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對思考思路的共同點和需要質疑的地方,從而為自己的發言找準契合點??經過思維的碰撞,學生基本都能自己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是需要老師去把握的,既要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權利,更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學境界。教育課程改革給我的一個更大的感觸就是課堂評價機制的不斷完善,學生能給自己以及同伴的學習一個正確、科學的評價,通過這個評價來實現自我反思,這種機制特別有利于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我在教學中也在不斷引導孩子自我反思,以促進他們更好的發展。
二、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我在教學中也特別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二年級孩子較小對課堂紀律、課堂、小組匯報的評價均有教師把握,,我們是以4人為一小組,編為1號、2號、3號、4號,1號為組長,2號為副組長,4號一般為學困生,這樣在組內實行1—4結對,2—3結對的幫扶模式,當有困難時,互相幫助,小組評價和個人評價兩種模式。在班內,對于學生的管理實行捆綁式的評價,不針對個人。也就是對整個小隊進行評價,這就要求小隊內每一個學生都不能掉隊,有一人跟不上,整個小隊就不會得周冠軍、月冠軍、學期冠軍等,所以小隊內每個成員都要幫助相對落后的成員,小隊長在家里就會打電話問4號同學知識掌握情況,這樣就會出現三個幫一個或四個幫一個的局面。再就是在小組展示的時候,4號回答的40分,3號得30分,2號得20分,1號得10分,這樣就不會出現只是1回答問題的現象,可以把機會讓給4號,而在有些課堂上,很多時候4號是沒有機會回答問題的,因為他學習不好呀。在學習型的組織中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都有一個發展、展示的舞臺。這個學習型組織最大的特點把常規管理和學習等各個方面都捆綁在一起。小組合作是本學期課堂教育教學改革變動較大的地方,也初見成效,但由于年級低,多數由教師評價為主,隨著年級的增長要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
三、通過實踐談得失。
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了顯著的提高,特別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數學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方面有了顯著的成績,在小組結對互幫互助的模式下,大多數學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我個人而言,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在不斷的實踐中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在小組合作中也有些許的缺失,主要表現在小組合作評價方式單一,以教師評價和學優生評價為主,沒有充分挖掘全體學生參與評價得熱情,另外就是對學困生的把握不夠到位,有時當堂達標時,學困生并不能按時完成,從而導致他們依賴本組學優生的現象。這也是在以后教學中必須認真關注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增加前置性學習。在每節課前,前置性學習教師都要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然后讓他們在課上展示,一方面,鍛煉了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這樣的教學方式,轉變了過去“要我學”為“我要學”的學習動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欲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總結6
20xx年9月29日到9月30日我有幸去射陽參加了20xx年鹽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短短的兩天時間里,聆聽了各縣12位老師的課,感覺受益匪淺。他們現代的新課標理念、新穎的設計、清晰的思路、靈活的教法、愉悅的情感、親切的語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感覺到:“走出去,總會有收獲”。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聽課或參加其它教研活動,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可以取得不少教學經驗。12位老師的課充分展示了他們不同的課堂教學思路。
29日上午第一節課是射陽明達雙語小學的z老師執教的二年級數學《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這節課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簡潔、精煉。但是這樣簡潔精練的課堂與其他老師的相比卻顯得有些平淡,亮點突出不明顯,沒把學生吸引住。盡善盡美的課堂可望而不可即,曾流行這樣一句話: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確如此,有時一堂課中教師口若懸河,卻被認為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果學生口若懸河,往往又被認為忽略老師的引導作用,浮燥而缺乏深度。因此,每一堂課后,教者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遺憾。
第二節到下午的第二節分別時敬賢路實驗小學的z,鹽城市解放路實驗學校的z,建湖縣第二實驗小學的z,大豐市人民路小學的z,響水縣第一小學的z上的課題是二年級數學的《角的初步認識》,雖然這五位老師上的是一樣的課題,不過聽完一位位老師的課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位老師都有自己執教的特點,比如第一位的丁紅琴老師,她的思路非常清晰,語言大方有親和力,最佩服丁老師的是,能把這節課上的這么輕松,學生學得也很輕松,這樣的課堂是我所向往的,我也要努力去實踐,爭取這樣的氛圍能體現在我的課堂上。
下午第三是阜寧縣實驗小學的z上的《表內乘法和除法》,這與第一位老師上的課題雖然是一樣的,但是這位老師獨有的氣質,駕馭課堂的能力令人敬佩,學生真的動了起來,練習題的設計也形式多樣。整節課深深的吸引著學生,一節課結束讓聽者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后面兩位是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小學部的薛筠和東臺市第一小學的薛曉偉上的三年級的《軸對稱圖形》,聽了這兩節課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源于生活,體現于生活。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為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調整學習的方向,是關鍵時刻予以適當的點拔的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編材。與生活貼近的知識,學生聽起來親近,求知欲就強,要突破的愿望就強,做起題來積極性高,也體現出教學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而這些正是這群聽課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使學生感到數學問題新穎親近變得摸得著,看得見,易于接受,從而激發了學生內在的認知要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更好的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較高的培養,也實現了“生活經驗數學化。”
9月30日的最后的三節課分別是射陽外國語學校的谷文燕、濱海縣第二實驗小學的嚴海華、鹽城市第一小學聚亨路校區的杭慧娟上的三年級數學的《分數的初步認識》,讓我明白了光有理解,學生的印象是不深刻的,讓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必須強調個體的親歷性,即讓學生親身實踐和真實體驗。課堂上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地感悟分數的含義,也就是說,要充分展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經歷教學過程中逐漸建立概念,而不是只見結果而忽視過程。每半天都有專家點評,能直接點出這些教師的優缺點。
不同的老師,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扎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課堂上,學生不僅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觀點及想法,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認真傾聽別人的觀點,相互接納和欣賞,相互合作交流,并不斷地對自己和別人的想法進行批判和反思,通過教師的點撥和引導,學生間的多向交流探討,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解決各類問題的策略,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應該就是這樣充滿生活氣息,充滿人文氣息,充滿了師生的靈性和個性。聽完這些課,我對解決問題又有了新的認識。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短短的課堂四十分鐘,真正是教學“無痕”,精彩“有痕”!
我將借這次活動的東風,把優秀教師當作追趕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縮短與優秀教師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我會以此次觀摩課為契機,繼續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學,組織教學,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孩子們呈現一堂堂精彩的數學課,讓孩子們在數學的世界里快樂的學習成長。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總結7
華而不實,光注重熱鬧的課堂,這不是我們需要的。我們的課堂應該是講求實在、講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學生既能學到并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又能達到教學目的,這才是我們追求的課堂。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設計一個新穎的有趣的情景怎樣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起來?這是我們每個老師都在思考也是不斷在實踐著的事情。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這點就更為重要。好說好動,精力分散是一年級學生的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個好的開頭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讓他們自覺地參與到你的課堂中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時的教學中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總是想方設法去尋找、挖掘和教學內容有關的題材,比如:現有的課件,教學參考以及任教過的老師的教學反思等,盡可能的設計出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情景以此來達到有效。
我記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學“10的認識”,其實學生都認識10,可我們書本上還是有這個知識點,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能饒有興趣地聽課從而使得我能很好地開展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開頭:我簡單地操作鍵盤,屏幕上出現了數字娃娃“0”,接著跳出“1”“2”“3”“4”“5”“6”“7”“8”“9”,同時我自己配音:“9”說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來打抱不平,說:“如果我與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學生一個個瞪大眼睛看著我操作,這時我問:“小朋友,你們相信嗎?”屏幕一閃,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們緊緊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學生引入新課:“10的認識。”效果出奇的好。
二、從學生的學習方式談有效。
記得在教一年級的時候,很多孩子已經熟練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甚至20以內的進退位的加減,有的還能做100以內的呢。剛開學的時候遇到有些家長他們會很自豪的告訴我他的孩子學數學應該沒問題的,因為孩子算題目很快。可是一段時間下來發現不是這么回事的,那些以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總是出現錯誤,考試成績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長覺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實原因很簡單,是他們誤解了數學。數學并不是能做幾道加減法就可以的,通過數學學習目的是要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后能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課堂中更應注重的是學習方法的傳授,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點優為重要,我們從一開始就給他們以準確的學習方法,教會他們怎樣聽課,怎樣參與課堂,通過“提問、合作、動手、實踐”等學習方式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三、有效課堂的實現還應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的關系。
1、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這么多年的教學經歷告訴我,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為喜歡你,他們就會在你的課上表現的特別的積極,不管你讓他們做什么事情他們都會很好的去完成,師生間有了默契就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益。
2、教師與教材的關系:
我們每個教師對教材要有一個整體認識,把握好教材的體系、結構、內容、重點和難點。然后根據班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規劃好教材上知識的呈現方式。認真備好課,上好課。可是真的是說說容易做做難,往往是一節課上完總覺得有這樣那樣的遺憾,說到底還是我們沒把握住教材的編寫意圖,特別是現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時還會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記得我在初講兩位數計算這節課的時候,看完參考我覺得這個內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沒啥區別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兩個條件一個問題改成了情景,由學生看完情景自己說條件然后根據條件提問題列式解答。于是我就按照原來教學的那套方式來進行,結果班級我發現課堂氣氛很沉悶,學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說條件問題,效果不靈,下課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節課的時候我改變方式,不再提條件和問題了,每道題都讓學生看文字閉著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據眼前想象的情景來提問題,忽然我就發現課堂氣氛活躍了,舉手的學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節課好得多。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識點、重點、訓練點和拓展點,最后理出一個更為合理更加貼近學生和更有利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3、學生和教材的關系
讓教材更加貼近學生,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這是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教學要“以人為本”。要實現課堂的有效性就應該把握好教材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能忘了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他們都是有思想的,作為老師別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時需要我們放下架子,要裝著不懂,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是主人。
四、從練習談有效。
練習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新授還是復習課都離不開它,同時也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的課堂練習的設計盡量做到:
1、少而精。
2、具備典型性。
3、能集中體現教學內容的精華。
4、題量適當、恰到好處。
5、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作業分層布置,盡可能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不同的作業要求,提升作業布置的有效性。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教學的生命。一個學期的課堂實踐有收獲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思考不斷進取。我們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日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學習后反思,在實踐后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相信我們大家都會有進步的。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總結(精選6篇)05-23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總結(精選13篇)09-06
關于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總結05-13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反思10-18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7-31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論文12-08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6-0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05-18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10-14
【推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