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會計學原理復習總結

時間:2021-04-28 12:45:30 總結 我要投稿

會計學原理復習總結范文

  會計學原理復習總結 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依據,借助于專門的技術方法對各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完整、連續、系統的反映和監督,借以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同時是一切商業、經濟活動的語言、準則和根基。

會計學原理復習總結范文

  會計本質:是符合限定條件的一種經濟管理(會計實踐)和相應的知識體系(會計理論) 會計的職能:(1)反映職能;(2)監督(控制)職能;(3)參與決策。

  會計目標:

  一、受托責任觀:

  主要觀點:

  1、將會計目標定位于向資源委托者提供資源受托者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

  2、提供管理者完成經濟管理責任的信息;

  3、會計人員應服務于委托者的需要;

  4、財務會計報告以委托者為中心。

  強調事項:

  1、會計信息真實可靠;

  2、會計信息要客觀表達經濟責任的履行結果;

  3、會計人員應當把注意力集中于客觀、公允的會計信息。

  二、決策有用觀:

  主要觀點:財務會計的目標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對其決策有用的信息、關于企業現金流量的信息和關于經營業績及資源變動的信息。

  我國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1、可靠性:會計信息要真實地表述客觀存在的經濟事實;

  2、相關性:會計信息應當與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相關;

  3、明晰性:會計信息應當能夠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所理解;

  4、可比性:企業通過會計信息系統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相互可比。橫向的可比性:即不同企業同一會計期間會計信息的可比。縱向的可比性:即同一企業不同會計期間會計信息的可比。

  要求:(1)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項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2)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

  5、實質重于形式: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時不能僅以發生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而應認真分析交易或事項經濟實質并以之為依據進行會計核算。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與經濟實質不一致時,依據其經濟實質進行會計處理。

  6、重要性(依賴于職業判斷,帶有一定的主觀性)。要求:(1)對企業經營決策有影響的重要交易或事項應當單獨核算、重點反映;(2)對于次要的交易或事項可以簡化處理,合并反映。

  判定標準:(1)項目的金額:如果一項交易或事項的發生金額較大,達到一定的數量或比例,可能會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發生較大影響,繼而影響到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行為,則該交易或事項是重要的。(2)項目的性質:如果一項交易或事項的發生可能會影響到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行為,則該交易或事項是重要的

  7、謹慎性。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對充滿不確定性的交易或事項進行職業判斷時,應當持謹慎的態度,充分考慮所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合理估計可能發生的損失或費用,對交易或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應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

  或者費用。否則,會損害會計信息的質量,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行為,損害會計工作秩序,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8、及時性。要求: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會計計量屬性:

  1、歷史成本:按照取得或制造某項財產物資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來計量該項財產物資的價值,是該項財產物資的原始交易價格;

  2、重置成本:企業在本期重新購置、重新建造其所持有資產或承擔負債所需要花費的現金、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根據交易中買方的市場價格予以估計的;

  3、可變現凈值:企業全部資產和負債按照賣方市場價格為依據進行變現價值;

  4、現值:企業預期通過使用其所持有的資產將要收到的或償還負債將要流出的現金流量現值。

  5、公允價值:在公平交易中,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1)建立在未實現的交易基礎上;(2)不是現實交易的交換價格,而是未實現交易的市場價格;(3)在自愿交易的雙方之間達成。

  會計對象:指會計所要核算和監督的客體,社會再生產過程中主要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 會計要素:根據交易或事項的基本特征對會計對象的基本分類和會計對象具體化,反映會計主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基本元素。 內容:

  靜態三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動態三要素:收入、費用、利潤。

  1、資產:(1)流動資產: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存貨;(2)非流動資產: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2、負債:(1)流動負債: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負債、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2)非流動性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

  3、所有者權益:(1)所有者投入的資本: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資本或股本溢價);

  (2)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利得和損失(其他資本公積);(3)留存收益 (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

  4、收入:(1)按照企業從事日常活動的性質:商品銷售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建造合同收入;(2)按照企業從事日常活動在企業中的重要性: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

  5、費用:(1)成本;(2)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費用: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費、期間費資產減值損失、所得稅費用;(3)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損失:營業外支出。

  6、利潤:(1)營業利潤;(2)利潤總額;(3)凈利潤。

  會計基本假設:

  1、會計主體假設: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反映其本身所從事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

  意義:

  (1)明確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將會計主體的交易或事項與會計主體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項以及其他會計主體的交易或事項等相關主體的交易和事項區別開來。

  (2)是其他會計假設和會計核算的基礎。

  2、持續經營假設:在可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意義:在持續經營的前提下:

  (1)企業資產和負債才區分為流動的和非流動的;

  (2)企業對收入、費用的確認才能采用權責發生制;

  (3)企業才有必要確立會計分期假設和配比;

  (4)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歷史成本等確認、計量要求。

  3、會計分期假設:將企業持續不斷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 意義:

  (1)產生了當期與以前期間、以后期間的差別;

  (2)使不同類型的會計主體有了記賬的基準;

  (3)使折舊、攤銷等會計處理方法出現;

  (4)產生了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

  (5)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配比等要求;

  4、貨幣計量假設:企業會計應當以貨幣計量。

  意義:要求企業對所有經濟業務采用同一種貨幣作為統一尺度進行計量。

  收付實現制:指以款項的實收實付作為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標準。

  權責發生制:企業以收入的權利和支出的義務是否歸屬于本期為標準來確認收入、費用的一種會計確認基礎。

  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異同比較

  1、共同點:都是會計確認收入和費用歸屬期的基本原則。

  2、不同點:(1)收付實現制以實際收付款項為基本標準確認收入和費用;(2) 而權責發生制以權利的取得與責任的承擔為基本標準確認收入和費用。

  靜態會計等式:反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之間數量關系的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靜態會計等式成立原因:

  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是資金來源,資產是資金的占用形態。一定數額的資產必然對應相同數額的負債與所有者權益,而一定數額的負債與所有者權益也必然對應相同數額的資產。 資產=權益 —— 資產=債權人權益+所有者權益 ——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動態會計等式:反映收入、費用、利潤之間數量關系的等式。收入-費用=利潤。

  綜合會計等式:反映全部會計要素之間關系的等式。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一費用)。

  經濟業務對會計等式的影響:1、只涉及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化業務的影響;2、涉及收入和費用的經紀業務影響

  一項經濟業務發生可能導致等式左右兩邊都發生變化,但任何經濟業務的發生都不會破壞會計等式的平衡關系。

  會計科目:指對會計對象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的類別名稱。

  會計科目的分類:

  1、按其核算經濟內容分類:

  (1)資產類(43個):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收股利、應收利息、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代理業務資產、材料采購、在途物資、原材料、材料成本差異、庫存商品、發出商品、商品進銷差價、委托加工物資、周轉材料、存貨跌價準備、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投資性房地產、長期應收款、未實現融資收益、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工程物資、固定資產清理、無形資產、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商譽、長期待攤費用、遞延所得稅資產、待處理財產損益。

  (2)負債類(19個):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負債、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應付利息、應付股利、其他應付款、代理業務負債、遞延收益、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未確認融資費用、專項應付款、預計負債、遞延所得稅負債。

  (3)所有者權益類(6個):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本年利潤、利潤分配、庫存股。

  (4)成本類(4個):生產成本、制造費用、勞務成本、研發支出。

  (5)損益類(15個):主營業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按其核算信息詳略程度分類:(1)總分類科目;(2)明細分類科目;

  會計賬戶:依據會計科目開設的,對會計要素進行分類核算、反映和控制并具有一定格式的工具。

  賬戶與會計科目的關系:(相當于一個人和其名字直接的關系)

  相同點:

  (1)反映的經濟內容相同:都是對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進行的科學分類,目的都是為了全面、系統地記錄經濟業務;

  (2)分類口徑一致且結果相同:兩者都是對會計要素的再分類,分類的標準和結果是相同的;

  (3)具有密切的聯系:會計科目是賬戶的名稱,設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開設賬戶。 會計賬戶體系與分類:

  1、按賬戶的經濟內容建立:

  (1)資產賬戶:庫存現金賬戶、銀行存款賬戶、交易性金融資產賬戶、應收賬款賬戶、應收票據賬戶、其他應收賬戶、原材料賬戶、庫存商品賬戶、長期股權投資賬戶、固定資產賬戶、無形資產賬戶。

  (2)負債賬戶:短期借款賬戶、應付賬款賬戶、應付票據賬戶、應付職工薪酬賬戶、應交稅費賬戶、應付股利賬戶、其他應付款賬戶、長期借款賬戶、應付債券賬戶、長期應付賬款賬戶。

  (3)所有者權益賬戶:實收資本賬戶、資本公積賬戶、盈余公積賬戶、本年利潤賬戶、利潤分配賬戶。

  (4)收入賬戶:主營業務收入賬戶、其他業務收入賬戶。

  (5)費用賬戶:生產成本賬戶、制造費用賬戶、主營業務成本賬戶、其他業務成本賬戶、營業稅金及附加賬戶、銷售費用賬戶、管理費用賬戶、財務費用賬戶。

  (6)利潤賬戶:投資收益賬戶、利得賬戶、損失賬戶。

  2、按賬戶與會計報表關系建立:

  (1)資產負債表賬戶:資產賬戶、負債賬戶、所有者權益賬戶。

  (2)利潤表賬戶:收入賬戶、費用賬戶、利潤賬戶。

  會計賬戶的級次:

  1、總分類賬戶:指依據總分類賬科目設置,用于總括反映某一會計對象增減變動情況的賬戶。

  2、明細分類賬戶:指依據明細分類科目設置,詳細補充說明總賬會計信息的賬戶。 兩者關系:

  1、總分類賬戶對其所屬的明細分類賬戶起著統馭和控制的作用,提供總括會計核算信息;

  2、明細分類賬戶對其總分類賬戶起著補充和說明的作用,提供具體詳細的會計核算信息;

  3、二者反映的會計對象和性質相同;

  4、在數量上,各明細類賬戶金額之和等于其所屬的總分類賬戶的金額。

  登記方法:遵循“平行登記”原則

  1、同時登記:同一筆經濟業務,既要記入總分類賬戶,又要記入其所屬的明細分類賬戶;

  2、同向登記:總賬賬戶記借方,涉及的明細賬賬戶也記借方;總賬賬戶記貸方,涉及的明細賬賬戶也記貸方;

  3、同額登記:記入總賬借(貸)方的金額與記入所屬明細賬借(貸)方的金額之和相等。 登記結果:某一總分類賬戶——所屬明細分類賬戶

  1、期初:借(貸)方余額 = 借(貸)方余額 ;

  2、本期發生:借(貸)方發生額之和 = 借(貸)方發生額之和 ;

  3、期末:借(貸)方余額=借(貸)方余額 。

  第四章、第五章為重中之重,考試占40分!看課本和PPT,從P104——P170! 存貨: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銷售或耗用而儲存的各種有形資產。

  存貨數量變動四要素:1、期初結存數;2期內增加數;3、期內減少數;4、期末結存數; 四者基本關系(四柱):

  期初結存數+期內增加數-期內減少數=期末結存數

  期初結存數+期內增加數=期內減少數+期末結存數

  永續盤存制:指通過詳細設置存貨明細賬戶逐日或逐項記錄存貨收入和發出數,隨時結出存貨結存數量和金額的一種盤存方法。(期末結存數=期初結存數+本期收入數-本期發出數) 定期盤存制:定期或在期末通過現場實地盤點實物確定存貨結存數量,據以計算存貨耗用(銷售)數量的一種方法。(本

  期發出數=期初結存數+本期收入數-期末結存數)

  一、存貨發出與期末結存的計價:

  1、先進先出法:先購入的存貨先發出(銷售或耗用)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

  【例6-1】 光華公司20×9年10月初庫存A材料300千克,單位成本8元;10月8日,購入A材料1 000千克,單位成本10元;10月11日,發出A材料900千克;10月20日,購入A材料400千克,單位成本12元;10月25日,發出A材料500千克

  依據先進先出法的原理,光華公司20×9年10月發出A材料及期末庫存A材料的成本額可計算如下:

  本期發出A材料成本=300×8+600×10+400×10+100×12=13 600(元)

  期末庫存A材料成本=300×12=3 600(元)

  =2 400+14 800-13 600=3 600(元)

  2、后進先出法:假定后取得的存貨先行耗用或銷售對存貨價值進行計量。

  【例6-2】 沿用【例6-1】的資料,依據先進先出法的原理,光華公司20×9年10月發出A材料及期末庫存A材料的成本額可計算如下

  本期發出A材料成本=900×10+400×12+100×10=14 800(元)

  期末庫存A材料成本=300×12=3 600(元)

  =2 400+14 800-14 800=2 400(元)

  3、加權平均法

  (1)移動加權平均法:

  計算公式:

  移動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以前結存存貨成本 + 本次收入存貨成本)/(以前結存存貨數量 + 本次收入存貨數量)

  本次發出存貨成本 = 本次發出存貨數量 × 移動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會計學原理復習總結】相關文章:

會計學原理復習總結08-05

編譯原理期末總結復習05-24

會計學原理課件03-19

會計學原理試題與答案03-13

會計學原理論文11-22

會計學原理的試題及答案03-13

會計學的原理及實習報告02-25

會計學原理課程實習報告09-02

會計學原理試題答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