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寨鄉校本課程研究》工作總結
一、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丁寨鄉校本課程研究》課題,是依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相關規定,結合我鄉教學實際的需要而確立的教育科研課題。確立此課題,考慮了“農村中小學課程要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在達到國家課程基本要求的同時,可根據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地設置符合當地需要的課程”,按照“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的要求,“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校本課程開發已經納入了教育行政、科研和學校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教學改革在引領學生走向社會和生活的過程中急切需要理論聯系實際的樣本課程,在全縣已經初步形成了校本課程開發的良好態勢的今天,為了我鄉校本課程開發的啟動,充分開發、挖掘和運用本地人文、地理、工業、農業等資源為新課程改革服務,針對我鄉中小學教學的實際,開發具有更強針對性、時效性的校本課程,對于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和培養學生走向生活的學習興趣,推進課程改革,更具緊迫性和必要性。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方法與步驟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為丁寨鄉校本課程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丁寨的概述和《曲江河畔》的地理資源、人文資源,以及工業、農業發展情況。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下列資料獲取校本課程研究所需要的內容。
(1)理論依據:《中國基礎教育課程的理念與創新》、《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和《開發教育的“第一生產力”》等。
(2)法規政策依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各學科課程標準。
(3)參考文獻:《咸豐縣志》、《丁寨鄉志》、《丁寨鄉教育志》、《恩施民族教育科研網》、《咸豐教育信息網》、《咸豐網》、《咸豐網》博客、《風景彎彎》等。
2、調查研究法:根據《丁寨鄉校本課程研究》實施方案,有目的、有計劃地調查丁寨地方教學資源,收集與丁寨有關的地理、人文、工業、農業等教學內容,形成校本課程體系――《曲江河畔》小冊子。
3、實地走訪法:根據收集的資料,下鄉走訪,實地考證,補照照片。
(三)研究的分工情況
蘇xx:負責校本教材《曲江河畔》的組織、編寫(主編)、審定工作。
石xx:負責《曲江河畔》〔第一單元〔地理資源〕資料的收集、整理、編寫工作和《曲江河畔》的策劃工作。
楊xx:負責《曲江河畔》第二單元〔人文資源〕資料的收集、整理、編寫工作和《曲江河畔》的圖片設計工作。
鄧x:負責《曲江河畔》〔第三單元〔工業資源〕資料的收集、整理、編寫工作和《曲江河畔》的校對工作。
魏xx:負責《曲江河畔》第四單元〔農業資源〕資料的收集、整理、編寫工作和《曲江河畔》的攝影工作。
(四)研究的過程與成果形式
1、研究的過程:
(1)前期研究階段:從20xx年03月—20xx年05月,這是研究的準備階段。這一階段是: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明確課題研究方向,組建課題研究小組;召開課題小組成員會議,邀請專家進行論證;舉行開題會議,討論實施方案,明確研究思路,落實研究目標;做好研究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2)中期研究階段:從20xx年06月—20xx年12月,為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第一階段:20xx年06月—20xx年10月,課題組成員分別查閱資料、文獻,收集整理地理、人文,以及工業、農業四個單元的初步資料。第二階段:從20xx年11月—20xx年12月,課題組成員適當集中,下鄉走訪,實地考證,補照照片,核實情況,核對有關數據。
(3)后期工作階段:從20xx年01月—20xx年02月,為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第一步,根據各單元初稿,由主編集中,形成《曲江河畔》初稿,完成第一次審稿工作;第兒步,課題組全體成員集中發表意見,完成第二次審稿工作,形成《曲江河畔》定型稿。第步:申請縣教育印刷廠印刷的同時,完成結題報告,等待教育局、教研室專家的結題評估、驗收工作。
2、研究的成果:本課題研究形成的主要成果:校本教材《曲江河畔》
三、課題研究的體會:
1、在全縣課程改革實驗過程中,我鄉的《曲江河畔》校本課程填補了丁寨鄉校本教材空白,它既是我鄉校本教材首創,也是全縣校本教材研究之一,更重要的是為我鄉校本課程(教材)研究積累了經驗,體現了創新研究價值。
2、《曲江河畔》有效整合了我鄉的綜合資源,能引領教師拓展教材,延伸教材,真正實現由傳統的“教教材”、“用教材”向“編教材”的轉變,激發教師教育科研激情,第一次實現了自己的科研夢想,實現了理論研究價值。
3、在校本教材《曲江河畔》的研究過程中,課題組人人學習科研,人人學會了科研,人人都有收獲;《曲江河畔》按時發放到學生手中,讓丁寨的學生了解丁寨、熱愛丁寨,展示了本課題的應用研究價值。
4、《曲江河畔》是我們自己編寫,容易形成校本教材電子課本,對教師備課,形成電子教案幫助很大,方便快捷。
5、由于時間倉促,中心學校的同志們皆利用工作之余進行收集整理,加之水平能力有限,錯誤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和同行們批評指正。
【《丁寨鄉校本課程研究》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課程《九寨溝》教學設計11-26
子產不毀鄉校的注釋05-29
《子產不毀鄉校》閱讀答案06-15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翻譯04-11
家鄉校園的變化作文08-10
文言文子產不毀鄉校05-06
《子產不毀鄉校頌》原文及賞析08-19
第一學期課程研究工作總結模板12-04
混沌分形研究課程論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