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總結
一年來,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市、縣經濟工作會議和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履行職責,攻堅克難,創新發展,全縣農經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12年被評為全國首批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示XX縣。
一、主要成績
(一)農民負擔監管工作成績突出。一是惠農補貼政策落實到位。全縣落實糧食直補557.7萬元、良種補貼850.6萬元、雙季稻補貼500.2萬元、退耕還林補貼2285.7萬元、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803.05萬元。移民后扶資金撥入3184.88萬元、農機購置補貼929萬元、“家電下鄉”補貼1799.9萬元、計生獎勵扶助補貼120萬元、“陽光工程”農民就業培訓補貼89.1萬元、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補助43萬元。二是“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政策落實到位。共審批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317個,已完成268個、農民籌資280余萬元、籌勞15萬余個、財政獎補資金1900余萬元、項目總投資7420萬元。
(二)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成效顯著。一是財務審計工作力度加大。出具審計報告122份、提出審計整改意見239條、審計總金額1.1億元、查出違規金額39萬余元,已退還村集體39萬余元、處理或調整村級干部9名。二是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交易不斷規范。全縣26個鄉鎮(街道)全部實行了農村集體資產集中交易,共完成交易項目78個、交易金額達870萬元、節支或增收106萬余元。“三資”管理工作再創佳績,其工作經驗和做法在全國、省、市推介,得到了國家農業部、省市農經局的充分肯定。2012年被評為全國首批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示XX縣。
(三)農村土地承包流轉工作上新臺階。全縣共流轉耕地面積12.56萬畝、受益農戶3.56萬戶、合同鑒證2.6萬份、指導供需雙方簽訂流轉合同3.2萬份。
(四)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快速健康發展。2012年發展新合作社36個,發展成員6000人,帶動農戶3.2萬戶;創建國家級示范社2個,省級示范社1個,市級示范社6個,縣級示范社15個,規范社15家。目前全縣已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72家,吸收成員1.87萬人,注冊資金達1.25億元,聯結基地3.45 萬畝,帶動農戶8.41萬戶。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全縣農民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我縣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一支生力軍,合作社發展工作在全市排第一。2012年XX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驗交流會在我縣召開。
(五)“民生100工程”建設落到實處。全面完成了我局承擔的“民生100工程” 2大類6個項目的建設工作。2大類工作即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范社建設和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建設。6個項目指桂陽鴻運煙草專業合作社、方元鎮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太和鎮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黃沙坪街道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樟市鎮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洋市鎮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
(六)農村經濟信息化工作不斷加強。共收集和更新農村基本信息數據1.6萬條,制作農民專業合作社網頁63個,向“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交易平臺”上傳信息230條,向“農村土地流轉平臺”上傳信息910條,向“農產品交易平臺”上傳信息300余條。全縣507個行政村(居委會)全部在網上開通了農村廉政信息直通車。
二、主要做法
(一)落實減負政策,加強專項治理,切實保護農民根本利益
一是嚴格落實減負工作責任制。年初縣政府與各鄉鎮各部門簽訂減負工作責任書,將減負工作納入縣鄉績效考核和黨風廉政建設目標管理考核內容。二是廣泛宣傳減負惠農政策。下發了《關于發放農民負擔與補貼監督卡的通知》,將《農民負擔與補貼監督卡》發放到了每家每戶,將減負惠農政策原原本本交給了群眾,自覺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三是實行強農惠農補貼資金備案制。要求各涉農部門在強農惠農項目資金撥付后的15個工作日內,將資金的名稱、來源、數量、去向、實施單位等情況到減負辦進行備案,建立規范的臺帳和數據庫。2012年3月23號中央二臺對我縣在落實惠農資金方面所采取的做法及成效進行了推介報道。四是認真落實了各項減負惠農補貼政策。進一步健全“一卡通”的發放手續,確保了惠農補貼政策落實到位。五是認真落實“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政策。下發了《關于認真做好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財政獎補項目申報審批工作的通知》,在審批農民負擔項目時,嚴格控制標準和議事范圍。六是切實加強專項治理。對全縣56所學校的春秋季教育收費情況進行了督查。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并作了限期整改。會同糾風辦、物價局等部門,對全縣農村生產生活用水用電、農民建房、各種辦證等方面的涉農收費政策執行情況開展了專項檢查,切實維護了群眾的利益,確保了農民負擔不反彈。省減負辦對我縣的農民負擔監管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二)完善管理制度,創新管理方式,全面規范三資管理工作
一是完善財務制度,規范財務管。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收取款項按規定使用《湖南省農村公益事業籌資專用收款收據》,并嚴格實行銀行結算。對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實行“四專”管理模式。為了規范村民小組財務管理,結合實際,由縣紀委牽頭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選擇10個鄉鎮,試行了管錢又管帳的“組帳雙代管”、管錢不管帳的“組帳監管”和管帳不管錢的“組帳托管”三種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目前為止創建300個組級財務管理示范點,組級財務工作基本做到財務開支有去向、銀行取款有發票和組級記帳有憑據。二是大力推行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網絡化。為提高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充分發揮全縣農村財務管理網絡終端建在鄉鎮的有利條件,在全縣普入了村級財務工作電算化管理。三是強化農村財務審計,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我們從保障人民群眾利益為出發點,加強對審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和頒證工作,確保審計人員有較強素質和合法資格開展經常性審計工作。按照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的要求,認真履行職責,依法行使審計監督職權。四是實行村級財務公開,保障群眾知情權。全縣財務公開面100%,達到財務公開規范化要求的達95%以上。通過財務公開,給了群眾一個明白,給了干部一個清白,減少了基層干群矛盾,全縣社會大局更加穩定。五是規范資產資源交易,防止集體資產資源流失。根據《XX縣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交易工作方案》的要求,全縣26個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了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交易中心,根據“四權不變、依法代理、民主公開、規范運作”的原則,做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公示,監管機構全程監督,保證農村集體資產資源集中交易公開透明。
(三)強化動態管理,健全服務體系,維護農村土地經營權利
認真貫徹落實《農村土地承包管理法》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狠抓農村土地承包規范化管理和矛盾糾紛調處,有效地維護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一是加強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動態管理。全面完成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發、換、補工作,對登記簿和承包合同書按照“一組一冊、一村一盒、一鄉一柜”的歸檔要求,分門別類建立了規范的'檔案。二是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流轉體系。全縣26個鄉鎮(街道)依法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相應成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工作領導小組,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配備了專業的工作人員,規范了土地流轉交易程序,建立和健全了土地流轉臺帳和各項工作制度。到目前為止,全縣496個行政村建立了土地流轉信息站,配備了專(兼)職信息員。完善了縣、鄉、村三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進一步拓寬了農村土地流轉渠道,為農民增收了搭建了平臺三是加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調處力度。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強化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調解化處力度,5年來,共調處土地承包糾紛和土地流轉糾紛161起,調處率達100%,其中2012年調處26起,調處率達100%。
(四)全方加強引領,創新發展機制,加快農民合作組織建設
一是加大四個力度,強化合作社發展動力。加大領導力度,增強主動性。把合作社的發展納入了年度績效、民生100工程和硬性考核指標,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主管部門牽頭抓,相關部門配合抓的工作機制;加大宣傳力度,調動積極性。以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地開展宣傳活動,全面提高廣大農民“組社參社”意識和參合創業熱情;加大指導力度,注重規范性。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規范,積極組織專門人員,深入合作社進行業務對口指導;加大引導力度,突出示范性。按照“四有五化”要求,每年評選表彰10個縣級示范合作社,30個規范合作社。通過示范社的示范引導,帶動建設了一批規模較大、管理規范、帶動力強、產業優勢明顯的合作社。
二是搭建三大平臺,增強合作社發展活力。搭建資金引導平臺。設立專項資金,縣財政每年安排40萬元用于合作社建設,并對合作社向部、省級有關部門申請辦理基地認證、商標注冊等另行獎勵;搭建融資籌資平臺。切實加強金融產能創新,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全面推行靈活的貸款方式,重點推行小額農戶信用和聯保貸款;搭建產業發展平臺。鼓勵有條件的合作社投資興辦經濟實體,走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的路子,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核心,發展龍頭企業,建立產業基地,創立農業品牌,培育農產品市場。引導種植類合作社設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部,將農戶的承包地集中流入,由合作社統一組織生產經營或將土地出租給種植大戶、農業經營企業等。
三是推行五大模式,彰顯合作社發展魅力。推行農企合作。大力推行“龍頭企業+聯合社+專業合作社”的組織模式,合作社聯合社積極與龍頭企業之間通過合作關系或互相參股、互為成員,實現企業和合作社的共同利益聯結體;推行農綜服務。主要是依托國家投入的基礎設施或固定資產,組建綜合性服務合作社;推行農超(校)對接。讓合作社產品走進較大人流量的超市或學校,成為超市和學校的后勤部;推行農莊聯結。引導有條件的合作社投資興辦經濟實體,走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的路子,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核心,發展農莊(場)綠色生態經濟。
(五)明確工作任務,狠抓責任落實,民生100工程全面完成
一是全面完成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范社建設。我們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指導省級示范社——桂陽鴻運煙草專業合作社投入資金40余萬元,對辦公場所進行了裝修,添置了辦公桌椅、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施,制作了標識牌;合作社章程、合作社發展規劃、各項制度、理事會名單、監事會名單等全部上了墻;幫助示范社建立健全了民主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和公開制度、利益分配制度,真正做到農民參與管理,尊重農民的意愿,走自主經營、自我發展之路。建立了成員帳戶,成員出資情況、公積金份額及成員與合作社的交易量均在成員帳戶中進行了詳細登記;幫助示范社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記錄制度,圍繞質量安全。幫助示范社抓好合作社成員產品包裝和品牌的統一,形成品牌優勢;對示范社成員進行了法律法規、合作知識、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培訓,免費發放技術資料5000余份。其它示范社也得到了同步完善和規范。
二是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建設。今年我縣確定方元鎮、黃沙坪街道、太和鎮、樟市鎮、洋市鎮等五個鄉鎮(街道)為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示范建設單位。目前,五個鄉鎮(街道)均做到了“有牌子、有人員、有場所”,已設立了流轉服務大廳,投入15萬元配置了辦公桌椅、電話、電腦、打印機、檔案柜等辦公設施;各服務中心配備了一名專職工作人員,各行政村確定了一名信息員;建立健全了規章制度,完善了服務程序,印刷了土地流轉服務指南,各項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
(六)加大發展力度,健全信息網絡,提高服務三農工作水平
為全力推進農經信息化工作,按照市局農經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我局把農經信息化工作當作特色工作和創新工作來抓,堅持農經信息化工作服務“三農”的指導方針,做到思想認識到位,工作措施落實到位,農經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全縣各個行政村(居委會)全部在網上進行了黨務、村務、財務、惠農補貼、民政、計生等內容公開公示。配合縣農村黨風廉政建設辦公室抓好了農村廉政信息直通車的平臺建設工作。
一年來,我縣農經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上級和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定的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為:一是對新業務知識的學習有待加強。只有不斷加強對新業務知識的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發展要求,更好地開展工作,更好地服務于基層。二是對農村農經現狀的調查還有待加強。只有加強了解和調查,才能進一步摸清農村農經發展現狀,更好的落實好農村的各項惠農政策。三是農經信息收集工作難度大。一些企業對于報表工作出現懈怠,甚至不報的問題,以及某些鄉村領導不夠重視以及村級財務人員的工作能力不強等,從而導致我們的信息報送工作不全面、不準確或不及時。四是農經局現有職能多工作量大而人員編制少。全局干部職工僅13人,根本不能滿足農經局工作職能的需求。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想方設法加以解決。
三、2013年工作設想
一是進一步抓好減負惠農政策和減負制度的宣傳貫徹落實;進一步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格執行農民負擔監管“五項制度”;進一步規范“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行為,適當擴大“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范圍。
二是進一步規范農村集體“三資”和村級財務管理;全面推行“村帳鄉管”電算化管理和“組帳鄉管”工作;繼續強化農村財務審計;加大對村財會人員的業務培訓力度。
三是進一步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與發展,力爭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0家,培育省級示范社3家以上,市級示范社8家以上,縣級示范社20家以上。
四是繼續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鄉鎮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指導農民規范進行經營權流轉,加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調解化處力度。
五是繼續抓好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直通車的平臺建設,促進全縣農村黨風廉政建設。
六是抓好鄉鎮農經隊伍自身建設。
七是認真完XX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電大農村經濟管理論文01-31
關于農村經濟管理論文04-03
農村健康工作總結08-05
農村工作總結05-19
農村電工的工作總結10-24
醫院經濟管理工作總結12-20
農村小學電教的工作總結12-26
農村婦代會的工作總結01-01
鄉鎮農村發展的工作總結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