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的年終工作總結范文
一學年來,我校以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堅持科學管理、求真務實,學校內部管理不斷強化。我作為分管教學業務的副校長,以全面落實課程方案,提高課程實施水平為工作重點,以創建高效課堂示范學校和“三好一星”活動為契機,著力推進師資隊伍業務素質提高,努力提升教學質量,取得了一定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外出培訓與校本研究并進,大面積提高教師業務能力
我認為,學校教師隊伍自身知識豐厚,對教學內容理解透徹,教法學法研究到位,日常教學中就能夠游刃有余,也就是說,只有教師的高素質,才有教學的高質量。一學年中,我不失時機地安排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參加學科業務培訓,骨干教師分別到濱州、博興、棗莊、壽光、青島、濟南、上海等地聽課學習、培訓達40余人次,有一百五十余人次到縣直小學參加高效課堂展示聽評課研討等業務活動,使全體教師都有外出學習的機會,我們還多次邀請縣第一實驗小學名師來校聽課指導,讓教師及時了解教學新信息,學習新教法。
校本培訓也是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有效方式,每學期初,我都結合實際工作狀況,分學科安排一學期的校本研修內容,在每周的集體業務學習時間落實。本學期帶領老師們組織了高效課堂創建和“三好一星”系列活動,學習高效課堂標準,分小組聽評課,評選出了本校各科課堂教學名師十二名,我本人參加聽課評課130多節,這些活動的開展,為教師搭建起了相互學習的平臺,使業務能力和專業理論有效融合,教師的整體業務能力得到了提高,讓更多的教師走上了縣、市、省級優質課評選的講臺,一批教壇新秀脫穎而出,一學年內有16節課獲獎,其中2節獲省級獎,優質課獲獎率比去年番一翻。副校長個人工作總結
二、全面落實課程方案,扎實推進素質教育
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是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落實課程方案。我與全體教師一起學習黃勝副省長、張志勇和齊濤廳長等領導在全省素質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學習了山東省中小學考試管理規定、《教育部關于印發<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通知》、《山東省教育廳關于印發<山東省普通中小學課程實施水平評價方案>的通知》等指導性文件,使全體教師徹底轉變了教學理念,按要求落實各項目標,課程方案要求的所有課程開設齊全,實施有效,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帶領教師再次學習了指導綱要,修訂了學校實施方案,制定了各年級的具體實施計劃,把綜合實踐課和少先隊活動有機結合,帶孩子們走進田間,走進工廠,到醴泉寺參觀,去母親河考察,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增強合作意識。目前,對于音、體、美、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等考查科目的評價,也已形成了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學期末,我依據縣課程質量評價方案要求,制定了我校的課程評價方案,分別對教師和學生進行了考查、評價。
我按照張校長“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的課程落實理念,把原來傳統的興趣課堂進一步豐富、規范,著力構建興趣型校本課程,為學生全體發展、個性發展創設了時空上的'保證。通過全員參與、合作探究的開發實施過程,構建起高效、科學、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興趣型校本課程體系。每周四下午第二三節作為興趣課活動時間,和其他活動課程一樣設于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中,學校作為教學常規來督查,要求輔導教師同學科課程一樣,有備課,有記錄,有作品,求實效。學年內,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和年齡特點,開設了38個活動隊,總之,都以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為宗旨,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了滿足,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方面,仍然以等級加評語為主,對學生實行的喜報評價,涵蓋了學生方方面面的表現,這種多元化“立體”評價,樹立了學生自信心,激勵孩子進步,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好評,我所撰寫的教學管理論文<師生在立體評價中共成長>在《改革與超越》一書中發表。
三、正確把握課程標準,學科教學成績顯著
在搞好學校教學工作的同時,我不放棄自己所任學科的教學研究,本學年,我擔任三年級兩個班的<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我雖多次參加了品德課的教材培訓,但具體上這門學科還是第一年,我利用培訓所學理念,精心設計品德學科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考察家鄉和學校周圍的環境,讓學生分小組調查農村生活的鄰里關系,帶領他們到郵局參觀訪問,切實把德育生活化,孩子們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兩學期我班學生學習成績顯著,德育效果明顯。副校長個人工作總結
回顧一學年的工作,不論是所分任的學校工作還是自己的學科教學,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以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開拓創新,與全體同志團結一心,踏實工作,力求下學年把學校教學工作推向更高的層次,推動明集一小教育教學更快更好的發展。
【校長的年終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校長的年終工作總結12-30
校長教學年終工作總結10-18
駕校校長年終工作總結11-19
后勤校長年終工作總結12-20
駕校校長年終工作總結11-20
初中校長年終工作總結05-02
校長年終個人工作總結12-30
中學副校長年終工作總結04-16
【精選】校長年終工作總結四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