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記者團工作總結范文精選
高校大學生記者團工作總結范文本學期學生記者團工作從3月開始到6月已經全部結束。從一區的角度而言,本學期主要以“帶新記者”為主,其工作其實是以二區工作為中心的,但二區新學生記者的成長并不如預想中的那樣迅速,而一區學生記者的工作則因為包括課業繁忙在內的諸多原因而未能達到預期。
三個需要引起注意的問題:
1。一區學生記者完成稿件數少
除校友采訪(1959級校友回校)、人物采訪(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優秀共產黨員)等稿件外,一區學生記者幾乎沒有完成其他稿件,也就是說他們的工作很少涉及學生活動新聞、周末談等關注普通學生生活的層面,對新聞網和副刊的支持也不足,完全無視開學初制定的“每人每月3篇稿件”的要求。
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課業繁忙和對學生生活失去新鮮感。根據學校的課程安排,一區的學生記者大多課業繁重,以電氣學院電氣工程系的課程為例,每天基本都是3大節課,還有大量的實驗。而且隨著專業學習的深入,學生對課外復習、課外實踐的需求和對保研、考研、就業的壓力都在增加,加之一區學生記者對自己學習要求都很高,所以忽視記者團工作也可以理解。另一方面,學校對學生活動的投入越來越少,學生活動,尤其是社團活動在一區難有作為和發展,有特色的學生活動非常少,新聞素材的減少也給學生記者發揮才能制造了困難。
所以在看到一區學生記者完成稿件數少的事實同時,也應注意到其客觀的原因,而且大部分一區學生記者在編輯部需要的情況下還是盡力分擔了一部分報道任務,比如電工電子大賽、創新、微軟小學者等稿件。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弱化交稿指標,而改用指定活動,即不強調“每人每月3篇稿件”這樣量化的指標,而改用由編輯部指定一區學生記者報道任務,同時還可以引入末位淘汰機制,例如對每學期交稿質量最差或數量最少的學生記者勸退。這樣一區學生記者不用自己尋找新聞素材,而由編輯部統一管理報道任務,一方面均衡了一區學生記者的出稿數量,另一方面也督促不積極的一區學生記者努力提高自身新聞素質。本學期的一區學生記者工作,實質上已經實行了該方法,但不夠全面徹底。
2。一區學生記者例會出勤率低
考慮到XX級一區學生記者一共6人,故開學初將原本每周一次的例會改為每兩周一次,但出勤率依然很低,但值得肯定的是,大部分一區學生記者在缺席前都會先請假,并說明理由。
這說明例會制度確實存在不足,即例會的內容設置有些空洞,例會紀律也經常得不到保證。所以希望以后的例會能有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議程,包括評報、稿件分析等,并強調例會紀律,包括專心記筆記等。
其中評報機制在XX年有,但之后因為公寓收不到報紙等原因而停止,希望以后可以恢復。每周周末點評上上周出版的《哈工大報》,如果公寓無法收到報紙,一區學生記者可以有大約一周時間來編輯部索取報紙,不影響評報。評報一方面可以督促學生記者看報紙、學習新聞寫作、交流稿件,另一方面也是對報紙的一種反饋,了解大學生想看怎樣的報紙,對校報的長遠發展也有一定作用。而會議紀律問題則主要因為會議地點設在編輯部,電腦面前,有人上網,有人改稿,造成了不專心聽例會的現象。希望可以出臺例會紀律條例,用規章制度說話,維持會議紀律。
3。一區學生記者采寫能力層次不齊
大部分一區學生記者對某些稿件的寫作不熟悉、交稿質量不高是不爭的事實,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在于兩個方面,即缺乏鍛煉、沒有有效利用例會。有些學生記者交稿少,自然得不到鍛煉,采寫能力也沒有很大提高;沒有評報機制,例會上缺少采寫能力的培養,總不能要求每個學生記者都無師自通吧。所以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在于解決前兩個問題。
兩件值得欣慰的事:
1。XX級學生記者都很團結
本學期清明放假期間,XX級學生記者出游大青山,活動非常艱苦,一整天,很累,但也看出大家的團結。活動參加者、XX級學生記者一年前在二區共同的“師兄”,張寬說:“那個山很高,但互相攙扶著,我們還是爬了上去,下山之后很累,但留給我們的回憶很甜蜜。”他還說:“我和這一屆學生記者團的感情都很深。”生活中,XX級學生記者也能互相關心、幫助。所以有一件事情需要明確:學生記者團的基礎是成員間的感情。希望這一點可以向下傳承。
2。學生記者新老交流
本學期,李麗、鄧海峰、馬立軍先后回到二區,為新記者講述自己的經歷,XX級一區學生記者除1人外,也都回二區與新記者交流經驗,吉星老師堅持參加二區例會,作為一區負責人,我參加了后半學期二區的例會(前半學期因為課程原因,未能參加)。這都為新老學生記者的交流創造了條件。而為了更進一步交流,希望每學期可以有一次新老記者的團隊訓練,我將聯系team為學生記者團進行團隊訓練。
一份統計:
一區學生記者在大三之后,是否會繼續留在校報?90周年校慶,也就是XX級學生記者大四的時候,是否能分擔部分采寫任務?綜合平時表現,是否能托與重要稿件?通過平時的交流,大致有以下統計,作為備案。
……
一些初步設想:
1。編輯部統一安排學生記者采寫任務制度
學生記者自行發現新聞線索,應先與編輯部溝通,確定該新聞是否可以報道;
編輯部需要分配給學生記者的任務時,根據學生記者平時交稿數量,盡量均衡地分配,即先詢問交稿最少的學生記者是否接受任務,以此讓每個學生記者得到鍛煉;
學生記者有權接受編輯部的任務,也可以無理由拒絕;
對于比較重要的活動,可以分配給兩個或多個學生記者完成,以保證采寫質量;
接受編輯部任務學生記者應該按時交稿;
每次學生記者交稿,根據任務難度、完成效果等,由編輯部評分,對每學期總得分最低,或低于平均分過多的學生記者進行勸退。
2。例會評報制度
一區學生記者每周周末進行例會,例會上對上上周的報紙進行點評;
每個學生記者對新聞版、副刊版、周末談、校園講壇、工大人采風、學者林等學生記者可能涉及到的欄目或題材進行學習;
學習包括指出每篇文章的優、缺點,或請該篇文章的作者現身說法;
每周評選一篇“我最愛看的`文章”,并說明理由。
3。對大一新學生記者培養的一些建議
大一學生記者招新名單確定后,第一時間組織團隊訓練,增進內部交流;
大一學生記者培訓原則上安排在二區,由編輯部老師和高年級學生記者主講;
大一學生記者上半學期原則上不強調新聞價值、新聞采寫技巧,只強調交稿數量、錯別字、新聞倒三角結構、新聞標題擬定;
大一學生記者下半學期要求每人在新聞網上發表稿件超過5篇(這需要新聞網的支持,對有些新聞價值不大的學生活動準予上網),在校報上發表至少一篇周末談或者副刊;
大一學生記者不獨立制作專版,原則上不獨立接受重大采寫任務;
鼓勵大一學生記者到一區參加采寫活動,并與高年級學生記者交流;
大一學生記者來到一區后,推行驗收考試,對不合格的學生記者給予清退。
4。與學校其他學生記者團交流
與研究生記者團、管理學院記者團交流,互相參加例會。我作為負責人,現在已經和他們的負責人取得聯系,明年將互相安排學生記者參加對方例會,及時溝通,協調新聞報道,交流稿件,聯合培養,聯誼。當然這些都只是初步設想。
下學期工作安排
新陳代謝總是無法更改,下學期的主力無疑是現在二區的新學生記者。二區的工作希望可以完全交給馬琦,其采寫能力、團隊領導能力已經得到大家的認可。張寬因為保研時間比較充裕,希望給予指導,并參與一區的團隊建設工作。
李玉才的責任心在多次稿件交流中得到體現,他是唯一一個將稿件歷時一個多月,前前后后修改了3遍,還問我該稿件是否符合校報標準的學生記者,希望給他更多的機會,培養成繼張寬、馬琦之后,二區的負責人。
一區方面,我將繼續留任記者團,但希望XX級學生記者團自我管理。我推薦韓春為副刊學生編輯。韓春文筆大家有目共睹,在副刊上發表了多篇文章,校內日志上也是詩歌不斷,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非常踏實,每次例會都按時參加,團結身邊的學生記者,對自己稿件要求很高,責任心強,我相信他能做好學生編輯的工作,如果可能的話,我還希望他能接任一區記者團負責人的工作。
我推薦劉森負責記者團的外聯工作,主要是與管理學院記者團、研究生記者團的溝通,包括互聽例會、共同完成專版。劉森是大一下半學期招入的學生記者,但工作非常積極,經常與老記者溝通,下學期初我將和劉森具體進行外聯工作,并相信劉森能將這件事做好。
我推薦劉楊為三版學生編輯候補。劉楊也是大一下半學期招入的學生記者,人文學院,時間上比較充裕,工作積極,是二區新記者中交稿篇數比較多的學生記者,他本人也愿意成為三版學生編輯。但劉楊缺少一份踏實,至少是他還沒有表現出他踏實嚴謹的一面,希望給他一個表現踏實工作的機會,讓他嘗試三版學生編輯,再決定是否留用。
此外,記者團blog的使用情況、記者團系統培訓、記者團團體出游、記者團聚餐等問題還需要解決,這或許是我最后一次寫記者團總結報告了,或許只能把這些問題留給那些后繼者了,畢竟,他們才是希望。
【高校大學生記者團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高校大學生記者團的工作總結12-20
高校大學生記者團工作總結09-19
高校大學生記者團工作總結范文精選12-25
高校記者團領導個人述職報告12-16
大學生記者團工作總結07-28
高校記者團的個人工作計劃11-05
關于大學生記者團工作總結12-24
高校生記者團的個人工作計劃06-15
大學生記者團個人工作總結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