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下面為大家帶來的是初二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
1 、基礎知識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東晉著名田園詩人。不滿當時現實,棄官歸隱。《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都是傳世名篇。我們還學過他的《歸園田居》。
文言詞語
【一般詞語】
[緣]沿著,順著。
[夾岸]兩岸。夾,在兩旁。
[數]幾。
[芳]香花。
[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英,花。
[繽紛]繁多樣子。
[復]再。
[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才]僅。
[平曠]平坦開闊。
[儼然]整齊的樣子。
[屬]類。
[阡陌]田間小路。
[悉、咸]全,都。
[黃發]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悅。
[乃]竟然。
[具]詳細。
[問訊]打聽消息。
[云]說。
[嘆惋]感嘆驚訝。惋,驚訝,驚奇。
[延]邀請。
[語(yù)]告訴。
[扶]沿,順著。
[向]從前,舊的。
[及]到。
[詣]到。
[遣]派。
[欣然]高興的樣子。
[規]計劃。
[果]實現。
【一詞多義】
[中] ①年間。(晉太元中)②中間。(中無雜樹)
[志] ①標記。(尋向所志)②做標記。(處處志之)
[為] ①(wéi)作為(武陵人捕魚為業)②(wèi)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
[尋] ①尋找。(尋向所志)②隨即,不久。(尋病終)
[聞]①聽說。(村中聞有此人)②聽到的事情。(具言所聞)
[舍]①(shě)舍棄,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儼然)
[作] ①勞作。(其中往來種作)②做。(設酒殺雞作食)
【古今異義】
[鮮美]古:鮮艷美麗。今:食物味道好。
[開朗]古:地方開闊,光線充足。今:樂觀,暢快,不陰郁低沉。[交通]古:交錯相通。今:各種運輸郵電事業的總稱。
[妻子]古:妻子兒女。今:男子的配偶。
[絕境]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
[無論]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相同。
[如此]古:像這樣。今:這樣。
[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滿。
【詞類活用】
[異]感到詫異。[窮]盡,有走完或窮究根源之意。[盡]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
【成語】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
無人問津:比喻無人探問價格或情況。津,渡口。
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斗爭的美好世界。
2、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語句回答:
1.描寫桃花林美麗景色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描寫桃花源社會環境安定平和的語句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語句是: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現桃花源中自然環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5.表現人民生活恬適的句子:往來種作;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6.表明漁人總體感受的句子:豁然開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來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時亂。
8.表明漁人背信棄義的句子:詣太守,說如此。
(二)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寫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麗的氣氛,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為寫桃花源的美好做鋪墊。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現了漁人怎樣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窮其林”中的“窮”字表現了漁人怎樣的心理?
由于“甚異之”,想探個究竟。
4. “豁然開朗”照應前文什么內容?
初極狹,才通人。
5. 為什么村人“見漁人,乃大驚”?
村人對陌生人出現感到驚異,表明桃花源與世隔絕很久。
6.“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會環境是怎樣的?
社會動蕩,戰爭頻繁,民不聊生。
7. 桃花源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狀況、精神狀態怎樣?
自然環境:美麗富饒;②社會環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狀況:安居樂業;④精神狀態:自由快樂。
8.“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從文中可推斷漁人向桃花源中人說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會動亂,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為什么嘆惋?作者為什么不一一寫出漁人的話?
為時代變遷,桃花源外社會的黑暗動蕩,人民生活痛苦而嘆惋。
本文主要寫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戰亂;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沒有必要一一寫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復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飽受戰亂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會中再過痛苦的生活。
11.為什么村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
對漁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壞他們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為什么要寫“尋向所志,不復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個似有實無的虛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達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為什么要寫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給桃花源增添奇異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隱含了作者無力改變社會現實的無奈。
14.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作者追求的是怎樣的生活?)
環境優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風淳樸;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亂,人人自食其力,安居樂業,和平安寧的理想社會。
15.作者為什么要虛構一個與現實對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愿望;對美好生活向往,對黑暗社會批判。
16.寫出文章的整體思路。
(漁人)發現桃源、訪問桃源、離開桃源。
3、 遷移拓展
1.與“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語是什么?
豁然開朗。
2.你怎樣看待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
它與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當時現實的一種精神寄托,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跡,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3.漁人是個怎樣的人?寫漁人有怎樣的作用?
漁人背信棄義、不守諾言。
寫漁人的作用:一方面與桃花源中人的淳樸好客形成對比,加深了人們對桃花源外社會的認識,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會;另一方面,本文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漁人是組織材料的需要。
4.針對第二段語句作簡要評注。
本段駢散結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連貫流暢,精煉有意境。“黃發垂髫”又運用借代修辭,增強了語言表現力。
5.由“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你能從中聯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啟示?
圍繞“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為,必須經歷一些艱難苦難”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入手描寫的?請你以“桃花源美在……”領起,寫兩點賞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環境的優美,桃花源美在社會生活寧靜。
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難于桃花源,不復出焉的行為的?
桃花源人在當時是很幸運的,能躲避禍患,生活安定;但從積極意義上來講,躲避不是永遠的,應該起來抗爭。(談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8.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國,你的理想王國是怎樣的?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來。
(自我做答)
【初二文言文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初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11-11
初二語文文學常識知識點總結04-15
初三語文知識點總結之文言文詞為用法08-11
初二文言文《觀潮》教案11-17
初二文言文的作文03-06
初中文言文《醉翁亭記》知識點總結12-07
《赤壁賦》文言文重要知識點12-16
滕王閣序文言文知識點11-12
答謝中書書文言文知識點11-03
初二語文上冊背影知識點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