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1-03-30 11:16:33 總結 我要投稿

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導語: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以下是小編整理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第一節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一、區域的定義: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指標和方法不同,區域的類型也不同。

  二、區域的特點:有的邊界是明確的(行政區),有的邊界是過渡性質的(干濕地區);層次性注:兩個區域,按照不同的指標,地理界線是不同的。

  三、地理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長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對比

  長三角(華東地區、滬寧杭地區):讀圖和文字得到下列信息:

  1、定位:30°N~32°N,120°E~122°E,東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與日本隔東海相望。

  2、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

  3、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溫暖時間長,作物的生長期長。

  4、土壤與耕地:肥沃的水稻土,耕地較為分散,多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5、水系:長江、京杭運河、富春江、錢塘江、黃浦江

  6、作物:水稻、冬小麥、油菜、棉花

  7、礦產資源貧乏。

  8、綜合性的工業基地(發達農業的基礎上發展輕工業,利用交通優勢進口礦產發展重工業)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遼河平原構成東北平原)

  1、定位:43°N~48°N,125°E附近

  2、地形:平原為主,地勢平坦

  3、氣候: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陸性稍強),溫暖時間短,作物的生長期短。

  4、土壤與耕地:肥沃的黑土,耕地較為集中,多為旱地,人均耕地多,有利于機械化的推廣,耕作方式相對粗放,畝產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5、水系:嫩江、松花江

  6、作物:春小麥、大豆、玉米、甜菜(遼南為冬小麥)

  7、礦產: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8、工業:我國的重化工基地。

  四、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區域的影響是不同的。

  以長江中下游平原為例為例來分析

  1、開發早期:黏重的土壤和稠密的水系成為農業發展的障礙。

  2、開發時期:隨著科技的發展,化不利的自然條件為有利的條件。

  3、農業時期:成為我國重要的糧倉和棉花、桑蠶的產地。(為什么)

  4、工商業時期:稠密的水網再次成為農業發展的障礙,糧倉地位、棉花生產地位均讓位于其他地區。

  第二節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發展中的應用

  1、地理信息技術:RS(遙感),GPS(全球定位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要熟悉中英文

  2、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監測、城市管理、資源普查、災情評估、農業生產、臺風預報等等。

  3、地理信息技術大眾化趨勢:GPS汽車導航、城市多媒體地理信息、空間信息網站

  4、RS的定義:利用裝載于飛機或者航天器、衛星等上面的設備,對地面進行遠距離的感知。關鍵的裝置時:傳感器

  原理:不同物體發射的電磁波不一樣

  主要環節:目標物——傳感器——處理裝置——遙感圖像

  5、GPS

  組成部分:空間部分、地面部分、用戶設備利用GPS可以得到精確的三維坐標(經緯度和高程)

  應用:汽車導航、空間定位、農業灌溉

  6、GIS:是一種計算機系統,需要人來操作(輸入信息、管理、分析、表達)

  數據源:統計數據、田野調查數據、遙感圖像

  應用:空間分析、查詢檢索

  在RS的的基礎上,可以利用GIS來動態監測或預報

  臺風的監測就是利用的RS和GIS技術

  第二章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第一節荒漠化的防治

  一、荒漠化的定義、表現和主要地區

  定義:發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區以及半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實質是土地生產力喪失的土地退化。表現: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簡稱三退)

  形式:荒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黃土高原地區)、

  石漠化(云貴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地區)、

  鹽漬化(灌溉農業區)、

  紅漠化(主要發生在我國江南丘陵以紅色砂巖為主地區,地表紅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禿禿的紅色石山,土地貧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稱為紅漠化)

  二、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自然基礎)

  西北地區(閱讀教材圖片可以獲得以下信息)

  1、定位:38°—50N,75°—120°E,包括新疆、甘肅(和蒙古是交界的)、寧夏、陜西北部、內蒙古大部。

  2、本區的主要山脈: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昆侖山、阿爾金山、天山、阿爾泰山。

  3、地理界線:賀蘭山是干旱半干旱地區的分界線,以東降水量200毫米以上,以西200毫米以下。天山是南疆和北疆的分界線,天山以北叫北疆,以南叫南疆。

  4、地域分異規律:有東到西的景觀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體現了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5、綠洲農業的位置:山前的沖積扇上,山麓地帶。

  6、西北地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氣候干旱,土壤發育差、土質疏松,植被稀少,大風多且集中,風力侵蝕嚴重。

  三、荒漠化的人為因素(荒漠化的決定因素)。

  原因:人口激增、人類活動不當。

  過度樵采:鄂爾多斯

  過渡放牧:主要在草原地區

  過度開墾:沙區邊緣、綠洲地區

  水資源利用不當

  四、荒漠化防治對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資源(河流的上中下游地區合理分配)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筑防護林體系(草方格沙障的作用:增加地面粗糙度,截留水分等,但是不宜大范圍推廣,原因是成本太高)

  3、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退耕還林、退耕還草)

  4、采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營造薪炭林、開發沼氣、風力發電)

  5、控制人口增長

  第二節:森林的開發與保護

  一、森林的作用

  1、自然資源:木材、燃料

  2、環境資源: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維護生物多樣性、凈化空氣、吸煙除塵、防風固沙、美化環境。

  3、破壞森林的危害:氣候失調、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發、生物多樣性減少。

  二、熱帶雨林的分布以及作用

  1、分布:赤道兩側,集中在非洲剛果河流域、東南亞、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

  注意:赤道穿過的地方并不都是熱帶雨林氣候,如果非洲東部地勢較高,赤道附近是熱帶草原氣候。

  2、亞馬孫熱帶雨林占世界雨林的一半其環境作用明顯。

  (1)維持全球的碳氧平衡;(2)維持全球的'水平衡,促進全球的水循環。

  三、雨林生態的脆弱性

  1、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植物體內

  2、高溫淋洗的作用,土壤貧瘠

  3、植物容易遭受破壞,一旦被毀很難恢復。

  四、雨林被毀的原因

  1、直接原因:人類的過度開發,

 。1)過度的焚耕開墾

 。2)大規模的農場和牧場的開發

  (3)商業性的伐木

  (4)采礦、水利和公路建設

  五、亞馬孫雨林開發計劃

  1、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

  2、移民亞馬孫平原

  3、借助外資、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六、開發還是保護

  保護第一

  要采取保護性的開發:進行環境教育,成立保護基金會,發展生態旅游,建立自然保護區等等。問題研究:

  濕地的作用:(1)涵養水源(2)蓄洪(3)維護生物多樣性(4)調節氣候

  圍湖造田是破壞生態環境的一種行為

  第三章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第一節能源資源的開發——以我國山西省為例

  1.能源分類

 、趴稍偕茉矗ㄅe例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非可再生能源(舉例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開發條件

  ①煤炭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儲量豐富、分布范圍廣、煤種齊全、煤質優良

  ②市場廣闊:一是我國對能源的需求進一步增加;二是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改變。

  ③位置適中:輸煤輸電距離近。

  ④交通比較便利:北中南三條運煤鐵路分別是大秦線、神黃線、焦日線。

  3.能源基地建設:

 、琶媾R挑戰:①人均資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單位產值能耗高;④以煤炭為主能源消費結構;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脅。

 、撇扇〈胧孩贁U大煤炭開采量;②提高晉煤外運能力,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③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一是建設坑口電站,變輸煤為輸電;二是發展煉焦業。

  4.能源的綜合利用

 、抛兏镌颍寒a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低下、生態環境問題嚴重。

 、谱兏锬J剑航Y合鐵礦、鋁土礦等資源優勢,構建三條產業鏈:煤電鋁、

  煤鐵鋼、煤焦化。

  ⑶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①山西省產業結構由以煤炭開采業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②原料工業逐步超過采掘工業而占到主體地位,③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5.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術:推動以潔凈煤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

 、普{整產業結構: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是生態環境問題根源所在,①對原有重化工業進行調整,使產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②大力發展農業、輕紡工業、高技術產業和旅游業。

  ⑶“三廢”的治理:①廢渣:回收再利用;②廢氣:消煙除塵,營造防風林帶;③廢水:沉淀凈化。

  第二節河流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

  1.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胖匾裕簺Q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開發方向。

  ⑵河流概況:密西西比河的二級支流,發源阿巴拉契亞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⑶開發注意:①山地:河流的發源地,保護好植被生態②河谷平原:人類活動比較集中的地區,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③河流:流域中開發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質的保護。

 、忍锛{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資源豐富,河流航運作用十分突出;②氣候:溫暖濕潤,降水豐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對較少;③水系: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穩定;④礦產:煤鐵銅等豐富。

  2.流域的早期開發及其后果

  ⑴18世紀下半葉:農業發達,人口較少,對自然環境影響不大。

 、19世紀后期:人口急增,對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帶來土地退化;植被破壞;環境污染等生態環境與社會問題。

 、20世紀30年代初:田納西河流域成為美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3.流域的綜合開發

 、砰_發的核心:河流的梯級開發。

  ⑵開發項目:防洪、航運、發電、旅游、供水、養殖等。

 、浅尚В焊瘟撕闉,農林牧漁業、工業、旅游業得到迅速發展,生態環境改善,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⑷田納西河兩岸形成“工業走廊”的原因:大規模的水電和核電使田納西河流域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力供應基地;流域內煉鋁、化學等高耗能工業的發展。

  第四章區域經濟發展

  第一節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

  1.東北地區地理條件

  ⑴自然條件:①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熱量的影響。(氣候是區域農業生產中最難以改造的自然條件。)

 、诘匦畏植迹焊咴ㄐ竽翗I)、平原(種植業)、山地(林業)為農業多種經營提供了條件。③土壤:黑土、黑鈣土廣泛分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有利于農業生產。

 、粕鐣、經濟條件:①良好的工業基礎基礎;②交通發達,對外聯系方便,發展外向型農業;③開發時間較晚,人口密度較低(地廣人。,有利于綠色農業和大農業的發展。

  2.農業布局特點

  ⑴耕作農業區: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區;②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水稻等。

  ⑵林業和特產區:①林業: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

 、陂L白山區是我國主要的鹿茸、人參等珍貴藥材產區,延邊生產蘋果梨。遼東低山丘陵和半島丘陵區是我國最大的柞蠶繭產區。遼南是重要的蘋果產區。

 、切竽翗I區:①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區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馬牧畜生產基地;②畜種:呼倫貝爾市三河地區:三河牛、三河馬;松嫩平原西部:東北紅牛。

  3.東北商品糧基地

 、派a特點:①大規模機械化生產;②地區專業化生產。

  ⑵其他知識:①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②國營農場,機械化程度最高。

  4.農業發展方向

 、牌皆瓍^:發展適應加工需要的優質、專用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加快發展商品糧豆等的生產,促進糧食轉化,延長產業鏈條;建設綠色食品基地。(增強抗衡國外農產品進入國內市場的能力。)

 、莆鞑坎菰瓍^: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舍飼畜牧業,強化人工草地建設,發展集約化草食性畜牧業。

  ⑶山區農業:森林資源保育,發展特色農業和特色產品,實現由原料型生產向原料及產品加工并舉的轉變。

【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11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2-12

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提綱04-30

語文必修三琵琶行知識點09-23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2-12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贾R點11-12

語文必修三紅樓夢的知識點11-08

高中生物知識點復習資料總結必修三10-13

生物必修三教學總結01-27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識點總復習資料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