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自傳作文集合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自傳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自傳作文 篇1
回想已經經歷過的十一年,每一個故事都整整齊齊地排列著。真懷念過去啊,如果我還可以回到小時候,該多好啊!
20xx年6月22日下午四點十五分,隨著一聲響亮的哭聲,一個男性小公民降臨在洛陽石化醫院。這就是我——陳昊禎,一個健康漂亮的小龍娃。
聽媽媽說,嬰兒時候的我就很聰明,別人一逗就笑,張著小嘴“哦、哦”地回應她們。不到一歲我就滿地跑了,從來就沒有好好走過一步,都是跑來跑去的,害得我每次摔跤,最倒霉的是臉上最高 最美的鼻子;我說話也算是早的,一歲半的時候,我就能背好幾首兒歌了,二歲多一點我就認識10個阿拉伯數字啦!嘿嘿,我聰明吧!
幼兒時期的我是那么的調皮愛動!三歲以后,我被媽媽送進了幼兒園,從此認識了很多的小伙伴:張立冬、時春磊……每天從幼兒園回來,我們總是在一起玩兒。
“走,打鳥去!”每當我聽到這句話,我就知道我的好朋友來找我玩了。我總是飛快地拿起彈弓推門而出,給媽媽的招呼聲也掩蓋在重重的關門聲中。
和他們聚集后,我們把用來打鳥的石子平分,然后四處尋找鳥巢。當我們找到一個有鳥的鳥巢,我就連忙裝上石子瞄準鳥巢,“嗖”的一聲,石子打到了鳥巢,鳥兒“嘰嘰”的叫著,驚恐地飛了出 去,而我們站在樹下高興地哈哈大笑。
調皮愛動的我終于受到了教訓:五歲那年,我和幾個小伙伴在樓前的石桌石凳上比賽跳高,不小心磕住了下巴,當殷紅的血流出來后,我嚇得哇哇大哭起來,媽媽聞訊趕來連忙把我送到了醫院縫了 三針,至今我的下巴還有一個小小的疤痕。
慢慢地我長大了,告別了無知的幼兒時代,我上學了。我逐漸學會用文字來表達我的心情,媽媽經常帶我去山上玩,有時也和小朋友們一起去,我們一起玩詞語接龍的游戲。看到有趣的事情就讓我 用句子表達出來,這是媽媽在鍛煉我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上三年級時的那年秋天,媽媽又帶我上山,我們看到了滿山的野菊花,回家后我寫了一篇名叫《山上的野菊花》的作文,班主任梁老師說這篇小文章寫的好,鼓勵我參加了洛陽市西工區的作文比 賽,不料競得了三等獎,這讓我從此有了自信,害怕寫作文的感覺散得一干二凈。
20xx年6月22日,在我十歲生日那天,我加入了校信通博客,為了提高我的作文水平,我堅持讀書、堅持寫博,作文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終于在20xx年9月24日我戴上博腕的桂冠。
歷經11年的磨練,我逐漸走向成熟,比起小時候,我的確有很大進步,但學無止境,我必須再接再勵,更上一層樓,才能有更大的進步!
自傳作文 篇2
在20xx年9月的一個晚上,一個活潑可愛,善良懂事的一個女孩就和大地接觸了!這個女孩相貌平平,唯一的特點就是在那矮塌塌的鼻子下有一張能說會道的一張小巧的嘴巴!然而,這個平凡的女生就是我——王梓含。
說到小時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啊,終于起床啦”今天是我第一天學習刷牙,我一定要自己學習,讓爸爸媽媽刮目相看!我躡手躡腳的來到廁所,“哈——欠!”睡眼朦朧的我打著哈欠。“咦,沒有牙膏啦!”我又再次躡手躡腳的來的客廳,找到儲物盒,伸手摸到了“牙膏”。我接了一杯漱口水,咕了一口水,吐出來。我把“牙膏”擠在牙刷上,開始刷牙。“咦,怎么臭臭的?”突然我的牙齒好痛,我害怕極了,跑的媽媽房間搖醒媽媽。在我含糊不清的言語中,媽媽大概的聽懂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帶我去了廁所。媽媽拿起了“牙膏”,呵,原來不是牙膏,是洗面奶啊,我哈哈大笑起來!
看,這就是我,一個活潑可愛,大大咧咧的我!
自傳作文 篇3
我是遼寧省葫蘆島市的一名中學生。1995年11月6日出生在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我們是一個四口之家,我還有一個姐姐。爸爸姓劉,媽媽姓金。所以我和姐姐的名字都帶個金字。
聽我的媽媽說,在我的嬰兒時期,很聰明。可愛。胖乎乎的。在我九個月大的時候,我就學會了走路,在我一歲的時候就會說話了。但是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咿咿呀呀的說幾句。媽媽說,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爸—爸。
一眨眼的功夫,時間老人把我從嬰兒時期,帶到了幼兒時期。
幼兒時期的我,開始上幼兒園了,不過我似乎我不愿意上幼兒園。周末的時候,姐姐教我寫字,每天寫一篇,我總是一會就寫完,姐姐說我很聰明。
就這樣,時間老人又結束了我的幼兒時期,帶我進入到一個新的時期--少兒時期。
少兒時期的我,上了小學。每天和老師同學在一起。放學回來,媽媽考我今天所學的知識。而姐姐也離開了家,到了高中。一個月只能回來四五天。
又過了六年,我上了初中,離開了小學的生活,離開了老師同學。進入了初中生活,認識了新的老師和同學。
現在我已經15歲了。15年的親身經驗,已使我漸漸懂事起來,我再也不貪玩了,我再也不會抱怨作業的多少,因為壓力無論多大,我已經學會擠海綿似的擠時間了。我再也不用爸爸媽媽操心了,因為我已經長大了。在以后的人生里,我會更加努力的,我會超過我姐姐的。(因為我姐姐很成功)
自傳作文 篇4
烏黑的長發,一對單鳳眼,高高的鼻梁下一張櫻桃小嘴。這就是我——一個活潑外向的女孩。我今年十二歲,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經過十二年的成長,我從無知懵懂的孩子長成了一個善于言談的大女孩兒。
聽姥姥和媽媽說,我的出生充滿了驚險,活下來實屬不易。在日后的成長過程中,媽媽因為要工作,爸爸又在外地,我便是姥姥姥爺“一把屎一把尿”帶大的。我小時候特別聰明,在學說話和學走路之后,我便裝模走樣的學姥姥看報紙;學寫字不久后,我的字沒有像別的孩子寫的那么凌亂了。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調皮搗蛋。家里的拖鞋,抹布,毛巾什么的經常被我用剪刀剪成一塊一塊的,令媽媽和姥姥哭笑不得。聽姥姥繪聲繪色講給我聽時,我剛開始還不相信,后來才被我的照片逗得哈哈大笑。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我上幼兒園了。媽媽送我去時,我左瞧右看,發現一個人也不認識,不禁紅了眼圈哇哇大哭,只往媽媽懷里躲。媽媽怔了怔,韓進交代了兩句,讓老師把我抱進去。我哭聲更大了,引的人們紛紛看向我,在看向媽媽。媽媽很不好意思,安慰我后離開了。見媽媽走遠了,我就知道再哭也沒戲可唱了,只好作罷——停止了哭聲。從此以后,我便開始在幼兒園里認認真真地學習。
幾年后,我來到了“雁江八小”讀書,在美麗的校園里學習知識,在只是的海洋里盡情地暢游。那一篇篇精彩的課文總是教會我人生的哲理。放學后立刻寫作業。即使現在上六年級作業多了些,我卻能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盡力學習,在課外做一些習題。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的作文越寫越好。我講好的文章寫在空間或文檔里,小說則發在博客上,請好心的網友評論好與壞,再根據網評修改和刪加。
我有許許多多的愛好:比如說畫畫,跳拉丁舞,唱歌,看各種文學書和寫小說,寫小說,瀏覽網頁并寫網評等。我在老師和同學的眼里是個文靜乖巧,能說會道的可愛的女孩。
優點是不少,缺點也是極多的。說真的,我就是一“粗心大王”。就說這次數學月考吧,我完全可以考滿分的,可是因為“粗心”這個令我頭疼的或大或小的毛病導致計算錯誤和沒讀明白錯了兩道對我來說微不足道的填空題,總分平均分排列在全年級第三。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不愛收拾。我每次看完書后,總是隨手一扔就不管了。時間長了,一堆堆的書要么堆滿桌,要么攤在地上,要么就是不知道哪去了。這讓我一查閱資料就很不方便。不知折騰多少次后,我改掉了這個毛病。
人生就是一條路,看你選擇如何走。在年輕時的一切總是那么美好,回憶起來不禁露出笑容。但是一時的歡樂不代表荊棘與岔路口消失。我們需要懂,需要學,需要明了生活,需要知道。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利益放棄一生,渾渾噩噩無所作為只會輕松一時,最后含悔而死。無怨無悔,幸福美好誰不想追求?得與失就在一念之間。
童年的美好如今看來著實令人羨慕,但時間一去不復返,還有更長得路需要我們走。“梅花香自苦寒來”,學習累只有那么幾年,是短暫的,后半輩子皆由這十幾年注定。我們應該學習梅花,學會吃苦,學會上天珍惜上天賜予我們生活條件的美好,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自傳作文 篇5
20xx年8月18日,醫院里傳來一聲啼哭,那就是我,我“出殼”了,來到了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著手開始繪制自己的“人生”畫卷。
聽媽媽說:我小時候可淘氣了手和腳怎么都閑不住,碰見沒見過的東西總是忍不住去摸一下,這可使我吃了不少老爸做的“小毛粟子”,對了我臉上有一顆大黑痣,家里人常常叫我“小媒婆”。而且我也是一個“夜貓子”,白天在那昏頭大睡,白天卻是“兩眼放光”,十分精神,哭鬧不止,常常攪得爸媽半夜起床哄我。
時光老人把我帶到了幼兒時期,那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媽媽了。因為她總能滿足我的要求,她的包像一個魔術袋,能變出許多新奇的東西。可一聽到要去上幼兒園,見不到媽媽了,便嚎啕大哭起來,以為可以留住媽媽,可媽媽卻很“狠心丟下”我在幼兒園,就頭也不回的走了,等到下午4點再來接我,在我看來卻像過了一個世紀。于是我想了一個好辦法:早上,媽媽在叫我起床時,我立即拉起尿來,以為一尿床就可以有理由在家了。可媽媽發現后卻生氣地扇了我一巴掌,那是我第一次挨打,哎,賠了夫人又折了兵。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已經上小學了,不再那么淘氣,往日風風火火的樣子被文靜所代替。我也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書呆子”,不再那么天真也變得成熟起來,也有自己的理想。
以后我更加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爭取做得更好,將人生這副美麗的大畫卷繪制得更加精彩,讓我的人生更加光彩。
自傳作文 篇6
在孤獨中回歸自我
人類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純粹的自在的黑暗中點亮一盞燈——榮格
唯有極少數的靈魂擁有寧靜的心靈,以洞悉自己的黑暗,而開創分析心理學的大師-榮格,便是這少數之一。榮格以科學的態度,直面復雜而隱微的人性。他自喻為提著一盞小燈在黑夜的濃霧中行走的人; 他探索世界文化中幽暗的深處,從古代的神話。傳說和宗教中,來理解人類的幻想和夢境; 他提出的原型理論、集體潛意識、心理類型等概念, 深刻影響了整個人文社科領域的發展。
不止一次閱讀這本書 ,但每次走進這個誠實的心理學家的內心世界,都有新的啟迪和發現。
榮格于自傳中稱呼自己的童年是一個"擁有秘密的孤單的小孩,"到了80 歲時,則以下列文字表明心跡:"我是個孤兒,舉目無親;我浪跡天涯,我是一個人,與自己對立,我是個年輕人,也是老人。…對每一個人來說,我是必死的,我不在時光的輪回中。"依此看來,榮格對自己的定義由孤兒開始。孤獨,孤獨感是古今中外不可避免,富含豐厚信息的感受。而榮格,這位心理學的重要開創者如何將自身成長經驗中的孤獨轉化成創造和自由,乃至發展出博大精深的榮格心理學,正是對當今社會提供了一個不同的看待孤獨的角度。縱觀榮格的生命軌跡,亦會發現是如何將其個人的孤獨經驗轉化為其獨特理論的。
孤單的童年
這個孤單內向的孩子,花了最多的時間自己游戲和思考,許多影響榮格一生,甚至貫串其終生思想的早期記憶,包含了夢境、自創的儀式、游戲…等,都在榮格的童年時間發生。比如說他常常坐在石頭上,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思考著:"我是那個坐在石頭上的我呢?還是上面坐著他的石頭?"一個不到十歲的小孩,如此認真的思考這樣的抽象問題,的確不是常見的事。這樣的提問法,和中國道家思想家莊子,夢后醒來的問題有異曲同工之妙:"我是莊周夢到了蝴蝶?還是在蝴蝶的夢中成為莊周?"
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大都會創造一些屬于自己或是同伴的儀式,這些扮演游戲可以幫助孩子適應當時的環境,或是學習社會化,但是小榮格將這些點點滴滴都藏在心中,并認為自己童年歲月的本質就是"心中藏有秘密"的小孩。他從來不對人說對于耶穌會修士的恐懼,或是對于石頭和小人之間的對話,或是三歲時關于*具的夢…這樣努力藏住秘密,對他的生命造成一種幾乎難以忍耐的孤獨。
一個三歲的孩子,沒有將讓他恐懼的夢告訴任何人,而選擇將秘密藏在心中,這是和一般孩子很不一樣的決定,他的本能似乎已經告訴他,他必須一個人孤獨的探索這些秘密。可能正由于自身深刻了解保守秘密的痛苦,和經由遺忘秘密可能對人造成的心理和行為傷害,他在后來和病人的工作中,致力了解他人心中的秘密,透過讓隱藏的秘密曝光,避免沉重的秘密(如被人格面具壓抑而深潛在無意識的陰影)影響個人正常的思考和生活。為了探索人心中的秘密,他并且實際發展出不同的工作法,如:"字詞聯想"、夢的分析",了解潛意識底下未被意識知曉的秘密…
在這里我們看到"秘密"對于孤獨造成影響的兩種面貌,一是因為要保有秘密,而努力培養自問自答、獨立思考的特質;二是因為秘密壓抑在心中,而造成內心的疏離甚至扭曲,當扭曲的情形越來越嚴重,要隱藏的越來越費力的時候,則成為精神疾病,這方面已經由弗洛伊德對于無意識研究的發現,而逐漸為世人了解,榮格則在瑞士以字詞聯想來對這方面做研究。所以榮格認為隱私并不等同于孤獨,卻是孤獨的重要家族。當有秘密藏在心中,不能對人訴說,以榮格的語言就成為:對生命造成一種幾乎難以忍受的孤獨。心中藏有許多秘密的人,即使在人群中也會覺得孤獨,這種情形稱為在互動中的孤獨。我們從榮格的回憶中,可以看到這種形式的疏離。
中學時代
"我覺得自己成了孤家寡人,被迫成為某種對人有威脅的東西,因為這便意味著受孤立,而這對于我來說是更為不愉快的,而我也較以往更為經常和不公平地成了替罪羊。"
作為 12 歲的小學生,榮格有一次特殊的體驗,他認為自己被迫產生了一些惡毒的想法,他極度害怕自己會因此犯下最惡毒的罪:反對圣靈的罪愆。但是他越是反抗思考,力量越是強大,終于,當他抱著進入地獄的決心,讓思想直接冒出來而不加以抑制的時候,他看到了坐在天上寶座的上帝,拉下屎來打壞地面上龐大精美而輝煌的教堂。這樣的畫面對一個努力跟隨上帝的孩子來說,真是沉重。他覺得自己是得不到恩寵者,同時又是上帝的選民;既被詛咒,又被祝福。榮格用了強烈的字眼來形容這個情境,而這又成了另一個要被保守的天大秘密,讓他更清楚自己的孤獨,同時,也和父親和家人的距離越見遙遠。
另一方面,他認為自己是因為服從上帝、不再對抗,于是上帝才向他顯示他的智能和仁慈,給予了小榮格重要的信息:他召喚人們,分享自由,強迫人們放棄自己的觀點和確信的事物,好毫無保留執行上帝的命令。上帝反對遵守傳統,不論何等神圣。在榮格的回憶中,這個非常重要的經驗,從此影響了他對上帝、耶穌、和教會的想法,并認為個人要從自身體會上帝的恩典,否則會陷入他父親后期所面對的困難:沒有實質體會的干枯信仰。從完全孤獨中,直接從內在體會上帝恩典,()形容為"回歸自我"的完成。
這種孤獨感與一八三三年誕生在孟加拉國地區的拉瑪克里希納的故事有相識之處。拉瑪克里希納試圖透過孤獨和苦修,一個人住在森林里隱修,歷時十二年。他祈禱和靜坐的時候,會有小鳥在他頭上啄食東西,而蛇則盤纏在他身體上。不管是蛇、小鳥或是拉瑪克里希納,都沒有意識到對方的存在。兩者不同之處在于:榮格只有十二歲,并且與家人同住。但是感受到的孤獨感卻是相似的,他以自己的形式,奮力完成內心中與上帝的直接會遇。榮格似乎為我們指出一個可能性,從孤獨中完成"回歸自我"的旅程,不一定是在遙遠的地方,或是遠離市集的山林,甚至與年齡無關,而可能更與堅持和勇氣有關。正如,中國道家哲學思想——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追求自我完善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徑去才能體會得到,更高層次隱逸生活是在都市繁華之中,在心靈凈土獨善其身,找到一份寧靜。
在孤獨的極致中,體會到最深沉的交會。
1913 年和弗洛伊德決裂之后,榮格陷入崩潰,和自己精神上的父親—弗洛伊德決裂,嚴重打擊榮格,使他陷入后來將近十年的黑暗期。這種陷落的嚴重程度,似乎是另一種形式的喪親歷程,必須透過長時間的療傷、自省…才得以走過。但是當他走出這段黑暗時期后,他以自身經驗提出中年危機亦即轉機的看法,豐厚了自體化歷程的理論。這段時間,他與同事朋友們疏離,停止大學的教職,接個案量減到最少,幾乎完全從俗世退出。在他的回憶錄中提到這段時間他多在湖邊散步,觀察水中生物、玩沙、玩石…在和自己相處的過程中,他看到內在意象、也聽到聲音,從看到的景象,他甚至預測到世界大戰即將爆發。這些奇特的經歷,有人將之描述為榮格的精神分裂過程。
在此時期,他也遇見了自己的心靈導師——費爾蒙,費爾蒙是一個有翅膀的智慧長者,他在榮格接下來的生命中,一直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在榮格的描述中,費爾蒙則是只有榮格才能看到的個人心靈指導者。
以榮格的處境來說,他的孤獨中有家人環繞作為背景,有擬人的費爾蒙代表智慧的對話者,有整個大自然作為間接的思索對話對象。使他雖在精神上退居個人的孤獨世界,生活上仍有家庭支持,內在則有智者和大自然與之對話。在這片交織的立體網中,我們看到退避孤獨狀態中的榮格,仍有外在世界的存在,他曾經特別提過:"家庭是支持他不崩解的重要因素。"
榮格形容自己是孤獨者,但是從他的回憶錄中,我們看到他在伯戈爾茨利精神病院工作期間,有能力聚集眾人組織研究機,與弗洛伊德相識之后,擔任精神分析學會的第一任會長。隱居湖邊的同時,則在附近與友人共組聯誼性的俱樂部,一直到后來分析心理學發展起來之后,他組織或是支持參予了各種大小不同的活動,互動的人群涵蓋心理研究人員、物理學家、藝術家、政商貴賈、新興媒體到一般大眾。這樣的人際互動其實是非常全面而廣泛的立體網絡,網絡中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為分析心理學提供貢獻,也在其中找到各自完成自我實現的可能性。
榮格除了有他自己較為熟悉并認同的內傾人格,同時也具備有和人溝通互動的外傾人格特質。后者讓他在往內以自身為研究對象的同時,也同樣重視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希望找到適宜的溝通和對話方式,透過這樣的溝通努力,他找到表達自己的方式。摘自原文"在交會的極致中,人有可能會突然體會到最深沉的孤獨,而在孤獨的極致中,人又可能會突然體會到最深沉的交會。"
孤獨中回歸自我
榮格在自我感到孤獨的過程中,渴望了解與被了解,他以此為動力和養分,探討如何將個體我中感受到的一切,用他人可以理解的語言表達出來,從中發展出理論、概念,最終成為思路嚴謹又同時保持變動彈性的分析心理學。他在孤獨的自我探索中,創造出一個完整的世界,將孤獨之感受發揮到極致之美。
自傳作文 篇7
20xx年6月22日,隨著一聲嬰兒的哭泣,我已經降臨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里。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第一件事要做什么呢?對“哭,嚎啕大哭”!可是當我睜開眼睛時,一張張笑臉看著我,弄的我不好意思的破涕為笑。
一眨眼的功夫,哇哇學語的小嬰兒被時光老人帶走了,幼兒時期緩緩走來。我也來到了看似陌生又恐嚇的幼稚園,才開始我并不喜歡這個幼稚園,認為有壞蛋故意把我帶到找不到媽媽的地方。可后來我才慢慢了解到我的判斷特別無謂,因為這個溫馨又和睦的大家庭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一個個都是那么和藹……
20xx年,我正式進入了我所向往的小學,原本還是瘦小的我由于學習壓力,逐漸變成了小胖妞,覺得好像不是本人。女孩子嘛,本來就要小巧玲瓏,可我呢?卻胖乎乎的,常常鬧出一些笑話,媽媽讓我少吃飯,說什么“一次吃飯十分之七便可以!”現在呀,我特后悔不聽母親的話,所以說“不聽老人勸,吃虧在眼前!”一點也不假。
現在的我嘛,馬上進入末小時態,走向小社會,培養我的理想——法官,提倡“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
為了我的理想,繼續努力“前進的路途不可擋,前進!向前進!……”瞧,我又哼上了!
【自傳作文】相關文章:
[我的自傳作文]我的自傳作文09-27
【精選】自傳作文10-13
自傳的作文05-19
自傳的作文【薦】05-22
【熱】自傳的作文05-22
【推薦】自傳的作文05-22
【熱門】自傳的作文05-22
有關自傳作文05-27
關于自傳的作文05-31
有關自傳的作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