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信用自我評價總結
一、信用概述
(一)信用定義
《中國大百科全書》將信用解釋為:借貸活動,是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活動的特殊形式。在商品交換和貨幣流通存在的條件下,債權人以有條件讓渡形式貸出貨幣或賒銷商品,債務人則按約定的日期償還借貸或償還貨款,并支付利息。經濟學意義上的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換過程中,交易一方以將來償還的方式獲得另一方的財、物或服務的能力。信用的根據是獲得財、物或服務的一方所做出的給付承諾。如果受信方按照約定的時間足額付清其應允的貨款或者貸款,受信方就是守信的,否則就失信了。如果一個受信人或者法人單位的信用交易頻繁,經常取得多家授信單位的信用,并對于所有授信單位都信守承諾或者合同,這個受信人或者法人單位就在社會上信譽卓著。
(二)信用分類
1、信用按照授信的主體分類,分為:
(1)商業信用:在商品銷售過程中,一個企業授予另一個企業的信用。如原材料生產廠商授予企業,或生產廠商授予產品批發商,產品批發商授予企業的信用。
(2)銀行信用:由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授予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其主要目的是補足企業或個人營運資金的不足。如: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向銀行申請的短期貸款。
2、信用按照受信的主體分類,分為:
(1)個人信用:產品廠商、零售商、銀行授予個人的信用,用于購買商品或借款。如:消費者用分期付款方式購買汽車、住房、大件耐用消費品時,銀行授予個人的信用。
(2)企業信用:由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授予企業的信用,主要用于購買如土地、建筑物、設備等大型固定資產;如:部分企業向銀行申請的長期貸款。
(3)公共信用:政府機構為完成政府職能,而獲得的信用。
(三)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在信用關系規定的交易過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給付承諾而給另一方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在賒銷過程中,信用風險是指買方到期不付款(還款)或者到期沒有能力付款,造成貨款拖欠或無法收回的可能性。在貸款過程中,信用風險指借款者不能按照合同要求償還貸款本息而導致銀行遭受損失可能性。信用風險產生的原因包括內部與外部原因:從內部原因分析主要有:所掌握的交易對象的信息不全面、不真實;對交易對象的信用狀況沒有準確判斷;對交易對象信用狀況的變化缺乏了解等;從外部原因分析主要有:交易雙方產生的糾紛;交易客戶經營管理不善,無力償還到期債務;交易對象蓄意欺詐等。
(四)信用制度
信用制度指由國家建立的,用于監督、管理和保障信用交易活動健康、規范發展的一整套制度,以法律法規形式進行規范。信用制度可分為個人信用制度與企業信用制度。
二、個人信用制度
(一)個人信用制度定義
個人信用制度是指根據居民的家庭收入與資產、已發生的借貸與償還、信用透支、發生不良信用時所受處罰與訴訟情況,對個人的信用等級進行評估并隨時記錄、存檔,以便信用的供給方決定是否對其貸款和貸款多少的制度。
(二)個人信用制度內容
個人信用制度建設的基本內容包括:
1、有關個人信用制度建設的法規規章。
國家出臺的與個人信用制度建設相關法律法規,如《個人信用征信和評級管理辦法》、《個人信用信息查詢公布管理辦法》等法規或規范性文件,使個人信用制度建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統一規范的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
有關部門按照統一格式和標準建立數據庫,成立獨立的第三方征信服務機構,設立覆蓋全國城鎮居民的個人信用信息數據總庫。
3、個人信用信息征信系統與個人信用評分系統。
個人信用信息征信系統由下列兩個子系統構成:
個人信用信息登記系統。個人信用信息分為個人身份數據、個人金融信用數據和個人社會信用數據等。個人身份數據主要包括: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身份證號、戶籍所在地住址、居所、學歷、婚姻狀況、家庭成員狀況等。個人金融信用數據主要包括:在各商業銀行的個人貸款及償還記錄,個人信用卡透支記錄,在商業銀行發生的擔保等其他信用行為記錄。個人社會信用數據主要包括:工作單位、職業變動情況、履行勞動合同情況、參加社會保險情況、個人納稅情況、個人消費償付情況等記錄。
特別記錄主要包括:影響個人信用狀況的涉及勞動爭議仲裁、民事、刑事訴訟、行政處罰以及偷漏稅、逃廢債、騙保等不良記錄。個人信用信息登記系統即有關部門按照統一的技術規范、各司其職的原則登記本部門掌握的個人信用信息。個人信用信息查詢系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網絡,建立自助查詢系統和檔案查詢系統。
個人信用評分系統。個人信用評分系統是指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從實際出發,同時借鑒國內外個人信用評分慣例和評價標準,制訂客觀、公正、科學、適用的個人信用評價指標體系。
4、個人信用激勵與懲戒制度
個人信用激勵與懲戒制度是指有關執法機關加大查處力度,對誠實守信人員進行褒揚獎勵,增加其信貸融資額度,對嚴重失信或者屢次失信者建立失信個人名單庫,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曝光處理;同時,執行限制其進行高消費的有關政策規定的激勵約束制度。
(三)個人信用制度的作用
1、建立個人信用制度有助于提高個人的履約和守信程度,促進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信用是現代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構成要素,現代市場經濟不僅有著完備的信用形式、發達的信用工具,而且有著健全的信用制度和規范的信用關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樣要以發達的信用和完善的信用制度為基礎。發達信用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信用“極致”到個人。這是因為,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個人是最基礎的行為“單位”,企業、政府等都可以看成是建立在某種契約基礎上由個人結成的組織,其各種行為活動都是通過個人的行為來實現。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個人的經濟活動會在多個層面以多種方式表現出來,這些都需要完善的個人信用制度的支持。因此,建立個人信用制度,將作為市場重要主體的個人信用進行準確的評價和披露,有助于提高個人的履約和守信程度,進而提高全社會的信用程度,促進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
2、建立個人信用制度有利于維持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
目前,個人信用不良的現象已經深入到我國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惡意購房貸款、助學貸款、信用卡惡意透支、手機惡意欠費等,這些現象嚴重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
個人信用制度通過嚴格的法律制度和社會準則,以及由此形成的道德規范,對每個人形成種種外部約束力,使違背誠實信用的行為終生受害,使違約所帶來的損失遠遠大于收益,從而使個人信用成為全社會共同遵守的信用準則。
3、建立個人信用制度有利于擴大內需,促進個人消費信貸的增長。
目前,我國正大力提倡信用消費。中國人民銀行連續頒發了多項促進居民信用消費的政策和措施,各商業銀行也相繼推出了個人信貸業務實施細則。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現行的個人信用消費是在沒有完善的個人信用制度的情況下推行的,一方面誠實守信者的個人信用資源得不到社會尤其是商業銀行的承認;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完整的個人信用資料,商業銀行難于對個人信貸風險進行準確的評估和管理,不得不設置很高的貸款門檻,阻礙了個人消費信貸的增長。因此,建立個人信用制度有利于促進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的增長。
4、建立個人信用制度有利于提高政府執行社會經濟管理職能的效率。
我國公安、工商、人事、稅務等政府部門和機構掌管著大量社會信息,其中很大一部分和個人信用行為有關,是個人資信的基本素材。但是由于個人信用制度建設滯后,相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這些信息資源不能在社會實現共享,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許多有價值、相互關聯的信息在各部門相互分割的職能活動中被忽視了。如果把分散在政府各部門的個人信用信息交由信用中介機構進行專業分析和管理,并通過法律規定的正常渠道實行綜合利用,將可以大大提高政府各部門的工作效率。如商業銀行根據個人資信狀況可以迅速決定是否貸款并自動監督貸款使用和收回,法院可以全面衡量涉案當事人的信用情況等。
(四)個人信用征信系統
1、我國個人信用征信系統的建立。
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按照完善法規、特許經營、商業運作、專業服務的方向,加快建設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體系。”溫家寶總理明確指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從信貸信用征信起步,多次強調要加快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形成覆蓋全國的信用信息網絡,加快征信立法,促進征信行業的發展,積極發展專業化的信用機構,有步驟、有重點開放征信市場,逐步建立失信懲戒制度,規范社會征信機構,加強征信市場監督管理。
2003年,國務院賦予中國人民銀行“管理信貸征信業,推動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職責,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具體承擔這方面的工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2004年中國人民銀行加快了個人征信系統的建設,于2004年12月中旬實現15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和8家城市商業銀行在全國7個城市的成功聯網試運行。2005年8月底完成與全國所有商業銀行和部分有條件的農村信用社的聯網運行。經過一年的試運行,2006年1月正式運行。該系統收錄的自然人數已達到3.4億人,其中有信貸記錄的人數約為3500萬人,其余為開立結算賬戶信息。截止2005年底,收錄個人信貸余額2.2萬億元,約占全國個人消費信貸余額的97.5%。
2、個人信用征信系統的結構。
中國人民銀行內設機構征信中心負責系統的日常運行和管理;征信中心和商業銀行建立數據報送、查詢、使用、異議處理、安全管理等各種內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同時,個人信用征信系統建立了完善的用戶管理制度,對用戶實行分級管理、權限控制、身份認證、活動跟蹤、查詢監督的政策;數據傳輸加壓加密;對系統及數據進行安全備份與恢復;對系統安全進行評估,有效防止計算機病毒和黑客攻擊等等,建立了有效的安全保障體系。
目前個人信用征信系統的主要使用者是金融機構,通過專線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總部相連(即一口接入),并通過商業銀行的內聯網系統將終端延伸到商業銀行分支機構信貸人員的業務柜臺,實現了個人信用信息定期由各金融機構流入個人信用征信系統,匯總后金融機構實時共享的功能。其中,前者表現為金融機構向個人信用征信系統報送數據,后者表現為金融機構根據有關規定向個人信用征信系統實時查詢個人的信用報告。金融機構向個人信用征信系統報送數據可以通過專線連接,也可以通過磁盤等介質。
3、個人信用征信系統的.主要功能。
個人信用征信系統的功能分為社會功能和經濟功能。
(1)社會功能。主要體現在隨著該系統的建設和完善,通過對個人重要經濟活動的影響和規范,逐步形成誠實守信、遵紀守法、重合同講信用的社會風氣,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高社會誠信水平,促進文明社會的建設。
(2)經濟功能。主要體現在幫助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控制信用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擴大信貸范圍,促進消費增長,改善經濟增長結構,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個人信用征信系統而言,各商業銀行已在全國各分支機構開啟了5.2萬個查詢用戶終端,目前每天個人信用報告查詢量已達到11萬筆左右,在提高審貸效率,方便廣大群眾借貸,防止不良貸款,防止個人過度負債,以及根據信用風險確定利率水平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個人信用征信系統的社會功能和經濟功能相輔相承,互相促進。隨著數據采集以及個人信用報告使用范圍的逐步擴大,個人信用征信系統的功能將會逐步提高和完善。
4、個人信用征信系統的信息采集。
目前,個人信用征信系統的信息來源主要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收錄的信息包括個人的基本信息、在金融機構的借款、擔保等信貸信息。自個人信用征信系統建設以來,中國人民銀行一直都在與相關部門積極協商,擴大數據采集范圍,提升系統功能。為落實《國務院信息辦關于落實〈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2005年工作要點〉的通知》中關于中國人民銀行牽頭“以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為服務對象的有關個人征信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政務協同任務”的要求,2005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加大了與相關政府部門信息共享協調工作的力度。
個人征信系統除了主要收錄個人的信貸信息外,還將收錄個人基本身份信息、民事案件強制執行信息、繳納各類社會保障費用和住房公積金信息、已公告的欠稅信息、繳納電信等公共事業費用信息、個人學歷信息以及會計師(律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律師)等對公眾利益有影響的特殊職業從業人員的基本職業信息。
個人信用征信系統采集到上述信息后,按數據主體對數據進行匹配、整理和保存,即:將屬于同一個個人的所有信息整合在其名下,形成個人的信用檔案,并在金融機構查詢時生成信用報告。個人信用征信系統對采集到的數據只是進行客觀展示,不作任何修改。因此,個人征信系統數據的準確性有賴于數據提供者數據的準確性。
個人信用征信系統采集上述信息的目的,首先,是幫助商業銀行核實客戶身份,從信貸活動的源頭杜絕信貸欺詐、保證信貸交易的合法性;其次,是全面反映個人的信用狀況,幫助商業銀行確定是否提供貸款及貸款金額大小、利率高低等因素,以及獎勵守信者,懲戒失信者;再次,是利用個人征信系統遍布全國各地的網絡及其對個人信貸交易等重大經濟活動的影響,提高法院、稅務、工商、海關等政府部門的行政執法力度;最后,是通過個人征信系統的約束性和影響力,培養和提高個人遵守法律、尊重規則、尊重合同、恪守信用的意識,提高社會誠信水平,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
5、個人信用征信系統信息的使用。
個人信用征信系統數據的直接使用者主要是商業銀行、數據主體本人以及司法部門。但其影響力已波及到了稅務、教育、電信等部門。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和《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經個人書面授權同意后,在審核信貸業務申請,以及對已發放信貸進行貸后風險管理的情況下,查詢個人的信用報告。金融監督管理機構、以及司法部門等其他政府機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也可按規定的程序查詢個人信用報告。另外,在個人信用征信系統的使用方面充分考慮了個人隱私的保護問題。個人對自己的信用報告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可以申請查詢自身的信用報告,并根據自身意愿使用信用報告;如果個人認為本人信用報告存在錯誤,可以提出并經核實后修改;同時,個人還可以了解到哪些機構由于什么原因查詢過自己的信用報告,對非法查詢信用報告的行為可以向征信中心反映并依法處理。隨著征信立法的逐步完善,個人征信系統將依法擴大使用范圍,逐步向更廣泛的社會對象提供更多的信用查詢服務。
6、個人信用報告。
個人信用報告就是全面、客觀記錄個人的信用活動,反映個人的信用狀況的文件。主要包括以下信息: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個人的姓名、身份證件、家庭住址、工作單位等基本信息。這些信息告訴商業銀行 “您是誰”。提醒個人在辦理銀行業務時,準確填寫個人基本信息,并及時更新個人的基本信息,以便商業銀行對個人做出快速、準確的判斷。個人在銀行的貸款信息:個人何時在哪家銀行貸了多少款,還了多少款,還有多少款沒還,以及是否按時還款等信息。個人的信用卡信息:個人辦理了哪幾家銀行的信用卡,信用卡的透支額度以及個人還款的記錄等信息。個人的信用報告被查詢的記錄:計算機會自動記載何時何人出于什么原因查看了個人的信用報告。隨著數據庫建設的逐步推進,除了以上信息外,個人的個人信用報告還將記載個人的社會保障信息、銀行結算賬戶開立信息、個人住房公積金繳存信息、是否按時繳納電話、水、電、燃氣費等公共事業費用的信息,以及法院民事判決、欠稅等公共信息。
(五)個人信用評估
個人信用評估制度是個人信用制度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科學的個人信用評估體系是建立個人信用制度的核心。建立統一的個人信用評估標準是個人信用評估體系建設中的關鍵環節。個人信用評估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把握個人信用的特點,明確個人信用評估的重點。個人信用評估和企業信用評估一樣,其目的主要是分析借款人的還款意愿和借款人的還款能力。由于個人信用評估的實質是判斷被評估人是否愿意誠實守信和是否有能力誠實守信,即信用意愿和信用能力,因此,個人信用評估要以這兩項為基本內容,而個人信用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個人的信用意愿,可見,個人信用評估應側重于個人信用意愿方面內容的分析。
2、結合個人信用評估的特點,建立嚴謹的個人信用評估指標體系。進行個人信用評估的關鍵在于評估指標的選取及其權重的設定。根據個人信用評估的重點,個人信用評估指標體系的設立應包括信譽指標和價值指標這兩大類指標。
(1)信譽指標。信譽指標包括個人自然情況、就業情況及個人公共記錄。個人自然情況包括年齡、性別、學歷、所學專業、婚姻狀況、健康情況、戶籍情況等方面;就業情況包括就業單位、單位所在地經濟發展情況、行業發展前景、職務、職稱、工資收入、工作年限等方面;個人公共記錄包括政府、法庭和銀行記錄等方面。
(2)價值指標。價值指標包括個人帳戶信息、個人資產信息、個人收入信息等內容。
【工商信用自我評價總結】相關文章:
信用社員工自我評價05-31
工商管理專業自我評價03-08
信用社員工的自我評價范文02-13
信用社員工自我評價范文01-16
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的自我評價01-29
工商治理實習生的自我評價08-31
合同信用評價合同09-09
工商治理實習生的自我評價范文03-19
信用社員工工作方面的自我評價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