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分類科普知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人體順應生物鐘節律科普知識
科普知識是一種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種種科學現象和理論的知識文字,用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人體順應生物鐘節律科普知識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生物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各種生物體內。科學家曾經把一群牡蠣帶到離海很遠的地方,它們的后代依然按照潮汐漲落的時間開合,仿佛保存著祖先對于海洋生活的“記憶”。人類自遠古以來就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規律,體溫與血壓的波動、免疫功能的調節、各個臟器的運行與休整、女性月經周期等無不由神奇的生物鐘暗中指揮。
生物鐘的正式名稱是生物節律,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在一天中的不同時段對生物的飲食、睡眠、新陳代謝等生理狀態進行調節。生物鐘主要由生物節律輸入系統、生物節律輸出系統、生物節律中樞這3個部分組成,約24小時為一個振蕩周期。
人類的生物節律中樞處于下丘腦的視交叉上核,如果該部位被破壞,正常的生物節律就會消失,出現睡眠障礙、激素分泌紊亂和情緒失常。
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與視交叉上核神經元的受體結合,對調節晝夜節律有明顯的作用。褪黑素本身的釋放則與光照強度有關:白天光照強烈,褪黑色的釋放減少;夜晚光照減少,褪黑素的釋放顯著增加。褪黑素改善睡眠的作用常被保健品行業大肆宣傳,然而大多數國家對褪黑素的使用持謹慎態度,作為處方藥嚴格控制。人體存在著“下丘腦—垂體—靶腺”之間的負反饋調節機制,濫用激素類藥物會導致自身激素合成減少,停藥后引起嚴重反彈。
除了褪黑素,生長激素、催乳素、皮質醇、促甲狀腺素、瘦素、胰島素的分泌也存在各自的周期性,它們引起了人體的新陳代謝起伏和情緒波動。很多人到了夜晚倍感孤獨,這不僅與性格和境遇相關,也因為激素的作用放大了低迷的情緒。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3位美國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生物鐘的基因調控機制中所作出的貢獻。他們成功分離出周期(period)基因。這個基因可以編碼PER蛋白,PER蛋白在夜間累積,達到一定的量則進入細胞核抑制period基因的編碼,于是PER蛋白在白天的表達量降低,如此夜間積累、白天降解,周而復始,以24小時為單位循環波動。
period基因是在果蠅體內發現的,如果這個基因被破壞,晝夜節律就會紊亂。人類的生物節律主要由clock、Bmal1、period和Cry這4個基因組成,它們存在“轉錄—翻譯—抑轉錄”機制構成的反饋環,其表達水平呈24小時周期性波動。這些基因分布于視交叉上核、杏仁核、下丘腦腹側核等腦區,使神經元的興奮性表現出晝夜節律,神經遞質和激素的`釋放也出現晝夜節律,內臟功能受其影響而出現周期性變化。
了解生物鐘的原理之后,我們該如何順應生物鐘的節律呢?簡單地說就是早睡早起,三餐規律。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覺,人體的修復功能就會下降;該吃飯的時候不吃飯,消化系統容易受損。現在人們最常見的陋習就是熬夜和不吃早餐,這會造成胃潰瘍、膽結石等疾病,還會增加患肥胖癥、糖尿病和腫瘤的幾率。
在晝夜節律的基礎上,還有以月、年為單位的生物節律。月節律主要反映在動物的動情和生殖周期上,年節律則表現為動物的冬眠、夏蟄、洄游。人體雖然沒有典型的年節律,但是新陳代謝和臟器功能隨季節發生一定變化。中醫提倡“春養肝、夏養脾、秋養肺而冬養腎”正是為了適應寒來暑往的季節變遷。
中醫講究的“子午流注”“節氣養生”“不時不食”都是跟隨著自然節拍調整飲食和作息。我們既要尊重生物鐘,努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要知道生物鐘有一定的彈性和個體差異,不必像鬧鐘一樣嚴格自律,其實健康快樂的心情是最好的保健品。
【人體順應生物鐘節律科普知識】相關文章:
學會順應,學會等待作文12-17
內經人體的輝光11-18
《內經》與人體解剖10-31
校本培訓個人體會01-25
鴻蒙科普知識06-23
氬氣科普知識06-23
銀杏科普知識06-23
科普知識作文09-03
人體旅行作文2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