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
中國的傳統節日,大都和吃有關,即將臨近的中秋也不例外。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是這一天必不可少的節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
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于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制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中秋吃月餅的意義
眾所周知,月餅的形狀都是圓形的,圓就象征著團團圓圓,家庭美滿,所以,人們又會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因為在這一天,月餅是圓的,天上的圓月在這一天也是最圓的,所有的一切都象征著圓圓滿滿和和睦睦。所以,正是因為月餅的象征意義很美好,所以人們們便一直把這個傳統的習俗發展至今,亙古不變,在子子孫孫中代代傳承。
中秋節吃月餅的傳說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吃月餅的7大講究
1、吃鮮莫吃陳,中秋節吃月餅的7大講究。
月餅含脂肪較多,存放過久,容易發生變質。新鮮月餅圓正飽滿,感觀好,鮮味濃,味美可口。陳月餅油脂已氧化酸敗,失去原有風味,甚至產生一種令人不快的“哈喇”味,最好是現買現吃。
2、吃少莫吃多。
月餅含油脂、蔗糖較多,過量食用會產生滑膩感,易致胃滿、腹脹,引起消化不良,食欲減退,血糖升高。老年人、兒童更不宜多吃,否則會引起腹痛、腹瀉或嘔吐。
3、要細嚼慢咽。
吃月餅時,可將月餅切成若干小塊,使餅餡分布均勻,然后細嚼慢咽,這樣才能品出月餅的美味,同時也有助于消化,中秋短信《中秋節吃月餅的7大講究》。切忌吃得過快,囫圇吞棗。
4、宜早不宜晚。
吃月餅最好是在早上或中午,晚上應少吃或不吃,特別是老年人更應如此,否則,有可能成為血液凝固、形成血栓的某些因素。
5、先咸后甜。
月餅一般有咸甜兩種,如咸、甜月餅同餐,應先吃咸的,后吃甜的,這樣才能把兩種月餅的味道品嘗出來。如果備有甜、咸、鮮三種月餅,應先吃鮮味,后吃咸味和甜味。如果備有甜、咸、鮮、辣四種月餅,應先吃鮮味,后吃咸味,再吃甜味,最后吃辣味。
6、有病者不宜食。
月餅富含糖和脂肪,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肝硬化、膽囊炎(膽結石)、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患者只能吃。
7、邊吃月餅邊飲茶。
邊吃月餅邊飲茶,一則可以止渴、解滑膩、助消化;二則可爽口增味,助興添趣。喜歡飲酒的人,吃月餅時可以酒代茶,興趣更濃。
吃月餅的三大誤區
1、月餅做早餐
有些家庭自己買的、親朋好友送的、單位發的月餅,僅憑中秋節一個夜晚是無法“消滅”掉的,因此有的人也就把月餅當成了早餐和零食,早起吃上兩塊,餓的時候再吃一塊。專家指出,月餅可不適宜當早餐。雖然月餅的能量比較大,但營養成分單一,且含糖量和油脂較高,吃多了還容易引起腸胃不適,這樣的食品是不能滿足我們早餐對營養的需求的,正餐的時候更不適宜吃月餅。
2、吃不完放冰箱
專家提醒,月餅高糖、高油脂的特點也決定了月餅的保質期有限,因此月餅最好吃新鮮的,盡量不要存放尤其是長時間存放,否則高糖、高油脂的月餅里很容易滋生細菌,會增加食用者腹瀉的危險。如果月餅確實一時吃不完,可放入食品袋內或糕點盒內保存。軟式月餅放進干凈的籃子里掛在通風處。也可將軟硬兩類月餅分層堆放在食品柜內。
3、月餅餡再利用
月餅吃不完,扔了又可惜,有些人會把月餅里的紅棗、豆沙、蛋黃等餡料取出來再利用。這種方法看起來很“經濟”,但從營養學上也是不可取的。專家指出,月餅富含油脂、糖分,本身營養含量就低,放了一段時間后其中的營養尤其是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會進一步損失。如果把月餅的餡料再拿來“二次開發”,月餅餡料里除了熱量外,其他的營養價值就非常低了。
古代中秋節主要習俗
一、拜月:婦女拜月。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拜月亭》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拜月全家拜還是只有婦女拜。《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二、拜月老:求愛情,求偶,愛情如月滿
三、吉祥物兔爺(兔君):在老北京,每逢八月十五中秋節都有拜兔爺的習慣。兔形玩具,穿人的衣服。或用泥,或用面做。《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制作也日趨精致,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
四、焚香:焚以桂花香。婦女用桂花油,桂花香粉
五、團圓節:夫妻和美。祭祖祭祀。何家團圓飯,賞月
六、賞月(玩月):文人月下吟詩對詩,賞月,喝酒,聊天。民間月下踏歌,月下歌舞、月下
七、蕩秋千,喝酒,月下男男或女女結伴出走,又叫“踏月(采月,濱江采月)”在月下踏歌吳地有走月亮、走三橋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過至少三座橋(見顧祿《清嘉錄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見玉魷生《海陬冶游錄》)。“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游人,達旦不絕。喝酒在月下吟詩
八、賞桂:桂樹下賞月,吟詩,喝酒
九、月宮符:彭蘊章《幽州土風吟》描述說:“月宮符,畫成玉兔窯臺居;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
十、拜新月:唐代流行每當新月初生,婦女們便在深夜拜禱,希望自己青春永存,韶華常駐。“此只能婦女拜,團扇,又叫月扇
十一、中秋互贈銅鏡
既然中秋節也是銅鏡的節日,銅鏡之上出現中秋題材的月神形象紋飾也就變得十分流行,其中最重要的形象是蟾蜍、玉兔和嫦娥。
中秋賞月已是大眾習俗,而秋夜賞鏡,知之者不多。但凡知曉者,從見它的第一眼起,便會漸漸迷戀上滲透著亙古的氣息的、如月光般明亮的銅鏡。
相耀生輝的明月與銅鏡淵源始于盛唐時期,每到丹桂飄香的季節,鑄鏡師的當務之急便為鑄造“雙秋”鏡——千秋鏡、中秋鏡,以供佳節之用。
在中秋題材的若干個銅鏡品類中,無論是雙鸞瑞獸花鳥鏡、雙鵲月宮盤龍鏡亦或是唐皇夜游月宮鏡,都具有寓意深刻的人文歷史意味,凝結了時代的審美趣味和工藝智慧,而這些銅鏡,也將成為后代永遠追慕的珍品。
惟“詩”“鏡”佐證千秋之景
唐玄宗誕辰之后的農歷八月十五日,唐朝百姓迎來普天同慶的中秋節,這同樣也是銅鏡的節日,鑄鏡師將不同的中秋傳說熔于銅鏡的鑄造,誕生了不少具有鮮明特色的作品。
如圖所示“雙鵲月宮盤龍鏡”,雙鵲夾鈕銜綬,展翅飛翔,月中有一株桂樹,兩側有月兔搗藥與蟾蜍紋,鈕下一蟠龍飛于海上,間隙飾四朵祥云,葵花瓣緣與月餅形似。月宮鏡,鏡背紋飾主要刻畫有蟾蜍、玉兔搗藥、嫦娥、桂樹。蟾蜍因其冬眠周期與月亮盈缺相似而被先民視作月宮代稱;晉代傅玄《擬天問》有“月中何有,白兔搗藥”的故事流傳,可見玉兔亦甚早成為古人對月宮的遐想代表;戰國時期成書的《歸藏》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六朝之后,嫦娥的地位逐漸升高,美麗婀娜得嫦娥超越玉兔蟾蜍,成為月宮中最吸引人的仙子,描繪嫦娥的銅鏡也將其美麗的形象刻畫得。
表現于銅鏡之上。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乘云漫游月宮,并得聽仙樂,使唐玄宗終得《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亂后,唐代國勢轉衰,盛世千秋之景不復存在,回觀歷史,曾經的起伏波逐淹沒于時光的長流之中,如今,惟遺“詩”“鏡”佐證。
中秋互贈銅鏡的習俗由來
相傳中秋節的前身是“千秋節”,據《舊唐書·玄宗本紀》記載,開元十七年(729)八月葵亥,唐玄宗應百官表請,將自己的生日(八月五日)設定為“千秋節”,舉國歡慶的節日,群臣百官可向皇上敬獻美鏡珍寶,皇上亦會在揚州定制銅鏡頒發給四品以上的官員,將之命名為“千秋鏡”,由此形成了每年大臣向皇帝進獻銅鏡和皇帝向大臣賞賜銅鏡的慣例。
唐玄宗作詩《千秋節賜群臣鏡》以紀之:“鑄得千秋鏡,光生百煉金。分將賜群臣,遇象見清心。臺上冰華澈,窗中月影臨。更銜長綬帶,留意感人深。”亦有臣子張說的五律《奉和圣制賜王公千秋鏡應制》:“寶鏡頒神節,凝規寫圣情。千秋題作字,長壽帶為名。月向天邊下,花從日里生。不承懸象意,誰辨照心明。”
逐漸數年,千秋節便演化為互贈銅鏡的節日,也被稱為千秋金鑒節。這一時期的千秋鏡可分為賜鏡和獻鏡兩類,其中凡帶“千秋”銘的都屬賜鏡,裝點龍或銜綬鸞鳥,華貴大氣。孔祥星先生所編著的《中國銅鏡圖典》雙鸞瑞獸花鳥鏡,鈕左右立一鸞,振翅翹尾起舞。鈕上一奔馳的瑞獸,鈕下一株葡萄枝蔓果實,一鸚鵡展翅立于葡萄串上。邊緣為兩兩相對稱的四種紋飾,一為盛開的葵花中各有一“千”“秋”字,二為如意云頭紋,三為二葉一苞折枝花,四為方勝。千秋鏡的鑄造與流行充分反映了開元至天寶初年大唐盛世下人們祈求玄宗福壽愿望和渴望太平長久的心理。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相關文章:
中秋節吃月餅作文09-19
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10-10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09-12
中秋節為什么吃月餅10-10
中秋節賞月吃月餅作文11-22
中秋節吃月餅作文薦12-12
關于中秋節吃月餅作文05-31
中秋節賞月吃月餅作文05-25
中秋節吃月餅初中作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