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客家人冬至的習俗有哪些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古代,冬至就被當做一個很大的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國內各個地方過冬至的方法不盡相同,北方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就是很傳統的習俗。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關于客家人冬至的習俗有哪些,希望有所幫助!
關于客家人冬至的習俗有哪些
一、冬至進補
冬至日,也是客家人的“進補”日。“冬至至長長也短,夏至至短短也長。”冬至日是一年白晝最短的一天。客家人認為冬至是最佳的進補時令,此日進補最有效用。
“冬至羊肉夏至狗”,冬至前后,梅州客家人都喜歡吃羊肉。廣東三大民系中,唯有客家人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認為羊肉溫補,在冬至時節食用對身體大有裨益,因此羊肉煮酒成了客家人的冬至時令美食。這是客家人對中原飲食習俗的“保留”,同時也突出體現了客家人注重“食療”的觀念,羊肉比較燥熱,但經過烹飪處理,在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御寒能力,強身健體。
二、釀冬至酒
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醞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勁頗足,所以,客家人釀冬至酒已成習俗。
三、祭冬至祖
“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饗祀先祖”,客家人祭祖分春冬兩次,祭冬至祖雖不如清明祭祖那樣隆重,但一年兩次是必須進行的,因有說“關冬至門”,所以祭祖又必須在冬至前進行。
四、冬至曬蘿卜
客家人都有冬至晾蘿卜絲的傳統。這習慣由來已久,它是怎么形成的已經難以考證,但是,無論如何,時至今日,這已然成為客家人的一種習俗。
在我市乃至全國,人們常常都能聽到“冬至蘿卜夏至姜”、“冬至吃蘿卜賽過小人參”這樣的一些俗語,這說的是冬至這一天吃白蘿卜是一個好選擇。可是,除了冬至吃蘿卜,客家人在這一天還要曬蘿卜絲,命名為“冬至蘿”。也許是因為“冬至蘿”簡單的制作方法使得它更易流傳,逐漸成俗。
拓展:冬至日的由來歷史典故
冬至,俗稱"冬節",在古代是很隆重的節日。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也最受重視。
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臺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日,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認祖宗的人。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利用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別于后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冬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大家都已經長了一歲。
我國各地的風俗民情雖各有差別,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圓時,經常應孩子們的要求捏一些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們每到此時都很高興。吃冬至圓以前,在門窗桌柜床燈的后面,都要分別粘一個冬至圓,稱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如果這時家里有孕婦的話,冬至圓發了,就會生男,否則就會生女。吃冬至圓時入口必須成雙成對,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兩粒,已婚的人將會萬事如意,剩下一顆,單身未婚者將會凡事順利。還有些家庭在傍晚,用應時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這一天"曬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過,在這天的陽光下曝曬后收藏起來,留給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冬至節的由來與傳說:
冬至過節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客家人冬至的習俗有哪些】相關文章:
莆田冬至習俗有哪些12-21
東莞冬至習俗有哪些12-22
江西冬至的習俗有哪些11-08
蘇州冬至習俗有哪些10-25
潮汕的冬至文化習俗有哪些10-25
冬至古代傳統習俗有哪些12-15
冬至有什么習俗10-25
東莞冬至習俗都有哪些12-16
立春有哪些習俗02-25
春分有哪些習俗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