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云南各少數民族春節習俗

時間:2022-12-31 12:25:01 節日常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云南各少數民族春節習俗

  春節作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每個少數民族都用自己傳統、獨特的方式去慶祝。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云南各少數民族春節習俗,希望有所幫助!

云南各少數民族春節習俗

  云南各少數民族春節習俗

  白族

  白族人民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除夕歲守夜。子夜過后,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結伴游覽名勝古跡,或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

  布依族

  布依族:陰歷臘月底,家家戶戶薰肉、灌香腸、烤酒、做糯糧粑粑、米花、縫新衣、手帕。臘月二十三用麥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請先生寫對子,貼門神、年畫。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圍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團圓飯,整夜守歲。大年初一天剛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后奔向河邊去挑水,誰最先挑回頭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預兆豐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燈,晚上一起 點燃,掛在大門口。過了初一,人們開始串門拜年。青年男女相約去“起表”,以歌聲表達愛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嗩吶、月琴、洞簫、姐妹簫、銅鼓等樂器伴奏聲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區正月十五過完年,正月三十還要過“小年”。

  土家族

  土家族:從正月初一前兩天開始,第一天稱大年,第二天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圍坐聆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節日期間吃“紅曲魚”,以象征富裕有余,還吃大鍋燴菜,稱合菜。初三舉行“擺手舞”會,參加者達萬人之多。此外,還有耍龍燈、舞獅子、燈會、戲劇、武術等活動。

  壯族

  壯族:從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除夕,家家殺雞、殺鴨、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燒肉等。晚飯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斬雞”、燉整雞。家家都要守歲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寢。正月初一、初二,凡來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餡,由去皮綠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醬制成。男女多于此時對歌,或打陀螺、跳舞、賽球、演戲。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飯,以示來年要豐收。這種飯叫“粽粑”,有的長達尺余,重五六斤。節日期間喜愛舉行拋花包活動。男女青年各分一隊,雙方相距約50米,劃出界線,互相拋接,凡拋出界線或沒有接著便為輸者。

  景頗族

  景頗族:春節期間舉行“打靶”比賽。初一早晨,人們紛紛聚到賽場上,姑娘們把自己繡的荷包掛在竹竿頂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細線算神槍手,姑娘們便獎給神槍手一碗香甜的米酒。姑娘們是這項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員,哪個小伙子獲勝,姑娘就會把水酒作為獎品送到他的嘴邊。春節期間,各家各戶都釀水酒,向長輩敬酒。

  傣族

  傣族: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將舉行“象腳鼓比賽”,選手們精神振奮、擊鼓不停,誰的動作優美、鼓聲好即獲獎。春節期間,小伙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獨龍族

  獨龍族:過年一般在每年農歷十二月下旬舉行,具體日期由各個家族自己卜卦決定,節期長短也視準備的食物多寡而定。由于獨龍族沒有文字,過去邀請客人過年節,就只好用刻木或結繩作"請柬"。一個家族決定哪一天過節后,計算出離過節還有幾天,如果以刻木記日,就在特制的木板上刻上幾格,每一格代表一天,然后剖為兩半,一半自己留著,一半送給客人。以后雙方每過一天就削去一格,削到剩最后一格時,就知道第二天要過節了。如果用結繩記日,離過節還有多少天,就結多少個結,然后將結繩送給要邀請的親友,自己留一條,每過一天解一個結,解到最后一個"結"的時候,就知道是過年了。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縣境內的卡多人,過年時間在農歷正月初六。傳說古時勇敢的卡多青年為了抵抗外來的侵略,出征應戰,臨行時留下話,他們哪天還鄉,新的生活就從哪天開始。戰爭結束后,因征途遙遠,直到新年初六日他們才回家。家鄉人就把這一天定為新的一年開始。過年時,他們殺豬宰羊,跳大鼓舞,以此慶祝。

  水族

  水族:春節期間,男女青年喜歡開展踢毽比賽。比賽項目有單踢、雙踢、正反腳踢、優勝者獲獎。

  普米族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眾多以臘月初六為歲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響,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團聚吃糯米飯

  基諾族

  基諾族:云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群眾在過年時歌手們輪番互相對歌,輸了則留下一塊包頭布,到第二年再去對。過年時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婦女們一邊品嘗酒肴,一邊跳大鼓舞,男女青年們乘此時機談情說愛,尋找自己的情侶。

  滿族

  滿族: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里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年三十家宴十分豐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餃子、火燒、豆包等;傳統年菜有鮮美的血腸、煮白肉及別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慶有余的魚菜更不可少。子時還要吃一頓送舊迎新的鮮肉水餃。

  納西族

  納西族:正月新春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并與別村競賽。城市、鄉村都辦燈會,燈會節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繡球》、《凰舞》等。

  藏族

  藏族:除夕之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春節期間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點招待客人。

  彝族

  彝族:春節期間集會跳“阿細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飯都由男子承擔,讓婦女休息,表達對她們勞累一年的慰問。

  苗族

  苗族: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羌族

  羌族:每家每戶要做各種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雞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過年要喝咂酒,大家圍壇而坐,由最長者唱《開壇詞》,然后用約二尺多長的麥管從左至右,依次咂飲。

  瑤族

  瑤族:大年初一,人們從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觀看風趣別致的“耕作戲”。這個戲由三個人扮作耕牛、耕田的人及扛鋤頭的農夫,又歌又舞,表示歡慶農業的豐收。演戲時,扮演耕牛的人要善于做出各種各樣逗人發笑的動作,引起觀眾一陣又一陣歡笑。按當地風俗,誰能摸到牛的眉心,誰就最幸福。

  拉枯族

  拉祜族: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擴塔”節(拉祜語為春節)。除夕,每家每戶要做象征太陽、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爭先恐后跑到泉邊,迎接象征純潔、幸福的新水,以先得為快。同時,帶著禮品走村串寨、訪親問友。

  佤族

  佤族:新年第一次見面除相互道喜外,還贈以糯米粑團、甘蔗和芭蕉,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云南各民族過年習俗你知道幾個?

  布依族春節習俗:姑娘搶挑第一擔“聰明水”

  云南的布依族主要居住在羅平縣八大河布依族鄉和富源縣。而每年春節是布依族最隆重的節日。每年除夕夜,布依族通宵達旦守歲。正月初一的`清晨,姑娘們爭先恐后到井里挑“新年水”,又稱“聰明水”。人們認為,誰先挑到第一擔水,就會在這一年中得到幸福。正月初二,布依族的年輕人穿著漂亮的新衣服到村邊、山腰、田壩去玩表,對歌、吹木葉、唱“筒筒歌”、踢雞毛毽、丟花包等。

  景頗族春節習俗:“目腦縱歌”穿華衣

  景頗族的“目腦縱歌”一般于農歷正月十五舉行,為期三四日。“目腦”是景頗語的音譯,意思是大伙跳舞,寓意驅惡揚善,祝賀吉祥幸福。每逢節日,云南省隴川、盈江、瑞麗等地的景頗族都身著盛裝,手拿各色手帕和花環;老年人身背織有民族圖案的“筒帕”,扛著盛著米酒的竹筒。敲鑼打鼓,鳴槍放炮,成群結隊地從四寨八鄉來到舉行“目腦”活動的地方。其中包括附近的傣、阿昌、崩龍、布朗、漢等兄弟民族,是一個民族團結的節日。

  彝族春節習俗:婦女不勞動男子暢聊除夕夜

  春節期間集會跳“阿細跳月”,大年初一婦女被免除所有的家務活動,以示對婦女在過去一年中的辛勞的感激之情。除夕,每戶人家的門前會立起一棵青松,表示除舊迎新、免禍消災;堂屋的地上鋪著一層厚厚的松針,用于坐在上面吃年飯。除夕夜,成年男子必須通宵達旦地守夜。守夜時,幾位男子聚在一起,邊飲酒邊談論家族往事等等,現在也有玩撲克的。守夜的目的主要是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同時也是為了挑回第一擔水,在天亮之前做好飯菜,以便一旦天明就可用餐。

  傣族春節習俗:象腳鼓比賽迎新春

  初二、初三,一些傣族村寨將舉行“象腳鼓比賽”,選手們精神振奮、擊鼓不停,誰的動作優美、鼓聲好即獲獎。春節期間,小伙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僳僳族春節習俗:賽詩會上唱新春

  傈僳族人們在春節期間最喜歡舉行“賽詩會”。會上,青年男女穿著節日的民族盛裝,遙遙相對,在戀歌中眉目傳情,而已婚的老歌手們,一邊品嘗著溫醇的水酒,一邊向年輕人傳授他們愛唱的名詩或名調。

  侗族春節習俗:蘆笙會迎友好村

  侗族喜歡在春節期間舉辦“蘆笙會”。這種活動一般由兩個附近友好的村莊協商舉行。如果甲村到乙村去舉辦“蘆笙會”。這種活動一般由兩個附近友好的村莊協商舉行。如果甲村到乙村去舉辦“蘆笙會”,那么,乙村的樂隊就先在村頭吹奏著蘆笙迎接,見面后,乙村先奏起“迎賓曲”,甲村再吹“見面曲”,然后,跟著乙隊歡歡喜喜到乙村,飲宴之后,蘆笙會就開始了。

  白族春節習俗:朝山會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有著濃郁的民族風韻,同時受到漢文化的深遠影響。

  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是白族的朝山會。雖是初春,此刻雞足山上已是山花爛漫,春意濃濃。春節期間,朝山者來到雞足山,在各個寺院給佛像敬香供果,捐獻功德。登上雞足山頂峰金頂寺,東觀日出,西觀蒼洱、北眺玉龍,南看祥云,極目千里,見春和景明,令人心胸開闊,精神振奮。春節前結婚的白族新人,也成雙成對來朝山還愿,祈求生活幸福,愛情甜蜜。

  獨龍族春節習俗:木刻“請柬”邀親友

  在每年的冬月或臘月,獨龍族要過唯一的傳統節日,獨龍族語叫“卡雀哇”,是獨龍族的新年。節日的長短主要看食物的準備情況而定,一般是兩三天或四五天。節日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固定日期,各家各族自由選擇好吉日,就開始過年。

  獨龍族居住在高黎貢山和擔當力卡雪山之間的獨龍江流域,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選定過年的吉日后,各家都邀請親友一起來過年。他們在特制的木條上刻上缺口,這就是“請柬”,派人送往邀請的村寨。木條上刻了幾個缺口,就表示再過幾天后要舉行儀式,慶祝年節。接到木刻“請柬”的人,要帶上各種食物,前往致意祝賀。賓主相見,要共同飲一筒水酒,相互對歌。晚上,全村的人都陪著客人歡聚一處,圍著篝火,一面品嘗食物,一面看青年男女跳“鍋莊舞”,共同慶賀一年一度的豐收。男子一邊祝詞,一邊喝酒,喝完酒就把酒碗拋入懸掛在火塘上空的竹架以卜禍福,碗口朝上為吉兆。

【云南各少數民族春節習俗】相關文章:

云南少數民族年節習俗范文08-03

中國少數民族春節習俗07-31

《少數民族之鄉——云南》說課稿02-20

《少數民族之鄉——云南》說課稿10-03

云南的習俗作文05-24

云南春節習俗作文600字01-18

少數民族春節習俗小學生作文11-02

《少數民族之鄉——云南》說課稿范文09-24

關于少數民族的禮儀習俗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