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文章錦集【13篇】
家庭教育文章 篇1
在即將踏入為人母的行列中,我忽然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父母對孩子的重要性。當有人問誰決定了孩子的成長?誰影響了孩子?我發現父母才是孩子的導師,是孩子寄予的希望!案改浮倍嗝磦ゴ笊袷サ淖盅邸T诤⒆拥某砷L過程當中,陪伴孩子的.內心世界管好自己的情緒。給予孩子尊重,制造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從自身做起,孩子從出生到咿呀學語,陪伴孩子身邊的是父母。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好與壞是靠父母的引導與教導!吧斫檀笥谘詡鳌保瑢τ诤⒆游覀儗W會賞識對方賞識孩子,做孩子的伯樂。同時做一個好媽媽好老師好朋友。
孩子是家長父母的最大事業。人生在世,由少看老。父母可謂原件,孩子就是那復印件。孩子的一生都是在父母的引領下,家長是孩子的表率。孩子處于學習探究階段,沒有光明的那盞燈,孩子會慢慢走向黑暗。父母是孩子的未來,孩子是父母的未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長所謂優秀就是要當能力不夠的時候,勤勞來湊。有些人,生而會之,學而會之,覺而會之。而我們不管處于那個層次,都要時刻提高自己,無論修養,知識,智慧,境界,胸懷,那么孩子才會有所影響,也會變得優秀。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感恩。感恩他人,感恩社會,感恩過去,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人活著呢,不要因為沒有的而生氣,要為擁有的而感恩。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具有重大的影響。不管是生活還是在社會中,我們做父母的要經營好自己的家庭,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庭經營是生活的一種手段,家庭好了,人也就好了,日子也就過好了。
家庭教育文章 篇2
瓣上曾有一個小組叫“父母皆禍害”,由于使用了全稱判斷,引起很大爭議。但如果修改一下措辭,說“有的父母是禍害”,就沒問題了。比如那些家暴的父母,那些把孩子送進暴力戒網癮學校的父母,稱之“禍害”不冤。
有一對父母刷新了“禍害”的底線。他們利用兒子“碰瓷”,一次次地強迫兒子在三輪車拐彎或快速行駛時摔出,借此敲詐三輪司機。最近警方抓獲了這對父母,這個冷血超出尋常想象的故事,才得以被挖出。
盧勇、文麗是從四川山區到浙江務工的夫妻,帶著一雙兒女,小金就是那個倒霉的兒子(三人皆化名)。根據文麗的介紹,小金原本是一名留守兒童,后來成為一個“成績倒數、打架斗毆、不服管教”的問題少年。對自身生存現狀的不滿,加之孩子的“不聽話”,疊加起來就成了這對夫妻“逼子碰瓷”的最好理由。
殊不知,這種理所當然也鑄就了兩人在法理上的最大錯誤:無論何種境地,孩子都不是父母犯罪工具的工具。這是毋庸置疑的,是原則問題。
他們最大的惡,是以身處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身份,卻把“刀”伸向更弱者。
首先是孩子。無獨立生存能力、無實際反抗能力,這些在別的家長看來是孩子需要格外關愛的原因,在這對父母看來,恰是要挾孩子就范的資本。當兒子因為碰瓷枕骨骨折時,他們的反應是“趁現在骨折,我們多做幾次!闭缧〗鹫f的,“他們像吸毒一樣上癮了! 如此行徑,真是對“父母”稱謂的諷刺。
“碰瓷”的對象也是更弱的群體。他們挑選的三輪車車夫十有八九是殘疾人,這些殘疾人開三輪只為維持溫飽,但又因為沒有營運證所以害怕事故和報警。這對父母別出心裁地從中發現了“商機”。兒子不忍,母親卻說,“不騙他們騙哪個?開汽車的嗎?我們能敲到竹杠?” 其殘酷冷血,可見一斑。
這對冷血父母雖然聲稱生活壓力讓他們“變壞”,但絲毫不值得同情,只有孩子是無辜的。而無奈的是,警方已查明他們的惡行,卻還是準備為文麗辦理取保候審,原因是“至少讓兩個孩子能有母親照顧!边@種兩難的'局面也反映出眼下社會保障,尤其是對違反犯罪者子女保障的不足。
每有類似父母出現,總有人主張剝奪監護權。理論上沒有疑問,但現實中總行不通。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剝奪監護權之后孩子去哪兒?
我國目前還缺乏成熟的未成年人救助機構與完善的救助機制。一些不法分子“深諳此道”,故意帶著孩子作案,一旦被抓就拿“孩子沒人照顧”為由企圖逃避法律制裁。
一個孩子出生在什么家庭,攤上什么父母,自己沒有選擇權。但現代社會里,保護孩子不只是家庭的義務,也是社會與國家的義務。當監護人嚴重失職時,社會不僅要迅速把孩子解救出來,更要有能力、有條件把孩子安置好。說到底,孩子的命運不該由出生決定!氨谱优龃伞,為我們揭開了原生家庭無力撫養與教育的情況下,未成年人成長之困境。
家庭教育文章 篇3
家庭教育是個長久的話題,“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引發多方討論。教育局雖有文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注重引導和培養孩子們獨立思考、實踐創新能力。但這個都是個大框架,到底如何正確進行家庭教育是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對此,有幾位權威教育專家為我們來做個指導:
【對話人:劉焱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魯善坤代表(重慶市第一中學校長),張濟順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原黨委書記),孫惠玲委員(天津市河西區副區長),李冬妮委員(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副院長)】
孩子不是家長手中的風箏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盼望子女光耀門楣,這背后反映出一種不當的子女觀。”劉焱委員強調,“受我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家長并沒有將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來尊重與看待,而是將孩子視為自己私有,視為自己手中的風箏。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中國家長為孩子設計太多、奉獻太多,卻也犧牲得太多的原因!
“除了受傳統觀念影響,還有現代社會的人才評價機制、選拔機制等原因,讓家長感到壓力重重,不由自主地將孩子的培養視為一場無形的比賽,總希望能讓孩子起跑早一點、競技能力提升一點,從而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勝出!濒斏评ご碇赋,“事實證明,對孩子嚴厲,并不一定起到很好的效果,相反,不當的教育方法還容易導致孩子心靈的扭曲,甚至出現叛逆、輕生。”
張濟順委員也強調:“壓力式的家庭教育是站不住腳的。大部分棍棒式的家庭教育違反基本人性,壓抑了兒童自由發展的天性,有相當數量的孩子在重壓之下會自暴自棄。”
不能把孩子當成“投資”
經常聽到不少家長抱怨:“人家孩子行,咱家孩子憑什么不行?”很多代表委員表達了這樣的觀念:每個孩子都會在成長過程中呈現出不同的個體特點與差異,學會發現并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是目前我們家庭教育急需的。
“孩子在獨立發展過程中,會遵循一般的發展規律,也會呈現出個體特點,同樣是學習一樣東西,有的學得快,有的學得慢。家長應該善于了解與發現,從而創造條件,讓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優勢領域得到全面發展。”劉焱說。
“和郎朗同時練鋼琴的孩子成千上萬,但真正脫穎而出的有多少?這說明孩子的成長是個性化的,依據其自身天賦和個性發展,家長不應以模仿、從眾、單一的模式教育孩子,而忽視了固有的家庭文化!睂O惠玲委員強調,“家長不能把孩子當作‘投資’。教育要有前瞻性,培養孩子的眼光不能僅僅局限在當下,而是要考慮到20年、30年之后,要讓孩子具有適應將來社會發展的能力!
“現在很多家長往往只看到智力開發,注重知識和才藝的學習,卻忽視了孩子身體素質的鍛煉、道德行為的養成及審美情趣的培養等。以學鋼琴為例,很多家長并不會帶孩子聽音樂會來提升音樂興趣與素養,而是將鋼琴課變為課程訓練強加于孩子。其實,審美情趣與道德修養才是家庭教育需承載的重要內容,是在家庭生活中耳濡目染逐漸形成的!眲㈧蛷娬{,“別把家庭教育當成家庭課堂,那就失去了家庭教育本真的意義!
建立合理的教育評價體系
代表和委員們強調,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神經末梢,家庭教育的困境是整個教育制度困境在一定程度上的顯現。倡導理性的.家庭教育,離不開教育制度的改革。
張濟順強調,首先要從完善高考制度做起,深入探索多元評價體系,通過自主招生制度、一年多次考試、提升高中綜合能力評價在高考錄取中的權重等“稀釋”高考壓力,改變一考定終身的現狀,幫助家長和學生以平常心來對待學習,從而建立起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
“現在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都會說‘非985不要’、‘非211不要’,這是一種顯性歧視,背后還隱藏著中國社會對教育評價的誤區,名校與一般校的差距被刻意強化了。這種不合理的評價機制更將名校塑造成一個神話,成為父母的唯一目標,從而進一步促成了不當的家庭教育觀。”李冬妮委員強調,“改變這一狀況還有賴于社會整體生活水平的提升,只有當基本生活不再成為難題,人人有能力追尋自己的愛好時,人們對教育的評價才更趨于合理!
孫惠玲說,“我發現很多教育理念先進的國家更強調對孩子學習能力、自信心與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而不是知識與技能的開發,這對我們具有啟示意義。從國家發展與民族強盛的長遠來看,培養出學習能力強、具有較強自信心與責任感的下一代更加重要!
家庭教育文章 篇4
談起家庭教育,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用什么教育方式方法把子女培養好。教育方式方法就像是過河的船或橋,是完成家庭教育任務、實現家庭教育目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其實,比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支配著教育方式方法,決定著教育方向,是家庭教育成敗的決定性因素。
家庭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家庭教育是一代接一代延續下來的,F代家庭教育不可能不受到傳統家庭教育理念的影響。對于傳統文化,我們一貫堅持“古為今用”的原則。所以,要批判地繼承家庭教育文化遺產,使之為今天的家庭教育服務。特別是當今社會,人們所面臨的生存、生活環境與過去大不相同,家庭教育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應重新審視傳統的家庭教育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
需要樹立的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有哪些呢?
正確的評價標準。評價子女的標準是一個指揮棒,指引著子女的發展方向。方向正確,才有可能成才。長期以來,家長們評價子女的首要標準是“聽話”,這其實是封建家長制的典型產物。今天,勞動場所早就從家庭轉移到社會,社會生活首先需要的是具有獨立意識和能力。若再沿用傳統的評價標準,就會束縛子女的思想和行為,以致將來難以適應社會生活。因此,應把獨立意識和能力作為評價子女的重要標準。
民主平等的家庭關系。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對子女個性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傳統家庭里,家長往往是一家之主,地位特殊,權力極大,對子女有支配權,甚至能決定子女的前途命運。在這種關系下,子女很容易形成俯首帖耳、唯唯諾諾的個性,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F代社會需要培養自尊、自信、自強的性格。這就要求父母樹立以子女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子女的合法地位和權益,注重運用民主的教育方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關系。
豐富的實踐教育。家長教育子女,天經地義;子女接受家長教育,理所當然。但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往往是灌輸式的。家長說什么,子女就聽什么;家長讓做什么,子女就做什么,子女完全處于消極、被動狀態。這種教育模式,束縛、禁錮人的頭腦,很容易扼殺子女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提高子女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家長應解放思想,讓子女在實踐中經受鍛煉,主動接受教育。要變被動接受家長的“言教”為主動接受實踐的教育,通過實踐增長才干,提高適應社會能力。
開放的家庭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最顯著的特點是寓教育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庭教育模式,對孩子的素質起著“型塑”的作用。培養現代素質,需建立現代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庭教育模式。應立足家庭,面向社會,主動打開“家庭城堡”的大門,讓子女充分接觸社會生活,以社會為課堂,以社會生活為教材,有效利用社會教育資源。應讓子女用自己的眼睛看社會,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社會問題,向社會生活學習,開闊眼界,豐富經驗,了解社會,提高社會適應性。
家庭教育文章 篇5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對象,很多事情孩子都會學習父母,那么你知道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是如何教育的呢?孩子犯錯后,你的第一反映是什么?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和成長,特別是當孩子犯錯誤以后,父母的第一反映。對孩子整個人生觀,世界觀都有很大的影響。孩子犯錯后,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呢?
孩子犯錯后父母兩種常見的處理方法
第一,孩子犯錯后第一反映是懲罰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以后,第一反映就是拿出父母的權威,教訓孩子。還美其名曰“要讓孩子長記性”,但這樣做真的能長記性嗎?
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帶孩子出去玩,中午吃飯的時候。點了孩子最喜歡吃的一個蒸菜,因為是自助式的,什么都需要自己動手。小孩跟他媽媽一起去端菜。小孩要堅持自己端喜歡吃的菜。媽媽說太燙了,我來幫你多。小孩還是堅持自己做。媽媽就在后面跟著他。
快端桌子旁邊的時候,不知是因為太燙了的原因,還是小孩太著急吃的原因。他的手一不小心把碗掉地下了,整個菜灑到一地 。他媽媽從后面沖過,直接開打。邊打邊說,我讓你不要端,你偏要端。這下好了吧,你不用吃了,站到墻壁面壁思過去。不懲罰你長不長記性,小孩帶著委屈,乖乖的走到站到旁邊去了,眼淚嘩嘩嘩就掉?礃幼悠匠7稿e也是這樣子的。
但這樣真的能解決小孩的問題,能讓小孩長記性嗎?小孩犯了錯,內心一定也非常難過,加上自已最喜歡吃的也不能吃了。內心一定難受極了,加上媽媽的責罵,這不是二次傷害嗎?我趕把小孩子拉過來,并給小孩重新點了一份。
孩子犯錯后第一反映是懲罰
第二,跟孩子一起找問題的解決方法
還有一種爸爸媽媽,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首先不是來責備孩子,打罵孩子,而是跟孩子一道來認識錯誤在,解決問題。爸爸媽媽以身作則,來教育孩子該怎樣來做。
有一位在書店工作的`朋友,講了一個小男孩和他媽媽的故事。有一天下午快下班的時候,有一位小男孩拿著兩本書來找她。這兩本書已經很舊了,我就問“小朋友,怎么啦”。小男孩說,阿姨對不起,這2本書是我之前偷的。然后小男孩就眼巴巴的看著他媽媽,他媽媽跟我解釋說,一個月前小男孩帶回兩本書,跟他說是學校老師發的。但今天開家長會以后她才知道,學校根本就沒有發過這兩本書。細問才知道,是小孩子跟小朋友,一起來書店玩的時候,他自己喜歡的這兩本書,就帶回家了。今天知道這件事情以后,媽媽就馬上教育孩子,跟孩子講道理,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錯誤在哪里,如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本著自已做錯事,自已要勇敢面對,并找去解決問題。才會有小男孩拿著書找他的事情發生。
我什么也沒有說,給他開了單。本來這兩本書可以打六折,但是他媽媽還是堅持付了全款,為這位媽媽點贊,也為這位小朋友點,雖然他之前犯過錯誤,但我相信他后面的人生,會走在正確的路上,會一個很好的未來,因為他有一位優秀的媽媽。
跟孩子一起找問題的解決方法
孩子犯錯后,你的第一反映是什么?直接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在孩子成長的過程長,會犯不少的錯誤。我們爸爸媽媽要和孩子一起,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來面對這些的錯誤,用正確的方式中去處理錯誤,在錯誤中學習,孩子終將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家庭教育文章 篇6
《虎媽貓爸》熱播,讓家庭教育成為了時下熱門話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雙方該扮演怎佯的角色,也成為了現實生活中讓很多家庭困惑的難題。而就這個話題,記者采訪了北京西城教研中心王老師,她用自己的切身體會,闡述了一個觀點:身為孩子的父母,本就不該成為“貓”,威為“虎”,而是要用人的思維和孩子進行溝通,這遠勝過當“貓”做“虎”。
王老師告訴記者,無論是虎媽貓爸,還是虎爸貓媽,這樣的定位在家庭教育中非常不人性化,這無異于把父母雙方劃分成了兩個類型,而這兩種類型恰恰是強弱對比分明的“虎”和“貓”。這樣的局面對于孩子的教育,其實是非常不利的!叭艉⒆幽昙o尚小,在家庭內部這樣小小圈子中都感受不到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日子一長,那在他(她)幼小的心靈中,就會產生心靈的扭曲和對人生的誤解――準強勢誰有理。倘若孩子逐漸長大,這樣當‘貓’做‘虎’的局面無法改觀,那孩子就會有意識地去鉆空子――要么糊弄‘貓’,要么糊弄‘虎’,這是孩子尋找親情呵護的天性?墒,正因為如此,家中的‘老虎’便更不能容忍,而‘貓’也會更深度地做和事佬。在這樣家庭成員之間都不能做到人與人平等的教育,最終極有可能導致失敗,這種失敗往往不是表面現象,而存在于孩子的內心深處。”
王老師表示,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同時,在教育孩子前,一定先私下達成共識,而后在家教的過程中,讓孩子看到父母態度的一致,思想的―致,不僅沒有“貓”和“虎”,甚至連一個昌紅臉,一個唱白臉的都沒有。當然,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讓孩子體會被尊重的過程,而不是在責備訓斥一只“虎仔”或“貓仔”。王老師說:“用人的思維彼此溝通,遠勝過在孩子面前當‘貓’做‘虎’。反過來,當孩子渴望自己的想法能夠有人傾聽的時候,他完全可以作為―個完整獨立的人,向自己的父母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戰戰兢兢地面對無法溝通的‘貓’和‘虎’!蓖趵蠋熖拐\地告訴記者,“虎媽貓爸、虎爸貓媽其實是我們家庭教育存在多年的誤區,而這個在家長中普遍存在的誤區,正在潛移默化地傷害著我們的孩子。這不是危言聳聽,所以希望打算或正在做著虎媽貓爸、虎爸貓媽的家長們,趕緊收手,給孩子―個身心更加愉快的生活空間。”
家庭教育文章 篇7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家長讓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可有些家長一點活也不讓孩子干,說是只要讓孩子管好怎樣學習就行了,讀書才是最重要的。這一觀點我很不贊同。
孩子讀書到底為的是啥?還不是為了將來投身于社會能夠立足罷了。那你沒有能力咋混呢?我們也應該掌握一些基本的社會能力需求。首先,應從社會實踐和勞動中汲取經驗。但也得讀好書,才能更好的掌握。讀書不能讀“傻”書,要將從書本中的知識靈活的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所以這些都是互相循環的,相輔相成。從勞動中,體會快樂和樂趣。現在的中國家長就是太過于重視學習和溺愛自己的孩子,而輕視于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溺愛不等于愛。
在現代社會里,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小孩。這樣父母的愛就都獻給了這個孩子。對這個孩子過分地疼愛。
一次在大街上走,我看到一個小孩在路上摔了一跤,他只是被一塊小石頭拌拉一下,這件事本是一件再也普通不過的事啦,就是小事一樁,小孩子摔一跤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就是這么一件小事,卻讓我想到了如今的中國家長。當這個小孩子摔跤了以后,他的父母必會百般呵護地說:“我的小寶貝兒,沒事吧,疼吧?”有些家長甚至會帶孩子全面調查一下。這是不是離譜了些,本是一件極普通的事在中國家長的眼里是都么重要的一件事呀!這不是愛,是溺愛!這反而會使孩子失去自主能力和缺乏自立心理,最終全面的依賴父母。“挫折孕育著成功”要想孩子成為一顆小苗,那不經風雨怎能在這多面的社會圈子中,茁壯成長。
我覺得還是讓孩子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但也要抓住學習。這樣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再會很輕松。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還可以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勞。只有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長大了才能讓父母少操點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如果家長不讓孩子勞動,把所有事情都包下來,那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一些缺陷。像這樣慣養他們,長大了只會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廢物。
我同樣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可我的父母從來就嚴格地要求我,多做一下家務活。我的能力也慢慢地得到了培養。暑假的中午,父母不在家。我也只好自己為自己做飯,時間長了我也便學會了。甚至還能為大家露一手瞧瞧。勞動并不難,不知你愿否?
在現在激勵斗爭的社會中,有許多有能力的人,但你是否有本事與勇氣和他們競爭。個人的能力在于培養。在一次次失敗和成功之間積累經驗,這樣你才會越走越遠。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要你愿意不斷磨練自己,就一定會取得最后的勝利!
家庭教育文章 篇8
昨天看到一個視頻,爺爺奶奶帶著孫子在樓下小區玩耍,小孫子拿著塊大石頭,哐哐哐地砸著路燈柱子,好好的一根柱子被砸得花臉,柱身上一個一個的小坑子。有路人看不過眼,提醒大人要管好孩子,別讓孩子砸路燈,破壞公物。
孩子的爺爺奶奶不以為然,說他只是個孩子,什么也不懂。也沒有阻止孫子的行為,反而是走到另一邊去,讓孫子砸著另一根燈柱玩兒。路人繼續上去勸說,老人反而兇狠地說:“有本事你上派出所叫警察去,愛咋咋滴!”
這兩位老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行為是在破壞公物,即使意識到了,他們也會覺得,孫子喜歡砸就得讓他砸,他們樂意寵著!妥妥的被慣壞了的熊孩子!
雖然現在國家鼓勵生育二胎,但是大多數家庭里只有一個孩子,經常是所有人都圍著孩子轉,有什么好吃的,第一時間給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馬上給買。在溺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養成任性、驕縱的性格,他們覺得大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不能體諒父母的付出和辛勞,不懂為別人著想。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多半會變成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其實很多父母都知道“溺子如殺子”的道理,但是家里只有這一個寶貝,所有的愛都給他并不過分,只是要把握好分寸。有的父母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溺愛孩子,有的父母是忙起來就疏忽了孩子的管教,等到發現孩子已經養成了壞性格,才后知后覺地想糾正,這時可能就晚了。
怎么判斷孩子有沒有被寵壞了呢?看看下面4個跡象,如果你的孩子符合其中幾條,那么作為家長的你就要提高警惕了!
1、經常發脾氣,不尊重長輩
被寵壞的孩子脾氣一般很差,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公共場合,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就對著家人發脾氣,用哭鬧來威脅家長。因為父母的過度寵愛,孩子們知道在他發脾氣或哭鬧的時候家長就會妥協,時間長了,孩子就容易養成發脾氣的習慣。溺愛還會使孩子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對家里長輩頤指氣使,呼呼喝喝,不懂得尊重長輩。
2、從不主動干活,自理能力差
被寵壞的孩子每天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么問題都是父母一手包辦。父母擔心孩子做不好,就喜歡什么都幫著孩子做,不給機會讓孩子去嘗試。孩子長大后,就會變得毫無生活自理能力,不會照顧自己,什么都要依賴父母,成為了一個生活“低能兒”。
3、要求他做事必須談條件
你會發現你很難叫得動孩子去做一件事,每次你讓他做些什么事情時,反復地說了好多遍他都不愿意做,非得用玩具、食物、錢引誘,或者答應孩子的條件后,他才肯去做。
4、什么都想要,永遠不滿足
家長過于寵溺孩子,總是對孩子有求必應,要星星給星星,要月亮給月亮。孩子每次提出的各種各樣的要求都被滿足后,他就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想要的東西一定就要得到。如果得不到,他就會哭鬧、打滾、發脾氣,直到家長滿足他為止。
溺愛對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毫無益處,如果不想將孩子培養成“白眼狼”,那就要把握愛的分寸,不能無底線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而是應該教導孩子懂得感恩。
家庭教育文章 篇9
為子女的錦繡前程,每一個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而最后的結果常常不盡如人意,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確所致。其實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
“平常心”——拋開“神童”情結
許多父母比較重視孩子的分數,帶有嚴重的“神童”情結,結果忽略對孩子健康人格的構建。其實培養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說過“一個人是否能成才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僅占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卻是人格因素”。
“狠心”——讓孩子經歷磨難
很多父母總是千方百計為孩子遮風擋雨,以為這是對孩子最大的關心和愛護,殊不知,這樣等于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挖一個溫柔的陷阱,掉進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剝奪失敗和挫折的`機會,不會犯錯誤也不懂得改正錯誤,自然也得不到經驗和教訓,因而永遠不會學到過硬的本領。失敗和挫折是人生的學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驗人、教育人、鍛煉人,使人學到許多終生有益的東西,所以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只會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和欠缺的人格,使他們沒有自我奮斗的意識,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而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精心”——樹立良好的榜樣
家庭是孩子性格著色的第一個染缸,家人就是孩子行為塑造的第一任教師,孩子通過觀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學會生活,有時父母不經意的一筆,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寫意的潑墨畫,或是污染整張白紙。所以為人父母言傳身教尤為重要。如今,有些父母自己揮霍浪費,卻要求孩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自己看不起讀書人,卻要求孩子學有所成,最后教育結果往往事與愿違。所以,為孩子明天的燦爛,父母要精心描繪著自己言行舉止的一筆一畫。
家庭教育文章 篇10
母蟹對小蟹說:“孩子,你怎么老是橫著爬,為什么不能直著走呢?”小蟹委屈地答道:“媽媽,我是照著您的樣子走的呀!边@是說,母親必須正直地生活,正直地做人、行事,才能正確引導孩子。
“不管我死在什么地方,請不要把我同貴族、名流、富豪們葬在一起,請把我埋在普通的猶太工人、老百姓中間,讓我的墓碑能夠點綴周圍普通的石碑,也讓他們裝飾我的墓碑!边@遺囑出自俄國籍猶太作家肖洛姆·阿萊汗姆的手筆。與這份遺囑一起留給后世的,還有一個厚厚的筆記本,記滿尖酸刻薄、謾罵詛咒的語言。例如:“吃——讓蛆蟲把你吃掉!”“叫——讓你牙疼得叫起來!”“縫——讓縫衣針扎死你!”……
原來,肖洛姆幼年失去母親,父親給他娶個心腸毒、脾氣壞的繼母。繼母經常用惡毒的'語言謾罵他。肖洛姆從不頂嘴,只是躲在角落,把繼母嘴巴里“吐”出的詞語,記錄在筆記本上。后來,他成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許多咒罵和尖酸刻薄的詞語,都是從繼母那里“借”來的。
事實證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覺影響著孩子。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鏡子”,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首先應是那樣的人。
家庭教育文章 篇11
教育,就是要努力使良好的行為成為習慣。如果學習成為一個人的生活習慣,那么他的學習成績就沒有理由不優秀。
我們的女兒葉何銘,現在濱江小學上五年級了,在學校和老師的良好教育下,孩子身心各方面全面健康發展,學習成績優秀,還當了班長。我們在關心女兒在校學習的同時,注重女兒的家庭教育,努力建設學習型家庭,使家庭成為女兒學習的第二課堂。以下,是我們在女兒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培養孩子的學習精神。我們夫婦原來的學歷都很低,中專畢業參加工作后,都堅持在職學習,先生參加了成教大專、本科學習,我也參加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梢哉f,女兒是在我們夫婦邊自學邊育兒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我們的“身教”,在家庭中為孩子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在“身教”的同時,我們還注重“言傳”,例如,我們給她講她自己名字的含義,“何名”就是什么名,告訴她一個人有什么名全靠他自己,希望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為自己掙一個名。我們經常給女兒介紹名人名校的事跡,到春暉中學、浙江大學參觀游覽,讓她感受學習環境。先生還以贈言的形式,對女兒進行教育,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聞過則喜”,等等。女兒對贈言也能熟記于心。現在,女兒的學習精神很強,去年,先生去香港游玩的時候,他叫女兒請假一起去,女兒聽說要請假,就一口拒絕了。
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一是習慣學習。教育,就是要努力使良好的行為成為習慣。如果學習成為一個人的生活習慣,那么他的學習成績就沒有理由不優秀。先生給孩子講古人讀書的“三上”之功(馬上、床上、廁上),現在家里到處是翻開的在讀的書。二是快樂學習。我們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避免交給她不喜歡甚至厭倦的學習任務。我們幫助她將作文在網上“ ”發表,來培養其作文的興趣。我們也采用適當獎勵形式,來激發其學習的動力。去年除夕夜,女兒花了兩個小時時間,把三冊英語課文全部背誦了一遍,我們給“壓歲錢”的時候,她特別高興而且自豪。三是效率學習。學習必須有高的效率,必須得法,低效甚至無效的學習,只能增加孩子的學習壓力,影響孩子全面發展,所以,在家里,我們給孩子提出學習要求時,總是思之再三、慎之又慎。如,我們要求他每天聽讀一小時英語,對提高英語成績很有好處。
三、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學習的基礎,是學習的本錢。我們十分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一是關心孩子的飲食營養,保證其身體正常生長發育。二是鼓勵多做游戲,督促進行體育鍛煉。三是加強談話溝通,掌握孩子的所思所想,進行及時正確的教育、引導,促進孩子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文章 篇12
3歲的彬彬性格開朗活潑,已經去幼兒園半年了,很適應幼兒園的群體生活。平時上下課由奶奶接送,一天,媽媽早下班去接彬彬放學,媽媽一看到彬彬大叫了起來,原來彬彬的手臂上有一塊青色的牙印,應該是被哪個小朋友咬了,媽媽大聲質問:“怎么回事?誰咬的?”
正在玩的彬彬被媽媽突然的語氣嚇得哭了起來,媽媽一邊說,一邊用眼睛凌厲掃視彬彬的小同學們,似乎每個小朋友都有嫌疑。“誰這么野蠻?告訴我,我陪你去找老師!一定要好好地處罰他!"彬彬把頭低了下來,哭聲止不住,拉著媽媽的收就要走,”媽媽,我不玩了,我們回家吧,我們回家吧……”媽媽不依不饒,怒氣沖沖的拉著孩子跑去了老師的辦公室。這件事情過后,彬彬變得話少了,越來越不想去幼兒園,奶奶多次詢問下,彬彬才說:“幼兒園的小朋友都不肯和我玩了……
彬彬媽媽的這種做法,不光丟了孩子的臉,還破壞了彬彬在幼兒園里的人際關系。仔細想想,媽媽到底是出于愛彬彬,還是這就是媽媽堅持的“不吃虧”原則。有很多的'家長告訴孩子:“我們不占別人便宜,但絕對不讓人欺負!被蛘咧苯痈嬖V孩子:“你不要主動打別人,但是別人打你,你一定要還手,如果你不還手,回家我就打你。”認為這就是加強培養男孩子氣的方法,事實孩子的世界往往沒有成人想的這么復雜,他們的矛盾,無非就是搶玩具或者打鬧間沒有分寸,總是把孩子之間的矛盾看成是欺負和被欺負的關系。
家長應該不要真正的為孩子的矛盾生氣,否則因這種小事生氣是對孩子一個最壞的示范,這是在引導孩子變成一個斤斤計較小氣沒有格局的人。家長應該相信孩子有能力協調好和小朋友之間的關系,尋找同伴并迎合同伴,有所付出,本來就是孩子天性中正常的表達。這就是為什么孩子之間就算發生矛盾或者打罵,但是很快他們又能快樂的一起玩耍,不記恨的美好天性。
家長們需要謹記的是,你對孩子的態度,是你自己本身性格和心理的反應,有時甚至和童年時父母對你的態度的翻版。為了孩子,我們應當讓自己變得更好。
家庭教育文章 篇13
為了子女的錦繡前程,每一個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而最后的結果常常不盡如人意,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確所致。其實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
有“三心”。
“平常心”——拋開“神童”情結
許多父母比較重視孩子的分數,帶有嚴重的“神童”情結,結果忽略了對孩子健康人格的構建。其實培養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說過“一個人是否能成才
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僅占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卻是人格因素”。
“狠心”——讓孩子經歷磨難
很多父母總是千方百計為孩子遮風擋雨,以為這是對孩子最大的關心和愛護,殊不知,這樣等于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挖了一個溫柔的陷阱,掉進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剝奪了失敗和挫折的機會,不會犯錯誤也不懂得改正錯誤,自然也得不到經驗和教訓,因而永遠不會學到過硬的本領。失敗和挫折是人生的學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驗人、教育人、鍛煉人,使人學到許多終生有益的東西,所以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只會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和
欠缺的人格,使他們沒有自我奮斗的意識,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而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精心”——樹立良好的榜樣
家庭是孩子性格著色的第一個染缸,家人就是孩子行為塑造的`第一任教師,孩子通過觀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學會生活,有時父母不經意的一筆,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寫意的潑墨畫,或是污染了整張白紙。所以為人父母言傳身教尤為重要。如今,有些父母自己揮霍浪費,卻要求孩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自己看不起讀書人,卻要求孩子學有所成,最后教育結果往往事與愿違。所以,為了孩子明天的燦爛,父母要精心
描繪著自己言行舉止的一筆一畫。
【家庭教育文章】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文章12-17
家庭教育文章08-14
家庭教育文章[精選]11-17
家庭教育孩子的文章03-14
(實用)家庭教育文章11-18
關于家庭教育的文章(精選)07-21
家庭教育文章15篇03-13
家庭教育文章(精選28篇)10-13
[通用]關于家庭教育的文章07-20
家庭教育文章必備【15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