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故事(范例15篇)
家庭教育故事1
故事發生在一個法國家庭。一天,孩子放學后,在客廳里玩籃球。忽然,籃球飛向了書架上的一個花瓶,“嘭”的一聲,花瓶重重地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塊。這不是擺設品,而是祖上傳下的波旁王朝時期的古董。
孩子慌忙用把碎片用膠水粘起來,膽戰心驚地放回原位。
當天晚上,母親發現花瓶有些“變化”。吃晚餐時,她問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
孩子靈機一動,說:“一只野貓從窗外跳進來,怎么也趕不走,它在客廳里上竄下跳,最后碰倒架子上的`花瓶。”
母親很清楚,孩子在撒謊。每天上班前,她把窗戶一扇扇關好,下班回來再打開。
母親不動聲色地說:“是我疏忽了,沒關好窗戶。”
就寢前,孩子在床上發現一張便條,母親讓他馬上到書房去。
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門進來,母親從抽屜里拿出一個盒子,把其中一塊巧克力遞給孩子:“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會開窗戶的貓,以后,你一定可以寫出好看的偵探小說。”
接著,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塊巧克力:“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有杰出的修復能力,雖然用的是膠水,但是,裂紋黏合得幾乎完美無缺。不過,這是修復紙質物品的膠水,修復花瓶不僅需要黏結力更強的膠水,而且需要更高的專業技術。明天,我們把花瓶拿到藝術家那里,看看他們是怎樣使一件工藝品完好如初的。”
母親又拿起第三塊巧克力,說:“最后一塊巧克力,代表我對你深深的歉意,作為母親,我不應該把花瓶放到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里有一個熱衷體育的男孩子。希望你沒有被砸到或者嚇到”“媽媽,我……”
以后,孩子再也沒有撒過謊,每當他想撒謊時,三塊巧克力就會浮現在眼前。
家庭教育故事2
誰都會有犯錯的時候,沒有人一輩子能夠保證不犯一次錯誤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失敗。失敗的原因是因為經驗不足或能力欠缺。從會動手開始,孩子就想學著自己用勺子,他們經常會把碗打翻,于是有些父母就大聲訓斥:“不許動,看你的碗都打翻了!”到上學后,考試沒有得到優秀,老師會批評:“怎么把題做錯了?太不用心!”父母也會嚇唬說:“學不好,將來我看你怎么找個好工作?”一系列類似的事件使孩子得到的信息是:我不行,做不好,不能再做。于是,孩子漸漸地知道了不能失敗,一旦失敗了不僅會得到父母或老師的懲罰,還會帶來種種不可避免的悲慘命運。
我們的許多孩子從小就在一個很害怕失敗的環境中長大,當他們長大后,面對成功或面對失敗時,往往缺少從容的態度。
孩子形成害怕失敗的心理后,會產生“不做不錯,多做多錯”的想法,從而喪失了嘗試新事物的勇氣,而處于“不作為”的心理狀態。過度的害怕失敗的心理,常常會養成孩子保持緘默的習慣。
何凡是一個8歲的男孩,他除了上課要和同學同一教室而外,大部分時間都一個人呆著。當一群孩子興高采烈地玩游戲時,他總是站在角落里看別人玩,隨別人笑。當別的孩子邀請他參加時,他總是連喊“不要,不要”。遇有新的游戲時,也總是說“我不會”而放棄。課堂上老師點名提問,他也能站起來,但就是不開口,任憑老師怎樣鼓勵,甚至批評都沒有用。
有一天傍晚,媽媽等何凡放學回到家后,對何凡說:“你在家好好呆著,我和你爸到姥姥家去一趟,馬上就回來。”父母到了那里辦完事,準備回家,正好姥姥家飯已經做好了,又來了另外的客人,便挽留他們吃完飯再走,何凡的父母不好再三推脫,只得在那里吃完晚飯再回家。
吃完飯后,媽媽又為何凡裝上了飯菜,便匆匆往回趕。父母回到家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媽媽急忙開門后,看見兒子趴在沙發上看電視,說:“何凡,快來吃,從姥姥家帶回來的,還是熱的,一定餓壞了吧?”一邊說一邊解開方便袋把飯菜遞給兒子。何凡接過來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媽媽看到兒子這副吃相,心疼地說:“你剛才怎么不到冰箱里去拿點東西吃吃。”兒子三口兩口地吃完飯說:“你又沒有交待。”媽媽聽了兒子的`話后,傷心地流了淚。
又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燒水,接著準備做飯,當發現沒有醬油時,媽媽對兒子說:“何凡,你看一下水,我去樓下買點醬油回來。”
當媽媽買了醬油回來時,還在門外就聽到水壺一直在響,進門后,媽媽去看爐子上的水快要燒干了。媽媽很生氣地說:“何凡,你到底怎么搞的,明明叫你照看一下水壺,你卻不聞不問,你不會倒水,但你應該會關掉火吧?”何凡回答媽媽說:“你只是交待我看一下,并沒有交待我做其他的。”媽媽聽到兒子的回答后,哭笑不得。
通過一連串的實事,父母懷疑兒子有心理方面的障礙,便帶著他上醫院,找到心理醫生接受治療。但何凡這不喜歡說話的孩子,在醫院說出了讓醫生大為驚訝的話:
“其實,我什么都會做,腦筋也不笨,我以前在家里做事的時候,爸媽在我做的不好的時候,總是說我不行,做不好,所以我就干脆不做。一到學校里,我稍稍做點錯事大家也會取笑我,我就干脆什么也不做了,話也不想說了。”
究其實何凡根本沒有什么心理障礙,他只是擔心做錯事被他人取笑,才用保持沉默寡言來保護自我。他也知道保持緘默也許會被人說:“這個孩子像個傻瓜。”但總比做錯事,讓自尊心受損要好。萬一做得不好,被別人譏笑“真無能”,這才是最令他無法忍受的。正是由于這種保護心理,才使這個孩子決定保持沉默寡言。細究根源,何凡變成這樣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父母造成的。
孩子本來就是在失敗中逐漸成長。父母如果能善于與孩子溝通。能寬容孩子的失敗,孩子可以從痛苦的失敗經驗中獲得許多知識。反之。孩子就會因為失敗而不做任何行動,寧愿裝聾作啞也要盡量避免失敗,那么。孩子的一生將是完全失敗的。當孩子具有害怕失敗、畏縮不前的心理和行為時。父母應該多進行親子溝通。從心理上給予糾正,行為上予以鼓勵和引導。否則。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面對孩子的失敗。父母良好的心態會給孩子帶來良好的結果。
胡山川高考落榜了,他覺得臉上很不光彩,一個星期都呆在家里不出門,好像無臉見人一樣。在家閉門思過了一星期后,他決定參加工作,不想再去讀書。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親,說:“我自己心里有底,再復讀準備考大學恐怕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即使幸運能考上,也不會是名牌大學,倒不如早點去工作。”
父親聽了兒子的分析后,覺得兒子分析得有道理,對兒子的決定表示理解,并告訴兒子,成功的路不止一條,要振作起來,爭取在工作中能取得成功。
兒子在一家星級賓館謀到了一份服務生的職業。也許是換了一個環境,兒子的興趣和情緒都很高,感覺每天都有許多專業知識要學。為了早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兒子參加了職業培訓班學習,在業余時間又去上英語補習班,凡是對工作有好處的知識都去學,而且也學得進去。由于他的勤奮好學,不斷受到提拔,后被送到國外的飯店培訓一年,回來后又參加了一所大學舉辦的飯店管理專業的培訓班。
五年過去了,他當上了這家星級賓館的客房部經理,比同一專業剛大學畢業的學生更具有競爭力。
同事們在一起聊天,說到高考失敗時,胡山川感慨地說:“謝謝父母的寬容,讓我選擇了理想的職業,沒有因高考失敗而影響我的前途。失敗使我在審視總結自己中清醒,給了我一次面對挑戰的機會。”
失敗是孩子的權利,父母應該允許孩子的失敗。胡山川的父親面對兒子高考失敗時,尊重和理解兒子的選擇,鼓勵兒子重新振作起來,讓兒子懂得成功的路不止一條的道理,終致兒子在事業上小有建樹。
在西方國家,父母非常尊重孩子這種失敗的權利。當小孩摔倒了、打架了、玩具玩壞了,父母都不去管,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孩子就會知道什么事應該怎樣做,什么事不應該做。孩子稍大一點時,要去參加什么活動,或者要去旅游等,父母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向孩子提出一些建議,比如要注意些什么,要帶什么。但父母從來不強行要孩子這樣去做。他們的父母認為,只有讓孩子經歷失敗。付出代價后,才能更好地掌握各種知識。另一方面,西方國家的父母更多地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按自己的意愿對孩子施加壓力,他們知道,活得輕松、灑脫、自然的人,一般具有不過分看重功名的心態,反而容易成功。這些成功的家教經驗,同樣可以適用于我們的父母。其實,“允許失敗”反映出家長對孩子的寬容心態,能有效地放松孩子的緊張情緒。
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告訴孩子。“失敗了不要灰心”,而不能說:“怎么又失敗了呢?”因為每次失敗都是孩子邁向成功的一步。
專家建議:
父母面對孩子的失敗時,應多與孩子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下面幾點:
(1)當孩子失敗時,要保持寬容的心態,鼓勵孩子不要怕失敗,引導孩子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把失敗的教訓作為成功的動力。
(2)當孩子失敗時,父母要尊重孩子,在溝通中共同探討失敗的原因,切不可辱罵孩子。
(3)給孩子講一些歷史上名人或身邊一些有作為的人的成長經歷,讓孩子知道那些人是怎樣面對失敗,又是怎樣反敗為勝的。
(4)要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親歷社會,通過他自己去體驗,去感受每一次失敗,練就孩子對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
家庭教育故事3
宋真宗時,宰相王旦為官清廉,對子女約束很嚴。
有一個人出售玉帶,王旦的子女們覺得玉帶很漂亮,就拿給王旦看,希望買下來。王旦叫他們系在自己腰上,問道:“系在身上還看得見漂亮嗎?”他們說:“系在身上, 自己怎么能看得見?”王旦說:“自己負重卻不得見,不是徒增勞累嗎?買之無用。”然后讓子女們還了回去。
王旦的官職越來越大,但他卻沒有讓自己的兒子去爭功名。直到王旦去世,他的兒子也沒做官。
王旦的.年歲已大,卻始終不買田置房,別的級別不如他的官員都在大肆購置家產, 留給自己的子孫,并勸他也這樣做,王旦卻說:“子孫應當自立,何必為他們買田置房!這樣做只能使他們為爭奪財產而成為不義之人。”他家里除了書,空空如也。
臨終時,王旦召集子女們到跟前囑咐說:“我因之前參與《天書封禪》一事,懊悔不已。我死后,可為我削發,披穿緇衣,依照僧道例殮葬即可。”說完便去世了。
王旦到死,都在用言行影響子女們的思想,可謂用心良苦。
家庭教育故事4
空間的價值
故事發生在美國北部的一個小鎮,這個小鎮在新世紀的今天仍然保持著淳樸的民風和上個世紀的建筑格局,因而成為一個旅游懷舊的好地方。深知小鎮發展根本的人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維護小鎮的風貌,甚至換一片屋上的瓦也要經過全鎮推舉出來的長老會的審查。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小鎮來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小鎮的商業設施已不能滿足游人的需要。有兩個洞察這一商機的年輕人――約翰和杰克分別向長老會提出了申請:他們要在小鎮上建一個超市,用來向人們提供日用品和旅游紀念品。
長老會經過反復磋商,終于同意了兩個人的要求,但卻附加了一個條件?那就是超市必須建在距離小鎮十公里以外的地方,以免破壞小鎮的格局。
約翰和杰克馬上籌集資金,開始建造自己的超市,他們深知,要想賺到更多的錢,就必須想盡辦法戰勝對手。約翰曾到過一些大城市,了解規模對于一個超市的重要性,因此,他充分利用了長老會給予他的這塊土地,建成了一所豪華的超市,并盡可能使店里貨物種類更齊全。而杰克卻只使用了土地的一半建成了自己的超市。當然,由于規模經營的關系,店里的貨物遠沒有約翰的種類齊全。約翰暗自高興?這次我可要賺大錢了。
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約翰意料,兩家超市同一天開張,經營狀況卻出現了一邊倒的現象?大部分游客和小鎮上的人都涌進了杰克的超市,而約翰這邊卻很蕭條。盡管約翰使出了渾身解數,又是有獎銷售,又是歌舞表演,最終也未能扭轉自己破產的命運。
破產的約翰決定遠走他鄉,在臨行前,他拜訪了自己的對手,并對杰克說:“我承認我的失敗,但我想知道,我究竟輸在哪里?”
杰克微笑著對約翰說:“在經營超市的經驗上,你比我強,所以你在那塊土地上蓋出了盡可能大的一個超市,但是,我親愛的朋友,你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這里距離游客的觀光地――我們的小鎮還有十公里的距離,所以,無論是觀光的游客,還是返回的游客,甚至是小鎮上的居民,他們都是駕車前來,所以,我為他們留出的那片空地――停車場,這使他們對我心存好感,而這也就成為了他們到我超市購物的基本理由。所謂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那片空間的價值就在于此?”
全力以赴的弊端
一位西方哲人說,要想做好一件事,你最好盡四分之三的力量去做。我覺得大多數成功者會贊成這種觀點。
一位作者想寫出一本健康美好的思想的書,他只使出四分之三的力量就夠了。切不可全力以赴,那樣會心情緊張、急躁不安,這種情緒會泄露在文字中傳染給你的讀者。而只使出四分之三的力量,既有準備又留有余地,從容不迫會做得更成功。
做其它的事也一樣,凡事需要盡力準備,但不可全力以赴。兵家所謂窮兵黷武就是指指揮員太全力以赴以至于血本都賠進去了。而搞實業的人更忌諱把全部的錢財投入某一項實業中,而是盡量在多行業拓展以防止一敗涂地。
全力以赴者并不一定比使用四分之三力量的人更具有實力。古人所謂“工夫在詩外”是說文人做詩的好壞往往在他的學問與閱歷的深淺,而不只在詩文本身。其它行業也一樣,而在于你本身的實力如何。“三國演義”中孔明站在空城上嚇退幾十萬大兵,并不是說他有萬夫莫開之勇而恰恰是他過去的妙算神機與今日的鎮定自如才嚇退敵兵。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有一個著名的冰山理論:一座海中的冰山,十分之七在水下,可正是那十分之七才托起了那十分之三,那十分之三巍峨壯觀,令世人贊嘆。人生也一樣,成功只是那十分之三,而十分之七是成功前的艱苦準備。成功并不在于你是否全力以赴了,而在于你是否具有實力和充分的準備。一個沒有練過武功的人為報仇急于與一武功高深的人交手,雖然他全力以赴了,可他會成功嗎?
有實力有準備的人也不可輕心,你必須用四分之三的力量,這樣才既不焦慮又穩操勝券。兔子之所以在賽跑中輸給烏龜,就在于太輕敵太自信了,以至于落下永世的笑柄。要是兔子懂得用上四分之三力量的道理,那他是必勝無疑了。
古人說弓太滿則易折,人也切忌全力以赴。給自己留一點余地、留一分輕松,你就會多一分從容、多一分灑脫,給自己留一條退路,失敗了也不會全軍覆沒。千萬不可全力以赴地做一件事,你只需用四分之三的力量你就會是永遠的成功與勝利者。
李嘉誠的小故事
李嘉誠擁有一個巨大的工商業王國,是亞洲首富、世界十大富豪之一。有位記者曾問李嘉誠:“今天你擁有如此巨大的商業王國,靠的是什么?”李嘉誠回答說:“依靠知識。”
有位外商也曾經問過李嘉誠:“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李嘉誠毫不猶豫地回答:“靠學習,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學習知識,是李嘉誠成功的奧秘!
李嘉誠勤于自學,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忘記讀書。青年時打工期間,他堅持“搶學”,創業期間堅持“搶學”,經營自己的“商業王國”期間,仍孜孜不倦地學習。李嘉誠晚睡前是他鐵定的看書時間,他喜歡看人物傳記,無論在醫療、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對全人類有所幫助的人他都很佩服,都心存景仰。李嘉誠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仍然堅持學英語。早年專門聘請一位私人教師每天早晨7點30分上課,上完課再去上班,天天如此。早在辦塑料廠時就訂閱了英文塑料雜志,既學英文,又了解世界最新的塑料行業動態。苦讀英文使李嘉誠與其他早期從內地來香港發展的企業家有所區別。當年,懂英文的華人在香港社會是“稀有動物”。懂得英文,使李嘉誠可以直接飛往英美,參加各種展銷會,談生意可直接與外籍投資顧問、銀行的高層打交道。如今,李嘉誠已年逾古稀,仍愛書如命,堅持不斷地讀書學習。
李嘉誠說:“在知識經濟的時代里,如果你有資金,但缺乏知識,沒有最新的訊息,無論何種行業,你越拼搏,失敗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識,沒有資金的話,小小的付出就能夠有回報,并且很有可能達到成功。現在跟數十年前相比,知識和資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三塊巧克力
這件事發生在一個法國家庭。
一天.孩子放學后,在客廳里玩籃球,忽然,籃球打落書架上一個花瓶,“咚” 的.一聲,花瓶重重地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塊。這不是擺設品,而是祖上傳下的波旁王朝時期的古董。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膠水粘起來,膽戰心驚地放回原位。
當天晚上,媽媽發現花瓶有些“變化”。吃晚餐時,她問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孩子靈機一動,說:“一只野貓從窗外跳進來,怎么也趕不走,它在客廳里上竄下跳,最后碰倒架子上的花瓶。”
媽媽很清楚,孩于在撒謊,每天上班前她把窗戶一扇扇關好,下班回來再打開。
媽媽不動聲色說:“是我疏忽了,沒有關好窗戶。”
就寢前,孩子在床上發現一張便條,媽媽讓他馬上到書房去。
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門進來,媽媽從抽屜里拿出一個盒子,把其中一塊巧克力遞給孩子:“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運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會開窗戶的貓,以后,你一定可以寫出好看的偵探小說。”
接著,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塊巧克力:“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有杰出的修復能力,雖然用的是膠水,但是,裂縫黏合得幾乎完美無缺。不過,這是修復紙質物品的,修復花瓶不僅需要黏合力更強的膠水.而且需要更高的專業技術。明天,我們把花瓶拿到藝術家那里,看看他們是怎樣使一件工藝品完好如初的。”
媽媽又拿起第三塊巧克力,說:“最后一塊巧克力,代表我對你深深的歉意,作為媽媽,我不應該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里有一個熱衷體育的男孩子。希望你沒有被砸到或者嚇到。”
“媽媽我……”以后,孩子再也沒有撒過一次謊,每當他想撒謊時,三塊巧克力就會浮現在眼前。
這是一位多么睿智的法國媽媽呀!她用自己特別的方式,看似獎勵,實則卻嚴厲地懲罰了孩子的過錯,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細細體味,每一塊巧克力,每一句話語都蘊涵著這位媽媽獨到的教育見解和教育藝術,尤其是第三塊巧克力,以誠懇地向孩子檢討自己的疏忽的名義而獎勵給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對他無私的愛,則更讓我們這些做家長的自愧不如了。這位媽媽,獎勵給孩子的不僅僅是三塊巧克力,更是伴隨他一生的教育,教育他在以后的旅途里,誠實做人。
因品德而愛
美國大多數的中小學,每學年都有一天是專門留給家長和老師會面的。這一天學生不用上課,老師與班上每一位學生的家長單獨面談。面談時間約為三十分鐘。其中,與女兒五年級的班主任第威夫人的一次面談令我印象深刻。
第威夫人在大大地贊揚了女兒一番后把話題一轉,說:“對于克莉斯蒂(女兒的英文名)這樣優秀的學生,我唯一的擔心是如果有一天她的成績報告單上不是那么漂亮了,有了一個甚至幾個B ,她會怎樣去處理這個事情呢?”
我和先生對看了一眼,很有些被一語驚醒的樣子。接著,她給我們講了她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她的女兒曾經是個非常優秀的學生,門門功課都是A。可是上了高中后,由于功課越來越難和一些其他原因,成績單上也有幾個B了。女孩子無法承受自己在學習上不再是最優秀的事實,便想方設法尋找能讓自己最出色的方面。
最后,她終于找到了——那就是節食。其結果當然可想而知。小姑娘差點兒連命都丟掉了。幸虧父母發現得早,藥物治療加上心理治療,千辛萬苦地總算把她給救過來了。
第威夫人說:“ 我把這個故事告訴你們,是希望它不要重演。我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你們的孩子。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她能身心健康地成長。這是一個教育者的最大心愿。”
她給我們講解了她的打算,并說在實行這個計劃之前需要得到我們的允許:她準備有意給克莉斯蒂增加學習和考題難度,讓她的成績單上至少有一兩個B。她要觀察她的反應。她認為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與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一樣的重要。老師這樣的盡心盡責,真是令我們感動,也令我們醒悟。
說實話,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更別說認識到它的嚴重性了,倒是常常為女兒的好成績喜形于色呢。
第威夫人有一段話讓我們深受觸動。她說:“ 時時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愛他們,大家喜歡他們,是因為他們的品德,和他們的成績單如何則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曾幾何時,我們利令智昏地把這直白淺顯的人生道理給忘掉了呢?
啊,我們喜歡一個人最重要的還是看他 ( 她)善良與否,誠實與否,我們看重的還是一個人展現出來的品德。倘若培養出來的孩子不懂得去愛父母,不知道回報,只知索取,只享受成功的贊美和鼓勵,看不到人生路途上的艱辛,不知道挫折和困難為何物,那他們的成績單只能是一時的好,心里很是脆弱,最后走向反面。愿天下父母珍視孩子品德的培養!
老鞋匠和他的兒子
老鞋匠是我們小區必不可少的人,他修的鞋既美觀又舒適。
老鞋匠不僅修鞋修得好,而且心地也很善良,很多孤殘老人找他修鞋他都分文不取,他不是不需要那幾元錢,而是不忍心。他也因此成為物業管理公司特許在小區圍墻內經營的唯一小攤。那些收破爛賣盒飯刷皮鞋的外地人對他的羨慕一點也不亞于我們對彩票大獎得主的羨慕,都說他運氣好。
然而,他的運氣并不像人們所羨慕的那么好。他的妻子,那位和他自由相愛不成而一道私奔出來的鄉下女子在為他生下一個兒子之后很不情愿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她的離去,也帶走了那個愛一面哼歌一面補鞋的老鞋匠,而代之以一個只埋頭干活的機器,很長一段時間,他甚至一整天也不抬頭,因為他知道,無論哪個方向都不會再有那個挎飯籃的女人了。
惟一能讓他看到妻子影子的,便只有他們的兒子了。這小家伙似乎有窮家孩子懂事早的天份,每天都安然睡在補鞋挑子里,只在餓急了的時候才小貓一樣輕哭兩聲。每當這個時候,老鞋匠就會從懷里取出奶瓶,把帶著體溫的米糊放進那小鳥一樣的口中。小區的婆婆奶奶們看到這幅景象,紛紛回家,把孫兒們不吃的奶粉和不用的衣物找出來給了他。家中有嬰兒的人家,甚至還給他送來自家孩子消化不完的母乳。
天可憐的小家伙吃著百家的奶居然一天天長大了起來。老鞋匠卻并不因此就有所松懈,他對兒子的關心更進了一層。冬天水冷,他用嘴含溫了才給兒子喝。沒人給他們送飯,每頓的冷飯,他都是先嚼暖了才喂給兒子吃。保安們看他可憐,就送了他一個煤油爐,特許他在小區里點火。這事,連最不好說話的保安主任也沒反對。
兒子是老鞋匠唯一的歡樂,只有兒子咯咯笑的時候,人們才能看到老鞋匠笑,他二十幾歲的臉居然比四十歲還滄桑。
日子過得很快,轉眼間兒子就5歲了。5歲的兒子很懂事也很聽話,能幫父親遞釘子錘子或抹鞋上的灰塵,干起活來居然很老練,惹得過路的人們都跟老鞋匠開玩笑說:喲,你真有福氣,都有接班人了。
老鞋匠聽了這話,像被人點了穴一樣,半天不動一下。之后,他就開始留心關于學校的事,每有人來補鞋,他便要向人打聽小孩上學的事。越聽,越沒有信心,越聽,越覺得可怕。城里的人們說:我們有城市戶口,娃兒讀書都貴得嚇人,你么……
5歲的娃娃即將到來的讀書問題使老鞋匠像嗅到冬天氣息的松鼠那樣充滿了緊迫感。但他為孩子找讀書的機會顯然比松鼠找松果難得多,老鞋匠因此顯得更加絕望,整天神不守舍。有一天甚至還發生了歷史性的差錯,將劉大爺的鞋送給了張大媽而又將陳先生拿來上線的鞋釘上了鐵掌。
幾天后,小區里流傳出一個消息,說老鞋匠要將兒子送出去,什么條件也不要,只要對方是有文化的人家。大伙起初不相信,去問老鞋匠,老鞋匠點頭說是,他無論如何也不想讓兒子像自己這么活。
有幾對無兒女的中年夫婦來找他,他問過對方的職業之后,搖搖頭,就不再說什么了。后來,有一個工程師來找他,他想了半天,把孩子使勁抱在懷中一回之后,就同意了。工程師給他五千元錢,他沒要。
老鞋匠又開始埋頭補鞋。兒子常穿件新衣服來攤邊,照樣遞錘子抹鞋子。每當這時,他總會揮手讓他走。兒子不走,他就舉手嚇他。嚇也嚇不走。終于有一天,他發火了,抱起孩子,狠狠地打了他一頓。這是這個苦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挨的第一頓打。
從此,孩子再沒敢在老鞋匠面前出現。只遠遠地躲在遠處看他。工程師夫婦于心不忍,就來找老鞋匠說:這事……還是算了吧。老鞋匠一聽,就急了,又是搖頭又是擺手,說一定會有辦法的,會有辦法的。
第二天一早,老鞋匠就和他的鞋攤一起消失了。小區再沒有了鞋攤,有幾個外地老鞋匠想進來填補空白,被保安們罵走了。保安都是鄉下人,他們都說受不了老鞋匠的兒子盯著鞋攤的眼神……
家庭教育故事5
班上新轉來的女孩,由于基礎較差,單元測試考了倒數第一名。上課時,她不敢接觸老師的目光,回答問題細聲細氣像蚊子叫。
老師發現她聲音雖然很低,但朗誦課文很流利,很有感情。老師把孩子請到辦公室,對她說:“老師發現聽你朗誦課文真是一種享受,你愿意每天來辦公室給老師讀一刻鐘課文嗎?”
孩子使勁地點點頭,于是老師找了篇文章讓她讀。讀完后,老師由衷地說:“太好了,讀得這么深情,你真的很有朗誦天分,要是聲音再高一點點就更好了。”
孩子大受鼓舞,蹦蹦跳跳地出去了。
第二天,她又來朗讀,果然聲音高了許多,老師大加贊賞。
第三天,老師問:“明天你敢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站起來大聲朗讀嗎?”“敢!”女孩朗聲回答。
第四天,女孩果然勇敢地站起來朗誦了課文,聲情并茂,同學們都很驚訝,老師帶著大家鼓掌。女孩一天天活潑起來,成績有了飛躍,朋友也多了起來。
——孩子的自信無論對孩子的學習還是一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作為老師,應最大限度地培養和保護孩子的自信心。
家庭教育故事6
從學生早戀引發的血案,到無奈少年狀告母親;從家長逼孩子成為尖子生、最終被兒子殺害,到為了不讓孩子上網,父親把兒子吊起來示眾……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案例震撼著沈陽市民。
遼寧省“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暨家庭教育失誤案例警示展”在沈陽剛剛告一段落,現在,葫蘆島、撫順、大連等市已經在爭先申請舉辦這個展覽。主辦方透露,警示展將于11月底離開沈陽到各市巡展。而100個家庭教育失誤案例是省青少年研究會的專家們經過3年調研,最后敲定的。
據介紹,家庭教育失誤案例展在全國還是首次,由共青團遼寧省委、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省教育廳、省婦聯舉辦。
警示展10月29日開始在沈陽舉辦,僅一周時間,就連續進行了8個場次,近萬名學生、家長和教師觀展,聽取家庭教育的專題演講報告。
有家長因沒趕上聽家長的報告而坐到了學生中間,聽完有關學生的報告后告訴記者,自己終于知道了孩子愛聽什么話,怎么和孩子對話。一些家長參加了活動后表示還要帶著自己的愛人再來,以便能“取得家庭教育的一致性”,科學地教育孩子。
作為這次活動的主要策劃之一,團省委副書記曹愛華坦言,舉辦警示展就是想讓家長和社會猛醒:溺愛不是愛,不能用天然的親情替代正確的教育方法和內容,家長應該放棄責難別人的心理,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讓全社會都能重視家庭教育并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
她認為,同樣的學校教育,同樣的社會環境和時代背景,孩子們的表現、成就大不相同,這是不同家庭教育的結果。良好的道德修養來自幼年時開始的“潤物細無聲”式良好教育,孩子幼時的狀態多半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輸入”(教育)的結果。我們也常看到,凡是出了問題的孩子,其家庭教育必定有問題。
她說,我們的孩子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遇到的問題恐怕一點不比成人少,但是能傾聽他們訴說,愿意認真、平等地去了解他們的家長又有多少呢?從社會的角度,我們對孩子這個群體是習慣于忽視的,人們還是不大愿意拿小孩子的事當回事兒;與此同時,我們的家庭又極端重視孩子這個群體,往往是單純的愛,卻不得法。巨大的反差,才引發了青少年教育的各種問題。
遼寧省青少年研究會前不久曾對家長做了一個隨機調查,結果發現家長關注孩子學習、身體、心理、品行、人際交往的比例分別占總人數76.9%、69.2%、61.5%、46.2%和38.5%;同時,表示每周能抽出時間與孩子溝通的.家長比例占69.3%,偶爾溝通的比例為23.1%,不溝通的比例為7.7%。從這一組隨機調查數據可以看出來,家長們對孩子學習的關心勝過任何方面,而和子女的溝通卻并不多。省青少年研究會孫浩哲認為,這恰恰是造成當前許多父母總是和孩子“頂牛”的根本原因,“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關心千萬不能僅僅從大人的利益和角度出發,必須放下架子,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榜樣”。
從10月下旬至11月初,遼寧省青少年研究會先后對沈陽市的200名初一學生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結果顯示,孩子最不能接受的父母的教育行為是“嘮叨”,占問卷的44%;第二位的是“諷刺挖苦”,占26%;“打罵”占24%,位居第三。同時,有18%的孩子認為自己的父母屬于不稱職的家長。
對此專家評析認為,父母的日常教育行為,如嘮叨、諷刺、挖苦、打罵等已經成為影響孩子人格成長的一個突出的因素,亟須改變。
“我們的專家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走,用的方法好像很笨,但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做法”。雖然剛開了個頭,目前受眾還有限,但曹愛華對警示展充滿了信心。
家庭教育故事7
佘太君(折太君),名賽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鎮節度使折從阮之孫女,永安節度使鎮府州折德扆之女。佘太君自幼隨父折德扆鎮守府州,善于騎射,配與北漢名將楊業為妻。佘太君生性敏慧,弓馬武藝擁熟,深知兵法,輔佐楊業屢立戰功,官居云州觀察使,號稱楊無敵。后來在征遼之時,潘美掛帥,楊業為先鋒之職,不意潘仁美向懷私怨,包藏禍心,逼孤軍而臨絕險,陳家峪矢盡力窮,番將則烏屯云集,遂致全軍皆陷,楊業被俘,三曰不食而亡。
楊家將
楊業為國捐軀之后,佘太君又協助長子楊延昭抗遼立功,累任崇儀副使、江淮南都巡檢使、知定遠軍、保州緣邊都巡檢使、本州防御使、高陽關副都部署署、加如京使。楊延昭戍邊二十余年,宋朝皇帝真宗也贊揚地說:“延昭父業為前朝名將,延昭治兵護塞,有父風,深可嘉也。”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楊延昭病逝軍中,終年57歲,河朔之人多望延昭靈樞痛哭流涕,悲聲直上九霄。楊延昭之子楊文廣從狄青南征有功,授興州防御吏、知涇州,為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部虞侯,卒后贈同州觀察使。
楊家將從楊業之父楊信到孫楊文廣,祖孫四代馳騁疆場,英勇殺敵為國捐軀,堪稱“一門忠烈”,佘太君正是楊家將的中流砥柱。雖然正史上對佘太君沒有作更多記載,但是佘太君那深通兵書、久戰沙場、忠心愛國、顧全大局、深明大義的巾幗英雄形象,卻深深地印在廣大人民腦海之中。她指揮楊家將英勇殺敵的可歌可泣之英雄業跡,已經達到家喻戶曉、老幼皆知的`深度。后來的人們為了懷念她、歌頌她、學習她、崇拜她,希望她留芳千古,永垂不朽,又編演了評書、小說和戲曲劇目,其中以戲曲劇目廣為流傳。
家庭教育故事8
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
有個女孩沒考上大學,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學教書,由于講不清楚,不到一星期就被哄下臺,母親告訴她沒有必要為此傷心,也許有更合適的事做。后來她外出打工,又被老板哄回來,因為她服裝做的品質不好。
母親說,人的手腳有快有慢,你一直在念書,怎么能干得好呢。女兒先后當了紡織工,會計,卻都半途而廢。但每次回到家哭的時候,母親都給她一個溫暖的'擁抱。
30歲時,女兒憑著一點語言天賦做了聾啞學校老師,還開了一個殘疾人用品店,后來在許多城市開了殘疾人用品連鎖店,成為擁有千萬資產的老板。
功成名就的女兒回到家,湊到年邁母親的身邊,說媽媽為什么我一直失敗,你還一直鼓勵我?母親說一塊地不適合種麥子,咱們可以試試種豆子,種豆子也不行的話,可以種瓜果,瓜果也長不出來,咱們就撒上一些蕎麥種子,那總有一天會結果,因為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
點評: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做的事情,不要在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上過于灰心沮喪,應該尋找適合自己做的事情,在這件事情上加以努力,最終還是能獲得成功。
家庭教育故事9
世間中的每一個父母都是偉大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爸媽心里的心肝寶貝。作為母親不能只是讓孩子吃好喝奸穿好睡好,更重要的是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在小學階段,女兒的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每個學期末都被評為學習標兵,從來沒受過挫折的她養成了驕傲而又脆弱的心理。小學畢業那年,正趕上匯才中學在全縣范圍內招生,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中,我們也不例外。她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被我們哄著去應試,雖被錄取但成績沒能進入前十五名。她的自尊心第一次受到挑戰,說什么也不愿上匯才,擔心自己的成績不如他人。為此她哭了好幾次,但還是沒有勒過家長,被迫入學。
剛上初中的那段時間,她總是愁眉不展,對新的學習環境極不適應,終日像只受驚的小烏兒無所適從。上學幾乎成了她為父母去完成任務,每天早晨上學前坐在那默默地流眼淚,嘴里還常說:“我說不去匯才,你們偏讓我去,在那兒我一個同學都不認識。”放學回到家里也總是苦著小臉,沒有一絲笑容。
開始我只是勸說,以為過幾天她和同學們熟悉了就好了。可是時間一天天地過去,她仍然郁郁寡歡,學習效率極差。我這才意識到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第一個轉折點。如果處理不當,后果將不堪設想。我決定先找她的班主任談談,如果還不行那就只好轉學。
幸運的是她的班主任是個極有責任感又富有工作經驗的老師,對她的狀況也有所覺察,在聽了我的介紹后心中有了數,開始明里暗里對她做了大量的工作。老師先讓她當語文科代表,運動會上讓她當報道員。她和同學們寫的稿子由她送到廣播站。她剛一轉身,張老師就故意地跟其他老師說:“你們看我們班的王風多好哇!”女兒受挫的自尊心受到鼓舞,回到家告訴我,老師表揚她了。第一次月考后,她的成績排在班級前面,回到家認真地對我說:“原來我不是班里最差的!”她心中的冰開始解凍了,我也不失時機地鼓勵她:“當你微笑著面對生活,生活對你也會微笑的。”
一有時間我就不厭其煩地對她講,快樂的`心情和積極的態度對一個人是何等重要,一個人可以一無所有,但她不能沒有信心和希望。我還把自己多年的生活經驗介紹給她,她漸漸地接受了我的引導,心情愉快多了。有一回她微笑著對我說: “媽媽你說得對。今天我看了一個希臘神話,就是說希望是人類最重要的武器,有了它,人類就可以戰勝一切災難和不幸。”她在床前為自己寫下了一條又一條的座右銘,大致內容是:永遠快快樂樂的,臉上笑,心里笑,生活也笑……后來她在一次語文考試中,以《愛笑的我》為題寫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滿分50分的作文她競得了49分。
我看了那篇文章后備感欣慰,她終于擺脫了自卑的泥潭,重新找回了自信。如今女兒已開入高中,看著她那純凈而充滿微笑的面龐,看著她有說有笑地對我描述新學校的見聞,看著她從容地應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難題,看著她軍訓回來以超越為主線寫出的六七千字的散文,我感慨良多,女兒真是長大了!
家庭教育故事10
岳飛(1103~1142)自從槍挑了小梁王,大鬧比武場之后,和牛皋、王貴、湯懷、張顯弟兄五人,一起回到家鄉河南湯陰,閑居起來。
這時候,北方金國興起,四太子金兀術率領大兵南侵。北宋朝廷腐敗無能,無力抵抗,被金兵占了都城汴梁(今開封),皇帝欽宗、太上皇徽宗也被擄到北國。金兵在中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再加上河南這一年瘟疫盛行,偏偏又遇大旱,顆粒無收,百姓生在水火之中,苦不堪言。岳飛和母親、妻子在家苦守清貧,甚是凄涼。王貴、湯懷、牛皋幾個人的父母相繼過世,幾個人耐不住饑寒,未免去做些不潔之事。岳飛幾次勸他們休取不義之財,他們也不肯聽,最后竟一齊去山中落草了。岳飛見這般光景,心中悲傷不已。
一天,岳飛正與母親在家中說話,有人前來叩門。岳飛把那人接到屋中,談話中才知道來人是洞庭湖楊么起義軍的部將王佐,因楊么久慕岳飛文武全才,特差王佐前來聘請前去相助。當下王佐拿出許多金銀珠寶作為聘禮。岳飛正色說道:“岳飛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堅辭不收。王佐無可奈何,最后只得收拾起聘禮回山去了。
岳母刺字
王佐走后,岳飛進去將這些細細說與母親。岳母聽罷,沉思了一會,就讓岳飛去中堂擺下香案,端正香燭,隨后帶媳婦一同出來,焚香點燭,拜過天地祖宗。又叫岳飛跪在地上,媳婦研墨。岳母說道:“孩兒,做娘的見你甘守清貧,不貪富貴,是極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些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倘我兒一時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豈不把半世芳名喪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盡忠報國’四字,愿你做個忠臣,盡忠報國,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了!”岳飛聽罷,說道:“母親說得有理,就與孩兒刺字罷。”便將衣服脫下半邊。岳母取過筆來,先在岳飛背上寫了“盡忠報國”,然后將繡花針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見岳飛的肉一聳,岳母問:“我兒痛么?”岳飛道:“母親刺也不曾刺,怎么問孩兒痛不痛?”岳母流淚道:“孩兒,你怕娘的手軟,故說不痛。”說罷,咬著牙根刺起來。刺完,將醋墨涂上,使永遠不褪色了。岳飛起來,叩謝了母親訓子之恩。
這時,宋康王在金陵繼位,為高宗。朝廷傳下圣旨,聘召岳飛進京受職,率兵討賊,圖復中興,報仇雪恨。岳飛接了圣旨,即刻收拾停當。岳母叮嚀孩兒,勿忘“盡忠報國”。岳飛拜別母親,又囑咐了妻子,這才上馬進京去了。這以后,岳飛領兵幾次大敗金兵,力圖恢復中原,不料朝廷奸臣宰相秦檜一伙,私通金國,陷害忠良。他們把岳飛騙進京,誣他謀反,下在獄中。審訊中,岳飛脫下上衣,露出背上“盡忠報國”四個赫然大字,凜凜正氣,貫沖斗牛。但邪惡猖獗一時,岳飛終被害死于風波亭。可是,岳母訓子報國的故事和民族英雄岳飛的美名卻千古流傳。
家庭教育故事11
古代先賢教育子女“凡人須先立志。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虛浮,如何任得事。如何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德行立于己志”,樹立德行在于有自己的志向。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虛浮,如何任得事。老當益壯,貧且益堅,是立志之說也。”一個人有什么樣的志向將決定你成為什么樣的人,人如果不立志,就會喪失前進的目標,從而碌碌終生。立什么志?諸葛亮說“志當存高遠”。
什么樣的志稱得上高遠?那時的人常常把讀書考科舉當官,獲得榮耀與財富作為立志奮斗的目標。但明代大思想家明在家信中不希望子女都這樣,而是說“兒輩須以仁禮存心,以孝弟為本,以圣賢自期,務在光前裕后,斯可矣”就是說,好好做人,做點為前人爭光,為后人造福的事就可以了。
曾國藩在給兄弟的家信中曾稱贊從前婺源的汪雙池,30歲以前在瓷窯上為人家打工畫瓷碗。30歲以后在私塾教學到老,終身不參加科舉考試,但最終著書一百多卷,成為當朝為數不多的.名儒。“余所望于諸弟,如是而已,然總不出乎立志有恆四字之外也”曾國藩贊揚汪雙池未入仕途,一生讀書寫書,為后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尤其是他“立志有恆”的精神。
現在的家長該怎樣教育孩子立志呢?有的家長也對子女進行立志教育,所謂的“志”,就是要子女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大學,找到一份好工作,往后的小日子過得美美的,這類的“志”和國家對接班人的期望,也和曾國藩等古人立志的出發點相差甚遠了。
家庭教育故事12
現在談心得還早了點,因為孩子畢竟還是一年級,還沒有到看成果的時候,寫這篇東西只是想與大家交流一下,如果我有什么誤區希望大家能給予批評和指正,大家一起討論,可以讓我們共同進步。
幫助孩子制定近、遠期目標:
就象現在許多人都喜歡給自己做一個職業規劃,訂一個職業目標一樣,我們的孩子在剛剛進入小學之初,就應該明白他們學習是為了什么。一個沒有目標的人,他的行為是盲目的,而一個有目標的人,他的方向是明確的,所以他的行為也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困在黑暗中的人,必定是往有光的地方走,但是如果他看不到光,他就不會有動力去探索,或是探索后一無所獲,覺得很疲憊而迷茫。目標,就是黑暗中的引領我們向前走的那縷光。
我在孩子正式入學前的一個星期,跟兒子好好的談了一次,第一句話,就是一個選擇題:“你以后想過什么樣的生活?是衣食無憂、洋房名車、世界各地到處旅行?還是烈日炎炎下別人可以到風景名勝避暑你卻還在送快遞,因為你一天不干活,就有可能孩子沒錢讀書,家里吃飯穿衣也要發愁?別說沒錢出去旅游,就連生個小感冒也不敢進醫院?是做一個有知識有學問處處受人尊敬的人,還是做一個半文盲處處看人臉色的人?”也許有人說這種選擇題很俗,可我覺得這個選擇題很現實,事實上這個社會就是這么殘酷現實,兒子毫不猶豫也是毫不意外的選擇了前者,于是我乘勝追擊,說如果你想以后生活得好,那你現在就要好好讀書,現在讀書是為今后富裕的生活打下基礎,在今后的社會中,沒有知識就沒有財富!
就這么簡單的一個選擇題,幾句話,讓兒子明白了他現在學習是為將來的生活儲蓄,等長大后他會連本帶利的收獲他現在的種下的果實。之后我們就進一步要求他,希望能通過他的努力進入到班上的第幾名,爭取能當上班干部,兒子滿懷信心地和我們一起訂好了他的目標。一個學年看下來,我們這一步走得很對,兒子一直目標明確,而且有時候根本不用大人指點,他就能知道從哪個方向朝目標努力,比如競選班干部等,我很欣賞他這一點,希望能堅持。
快樂學習
人人都說現在的孩子苦,課業負擔重,還要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到了周末,一個小學生的日程安排比大人的都要緊湊、忙碌,沒有時間休息,沒有時間玩。我的兒子應該來說很也忙,每天做完功課后,休息半個多小時就到時候洗澡睡覺了,第二天六點鐘準時起床吃好早點到校,周五下課把周末的功課做完,周六可玩半天,另半天練琴,周日早上練琴,中午上琴課,晚上回來準備下一周的學習。我知道他這樣很辛苦,但我們從來不跟他說苦,不是掩耳盜鈴,而是我們盡量讓他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比如解開了一道難題或是考了一個好分數,我們都會故意有些夸張的表示對他的滿意,讓他得到我們的肯定,不時的給他鼓勵、激勵和獎勵,總在他的頭頂上掛一只大蘋果,讓他總是掂掂腳就能抓得到,之后不失時機的告訴他:付出努力就會有收獲!告訴他現在是小收獲,等將來他會得到很多的收獲,所以我兒子現在抓到那個蘋果時(取得好成績時)總會由衷的說:媽媽,真的付出了就有收獲呢,我好快樂啊!
有些家長因為覺得現在孩子課業重,看到別的家長給孩子上這樣那樣的興趣班時總是撇撇嘴說:“這樣會把孩子累壞的,我才不要我的孩子學那么多呢,都是應試教育惹的禍,我只要求孩子學好課本知識就好了,這樣他就有一個快樂的童(少)年”其實這話說對了又說錯了,這樣做頂多是輕松學習,而不是快樂學習!確實,現在這種局面應試教育是該負責任,因為它的最終目的是考上一個好大學,學一些課外技能,如彈琴、武術、英語等有的時候可以為考學再加一個有份量的砝碼,但是話說回來,正是應試教育的缺陷,我們的孩子除了課本上的知識要學好之外,還應該利用課余時間多學一點其他方面的知識,來開闊視野,交結朋友,提高修養,陶冶情操,這樣使他以后不至于成為一個只會書本知識的人,而是一個興趣廣泛、有特長的人,與朋友交往也多了一條途徑,那時,孩子會很快樂的。其實我說這么多就是想說:快樂學習不是除了書本知識外別的什么都不學就快樂了,快樂是一種態度,一種心情,一種付出后收獲結果時的快樂心情。
好習慣是陪出來的.
說到陪太子讀書,又要有很多家長出來反對了,很多人認為讀書是孩子自己的事,我們小時候也沒有要誰來陪才讀書,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毛病,而且這個毛病會越慣越大,最后發展到沒有家長陪孩子就不寫作業的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有的家長不陪,一天都不陪!
其實我看不然,孩子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很多事情都不太懂,比如填空是什么意思?劃線怎么劃?都要家長的幫助,還有現在一個6、7歲的孩子并不太愿意一個人坐在房間里做作業,家長不在,就會這里看看、那里摸摸,玩玩橡皮削削鉛筆,反正就是不做作業,邊做邊玩不專心的壞習慣也就此養成;如果有家長在旁邊陪著,孩子有了約束力就好多了,就可以安心的做作業,家長也可以在旁邊做一些必要的輔導,比如劃線應該用直尺,用橡皮時不要把其他好的字也擦掉了等等,久而久之,不僅孩子掌握了正確使用文具、做作業的一些必要的知識,做作業時專業致志的好習慣也養成了,再大一些,習慣成自然,自己也就有約束力了,我家星現在就說:“嗯,星真是個好人,可以自己管得住自己!”
人們都說小學一、二年級時看不出孩子間的差異,到了三年級,問題就突顯了,哪個是那發亮的金子這時候就顯示出來了,其實,這時除了智力方面的些許差異,最重要的就是學習習慣的差異,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所以,在一、二年級這個培養習慣的關鍵時候你陪孩子一段,后面的十幾年根本就不用你太操心了,這也是我訪問了好幾個名牌大學學生的家長時她們說得很重要的一個關鍵。當然,在陪的過程中,家長不要干預太多,讓孩子養成獨立(善于)思考、獨立收拾書包、書桌等好習慣,否則,一切都白費。如果你覺得干坐著很浪費時間,就在孩子邊上看看書吧,這樣也可以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分數的重要性
上學了就免不了要考試,我兒子他們簡直就是三天一小考,一周一大考,今天考數學,明天考語文,后天又是英語測驗,讓我們應接不暇,有了考試就免不了有分數,有了分數就會有高分、低分之分,我要說的是,考試只是對孩子一段學習的一個評估和測驗,分數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數所反映出來的問題,我想請大家在看過分數之后能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試卷,看看哪里是孩子的薄弱環節需要補習、鞏固的,哪里是不該犯的錯誤,下次要注意的,都要跟孩子分析,這對孩子一個很好的引導,他能夠知道以后考完試應該做些什么。
其實一年級的孩子分數并不可能對他的一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但家長的態度卻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絕對的影響,你的態度決定是否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知道,沒有學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孩子考得不好,先別急著罵孩子,先自省一下自已是不是有工作沒有做到位?平時孩子的用功,家長的工作做得到位,不怕孩子考不了好的成績。
家庭教育故事13
“男孩子能做的事,女孩子也絕對都能做”
雅芳公司女總裁鐘彬嫻的母親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女性。她早年曾就讀于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當時,她是班上唯一的一名就讀化學專業的`女生。
鐘彬嫻的母親希望女兒也能像她一樣,自強自立。因此,她經常教導鐘彬嫻說:“男孩子能做的事,女孩子也絕對都能做。只要努力,女人無論在哪個領域都能到達頂峰。”
鐘彬嫻永遠記住了母親的這句話。
家庭教育故事14
自從商業社會創造了一個口號:“顧客就是上帝。”自從中國的教育產業化,教育領域也衍生出一個流行口號——“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仿佛一夜間,這個十字的口號,像風一樣傳遍中國大陸,也把無數家長吹亂了陣腳。
在這個口號引導下,很多家庭收獲的不是快樂,而是痛苦和焦慮。
廣州有一位非常年輕的媽媽,見到我就開始痛哭流涕。她說每個來廣州演講的專家,她都親自來聽講座,專家的各種秘方她都用了,市面上所有流行的教育圖書,她都買回家來跟女兒一起看。
還有為了女兒能接受最好的教育,為了讓她不輸在起跑線上,她選擇了廣州少年宮一個特別的地方,在那里買了房子,買了一套最貴的而格局最不好的房子,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她的女兒從小受最好的教育,希望她的女兒不輸在起跑線上。然而,當她女兒走進中學,她發現女兒讓她失望了。
從女兒三歲開始,她就送女兒上少年宮,學繪畫,學英語,學音樂,學舞蹈,幾乎流行的早教課程,所有該學的都學了。但是為什么上了初中,她女兒的各科成績很差,讓她特別失望呢?她不明白,她感到委屈。她說:我付出了這么多心血,可是我的孩子為什么沒長成我希望的樣子呢?
這樣的困惑,這樣的痛苦,無論在媒體中,還是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聽見和看見。像這樣的`媽媽到處可見,父母付出了最多的時間和金錢,為什么孩子沒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樣成長呢?
很顯然,她們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兒期就沒有仔細觀察過孩子的自我學習特點,所以上小學后,遇到一點兒小問題就惶惶不安,如臨大敵。這就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口號帶給家長們的“后遺癥”。
我們很多家長正是因為很害怕“輸”,所以就特別緊張,因為緊張,大腦的弦就整天繃著,思維的焦點和眼睛的焦點就不停地落在孩子身上,不停地尋找孩子身上各種可能導致“輸”的弱點和缺點。而正因為害怕和高度緊張,我們的判斷和思考神經就很容易會出現偏差甚至盲從性,從而給我們的教育智慧蒙上陰影,讓家庭教育陷入盲區甚至黑暗區。
因為我們被嚇壞了,怕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我們緊張并高度敏感,我們的心中就會出現陰影和盲區,就像家中斷電后,那種不明方向的恐懼。
黑暗為什么讓我們恐懼呢?因為我們在黑暗中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他人。不知道身在何處,會發生什么。于是,周圍有一點兒聲響,我們都會驚慌失措。黑暗中掠過任何一個影子,我們都會坐立不安。這就是黑暗給我們帶來的恐懼,這就是恐慌帶來的一系列后果。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這短短的十個字,讓我們的家庭教育一直籠罩在恐懼不安的陰影中。因為恐懼孩子做不好,因為害怕每次考試失敗,我們不停地嘮叨孩子,反復地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我們認為孩子的問題只要天天說,就能改變結果,孩子聽膩了,聽厭了,聽得恐懼了,不但把耳朵關閉,也把房門關閉了。
于是,家庭教育這盞智慧之燈熄滅了,家長和孩子都陷入慌亂、緊張和恐懼中。于是,恐懼讓我們的血管收縮,大腦和心臟供血不足,造成了我們心靈的痛苦、身心的疲憊;造成了孩子和父母還沒開始行動,精神情感已輸的困境。
家庭教育故事15
孩子11歲,沉迷游戲,成績下滑。
一天,我把他叫到跟前,問他:“你總玩游戲不寫作業,是因為游戲更有趣嗎?”孩子低頭說到,“是,也不全是,我不想寫作業,太難了,而且有好多,我就想玩一會再做。”
看到他還有學習的意識,稍稍舒了口氣,“那你玩完游戲之后,是什么感覺呢?”
“覺得很空虛,又很自責。”
“那你為什么還繼續玩呢,是因為控制不了自己嗎?”孩子點了點頭,我拿起電腦往外走,“那爸爸把筆記本賣了。”
“可是,沒有筆記本,您怎么工作?”
我摸著他的頭說:“爸爸可以沒有電腦,但不能沒有兒子。”
兒子眼睛紅著說:“爸爸,我不玩了,你別賣了。”
從此以后,孩子學會了原則,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他都能拎得清。
【家庭教育故事】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故事10-23
家庭教育的小故事02-06
家庭教育小故事01-03
家庭教育顧問的故事06-30
成功家庭教育案例故事08-18
家庭教育的小故事27個09-22
家庭教育小故事27個08-28
成功家庭教育案例故事(精)10-14
家庭教育故事作文(精選39篇)01-14
家庭教育故事匯總[15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