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故事匯總[15篇]
家庭教育故事1
上善若水,在我看來這是對母親的贊美。
極富智慧的老子僅僅留給世間五千言,其中卻多有對水的贊美,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作家林語堂解釋說,水是善利萬物卻又最不會與物相爭的。它樂于停留在大家所厭惡的卑下地方,所以最接近道。每當我默念這些千古名言,就會想起我的繼母,因為繼母的性格最接近于水,并且以此潤澤了我的生命。
勤勞而靈巧的母親 溫暖了我苦難的童年
今年9月中旬,我將返回家鄉青島,為繼母慶賀92周歲生日。許多朋友不知道我的母親是繼母,常常驚呼我家有長壽基因。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我相信,從容淡定的性格和善待一切的情懷,肯定是繼母長壽的秘訣。
我的童年有兩大苦難,一是失去母親,二是饑餓難忍。1960年,5歲的我在幼兒園里,家里幾乎沒有饅頭和米飯吃,更不要說吃肉了,喝的粥也很稀很稀,米粒清晰可數。
我最難忘的記憶是,我和哥哥不管誰去盛粥,都會先盛出一碗米較多的,放在鍋臺上,那是留給母親吃的。自從生妹妹之后,母親一直在生病,非常需要營養,我和哥哥都懂得要孝敬母親和照顧妹妹。可是,連病帶餓的母親最終還是離開了我們,年僅29歲!母親來自老家農村,本來沒有名字,近乎文盲的父親卻為她起了一個頗有詩意的名字叫趙愛領,可能是寓意愛情領她到青島的意思吧。
年輕的母親病逝,留下1歲的妹妹、5歲的我和9歲的哥哥,靠30多歲的父親一人拉扯著,日子的艱難與混亂可想而知。
大約兩年后,繼母來了。我記不清她來的細節,只是明顯地感覺到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有飯吃,有衣服穿,父親還有了那個年代不多見的自行車。
在我的印象中,繼母總是伏在縫紉機邊,夜以繼日地為全家做衣服,也為左右鄰居們做衣服。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最熟悉的聲音就是咔噠咔噠的縫紉機響。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很多人買不起成品衣服,往往是買來布料請人幫助裁剪。或許是因為給太多人家切實的幫助,或許是因為繼母總是細聲細語地說話與微笑,我們家在那片工人宿舍里頗有人緣,使我們在饑餓的年代里也能感受到某些人性的溫暖。
母親勤勞而靈巧,一些裁剪衣服剩下的邊腳料,都被她拼接成五彩斑斕的枕巾、坐墊或套袖,給孩子做的沙包更是不計其數。
輕言細語的母親 成了我們家的`“定海神針”
繼母識字不多,更沒有什么理論,但她用自己的行為方式教給我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特別是如何化解矛盾,這可能是我最早感受到的教育藝術。
老子贊美水說:“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至堅。”繼母走進我們的家,走進我們每個人的心靈,足以驗證老子的理論。
我的父親14歲只身從老家農村來闖青島,吃苦耐勞,才有了我們的家。但他沒有什么文化,愛喝酒,脾氣暴躁,經常打孩子。我驚訝地發現,自從繼母來后,父親發脾氣的次數減少了,因為繼母從不與他大聲爭吵,總是輕言輕語地與他講道理,直到說得父親心服口服。
我們三兄妹有的在青春期,有的在兒童時代,豈能不犯錯誤?可是,我們從來沒有挨過繼母的打罵,連高聲訓斥也沒有過。當我們做錯事的時候,繼母會把我們單獨叫到身邊,耐心問明白事情的緣由,仔細分析是非對錯,鼓勵我們勇敢面對。
有幾次,我在外邊與人打架。其實,少年時代的我不會打架,更不愛打架,但有時候碰上欺人太甚的事情,也會熱血沖頭與人拼命。心想,就算你厲害,能打我十拳,我至少也要讓你嘗幾下狠狠的拳腳。可是,父親卻不理解孩子,他絕對不允許孩子打架,只要我們打架回來,不管有沒有道理,都要挨揍,這令我倍感冤屈。有時候,父親突然火山爆發,繼母一下子難以勸阻,往往就用身體來護著我們。所以,繼母為保護我們挨了一些拳頭,這讓我非常內疚和感動。
盡管父親的火爆脾氣難以徹底改變,但我們的家越來越溫馨,并且逐漸形成了遇到事情講道理、論是非的家風。毫無疑問,這主要是繼母的功勞,繼母成了我們家的“定海神針”。當然,繼母非常尊重父親,大事小事都與父親商量,最后與父親形成一致的意見,由父親出面定規矩。
后來我成為教師,成為教育研究者,很多人說我是教育專家。其實,是繼母讓我懂得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家風,什么是親子關系的溝通,什么是家庭教育的真諦。
家庭教育故事2
我想對于有孩子的家庭來說,每天最溫馨的時光就是父母在床前陪伴孩子睡覺,給自己的孩子講睡前故事了。在這個時候,父母結束了自己一天的工作,孩子也玩耍了一天,到了休息的時候。因此睡前的故事時光總是很美好的。
很多家長在自己的孩子睡覺之前都會用講故事的習慣來給寶寶們說晚安,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睡前故事,那么關于兒童的睡前故事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首先就是環境問題,在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時候,可以先幫孩子布置一個溫馨的環境。例如房間的光線不要太刺眼,可以借助小夜燈等工具,這樣在講故事的時候,更能幫助孩子入睡。
再有一個就是要給孩子講故事前,一定要先規定好,講完故事就應該乖乖睡覺。避免孩子在聽完故事后,產生興奮的狀態后,又會要求父母講更多的故事。可以給孩子約定每天講故事的時間,如果對于故事情節太長的話,可以把故事分為幾個晚上來講。
最后就是給孩子講的故事一定要符合他們的年齡和認知能力,故事最好是圍繞最著他們周邊的生活環境等來講解。對于白天犯錯的孩子,可以利用晚上講故事的時候,把它的錯誤雜糅到故事里面去,讓孩子認識到白天自己的錯誤。
為什么要給孩子講睡前故事
對于睡前故事,現在的家長都習慣了給孩子講各種不同的故事。但大家又是否知道為什么要在孩子睡覺之前給他們講故事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講睡前故事的原因吧!
首先,睡前故事,顧名思義,就是在孩子們睡覺前給他們聽的故事。一般來說,孩子在八歲之前都是需要父母在睡覺前講睡前故事的,尤其是對于6歲以下的'兒童來說,更需要聽睡前故事。因為父母在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時候,孩子們更能感受到父母的陪伴。
給孩子們講優秀的睡前故事,孩子們就能夠在這些故事之中感受到世間的美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而且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可以讓孩子們堅信自己的父母可以一直陪在自己的身邊,堅信自己的父母會一直保護自己。而且在睡前給孩子講故事,可以讓孩子一邊接受新的知識,一邊慢慢的更好的進入夢鄉。
講睡前故事有什么好處
現在的父母都喜歡在孩子睡覺的時候給孩子們講講故事,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睡前給孩子講故事有什么好處?
1. 在睡覺前給孩子講故事,可以幫助孩子的神經系統得到發育,甚至在慢慢的潛移默化的行為中,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方面能力。這是因為父母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能夠給孩子的大腦形成一種良好的刺激,加快孩子們大腦的發育。
2. 父母在睡前給孩子講故事可以提高孩子們在感情交流方面的情商,而且可以培養孩子們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父母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過程中,還能夠及時糾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 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同的難題,在不同的階段自然遇到的問題就不一樣。因此,父母在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時候,可以傾聽孩子們的心聲,了解現階段孩子們的想法,幫助他們解決他們遇到的難題與困難。
嬰幼兒可以聽什么睡前故事
很多孩子在睡覺前都有聽故事的習慣,父母講故事有助于提高孩子們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等,對于大腦的發育也是很有幫助的,那么對于嬰幼兒來說,在睡前可以聽什么樣的故事呢?
1. 兒歌童謠類
在睡前給孩子講兒歌童謠類型的故事,是很符合嬰幼兒的,因為在這個時候,嬰幼兒的理解能力還很弱,對于這類內容即使孩子們不能夠理解它故事的內容,但是故事朗朗上口,可以提高孩子們的語言發展能力。
2. 圖畫書
對于嬰幼兒來說,全文字的故事理解稍微有些困難,因此在睡前故事方面,可以選擇一些圖畫類的故事。主要是因為圖畫類的圖書具有生動的視覺效果和活潑的故事情節。而且書中的圖畫還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美感感知,還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
3. 填充故事
在選擇睡前故事的時候,不妨選擇一些填充類的故事。在父母給大家講睡前故事的時候,選擇在最有趣或者最精彩的地方停下來,詢問孩子接下來的劇情應該怎么發展。用這種提問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參與到故事中來,幫助孩子發散他的思維,這不僅能夠讓他獲得更大的樂趣而且還能提高孩子的記憶力與表達能力。
講睡前故事有什么技巧
對于父母來說,每晚給孩子講睡前故事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給孩子講故事的方法也應該跟著改進。那么在講睡前故事的后有什么技巧呢?
1. 感情
父母在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有感情。用感情來渲染氣氛,也要注意聲音盡量的輕柔和甜美。最好是在每晚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提前先預習一遍,后面給孩子講的時候家長就更夠更好的表達感情,讓故事更加生動。
2. 故事安詳
對于睡前故事,最好是選擇故事平靜,安詳一些的故事。如果選擇的故事太過于跌宕起伏,可能會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處于一個興奮的狀態,這樣的故事不利于孩子睡覺。因此最好選擇平靜的故事,這樣有利于孩子睡眠。
3. 適度改編
對于現在的故事書,品種太過于豐富。因此父母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要嘗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試著去了解孩子能夠理解的范圍。例如在講國外書籍的時候,可以試著把書中國外主人公的名字改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名字,這樣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親切感。
家庭教育故事3
一、無聲的教育:老禪師的育人技巧。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看見院墻邊有一張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違反寺規翻墻出去了。老禪師也不聲張,靜靜地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個時辰,果真聽到墻外一陣響動。少頃,一位小和尚翻墻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師傅的責備和處罰。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很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張伯苓先生以身作則戒煙。
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后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并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
一次,他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熏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沒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說:“那您吸煙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
張伯苓對于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呂宋煙全部取來,當眾銷毀,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煙袋桿,誠懇地說:“從此以后,我與諸同學共同戒煙。”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煙了。
三、一句話改變學生的命運:皮爾保羅校長“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一定會是紐約州的州長”,一句普通的話,改變了一個學生的人生。
此話出自美國紐約大沙頭諾必塔小學校長皮爾保羅之口,話語中的“你”是指當時一名調皮搗蛋的學生羅杰羅爾斯。
小羅爾斯出生于美國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這里環境骯臟、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從小就受到了不良影響,讀小學時經常逃學、打架、偷竊。
一天,當他從又窗臺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臺時,校長皮爾保羅將他逮個正著。出乎意料的是,校長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誠懇地說了上面的那句話并給予語重心長的引導和鼓勵。
當時的羅爾斯大吃一經驚,因為在他不長的人生經歷中只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五噸重的小船的船長。他記下了校長的話并堅信這是真實的。
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象一面旗幟在他心里高高飄揚。羅爾斯的衣服不再粘滿泥土、羅爾斯的語言不再骯臟難聽、羅爾斯的行動不再拖沓和漫無目的。在此后的40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終于成了紐約州的州長。
四、寬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果。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五、贊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蠟燭。
據氣象臺的天氣預報,最近將有臺風襲擊一座海濱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驚慌起來,積極地投入到預防工作中。一位母親忙碌著,旁邊站著她的小女兒。
“這該死的臺風……”,母親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詛咒。
“我喜歡臺風”,旁邊的小女孩不同意母親的說法。
母親感到很詫異,因為臺風破壞力極強,毀壞莊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損失,可眼前這個小不點兒居然說她喜歡臺風。
“孩子,告訴媽媽,你為什么喜歡臺風?”母親小心翼翼地問。
“上次臺風來了,就停了電”,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電又怎么樣?”
“晚上就會點蠟燭。”
“你喜歡點蠟燭嗎?”
“是的,那回(指上次臺風吹過的晚上)我點著蠟燭走來走去,你說我象小天使。”
母親頓時無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計,抱起小女孩,親吻著她的小臉蛋,湊近她的小耳朵并說了一句話:“孩子,你永遠是天使!”
六、開花的佛桌:給浪子回頭的機會。
曾經有一個小和尚,極得方丈寵愛。方丈將畢生所學全數教授,希望他能成為出色的佛門弟子。沒想到他在一夜之間動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從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個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灑在他的掌心。他忽然懺悔了,披衣而起,快馬加鞭趕往寺里請求師父原諒。
方丈深深厭惡他的放蕩,不愿再收他為弟子,說:“你罪孽深重,必墮阿鼻地獄,要想佛祖饒恕,除非桌子上開花。”浪子失望地離開了。
第二天,方丈踏進佛堂時,看到佛桌上開滿了大簇大簇的花朵。方丈在瞬間大徹大悟,連忙下山尋找弟子,卻為時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墮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開放了短短的一天。
是夜,方丈圓寂,臨終遺言:“這世上,沒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頭,沒有什么錯誤不可以改正。”
一個真心向善的念頭,是最罕有的奇跡,好像佛桌上開出的花朵。而讓奇跡隕滅的,不是錯誤,是一顆冰冷的、不肯原諒、不肯相信的心。
七、正人先正己。
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有一位女士養了一只珍貴的鸚鵡。這只鸚鵡非常美麗,可是它卻有一個壞毛病:經常咳嗽且聲音沙啞難聽,好象喉嚨里塞滿了令人作嘔的痰。女主人十分焦慮,急忙帶它去看獸醫,生怕它患上了什么呼吸系統的怪病。
檢查結果證明,鸚鵡完全健康,根本沒有任何毛病。女主人急忙問起為什么鸚鵡會發出那難聽的咳嗽聲,醫生回答說:“俗話說,鸚鵡學舌。它之所以發出咳嗽聲一定是因為它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你們家一定有人經常咳嗽,是嗎?”
這時,女主人有些不好意思了。原來,她自己有抽煙的習慣,所以經常咳嗽,鸚鵡只不過是惟妙惟肖地把女主人的咳嗽聲模仿出來而已。
八、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頭熊在與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傷,它來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
守林人看它可憐,便決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為熊擦去血跡、包扎好傷口并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供熊享用,這一切令熊無比感動。
臨睡時,由于只有一張床,守林人便邀請熊與他共眠。就在熊進入被窩時,它身上那難聞的氣味鉆進了守林人的鼻孔。
“天哪!我從來沒聞過這么難聞的味道,你簡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蟲!”熊沒有任何語言,當然也無法入眠,勉強地挨到天亮后向守林人致謝上路。
多年后一次偶然相遇時,守林人問熊:“你那次傷得好重,現在傷口愈合了嗎?”熊回答道:“皮肉上的傷痛我已經忘記,心靈上的傷口卻永遠難以痊愈!”
九、給每一株野草開花的時間。
一位隱士住在山中,他很勤勞,每年春天,臺階上的野草剛探出頭便被他清理掉了。
一天,隱士決定出遠門,叫了一位朋友幫他看守庭院。與他相反,這位朋友很懶,從不修剪臺階上的野草,任其自由瘋長。
暮夏時,一株野草開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氳著一陣陣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蘭花一樣,不同的是花邊呈蠟黃色。
這位朋友懷疑是它也是蘭花中的一種,便采擷了一些葉子和花朵去請教一位研究植物的專家。專家仔細地觀察了一陣,興奮地說:“這是蘭花的一個稀有品種,許多人窮盡了一生都很難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這種臘蘭的單株價至少是一萬元。”
“臘蘭?!”這位朋友驚呆了。而當那位隱士知道這個結果時,驚呆的人又多了一個,他不無感慨地說:“其實那株臘蘭每年春天都會破土而出,只不過它剛發芽就被我拔掉了。要是我能耐心地等待它開花,那么幾年前就能發現它的價值了。”
十、永不凋謝的玫瑰。
在前蘇聯的一所學校,校園的花房里開出了美麗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學前來觀看,但都沒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個四歲的小朋友(就讀于該校幼兒園)進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當她拿著花走出花房時,迎面走來了該校的校長。校長十分想知道小女孩為什么要摘花,便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可以告訴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給誰的嗎?”
“送給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訴她學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這就摘下來送給她看,希望她早點好起來,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會把花送回來。”
聽完孩子的回答,校長的心顫動了。他牽著小女孩的手,從花房里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說道:“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奶奶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
這位校長是誰呢?他就是偉大的教育家、萬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蘇霍姆林斯。
家庭教育故事4
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后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并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
一次,他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熏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沒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說:“那您吸煙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
張伯苓對于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呂宋煙全部取來,當眾銷毀,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煙袋桿,誠懇地說:“從此以后,我與諸同學共同戒煙。”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煙了。
家庭教育故事5
班上新轉來的女孩,由于基礎較差,單元測試考了倒數第一名。上課時,她不敢接觸老師的目光,回答問題細聲細氣像蚊子叫。
老師發現她聲音雖然很低,但朗誦課文很流利,很有感情。老師把孩子請到辦公室,對她說:“老師發現聽你朗誦課文真是一種享受,你愿意每天來辦公室給老師讀一刻鐘課文嗎?”
孩子使勁地點點頭,于是老師找了篇文章讓她讀。讀完后,老師由衷地說:“太好了,讀得這么深情,你真的很有朗誦天分,要是聲音再高一點點就更好了。”
孩子大受鼓舞,蹦蹦跳跳地出去了。
第二天,她又來朗讀,果然聲音高了許多,老師大加贊賞。
第三天,老師問:“明天你敢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站起來大聲朗讀嗎?”“敢!”女孩朗聲回答。
第四天,女孩果然勇敢地站起來朗誦了課文,聲情并茂,同學們都很驚訝,老師帶著大家鼓掌。女孩一天天活潑起來,成績有了飛躍,朋友也多了起來。
——孩子的自信無論對孩子的學習還是一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作為老師,應最大限度地培養和保護孩子的自信心。
家庭教育故事6
孩子5歲,十分調皮。
有段時間,孩子經常去擰開飲水機的開關玩水,孩子的媽媽怕孩子燙到,就千叮嚀萬囑咐。大人說到口干舌燥,孩子卻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有一天,我打開飲水機開關加熱,過了會,用手試了一下,水溫有點燙,但是不至于燙傷。我把孩子叫過來,讓他玩。孩子開心地伸出手去玩,熱水一滴到手上,孩子就痛苦地縮回手。
孩子大叫一聲,哭著說:“爸爸,燙!”
從此以后,孩子碰到有熱水的地方,都會格外小心,學會了對自己負責。人生是孩子的,我們不能因為愛,剝奪他們去嘗試的機會。很多事情,只有切身體會了,才能印象深刻。
家庭教育故事7
李家誠擁有一個巨大的工商業王國,是亞洲首富、世界十大富豪之一。有位記者曾問李家誠:“今天你擁有如此巨大的商業王國,靠的是什么?”李家誠回答說:“依靠知識。”
有位外商也曾經問過李家誠:“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李家誠毫不猶豫地回答:“靠學習,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學習知識,是李家誠成功的奧秘!
李家誠勤于自學,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忘記讀書。青年時打工期間,他堅持“搶學”,創業期間堅持“搶學”,經營自己的“商業王國”期間,仍孜孜不倦地學習。李家誠晚睡前是他鐵定的`看書時間,他喜歡看人物傳記,無論在醫療、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對全人類有所幫助的人他都很佩服,都心存景仰。李家誠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仍然堅持學英語。早年專門聘請一位私人教師每天早晨7點30分上課,上完課再去上班,天天如此。早在辦塑料廠時就訂閱了英文塑料雜志,既學英文,又了解世界最新的塑料行業動態。苦讀英文使李家誠與其他早期從內地來香港發展的企業家有所區別。當年,懂英文的華人在香港社會是“稀有動物”。懂得英文,使李家誠可以直接飛往英美,參加各種展銷會,談生意可直接與外籍投資顧問、銀行的高層打交道。如今,李家誠已年逾古稀,仍愛書如命,堅持不斷地讀書學習。
李家誠說:“在知識經濟的時代里,如果你有資金,但缺乏知識,沒有最新的訊息,無論何種行業,你越拼搏,失敗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識,沒有資金的話,小小的付出就能夠有回報,并且很有可能達到成功。現在跟數十年前相比,知識和資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家庭教育故事8
一、無聲的教育:老禪師的育人技巧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看見院墻邊有一張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違反寺規翻墻出去了。老禪師也不聲張,靜靜地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個時辰,果真聽到墻外一陣響動。少頃,一位小和尚翻墻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師傅的責備和處罰。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很平靜的語調說:
“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張伯苓先生以身作則戒煙
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后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并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
一次,他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熏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沒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說:“那您吸煙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張伯苓對于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呂宋煙全部取來,當眾銷毀,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煙袋桿,誠懇地說:“從此以后,我與諸同學共同戒煙。”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煙了。
三、一句話改變學生的命運:皮爾保羅校長“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一定會是紐約州的州長”,一句普通的話,改變了一個學生的人生。
此話出自美國紐約大沙頭諾必塔小學校長皮爾保羅之口,話語中的“你”是指當時一名調皮搗蛋的學生羅杰羅爾斯。小羅爾斯出生于美國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這里環境骯臟、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從小就受到了不良影響,讀小學時經常逃學、打架、偷竊。一天,當他從又窗臺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臺時,校長皮爾保羅將他逮個正著。出乎意料的是,校長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誠懇地說了上面的那句話并給予語重心長的引導和鼓勵。
當時的羅爾斯大吃一經驚,因為在他不長的人生經歷中只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五噸重的小船的船長。他記下了校長的話并堅信這是真實的。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象一面旗幟在他心里高高飄揚。羅爾斯的衣服不再粘滿泥土、羅爾斯的語言不再骯臟難聽、羅爾斯的行動不再拖沓和漫無目的。在此后的40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終于成了紐約州的州長。
四、寬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果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五、贊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蠟燭
據氣象臺的天氣預報,最近將有臺風襲擊一座海濱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驚慌起來,積極地投入到預防工作中。一位母親忙碌著,旁邊站著她的小女兒。
“這該死的臺風……”,母親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詛咒。
“我喜歡臺風”,旁邊的小女孩不同意母親的說法。
母親感到很詫異,因為臺風破壞力極強,毀壞莊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損失,可眼前這個小不點兒居然說她喜歡臺風。
“孩子,告訴媽媽,你為什么喜歡臺風?”母親小心翼翼地問。
“上次臺風來了,就停了電”,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電又怎么樣?”
“晚上就會點蠟燭。”
“你喜歡點蠟燭嗎?”
“是的,那回(指上次臺風吹過的晚上)我點著蠟燭走來走去,你說我象小天使。”
母親頓時無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計,抱起小女孩,親吻著她的小臉蛋,湊近她的小耳朵并說了一句話:“孩子,你永遠是天使!”
關于家庭教育的名言
1、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向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
2、家長學校的任務是不斷的'提高父母們的教育修養水平。
3、我們認為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使“設計人”的工作不僅成為教師的事業,也要成為家長的事業。
4、家長們應該認識到:兒子或女兒首先是向他們學習的,包括學習好的品質和壞的品質。
5、如果兒童只顧享受別人創造的福利,那么他長大了就會蠻橫地對待別人——首先是對待自己,而他自己也會淪落為不幸的人。
6、我們力求讓兒童從小就量力而行地為家庭的年長的成員創造物質的和精神的福利,并且在這種創造中找到快樂。
7、在家長學校的各組里,我們都要專門講到學校和家庭在教育影響上保持一致的問題。這種教育影響的方向就是培養關心人、體貼人、待人誠懇、對一切有生命的東西抱善良的態度這些品質。如果兒童不在家庭里從事實際活動來加深和發展這些道德品質,我們學校是很難取得什么顯著效果的。
8、沒有書籍、沒有一些藏書的家庭,往好處說,不能對學校教育有任何幫助,而往壞處說,這樣的家庭環境會使兒童變得頭腦遲鈍,會限制兒童的智力發展,而學校不得不花費巨大的努力去補償家庭智力興趣的這種缺陷。
9、凡是道德修養好的、有自覺精神的勞動者,都是在對書籍抱著深刻尊重態度的家庭里長大的。
10、我們建議家長們,對于孩子們提出的跟他們對家庭收入和社會生產的勞動貢獻“不相稱的”要求加以限制。如果兒童單純消費,如果他的一切要求都與勞動無關地得到滿足,那么他就會逐漸地變成好吃懶做的人。我們指出,由于家長不懂教育和教育無力,造成這種后果是必然的現象,并且進一步使家長們認識到:他們的子女的命運就掌握在他們手中。
家庭教育故事9
一天下午放學,小致拿著她心愛的水杯,滿臉委屈地走到我跟前說:"老師,小濤把我的水杯碰地下摔壞了,這個水杯300多呢?”怎么辦呢?我把小濤叫過來,問到:"小濤,小致的水杯是怎么回事?”小濤說:”剛才我不小心把她的水杯碰到地下了。“那你給小致道歉了嗎?”“我給她說‘對不起’了。”聽到這里,我心里很糾結。讓小濤陪?但孩子不是故意的。不陪,小致愿意嗎?該怎樣做兩個孩子的工作呢?怎么處理才能使兩個孩子都有收獲呢?于是,我對小濤說:“你先走吧,但必須把今天發生的這件事告訴你的媽媽。”然后,我試探著對小致說:“小致,你說小濤是不是故意把你的杯子摔壞的?”“老師,他不是故意的,但是,我的杯子300多呢。”“讓小濤陪你一個杯子也行,那是不是有點太斤斤計較了?”小致不做聲。我拉著小致的'手又說道:“小致,你是一個懂事乖巧,同學們和老師都非常信任的孩子,你覺得這件事怎樣處理既能教育到小濤,又能讓同學們感到你的大度呢?”小致眨巴眨巴眼睛,想了想說對我說:“老師,這樣吧,明天我對小濤說,他不是故意弄壞我的杯子的,我不讓他賠了,但是他以后做事要小心。”我緊緊地摟住小致說:“孩子,你真好。一個300多的杯子,你都可以不在乎,真是了不起。你讓我學會了寬容、大度。明天我一定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講這件事,同學們會被你的舉動感動的。”小致滿面笑容地離開了學校。
隨后,我又給小致的媽媽打了電話,把這件事的處理情況說了一下。小致的媽媽非常贊同。
第二天一到班里,我首先把這件事給同學們講了。剛剛講完,同學們就報以熱烈地掌聲。我順勢對小濤說:“小濤,小致的大度你看到了,希望你以后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小心謹慎,不莽撞。同時,也希望你學會大度。”接著,我又講道:“孩子們,我們是同學,是朋友,要學會原諒和寬容。今天你原諒了別人,明天別人就會原諒你的過錯。孩子們,讓我們和原諒、寬容交朋友吧!”
家庭教育故事10
古代有個叫黃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歲時母親去世,從此他更細心地照顧父親,一人包攬了所有的家務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親著涼,就先鉆到冰冷的被窩里,用身體溫熱被子后,再扶父親上床睡下。不像現在,可以開電熱毯、開暖氣,那時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到了夏天,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涼席扇涼,再請父親去睡。黃香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上有所成就,后來他當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語】用孝順的心對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養;用慈悲的心對待眾生,眾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用恭敬孝養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這個世界會因為你的存在而變得格外美好。
家庭教育故事11
有一個孩子,幾年前被人撞倒,本來沒有什么事,但家長背地里要求孩子裝頭疼,結果撞人的鄰居被迫和他一起做了檢查,然后賠了幾百塊錢了事。自此以后,嘗到“甜頭”的孩子就開始以此為業,故意找事,然后訛人錢財。學校的教師們就中了其兩次套,不得已賠錢了事。因為不能開除學生,所以這個孩子在學校里恣意妄為,無人敢管。一次校長上課,因為批評了其幾句,這個孩子就在課堂上公開大聲辱罵校長,并且大聲挑釁:“你打我,你打打我試試。”氣焰囂張至極。校長雖然人高馬大,結果也沒有一點辦法,最后只能是請來家長,做了好長時間工作,這個孩子才不情愿的低下頭認了個錯。
就目前的教育體制,學校真拿這種孩子沒有辦法,教師們這個弱勢群體,也只能用佛教大師拾德教育弟子寒山的一句話來安慰自己:只是忍他,教他畏他,避他讓他,謙遜他,莫睬他,一味由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還有一個孩子的.家長,自己特別喜歡各種娛樂活動,一個人去娛樂還不盡興,每次都要拉上兒子才高興。前幾天,去KTV玩夜場,一直玩到天明,也不想孩子第二天需要上不上學。第二天孩子到教室里聽課的時候趴在課桌上就睡著了,怎么叫都叫不醒,叫醒了迷迷糊糊沒一會兒就又睡著了,最后老師也只好由他睡了。
家庭教育故事12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自己的影響。有兩封回信給心理學家的印象最深刻。一封來自白宮一位著名人士,一封來自監獄一位服刑的犯人。他們談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時侯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那位來自監獄的犯人在信中這樣寫到: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見中間的那個,又紅又大,非常想要。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子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剛想說要最大最紅的那個,這時弟弟搶先說出我想說的'話。
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于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并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
那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是這樣寫的:小時侯,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不同。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要它。
很好,現在,讓我們來做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干得最好,誰就有權利得到它!”我們三人比賽剪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的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
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在我們家里,你想要什么好東西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要多少,就必須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
這個分蘋果的故事,對我們至少有三點啟示:一是教育不要違背人的天性,去造就扭曲的人格;二是要利用孩子的需要,對孩子加以正確引導,使之懂得索取與付出之間的關系;三是要讓孩子懂得公平,即使是競爭也要講究公平,不要想歪點子。
家庭教育故事13
誰都會有犯錯的時候,沒有人一輩子能夠保證不犯一次錯誤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失敗。失敗的原因是因為經驗不足或能力欠缺。從會動手開始,孩子就想學著自己用勺子,他們經常會把碗打翻,于是有些父母就大聲訓斥:“不許動,看你的碗都打翻了!”到上學后,考試沒有得到優秀,老師會批評:“怎么把題做錯了?太不用心!”父母也會嚇唬說:“學不好,將來我看你怎么找個好工作?”一系列類似的事件使孩子得到的信息是:我不行,做不好,不能再做。于是,孩子漸漸地知道了不能失敗,一旦失敗了不僅會得到父母或老師的懲罰,還會帶來種種不可避免的悲慘命運。
我們的許多孩子從小就在一個很害怕失敗的環境中長大,當他們長大后,面對成功或面對失敗時,往往缺少從容的態度。
孩子形成害怕失敗的心理后,會產生“不做不錯,多做多錯”的想法,從而喪失了嘗試新事物的勇氣,而處于“不作為”的心理狀態。過度的害怕失敗的心理,常常會養成孩子保持緘默的習慣。
何凡是一個8歲的男孩,他除了上課要和同學同一教室而外,大部分時間都一個人呆著。當一群孩子興高采烈地玩游戲時,他總是站在角落里看別人玩,隨別人笑。當別的孩子邀請他參加時,他總是連喊“不要,不要”。遇有新的游戲時,也總是說“我不會”而放棄。課堂上老師點名提問,他也能站起來,但就是不開口,任憑老師怎樣鼓勵,甚至批評都沒有用。
有一天傍晚,媽媽等何凡放學回到家后,對何凡說:“你在家好好呆著,我和你爸到姥姥家去一趟,馬上就回來。”父母到了那里辦完事,準備回家,正好姥姥家飯已經做好了,又來了另外的客人,便挽留他們吃完飯再走,何凡的父母不好再三推脫,只得在那里吃完晚飯再回家。
吃完飯后,媽媽又為何凡裝上了飯菜,便匆匆往回趕。父母回到家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媽媽急忙開門后,看見兒子趴在沙發上看電視,說:“何凡,快來吃,從姥姥家帶回來的,還是熱的,一定餓壞了吧?”一邊說一邊解開方便袋把飯菜遞給兒子。何凡接過來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媽媽看到兒子這副吃相,心疼地說:“你剛才怎么不到冰箱里去拿點東西吃吃。”兒子三口兩口地吃完飯說:“你又沒有交待。”媽媽聽了兒子的話后,傷心地流了淚。
又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燒水,接著準備做飯,當發現沒有醬油時,媽媽對兒子說:“何凡,你看一下水,我去樓下買點醬油回來。”
當媽媽買了醬油回來時,還在門外就聽到水壺一直在響,進門后,媽媽去看爐子上的水快要燒干了。媽媽很生氣地說:“何凡,你到底怎么搞的`,明明叫你照看一下水壺,你卻不聞不問,你不會倒水,但你應該會關掉火吧?”何凡回答媽媽說:“你只是交待我看一下,并沒有交待我做其他的。”媽媽聽到兒子的回答后,哭笑不得。
通過一連串的實事,父母懷疑兒子有心理方面的障礙,便帶著他上醫院,找到心理醫生接受治療。但何凡這不喜歡說話的孩子,在醫院說出了讓醫生大為驚訝的話:
“其實,我什么都會做,腦筋也不笨,我以前在家里做事的時候,爸媽在我做的不好的時候,總是說我不行,做不好,所以我就干脆不做。一到學校里,我稍稍做點錯事大家也會取笑我,我就干脆什么也不做了,話也不想說了。”
究其實何凡根本沒有什么心理障礙,他只是擔心做錯事被他人取笑,才用保持沉默寡言來保護自我。他也知道保持緘默也許會被人說:“這個孩子像個傻瓜。”但總比做錯事,讓自尊心受損要好。萬一做得不好,被別人譏笑“真無能”,這才是最令他無法忍受的。正是由于這種保護心理,才使這個孩子決定保持沉默寡言。細究根源,何凡變成這樣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父母造成的。
孩子本來就是在失敗中逐漸成長。父母如果能善于與孩子溝通。能寬容孩子的失敗,孩子可以從痛苦的失敗經驗中獲得許多知識。反之。孩子就會因為失敗而不做任何行動,寧愿裝聾作啞也要盡量避免失敗,那么。孩子的一生將是完全失敗的。當孩子具有害怕失敗、畏縮不前的心理和行為時。父母應該多進行親子溝通。從心理上給予糾正,行為上予以鼓勵和引導。否則。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面對孩子的失敗。父母良好的心態會給孩子帶來良好的結果。
胡山川高考落榜了,他覺得臉上很不光彩,一個星期都呆在家里不出門,好像無臉見人一樣。在家閉門思過了一星期后,他決定參加工作,不想再去讀書。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親,說:“我自己心里有底,再復讀準備考大學恐怕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即使幸運能考上,也不會是名牌大學,倒不如早點去工作。”
父親聽了兒子的分析后,覺得兒子分析得有道理,對兒子的決定表示理解,并告訴兒子,成功的路不止一條,要振作起來,爭取在工作中能取得成功。
兒子在一家星級賓館謀到了一份服務生的職業。也許是換了一個環境,兒子的興趣和情緒都很高,感覺每天都有許多專業知識要學。為了早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兒子參加了職業培訓班學習,在業余時間又去上英語補習班,凡是對工作有好處的知識都去學,而且也學得進去。由于他的勤奮好學,不斷受到提拔,后被送到國外的飯店培訓一年,回來后又參加了一所大學舉辦的飯店管理專業的培訓班。
五年過去了,他當上了這家星級賓館的客房部經理,比同一專業剛大學畢業的學生更具有競爭力。
同事們在一起聊天,說到高考失敗時,胡山川感慨地說:“謝謝父母的寬容,讓我選擇了理想的職業,沒有因高考失敗而影響我的前途。失敗使我在審視總結自己中清醒,給了我一次面對挑戰的機會。”
失敗是孩子的權利,父母應該允許孩子的失敗。胡山川的父親面對兒子高考失敗時,尊重和理解兒子的選擇,鼓勵兒子重新振作起來,讓兒子懂得成功的路不止一條的道理,終致兒子在事業上小有建樹。
在西方國家,父母非常尊重孩子這種失敗的權利。當小孩摔倒了、打架了、玩具玩壞了,父母都不去管,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孩子就會知道什么事應該怎樣做,什么事不應該做。孩子稍大一點時,要去參加什么活動,或者要去旅游等,父母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向孩子提出一些建議,比如要注意些什么,要帶什么。但父母從來不強行要孩子這樣去做。他們的父母認為,只有讓孩子經歷失敗。付出代價后,才能更好地掌握各種知識。另一方面,西方國家的父母更多地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按自己的意愿對孩子施加壓力,他們知道,活得輕松、灑脫、自然的人,一般具有不過分看重功名的心態,反而容易成功。這些成功的家教經驗,同樣可以適用于我們的父母。其實,“允許失敗”反映出家長對孩子的寬容心態,能有效地放松孩子的緊張情緒。
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告訴孩子。“失敗了不要灰心”,而不能說:“怎么又失敗了呢?”因為每次失敗都是孩子邁向成功的一步。
專家建議:
父母面對孩子的失敗時,應多與孩子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下面幾點:
(1)當孩子失敗時,要保持寬容的心態,鼓勵孩子不要怕失敗,引導孩子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把失敗的教訓作為成功的動力。
(2)當孩子失敗時,父母要尊重孩子,在溝通中共同探討失敗的原因,切不可辱罵孩子。
(3)給孩子講一些歷史上名人或身邊一些有作為的人的成長經歷,讓孩子知道那些人是怎樣面對失敗,又是怎樣反敗為勝的。
(4)要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親歷社會,通過他自己去體驗,去感受每一次失敗,練就孩子對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
家庭教育故事14
孩子8歲,個性強,脾氣暴躁。
有一次,孩子與同學打架,回家之后大哭。我問他:“你很委屈,很生氣嗎?”孩子說:“嗯,我討厭他,我要報仇。”我問他:“那你打算怎么做呢?需要我幫忙嗎?”
“我要找根棍子,這樣他就打不過我了。不行,我要像電視里一樣,用劍刺他。”那段時間孩子狂迷古裝劇,我覺得他的暴力是有原因的。
“好,這樣很解氣,爸爸去幫你準備一下。”說完我就上樓了,孩子的哭聲也越來越小。過了會,孩子看我抱著衣服和被子下樓,一臉不解地問我:“爸爸,你不是去拿棍子了嗎?怎么拿這么多衣服?”
“那你決定用什么了嗎?”我問他,“如果用棍子呢,那你會被帶到少管所,至少要住上1個月,帶幾件衣服換洗;但如果用劍的話,那可能要長時間住在那了,肯定要給你準備被子啊。”
孩子一聽,臉紅著說:“真的會這樣嗎?”我認真地看著他,“嗯,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是這樣的.。”
“那我們算了吧。”
“可是,你不是很生氣嗎?”
“其實我也有錯,我不生氣了,我去跟他道歉。”
“好,爸爸還是支持你。”
從此以后,孩子學會了選擇和代價,做決定前都會思量其中的得與失。
家庭教育故事1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做人的楷模,父母的形象、做人原則、思想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這一句至理名言,孩兒時代就已經縈繞耳邊了,可是,那時候還小,只知道聽了就算,現在出來工作了,我終于理解到這句話的內涵了。準確一點來說,我是從我姑姑對孩子的教育上,領悟到這句話的深層含義的。、
在我的記憶中,姑姑和姑父都很忙,可是,他們卻沒有因為忙而丟下自己的母親和孩兒不管,相反,還親力親為地做好了父母這一份工。
我的小表弟由于出身時缺氧,以至于現在讀五年級了,最基本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都不會算。作為人民教師的我,多次輔導無效,我決定放棄,甚至腦海里出現過這么一個念頭:姑姑,您再要一個小孩吧,這孩子長大可沒有多大的出息的!可是,當我看見姑姑和姑父對孩子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和不唾棄以后,我臉紅了,也深深地震撼了
由于小表弟身體上的缺陷,所以他對“孝順”一詞沒有一個明朗的概念。從小到大,姑姑給他講的人生道理可以編寫成一本書了,可是,小表弟卻不以為然,總是做一些要出人意料的事情或者爛攤子讓姑姑來收拾,有時還會去抓弄自己的爺爺奶奶。為此,姑姑不只一次偷偷拭淚,可轉念一想,這孩子可是自己懷胎十月生的呀,不管他多難對付,也一定要好好的管養才行啊!于是,姑姑從營造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做起,不管工作上的事情有多忙,作為兒媳的她,一下班就為公婆洗衣做飯,一直把公婆當做自己的父母對待,噓寒問暖,和睦相處。久而久之,這一切影響到小表弟,慢慢地,小表弟也知道尊老愛幼,有時候還像小大人似地關心長輩——給爺爺奶奶端水洗臉。言傳身教,姑姑用自己的切身行為告訴孩子,尊老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良品德。
雖然小表弟在智力上不如其他同齡的小朋友,可是他的意志卻不比任何一個小朋友差。記得小表弟還很小的時候,可是我知道姑姑卻堅持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臉、刷牙、洗腳每晚必須要做的,適當地干點掃地、倒垃圾的家務勞動。所以盡管小表弟在學習上不如人,但已經學會了簡單的做飯。有時周末,小表弟還會開小灶請我這個大姐姐去嘗試他的手藝。其實,姑姑家的生活條件在我們老家算得上是小康,可是她卻不會讓孩子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生活,還適當的讓孩子吃點苦,做點事。我知道這也是姑姑的良策之一,因為她不想小表弟以后長大還需要別人的照顧,她要的是一個健康獨立的好孩子。
其實,讓我感到臉紅的是姑姑在對待孩子的分數這一環節。作為老師的我,或者是受到了學校一系列競爭機制的影響,所以把孩子的分數看得異常重要,不管是對待自己的學生還是對待自己的親戚。每年暑假,我都會回老家待上一段時間,自然而然我就成了小表弟的免費家教老師了。于是,我會用在學校里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來指導表弟寫作業,當他不會時我會發怒,甚至產生了放棄的念頭。可是,從不求人的姑姑卻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求我,希望我能好好地教育好表弟,我記得姑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分數多少不要緊,我要的.是我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一樣能夠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接受知識就好了。是啊,能否正確對待孩子成長中的挫折和失敗,也是衡量父母自身教育素質高低的一個尺度啊!姑姑沒有什么文化,可是她卻能坦然地接受孩子的一切。
今年暑假,我本想幫小表弟補習補習,減輕姑姑的負擔。可當我回到老家時,我卻發現,文化不高的姑姑為了孩子卻拿起了課本自學,她還說要親自輔導孩子。這不,一大早,姑姑利用上班前做早飯的時間,背起了乘法口訣;下班了,第一時間跑到我家來咨詢相關的知識要點。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不知不覺我發現姑姑頭上又添了不少因操勞過度而增生的銀絲。你看,姑姑又在挑燈夜戰了,她捧著小學五年級的數學書,一點一點地告訴小表弟,這道題應該這樣算,那樣想,一次不行,再算第二次,錯了不要緊,只要用心,一定能算對的!經過姑姑的悉心輔導,這不,小表弟的成績的確進步了不少。這,或者又一個言傳身教吧!
姑姑對孩子的教育故事,或許只是普羅大眾的其中一個。可是,這對于那些發現孩子有問題就扔福利院,又或者因為自己有幾個錢而請一堆家教、陪讀來說,強得多,我被姑姑的教育故事深深地打動了!
【家庭教育故事】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故事10-23
家庭教育的小故事02-06
家庭教育小故事01-03
家庭教育顧問的故事06-30
成功家庭教育案例故事08-18
家庭教育的小故事27個09-22
家庭教育小故事27個08-28
成功家庭教育案例故事(精)10-14
家庭教育故事作文(精選39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