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責任和未來》觀后感(通用6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的責任和未來》觀后感(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庭教育的責任和未來》觀后感1
今天,我按學校要求收看了由著名教育專家孫秀梅主講的《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教育專題節目,孫秀梅專家結合生動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從家庭教育的點滴講起,平鋪直敘中挖掘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看完節目我感受頗深,孫老師的講解讓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和更深的理解。下面就此次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講座,我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說起孩子,大概每個父母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與愛,當然她們也給我們帶來了數不清的歡樂。孩子一天天在成長,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再到幼兒園、小學時期,她們的變化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個驚喜。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我們為人父母的成長過程,我們在父母這個角色里也是在不停地學習與進步。
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孫秀梅專家《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的講座,對于我來說是一次提高和重塑,具有很強的指導和引領作用。
本期節目的開頭孫秀梅專家就提出一個問題,要思考家長自己的角色是什么?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努力成為孩子終身的導師。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家庭和環境與溝通、引導將是我今后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要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樹立孩子遠大的理想,平日里多與孩子親近溝通,聊天就像朋友一樣,有些事情也可以讓孩子多發表自己的意見,大家一起商量,這樣孩子就會更加信賴父母。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過程非常重要,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思想,不要只談論學習、只關注成績。要學會尊重孩子、欣賞孩子,發現孩子進步要及時表揚。不做保姆式的父母,過度地溺愛孩子,而要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導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父母要言行合一、以身作則,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給孩子樹立榜樣。
家庭教育是一項復雜的工程,說不完,倒不盡,今日我只是簡單地談了下我的收獲和感想,最后我還想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一段話。
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的花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有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著他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待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都不會開花,因為他本身就是一棵參天大樹。
《家庭教育的責任和未來》觀后感2
剛剛觀看完了《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專題節目的內容,覺得受益匪淺,感觸良多!
首先,家長和學校要教會孩子敬畏生命,珍愛生命,因為其他失去的東西可以通過努力,或者利用其他手段可以再次獲得,而生命卻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得不到。要教會孩子不光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其他人的生命。學校可以通過一些手段,如增加巡邏次數,人數,加大監控力度,防止校園霸陵,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尊嚴。家長也應該反復叮囑孩子不可以欺負他人,被人欺負的時候要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是請記住她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請給孩子適當的發展空間和自由,不要一味的把父母的意愿強加到孩子的身上。父母和老師應該多和孩子做一些心靈層面的溝通,多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做錯事情不要一味的指責,這樣會導致孩子下次再做錯了會找各種理由撒謊隱瞞,不敢再說實話。
人生就像是一條高低起伏的河流,孩子是一葉獨木舟,而家長和老師是獨木舟上的兩只槳。只有兩只槳目標一致,同時使力,獨木舟才能逆水行舟,奮勇而上;只有一只槳用力,或者方向目標不一致,獨木舟永遠到達不了想要的高度和位置。家長和老師應該多多溝通,學校可以適當組織家長進校園的活動,讓家長親自參與到學生校園的生活中,實時了解孩子的情況,回去后可以根據孩子問題制定適當的家教方案。
情緒不分好壞,只分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孩子的情緒是一種很主要的表達方式,家長要善于通過孩子的不同情緒發現他所要表達的主張,引導孩子發泄他的負面情緒,鼓勵孩子積極情緒的自我管理。家長要試著學會“共情”,試著去學著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需要的是高質量的陪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與尊重。
父母首先是教育者,不要光想著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會有人幫助教育,自己就可以當撒手掌柜。父母們可以認真的想想,孩子對父母的意義和對老師的意義是不同的,他們是我們的希望,我們的未來,我們下半生的指望,可卻僅僅只是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個。老師即便在花費心思,每個孩子也只能分到幾十分之一,可是父母卻可以有百分之百,百分之兩百的心思用在孩子身上,教育出來的效果有很大的差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孩子人生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傳身教往往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
老師主要負責孩子的學業和德育教育,家長請把更多的更多的時間放在孩子的性格培養,品德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上。家校共同努力,讓孩子首先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其次才是一個棟梁之才,一個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
《家庭教育的責任和未來》觀后感3
作為一個青春期孩子的家長,你是否有這樣的煩惱?你說東,他往西,你說一句,他有十句在反駁。曾經的小暖男,變的愛激動、亂發脾氣、多愁善感起來了。作為媽媽的我真的很無力,不知道怎么去開導,如何去幫他度過這一特殊的成長階段。巧了,正在我為此困惑之時,學校班級群里發布了家庭教育專題節目,我趕緊記下時間,等著觀看。
早上9點,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完由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孫秀梅老師主講的《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專題節目,與其說它是一份觀后感,不如說是一份沉重的檢討書。在沒有看這檔節目以前,我總覺得教育是學校的事,我只要照顧好孩子的生活就夠了,感覺把孩子往學校一放,就萬事大吉了。對孩子的關心真是少的可憐,孫老師說的進門給孩子一個微笑,我更是慚愧,每一次,孩子進門,我問的最多的是作業留了多少,今天打了多少分?從未關心過孩子在學校開不開心,和同學相處的怎么樣;每次都在他興高采烈講述學校發生的一些在我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時,我總是無情地打斷,殊不知,孩子當時得有多失落。每當孩子寫作業時,我也總是拿著手機在他旁邊刷,孫秀梅老師說:“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大人整天都在刷手機,看電視,那么拿什么底氣去要求孩子全神貫注投入學習當中呢。”是啊,曾有這樣一段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陪伴最久的老師,培養優秀的孩子與他的天賦,自身努力等方面有關,但也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自律的家長。”今天我是稍稍有些明白了。
孫秀梅老師又用一對兄妹舉例,不同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各不相同。兄妹兩人家庭條件都很優越,但教育出的孩子卻是不同性格,不同的人生軌跡。哥哥家父母很樸實,讓孩子朝著自己的夢想自己去努力,自己去爭取,終于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一點點成了華爾街的佼佼者。而妹妹家的孩子,父母,爺爺,奶奶都怕孩子吃苦,從小嬌生慣養,最終害了孩子的一生,工作找不到,好吃懶做,碌碌無為。
觀看了這一個小時的講座,我真的受益匪淺,知道了孩子的學習離不開家庭教育。
老話說“生而不養,父母之罪,養而不教,父母之禍,教而不善,父母之過。”今天讓我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未來一定以家庭教育為本,做最好的自己,努力成為孩子的伯樂,也愿我的孩子是那匹千里馬!
《家庭教育的責任和未來》觀后感4
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為了有效促進家校共育的和諧互動,營造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形成家校共建的育人合力,20xx年9月xx日早上7:52,xx學校組織全體學生和家長,在家收看了中國教育電視臺一套播出的由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孫秀梅老師主講的《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教育專題節目。
孫秀梅專家《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的講座就是一次家庭教育的深刻升華,就是一次家庭教育的再出發,無論對學生、家長還是教師,都是一次提高和重塑,具有很強的指導和引領作用。
講座中,孫秀梅專家結合生動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從家庭教育的點滴講起,平鋪直敘中挖掘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講座以三部分內容為架構,第一部分內容家庭教育的責任有哪些?讓家長明白了家庭教育的方向和目標;第二部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使家長知道了自己應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第三部分,孩子希望父母的角色定位有哪些?以學生家長互換角度的視野,重新審視家庭教育的成長性。三個部分互為補充,又相得益彰。家庭教育內涵深入推進的同時又突出了教育的宗旨和方向。
《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從對家庭教育的模糊不清到深感責任的重大,未來和家庭教育的使命才真正的融合在一起。通過這樣的學習,家庭教育凸顯出來,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共同作用,保證了孩子們在迎接未來的挑戰中更有自信,更有無畏。這樣的課堂是一堂不可多得的好課。
《家庭教育的責任和未來》觀后感5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非常有感觸,寫下來分享一下。
記得有這樣一段內容,是教孩子養成規劃習慣。我家的.哲凡同學時間觀念不強,做什么都很慢條斯理的,看了以后覺得非常適合他做作業慢,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規劃時間。一問是假期有什么計劃?二問是想去哪里放松一下?三問是那可能要占用一天半的時間,你覺得夠嗎?四問是那你制定時間表吧,怎樣才能休息好又能提高?五問是如果沒有完成,你覺得需要多久時間彌補?
從以上可以看出這是位有智慧、耐心的爸爸,在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規劃態度方面依照這樣一個規律:詢問并引導計劃——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監督檢查——修正改善。在上次計劃落實的基礎上,下次適當的延長時間,逐步鍛煉孩子的規劃能力,不嘮叨只問了五個問題,這位家長就讓孩子養成了規劃的好習慣。
通過學習覺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呵呵,會繼續學習的。
《家庭教育的責任和未來》觀后感6
看完教育專家孫秀梅主講的《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教育專題節目后,心里有許多的感觸。
當今社會的家庭,獨生子女的教育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天下父母們的共同心愿。我們作為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的人,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離開我們,成為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立個體。但要怎樣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我們每位父母的難題。眾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生存環境,而父母則是孩子的影響,是多么的巨大與深遠。以下便是我平時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問,注重智力的培養。我們一直沒有刻意的去教她學習什么,只是在孩子提問的時候認真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在她喜歡看的書上面教她認一些字,給她一些她喜歡的書,讓她自己學會看,怎樣講故事,平時在我講一次故事,然后讓她自己也講一個給我聽,使她對學習有著深厚的興趣。
第二,尊重并引導孩子的思想,注重德育的培養。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不管在什么場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說臟話。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在家里,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做到不說臟話,不做過激行為。在孩子發現父母做錯了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主動承認錯誤,并引導她在犯了錯誤時也要勇于承認。
第三,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教育,教育離不開尊重,尊重不等于縱容。在平時,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就必須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父母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應該怎樣做,是會像孩子那樣做嗎?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觀念、模式、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定孩子該做什么,不準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獨立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學會涮牙、洗臉、穿衣等,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有自己的能力與知識。
上述這些只是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現在是獨生子女的時代,在幼兒教育上,我們也經歷了一個從無知到漸知的過程,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家庭環境的區別,造就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要取得成功,走向輝煌。
【《家庭教育的責任和未來》觀后感】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的責任和未來觀后感(精選6篇)12-06
《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觀后感06-23
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觀后感(精選5篇)11-09
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觀后感(精選13篇)11-11
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的觀后感(通用8篇)08-12
家庭教育責任與未來觀后感范文(精選5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