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通用27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通用2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1
在讀《家庭教育》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好的孩子總是好的,不好的孩子總是不好的,至于為什么好為什么不好一直沒有深究,覺得或許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實上這并不是命,而是和教育分不開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永遠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師。父母的潛移默化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壓力,所以要培養(yǎng)教育好孩子,就先得從自身做起。
現(xiàn)代的許多年輕父母十分自私,打著給孩子創(chuàng)造富裕生活條件的幌子,擺著疲于奔命的姿態(tài),好像是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但其實卻很少舍得多為孩子花一點心思。孩子是人不是動物,動物尚且需要關愛更何況是孩子。既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就有責任關心他愛護他。現(xiàn)在的孩子有相當一部分不在父母身邊長大,而是由老人們代為看管,很多父母只是定時去看望一下而已。其實孩子小的時候是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愛,倒不是說長輩們不關愛他們,但是此愛非彼愛。慚愧地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有時也抱怨也覺得很累,看著別人在瀟灑的享受生活,我過著圍著家庭轉的日子,而且還總是有個小尾巴跟在身邊。現(xiàn)在想來,幸好由于種種原因,我不得不自己帶孩子,如若我也把孩子放在父母身邊放手不管,將來我一定會后悔的。以前孩子都因為讓老人帶慣的不聽話,脾氣太犟了,還好現(xiàn)在孩子還小,改正還不晚。千萬別小看孩子,別以為他小小的,貌似什么都不懂,其實他心里都明白,只是說不出來而已。
這本書的很多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也非常羨慕作者能培養(yǎng)出這么優(yōu)秀的孩子。書中談到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有想過,但是沒有那么透徹。讀完這本書可以說給我上了非常有意義的一課,也是對我這個不太稱職的媽媽啟蒙教育了一翻。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擁有自己的先天情感的特色,從個體教育而言,沒有標準的教育方式,只有是否能合適自己孩子特質(zhì)的教育方式。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每個父母都是藝術家。相信我們做父母的只要選對了正確的方式方法,用心的去關心教育孩子,那么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會是最出色的。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2
父母把孩子養(yǎng)育成人,是一件快樂的事,在孩子身上寄托著我們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卻是一件苦惱的事情。父母費盡了心血,孩子卻總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有的父母節(jié)衣縮食盡量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孩子卻滿不在乎,甚至對父母不滿。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導視為羅嗦。現(xiàn)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啦?難道是我們在家庭教育上出現(xiàn)了問題嗎?
培養(yǎng)一個好孩子不容易,家庭中的一切都是教育,而且在人的成長中伴隨終生。
1、可用家人的觀念、行動引領孩子知道什么是健康,怎樣保持健康,這個最重要,沒有健康,別的無從談起。
2、用謙和、善良的心去教育孩子,讓孩子心中有愛,這是全家永遠保持和睦關系的動力源泉。
3、把分析事物的正確心態(tài)告訴他,使它成為心胸豁達、志存高遠、明辨是非、目光長遠、勇于面對困難、堅毅的人。
4、用專心做事的態(tài)度影響他,使它成為做事細致、注意力集中,能恰當評價自己的勞動、不淺嘗而止的人。
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疼愛,更是約束,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責罵,更是引領。家庭教育不是事后的消防隊,更是事前的防火墻。家庭教育少在孩子身上找缺點,多在自己身上找不足。不是事前沒考慮到,就是事后做的不夠好。捷徑從小多和孩子一起做事,娛樂,別把孩子的時間推給閑逛的孩子,交好朋友才能做好人。作為家長,我們一定會努力配合老師的教育,為孩子的明天,未來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而努力。通過學習一定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精心編織美好的未來吧。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3
《家庭教育》里的《為孩子選一所好學校》一文,闡述了一些獨到的見解和觀點,分析了其中的利與弊。這將為許多即將步入小學的孩子的家長們,提個醒,作個建議,供家長一個參考。不一定要上名校,上寄宿班。以為上了這些學校,孩子的前途就鎖進了保險箱。將來一定會出人頭地。殊不知,不適合孩子的學校制度,反而會使孩子拔苗助長,適得其反。譬如,要就近擇校,這樣就不會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路上,路上安全也是一個問題。有心理恐懼的小孩也不適宜上寄宿班,因為小孩更沒有安全感,反而造成更多的心理負擔。都說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大要素,只要讓孩子從小培養(yǎng)起對學習的興趣,那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先天的固然很好,但后天培養(yǎng)更重要,與其在東奔西走,千方百計想盡一切辦法要進名校,擇名師,還不如加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多培養(yǎng)一些他自身對學習的興趣。
《家庭教育》中的《智慧父母》不能不提,這些在教子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按照書中的方法基本能得到奏效。還有《家長學校》,《幼兒發(fā)展》等等,看了都獲益匪淺。還有《巧手媽媽》,《小制作》,《家庭醫(yī)生》,都是值得一看的好欄目。希望以后能讀到更精彩,更實用的《家庭教育》。來共同提高對幼兒教育的認知能力,為他走向健康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礎,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4
當今社會的家庭,獨生子女的教育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天下父母們的共同心愿。我們作為父母,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獨立的人,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離開我們,成為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立個體。但要怎樣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我們每位父母的難題。眾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生存環(huán)境,而父母則是孩子的影響,是多么的巨大與深遠。以下便是我平時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問,注重智力的培養(yǎng)。我們一直沒有刻意的去教她學習什么,只是在孩子提問的時候認真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在她喜歡看的書上面教她認一些字,給她一些她喜歡的書,讓她自己學會看,怎樣講故事,平時在我講一次故事,然后讓她自己也講一個給我聽,使她對學習有著深厚的興趣。
第二,尊重并引導孩子的思想,注重德育的培養(yǎng)。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yǎng),不管在什么場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說臟話。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在家里,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做到不說臟話,不做過激行為。在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做錯了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主動承認錯誤,并引導她在犯了錯誤時也要勇于承認。
第三,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yǎng)。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教育,教育離不開尊重,尊重不等于縱容。在平時,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就必須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父母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應該怎樣做,是會像孩子那樣做嗎?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觀念、模式、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定孩子該做什么,不準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獨立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學會涮牙、洗臉、穿衣等,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有自己的能力與知識。
上述這些只是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現(xiàn)在是獨生子女的時代,在幼兒教育上,我們也經(jīng)歷了一個從無知到漸知的過程,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家庭環(huán)境的區(qū)別,造就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要取得成功,走向輝煌。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5
讀了這本書,我真的百感交集,每天我們都在為孩子的成長而操心。當父母的是多么但愿自己的孩子在成長中能夠一帆風順。健康快樂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么優(yōu)秀,我的女兒也是一般,在生活中,打、罵、冷嘲熱諷。有的時候,我們利用母親的權利情不自禁的就把這些都用上了。看了這本書,我深深的覺得我們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應該放在一邊,徹底的改變一下了,這樣的方式達不到想要的預期效果。僅此而已,我不會再用這樣的方式。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育不能尊重孩子的天性。這樣的教育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殘酷的、是違背人性。因此,我們教育起孩子也是困難重重,讓他玩了,學習不進步,不讓玩,還在臉上燦爛花朵般的笑容沒了,真是矛盾的很,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孩子的童年時快樂無憂無慮的。所以沒怎么在學習方面管他。結果在一年級的時候就落后,玩與不讓玩做到適度真的很難。
教育孩子有的時候會很生氣,有的時候孩子進步了,也感覺很享受。和孩子一起生活是一種快樂。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真是一種無法言表的快樂。一種美好的享受。但愿我們都在快樂中教育孩子,為了孩子父母都樂此不疲。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6
陳鶴琴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我國幼兒教育的奠基人。而陳鶴琴老先生所著的《家庭教育》一書,是我國現(xiàn)代教育史上第一個把家庭教育實踐與科學緊密聯(lián)系結合的開拓者。雖然我們還并未成為家長,但細讀這本書,也能收獲到許多感悟,對我們的專業(yè)實踐也有許多啟發(fā)。
《家庭教育》一書對于如何教養(yǎng)小孩講得詳細入微。不僅包括養(yǎng)育方面孩子的吃喝拉撒,更包括教育孩子的待人處事方面,用樸實的文字、生動的事例指導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教養(yǎng)孩子。例如在講到游戲與玩物時,陳鶴琴老先生建議家長應當謹慎挑選,保證孩子的安全,讓孩子學會在游戲中成長探索,確保孩子身體和心智健康的發(fā)展;又例如在責罰方面,陳鶴琴老先生提醒各位家長應理性思考,避免意氣用事,教育孩子用積極的暗示比消極的命令好得多,比如孩子字寫得不好,不要去全面否認,而是告訴他那幾個字寫得特別好,剩下的字也請像這幾個字一樣寫得工整規(guī)范。
看這本書時,突然想起小時候犯了錯,媽媽總會告誡我:“小心爸爸回來教訓你。”我想,在現(xiàn)在的大部分家庭教育中仍是存在這種情況。這就好比戲劇,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媽媽總是扮作紅臉,給予你慈母的愛,而爸爸總是扮作黑臉,給你嚴父的威嚴。可是大多數(shù)家長都沒有想過慈母的愛并不能消除嚴父帶來的傷害。《家庭教育》一書告訴我們爸爸并不是大老虎。父親是孩子力量和勇氣的依靠,不要隨意用父親去恐嚇孩子,孩子做錯事后不要就對他說:你再不聽話,你爸爸回來教訓你!這樣子只會將孩子推得更遠,對父親產(chǎn)生天然的抗拒感。
陳鶴琴老先生在《家庭教育》一書中提供了諸多養(yǎng)育孩子的方法,這些方法淺顯易懂、容易掌握,但我們知道,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陳鶴琴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活教育”理論,這一理論思想在此書中也多次滲透與體現(xiàn)。“活教育”就是強調(diào)教育與生活實踐、社會現(xiàn)實緊密相連,譬如現(xiàn)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質(zhì)教育”,都是為了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正確認識孩子好游戲、好模仿、好奇、喜歡成功、喜歡野外生活、喜歡合群、喜歡稱贊的年齡特征,正確把握孩子的心理,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活”的教育。就好比,孩子喜愛游戲,成人就應多多創(chuàng)造條件并鼓勵孩子參與,提供合適的玩伴、衣著以及各種“活”的、安全健康的、易于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玩具。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我們的活教材,在教養(yǎng)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多多帶孩子到戶外去,而不是關在家里,怕孩子弄臟衣服、受傷、受累或受涼感冒,而是在確保孩子的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讓孩子多去探索、多去感知。因為,生活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環(huán)境。
“做父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庭教育》這本書為廣大成人提供了一個借鑒。這本書教育父母不僅是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更是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人格。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7
讀了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觸。作為家長的我們,責任是多么的重大。不僅要在平時做到言傳身教,而且在學習上也要幫助她,鼓勵她,和她一起努力共同進步。孩子的學習,不僅依賴于孩子自身的探索,教師的輔導,也需要家長的參與。家長比任何人都了解孩子的興趣與個性,更有可能參與到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來。在幫助孩子學習的同時我們也提高了自己。另外,在生活上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改掉壞毛病。
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榜樣。現(xiàn)在正是孩子的關鍵時刻,我要克服一切困難,幫助孩子度過重要的六年級。我的女兒,你也要多爭氣一點,勤奮再勤奮,媽媽和你一起加油!加油!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8
讀了《家庭教育》中的一篇叫做“求學的懸梁歲月”的文章,感觸很深。說的是前世界乒壇冠軍鄧亞萍苦心求學直至讀到劍橋博士的艱辛歷程。身材矮小的鄧亞萍剛開始喜歡上打乒乓球時,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但她的父親堅持對他說,你很優(yōu)秀,真的,后來靠吃方便面矜持集訓的她最終靠堅韌的毅力取得了驕人的戰(zhàn)績。
同樣,退役的她在只認識26個英文字母的情況下靠著頑強的毅力在清華大學讀完了英語本科專業(yè),后又到英國諾丁漢大學攻讀碩士,再到后來就讀英國劍橋讀博士,從對英語一竅不通,到與外國教授用英語熟練交流,從開始的迷茫到后來的挑戰(zhàn),每一步都是那么艱難。
鄧亞萍學業(yè)上的成功于打乒乓球的輝煌,其實并非得益于她先天具備多大的天賦。恰想反,在條件對她很不利的情況下,靠內(nèi)心那對強大的翅膀——毅力去支撐,靠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戰(zhàn)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在人生道路上為自己和他人樹立了一座座豐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人生有涯,知識無涯,不懈追求,走出人生理想之路。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9
《家庭教育》是一本幫助家長教育的好書,書上有句話“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讓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博大,知道了我做的還遠遠不夠,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就要不斷的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學習家庭教育增強了我教育孩子的信心,從這本書中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和相同的案例,幫助我更好的解決孩子的壞毛病和壞習慣。
我的孩子在寫作業(yè)時經(jīng)常磨蹭,我就不斷催促,結果越催促越慢,寫出的作業(yè)質(zhì)量也不好,我就更生氣,經(jīng)常責罵孩子,通過讀《家庭教育》我的態(tài)度有所改變,當孩子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時,做父母的一定要鼓勵他、贊賞他,讓孩子從內(nèi)心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一定能幫助孩子克服磨蹭的壞習慣。
此外,還有把傳統(tǒng)美德方面的教育書和家長以身作則相結合,中華美德教育,對孩子個人來說,是其做人基礎,家長對待長輩也要做到孝道,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導、啟迪、感染孩子,讓孩子學會體諒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選擇,感激父母的養(yǎng)育,在發(fā)展到能用努力學習、爭取早日成才的實際行為來報答父母。
通過不斷地學習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經(jīng)常與孩子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壞習慣。
學習《家庭教育》最大的收獲就是讓我不斷的成長,家長只有不斷的成長才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有效的幫助,讓孩子不輸在家庭教育上,讓孩子更健康、快樂、向上,這就是做父母最大的愿望。人民教育讀后感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后感無分數(shù)教育讀后感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10
讀一本好書,就好像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交流。這句話是我從讀《家庭教育》這本書中感悟到的。
《家庭教育》這本書一共分十三章:兒童的心理,學習的性質(zhì),普通教導法,衛(wèi)生上的習慣,游戲與玩物,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小孩子為什么怕,為什么哭的,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小孩子怎樣學習待人接物的,我們應當怎樣責罰小孩子的,怎樣可以使小孩子的經(jīng)驗格外充分些,為兒童造良好的環(huán)境這十三方面的內(nèi)容。讀完后,我深深地為我以前不會當媽媽而慚愧,好在孩子還小,我還可以改之。其中書中讓我久久不能從腦海中忘記的一個詞就是“以身作則”。
以身作則這一個詞語的意思是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以自己的行動來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可我們家長很多時候是用嘴來教育孩子,而不是行動。書上有一段話這樣說:兒童在沒有進入學校之前,一天到晚最親近的人當然是父母,父母的言語動作,最是兒童所習所聞的。就是進了學校之后,放學回家,還是和父母在一起,如果父母的知識習慣好,兒童早已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學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所以做父母的教養(yǎng)子女第一條原則就是“以身作則”。父母如對人禮貌,孩子也不例外,父母是一個悲觀的人,看事物都用悲觀的眼光去看,那孩子的態(tài)度也一定是悲觀的。父母是一個樂觀的人,看事物都用樂觀的眼光去看,那孩子的態(tài)度也一定是樂觀的。兒童是容易受暗示的。現(xiàn)在我自己的孩子已經(jīng)讀六年級了,學習的任務越來越重,學習成績也擺上了第一位,做父母的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呢?顧名思義還是以身作則。我要求自己做到:
1、多看書,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聊書中的內(nèi)容,聊書中人物性格,聊看過這本書后你有什么想法,聊書中的什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2、不和老公吵架,盡量一家三口人一起外出活動,讓家庭氣氛和諧。
3、良好的做息時間,早睡早起。
4、努力學習廚藝,盡量滿足孩子的食欲要求。我這樣做了的以后的時間里,我們的變化是,孩子和媽媽的關系不是在口水的戰(zhàn)爭中進行的,媽媽提出的要求,孩子也會樂于去完成,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大大提高。
以前,我只要一發(fā)現(xiàn)孩子有問題,心里就著毛。現(xiàn)在,我也能沉住氣,不會總生悶氣了。多虧了這本書,它時時提醒自己,先要求自己,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有內(nèi)涵的媽媽形象。前進的路上是曲折的,相信我們的明天是美好的。為了我的孩子,我要加油!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11
通過閱讀家長學校所刊發(fā)的家庭教育閱讀材料,使我了解了如何培養(yǎng)與鍛煉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明白了指導孩子用好現(xiàn)代媒體的方法,更深刻地體會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學習過程中重要作用,為當好孩子的啟蒙老師,與幼兒園老師共同培育好孩子,現(xiàn)附上個人平時培育夢吉的心得,以期老師加深對夢吉小朋友的了解,并希望得到老師們的指正。先講講我們家的環(huán)境與成員,姥爺與姥姥和我們同住,奶奶有時也從老家過來幫著帶孩子。一家人和睦相處,幽默風趣,為夢吉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在對待孩子的成長問題上,我的宗旨是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人格完善而不失個性,自強獨立但不脫離群體。至于培養(yǎng)孩子一專多能,則取決于他的興趣與天賦,重視而不強求。從夢吉5周多的表現(xiàn)來看,他性格外向、活潑開朗,能夠融入群體,語意表達清晰,具備正常的創(chuàng)新發(fā)散思維。當然對于學齡前的夢吉來講,我當前更注重他的行為教育,雖不完善系統(tǒng),但至少讓他盡可能地明辨善惡、自立懂事。
一是重言語教育,以理“服”人。家中堅決杜絕類似“吃肉肉”、“看猴猴”等寶寶語,與孩子的交流均以成人對待,講準確詞,說完整話,給孩子一個準確的言辭定型。教育引導中,我時常給孩子講一些“大道理”,不怕他聽不懂,只需他聽進去。夢吉現(xiàn)在能熟練講出“我要做堅強的孩子”、“好東西要與別人分享”、“舞臺上沒有老虎,我會勇敢”、“不能隨便伸手要東西,想得到要靠自己的努力付出”等言辭,夢吉理發(fā)時從不哭鬧,2周半后打針輸液不再喊疼(小自豪一下)。我相信當?shù)览砩钊肽X海,會影響到他的思維與行為。
二是重習慣培養(yǎng),劃圈“定”型。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好的習慣必須從小培養(yǎng),不隨性、不“由他”。例如:見人主動打招呼;飯前便后要洗手;吃飯時必須和大家一起坐在桌邊,手邊不能拿玩具;盡可能不吃剩飯;玩具用完必須自己收拾;絕不撕扔東西發(fā)泄脾氣;上床前必須上一下廁所,喝點水;不以哭鬧求所得(例如去超市,去之前就告訴他玩具與吃的只能選一項,他會自主降低所求)。
三是重身體力行,“獨斷專行”。做到自己洗漱吃飯、脫穿衣服、開關電燈電視電腦;敢于自己一個人睡覺,起夜時自己上廁所;橫穿馬路,大人盡量不牽手,讓他自己判斷紅綠燈與左右車輛;3周起培養(yǎng)他自己上下電梯、在小區(qū)內(nèi)玩的勇氣與能力(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
當然,教育孩子遠不止以上所述這么簡單,相信所有爸爸媽媽都有自己的理解與做法,只要我們對孩子關愛而不溺愛,尊重而不苛求,我們的寶貝會做好出色的“自我”!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12
仔細拜讀了《家庭教育》一書,覺得很有感觸,書中的內(nèi)容廣泛而又平易近人,沒有一般教育理論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進而產(chǎn)生共鳴。
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生來是無知無識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他的一舉一動可說一方面受遺傳的影響,一方面受環(huán)境的約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時候,環(huán)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養(yǎng)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識之豐富,思想之發(fā)展與否,良好習慣之養(yǎng)成與否,家庭教育實應負完全的責任。”作為一個母親,我對此觀點十分認可,特別是以下幾個觀點對我很有啟發(fā):
一、把握好“愛孩子”和“管孩子”之間的度
不管該書發(fā)行所處的年代還是現(xiàn)在,過分溺愛和專制式的嚴厲管教始終是兩種普遍存在的錯誤態(tài)度和做法。前者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愛,它有損于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因而他強調(diào)“對子女要愛護,但絕不要溺愛”。同時,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專制式的嚴厲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這種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殘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束縛兒童的思想。
二、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陳鶴琴多次告誡家長:“做父母的教養(yǎng)子女第一條原則,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則’這條原則”。因此,做父母的必須處處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其實也是家長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過程。為了教育孩子,我們應該盡可能地放棄無規(guī)律的生活,隨時檢點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寬嚴不同,孩子就無所適從,甚至會產(chǎn)生投機取巧、輕視長輩,甚至虛偽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家庭教育既是一個古老的課題,又是一門嶄新的學問。陳先生對家庭教育理論的研究和實踐,為中國現(xiàn)代家庭教育理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提供了具體的方法,特別是《家庭教育》一書所提出的一些原則和方法,是我們現(xiàn)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書。
家庭教育發(fā)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老師、每所學校乃至整個社會極其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近來讀20世紀初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的教育專著——《家庭教育》,頗有感觸。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13
此書系我國現(xiàn)代著名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于1925年著成出版,至今再版20余次,可謂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日久彌新。
本書用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實際經(jīng)驗的語言介紹了兒童的心理,列出了若干的教導原則與方法。詳細講了衛(wèi)生習慣、游戲、害怕與哭、接人待物、責罰和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即尊重孩子,又符合國情實際。
例如,針對孩子獨自睡覺一事,陳先生這樣說到——“做父母的不應當因為小孩子不肯獨自睡就去抱他(很多父母祖輩很不愿或者說很怕孩子哭,一哭就抱,一哭就哄騙),也不應當聽他哭不去睬他(也有些父母以為這就是好的教育方法,狠下心讓孩子一個人哭到昏睡過去。福爸的同事就曾讓1歲多的孩子一個人哭了2個小時,哭睡了),應當用種種方法去安慰他使他獨自睡去(其實何止對待獨睡問題,對待孩子的多數(shù)問題都可以采取這類方法)。假使我讓他去哭而不去安慰他,他雖然因為哭的疲倦會睡的,但是他的心境是很不安寧的。我用這種方法去教育他(即讓他哭一陣子,過去抱抱他歇一下,如此幾個晚上就能獨睡了),一方面使他知道他應當獨自睡的,一方面使他心里覺得很安寧,這種方法是寬猛并濟的,比較純用硬逼的方法是好得多了。”
對于孩子的提問,書中說——“我們做父母的不要拒絕小孩子的問題,也不要以‘有問必答’的方法對付他。我們應當利用他的問題來實行我們的理想教育。”如何利用問題來施行教育呢?書中舉了個例子——5歲的孩子同父親去散步,看到有個小孩放風箏,就問父親那個小孩在做什么。父親說你要去看看嗎,就同孩子一起過去看。走到近前,父親說那個在空中的真好看,你看那小孩子手里拿了什么東西,要走近看一看嗎。孩子離開父親走到那個小孩子旁邊,看到了他手里的線,回來告訴父親是線。父親又問你要同那個小孩子那樣做嗎。孩子說要,父親就領他去買了紙竹等材料,回家做了個風箏給他,第二天一同去放風箏。這比起直接回答孩子的問題不知要好多少倍。
對于閱讀的評述,可謂點中做父母的死穴——陳先生在東京,看見黃包車夫在沒有生意的時候看報紙,還是英文報,并且告訴陳先生報上說現(xiàn)在上海霍亂很厲害。不禁感嘆道“一個黃包車夫竟然也愛看報,這種習慣多么好!這種習慣,影響著小孩子多么大!試問我們中國的家庭怎么樣?我們的社會怎么樣?不少受過教育的男女除了學校之后,對于看書,也都沒有大的興味,好像書是屬于學校的,于本身的職業(yè),于本身的修養(yǎng),于本身的娛樂,是沒有多大關系的。實在要嘆有血多人對于世界大事的認識程度是非常淺陋的,就是對于國內(nèi)的事,也不甚關心,什么各種科學上的新發(fā)明,史地上的新發(fā)現(xiàn),都置若罔聞。這種環(huán)境,怎樣能引起小孩子喜歡看書閱報呢?”說來慚愧,回顧我工作8年間的買書記錄,除了在讀研究生時為了寫論文,買過100來塊錢的書外,到了有孩子前就沒買過幾本書。感謝孩子的降臨,那種使命感促使我重新與書結緣,2年多陸續(xù)購進了5000元的書,大多是家庭教育和童書,少部分是飲食健康家政的書。有朋友問,買了那么多書,有時間看嗎?有!時間從來不缺乏,只是看怎么用和用來干什么。懷孕和產(chǎn)假期間,我在床頭、洗手間、客廳都放置了若干本書,走到哪看到哪,就是坐在飯桌前等齊家人開飯前我也可以看上幾段文字。剛開始看書,分不清好壞(指的是作者的獨創(chuàng)性,觀點合理否),但當積累了一定的閱讀量后就能自然而然分辨出了,不再從頭看到尾,遇到不好的書,略看幾眼便打入冷宮,省出來的時間就去看好書了。正是有了這些明人智者的言辭,才把我從一個粗陋的母親引入了正確的道路,甚至還能夠為身邊的朋友育兒給出合理有效的建議。這種成就感遠比我的代碼通過測試來的強烈的多!
書中用整章篇幅討論對孩子的體罰問題,他的結論是:如果做父母的自身受過良美教育并能施良美教育于子女的,體罰當然可以免用。但是普通的父母雖不應常常鞭撻孩子,然有時也可能用到。如果能用別的良法指導孩子那是最好不過,如果不能用別的良法而不得不用體罰,也要善用。陳先生非常憂慮一般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樣責罰孩子,以致?lián)p害孩子和自己的人格。他詳細列出了責罰小孩子的條件,真的是用心良苦。
這本書是陶行知先生推介的,他寫道“愿與天下父母共讀之”。里面的確有很多科學的教育方法。看來其實在我國不乏善育人者,只是少了善學育人者。再好的老師也只能帶動周圍少數(shù)的家庭,我們不能把孩子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名師名校,關鍵還是做父母的自身努力,施以良美教育。所以,父母們哪,甚至祖父們哪,如果你們想要教育孩子,請先教育自己做好(祖)父母,拿出對生命的崇敬,拿出謙卑之心態(tài),從讀書開始學習吧!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14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里的一段內(nèi)容非常有感觸,寫下來分享一下。
這段內(nèi)容主要講了五個問號教孩子養(yǎng)成規(guī)劃習慣。我家的哲凡同學時間觀念不強,做什么都很慢條斯理的,看了以后覺得非常適合他做作業(yè)慢,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規(guī)劃時間。一問是假期有什么計劃?二問是想去哪里放松一下?三問是那可能要占用一天半的時間,你覺得夠嗎?四問是那你制定時間表吧,怎樣才能休息好又能提高?五問是如果沒有完成,你覺得需要多久時間彌補?
從以上可以看出這是位有智慧、耐心的爸爸,在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規(guī)劃態(tài)度方面依照這樣一個規(guī)律:詢問并引導計劃——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監(jiān)督檢查——修正改善。在上次計劃落實的基礎上,下次適當?shù)难娱L時間,逐步鍛煉孩子的規(guī)劃能力,不嘮叨只問了五個問題,這位家長就讓孩子養(yǎng)成了規(guī)劃的好習慣。
通過學習覺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呵呵,會繼續(xù)學習的。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15
讀完這三期《家庭教育》對我的感受頗深。尤其讀完這篇《溺愛》滋生了《啃老族》這篇文章,使我聯(lián)想到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聯(lián)想到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教育觀念。每個父母心中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各方面都非常優(yōu)秀,掌握更多的知識,去更高的學府深造來適應這個日趨發(fā)展的社會。所以一些家長在這一方面做的比較偏激,以為自己的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方面可以忽略。在家?guī)椭⒆哟螯c一切,養(yǎng)成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不懂的體諒大人的艱辛以自己為中心。認為這樣做理所當然,日久天長滋養(yǎng)了孩子的惰性和對家長的過分依賴,缺乏獨立思考問題、判斷問題的能力。
當今社會還存在一種現(xiàn)象。有些孩子在學習上只要有成績,家長就覺的自己的孩子是優(yōu)秀的其他方面也順理成章同樣優(yōu)秀,而忽略了對孩子適應社會的基礎和認知能力。到社會后很難適應難以獨立生活。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16
今天讀了《家庭教育》上的一篇文章《家長要學會與孩子一起學習》,里面有許多好的做法,值的借鑒和學習。
其中有一條說到:家長要學會寬容,敢于放棄“完美”。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功利思想驅(qū)動下,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常常是情不自禁的追求“完美”。這種完美主義在于其他孩子攀比的過程中,難免對不同層次的孩子的要求過于苛刻,孩子的到的只是父母的嘮叨、不滿、抱怨、指責,長期這樣,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斷的遭到打擊,從而產(chǎn)生了厭煩感。
聰明的家長都是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密切與孩子接觸,從深切智慧的愛出發(fā),用“賞識”的眼光代替“挑剔”的眼光;用熱情贊美代替諷刺、挖苦,寬容孩子的缺點和過失,認為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都是與生俱來、與生相伴的。于是,家長就會發(fā)現(xiàn)和挖掘孩子的優(yōu)點,用有點去點燃孩子的自信,用自信去點燃孩子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情。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17
無意中看到了<小孩不笨>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兩個孩子,一個開始只懂得聽媽媽的話, 沒有自己主見, 飯來張口的小胖子Terry; 一個有繪畫天賦, 卻得不到任何支持的國彬; 兩對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雖然十分不同,但是結果一樣是不好的。這不得不讓我想起了現(xiàn)在的幼兒家庭教育。
關愛孩子,給孩子在一起的時間
小胖子Terry的家庭條件很好,父母是做生意的,他們把大部分時間用在經(jīng)營自己的事業(yè)上,和兩個孩子的密切關系很少,導致姐姐叛逆,而Terry呢,變成了一個沒有主見,不會反抗的“聽話”的孩子……我相信會變成這樣,一定是從小時候就開始形成的。在幼兒園,很多孩子都是爺爺奶奶接送的,他們的父母也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自己的工作上,而很少有時間和孩子一起,他們認為只要把孩子送進了好學校,自己的任務也就完了。他們雖然滿足了孩子的物質(zhì)需要,卻沒有滿足他們的精神需要。很多調(diào)查顯示:家長每天即使有一段相當長的業(yè)余時間,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沒有多加引導,他們平時大部分業(yè)余時間都用在了做家務、看電視報刊、參加文體娛樂等活動上。
孩子雖然還不懂事,他們更需要父母的關愛,需要和父母在一起。我想每一對稱職的父母都應該盡量花時間和孩子一起,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重要性。
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輕松的學習。
國彬的父親是設計師,母親是中文教師,應該說家庭氛圍很好。但是國彬成績不好,不喜歡學習,可他卻熱衷于繪畫,并且表現(xiàn)出驚人的繪畫天賦。可是國彬的媽媽和很多家長一樣,只重視他的學習成績,當國彬考的不好時,還用棍子打他,甚至不讓他畫畫,使國彬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創(chuàng)傷,更嚴重的是:國彬居然想不開,有了輕生的念頭,也差點做出了傻事。不僅僅是小學,現(xiàn)在連幼兒園的孩子的課程也是安排的滿滿的。除了上課,父母還幫他們報了很多班,舞蹈,唱歌,鋼琴,畫畫,圍棋,英語,孩子們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試想這樣下去,孩子們的負擔會有多重,他們的天性也得不到很好的發(fā)展。據(jù)一項對幼兒家長的調(diào)查顯示:在家長對子女的學業(yè)期望上,絕大多數(shù)家長表示,管好孩子學習,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職責,至于其他教育則是其次。這些家長認為,只有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才能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利益。我想學習固然重要,可幼兒期是孩子天性發(fā)展的時期,如果父母一味的看重他們的學習,那我想可能會事與愿違。各種興趣班可以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有選擇的適當?shù)膮⒓樱鐕虻膵寢專m然他成績不好,但可以發(fā)揮他在繪畫上的特長,這樣同樣是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將來還是一個出色的人才。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與眾不同之處,作為孩子的父母,不能有從眾心理,不可以別的孩子報什么班,自己的孩子也報什么班,而全然不考慮孩子的興趣,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fā),讓孩子快樂的學習。還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引導孩子去發(fā)展自己的優(yōu)勢。
以上是我看了《小孩不笨》這本書的一些想法。我想每一個人看了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和心情。希望每一個父母都可以抽時間看一看,我相信這對你們教育孩子會有特別的意義。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18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是保證一個家庭關系穩(wěn)定、成員幸福和睦的關鍵。在《聚焦家庭教育》一書中,愛自己、愛配偶、無條件地愛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三原則;既關注孩子本身的狀態(tài),同時又限制孩子對其他人傷害,做一名權威型家長,是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而由于所處的年齡段的緣故,我常常受到情緒的困擾,此書中對于“如何調(diào)節(jié)情緒”論述令我收益頗多。
不論是父母對孩子的引導,還是家庭成員的相處,處處離不開情緒的調(diào)節(jié)。有些時候,我們會感受到巨大的情緒波動,或歡喜或憤怒,人們往往認為這樣的情緒就是感受,本就應該得到表達和釋放。“動力溝通認為,情緒是一種思想,是思想對感受的傾向性評價。”本書認為,情緒是思想的附庸,深陷情緒漩渦實際就是在自己的思想中畫地為牢,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時候,最本質(zhì)的感受已經(jīng)經(jīng)過思想的翻譯變成了另外一番樣子。
當讀到這樣的觀點時,我不禁想起《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的一個小例子,一個嚴重精神分裂患者,認為自己能看到街上很多外星人,別人看不到,外星人偷聽他的思維,并且趴在每個人的耳邊告訴別人,可是當他用那種奇怪的眼神看別人的時候,對方也覺得他奇怪,也會多看他兩眼,他就更加認為別人已經(jīng)知道他想什么了,會狂躁,會失常。簡單地聯(lián)想一下,也許這名患者為自己套上了一副思想的枷鎖,既然已經(jīng)認定這個“事實”,后面情緒崩潰就顯得必然了,當然這樣草率的分析無疑是片面而不專業(yè)的。
故而把書中讀到的、自己感覺受益的精彩段落和王博士的觀點金句不做刪改,和盤托出,希望曾經(jīng)帶給我心靈震撼的觀點也能帶給其他人省悟和啟迪。
關于家庭教育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教你一兩個方法如何去應對孩子,也不是教你怎么說話讓孩子聽,而是家長與孩子相互學習,認識自己,認識對方,認識世界。然后,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那個人!
家庭教育,就是家長提升自我修養(yǎng)、自我教育的一個過程;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權威型家長。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我們傾盡全力培養(yǎng)、愛護我們的孩子,可是我們的做法是真的離“讓自己的孩子,離開家長后能夠獨立生活,能夠從周圍的人那兒學習,適應這個變化的時代”這個目標更近了嗎?我們真正的在做著完成自己使命的事情嗎?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子,家長是孩子的原型,家庭教育的本質(zhì)應該是家長的自我教育。
關于孩子的自信
如果想讓孩子更自信,那么就還給孩子選擇的權利,玩耍的權利,讓他體驗到,真正的自信,在未來,他才能夠自信的去選擇自己的路,自信的堅持所愛的事業(yè)。
那些站在臺前意氣風發(fā)的人,那些帶著團隊激情澎湃的人,在人后,會不會像泄了氣的皮球?那些看上去慷慨激昂的陳詞,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成功學套路的背后,踩著多少被夢幻色彩迷惑的人。
而我們大部分人竟然相信了這就是自信。
我想,自信應該就是這樣:
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能夠欣賞別人的好,也能夠欣賞自己不那么的好
自己可以選擇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也能接受得不到
自信,是一種從容的態(tài)度,在比賽前會緊張,贏的時候會開心,輸?shù)臅r候會難過,在大部分的時候都能讓自己找到平和。
如果一直活在自己為自己創(chuàng)造的思想世界中,就永遠無法找到自己,關注到自己最真實的感受,也會受到情緒無法宣泄的困擾。只有突破思想的壁壘,拋棄自己的想法去感受別人,找回那顆嬰兒般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走進現(xiàn)實,走進自己,走進他人。
向孩子學習
孩子的心靈是開放而靈動的,他們時時處處在學習著,只要有安全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他們都會按著自己的節(jié)奏茁壯成長。
家長卻容易故步自封在自己已有的思想概念里,認為自己是對的,因為孩子和外在環(huán)境與自己的思想地圖不一樣而產(chǎn)生焦慮、恐懼,所以隨時準備打破自己的思想,向他人學習是我們要向孩子學習的。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19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帶給我們很多啟示,本書與實際案例用很樸實的言語表達真實情感,分析孩子的日常行為所隱藏的寶貴信息,幫助我們做父母能夠正確的認識孩子以及孩子行為背后心理動態(tài)和意義,來幫助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我們家長應讀的一本必備好書籍。
書中這篇“孩子因玩手機跳樓給家長什么警訓”我讀后想想很害怕,我們現(xiàn)在都生活在網(wǎng)絡信息時代,我們不可能完全杜絕孩子們與時代同步的步伐,書中的媽媽做的我認為很好,與孩子制定規(guī)則,周一至周五之間的時間不碰手機,周六日在做完作業(yè)的情況下可以玩玩看看很好,這樣也可以讓我們的孩子能與時代接軌。
我家就有一個真實的例子,他媽媽在他上學期間從來不準他碰手機電腦任何的電子產(chǎn)品,時間久了他也自然而然對這些不感興趣了,可后來他上了大學就偏偏有軟件這方面的, 可他卻要從零開始學習這些來浪費更多的時間,我覺得就有些得不償失了,所以說我們要幫助孩子制定和規(guī)劃不讓孩子玩電子產(chǎn)品多度以至于成癮,在適當?shù)臅r間段可以接觸這些,我們也要以身作則,多陪陪孩子少看手機,這樣孩子的心里也會平衡很多,同時我們也要幫助孩子定目標樹立理想,為我們的孩子保駕護航。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20
孩子是家長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一位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在學習上各個方面都強,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成了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要話題。
有的學生不愿意主動學生,當人若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總是能夠為自己找到合適的理由,當苗頭越來越大的時候,就會忘記自己的責任。學生也是一樣,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同樣也能夠為自己找到適當?shù)睦碛桑猩鐣蛩兀屑彝ヒ蛩兀袀人因素,也有智力因素。一旦學生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們就應當及時的找到學生進行談心,告知學生,不比家庭比自己,當個人存在差異的時候,就應當窮則思變,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力氣來換取平衡,因為家庭是無法改變的,環(huán)境同樣也是無法改變的,所能夠改變的僅僅是我們自己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魏書生舉了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如丁玉娟,母親離家出走,父親病故,但是丁玉娟在班內(nèi)當著班長,考試還是全班第一;又如劉巖松,父親有病,母親智力發(fā)育不正常,劉巖送在家里洗衣做飯,家務活全都干,他又是學校號隊的主號手,在班內(nèi)是班長,在市運動會拿第四名,而且在學習上也不落后,是三年組的前5名。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們耳熟能詳?shù)暮檎驾x等等等等,他們的家庭很一般,但是他們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對待家庭的態(tài)度都很好,并沒有因為自己的家庭而自暴自棄。
現(xiàn)在的孩子多是嬌生慣養(yǎng),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勤勞的品質(zhì),多讓學生參與一些義務勞動對孩子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并且要讓學生學會寬容,培養(yǎng)學生多做自我批評,這樣我們的學生就會少了一些“雜事”,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利用起來。當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好了,學生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對待同學的態(tài)度就會相應的好起來,也只有這樣我們與學生的距離才會拉的更近,學校在管理方面也就會更加的得心應手。我們要學會欣賞孩子的成熟,同時給孩子一個改變的機會。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21
通過閱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我覺得家長不應該只盯著孩子的缺點,應該把孩子的優(yōu)點放大,每個孩子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學會避開缺點、劣勢,找到優(yōu)點,發(fā)揮特長、優(yōu)勢,并加倍強化這種優(yōu)勢,把它發(fā)揮到極致,這樣離成功就近了。但做到這點,并非易事,需要家長要有一雙慧眼,善于發(fā)現(xiàn)優(yōu)點,鼓勵或幫助孩子把優(yōu)點發(fā)展了,就升級為特長了,把特長穩(wěn)固下來了,就成了優(yōu)勢。把優(yōu)勢發(fā)揮好了,成功的幾率就高了。
要全面認識孩子的優(yōu)點缺點,首先要了解兒童各個發(fā)展時期的共性,了解哪些優(yōu)點差不多是所有孩子共有的,并非自己孩子獨有的,又有哪些缺點是孩子們共有的,自己孩子有這些缺點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其次是怎么去鑒別優(yōu)點和缺點。我們理所當然認為是優(yōu)點的,可能實際上是缺點,比如小綿羊式的聽話,從不給家長惹麻煩;而有些我們理所當然看成缺點的,可能實際上是優(yōu)點,比如思想獨立、性格反叛、貪玩、上課愛講話等。再者,每個人看孩子的角度是不同的,橫看成嶺側成峰。比如大大咧咧的性格或許做事丟三拉四,但為人卻不拘小節(jié),心胸豁達;內(nèi)向的孩子交際面不廣但善于思考,喜歡探索。所以,怎么看優(yōu)點缺點,深入地、細致地了解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多觀察,多思考,多溝通。
首先,寬容和接納孩子。對于孩子的缺點,即使有點過失和不足,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就行。多用寬容的心態(tài)去對待孩子的缺點,不要求全責備,吹毛求疵。多接納孩子,包括他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理解他所做的事,信任他會做得更好,在接納、理解和信任之后,再以平靜的態(tài)度去支持和幫助他,而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和批評。其次,不能總盯著缺點看。是要放大優(yōu)點,尋找“閃光點”,哪怕是微乎其微也要大加肯定。并用積極的暗示和鼓勵,使孩子獲得更為完整的自信和自尊。在這個建立的過程中,通過孩子自我的認識,逐步把缺點和錯誤進行改正,而不是處處都需要家長去指出來,然后家長動手去用橡皮。有些所謂的問題,根本不需要你去面對,它就沒有了。正所謂“缺點不說慢慢少”。判斷一個人是否懂得賞識,最簡單的標準就是,這個人是否會夸大缺點,是否懂得夸大優(yōu)點。站得遠些,看缺點;靠得近點,看優(yōu)點。
孩子不是天使,有缺點是正常的,我們?yōu)槭裁床话炎⒁饬Χ喾旁诤⒆拥膬?yōu)點上,而非要抓住凡人皆有的缺點不放?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的父母不是,我們不是,我們的子女將來也不是,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成為正常的社會人。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寬容,父母整天盯著的就是孩子的缺點,拼命要讓孩子“天天向上”。想想我們做孩子時,就沒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嗎?到了我們做父母,為什么不能容忍自己和孩子進兩步退一步,不能容忍孩子的問題有起伏?“水至清則無魚”,這才是正常的人,真實的人。我們都做不到完美無缺,有什么資格要求孩子幾歲、十多歲的孩子潔壁無瑕?我們是不是太虛偽、太苛刻了?“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如果父母眼里只有孩子的缺點,那你在孩子眼里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這樣的親子關系也會有問題,這種情景下你的“教育”能否有成果就更值得懷疑了。
樂觀豁達的人心胸開闊,不拘小節(jié),對人對事多為寬容;而多愁善感的人多為苛求的,追求完美的,對生活多為不滿的。于是,前者會用感恩的、賞識的眼光看問題;后者則經(jīng)常用挑剔的眼光看人生,對任何事都能找出它的瑕疵。面對孩子時,一樣的孩子犯一樣的錯誤,擁有不同人生觀的家長會有不同的看法。前者以賞識的眼光去看孩子,會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身上并不全是自己所看到的缺點,后者則在他的眼里孩子一無是處,混身是缺點和毛病。所以家長的積極向上、樂觀寬容的人生觀對于孩子很重要,因為潛移默化的熏陶和言傳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22
“愿與天下父母共讀之”——陶行知
引言:一本書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也許我們無法做出回答,但是《家庭教育》這本書卻用自己獨特的魅力影響了中國幾代人的學前家庭教育……
正文:以前很少接觸教育理論類的書籍,因為覺得此類書大多是很枯燥的,但是讀了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代表作《家庭教育》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一本充斥著條條框框的教育理論的書也是可以有著如此的趣味性和實用性的。這本書是以作者的孩子陳一鳴為主要記錄對象的,從1920年12月26日,一鳴出生起,陳鶴琴就開始記錄,記錄陳一鳴什么時候哭,什么時候笑,什么時候小便,什么時候會頑皮了。把陳一鳴身心的發(fā)展都作了全面的研究,一共連著808天。808天的連續(xù)跟蹤觀察﹑文字攝影記錄及實驗對比,創(chuàng)中國研究兒童之先風,后來也就有了這本在中家庭教育史上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家庭教育》。
在讀這書的過程中,每位讀者都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以及他先進的教育理念。在書里作者用自己的觀察記錄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自己的教育原則切實的實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作者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以此在逐漸觀察和總結基礎上提煉出家庭教育的101條原則。我們都夠清楚的看到,這每一條原則都是作者的心血所凝聚而成的,也都是值得我們每一個讀者相信并付諸于自己的教育實踐的。我看了書之后就在想,如果我們現(xiàn)在的家長也能像作者一樣關注自己孩子成長的的每一個瞬間,真正的去了解孩子,那么中國的家庭教育便會更加科學合理,中國的孩子也便能更加健康和快樂的成長了。
在書中我體會最深刻的莫過于作者對孩子行為的思考和對孩子心理的分析,我們無法否認,這種深刻的思考和分析是作為一名教育家應有的,但是這種敏感度更是一名父親多特有的。其實,教育孩子和與他人相處也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的,這都是要建立在對對方了解的基礎上的。在這本書上第一章首先談“兒童的心理”。作者提煉出7條原則:小孩子是好游戲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歡成功的、是喜歡野外生活的、是喜歡合群的、是喜歡稱贊的。這就告訴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首相要充分的了解了孩子,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更加有針對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書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經(jīng)典的案例,對于有孩子的父母而言,這些到現(xiàn)在還都是有著很強的借鑒意義,因為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小的案例折射出很多的正確的教育理論,而這些理論對于孩子的教育是大有幫助的。
這是一本正真經(jīng)典的教育書籍。正如陶行知先生說,作者是“以科學的頭腦、母親的心腸”做成此書的。
這是一本實踐與理論完美融合的家教全書。在書中幾乎每一條理論框架背后都會有一個具體而生動的實例,實踐與理論相互佐證,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這是一本雅俗共賞的教育典藏。如鄭宗海先生在序言中說:“這本書事實具體、文辭淺顯,可期家喻戶曉。”
總之,這是一本我們可以信賴的好書,讀書的真正樂趣就在于你能夠與作者發(fā)生共鳴,把自己融入書中,融入到作者的思想中。而我相信讀過《家庭教育》這本書的讀者,尤其是家里有幼童的父母,定會覺得自己的精神得到了一次洗禮。也許您正在眾里尋書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23
暑假里第一次翻開《趙忠心談家庭教育》這本書時,憑感覺認為它只是本普通的教育叢書,僅此而已。可仔細閱讀之后,我卻汗顏了,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教育類書籍。為我們做家長的指引了一條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從此幫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長有了明確的方向。
這本書籍的文章所涉及的問題十分廣泛,從內(nèi)容上說,有胎教問題、智力開發(fā)問題,有文化學校問題,有良好行為習慣的訓練和培養(yǎng),有道德品質(zhì)教育問題,有家長和子女的關系問題,有家長的修養(yǎng)問題,有教育方法和教育藝術問題,也有教育思想觀念問題等等。從教育對象的年齡跨度上說,從孩子尚未出生,學齡前兒童,中小學學生,直到成年子女。
書中例舉了古今中外很多家庭教育的事例,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對我啟發(fā)很大。我們的孩子各不相同,書中的事例應該因人而異地去效仿,其實最重要的是在每個故事的背后都隱藏著一個道理,圍繞著這個道理可以用許多方法來達到相同的結果。我被書中一個個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感動著、學習著。
當今社會,多少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指望孩子成龍成鳳,但怎樣才能讓孩子“出人頭地”,也就給當父母的提出了一個怎樣教育的問題。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huán)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親情的紐帶,使家庭教育具有著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首任老師。讀了《趙忠心談家庭教育》一書,使我受益匪淺,好父母是學出來的,好孩子是教育出來的,好習慣是養(yǎng)出來的,好成績是幫出來的,好溝通是聽出來的。確實,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現(xiàn)代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長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基本保障。
相信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我們一定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我們的孩子也一定會越來越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精心編織美好的童年。讓孩子們在希望和夢想中快樂成長,朝著自己美麗的理想努力振飛。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24
這本書嚴格來說我不能稱之為讀后感,因為壓根沒有仔細讀完整本。
這本書是別人送的,推薦給我,說不錯,而家有寶寶,對兒童教育非常關注,自然也高興的收下了,也滿懷期待。
但是這本書真的不適合我,我實在沒有耐性仔細去閱讀這種種類的書,書里沒有我期望的實在的有效的指引,在這本書里,我看到的是濃烈的營銷的影子,而在我的概念里,兒童教育是一項嚴肅的學術,是必須專業(yè)、嚴謹、有內(nèi)容的。
整本書我看到的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其實很簡單,就是:對孩子輕輕說“是的”,分解開就是孩子天生有自己的天賦,父母要尊重這種天賦去培養(yǎng)孩子,要重視孩子,多肯定他。這個思想原本也被大多數(shù)人認可,但是就是這么一個觀念,就整出一本書,我總覺得實在是太單薄了,不要說這個觀念還是已經(jīng)泛濫成災的存在,很多父母也已經(jīng)有這方面的意識,而在作者的敘述里,好像九成九的父母都是漠視孩子的,都是不懂得重視孩子的,這實在是一種過于自負、自戀的想法。
尤其在整本書里,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推介自己,講自己成長的了不起,是最讓人反感的地方。
在這個全民營銷得有點過了的年代,看到這樣的書,實在讓人厭煩,尤其是在育兒教育這樣的領域。
當然,我生性乖張,對事物有時過于主觀,這種觀后感也僅是一種個人體會而已。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25
看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我們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可能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孩子一生的發(fā)展。
“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后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qū)別,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充滿良知的媽媽也是一位懂教育的老師,她敢于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對現(xiàn)行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來,進而提出自己的觀點。通過對本書的閱讀,我被作者獨到新穎的教育觀念所吸引,并且對現(xiàn)行的家庭教育產(chǎn)生了深深的思考。
書中記敘了許多關于作者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險”抵抗女兒學校老師的不良教育。比如為了和女兒一起抵抗老師的“暴力”作業(yè),她替女兒寫了幾年的家庭作業(yè);為了抵抗老師不正當?shù)奶幜P,她寧愿女兒再次接受處罰,也不讓女兒做本來就是錯誤的事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所有這一切都來自于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作者通過記敘自身的經(jīng)歷證明了作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fā),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yōu)秀的人才。
我們都是經(jīng)歷過孩童時期長大的,當家長們一次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犯錯,永遠達不到他們理想的時候,他們有沒有反思過自己的教育行為,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甚至有的家長對孩子不滿了,非打即罵,打罵的理由是充足又充分的,簡直無懈可擊。“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么豐厚,地位多么顯赫,學問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xiàn)——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當家長們對孩子做思想工作時,總是在強調(diào)“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良心和愛固然是必須的,但這畢竟主觀,而且我想這也是一種比較自私的想法,因為你主觀感覺是對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你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家長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而你們作有沒有樹立起自己的理想;大人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而自己有沒有把“教育”作為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沒有,又有什么資格去要求孩子。
家長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他們犯了錯誤可以改,但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我們總是在強調(diào)一些客觀因素,小學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中學老師抱怨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當孩子長大后真的禍害社會時,又有誰來為他負責呢?
“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針對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引導孩子體會學習的快樂等一系列問題,作者抓住孩子的心理,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yǎng)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yè);學習不要“刻苦努力”;“考好了不獎勵”等。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但是細讀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作者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
“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家庭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即將為人父母的我們,只有通過更多的學習,不斷地對當下教育進行深刻思考,將來才能以更科學更完善的家庭教育來培養(yǎng)我們的子女。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26
我看的每一本家庭教育書是《愛和自由》,而且是在近期,因為孩子們快要上學了。從這本書上我學到了蒙氏教育法在中國幼兒園的做法,雖然有很多做不到也不認同的地方,但仍有收獲,那就是不能對孩子太過嚴格,要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
我個人比較喜歡國外寬松的教育方式,所以在幼兒園及早期教育中,沒有太多的強求孩子要學這學那,希望他們有個美好的童年可以回憶。(只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他們一些常識性及實用的知識,對于孩子的為什么我能回答的盡力用簡單的話語告訴他們,而我不懂的就直接告訴他們,媽媽也不懂)
第二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讓我體會到的是教育要一步步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一點點增加知識。而我家的孩子已錯過那一段,就只能慢慢來。父母的堅持才會出成績。(說實話這本書沒給我多少記憶)
第三本書《卡爾威特的教育》,感嘆那位父親的學識及毅力,能如此有計劃地進行教育,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及不足并能及時給予指正及表揚。任何一個孩子在這位父親的教育下都會是優(yōu)秀的,那怕他的智商不高,但他會表現(xiàn)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因為他得到的是來自人生第一位老師的表揚及鼓勵,在做錯事時不是責罵,而是講理,讓他有空間可以自己思考自己的錯誤。
看看我都在做什么,在孩子犯錯時的責罵,讓他不明白自己錯在哪里,高興時才給予孩子表揚,很少在孩子需要時給予鼓勵,教受他們知識不完整,沒有毅力而中途放棄,那么孩子們不知道自己的錯誤,一再犯錯,由于我們的大聲責罵脾氣暴躁,沒有恒力把一件較難的事完成,缺少知識。
隨著孩子們上學,我的第四本書《心平氣和的一年級》,在焦頭爛額的時候看到《日有所誦》上的作者,在百度中看到了這體書,買回來剛開始是很不知所云,因為是日記形式的,但慢慢地就成了如饑似渴。隨著慢慢地深入,我讀到了平和,讓我這個沒有經(jīng)驗的一年級新生的母親看到了希望。
書中的文字記錄著的多似我們的孩子,那一個捏捏懂懂的小不點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生活。
每當煩躁不安時,拿起來看看,不光學到了教育的法寶,同時自己也能平靜一下。連薛老師面對50多位同學也能心平氣和,我如何不能。閱讀實是一件好事,雖然沒有大的閱讀量,但看孩子們一天比一天進步的組詞早就有了體會。定能生慧,是如此的精辟,只有定才會有新發(fā)現(xiàn),才能做好事,才會有成績。
雖只看了一半,但平實的語言已深入我心,我也將繼續(xù)努力,我要和孩子們一起看花開的日子。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27
讀了《父母的反省》一書,簡直是使我受益匪淺。實際上,“不斷學習,不斷成長”,這不僅僅是學生、子女的必修課,同時也更是教師、父母的發(fā)展動力。時代變了,父母的家庭教育觀念,也應該隨之更新!父母們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省,不斷地接受新觀念,才能夠更好的培育出優(yōu)秀的下一代!
讀了《父母的反省》,它讓我們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讓我們共同閱讀這份父母們都必做的家庭作業(yè)。為人父母,一定要先學會反省,然后才能夠真正的科學施教!
《父母的反省》一書,不僅觀點新穎,同時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書中有大量的實證案例,不僅可以引導每一位父母反省,同時還教會每一位父母科學施教。
《父母的反省》有很多引人入勝的觀點,尤其是充分論證了一些中國傳統(tǒng)家庭教育錯誤的觀點。中國有句老古話:“棒棍底下出孝子!”,當今的家庭教育也有這樣一句話常常出現(xiàn):“孩子還小,打他干嗎?他又不懂!”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聽起來似乎有些矛盾。
然而在教育中,“棍棒”教育一直是一個值得爭議的話題;在過去家庭教育模式中,“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個不爭的道理,但在現(xiàn)代中國,這種傳統(tǒng)觀念被顛覆了,現(xiàn)代年輕父母由于經(jīng)濟、文化的提升,環(huán)境的改變,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響,由一種粗暴的教育方式漸漸轉化到另一種進步,是文明的體現(xiàn)。但在教育過程中,針對孩子不同的年齡層次,應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幼兒階段,是樹立孩子正確是非觀,性格的關鍵期,通過講道理,適當?shù)摹皯土P”是有必要的。到了少兒期,通過講道理,正確引導是重要手段,不輕易“懲罰”。到了青少年期,則以講道理溝通為主,不應動用“武力”手段教育,否則孩子會越打越叛逆,適得其反,隨著年齡的增長,“棍棒”教育應隨之減少。
另一種“孩子還小,打他干嗎?……”的教育方式則是一種過分溺愛的教育方式。多數(shù)出現(xiàn)在“爺爺,奶奶”一輩人身上,由于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隔代的親情、寵愛都傾注在一個孩子身上,加上文化、思想觀念的差異,以至于喪失了對孩子教育的基本原理。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的換位思考11-20
家庭教育的思考觀后感范文(通用6篇)11-09
家庭教育要學會換位思考01-12
家庭教育八大思考12-09
培養(yǎng)孩子的思考能力的家庭教育06-25
小豬佩琪的家庭教育模式引起的思考01-11
就怎么搞好家庭教育的幾點思考01-12
對南江縣農(nóng)村家庭教育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思考09-24
家庭教育講座觀后感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