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家庭教育讀后感

時間:2022-09-22 10:46:55 家庭教育 我要投稿

家庭教育讀后感(精選1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庭教育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讀后感(精選15篇)

  家庭教育讀后感 篇1

  這本書一共分六章,其中每一個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教育理念都是通過一個個教育故事引出來的。很慶幸我最近能讀到這本好書,讓自己在讀書中反思,在讀書中感悟,在讀書中改變。

  首先,在讀這本書時,我再一次深深地認識到理解孩子的心的重要性。這也是作者在第一章中就提到的。我們曾經都是孩子,都有著自己各種各樣的小心思,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這些錯誤很多時候不是為了制造錯誤而犯的,很多時候是孩子的一種學習,一種對世界的探索,是孩子想得到肯定的一種方式。但是,我們卻大多數時候在曲解孩子的用意,一味批評,這是很不利于孩子成長的。我們小時候肯定也有過同樣的心思,過一樣的事,犯過一樣的錯誤,也一樣地期待過別人的理解,但是遭到的卻是批評,當時心里很不是滋味,那現在我們長大了,為什么卻忘了當年的感覺,而用同樣的方式處理同樣的情況呢?這實在沒有理由可以說得過去!后來,我也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因為父母、長輩的教育方式,會深深地給后代烙上烙印。因此,我們在做父母以后,一定要去改變自己身上這些不好的烙印,不要讓它出來“作亂”!而對于我這樣一名教育者更應該把這些從長輩那繼承來的烙印去掉,因為,我影響的不只是一個孩子,一個家庭。

  其次,教育孩子要有原則,要讓孩子知道什么事是堅決沒有商量的余地的。這樣我們教育才能有效果。對孩子的愛要有度,我們現在提倡不要給孩子澆涼水,但是也不能給孩子澆開水,兩者都是對孩子成長不利的。只有溫水,才是真正適合的溫度,才能教養出真正的能自律好孩子。但是講究原則不是苦口婆心、長篇大論的說教。一來,孩子不能理解,說再多也是沒有用的;二來,這樣的說教很容易使孩子產生厭煩心理和抵觸情緒。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是要講究方法,要做到見招拆招的。教育別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除了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之外,還需要不斷的思考、總結,總之教育是一項集體力運動和強大的腦力運動于一身的充滿智慧的活動,我們永遠不要指望用一種一勞永逸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好,存在這樣思想的家長,往往要自食苦果。在學校教育中,這些道理也對我而言也同樣適用。

  再次,在書的結尾提到了學習動力的問題。是啊!最近看到這樣一句話:做任何事,都得有一個讓自己“心甘情愿”的理由。少了這個心甘情愿,什么努力都要打折扣。這就需要我們摸清孩子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針對孩子的情況我們要怎樣給予指導才能讓他們有學習的動力?這是很難的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但是一旦解決了這個問題后,孩子學習基本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其實,學習如果沒有真正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的話,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連我們大人都難以堅持,更何況是孩子?因此,我們也要思考怎樣才能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并怎樣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

  最后,我們要認識到大人有張大臉,孩子也有張小臉。小孩的自尊心很多時候比我們大人還強,因此,不要隨便指責孩子的不是,就算孩子有必要批評了,批評也只限于當時,而不應該在過后再提及。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更好地成長,而不是損害孩子的自尊,不是嗎?一旦孩子的自尊被損耗殆盡的時候,孩子對什么都油鹽不進了,我們才真正難以教育他了!

  家庭教育讀后感 篇2

  有點小慶幸,更是竊喜,平安也還算是身心健康的長這么大,童年沒有出現過讓我留有陰影的挫折,少年沒有留下讓我抱憾終身的傷害,家人愛護,朋友關心,生活大都順遂,現下想來,這是多么的難能可貴。

  父母寄予厚望,卻從不曾矯枉過正,我從不完美,父母的愛卻也從未遠離。我在每個年紀,都會犯那個年紀會有的錯誤,一路上的順利成長,我欠了父母好多好多句謝謝。

  生命,仿佛是神的匠心獨運,充滿奇跡與驚喜,我在擁有的同時,也為生命的本身驚奇不已。

  生命的傳承,是人類最偉大的事業,而教育,則是每個人都無法推卸的責任。教育得當,孩子受益一生,更是父母生命的完滿,但若是教育失當,無論孩子還是父母,都將一生深受其苦。

  從“我是從哪里來的”開始,我們與父母的緣分就注定交織一生。

  教育,教之成長,育之成熟。每個父母都想孩子成龍成鳳,萬人之上,于是歷盡心血,唯恐不能給孩子最好的。用一個生命去澆灌另一個生命,這大概是教育中最讓人感動的地方了。

  可教育不是一句話,更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他會貫穿父母與子女幾十年甚至一生的生活,若不能方法得當,就算父母愛子心切,有時也很可能會以愛之名,做出阻礙孩子一生的事情。

  愛,是世間最美好最偉大的存在,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更是如此,但愛子,教育確是一個最需要方法,最需要智慧的事情,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為人子女,將來也可能為人父母,佑孩子成長,真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中國有句古話——棍棒底下出孝子。我曾經千百次的想要反駁卻無從入手,現在終于知道了什么叫無視人性,什么叫將孩子視為名利的工具。

  仿佛孩子的一切劣習都是可以用暴力來治愈,一切美好品質,都是可以用暴力來養成的。是落后年代才會用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吧,怎么自詡文明的我們還要這么簡單直白的使用這個呢,何況是用在孩子這么脆弱純潔的生命上,如何忍心。

  規矩與自由,總是選擇前者,人們總是想用一些簡單粗暴的方法省時省力的解決教育問題,一方面表示自己的盡力,一方面一旦教育失敗,也可以推到孩子身上。

  孩子多無辜,他們脆弱而單純,無力而無助,父母怎樣,就接受怎樣,不會反抗更無力反抗。就算每個孩子生來不同,但后天,父母對其的影響絕對不可忽視。

  我非常想對每一個父母,也對將來會為父母的我們說,孩子需要的是成長,而非懲罰,父母能做的就是了解他們的天性,尊重他們天性,在他們的每個成長階段,順著他們的天性幫助他們的成長,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將孩子當做玩具肆意擺弄。

  孩子是生命,是有獨立人格感受的個體,絕對不可按照家長的意愿一絲不差的按照父母設定的劇本成長,因為生命是自由的,不應該被任何人壓迫。

  有時看到那些非常具有攻擊性的人,他們是不是也有著非常讓人可憐的童年,父母殘忍的對待,讓他們受了看不見的傷,所以只能用這種方式來宣泄。

  父母的每個行為都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以愛至上,請用一生的智慧去呵護這個承載著希望的小生命,護他們一路平安,按照生命的本質路線,成長成熟。

  家庭教育讀后感 篇3

  本書從孩子教育主要幾個方面進行展開論述,旁征博引,切中時下流弊,非常中肯,給我們指明孩子成長道路,正確教育方法。看到書里描寫情況,自然聯想到自己孩子學習、生活點點滴滴,幾分相似、幾分同感上心頭。

  拔苗助長不利孩子發展。整個小學階段,孩子需要解決的發展任務,是處理好勤奮感與自卑感。適量的指認任務能促使孩子勤奮感、成就感。反之,如果任務不斷加碼,最終導致孩子無法完成任務,產生挫敗感,要么反抗要么放棄努力。一味填滿孩子,久坐桌前,缺少與大自然相處機會,孩子注意力、觀察力、感知力、想象力會有多大發展?我特別能感受到,偶爾幾次的作文作業日,寫完作文都已經快晚上九點了,看起來神態木訥,反應緩慢。有時作業少,完成的早,我們就去外面玩,一會捉迷藏、一會兒翻爬梯、有時在活動器械上做各種難度動作…那神態活靈活現,我說這才是孩子,孩子愛玩是天性,順著天性培養個性,春天小苗需要陽光和雨露。

  健康是革命本錢。該書從中醫角度,讓我們觀察孩子成長變化,同時增長我們中醫知識。病在心,面紅而心熱,病在肝,面青或身體有疼痛,病在脾,面黃而浮腫,病在肺,皮膚面色煞白似有寒氣,病在腎,面黧黑而無光澤。如果一個孩子不愛活動,也許是脾虛而氣弱…。這些都便于我們觀察孩子健康。我家孩子身體健康好,今年長高了許多,在身上有些瘦弱,飯量不大,我們一直比較在意,所以這本書提醒了我們,抽空帶孩子看看中醫,二年級正在孩子換牙齒時期,門牙松動一直沒掉下來,如果不及時把牙齒換掉,會影響新牙發育,孩子怕疼,不肯去醫院拔牙,看來做正確事情,也要下決心。

  安全無小事。書里提到:經常向孩子說明什么事有危險,什么事不能做,應該怎么做,而且這種苦口婆心嘮叨,要重復多次才有效果。這時我想起,過馬路時,一是不能闖紅燈,二是不能跑,要左右多看看,確認安全后在過馬路。還有孩子愛大鬧,做電瓶車時和大人背靠背,這樣萬一摔倒很危險,一定改掉不好習慣。遇到安全危險等如何應對,我們也給孩子考過,不過書里這10道保命題,還是比較全面的,有些我們也沒遇到,一定要考考孩子,增強防范意識和應對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昨晚我問孩子,媽媽的生日是什么時候,孩子確實答不上來,看來“不超過20%孩子知道媽媽生日”,統計結果相對準確的。我們無休止拋給孩子很多愛,卻忽視了培養孩子愛他人的能力。付出愛能提升愉快感,把自己最珍貴東西分享給他人是愛的體現。儒家倡導“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影響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中華文明傳統熏陶的孩子不比西方價值觀教育孩子差。為了培養孩子愛心,大人適當的表現“弱些”,給孩子以關愛別人的機會。別在孩子面前充當成頂天立地大人物。

  讓孩子做自己心靈主人。人天生有自己做主的愿望,不要強迫孩子學習,讓孩子在試錯中學習,提供發自內心的學習動機,這樣才有獨立思考能力,才有創造能力。所以,孩子學習時,不要陪伴,讓她獨立完成,有困難她會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會求助老師和父母,這點尤為重要,我們真沒意識到,以后孩子做作業是一定不要陪伴。讓孩子獨自完成作業,在獨立學習過程中,培養孩子自信的品質和專心做作業的良好習慣。

  家庭教育讀后感 篇4

  《家庭教育關鍵詞》這本書以46個片段總結出46個關鍵詞,從不同角度反映出從小學升入初中,這一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以及這一年齡段孩子的教育方法指導。從這些片段中看出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我們不能光看孩子的表面行為,光顧孩子吃穿,要時刻留意孩子的思想、情緒變化,關心孩子的心態,心情,要教育孩子養成優秀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才能收獲初中三年的豐收。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書里提出的許多現象我家孩子身上也有。從小學升入初中,這一臺階比較高,有一個適應過程。我家孩子可能適應的慢一點,開頭還緊張,處于迷茫狀態,接著就是手忙腳亂來不及應付。因為孩子小學里面學習一直是松松垮垮的,做作業邊做邊玩,等媽媽要檢查作業了還這個沒好那個沒完,應付完筆頭作業常常是近晚上十點,至于復習預習以及口頭作業常常被忽略,可以說是“混日子”。進入初中后學習生活節奏明顯快于小學,教育模式也有所不同。孩子反應慢,所以各科作業都頻頻出錯,幸運的是遇到的都是好老師,一開始班里就設置了家校聯系平臺,這個平臺使孩子的學習情況透明度高了,孩子一有情況馬上通過平臺一一化解了。通過這個平臺,讓我們每天都能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老師天天公布孩子的學習情況,還提出糾正方案,使孩子不迷再茫、緊張,而有了一個努力的方向,順利的度過了“適應期”。英語是我家孩子的薄弱科目,家長又不太會輔導,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找了培訓機構成績提高也不明顯。做到具體題目該用哪個知識點腦子里也是一片糊涂,久了孩子就產生自卑,常說“我真笨,我是個笨小孩”,他嘴上那么說,其實還是很想進步、很想向上的,只是找不到方法克服不了惰性。進入初中后,各科老師都在培養習慣上下狠功夫,同時也指導家長如何協同配合。初中和小學的教育模式差別較大。初中更強調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和學習習慣。通過家校聯系平臺,使家長孩子都能看到老師的嚴格要求和精心指導,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確回家怎么做。稍微有一點進步,老師及時表揚,讓孩子和家長都增加了信心和希望。雖然成績還有待提高,但和小學比已經有了進步,因為他肯花時間了呀。只要肯花時間,肯定會產生質的飛躍。我和孩子都相信在董老師的細心指導下,孩子的英語成績肯定會有美好的明天。另外,我們每天都能通過家校聯系平臺看到老師們的辛勤付出,滿滿的正能量。每天都非常感動和感激。在這里我由衷地對老師們說,“謝謝!老師們辛苦了!”

  老師們為了孩子那么不怕辛苦,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懈怠、偷懶呢?!家校聯系平臺拉近了學校、家長和孩子的距離。大家齊心協力為孩子美好的明天努力奮斗,我相信勝利是屬于我們的。在初中三年里,我也會帶著孩子緊緊跟上這股洪流,和大家一起走向勝利!

  家庭教育讀后感 篇5

  假期里,針對家庭如何教育孩子,閱讀了一些書籍。

  在家庭中如何培養教育孩子的問題,對于我們家長來說是一個非常嚴峻和復雜的問題。俗話說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父母,那么家庭教育的好壞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它和學校教育有著同等的重要性,兩者缺一不可。所以說家庭教育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的孩子聰明,活潑,大方,好勝性強,自信心也很強,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等。但是她們面對困難和挫折,往往顯得束手無策,也不聽別人的勸告。而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這種愛就會變成溺愛,這對孩子的成長沒什么好處。

  對現代父母來說,“打孩子”也許是最不被認同的教育方法,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然而,從沒打過孩子的父母恐怕很少,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能做到絕對不打孩子,而世上極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父母往往在忍無可忍的情形下動了手,事后又十分后悔、自責。

  關于體罰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

  1、影響親子感情。

  2、養成暴力傾向。

  3、傷害自尊心。

  4、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

  5、導致拘束、緊張情緒。

  6、學會撒謊。

  7、讓孩子失去內疚感。

  顯然體罰是不可取的。不體罰小家伙一點兒都不怕家長怎么辦呢?想想自己小時候,父母一句話,哪有不聽的膽量和道理啊!怎么樣才能做孩子心目中有威信的父母呢?

  注意自身言行,家長要樹立威信,一定得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做到:

  1、知己知彼才能保證教育威信。我覺得家長的威信應該建立在行為之有效的教育方面。如果家長的教育得不到孩子的改變及行為,那就說不上有什么威信了。主要看孩子年齡在什么階段上,多多了解孩子心理,抓住他的心理進行教育,我想是可以改變的。

  2、做為家長就要說話算數,說到做到。我想威信就是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一種信任感。這可不是靠打罵,說能做到啊。作為父母的要言而有信才是重要的!

  3、管教與愛共存。平時孩子有錯誤要及時嚴家管教批評,批評完之后要安撫,開導他,使他感受到父母是愛他的,這樣才不會使孩子產生畏懼及抵抗的心理。

  4、以身作則。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父母要以身作則,平常的惡習都要改過。做好榜樣。好多孩子的習慣都需要家長去糾正,糾正的時候不防自己做給孩子看,做一回模范才行。身教剩于言教。

  5、少而精確的管教。不要有事沒事都要嘮叨幾句孩子,這樣會使孩子心理產生厭煩而不聽你的話。這時我想作為父母的應該配合,合理的對待孩子。

  6、要做到現代教育。民主管教是嚴格了,可叫孩子處處聽于你的支配對家長必須服從是不是把孩子的地位霸占了。要平等的對待孩子,家長不要太在乎面子和權威,自己有錯誤的時候要主動向孩子道歉,認錯。這樣才能使你很容易和孩子溝通。

  家庭教育讀后感 篇6

  轉眼間孩子已由“呀呀學語”的小豆丁成長為“處處說不”的毛頭小子,隨之各個方面的“問題”也就一個接著一個的冒了出來,初為人母的喜悅也隨著這些“問題”漸漸消失,惆悵慢慢的多了起來,好在此時學校給家長推薦了這本好書——《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我的惆悵也在這不斷地學習中慢慢消失。

  當孩子剛剛跨入學校大門時,寫家庭作業對他來說是小菜一碟,可后來作業越來越多,孩子起初的新鮮感沒了,厭煩悄悄的襲來,看著孩子一邊寫作業一邊發脾氣,我又氣又急,有時候甚至被他逼到了“大吼大叫”,當我“軟硬兼施”后孩子還是該怎么樣就怎么樣,我無奈極了。恰在這時我讀了《克服厭學的辦法是找到好感覺》一文,我試著去接納孩子,接納孩子的一切,給他積極的、正面的評價和建議,讓孩子從學習中找到自信和成功感。當孩子寫作業發脾氣時,我首先調整自己的心態,平靜的去面對,然后等孩子發完脾氣后,就將孩子摟入懷中說:“怎么樣?火發完了舒服點沒?人是需要發泄的,想發泄的就發泄出來,像你剛才那樣。”心平氣和的安撫孩子,順便在夸他兩句:“孩子,雖然作業很多,但是你寫的還不錯的,你看看擦痕少了,書寫也很規范。你呀,可以把寫作業當成平時最愛玩的打仗游戲,把它們當做是你的敵人,寫完一項說明你打贏了一場,全部寫完之后,看看你用了多長時間打贏了多少場勝仗,好嗎?”孩子聽完我的話,剛才的激動情緒完全沒有了,而是喜悅的接受了作業。開始的幾天,孩子還是會有不耐其煩的情緒,這時的我學會了接納他的發火,不再對他吼叫,而是心平氣和的提醒他一下,一個星期下來,孩子嘴里的“煩死了,討厭死了”逐漸的消失了,我也做到了真正不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媽媽。那天孩子寫完作業后,我開玩笑的問孩子:“請問昊昊先生,最近成功打敗了很多敵人,能談談你的感想嗎?”兒子被我一句問話弄得不好意思了,說:“老媽,您的這招太管用了!”我順勢對兒子說:“怎么樣?以后愿不愿意讓媽媽給你出主意?遇到事情還愿不愿意聽聽媽媽怎么說?”兒子認真的點點頭。

  在當下的社會體系中,家長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也就是這種心態促使著我們每天只知道盯著孩子的錯誤、弱點,拼命讓孩子改進、提升,由此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也使得孩子與家長存有代溝,讓本該積極向上的孩子消極了,讓付出了很多的我們傷心了。其實這些都是和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方法息息相關的。現在的時代也要求我們終生學習,但很多時候我們也不喜歡學。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里有一個秘密:就是你在童年時受到了學習的傷害。也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老師,用傳統的教育方法使我們受到了學習的傷害。當我們長大了,有了孩子,我們也在用同樣的傳統教育方法傷害我們的孩子。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對家長來說是積年累月的長久考驗。我深知自己的`孩子身上還有不少缺點和不足,未來的路還很漫長。作為家長,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讓我們在《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陪伴下共同成長。

  家庭教育讀后感 篇7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開端,關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家庭幸福安寧,更關乎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穩定。從立法目看,該法不是為了規制家長、約束家長,而是更好地引導家長,協調社會、職能部門,共同做好未成年家庭教育的工作,讓未成年人在家庭這一重要學習環境里,更好成長,而這與每一位家長的“生養”目的是一致。所以,家長們不必緊張或擔心自己不能自由教育孩子。

  1、家庭責任方面:首先,就是將家長監護人對未成年子女的教育責任從過往的傳統觀念、道德觀念上升為法律條文。以白紙黑字、定律條文的方式加以明確。事實上這些規范要求都是我們每一個負責人的父母千百年來一直在做的,只不過是從無形要求轉變為看得見的文字要求。

  其次,就是將父母家長需要在家庭教育方面具體要做的內容,進行細致的劃分和規定。從家庭關系、價值觀念、人生觀等等,全面規定家長在未成年德、智、體、美、勞各方面成長中要做的、要關注的、要學習的。

  2、國家支持方面:規定了自中央至地方的各級政府在家庭教育促進方面各自應承擔的職能,省級以上重點在與制度和政策制定,縣區一級重點在于政策落實。重點在家庭教育指導、家庭教育服務、重點人群關懷、家庭教育市場服務監管等方面,體現國家部門在家庭教育促進方面的作用。

  3、社會協同方面:全方位的規定了涉及未成年人成長的重點環節、相關機構的法定職能義務。具體體現在村居社會對家長監護人的指導監督、學校教育機構的支持、醫保照護機構的關懷、文化機構對未成年人的素質教育支持等。

  4、法律責任方面:僅有七條,從面上較為籠統地規定了對相關機構和個人在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促進方面不履職做出了寬泛規定。整體上看并沒有類似于治安處罰法或者刑法那樣的較為嚴厲的懲戒性規定(僅僅是在涉及違法犯罪時,依據相關法律處置),這與家庭教育中各方的責任程度相關。

  通過對《家庭教育促進法》有所學習和了解,讓我在教育理念上有所升華:原來家庭教育不只是你一個家庭的事情,更是國家和全社會的事情,從單一的“血緣”責任升華為“法律”責任。

  我們要加強家庭教育技能提升,教育孩子不只是給他吃飽穿暖,不只是每天的幾句啰嗦。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涉及到文化、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家長自身沒有充足的儲備,當然不能做好“依法帶娃”的細致性的要求。

  我們要摒棄“束縛”觀念,放手去教育。立法的目的不是為了約束家長,而是引導和規范家長家庭教育行為,更多的是在指引家長如何去教育未成年人,事實上是在幫助家長實施家庭教育。基于此,所有家長都無需因為家庭教育立法化而擔憂自己的“教育權”。更直白地說,你只要不是用違法犯罪的方式去教育,都不會受法律制裁。但如果你要想做的更好,你要想自己的孩子教育的更好,你就應該遵從《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規定去實施。

  最后,希望《家庭教育促進法》能真正地幫助中國家長,更好地做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這既是每個家長的期待,更是國家的責任。

  家庭教育讀后感 篇8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作為學生家長,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對孩子的影響非常深遠。因此同時也肩負著十分艱巨的責任和義務。但是現在的家庭多數只有一個孩子,獨生子女特有的一些性格特征,讓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多數都感到無從下手。不知道該怎么辦,我們家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情況。

  哪個父母不希望子成龍女成鳳,但是看看現在的孩子,真是讓人頭痛呀。一個個不再像我們小時候這么聽老師聽家長的話了,小小的年紀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和理論。與我們大人的想法格格不入。在我的印象里,兒子小時候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愛笑愛鬧,就是脾氣有點倔。當時我們也都不以為意,但是越來越覺得,他的脾氣讓我無法容忍了,家長說的話總是不聽,只可以聽好話不能聽批評的話,不然就發脾氣,故意搗亂,而且經常用一些從動畫片上學來的不良語言對父母講。氣得我只好用拳頭和他講道理,但是效果卻一點也沒有,反而弄得他變本加厲了。

  這兩天看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有一篇文章

  《當孩子”輸不起“時》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案例中所說的小朋友與兒子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只能接受成功和夸獎,無法面對失敗和批評。我想這都是因為從小在相對比較優越的環境里成長起來的,家里只有他一個小孩子,無人和他爭寵,已經習慣了在家長的夸獎中生活。但是當他走向一個更大的天地時,比如上學校時,和同學之間就是一個平等的關系,在各方面可能都無法再享有高人一等的待遇,心理產生了一些不平衡,遇到挫折就發脾氣。一開始我們也是認為這是有上進心的表現,沒有過多的進行管束,但是有的時候,兒子會出現破罐子破摔的心里,越是做不好的事情,干脆就主動放棄,免得遭受批評。這才讓我意識到,他確實還存在很多問題。

  文章里專家給的幾點建議我覺得還是很可行的,第一、舉例開導。兒子從小喜歡聽我講故事,我想用一些古代故事里的道理來感化他,比較可以聽得進去,因為小孩子還是最喜歡模仿故事里的人物的,單純的講道理,恐怕效果不會很好,他們也不會很明白。學習故事里的人的行為應該比較容易做到。塞翁失馬的故事比較形象的表達了禍福可以轉換的道理,小孩子因該比較容易接受,以后一定要講給他聽了。

  第二、移情教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這個道理傳遞給孩子,家長故意,也作出受到了失敗就灰心喪氣的表情,給孩子看,讓他也感受到這種行為的害處,往往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兒子看到我難過的表情估計也很迷茫吧,說不定還會反過來勸解我,這也是一個有效的辦法。

  第三適當承受。其實我們也早就有這個想法,讓他多去承受一些挫折,多了自然就有了免疫力,能從失敗中站起來的才是最后的成功者,可惜這個道理,不經過失敗總是無法體會到的,以后一定要多制造一些,體驗失敗的機會,多讓他有親身體驗了應該就有一定的承受力了吧

  孩子的性格,是環境塑造的。家長是這個環境里,最重要的因素,而這本書,給我們做家長的指出了許多,原來尚不明確的道理,讓我明白了疏導強于逼迫的道理,希望通過學習這本書的指示,我這個爸爸可以做得更好,我的兒子可以更加快樂的成長。

  家庭教育讀后感 篇9

  南宋時期大學問家朱熹所作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大意是說,方方正正的池塘就象一面明亮的鏡子,天光云影、湖光山色倒映其中,景物清晰可見,這都是因為有源頭清澈的活水。思想源頭的活水是什么?就是不斷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會獲取新知識。《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確實是一本很好的教育書籍。書中有一句話使我感觸頗深:"只有不懂教的父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現就對《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學習情況談幾點體會:

  當今社會的年輕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確實很難去做,因為現在是競爭的社會,作為父母總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家的孩子。我們這一代父母是"小皇帝"的父母。多少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指望孩子成龍成風。只要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當父母的就臉面生輝,無尚光榮。但孩子怎樣才能"出人頭地",怎樣才能讓孩子成才,也使當父母的非常頭痛。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把他送到學校接受教育,父母似乎省心了。當父母的只是鼓勵孩子好好學習,認真聽課,認真做作業等等。其實這只是對孩子學習文化知識一種教條的說教。事實上孩子需要接受的不只是文化知識的教育,素質教育更不容忽視。教育孩子不單單是學校的事情,應該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家庭怎樣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在這一點上,《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介紹了許多家庭教育的成功范例,范例中介紹的父母教育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注重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教育孩子充滿愛心,關愛他人,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給孩子一個廣闊的天空,讓孩子自己走向成功。今天我給孩子去開家長會,相比之下,我發現自己是一名不合格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許多問題。自己認為,在物質上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我們當父母的就"稱職"了。去年10月份開展“一創雙優”集中教育活動以來,濮陽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5+2”“白加黑”的工作方式,讓我感到充實了。在充實的同時卻與孩子的溝通少了。在此,我特別感謝孩子的母親和他的姥姥,一直細心照顧著孩子。我以后要多擠點時間來陪陪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使我受益匪淺。最吸引我的是書中“父母課堂”這個欄目,因為在家庭教育這個新課題上我們這些毫無經驗的父母應該是學生,只有掌握了家庭教育的理念,才能教育好我們的孩子。書中有幾句話很有道理: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確實,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只有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長這個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基本的保障。

  在這本書中確實為我們展現了許多民主的、客觀的教育方法,比如家長應該做孩子的朋友、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等等,給我們這些做父母的確實不少啟發。

  家庭教育讀后感 篇10

  在仔細閱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后,發現它確實是一本操作性、指導性、實用性和專業性于一身的好書。翻開這本書,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個的小標題,讓我們覺得一目了然,不由得產生一些共鳴。還有書中有許多的小故事更是很吸引人,把家庭教育理念都以真實的實例展現給我們,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教育理念的運用和操作。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家庭教育。書中有一篇可怕的“比較”很吸引我,文章中指出了三種可怕的“比較”后會產生的負面影響。首先第一個指出了比較造就喜歡“攀比”的孩子,有兩個孩子的媽媽在路上相遇,開始“比較”起來,結果到了幼兒園里,這兩個孩子也開始“比較”起來,這樣的現象我們在平時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是不難發現的,孩子之間會說:“我的裙子很貴的,我媽媽買的。”另一個孩子會說:“我家里有一條比你的還要漂亮。”

  其實家長會對孩子之間的比較感到無奈和不解,他們怎么也想不通,這么一丁點的孩子竟然也學會比吃、比穿、比誰家房子裝修的好,其實家長不知,孩子就是家長的影子,媽媽之間在“比較”,孩子當然很快地就學會了,他們的一言一行往往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還有這樣一個實例說一個孩子一直喜歡看電視,媽媽就說:“你就知道看電視,你看妹妹多聽話,一回來就練習彈琴……”當這個孩子一聽媽媽這樣說,立刻就不高興起來,就想難道自己就真的是一無是處嗎?媽媽的話讓他很傷心。

  其實在生活中,會出現很多這樣的情況,家長喜歡在別人面前“數落”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產生“處處不如人”的想法,這一點其實作為老師也是值得深思的,當一個學生經常犯錯誤,我們要找出原因,不能橫沖直撞地去責怪他,更不能說一些與他人比較的話,因為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較重,孩子的自信就會不知不覺地被逐步削弱,長此下去甚至會自暴自棄。最后一種負面影響是比較會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壓力,其實愛比較的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強,當孩子不如人意時,他們往往會對孩子產生強烈的失望情緒,反過來想,有的孩子為了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認同,他們也總是希望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別的孩子更好,一旦別的孩子超過自己是,也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

  縱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學習,在與孩子溝通方面,我們知道應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要思考問題,尊重孩子的獨特性,放棄比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和個性,所以每個孩子都應該在自己的基礎上去發展,而不是做別的孩子的復制品。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不會輸在家庭教育上,我們的孩子才會更加健康、樂觀、向上。

  好父母、好老師都是學出來的,我相信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澆灌下我們的孩子一定能茁壯成長。

  讀了《不要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我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并了解到父母教育孩子的缺點。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兒童健康成長,養成良好的習慣中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

  雖然我們在家里對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等習慣,但讀完這本書,我仍然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到。

  首先,我認為我們應該尊重我們的孩子,讓他們也學會尊重別人。

  作為父母,一般對孩子的教育就是要服從父母,這樣才是好孩子,才能得到獎勵、表揚。但是讀了這本書,我現在改變了主意。

  我認為,雖然孩子還未成年,但他也是一個獨立、有思想的人,需要被尊重和理解。所以現在當孩子在家里發生了什么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見,有時他可以向我們表達他的意見,有時我們需要給他一些指導。這樣,他的果斷和自信才可以逐漸增長。

  其次,我們應該平靜地對待我們的孩子。有時,當我們要求他做某事或解釋作業時,如果他不愿意或不理解,我們會不耐煩,導致他哭或不愿意做我們要求。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冷靜地向他解釋事情,讓他意識到做這些事情的必要性,平靜的交談,可以使孩子放松下來你,這樣就可以和孩子們進行更多的溝通。

  以前,我們不讓孩子做事情,即使孩子想做,我們也不希望他干預,因為害怕讓事情變得更糟。

  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認為做事可以鍛煉動手和自理能力,比如在吃飯時,我們希望他準備好飯碗和筷子,晚飯后,我們讓他清理盤子,在假期,他還主動洗碗,我們同意了,他洗完后,我們還稱贊他。

  從那時起,當他主動提出幫我們做家務時,我們一般沒有拒絕他。通過這些事情,我認為啟發了孩子更多的實踐,更多的好習慣,也培養了孩子做事有序性,不丟失家庭教育的責任感。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也意識到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成長的兩個環境,學校教育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那么如何讓孩子比別人更好呢?有必要從加強家庭教育入手,因為家庭環境影響著孩子的方方面面。

  家庭教育讀后感 篇11

  自從進入幼兒園工作,就對家庭教育情有獨鐘,從《孩子的成長,媽媽的修行》、《正面管教》、《孩子,你慢慢來》等等,都會從書中學到一些好的理念和方式方法。5月共讀陳鶴琴先生的《家庭教育(第二版)》真是收獲很多,本書是近今中國出版教育專書中最有價值之著作。全書分12章,立家庭教育原則101條。前兩章述兒童心理及普通教導法;后10章都是拿具體的事實來解釋各項建議之涵義。在這書里,小孩子從醒到睡,從笑到哭,從吃到撒,從健康到生病,從待人到接物的種種問題,都得了很充分的討論。這些討論對于負家庭教育責任的,都有很具體的指導。

  書中指出小孩子是好游戲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歡成功的,是喜歡野外的,是喜歡合群的,是喜歡稱贊的,這些對于我們幼兒園教學來說,對此并不陌生,但是很多家長是不了解的,所以在讀這本書時,我所思考的是如何把書中的知識傳遞給家長們。對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積極的暗示,不要用消極的命令,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刺激好得多。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則,一方面還要替他選擇環境以支配他的模仿。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語氣去指揮他們的小孩子。做父母的不應當對小孩子多說:“不!不!”事屬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別人做好的事情或壞的事情的時候,做父母的應當以辭色來表示贊許或不贊許的意思給小孩子聽,給小孩子看。我們應當按照小孩子的年齡知識而予以適當的做事動機。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嚴厲。不要驟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戲或停止工作。做父親的應當同小孩子做伴侶,采用游戲式的教育法。

  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

  隨著自主游戲的推進,游戲就是孩子的工作,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戲。小孩子應有畫圖的機會,有看圖畫的機會,有剪圖的機會,有剪紙的機會,有著色的機會,有穿珠的機會,有錘擊的機會,有澆花的機會,有塑泥的機會,有玩沙的機會……有各種各樣的游戲機會,有他們自主選擇的材料、場所和玩伴,才能更好的自我發展。

  無論是哪種家庭教育,歸根到底都是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家長的“言傳”和“身教”相比,身教的效果要大得多。父母對孩子諄諄教導,其影響力不及日常生活中的潛移默化。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證據是,在心理咨詢門診,人們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有三分之二和父母的行為有直接聯系,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是父母為人處世、行為規范的折射。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孩子的行為過程有著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年幼的孩子缺乏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他們首先是通過感覺,也就是直觀表象來認識外界事物。孩子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模仿,他們所模仿的第一個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說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第一個榜樣。許多子女的行為舉止之所以像父母,與其說是遺傳不如說是早期模仿的結果。道德是一種價值判斷,是一種行為規范,家長的言行和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個性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家長的思想道德素質,家長對美丑、善惡、是非的態度都會影響到孩子。如果家長為人誠懇,言行有禮貌、講文明,孩子看得見、學得到,天長日久就會起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長對別人的態度粗暴,行為失態,缺乏教養,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教養的人是不大可能的。

  其中,對于小孩子學習待人接物這一方面,無論在幼兒園中還是家庭教育中。都應該引起重視,教小孩子要從小教起的,做父母的應當教育小孩子顧慮別人的安寧,家里有人生病的時候,非有特別的關系,做父母的應當使小孩子得著與病人表同情的機會,應使小孩子養成收藏玩物的好習慣,教小孩子對待長者有禮貌,小孩子在家里應當幫助他的父母做點事情,教育小孩子愛人。

  最后,做父母的應當利用兒童的好問心,以作教育兒童的一種良好動機,為兒童造良好的環境,例如游戲的環境、勞動的環境、科學的環境、藝術的環境和閱讀的環境等等,用環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家庭教育全面發展。

  家庭教育讀后感 篇12

  看了陳鶴琴先生的《家庭教育》這本書,我思考了很多,想到了當今中國的家庭教育,以及中國教育的種種弊端。下面我就具體我的思考來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我記憶最深的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深。這句話我表示很贊同很贊同。我在生活中看到好多的例子就是如陳鶴琴先生所言,家庭環境好的人孩子相應的也文質彬彬,懂得禮貌;反之,家庭教育環境不太好的,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除非是自己努力克制,自檢,才能做到與前者媲美的程度。我舉個我看到的事例,我們家那邊有許多其他地方過來打工的人,他們的父母都要工作,相應的孩子就疏于管教了,我看到他們平時在家里就是玩玩,然后出去轉轉,有點類似于混混的感覺,而且時不時地能聽到父母之間的粗口,我在想:當他們的小孩子長大后,會是另一個“他們現在的父母”嗎?然后代代相傳,就像放牛郎的故事一樣,薪口相傳,永遠延續下去,然后惡性循環,這樣時代、社會、經濟能進步嗎?中國的學前教育能進步嗎?

  另外陳鶴琴先生說:“人好壞,推其原因,不外先天稟賦之優劣與后天環境及教育之好壞而已。”所以說,除了后天環境原因之外還有先天遺傳的原因。遺傳決定論的支持者有柏拉圖的“先天理念說”以及格塞爾的“成熟勢力說”,而選擇環境決定論的有洛克的“白板說”以及華生等人。而陳鶴琴先生是辯證客觀地對待影響兒童發展的因素。我記得有次老師上什么課的時候說過,現在就要考慮后代的問題了,考慮基因,考慮家庭,考慮很多很多。所以啊,現在要從選男朋友開始了,雖然這是個玩笑話,但是也不失為一種驗證基因的重要性的道理。環境就更不用說了。就如陳先生所言:環境、教育(學習)是起主要作用的,但遺傳也不可忽視。還有要研究小孩子的心理,只有了解他們在想什么,才能“對癥下藥”。所以研究兒童的心理是必不可少的......

  看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所涉及的只是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我會更加努力地加油,為學好這個專業也為學前教育的發展為目標而奮斗!

  家庭教育讀后感 篇13

  上周聽到校長的分享時,其實我的眼眶是濕潤的,我已經不止一次聽人到中年后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孩子的遺憾、自責,都會提到如果怎么樣、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但是人生沒有如果,幸而我們培養的孩子是優秀的,還能給人以慰藉。對比他們的遺憾、自責、難受我覺得我無比幸運,多么幸運在我將為人母的時候我接觸到了《聚焦家庭教育》這本書,所以這本書現在不止我在讀,還拿回家把一些觀點和我的老公共享、探討,不僅對于我,對他來說也是及時雨,我們為了孩子在開始不斷接受新的信息和學習,所以我會讀、而且會反復的、好好的去讀。

  其實把我們組放到這個位置分享壓力很大,數學組沒有音、體、美、英那么多才多藝,也沒有行政組那么高的站位和思想,所以最后我們討論決定還是彰顯我們的本色——踏踏實實。我們就踏踏實實的說說讀后的真實感受和反思。

  本周我們組承擔的是分享第五章《行動與語言》,提到行動與語言,大家都能想到言行合一,書中的觀點我不再做介紹,大家都能看到。關于行動的闡述我讀懂了,但是關于語言部分的闡述雖然我讀了很多遍,還是有點模糊作為父母到底應該怎樣把握,所以我需要繼續去讀。不僅在讀第五章,包括在讀前面的內容,讀完后我的腦子里有很多的想法。今天我就談談一點我粗淺的、還不太成熟的看法和觀點。其實,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把教育聚焦到家庭,更應該聚焦到學校教育。提到行動,父母的行動關注了孩子,保護了孩子,為孩子提供了親近感、安全感。提到老師,相信大家和我一樣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們的行動和語言能教學生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好的做法相信大家比我更有經驗。但我認為,作為老師除了教學生知識外,最重要怎樣用行動和言語搭配起來,保證學生在學校也能有像在家一樣的安全感、親近感、只有心里踏實了才能開展其他學習。周末在家看微博,熱門幾乎都被少年的你這部電影刷屏了,本來定檔在6月的這部電影據傳因為題材反映的是校園欺凌,太過真實和敏感推遲到了現在才上映,首映當日票房就已經破億,都說藝術源于現實,雖然我沒有去看,但是我能感受到校園霸凌事件確確實實是存在的。這又讓我想到了我去年前看到的一部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也是因為校園欺凌,生生的毀了一個花季少女,每當想到女主的無助、絕望,我的內心就覺得異常壓抑,施暴者固然是施暴者,冷眼旁觀、甚至置若罔聞的老師和同學又何嘗不是施暴者的推手呢?就連女主的扮演者也因為拍戲四五個月的壓抑差點得抑郁癥,事后兩個月才走出來,更何況是當事人?

  學校是防治欺凌最有效地地方、最前沿的陣地。有的老師要問,小學不存在霸凌,沒有那么嚴重,我們不用重視。我想舉一個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例子,其實小學一二年級那些給我帶來快樂的事我大抵不太記得,但是一個叫史超男的男孩(真的不是惡意詆毀,他就姓史,歷史的史)每次在等班級開門口大家擠著進班時從背后踹我一腳,并警告我如果敢告訴老師或者家長就會怎么樣報復我等,膽小怕事的我就真的把這件事兒藏在心里,藏久了我就變得更膽小怕事、不自信,成績也受到影響,一直到現在都不能釋懷,現在回老家遇他心中有說不出的芥蒂。雖然這也稱不上霸凌,但確實很長一段時間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每天都在不安、惶恐中度過,學習也變得沒那么專注。想想如果我及時告訴了老師、或者老師、父母及時覺察到了我的不對勁,亦或許學校老師比較重視在行動和語言上往積極正面引導我們,可能我們都會比現在更好。總之,我想說,如果在基礎教育最初的六年我們用語言和行動培養出來的孩子都是勇敢、善良、敢于說不的孩子,那么在他成長為青少年后他就不會成為施暴者、冷眼旁觀者,甚至被施暴時會勇敢的站起來,向他們說NO。對學校和老師有了安全感、傾訴感、親近感,我想再談教學,是不是會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也更容易達到家長和我們的期待呢!所以在學校、班級這個大家庭的讓我們用實際行動給學生帶來安全感,用語言的力量去判斷學生的過去,引領學生的未來,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越來越好,二實小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謝謝大家!

  家庭教育讀后感 篇14

  陳鶴琴是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我國幼兒教育的奠基人。而陳鶴琴老先生所著的《家庭教育》一書,是我國現代教育史上第一個把家庭教育實踐與科學緊密聯系結合的開拓者。雖然我們還并未成為家長,但細讀這本書,也能收獲到許多感悟,對我們的專業實踐也有許多啟發。

  《家庭教育》一書對于如何教養小孩講得詳細入微。不僅包括養育方面孩子的吃喝拉撒,更包括教育孩子的待人處事方面,用樸實的文字、生動的事例指導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教養孩子。例如在講到游戲與玩物時,陳鶴琴老先生建議家長應當謹慎挑選,保證孩子的安全,讓孩子學會在游戲中成長探索,確保孩子身體和心智健康的發展;又例如在責罰方面,陳鶴琴老先生提醒各位家長應理性思考,避免意氣用事,教育孩子用積極的暗示比消極的命令好得多,比如孩子字寫得不好,不要去全面否認,而是告訴他那幾個字寫得特別好,剩下的字也請像這幾個字一樣寫得工整規范。

  看這本書時,突然想起小時候犯了錯,媽媽總會告誡我:“小心爸爸回來教訓你。”我想,在現在的大部分家庭教育中仍是存在這種情況。這就好比戲劇,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媽媽總是扮作紅臉,給予你慈母的愛,而爸爸總是扮作黑臉,給你嚴父的威嚴。可是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想過慈母的愛并不能消除嚴父帶來的傷害。《家庭教育》一書告訴我們爸爸并不是大老虎。父親是孩子力量和勇氣的依靠,不要隨意用父親去恐嚇孩子,孩子做錯事后不要就對他說:你再不聽話,你爸爸回來教訓你!這樣子只會將孩子推得更遠,對父親產生天然的抗拒感。

  陳鶴琴老先生在《家庭教育》一書中提供了諸多養育孩子的方法,這些方法淺顯易懂、容易掌握,但我們知道,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陳鶴琴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活教育”理論,這一理論思想在此書中也多次滲透與體現。“活教育”就是強調教育與生活實踐、社會現實緊密相連,譬如現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質教育”,都是為了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正確認識孩子好游戲、好模仿、好奇、喜歡成功、喜歡野外生活、喜歡合群、喜歡稱贊的年齡特征,正確把握孩子的心理,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活”的教育。就好比,孩子喜愛游戲,成人就應多多創造條件并鼓勵孩子參與,提供合適的玩伴、衣著以及各種“活”的、安全健康的、易于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玩具。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我們的活教材,在教養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多多帶孩子到戶外去,而不是關在家里,怕孩子弄臟衣服、受傷、受累或受涼感冒,而是在確保孩子的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讓孩子多去探索、多去感知。因為,生活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環境。

  “做父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庭教育》這本書為廣大成人提供了一個借鑒。這本書教育父母不僅是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更是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人格。

  家庭教育讀后感 篇15

  讀一本好書,就好像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交流。這句話是我從讀《家庭教育》這本書中感悟到的。

  《家庭教育》這本書一共分十三章:兒童的心理,學習的性質,普通教導法,衛生上的習慣,游戲與玩物,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小孩子為什么怕,為什么哭的,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小孩子怎樣學習待人接物的,我們應當怎樣責罰小孩子的,怎樣可以使小孩子的經驗格外充分些,為兒童造良好的環境這十三方面的內容。讀完后,我深深地為我以前不會當媽媽而慚愧,好在孩子還小,我還可以改之。其中書中讓我久久不能從腦海中忘記的一個詞就是“以身作則”。

  以身作則這一個詞語的意思是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以自己的行動來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可我們家長很多時候是用嘴來教育孩子,而不是行動。書上有一段話這樣說:兒童在沒有進入學校之前,一天到晚最親近的人當然是父母,父母的言語動作,最是兒童所習所聞的。就是進了學校之后,放學回家,還是和父母在一起,如果父母的知識習慣好,兒童早已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學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所以做父母的教養子女第一條原則就是“以身作則”。父母如對人禮貌,孩子也不例外,父母是一個悲觀的人,看事物都用悲觀的眼光去看,那孩子的態度也一定是悲觀的。父母是一個樂觀的人,看事物都用樂觀的眼光去看,那孩子的態度也一定是樂觀的。兒童是容易受暗示的。現在我自己的孩子已經讀六年級了,學習的任務越來越重,學習成績也擺上了第一位,做父母的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呢?顧名思義還是以身作則。我要求自己做到:

  1、多看書,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聊書中的內容,聊書中人物性格,聊看過這本書后你有什么想法,聊書中的什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2、不和老公吵架,盡量一家三口人一起外出活動,讓家庭氣氛和諧。

  3、良好的做息時間,早睡早起。

  4、努力學習廚藝,盡量滿足孩子的食欲要求。我這樣做了的以后的時間里,我們的變化是,孩子和媽媽的關系不是在口水的戰爭中進行的,媽媽提出的要求,孩子也會樂于去完成,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大大提高。

  以前,我只要一發現孩子有問題,心里就著毛。現在,我也能沉住氣,不會總生悶氣了。多虧了這本書,它時時提醒自己,先要求自己,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有內涵的媽媽形象。前進的路上是曲折的,相信我們的明天是美好的。為了我的孩子,我要加油!

【家庭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精選《家庭教育》讀后感04-08

《家庭教育》讀后感02-07

家庭教育的讀后感03-17

家庭教育讀后感03-17

家庭教育讀后感06-15

《家庭教育》讀后感06-09

聚焦家庭教育的讀后感07-01

家庭教育的讀后感范文03-09

《聚焦家庭教育》讀后感04-13

家庭教育的讀后感三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