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庭心理健康培養的方法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都是離不開自己的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心理健康培養的方法,希望有所幫助!
(一)營造愛和民主的家庭氛圍
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社會因素之一是家庭環境。研究表明,那些在單調、貧乏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其心理發展將受到阻礙,并且會抑制他們潛能的發展。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也是影響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孩子如果能夠在早期與父母建立和保持良好的關系,對其以后社會適應和人際關系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孩子的過分保護和過分嚴厲,也會影響他們的獨立性以及自信心的發展。所以,家庭成員之間建立一種相互關愛、相互尊重、民主和諧的心理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是個性心理健康發展的沃土。
作為父母,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夫妻關系。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父母之間的真正愛情,這是教育兒童最重要的精神力量”,“我們做父母的,應首先以自己相互關心的行為來教育孩子”。如果,夫妻之間“兩天一大鬧,三天一小吵”或形同陌路人,會造成孩子壓抑、苦悶、缺乏安全感、多疑、敏感、心神不寧、無所適從,嚴重的會出現變態人格和反社會行為。父母只有建立和睦恩愛、平等民主的夫妻關系才能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也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父母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那就要會愛孩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缺乏正常的關愛,孩子的身心發展就會受到影響。每個父母也都愛自己的孩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給予孩子有益的愛,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從父母的愛中得以健康的成長。
(二)潛移默化,環境熏陶
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是父母有意無意培養出來的。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教,這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力量,它對孩子的各方面特別是心理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情緒、性格等尚未成熟和完善,所以,父母的所作所為對他們的影響更深。這就是“潛教育”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質的教育。“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蓬生麻中,不扶而直,門沙在捏,與之俱黑”,古代教育家的這些論述形象地概括了環境熏陶對人的深刻影響。因此,潛移默化、環境熏陶是父母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徑。
首先,父母應該做好孩子的榜樣。那么父母應該做怎樣的人呢?要做建功立業、敬業進取的父母;要做勤奮好學、自強不息的父母;要做充滿愛心、親切活潑的父母。而不能做只圖享樂、不關心孩子的父母,心胸狹窄、處事不公的父母,缺少教養、不講公德的父母。據調查,父母對孩子影響最壞的行為有:夫妻吵架,互不相容;公共場所,不守公德;鄰居相處,舉措失當;懷疑一切,不滿社會。因此,作為父母應該不斷學習,提高修養。父母希望孩子成為怎么樣的人,那我們父母首先就應成為怎么樣的人。父母期望培養孩子認識世界、珍愛生命、關愛社會、感恩人生、創造生活的心理素養,那我們父母就要有這樣的修養和行為。
另外,父母應該使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努力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精神環境。
第一,安排好家庭的經濟生活。事實告訴我們,很多有作為的人都出身貧寒。有研究指出:家庭經濟地位處于中上的,子女學業成績較差,而經濟地位相對略低的,子女的成績反而是優秀的。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富裕助長了一些孩子的貪圖享樂,不思進取,而貧窮之家的孩子則早當家,艱難的生活磨煉了他們自強不息的性格。所以父母應該注意科學安排家里的經濟支出,勤儉持家,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第二、美化好家庭的生活環境。家庭是孩子生活時間最長的場所,整潔美觀,優雅的環境足以起到陶冶孩子的情操,培養美感的作用。
第三,營造好家庭的學習環境。我們的社會要求每一個人終身學習,父母應該把“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作為對孩子的終身教育目標。父母應該騰出時間與孩子一同學習,一起探討,平等溝通,從而享受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的成就感。
(三)共同游戲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若一根弦一直處于緊繃狀態,則弦易斷。同樣如果人的心理一直保持緊張狀態,那么也就極易崩潰,尤其是對于心理發展還沒有成熟的孩子。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要讓孩子學會游戲、休閑。樂于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而孩子的智力和情感發展就是在游戲中得到的。適宜的游戲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也可以陶冶情操,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培養。父母與孩子一同游戲,有利于親子關系的培養。因此,父母與孩子共同游戲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
父母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可以有意識地將各種心理素養的培養滲透于生動活潑的游戲當中。如要培養孩子細致的觀察力,可以引導孩子觀摩某種植物的生長過程或趴在地上觀察小螞蟻搬家;要培養孩子的毅力,可以選擇孩子的喜歡的一項體育運動或藝術項目,與孩子一起參加訓練,并且持之以恒、堅持不懈;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甚至可以組織孩子與幾個要好的小伙伴在大樹底下乘涼編想象故事。這樣的教育真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達到不教而教的境界。
(四)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學方法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科學,是一門技藝,所以,父母就要掌握科學方法,不斷學習,熟練應用科學方法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那么,有哪些心理學方法適宜于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以下幾種方法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的較多。
1.放松訓練法。放松訓練是指身體和精神由緊張狀態向松馳狀態的過程。放松可以通過呼吸放松、想像放松、靜坐放松、自律放松等方法實現。那么,是否需要放松,何時放松為好?父母就要觀察孩子的表現,可以從身體、精神方面來了解孩子。從身體方面了解,可以觀察孩子飲食是否正常、營養是否充分、睡眠是否充足、有無適量運動等;從精神方面了解,可以觀察孩子處事是否鎮定、注意力是否集中、情緒是否心平氣和。放松訓練法主要幫助孩子緩解學習壓力,增強適應能力。
2.強化法。強化法是指系統地應用強化手段去增進某些適宜的行為或消除某些不適應的行為。強化有四種類型:
(1)正強化:即給予一個積極刺激,為了建立一個好的行為模式而運用獎勵的方式使這種行為重復出現直至保持下來。
(2)負強化:即去掉一個消極刺激,如較大的孩子仍把手指放在嘴里吮吸,則這種行為一出現就受到指責,一旦這種不良行為停止了,立即停止對他的批評。
(3)正懲罰:即當不適應的行為出現時,立即給予處罰的一種方法。這種懲罰是令孩子感到不愉快的。
(4)負懲罰:即當不適當的行為出現時,不再給予原有的獎勵。強化法主要是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代幣獎勵法。代幣是一種象征性的強化物,如小紅星、籌碼、卡片等。代幣法是一種利用強化原理促進更多的適應性行為出現的方法。如孩子做作業時拖拉、動作慢,常常拖到很晚才寫完作業,父母就可以利用代幣作為強化物,刺激孩子加快動作,提高效率。
4.消退法。因得不到強化,使某種已學習的反應減少或停止。如有的孩子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采取無理取鬧的方式希望父母改變初衷,父母應平靜告知“不可以得到,即使哭鬧也沒有用”,并平靜地在一邊做自己的事,假裝不予理會。孩子因這種無理取鬧行為沒有獲得相應的結果,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這種行為就會消退。
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關乎孩子未來的生活,未來的成就,未來的人生。這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作為一門科學,我們父母就要遵從科學原理;作為一門技術,我們父母就要熟能生巧;作為一門藝術,我們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創造性。讓我們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生活幸福,是我們作為父母對孩子的希望,更是責任。
家庭環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介紹
家庭環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張女士的女兒琳琳正值青春期,母女倆性格都比較急躁易怒,經常發生爭吵,“正當氣頭上的時候,先把舌頭轉三圈再說話。”這是心理咨詢師陳志穩給出的建議。“真的有那么多事情要吵嗎?”一段時間以后,陳志穩再問張女士和琳琳,母女倆都表示,當氣稍微消了點以后,其實發現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對孩子進行心理咨詢必須強調家庭治療。”陳志穩這樣告訴記者。
孩子的問題其實是父母的問題
“許多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來自于幼兒時期。”心理學博士陳志穩說。家長望子成龍,希望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常常給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孩子一旦無法達到,家長動輒發怒動粗、動輒冷言冷語,孩子稍大以后,很容易暴露出各種心理問題。
小雨是個上一年級的小女孩,特別膽小,平時在課堂上,如果班主任老師不在,她就會躲在桌子下面,把自己緊緊抱成一團。陳志穩跟小雨接觸以后,給她做了一個心理學上的專業測試,以做游戲的方式讓小雨畫一張畫:畫面里有房子、樹、人。
“在這幅畫里,小雨一共畫了3幢房子,其中2幢是有顏色的,1幢是黑白的。”于是陳志穩問小雨:“哪一個是你的家?”小雨回答說,彩色的房子是姑姑家和姨媽家,黑白色的才是自己家。小雨畫中有一位女士,代表她的媽媽,而媽媽是沒有顏色的。
“這就表示,在小雨心目中,家和媽媽都是冰冷的、生硬的。”陳志穩請來小雨的父母進行溝通,發現小雨的父母脾氣都很急躁,對待小孩沒有什么耐心,一旦女兒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動手,長期以來,由于缺少關愛,造成了小雨膽小、容易害怕的性格。
了解情況以后,陳志穩要求小雨的父母以后不許再打孩子,并對孩子作出補償,每晚抱孩子一會兒。一段時間以后,小雨能夠和其他孩子一起正常上課了。
家長同樣要接受心理咨詢
孩子的習慣、人格大部分都來源于家庭,所以,在對孩子進行心理治療時,父母也要參與其中。
陳志穩曾經接觸過這樣一個家庭:父親在事業上非常成功,母親是家庭主婦。這對夫妻共有3個子女,其中有一個上初三的女兒,這個女孩子非常厭學,性格叛逆,而且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詢。父母對這個女兒感到很頭疼,在生活中,女兒也很抵觸父親。
陳志穩與孩子的父親進行了交流后發現,這位父親是一個很成功的企業家,他為每一個孩子都備好了豐厚的物質條件,但是在家庭里,他一直采取管理企業的方式來管理家庭,平時對待孩子,他就像對待自己的員工一樣嚴格、生硬。“他并沒有用自己的奮斗經歷來鼓勵孩子,而是把孩子將來的幾十年都安排好了,這樣一來,孩子奮斗的動力何在?”
于是陳志穩對這位父親說:“請您放下老總的架子,在家里,可以表現得稍微‘弱勢’一點,不要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如果自己做錯了事情,要跟孩子說‘對不起’。”
家長要學會做“變形金剛”
在當前社會多元化的情況下,社會變化很快,家長們面對孩子常常也感到無所適從,許多家長仍抱著過去的老觀念,認為給孩子吃飽穿暖、孩子在學校里成績不錯、跟同學相處得也不錯就可以了。“現在孩子接觸的各類信息越來越多、越來越雜,家長們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可以適當地學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
陳志穩尤其建議家長要重視與孩子的溝通,在親子課堂上他常常問家長:“一天當中你與孩子溝通的時間有多長?一周呢?一個月呢?”而許多家長認為每天與孩子一起吃飯、看電視就是溝通了,并沒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溝通可以消除一些潛在的誤會。”
另一個家長需要重視的問題就是要擺正自己的心態。我們中國的本土文化一般強調家長的權威性,而外來文化建議父母和孩子做朋友,許多家長對此感到困惑。“家長要學會做‘變形金剛’,不能總是用一張面孔對待孩子,該掌握話語權的時候要表現得權威,該做傾聽者的時候要表現得和藹,要學會多面角色。”
【家庭心理健康培養的方法】相關文章:
培養寶寶的方法12-18
培養優秀孩子的六個家庭教育方法04-13
培養記憶智能的方法08-29
培養新員工的方法08-20
兒童交往能力的培養方法10-13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的方法10-17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方法09-13
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方法01-20
培養學生注意力的方法05-17